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 散戶出身的王力群,從50萬元起家,累積到目前上千萬元台股操作實力。其操盤祕法分別在《王力群機械操盤法》與《王力群K線操盤法》兩本書外,這次更是搬出看家本領,透過「型態」結合平均線、K線與籌碼,抓住買賣點,可說是王力群的「最後一塊技術分析課拼圖」。
★ 39張關鍵線圖,教你趨勢線畫法與市場解讀,該攻擊?該退場?一清二楚!
【內容簡介】
廣大讀者一致推薦的真高手,這次親授終極必殺技。
支撐、壓力、反轉、假突破,買賣訊號一次看明白。
如果說K線是技術分析的入門班,型態學就是進階班。K線是股票價格的紀錄,再搭配各種型態學,畫出正確的趨勢線,就能早一步掌握趨勢動向,多空都賺。
坊間強調「一眼就看出型態」的操盤法,王力群認為天下根本沒有這樣的高手,唯獨「等待型態成熟」與「善用多空觀點做雙向思考」,並且用自己的內心感受市場氣氛,才是真正贏家的絕招。看似簡單的觀念,卻是成為加速他身價翻數倍的關鍵。
在王力群的基礎操盤系統中,骨幹是平均線,短線操盤的輔助指標是K線,中線操盤的輔助指標則是型態學,讀者可以搭配《王力群K線操盤法》一起閱讀。本書不教難懂的技術分析,用獨門心法搭配實戰例題做說明,教你單靠圖形就能解讀出賺錢密碼,獲利無限!
王力群第一本專談型態學,你將學到……
◎以型態結合平均線、K線與籌碼,抓住買賣點。
◎揭示頭肩底型態的數種變形,並解讀後市行情。
◎股價在三角收斂整理時,有效對應的4個方法。
◎多頭不猜頭、空頭不摸底,看準盤勢的轉折點。
作者簡介:
王力群
出生於台北,大學四年級開始接觸股市,2000年之前是專職投資人,2000年出版第一本股市作品《散戶操盤必讀的第一本書》,之後正式開始股市教學生涯。
早年的作品偏重於純文學,對於哲學、文學、歷史、科學、經濟,均有涉獵,是極少數能夠橫跨技術分析、基本分析、心理分析三大領域的股市教育工作人員兼操盤手。
他主張股市操作不分才智高低,均應以開發心智為主,並以哲學融入股市以達成跨領域的平衡為追求目標。其教學宗旨為:「保持定境,擴大心量」,並強調「終生學習,終生教育」;2008年開始從事部落格寫作,9年來幾乎無間斷,與廣大讀者分享其操作經驗與人生觀念,至今已累積文字作品近千萬言,其目的在培養出思想正確與意志堅強的優秀人格。
早年的操盤風格較為自由奔放,2007年以後提倡『固定式(機械式)操作法』,強調紀律的嚴明以及操作原則的簡化;2012年以後轉而研究股市的『系統原理』,對於台灣股市有極深刻的思考與見地。著有《王力群機械操盤法》、《王力群K線操盤法》(以上皆由大立文創出版)等十多本書。
王力群信箱:randyw@seed.net.tw
王力群部落格:randywang319.blogspot.tw
王力群的人文思想部落格:heller10393.pixnet.net/blog
王力群臉書: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695700967
王力群YouTube教學影片:www.youtube.com/channel/UC5IrdnG1-nIBn9KKHEEB3Ww
章節試閱
【試讀1】
〈學員分享〉
我的「型態學」學習之旅
陳志清(王力群老師工作室助理)
在王力群老師所教授的基礎操盤系統中,主要是以平均線(短、中線系統各有不同的均線參數)為骨幹,並以「型態學」為中線操盤的主要「輔助」指標;以K線為短線操盤的主要「輔助」指標。偏短線系統的《王力群K線操盤法》已於2016年出版;而本書介紹給大家的是偏中線系統的《王力群型態操盤法》。
回想15年前(2002年4月)我拜入王老師的門下學習操盤系統,當時大盤指數正在高檔震盪(最高點6484),為了讓學生避開初跌段的損失,他先教授「頭部」的型態學;接下來為了使學生避開主跌段的損失,他再指導「下跌段腰部」的型態學;第四季跌到3000多點時(最低點3845),老師所傳授的「底部」型態學,更讓所有人在實戰中有了深刻的體會。
以型態學來說,王老師常提醒我們:高檔震盪時,要把焦點集中在「右肩」;橫盤震盪時,要把焦點集中在震盪區間被突(跌)破的K線;所有的震盪段,除了技術之外,都必須配合使用心法,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市場的多空氣氛。
開班授課數年之後,王老師發現許多同學對於型態的辨識力不足,其資質無法體會「預測式型態學」的精髓,便以「機械式型態學」為教授型態學的入門操盤法,讓更多同學對型態學的境界能夠達到相當的水平。
記得在一堂「台股歷年行情解析」的課程中,初學型態學的我曾經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在型態成熟的關鍵點,多空雙方要怎麼樣出招,才算是破了對方的局?」現在回想起來,自覺問了一個不是初學者該問的問題,老師也訓示我:「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好高騖遠。先用機械法練功,等實戰經驗夠了,對於預測式型態學自然就慢慢會有感覺。」
在入門的「機械式型態學」,王老師點出重點:「以機械法的無心境界,當突(跌)破型態關卡的訊號出現,它對於操作者只是一個操作的機會,操作者切勿執著於本身對多空的成見。」、「形態在構築的時候,要把念頭淨空,不要存著太多的主見;要等待關鍵轉折點來敲我的門,而不是一天而晚去尋找關鍵點。」
在進階的「預測式型態學」,王老師點出重點:「不要用型態學去定義型態學(不存成見),而是要以心理分析去烘托型態學」、「股市的參與者是人,人心是會改變的,因而產生的型態是活的,不是死板的教條;人心的改變會影響型態的發展。」
在實戰方面,《王力群K線操作法》有提到:短線的實戰,必須以多空兩方面的觀點來做K線的雙向思考;相對地,以型態學來說,在「中短線以及長線」的實戰中,也必須以多空兩方面的觀點來做型態的雙向思考。操作者心中可以先存著多方或空方的定見,但是如果盤勢的發展不符合原先的規畫,你還是要身段柔軟地跟著盤勢走——這就是所謂的:「不執著於兩端。」
正如K線會有「騙線」、平均線會有「關卡的震盪洗盤」,型態也會有假突(跌)破的現象發生。而面對假突(跌)破,如果操作者的功力無法每次都分辨出突(跌)破的真假,王老師給學生的指導是以「資金分批進場」的方式控管風險。平常把心理素質練好,當發現我們被假突(跌)破欺騙時,就能減少資金的損失並從容撤退。
為什麼要學型態學?學平均線是為了感受趨勢的湧動、K線為短線之王,主力騙線著力之所在,那型態學呢?在市場的萌芽時期(例如台股早期),或是成熟的市場(例如現今國外的期貨市場),由於K線及平均線不是尚未發展,就是發展到鈍化難以使用,所以,型態學就是那個時空的主要操作系統。
型態學在時間軸方面,依交易的時間長短,短至期指當沖,長至大盤月K線,也都各有不同的型態學。而在王老師教授的型態學中,最複雜多變、同學最熱中學習的是「個股短、中線的型態學」,可能大家覺得抓飆股獲利比較快吧……
撰寫本文的同時,我再次向王老師請教「型態學的終極心法」,他的回答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意思就是說:「不要執著於型態的表相,在型態還沒有發展成熟時,操作者心中不要有太多妄想;當你的智慧成熟,能夠參破型態的表相,懂得型態表相之下人心的變化,那麼,你就可以接近股市的真理了。」
最後,請容我分享多年來的學習心得。對於股市天資不足的同學(福報不夠就比較難救),進股市首先要求生存,之後才論獲利。不懂平均線、型態、K線等指標,在中、長線的操作還是有可能成為初級贏家,只是出手的機會少很多。短、中線的技術分析學得愈多,只是可以增加你出手的機會,但獲利是否能夠隨著出手機會的增加而擴大,就端看個人修煉的境界了。
【試讀2】
先把頸線設好再上路
這篇我要來談型態學的「頭部」,先跟各位說明什麼是「三尊頭」。
頭部有很多種,有「尖頭反轉」(只有一個頭)、「M頭」(兩個頭,有人暱稱為麥當勞)、「三尊頭」、「複合頭」。為什麼要從三尊頭說起,而不先談尖頭反轉?因為一般而言,三尊頭比較普遍,一個頭的尖頭反轉不是那麼常見。如果從三尊頭開始講解,各位會學得比較多、比較快一點。
「頭」的意思,就是股價無力上攻以後糾纏在一起,進度遲緩、拖時間、在等死。
圖1是一個成熟的三尊頭。在此,我要講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任何型態學要等它完成以後,才能夠確定是何種型態,如果還在半途進行當中,有人能夠預測它現在進行的是什麼型態,這種行為叫做「摸頭」。也就是說,在一件事情還沒做完之前,就大膽預測將來會怎樣或現在已經變得如何……如此的預測方式,除了膽子要大,還得具備卓越的學識,以及持續的勇氣跟毅力,才能順利做完一個型態。
股市脫離不了人性
不過,多數成名的偉大操盤手都反對摸頭猜底。因為世界上能夠具備這類操作功力的人寥寥無幾,即使是絕頂高手也沒辦法在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個月,或是每一年,都對當下進行的型態提出準確的預測(許多絕頂高手都承認自己無法「連續預測型態正確」)。既然高手都這樣講了,新手要不要把預測型態當成主流操作法,就看個人的造化了。
為什麼型態的預測會這麼困難呢?因為股市的型態非常可能在最後一秒鐘才更換趨勢,也就是前一秒還在上漲,下一秒就狠狠掉下來變成頭部。這樣的經驗,在人類是很陌生的。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會主動記取他能夠預測的經驗,並在有意無意或不知不覺間,把無法預測的事情給排除掉。例如中午吃下的剩菜,如果一直放在飯桌上沒收拾,放到明天就壞掉了,若是夏天就壞得更快——這就是一種預測成功的經驗。有個人的老婆懷孕,經過超音波檢查是男孩,那麼,幾乎不太可能在懷胎十月後要生產的那天,男孩變成女孩!
儘管型態是漸近式發展,但冥冥中似乎有張藍圖,讓萬事萬物都遵循著上帝的規畫去進行,以便完成它的型態。這麼說來,型態的發展好像在完成一種上帝交付的「使命」,如果能事先學習如何規畫藍圖,甚至知道藍圖設計了什麼東西,我們就能掌握型態了。這樣的想法對不對呢?有沒有什麼遺漏的地方呢?
依照上帝規畫的藍圖發展去進行,此種想法基本上沒有錯,問題出在「股市型態的結構,其組成之謎到現在都沒有完全解開」,它不像萬有引力那樣,在400年前就被牛頓發現。股市中有太多太多的問題,都是現代科學所無法解開,且箇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市場價格的走勢,除了跟一般的物理科學有關係外,跟人類的心靈意識也有絕對直接的關係。如同丟到半空中的石頭,飛到一半,突然有了自覺的意識,發現自己是塊石頭,就運用石頭內部原子裡的能量,想要提早落地,或者直接飛到外太空去。這樣的拋物線方式,就不是我們以前那種數學計算方式所能夠一手掌握的。
多空攻防的重要趨勢線
現在,正式開始說明股價上漲的情況,請回過頭看圖1。
漲勢從A點開始,攻到C點。如果股價暫時缺乏繼續上漲的力道,可能會有比較小的拉回或比較大的拉回,如D點就是比較大的拉回。假設在D點暫時停止下跌,或者說在D點暫時得到了支撐,股價便有重新上漲的力道。不過,這股力道若無法突破前波高點C點太多,就會發生E點的情況(E點跟C點的高度差不多)。此時,繼續上漲的動力暫時又失去,於是又掉下來到F點。
在完美的頭部模型中,F點的位置是跟D點差不多的。此時在F點得到了暫時支撐的力量,股價再度恢復上漲動力,於是從F點攻到G點。這個G點的位置如果按照標準模型來講,應該是跟前面兩波的高點C跟E差不多,之後股價第三度在高空失去上升動力,從G點往下墜落……
天底下沒有完美的頸線位置
我先打一個岔,討論一條輔助線。
這條輔助線叫做「頸線」,頸線怎麼畫呢?就是連接前面兩個低點D跟F。兩點能夠決定一條直線,但要把這條直線畫成水平,所以有人是過D點做水平線,有人是過F點做水平線,於是頸線就有兩種位置。至於哪條頸線才是正確?答案沒有一定,或說很難決定。為了慎重起見,我通常會比較D點跟F點的高度,以較低的那個點為基準再畫水平線。在圖1,我是假設D點跟F點幾乎完美地接近,所以這條頸線可以同時通過D點跟F點。附帶一提,頸線畫出來後,頸線跟線段AC相交的那個點,我標註為B點。
頸線有什麼功能?如果BCDEFG將來成為了頭部(目前還不確定喔),就可以用頸線決定多頭最後防守的關卡(H點)。換句話說,在G點往下跌的過程中,可能得到某種意外的支撐或是非意外的支撐,讓股價重新又上揚,如果這次上漲越過前面三個高點C、E、G,表示要做頭部的可能性就暫時沒有。反之,如果從G點往下墜落的力量跌破了H點(頸線是水平的,所以H點會跟D點或F點差不多),我們就有把握說這個頭部,也就是三尊頭差不多做完了。
因此,「決定頸線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頸線位置決定得好,就能提早收到警報,提示這個頭部已經完成、股價正在下跌,並跌破了我們所設的頸線關卡(我會把停損或出場點放在頸線關卡,也有些人不那樣做)。不過,如果頸線定得比較差,可能會得到落後的下跌訊號,等到停損或停利時,就會損失更多金錢。
這裡又衍生出「頸線定得好不好」的問題:並不是把頸線調得比較高就叫定得好,也不是把頸線調得比較低,就叫做定得差。頸線定得好不好,跟高度的位置沒有一定關係,這點千萬要記住。頸線如果定得較高,當它被跌破時,固然我們可以早點得到警報把部位賣出,殊不知,這也可能是一個假跌破,也就是市場在騙我們,那我們的部位就會被洗掉了。什麼叫「被洗掉」?表示你的錢被市場的一個假動作給騙走了。因此,把頸線調高可能會賣到比較好的高價,但被洗掉的機會也相對增加。如果把頸線的位置調到較低,雖然出場時價格較低,少賺或虧損較多,但因為頸線位置低,也同時意味「盤勢既然跌到這麼低賤的位置,那這個跌勢也比較能確認,不太像是假動作」。如此一來,我們賣的價格雖然不好,卻可以賣得心安——不擔心部位被洗掉(部位就是你之前擁有的股票,或是期貨契約)。
頸線的設定固然重要,但要設得符合每個人的期待,機率幾乎等於零,所以我並不把頸線的設置方法當成很重要。如果堅持要把頸線設得完美(意思是說,跌破頸線等於100%確定頭部成型),我認為這樣的想法單獨在技術分析的型態學中,不太可能實現。其實,型態學頸線的關卡設定,只能夠幫助我們逼近股市真相,也就是探知市場最後死守的關鍵在哪裡,但這個死守的最後防線只能夠接近,而不能夠事先完全得知。
因此,不論怎麼規畫頸線,得到的位置只是我們的某種計畫(低等一點就變成了想像,糟糕一點就成了妄想),而不是上帝事先規畫好的關鍵位置。
舉例來說,一個人生了癌症,不論儀器先進到什麼程度,都很難講說我們觀察到的癌症第零期正是他剛剛發病的那一天。通常是癌細胞到了某種程度,才能夠被儀器觀察到。就以21世紀的水準來看,再怎樣精密的儀器或觀測都會晚好幾步,無法100%精密抓到細胞不正常分裂的那一秒病原開端。同樣道理,頸線的位置只是人類試圖逼近市場的真相而已,至於市場到底是從哪個點、哪個位置開始衰敗?無法事先得知,也無法用繪製型態的幾何方式得到衰敗之始。
小標:揪出買賣點,仍需搭配其他工具
如果真的想賣得非常精準,既然頸線無法幫這個忙,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在我的系統中,由於我年長之後就很少使用單一系統在操盤,都是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科目,換句話說,除了型態,我還會用到像是平均線、K線,甚至季節或籌碼分析等工具,幫忙尋找更接近精準的買賣點。
完美主義的操作者,一定要革除掉自己潛意識中那種吹毛求疵、不符現實的盲目執著;必須先承認我們自身的智慧有限,無法像神一樣盡善盡美,因而無法買賣在非常非常精確的位置。既然一條頸線沒有辦法達到理想,那就用其他參考資料或輔助系統來尋找更好的操作位置。但這個操作位置只是人為的計畫,也不是正確的答案。好比我們永遠無法在2015年3月之前得知當年高點是10014。如果你計算的高點是10089,落差雖有75點,但我相信有很多人會把你當成神一樣崇拜。
在股市操作中,基本上的方向對了,就已經很難很難,更不要講說方向對、位置也一樣抓得準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你還是覺得可能,表示你好萊塢電影看太多,或者是神話聽多了。你追求完美的決心值得稱讚,但是你誇大自己此生的極限能力,必定會在市場中遭到挫敗。
頸線位置的決定雖是重頭戲,這齣戲碼卻落在「右肩」。在時間表上來講,它發生比較晚,也是多空雙方最後要決戰的時刻。對於部位很大的人來講,右肩只是戰場的一部分,但如果你的資金超級大,那很可能在左肩時,你就已經開始部署出貨計畫。關於這一點,以後再講。
【試讀3】
觀察量價關係判斷進出場時機
前面提出六個問題,希望大家能仔細思考。股市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導同學做獨立思考的功課,而不是直接把死背的答案以填鴨式教育強行灌輸,那樣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話說回來,學過技術分析的人看到這些問題,應該會馬上意會到「量價分析」。什麼是量價分析呢?就是除了價格的紀錄之外,每天市場的成交量也有數字。問題是:成交量跟股價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短線看股價,長線看價值
技術分析誕生後100多年來,關於量價分析的討論很多,可是在我眼中,坊間技術分析的書說的量價分析,都背離人文解讀甚遠。我想,這也是國際操盤高手,如索羅斯、巴菲特等,都認為技術分析的基礎理論缺乏依據與實用性的理由之一,因為根本就寫錯了。
探討量價分析之前,我先講解巴菲特所謂的「市場先生」。巴菲特的長期投資法有個重要竅門,就是長期投資的對象到底是股票本身?還是發行股票的公司?巴菲特堅決認為,投資是在「購買公司」,並非購買公司的股票。因為買賣公司發行的股票只是象徵性與表面化行為,不代表我們在進行知識分析時,應以價格的跳動為主要對象,唯有思考公司本質的好壞才是王道。
就長期投資而言,我贊成巴菲特的觀念,但是,在中線或是短線的領域,除了公司的本質之外,也要注意股價的運動變化,尤其短線投資的交易(在短線中,重要的是股價本身數字的變化跳動,而不是公司企業的本質)。換句話說,短線以股價變化為主,長線以公司經營的好壞與產業前景為主。至於中線的操作,則介於兩者之間。如果是長期投資,照巴菲特的意思來說,可以不必看盤,也就是不必過度關注市場的股價變化,而是要去研究公司的本質,包括企業經營、人事管理、財務狀況,甚至「公司到底有沒有遠景」。此外,一個企業的「良心」也要連帶考量進去。
為什麼我們的分析會跟巴菲特講得不太一樣?巴菲特不是說長期投資可以不要去分析盤勢嗎?為什麼我們得花那麼多思考與筆墨去解讀市場的股價?因為在中線及短線的領域,技術分析仍舊非常重要。儘管巴菲特說「長期投資者可以不要去理會技術分析,只要管公司本身的狀況就好」,但是本書的重點並非只在長線上打轉,而是廣泛地討論長線、中線,短線,所以必須向各位講清楚:我們所有的技術分析,只能夠用來「輔助」長線而已,而不是長線操作的主流。
若說我的觀念跟巴菲特有點靠近的話,那就是:我認為長期投資應該以基本分析為主,技術分析為輔,尤其是在選股的時候。如果不選股,分析市場天下大勢依舊以基本分析為主,技術分析只能在旁輔助。除非市場的趨勢無法看出來,我才會暫時派技術分析上場,否則,就算是我本人的操作,在長期投資方面,我還是會盡量以基本分析為主外加常識分析,第三順位才輪到籌碼分析或是技術分析。
解讀股價的兩種方法
把觀念釐清後,接著開始對市場的股價進行解讀。別忘了,這種解讀屬於技術分析,但你將會看到大量的心理分析在裡面。因為,不論是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人類的心理、情緒、感情行為必然是要關注的對象,如果將心理狀況排除在外,除非是使用純粹的機械法,否則我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這種忽略人類心靈的分析行為。
在我15年的教學生涯中,直到後期,才警覺一般人並不具備分析能力,於是花了很多年思考「如何培養分析的能力」。目前我使用的方法,是我在很多同學身上已經使用過的,不過,短期效果跟長期效果會因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而有差別,不要心急。以下就跟各位說明我的方法。
方法1 回顧歷史說故事
對新手來說,「解讀」就是要練習「說故事」。新手還沒有能力解讀現在正在進行的盤勢,所以必須學習股價的歷史。隨便拿一張股價線路圖(假設2005~2015年)吧!你會發現,一年大概有200個日K線的價格紀錄,從左到右就像長江萬里圖,這就是歷史!
回顧歷史,新手的入門工夫就是「學會說故事」。例如,假裝現在有人在聽你演講,你可以把明朝的故事從開國君主朱元璋到末代皇帝崇禎說一遍,或長或短隨便你,喜歡的話就講5分鐘,或是講個5小時也行。
歷史並不會變動,就跟上禮拜四大盤收盤多少點都是固定的事實,不會被更改,所以依據過去的股價規則,建議你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一遍,如2014年發生了什麼事,2015年又發生了什麼事,這些又如何跟我們看到的股價高低做配合......如果你連過去的歷史都搞不清楚,又如何用頭腦思考現在,甚至未來呢?不要跟我說你是憑自己的感覺思考,用感覺思考是絕頂高手的境界,新手如果在這時使用感覺,那叫「濫用」,並不可靠!
因為要把故事說得流暢,你必須回憶當時發生了什麼事。在資訊暢通的年代,不必上圖書館就能在網上查閱過去台灣社會發生什麼事,而這些事情又如何與股票市場連動。如果你搞不清楚事情與股價之間的關係,例如,你不清楚政府護盤基金進場跟股價的反彈有何關係,那麼,你就老老實實地把這兩件事情分頭做敘述,然後告訴台下聽眾「你不知道這兩件事的因果關係」,這樣也可以。
所謂「看歷史說故事」,就是回顧歷史,再稍微做點反省。如果反省的深度更深,你會有很多話要講,那就請你這位說書先生多說點話,好讓台下聽眾更了解你的思想。在說故事的過程中,聽眾應該知道你對於歷史了解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如果心得愈多,你可能講得非常精彩,至於講得對不對,就有待你的老師來做客觀評斷。因此,求學過程中有沒有老師非常重要。沒有老師的人,很難檢查到自己思想的對錯,於是他的操作與學習,都在不確定的狀況下搖搖晃晃,甚至在頻頻摔大跤的情況下,艱困地進行,到最後可能終歸於失敗。
方法2 從經驗中找答案
說故事的功夫,必須慢慢苦練。如同一個人的思想,本來像跑野馬般在腦海中任意奔騰,或像是打碎的豆腐般在腦海中四處飛濺,不成形狀,如何把自己混亂的思想及零碎的念頭整理起來,就是思考的工夫——我們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或是作文來訓練這種能力。
話說回來,在升學主義的肆虐下,作文一科愈來愈不重要,因為閱卷老師的程度有限,加上作文題目出得好不好也會造成同學能不能盡情發揮,所以作文的分數很難客觀。於是,在講究公平的升學主義中,考作文反而變成被別人攻擊的一項不公平的科目。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作文教育愈來愈隨便,學生的思想便以複製或乾脆照抄為主,變成沒有主見……換到股市這塊舞台上,沒有主見的人,除非完全跟隨正確的機械法,否則下場都是悲劇一場。
其實,說故事的訓練方式,是一種馬後炮。如果是馬前炮,就叫預測了。能夠放馬前炮的人,通常是像諸葛亮那樣具有極高度智慧的天才,否則無法勝任。馬後炮就比較簡單,純粹是想從歷史軌跡中得到教訓,所謂「鑑往知來」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如果你不知過去而想預測未來,就我的認知,那是很難辦得到的!
人類的預測能力,是建立在人類對過往歷史了解的程度之上!如果人類連自己過去做了什麼事情都搞不清楚,也無法做出是非善惡的分辨、無法找出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因果關係亂成一團,是不可能準確預測未來。同樣道理,在股市中,對於過去的歷史講不出個所以然,表示你對它根本沒有興趣,一個對股市沒有興趣的人,卻口口聲聲說想賺錢,不是很荒謬?
左肩爆大量的判讀步驟
回到前文所說的六個題目,以下就用我的思考方式為大家解讀。請注意:故事是有變化的,歷史真相在過程中往往都是曲折離奇,但因為過去的歷史,寫作者隱藏太多真相,嘗試用簡化的歷史把我們的腦袋也變得很簡單(用刻意簡化的虛偽歷史削減我們的智商,才會讓我們覺得歷史很無聊,好像跟實際生活沒有關係),這是愚民政策。
第一個問題,如果是左肩爆大量,你要如何解讀?
主力想要在頭部哪個位置大量出貨,是他個人的事,只因為量太大,會引起市場側目。還有一種可能的情況是,主力故意用這麼大的量吸引注意。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情況就很複雜了。
如果就大盤的加權指數而言,「左肩爆大量」大都會認為是一種比較客觀的現象,而不是主力刻意的作為;反觀「個股的左肩爆大量」,卻與「大盤的左肩爆大量」有所差別。因為個股容易淪為個人操作,大盤不易淪為個人秀。大盤的左肩爆大量,表示真的有很多大戶想在左肩大賣股票落跑,是個重要訊號。不過,如果能確定這些大戶賣掉的股票落到散戶手上,那這個出貨就是不好,以前我把它取了一個名稱,叫做「惡性換手」。因為主力的籌碼換到了普通散戶手上,基本上散戶是零亂的,籌碼也就變得零亂,當然不利後勢發展。
此外,左肩是稍早的位置,所以我們知道這次主力出貨比較早。「比較早」的意思是,主力可能預先比散戶知道未來趨勢是什麼。也有一種狀況是,主力其實不曉得未來趨勢是怎樣,純粹感覺這邊好像快要上不去,為了明哲保身,先大賣一趟後再觀望風向。
這樣說來,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第一次爆大量,將來可能會演變為「左肩出貨」(又稱「左邊出貨」)——由於我們還不曉得未來整理後會往上攻,還是往下跌,用「左肩出貨」只是方便說法。
【試讀4】
賺不到錢的原因:認知不同
「認知」這門學問到處都有,為什麼要在三尊頭這個主題下特別談呢?因為一個頭(尖頭反轉)和兩個頭(M頭,俗稱麥當勞)的圖型比較單純,牽扯到的認知問題比較少。然而,認知問題變得複雜的地方,通常是發生在圖型被「扭曲」之後,例如三尊頭等情況。
認知的定義
先解釋什麼叫「認知」。
對於新讀者及一般新手來講,「認知」這門學問恐怕很陌生。為什麼?因為這門學科其實非常新,大概在19世紀以後才日漸興起。人類過去3000年的歷史當中,注意到認知問題的學者非常地少。第一個有大批文章敘述認知問題,正是英國哲學家培根,可惜之後的哲學家,就沒有集中火力針對這個問題做有系統的廣泛敘述,多數是走向專門的心理學領域,忽略了認知問題其實是個普遍的民眾問題(它是一個國民問題,不是學術性的專門議題)。
有一對情侶經過多年戀愛終於結婚,婚後卻處得不好,常常吵架,於是展開溝通,才發現雙方對於「婚姻」及「愛情」的認知不一樣。婚前,雙方認為愛情就是愛過來愛過去;婚後,在外面上班的老公突然認為婚姻只是一種責任,定期把錢拿回家,把老婆跟孩子安撫好就行,不必再有卿卿我我、你儂我儂、愛來愛去等親密小動作。然而,女方卻不這樣想,做太太的可能還想回到婚前的卿卿我我,這就是俗稱的「雙方認知不同」。發生這種狀況時,雙方可以做溝通,不過通常相當困難,因為每個人的認知所含的成分不一樣,有人的認知包含理智的成分多一些,但絕多數人的認知裡,包含了相當巨大的感情成分。
有人認為林志玲很漂亮,也有人不以為然。我想起多年前,聽到人家講林青霞並沒有長得很漂亮時,不禁愣了一下,再回想林青霞小姐年輕時長得樣子……想了很久之後,才勉強找到一個答案,林青霞除了具有女人的美貌之外,還具有男人的英氣,這股英氣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她有點中性化(難怪她反串過賈寶玉)。也許就是這樣一點英雄氣概不該發生在一個美女身上,才讓某些人覺得她還不夠「美麗」吧!類似這種情況,也是認知問題。你說她漂亮,我說她不漂亮,雙方的認知有差距,常常搞得不歡而散。
不能認知是因為被蒙蔽
如此說起來,認知是不是一種意見不同的問題呢?
我這樣回答好了:不論是意見不同,還是什麼不同,我們都可以廣泛地通稱為「認知不同」,因為:
(1) 認知,有所謂「對錯」的問題。
(2) 認知,有所謂的「境界高低」的問題。
(3) 認知,有所謂的「大格局與小格局,也就是時間長短周期不同」的問題。
這三個條件,第一條最需要特別強調。在認知不同的爭辯當中,絕多數是可以做是非對錯的分辨,有時候是一方對,有時候是一方錯;有時候是兩個都對,但有時候是兩個都錯。如果兩個都對,對的一方沒有感覺到另外一方的對,他的這個對也就大扣分!
也有人認為,認知問題並無是非對錯,只是每個人個性的反應,也就是不論怎麼講,「總認為自己沒有錯」!這種狂妄自大的心理,正是造成多數因認知不同而溝通失敗的幕後凶手。
發生在三尊頭頭部的認知問題,很多人把它當成是天賦能力不足。我思考許久,最近才得到比較新的看法。股民對於三尊頭之類的型態學認知出了差錯,固然跟天分有關,但更深的病源,恐怕是出在「被蒙蔽」。被什麼蒙蔽?被成見所蒙蔽、被外面亂七八糟的錯誤知識所蒙蔽,於是形成一股厚厚的污垢覆蓋在本能知覺上,使我們的本能無法順暢發揮出來。
什麼是本能?譬如你張開眼睛看,就會看到現在你眼前的東西,就是一種知覺的本能。同樣道理,當股價日線圖攤開在我們面前,假如你學過一點點的型態學,應該都可以大概講出來在過往的歷史線路圖中,哪些地方是頭部、哪些地方是底部、哪些地方是整理段——這樣的認知,難度並不高。
今天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原來,隨著中華民國太平歲月的時日增長,股民對於型態的認知愈來愈低落!這個原因,正如我前面講的,可能是出在外面的錯誤知識過多,股民在接觸正確的知識前已經被太多錯誤成見污染,導致真心自性被蒙蔽,認知能力也就一天比一天薄弱了。
盲目追逐消息,往往成為莊家的抬轎人
之前我提過,如果是標準的三尊頭,那麼,在右肩爆大量時就要特別小心,因為可能是惡性出貨的徵兆。說法很簡單,問題是「為什麼很多人臨陣上戰場的時候,無法把這條知識發揮地淋漓盡致?」除了一些其他的客觀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無法辨別型態的「變形」!
什麼是變形?就是在眾人矚目的眼光中,每個人都期待市場走出標準的形狀,此時,整個市場受到「過度」的關注,這股龐大的世俗力量就會直接刺激股價的走勢,使股價產生扭曲,產生了「變形的右肩」。
「變形的右肩」是一個非常麻煩的東西,本來右肩是有形狀的,只要一變了形,它就走了樣、走了山。凡是醜陋的型態、極度扭曲的型態,或是稍微扭曲的型態,以現代一般人的能力,是愈來愈難看得出來。我把這原因歸歸咎於「其他成見的遮擋」,以致於人們戴著有色眼鏡,看不清真正的型態學發展。意思是說,即使是很標準的三尊頭,都會產生有些人看不出來的問題,更何況是變形呢!
以平均線為例,如果畫面上除了股價線路圖外,只有一條平均線放在那裡,經過我實際測驗的結果,10個人會有3個人看不到那條平均線;看得見的7個人中,又有5個人在真正實戰時,對於那條平均線也看不到。多麼令人吃驚的現象啊!
回憶我早年的操盤歲月,也發生過實戰時忽略掉某個重要訊號的情況。不過,那是因為太緊張導致暫時看不見,而且這種現象也不是那麼難纏。反觀現在股民發生的問題,恐怕比我當時要嚴重10倍以上,因為就算是在平常不是在實戰,他們也無法看到那條平均線。究竟,他們把注意力放到那裡去了?非常普遍的答案是:注意力都放在市場滿天飛舞的新聞消息去了。
說實在,他們並不是沒看到,而是沒有放進心坎裡,因為心裡早被其他東西占滿。什麼東西呢?他想要知道的東西、他想要讓他容許它進來的東西、他想要但得不到,於是先敞開空間等著那個東西進來……如此一來,其他東西的生存空間就被打壓。
這樣先入為主,或只憑私人好惡感情取捨的行為動作,就造成認知出了差錯。
為什麼我學不好型態學?
在這篇文章,我設定型態學是我們的焦點,其他先暫時放在一邊。也就是說,本文的重點是假設各位真心想學型態學,而不是在讀到某頁時,發現對我所講的東西感到很陌生,於是打退堂鼓,把型態學扔在一邊,然後說型態學這東西我不喜歡、它是垃圾,不懂也沒有關係。如果有這種態度,當然就另當別論,自然不在討論的範圍之內。
我的意思非常簡單,就是希望本書的讀者要學會型態學。如果學不會的話,你可以打自己二十大板,或者把自己餓個三天三夜,以表示求道的決心。唯有立定志向之後,我才可以幫各位分析下去,檢視大家為什麼對於型態學的認知如此陌生,導致經常出錯。
如果你覺得達文西畫的蒙娜麗莎不怎麼樣,那是你的認知問題,而這個認知並不代表你會被槍斃。但在股市中,如果這東西明明就是一個頭,你卻看不出來,又以技術分析者自居,結果緊緊抱著股票不放,到最後賠了大錢,甚至想跳樓,要怪誰呢?怪自己不懂技術分析嗎?怪自己不懂型態學嗎?是的!你必須斬釘截鐵地告訴自己「型態學沒學好,所以我該死!」(請你別衝動跳樓,重新再尋找資金開始吧)要以這樣的態度勉勵自己,本書才對各位有價值,否則一切都是個屁!
問問自己五個問題
真心求道的好學生,一定會常常檢討自己:為什麼老師看得出來,而我看不出來?......如果我是老師,就會提醒你做以下的反省思考:
(1) 看不出來的原因,是不是因為你不喜歡型態學,可能心中已經暗中愛上了別的學科(例如基本分析)?
(2) 是不是因為你覺得自己對型態學沒有天賦,所以過於自卑,以致於該看出來的沒看出來?
(3) 是不是認為你自己已經很厲害了……你開了一家貿易公司,是個大老闆,結果到了這個地方,老師竟然說你的型態學不行,讓你感到很不服氣。愈不服,你就愈看不出來?
(4) 你覺得這個地方不太像是個頭部,結果老師說這是頭部,還叫你回家反省、閉門思過,你覺得老師在羞辱你。你認為看不出來不是自己的錯,而是這個東西根本就不是一個頭!
(5) 是不是你的潛意識中認為型態學不重要?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拉回的力量,阻止你進一步去認識型態學?
上述問題,都是身為老師的我,在課堂上提醒同學思考的方向。思考是一步一步的,或是多管齊下的,其目的就是要挖掘潛意識,找出自己「為什麼不能」的病根。
也有許多人從這些的思考中,發現自己真的很不喜歡型態學,或是說跟型態學沒有緣分,這樣的話,你是不是心中已經存了定見,說是要往基本分析去發展呢?如果是的話,請想想:基本分析是不是比較適合你?你是不是覺得基本分析比較簡單,才改走這條路?......我請你再思考一下。
凡事更換跑道,都得要仔細思考:之所以更換跑道,是不是因為我們認為新的跑道難度較低,於是把新的跑道給瞧扁了——這是一種不尊重的態度,我不太鼓勵這種心態。
「對於圖形感到陌生」是我一直研究的課題之一。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畫」得很好,你卻覺得畫得不好,為什麼你會跟著名鑑賞家的看法不一樣?……就我個人的鑑賞觀點而言,我也覺得蒙娜麗莎的奧祕之處,實在是非常難講,所以我懷疑這幅畫的好處是否真的被多數人所了解。我認為,大家認為蒙娜麗莎的價值這麼高,恐怕只是附隨潮流而已。因此,評論家認為蒙娜麗莎好,我會抱持懷疑的態度。不過,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畫得好不好?如果你覺得畫得不好,我就不太贊成,因為我覺得這幅畫他畫得是「明顯地好」。
在這裡,得到了一個初步的結論:
有時候你的認知不同,確實是你的見識不凡,跟多數庸俗之人不一樣,所以你會覺得自己被孤立了。但是,還有很多狀況,確實是你的看法出了問題,怪不得別人,只能夠怪自己。
散戶兩大致命死穴
在股市,尤其是個股,右肩爆量出貨是件很嚴重的事情。這個法則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如果每個人都知道,豈不是股市的把戲就被人識破了嗎?放心,市場自有對策來對付,那就是把右肩搞個變形(變態),讓大家看不出來,這樣子,錢就不是人人都能賺得到了。
什麼是變形呢?變形是一種認知的問題。什麼是認知?認知出問題要怎麼解決呢?這就是本篇文章提出來的重點,也是長久以來被多數傳播媒體所完全忽略的。
依照我粗淺的研究,我認為散戶認知出問題發生在兩個方面:
(1) 缺乏想像力:缺乏想像力的意思是,他只會做數學計算,無法想像一個東西或是一件事情——如果在有心人故意的操弄下,它會走出什麼樣的型態......這種型態,在理工科學中叫做「亂數」,但在人文領域中,不是亂數,而是人類的心靈活動,儘管不一定是走正當軌道的心靈活動,卻可以稱作是一種心術、一種權謀。在股市中,鬥兵法、鬥智鬥力、陰謀詭計,比比皆是。
(2) 缺乏同理心:因為股市中大部分主力都是在耍心機注重「心的力量」,而一般操作者被理工科的教育撫養長大,喪失對心靈認知的能力,碰到詭計多端、善於耍詐的主力時,就變得無法應付。從某個角度來講,理工科的人好像很無奈、很值得同情,但從另個角度來看,市場中你強我弱,如果自己不努力改善問題,墮入敵人奸計而不自知,那就不能夠全怪敵人,得要怪自己的識人不明,或是識「心」不明了。
【試讀1】
〈學員分享〉
我的「型態學」學習之旅
陳志清(王力群老師工作室助理)
在王力群老師所教授的基礎操盤系統中,主要是以平均線(短、中線系統各有不同的均線參數)為骨幹,並以「型態學」為中線操盤的主要「輔助」指標;以K線為短線操盤的主要「輔助」指標。偏短線系統的《王力群K線操盤法》已於2016年出版;而本書介紹給大家的是偏中線系統的《王力群型態操盤法》。
回想15年前(2002年4月)我拜入王老師的門下學習操盤系統,當時大盤指數正在高檔震盪(最高點6484),為了讓學生避開初跌段的損失,他先教授「頭部」的型態...
作者序
形式是外表,心態是內涵
型態學這個東西,是一門學問,博大精深的智慧,等待讀者們去學習。
我給翻開本書的讀者一個建議:不要太急著想直接獲取股市戰勝的捷徑,不要一下子就想抄小路。如果你是這樣的心態而又無法捨棄,那麼,本書恰恰就是你所需要的,因為我會反覆告訴你型態學真正的意義在哪裡——我會不斷地重複重點,目的是為了糾正長期以來大家對於型態學的錯誤認知。
有三件事,是我寫書的主要目的:
(1) 市面大多數講型態學的書,幾乎都是錯誤。原因是,從一開始國外對於型態學的經典著作,內容就不太對勁,然後一代傳一代、一本抄一本,許許多多錯誤的觀念就這樣被流傳下來,加上股市操作者大多虛有其表、名不符實,且智慧不足而無法從正確的角度看型態,所以造成今天普遍誤解的慘況。寫這本書,是想糾正一下這種歪風,至於能夠糾正多少,除了你我的努力之外,還要看天意。
(2) 一般操作者喜歡用預測法的方式看待型態學,也就是當股價線路圖一映入眼簾的時候,就希望立刻知道什麼型態。其實,如果你真的跟神一樣無論何時都能看出當下是什麼型態,就可以直接下單。市面上的型態學大致分為兩個陣營——多與空:如果是多方的型態,就作多;如果被歸為空方的型態,就作空。說實在,能夠做到這樣子的高手,天下根本沒有!絕多數狀況,是等待型態「成熟」,而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一眼看出它是什麼型態。
(3) 在等待型態成熟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心理狀態的變化」,這是書中強調的重點之一。一般討論型態學的書,多使用預測法的觀點,總想未卜先知、總想在任何時候能一眼看穿它在搞什麼把戲。這種把操作者神話的吹噓、拍馬屁的歪風,會把型態學帶入死胡同,也把等待型態成熟的那段過程所需要的心理素質一筆抹殺掉!真是很大的罪過。
以下我跟各位講一些心裡話。
我教股市課程是從2000年開始,迄今已經17年。在這幾年,我深刻感到讀者的思想變化(因為我們的同學大多是散戶,所以比較能夠知道這些股市素人的想法吧)。大致說來,股票市場正瀰漫一股不正常的風氣,就是盲目抬高技術分析的地位,卻不注重技術分析背後的心法──就是忽略心理因素。
忽略心理因素,也就忽略個人的人格素養。
在型態學這門深奧的學問中,技術跟心理必須放在一起思考。有時候你可以不管心理因素而直接觀察型態圖形,但那只是暫時、一種小格局的心理,只要時間一拉長,所有事情都會變成大格局,所有技術也將牽扯到個人的心理狀況,這是沒辦法逃避。在時間的洪流中,我們本來就是活在這個壯麗巨大的宇宙,所以必須要把自己的觀點放大,不是拚命地鑽研細縫,不是拚命地逃避心理修煉,盲目追求外表型式的技術。
這些年,讀者的變化是慢慢朝向網路發展,他們誤認為知識是一種資訊,而資訊就應該是像網路時代那樣子,都是免費的──這種貶低知識、把智慧看成廉價資訊的荒謬學風,大家對於一門學問的探索,就趨向於形式的追求,也就是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內涵。偏偏型態學這門學問又是從外表的圖形下手,這樣就更容易引起誤會了。就好像一個女孩子長得可愛,一看到她的時候就會被外表所吸引,反而忽略掉其真實的內涵。型態學就是這樣子在長時間內,被大眾所誤會了。
在書的內文,我用了許多力氣及時間闡述以上的觀點,然而,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是有限,這本書雖然寫完了,但回首兩年前的寫作歷程,卻引發了我許多的感慨。有些時光不能夠回頭,過去就過去了,也就是說,一個寫作者能夠在書上留下來的東西,最好是一種思想上的省悟。這同時是我寫書的目的,希望各位能夠先達到思想上的境界,再去談股市賺錢。如果本末倒置,那就不是我所希望的了。
早些年的時候,我想到的是生命有限,人生有許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到了近幾年,我更深切感覺到一般人能夠專注於思想學習的時間也是有限,所以我常勸別人,包括我的朋友和學生:「你們的生命可能會比我更久,但是學習的時間在世俗的壓迫中,會變得比我更少,就要懂得把握當下,能夠學就學吧……重要的是,有那個誠意、有那個心平氣和的時間讓自己真正學點東西。
本書就是為以上所講的這些目的而誕生。
總而言之,型態學是一種圖形,也是觀察圖形後所產生的辨別與融貫。看圖的是人,除了圖形的表相外,重要的是「人」,「人」才是我們真正的主角;而人是用心理去觀察型態──這個心理不是當下的直接感受,而是經過正確的教育訓練得來。至於什麼是正確的教育訓練呢?那就先從你手上的這本書看起吧!
形式是外表,心態是內涵
型態學這個東西,是一門學問,博大精深的智慧,等待讀者們去學習。
我給翻開本書的讀者一個建議:不要太急著想直接獲取股市戰勝的捷徑,不要一下子就想抄小路。如果你是這樣的心態而又無法捨棄,那麼,本書恰恰就是你所需要的,因為我會反覆告訴你型態學真正的意義在哪裡——我會不斷地重複重點,目的是為了糾正長期以來大家對於型態學的錯誤認知。
有三件事,是我寫書的主要目的:
(1) 市面大多數講型態學的書,幾乎都是錯誤。原因是,從一開始國外對於型態學的經典著作,內容就不太對勁,然後一代傳一代、...
目錄
〈作者序〉形式是外表,心態是內涵
第一堂課 破解三尊頭,7招避免主力「養套殺」
1-1 第一招 先把頸線設好再上路
1-2 第二招 只要是頭部,賣在左肩或右肩都對
1-3 第三招 以人文的心理分析思考型態
1-4 第四招 觀察量價關係判斷進出場時機
1-5 第五招 中間爆量出貨,看是誰丟出來的籌碼
1-6 第六招 右肩變形之後仍然是右肩
1-7 第七招 賺不到錢的原因:認知不同
第二堂課 尖頭反轉現形記
第三堂課 重點不在壓力而在趨勢
3-1 壓力線的畫法與運用
3-2 趨勢線的畫法與運用
第四堂課 收斂三角形整理
第五堂課 到底了沒?關於底部的三則故事……
5-1 與其猜頭摸底,不如找出合理股價
5-2 故事1 2008年的底部
5-3 故事2 1995年的底部
5-4 故事3 2001年的小長方形底部
〈學員分享〉我的「型態學」學習之旅 陳志清
〈作者序〉形式是外表,心態是內涵
第一堂課 破解三尊頭,7招避免主力「養套殺」
1-1 第一招 先把頸線設好再上路
1-2 第二招 只要是頭部,賣在左肩或右肩都對
1-3 第三招 以人文的心理分析思考型態
1-4 第四招 觀察量價關係判斷進出場時機
1-5 第五招 中間爆量出貨,看是誰丟出來的籌碼
1-6 第六招 右肩變形之後仍然是右肩
1-7 第七招 賺不到錢的原因:認知不同
第二堂課 尖頭反轉現形記
第三堂課 重點不在壓力而在趨勢
3-1 壓力線的畫法與運用
3-2 趨勢線的畫法與運用
第四堂課 收斂三角...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