《圓覺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且看南懷瑾先生深入淺出精彩講解。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於1983年在台北十方叢林書院講述《圓覺經》的紀錄,當時採用明憨山大師註解之《圓覺經直解》版本,南師講解深入淺出,為初學者學佛之入門。
書中有多處如何明心見性的明白指示,裨益於有心習禪或參研佛法的讀者。
《圓覺經》是了義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經典,而且經文文字優美。這部經透過南懷瑾先生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初學者而言,淺顯易懂,沒有文字上的障礙,可作為學佛之入門;對於有心習禪或參研佛法者而言,書中有多處如何明心見性的明白指示;至於修行上的諸多問題,如修止、修觀、修禪那,亦作了原則性重點的提示。所以,無論是頓悟或漸修,在見地、修證及行願上,均詳細舉例説明。
《圓覺經》是由十二位菩薩一一上來提問題,這十二位菩薩排列的順序,隱藏很大的祕密,南師已在書中告訴各位了。這十二位菩薩中,四位菩薩為一組,第一組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第二組是大乘漸修法門,第三組是漸修法門的入手,而後到大澈大悟的境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314459.pdf
作者簡介:
南懷瑾 先生
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
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
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章節試閱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今天是我第一次講《圓覺經》,在講《圓覺經》之前,首先跟諸位提一下,有關這本經在台灣第一次印行的故事。
事隔三十多年了,民國三十七年,我首次從南京來到台灣,當時帶了很多佛像、佛經,打算碰到適合的朋友就送,讓佛經留在台灣。結果,到台灣一句話都聽不懂,在基隆的旅館住了三個月之後,又把佛經帶回去了。
民國三十八年二月底,又到了台灣,也同樣在皮箱裡,放了些佛經。直到民國三十八年底,從各路撤退來台的人很多,尤其是從四川重慶、西康來的老朋友,還有一些在沿海打游擊的朋友,都來到我那在基隆的「招待站」。那時候,我家每餐吃飯席開六桌,我內人及煮飯的,都累得受不了;晚上睡覺時,在日本式的榻榻米房子裡,到處睡的都是人。
那個時候我到街上逛,看見書店裡擺著的,都是一些日文書,找不到幾本中文書,好的四書買不到,佛經則更談不上。
我的一位老同學朱鏡宙先生,也來到了台灣,也住在我家。有一天他告訴我,有一件大事要做。我說什麼事?他說不得了,台灣連一本佛經都沒有。我說豈止沒有佛經,連普通書都缺乏。他說我們要做一件功德,辦個印經處。我說好呀!你去搞!你去搞!因為他是章太炎的女婿,做過財政廳長、銀行董事長,做了很多事,地位高,名氣大。
過了一個多月,有一天他愁眉苦臉回來,告訴我說,台灣印經處搞不起來。我問為什麼?他說錢不夠。我心裡想,你老哥身邊的黃金拿幾條出來,不就成了嗎?但是,此話不能講,雖然是老同學,人到了某個階段,不能隨便開玩笑。我順手把抽屜一拉,將裡面所有的鈔票抓出來,對他說都給你夠不夠?他趕緊數,大概是二千多吧!我忘了,那時黃金一兩是二百二十元。數完,他高興得把手舉起來說,夠了!夠了!阿彌陀佛!菩薩保佑!台灣印經處這下開成了!
我說,好了,你趕緊到台北去辦吧!我再問:你第一部印什麼經?他說哎呀!這又難了,佛經不曉得到哪裡找?我說你等著!等著!送官送到縣,送佛送上天,我的皮箱裡還有幾本佛經。一翻!《圓覺經》,好不好?好,就印《圓覺經》。
以上是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所以,今天我手裡拿著《圓覺經》無限感慨,天下事之因緣多奇妙,想不到三十年後在此講《圓覺經》。
大經之眞偽
我平常不太喜歡講《圓覺經》,為什麼呢?這眞是一本大經,太大了。若分科判教的話,則歸入最大的華嚴宗,華嚴宗是中國唐代以後新興的佛教宗派。其根本經典《華嚴經》的內容包羅萬象,是佛教的大寶庫,所謂「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華嚴經》的重點是講「一眞法界」,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確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眞是太大、太直截了。所以,我平常很少講《華嚴經》及《圓覺經》。
再說,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脫;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悲慘的。唯有《華嚴經》所講的,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眞、至善、至美;是一眞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這也就是所謂的華嚴境界。
《圓覺經》講的是一乘圓教,沒有所謂大乘、小乘之分,只有「見性成佛」,而且是無所偏的圓教。
但是,清末民初很多學者,認為這本《圓覺經》是偽經,因為當時的學術注重考據,疑古之風盛行。中國的學術思想,在近三百年來,偏重於考據實證之學,這是因為清朝的知識份子,看到明代講理學談心性,最後把國家都亡掉了,所謂「平時靜坐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修養好有什麼用?所以,滿清以後之學風,轉為重實踐及考據。到了清末,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疑古之風盛行。當時梁啟超等說《圓覺經》《楞嚴經》《大乘起信論》是偽經。他認為這是後代的得道高僧所偽造,不過,假亦假的好。妙的是佛經裡文字最美的便是這二經一論。
《圓覺經》是否就如梁氏等所說,是後代大禪師所偽造?不見得。我可以說這的確是眞正的佛法。《圓覺經》與《楞嚴經》,應該說是佛教的無上密部,只因為《圓覺經》《楞嚴經》的文學實在太美了,而一般佛經的文字沒有那麼美,所以有些學者認為是偽經。
下面我們來看翻譯這本經的佛陀多羅的傳記。
釋佛陀多羅傳
宋《高僧傳》卷第二記載:釋佛陀多羅,華言覺救,北天竺罽賓人也。(註:唐稱迦濕彌羅,今新疆西南部喀什米爾地區,盛產綿羊。)齎多羅莢,誓化支那,止洛陽白馬寺,譯出《大方廣圓覺了義經》。此經近譯,不委何年?且隆道為懷,務甄詐妄,但眞詮不謬,豈假具知年月耶?救之形跡,莫究其終。大和中圭峰密公著疏,判解經本一卷,或分二卷成部,續又為鈔,演暢幽邃,今東京太原三蜀盛行講焉。
《佛祖統記》卷三十九:唐高宗永徽六年(西元六五五年)罽賓國佛陀多羅,於白馬寺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
佛陀多羅中文的意思是覺悟救世,他是北印度罽賓人。罽賓是國名,唐朝稱為迦濕彌羅,在新疆的西南邊,現代稱為喀什米爾,當地盛產綿羊。佛陀多羅帶來梵文佛經(古代印度人,把佛經寫在多羅樹葉上,稱為多羅莢),發願將佛經弘揚到中國來,他到了洛陽白馬寺,在那裡翻譯出《大方廣圓覺了義經》。至於來了多久才通曉中文,以及哪些人幫助翻譯,那無從考據,所以後人懷疑此經是偽經。
近代指稱這部經是唐朝翻譯過來的,但是,不曉得何年翻譯出來的,由此可見,此經自古就有人開始懷疑了。但「隆道為懷,務甄作妄」,為了弘揚佛法,我們務必仔細甄別此經是否有錯誤之處。但是研究的結果,不須懷疑,此經所闡釋眞如的道理,一點也不偏差,「眞詮不謬」。既然是眞正的佛法,那又何必一定要確知何年何月所翻譯的呢?站在護法的立場,只要此經大義無誤,不須過於在考據上鑽牛角尖。佛陀多羅這位高僧,最後何時離開中國,到哪裡去了,都沒有資料可查考。
唐代太和年間,禪宗的圭峯宗密禪師,將《圓覺經》加以整理註疏,著成判解經本一卷,或分為二卷成為一部書。圭峰禪師後來又繼續著述,闡揚《圓覺經》深奧的道理。宋代時,東京汴梁、山西太原、四川三蜀一帶,都盛行講《圓覺經》。
另外根據《佛祖統記》卷卅九的記載,唐高宗永徽六年,即西元六五五年,罽賓國的佛陀多羅,在白馬寺釋譯了《圓覺經》一卷。
佛經翻譯在中國
在此,順便向各位大略提一下,佛經在中國翻譯的慎重情形。
諸位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翻譯佛經很有名的一位外國和尚,就是鳩摩羅什法師。在南北朝時代,秦王苻堅為了請鳩摩羅什到中國來,派出了二十萬大兵,消滅了兩個國家。在世界人類文化史上,只有中國才會有這種事,為了請一位學者,一位出家法師,居然派出二十萬大軍去接護,中國文化就有如此氣派。
派去接鳩摩羅什的大將姓呂,他把鳩摩羅什接到了新疆邊境,準備進入國境時,聽到秦王苻堅已經失敗,他遂在甘肅自立為王,稱為西涼。鳩摩羅什在西涼待了好幾年,等到西涼亡了,才進入中國長安。
鳩摩羅什到達長安以前,與中國軍隊相處了許多年,所以,他的中文已有了根基。再加上皇帝對他的供養與器重,他的中文當然好。而且,當翻譯佛經時,參加的人很多,不是他一個人。方法是由他講一句,其他人討論再討論,字字斟酌,往往為了一個字,討論了幾個月,才確定一句佛經。
再說唐代玄奘法師的譯經院裡,擁有三千人之多,包括在家、出家,集合了全國有智慧、有學識的人才,而且還包括了基督教的傳教士。玄奘法師甚至將祆教的經典也翻譯了,有一部《摩尼竺天經》,不是佛經,那是祆教的經典。玄奘法師還不只如此,他把中國的《老子》《莊子》翻譯成梵文,送到印度去,可惜現在找不到了,因為印度人不知文化之貴重。不過,現代的中國人,也已不像以前那麼重視文化了,這也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憨山大師註解《圓覺經》
各位手上拿的《圓覺經直解》,是明末四大老(蓮池、蕅益、紫柏、憨山)之中的憨山大師所著。憨山是他的號,法名德清,道德文章好得很,《夢遊集》是他一生之著作。另有《憨山大師年譜》希望大家詳加研讀,尤其是出家的同學們更應細讀,看人家如何讀書,如何出家,如何修行,如何成道。
憨山的母親很了不起,對兒子讀書督課甚嚴。他年紀小被母親逼得緊,便問母親為什麼讀書,母親說:考功名作官呀!他問:作什麼官?怎麼作?母答:從小作起,最高可到宰相。又問:作了宰相,然後如何呢?母親答說:最後就是罷官(退休免職的意思)。他說:那有什麼意思?一生辛苦,到後頭罷了,作他何用?有沒有可以不罷的?母親亦覺得此兒思想特殊,就告訴他說:那你當和尚好了,行遍天下,自由自在,努力修行的話,還可以成佛作祖。他一聽,好!作這個好!所以,十二歲的時候,他媽媽就把他送到廟裡。
他的師祖亦了不起,看這個小孩骨氣不凡,為他請了許多名師,教他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歷史、詩、詞、古文等等。他的師祖一直培養他,並沒有馬上要他出家,而且要入世或出世,隨他自己的意思。到了十九歲,他才要求師祖為他披剃。各位看看古人的胸襟氣派,不像現在,一進廟裡就把你的頭剃得光光的。
他的一生,對國家的政治、社會、宗教等各方面,貢獻都非常之大。他後來當了國師,連明朝的皇太后都皈依他,萬曆皇帝沒有兒子,皇太后急死了,皇帝沒有兒子很嚴重,請憨山主持法會代帝求子,恰巧生了兒子。皇太后對他倍加尊重,同時也因此而涉及到宮廷政治,曾經被貶到廣州地區。在那裡,他復興了曹溪六祖的道場,嶺南的佛法也因他而弘揚開來。
這本《圓覺經直解》,是憨山大師的註解,在此奉勸諸位多閱讀他的註解,不僅可以通達教理,同時也可充實學問,因為學佛做工夫的道理都在其中。
以上是對《圓覺經》的譯者佛陀多羅,及註者憨山大師,所作概略的介紹。至於此經題目「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暫時不講,等全經講完之後,再回過來解釋。現在我們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
「如是」就是這樣。「我聞」,我聽到。「一時」,某個時候。這是佛弟子當年結集佛經時,記性第一的阿難,將釋迦牟尼佛所說過的話,憑著記憶原原本本地重講一遍。為了徵信於在場五百位已得神通的大阿羅漢們,每一部佛經,開頭都是「如是我聞」,表示是我阿難聽到佛這麼說的,並不是阿難自己隨便說的。「一時」的道理以前我已說過很多,此處不贅。
以上內容節錄自《圓覺經略說》南懷瑾◎講述.南懷瑾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314459.pdf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今天是我第一次講《圓覺經》,在講《圓覺經》之前,首先跟諸位提一下,有關這本經在台灣第一次印行的故事。
事隔三十多年了,民國三十七年,我首次從南京來到台灣,當時帶了很多佛像、佛經,打算碰到適合的朋友就送,讓佛經留在台灣。結果,到台灣一句話都聽不懂,在基隆的旅館住了三個月之後,又把佛經帶回去了。
民國三十八年二月底,又到了台灣,也同樣在皮箱裡,放了些佛經。直到民國三十八年底,從各路撤退來台的人很多,尤其是從四川重慶、西康來的老朋友,還有一些在沿海打游擊的朋友,都來到我那在基隆的「...
作者序
再版前言
回顧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利用工作之餘,將南懷瑾先生講解《圓覺經》的錄音帶整理出來,文字稍加潤飾,先在《十方》雜誌連载,然後於一九九二年在台灣出版,書名按照南先生的意思,訂為《圓覺經略說》,且命我寫了出版前言,封面請台灣書法家杜忠誥先生題字。此書銷量一直不錯,主要是南懷瑾先生的講解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到了二○○一年,此書在大陸出了簡體字版。由於南懷瑾先生的著作讀者眾多,應讀者要求,二○○八年到二○一○年,我在全國各地帶領《圓覺經略說》導讀,這是當初沒有料想到與此書有如此之因緣。
二○一二年九月,南懷瑾先生辭世,二○一三年,劉雨虹學長為了對歷史負責,為了對恩師南懷瑾先生負責,帶領了宏忍師、牟煉、彭敬,對南懷瑾先生的書籍作全面重新校正,我亦參與其中。如今此書經數人重新校閱,並由台灣南懷瑾文化事業公司再行出版,在此出版之前,特為之記。
古國治記於太湖之濱 廟港
二○一六年四月十三日
出版說明
本書是南懷瑾教授於民國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在台北十方叢林書院講述《圓覺經》的記錄,由古國治同學負責整理校對。在未完稿前,曾陸續在《十方》雜誌連載,獲得廣大讀者們的熱烈迴響,紛紛要求儘早出書。如今,這本書終於完成,我們希望對於海内外的學佛人士有些助益。
佛稱我們的世界為娑婆世界,意謂缺憾不美滿,是充滿痛苦的。所以,許許多多的人想從佛教或佛學中,求得心靈上的慰藉,或尋找解脫痛苦的方法。看到這樣的現象,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人們終於接觸到了難得難聞的佛法,好不容易在茫茫苦海中找到了慈航;憂的是人們對於佛法不知如何下手。有的認為佛經艱深難懂而不敢閲讀,有的唯恐走火入魔而不敢修行,即使修行亦抓不住要點,有的則到處聽經聽演講求祕訣求灌頂,對於真正的佛法卻未能得利,這真如釋迦牟尼佛所説:至可憐憫者衆生。
《圓覺經》是了義經,這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經典,而且經文文字優美,讀來真是一大享受。這部經透過南懷瑾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初學者而言,淺顯易懂,沒有文字上的障礙,可作為學佛之入門;對於有心習禪或參研佛法者而言,書中有多處如何明心見性的明白指示;至於修行上的諸多問題,如修止、修觀、修禪那,亦作了原則性重點的提示。所以,無論是頓悟或漸修,在見地、修證及行願上,均詳細舉例説明。然而,站在南懷瑾教授的立場而言,對於此部大經,還衹是略説而已。
最後,我們衷心期待讀者透過這本書能夠獲得正知正見,解脫煩惱無罣礙;能夠經過聞思修慧,依教奉行入覺海;即便不能,至少能夠管窺佛法之大概。如此則不負釋迦牟尼佛當年説法之初衷,不負十二位圓覺菩薩之悲願矣!
編輯室
再版前言
回顧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利用工作之餘,將南懷瑾先生講解《圓覺經》的錄音帶整理出來,文字稍加潤飾,先在《十方》雜誌連载,然後於一九九二年在台灣出版,書名按照南先生的意思,訂為《圓覺經略說》,且命我寫了出版前言,封面請台灣書法家杜忠誥先生題字。此書銷量一直不錯,主要是南懷瑾先生的講解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到了二○○一年,此書在大陸出了簡體字版。由於南懷瑾先生的著作讀者眾多,應讀者要求,二○○八年到二○一○年,我在全國各地帶領《圓覺經略說》導讀,這是當初沒有料想到與此書有如此之因緣。
二○一二年...
目錄
再版前言
出版說明
緣起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大經之真偽
釋佛陀多羅傳
佛經翻譯在中國
憨山大師註解《圓覺經》
《圓覺經》的十二位菩薩
第一章 文殊師利菩薩
內容提要
什麽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如何發起清净心
發了清淨心有什麽好處
如何不墮入邪見
什麽是無明
什麽是空
無明妄想如何斷
第二章 普賢菩薩
內容提要
初見本性如何起修
如何以幻還修於幻
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脫
第三章 普眼菩薩
內容提要
如何正思維修
如何住持
修行的程序如何
如何才能開悟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
內容提要
衆生本來是佛,為何生起無明
無明衆生本有,何故復說本來成佛
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能以有思維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嗎
第五章 彌勒菩薩
內容提要
輪回的根本是什麽
如何了脫生死跳出輪迴
成佛有哪二障
修佛菩提有幾等差別
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衆生
第六章 清净慧菩薩
內容提要
一切衆生和諸菩薩如來所悟得的道有無差別
成佛是什麽境界
什麽是般若
什麽是涅槃
什麽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薩
內容提要
成佛漸修的法門如何
修行人一共有幾種
如何修止
如何修觀
如何定慧等持
如何修禪那
第八章 辯音菩薩
內容提要
成佛之道有幾種修行方法
修止修觀修禪那如何搭配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
內容提要
本性清净因何染污
什麽是我相
什麽是人相
什麽是衆生相
什麽是壽者相
如何做到法解脫
第十章 普覺菩薩
內容提要
誰是善知識
學佛應依何等行
行何等法
除去何病
如何發心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
內容提要
如何安居修此圓覺清净境界
三種淨觀以何為首
可以隨便閉關嗎
為何要懺悔罪業
第十二章 賢善首菩薩
內容提要
此經叫什麽名字
如何奉持
修習此經有何功德
誰來護持此經
再版前言
出版說明
緣起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大經之真偽
釋佛陀多羅傳
佛經翻譯在中國
憨山大師註解《圓覺經》
《圓覺經》的十二位菩薩
第一章 文殊師利菩薩
內容提要
什麽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如何發起清净心
發了清淨心有什麽好處
如何不墮入邪見
什麽是無明
什麽是空
無明妄想如何斷
第二章 普賢菩薩
內容提要
初見本性如何起修
如何以幻還修於幻
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脫
第三章 普眼菩薩
內容提要
如何正思維修
如何住持
修行的程序如何
如何才能開悟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
內容提...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44頁開數:菊16開 (14.8 x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