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源自外物,而是來自智慧的心靈,所以想要獲得幸福,我們都需要擁有一顆智慧之心!當你不斷挖掘它、充實它,就能完整自己,豐富靈魂。但智慧不在於事業成功,也不在於富有的生活,而是當你能用開闊的眼光與胸懷來看待事物時,才具有真正的智慧。
幸福遠嗎?當你擁有智慧,幸福便近在咫尺!
每天把握短暫的時光,關心自己的孩子;空閒時,問候不在身邊的親朋好友;週末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感到開心,就放聲大笑,感到痛苦,就提醒自己,這只是人生的過程……。日常生活的小事,其實都是關乎幸福的大事,一切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們,當你用充滿智慧的心去細細體會,就會發現幸福無處不在。
作者簡介:
周國平
當代著名學者、作家。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行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 豐富 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章節試閱
不做夢的人必定平庸
一個有夢想的人和一個沒有夢想的人,他們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你和那種沒有夢想的人一起旅行,你一定會覺得乏味透頂。有時我不禁想,與只知做夢的人比,從來不做夢的人更像白痴。
兩種人愛做夢:太有能力者與太無能者。他們都與現實不合,前者超出,後者不及。但兩者的界限不易分清,在成功之前,前者常常被誤認為後者。
可以確定的是,不做夢的人必定平庸。
在某種意義上,美、藝術都是夢。但是,夢並不虛幻,它對人心的作用,以及它在人生中的價值完全真實。不妨設想一下,倘若澈底排除掉夢、想像、幻覺的因素,世界不再有色彩和聲音,人心不再有憧憬和顫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在人生的畫面上,夢幻也是真實的一筆。
夢是虛幻的,但虛幻的夢所發生的作用卻是完全真實的。美、藝術、愛情、自由、理想、真理,都是人生的夢。如果沒有這些夢,人生會是什麼模樣啊!
兩種人愛做夢:弱者和智者。弱者夢想現實中有、但他無力得到的東西,他以之撫慰生存的失敗;智者夢想現實中沒有、也不可能有的東西,他以之解說生存的意義。
人們做的事往往相似,做的夢卻天差地遠,也許在夢中,藏著每個人更獨特也更豐富的自我。
我喜歡尤金•歐尼爾的劇本《天邊外》。它使你感覺到,一方面,幻想毫無價值,美毫無價值,一個幻想家總是實際生活的失敗者,一個美的追求者總是處處碰壁的倒楣鬼;另一方面,對天邊外的祕密的幻想,對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價值,那種在實際生活中即使一敗塗地,還始終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運兒。
夢想常常是創造的動力。梵谷這樣解釋他的創作衝動:「我一看到空白的畫布呆望著我,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內容投擲上去。」在每一個創造者眼中,生活本身也是這樣一張空白的畫布,等待他賦予內容。相反的,眼中的世界如果是一座琳瑯滿目的陳列館,擺滿了現成的畫作,這個人肯定不會再有創造的衝動,他最多只能做一個鑑賞家。
在這個時代,能夠沉醉於自己的心靈空間的人越來越少了。那麼,好夢連篇就是福,何必成真。在一定意義上,藝術家是一種夢與事不分的人,做事仍像在做夢,所以做出了獨一無二的事。
我愛故我在
人生如夢,愛情是夢中之夢。諸色皆空,色慾乃空中之空。可是,若無愛夢縈繞,人生豈不更是赤裸裸的空無;離了暮雨朝雲,巫山縱然萬古長存,也只是一堆死石頭罷了。
在夢中,昨日的雲雨更美。只因襄王一夢,巫山雲雨才成為世世代代的美麗傳說。
一切終將黯淡,唯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才會在歲月的深谷裡永遠閃著光芒。
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到世上來一趟,為不多的幾顆心靈所吸引,所陶醉,來不及滿足,也來不及厭倦,又匆匆離去,把一點迷惘留在世上。
相思不只是苦,苦中也有甜。心裡惦著一個人,並且知道那個人心裡也惦著自己,豈不比無人可惦記好得多?人是應該有所牽掛的,情感的牽掛使我們與人生有了緊密的聯繫。那些號稱一無牽掛的人其實最可悲,他們活得輕飄而空虛。
有邂逅才有人生魅力。有時候,不必更多,不知來自何方含情脈脈的一瞥,就足以驅散歲月的陰雲,重新喚起我們對幸福的信心。
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互相吸引。我設想,在一個絕對荒蕪、沒有生命的星球上,一個活人即使看見一隻蒼蠅,或一隻老虎,也會產生親切之感。
人這脆弱的蘆葦,是需要把另一支蘆葦想像成自己的根。
愛的價值在於自身,而不在於它的結果。結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遠不會最不幸和最幸福。在愛的過程中間,才會有「最」的體驗和想像。
性愛是人生之愛的原動力。一個完全不愛異性的人不可能愛人生。
大自然提供的只是素材,唯有愛才能把這素材創造成完美的作品。
世上並無命定的姻緣,但是,那種一見傾心、終生眷戀的愛情的確具有一種命運般的力量。
人們常說,愛情使人喪失自我。但還有相反的情形:愛情使人發現自我。在愛人面前,誰不是突然驚喜地發現,他自己原來還有這麼多平時疏忽的好東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愛人,於是他尋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獻的願望導致發現。沒有呈獻的願望,也許一輩子發現不了。
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個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終歸比沒有好。至於精神上的幸福,這只能靠你自己—永遠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個美好的天地完好無損,那塊新大陸常新,就沒有人能奪走你的幸福。
在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這樣一個伴侶,我和她互相視為命根子,真正感到誰也缺不了誰。我自問是一個很自我的人,能夠欣賞孤獨、寂寞、獨處的樂趣,但我就是不能沒有這樣一個伴侶,如果沒有,孤獨、寂寞、獨處就會失去樂趣,我會感到自己孤零零地生活在無邊的荒漠中。
相遇是一種緣
人與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愛情,一對男女原本素不相識,忽然生死相依,成了一家人,這是相遇。親情,一個生命投胎到一個人家,把一對男女認作父母,這是相遇。友情,兩個獨立靈魂之間的共鳴和相知,這是相遇。
相遇是一種緣。愛情、親情、友情,人生中最重要的相遇,多麼偶然,又多麼珍貴。
在這世界上,誰和誰的相遇不是偶然的呢?分歧在於對偶然的評價。在茫茫人海裡,兩個個體相遇的幾率只是千千萬萬分之一,而這兩個個體極其偶然地相遇了。我們是應該因此而珍惜這個相遇,還是因此而輕視它們?假如偶然是應該蔑視的,則首先要遭到蔑視的是生命本身,因為在宇宙永恆的生成變化中,每一個生命誕生的幾率幾乎等於零。然而,倘若一個偶然誕生的生命竟能成就不朽的功業,豈不更證明了這個生命的偉大?同樣的,世上並無命定的情緣,凡緣皆屬偶然,好的情緣的魔力,不是剛好在最偶然的相遇,卻喚起了最深刻的命運之感?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多麼普通又多麼獨特的生命,原本無名無姓,卻可歌可泣。我、你、每一個生命都是那麼偶然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有可能不會誕生,卻仍誕生了,然後又將必然離去。想一想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每一個生命的誕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相遇是一種奇蹟呢。有時我甚至覺得,兩個生命在世上同時存在過,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種令人感動的因緣。我相信,對於生命的這種珍惜和體悟乃是一切人間之愛的至深的泉源。
浩瀚宇宙間,任何一個生靈的誕生都是偶然,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靈與另一個生靈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別卻是萬劫不復。說到底,誰和誰不都是這空空世界裡的天涯淪落人?
以大愛之心珍惜人生中一切美好的相遇,珍惜已經得到的愛情、親情和友情,在每一個小愛中實現大愛的境界。
你說你愛你的妻子,可是,如果你不是把她當作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來愛,那麼你的愛還是有限。你愛她的美麗、溫柔、賢惠、聰明,當然都對,但這些品質在別的女人身上也能找到。唯獨她的生命,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她,卻是在普天下女人身上也無法重組或再生,一旦失去,便是不可挽回地失去了。
世上什麼都能重複,戀愛可以再談,配偶可以另擇,身份可以炮製,錢財可以重掙,甚至歷史也可以重演,唯獨生命不能。
當我們的親人遠行或故世之後,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百般追念他們的好,悔恨自己的疏忽和過錯。然而,事實上,即使尚未生離死別,我們所愛的人何嘗不是在時時刻刻離我們而去呢?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經習慣了和你所愛的人的相處,彷彿日子會這樣無限延續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頭一驚,想起時光在飛快流逝,正無可挽回地把你、你所愛的人以及你們共同擁有的一切帶走。於是,你心中升起一股柔情,想要保護你的愛人免遭時光劫掠。你還深切感受到,平凡生活中這些最簡單的幸福有多寶貴,有著稍縱即逝的驚人之美……。
當親友中某個人去世時,我們往往會後悔,有些一直想對他說的話再也沒有機會說了。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我們隨時都在面臨太遲的可能性。
因此,你心中不但要有愛和善意,而且要及時地表達,讓那個與之相關的人和你共享。
只要是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兩種需要。在相愛者之間,如果這兩種需要不能同時在對方身上獲得滿足,便潛伏著危機。習慣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為,你遇到了一個只想疼人不想被人疼、純粹父親型的男人,或是純粹母親型的女人。在這茫茫宇宙間,有誰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兒?
夫婦之間,親子之間,情太深了,怕的不是死,而是永不再聚的失散,以至於希望有來世或者天國。佛教說諸法因緣生,教導我們看破無常,不要執著。可是,千世萬世只能成就一次的佳緣,不管是遇合的,還是修來的,叫人怎麼能看得破。
茫茫宇宙中,兩個生命相遇和結合,然後又有新的生命來投胎,若干生命相伴了漫長歲月,在茫茫宇宙中卻只是一瞬間。此中的緣和情,喜和悲,真令人不勝唏噓。
父母和孩子的聯繫,在生物的意義上是血緣,在宗教的意義上是靈魂的約會。在超越時空的那個世界裡,這一個男人、這一個女人、這一個孩子原本都是靈魂,無所謂夫妻和親子,卻彷彿一直在相互尋找,相約來到這個時空的世界,在一個短暫的時間裡組成了一個親密的家,然後又將必不可免地彼此失散。每念及此,我心中充滿敬畏、感動和憂傷,倍感親情的珍貴。
假如死於那次車禍的人是我,會怎麼樣呢?怎麼樣也不會的!不錯,我就沒有後來的一切了,但是沒有了就沒有了,對這個世界不會有任何影響,一個沒有我的世界和以前不會有任何區別。
當然,親人啊!僅僅是親人們的生活軌道被澈底打亂了。說到底,和你命運真正休戚相關的,唯有你的親人。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人活世上,除吃睡之外,不外乎做事情和與人交往,它們構成了生活的主要內容。做事情,包括為謀生需要而做的,即所謂職業;也包括出於興趣、愛好、志向、野心、使命感等等而做的,即所謂事業。與人交往,包括同事、鄰里、朋友關係,以及一般所謂的公共關係,也包括由性和血緣所聯結的愛情、婚姻、家庭等關係。這兩者都是人看得見的行為,並且都有一個是否成功的問題,而其成功與否也都是看得見的。如果你在這兩方面都順利,例如說,一方面事業興旺,功成名就,另一方面婚姻美滿,朋友眾多,就可以說你在社會上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說你的生活是幸福的。在別人眼裡,你便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幸運兒。如果相反,你在自己和別人心目中就都會是一個倒楣鬼。這麼說來,做事和交人的成功似乎應該是衡量生活質量的主要標準了。
然而,在看得見的行為之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依我之見,那是比做事和交人更重要的,是人生第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做人。當然,實際上做人並不是做事和交人之外的一個獨立行為,而是蘊涵在兩者之中,是透過做事和交人體現出來的一種總體生活態度。
就做人與做事的關係來說,做人主要並不表現於做了什麼事和做了多少事,例如是做學問還是做生意,學問或者生意做得多大,而是表現在做事的方式和態度上。一個人無論做學問還是做生意,無論做得大還是做得小,他做人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都做得很壞,關鍵就看他如何做事。學界有些人很貶薄別人下海經商,而因為自己仍在做學問,就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氣勢。其實呢,無論商人還是學者中都有君子,也都有小人,實在不可一概而論。有些所謂的學者,在學術上沒有自己真正的追求和建樹,一味追求流行,搶風頭,唯利是圖,骨子裡比一般商人更像一個市儈。
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尤能見出他的做人。這倒不在於人緣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種人際關係是否和睦。人緣好可能是因為性格隨和,也可能是因為做人圓滑,本身不能說明問題。在與人交往上,孔子最強調一個「信」字,我認為是對的。待人是否誠實無欺,最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個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對其中一個朋友有背信棄義的行徑,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他是否真愛朋友,因為一旦他認為必要,他同樣會背叛其他的朋友。「與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時之私慾,卻是做人的大失敗。
做事和交人是否順利,包括地位、財產、名聲方面的際遇,也包括愛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際遇,往往受制於外在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該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一個人當然不應該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東西,當作人生的主要目標。一個人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對這一切外在遭際的態度,簡言之,就是如何做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論幸福還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嚴。我確實認為,做人比事業和愛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名利場和情場上多麼春風得意,如果你做人失敗了,你的人生就在總體上失敗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據什麼位置,和誰一起過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
「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耶穌有一些很聰明的教導,這是其中之一。
中國人喜歡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當然也對。不過,遠慮是無窮盡的,必須適可而止。有一些遠慮,可以預見也可以預作籌劃,不妨就預作籌劃,以解除近憂。有一些遠慮,可以預見卻無法預作籌劃,那就暫且擱下吧!車到山前自有路,何必讓它提前成為近憂。還有一些遠慮,完全不能預見,那就更不必總是懷著一種莫名之憂,自己折磨自己了。總之,應該儘量少往自己的心裡擱憂慮,保持輕鬆和光明的心境。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這樣你不但比較輕鬆,而且比較容易把這難處解決。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後來許多天的難處都擔在肩上,你不但沉重,而且可能連一個難處也解決不了。
不做夢的人必定平庸
一個有夢想的人和一個沒有夢想的人,他們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你和那種沒有夢想的人一起旅行,你一定會覺得乏味透頂。有時我不禁想,與只知做夢的人比,從來不做夢的人更像白痴。
兩種人愛做夢:太有能力者與太無能者。他們都與現實不合,前者超出,後者不及。但兩者的界限不易分清,在成功之前,前者常常被誤認為後者。
可以確定的是,不做夢的人必定平庸。
在某種意義上,美、藝術都是夢。但是,夢並不虛幻,它對人心的作用,以及它在人生中的價值完全真實。不妨設想一下,倘若澈底排除掉夢、想像、幻覺...
作者序
前言
亞里斯多德說:「幸福是人的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正是為了它,人們才做所有其他的事情。」這無非是說人人都想要幸福。然而,這個人人都想要的幸福,卻似乎是一個難以捉摸的東西,若問究竟什麼是幸福,不但人言人殊,而且很不容易說清楚。
幸福這個詞,一般用來指一種令人非常滿意的生活。什麼樣的生活令人滿意,的確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因此說,幸福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自己覺得幸福就是幸福。當然,主觀滿意度是幸福的必要條件,自己覺得不幸福的人,你不能說他是幸福的。但是,這不是充分條件。我們應該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生活令人滿意,人們的感受為什麼如此不同?很顯然,有一個東西在總體上支配著人們的主觀感受,那就是價值觀。價值觀不對頭的人,對幸福的感受必定是膚淺的,也是持久不了的。
為了使幸福的衡量有據可依,興起了幸福指數的研究,試圖給幸福制定客觀標準。其方法大抵是列出若干因素,比如個人方面的收入、工作、家庭、健康、交往、休閒,社會方面的公平性、福利、文明、生態等等,給每一項規定一個分值,據此統計總分。作為嘗試,這並無不可。我本人對幸福能否數據化持懷疑態度,並且要指出一點:對各個因素重要性的評價,所給的分值,歸根究柢也是取決於價值觀。
由此可見,撇開價值觀,幸福問題是說不清楚的。哲學正是立足於價值觀來探討幸福問題。在哲學史上,對幸福的理解大致分兩派。快樂主義認為,幸福就是快樂,但強調生命本身自然性質的快樂和精神的快樂。完善主義認為,幸福就是精神上或道德上的完善,但承認完善亦伴隨著精神的快樂。兩派的共同點是重生命、輕功利,重精神、輕物質。
無論是哲學家們的賜教,還是我自己的體悟,都使我得出一個結論:人身上最寶貴的價值是生命和精神,倘若這二者的狀態是好的,即可稱幸福。怎樣才算好呢?我的看法是,生命若是單純,精神若是豐富,便是好。所以,幸福在於生命的單純和精神的豐富。現代人只從物質層面求幸福,卻輕慢了人身上最寶貴的兩種價值,結果並不幸福,毛病就出在價值觀。
為了幸福,我們要保護好生命的單純。人應該享受生命,但真正的享受生命是滿足生命本身那些自然性質的需要,它們是單純的,而超出自然需要的物欲卻導致了生活的複雜,是痛苦的根源。人是自然之子,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幸福的永恆前提。在當今這個崇尚財富的時代,財富是促進幸福,還是導致不幸,取決於有無正確的財富觀。
人是精神性的存在,精神需要的滿足是幸福的更重要源泉。在物質生活有保障之後,幸福主要取決於精神生活的品質。良好的智力品質表現在智力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在此基礎上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個意義上的成功才是會帶來有著巨大幸福感的真成功。良好的情感品質表現在自我的充實、內在生活的豐富、愛的體驗和能力,這是自己身上的快樂源泉。良好的靈魂品質表現在善良、高貴的品德,真誠的信仰,這是做人的最高幸福。
幸福是相對的,現實的人生必然包容痛苦和不幸。因此,承受苦難乃是尋求幸福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也因此,在智慧的引領下,想明白人生的道理,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與命運結伴而行,才能在尋求幸福之路上從容前行。
人人都在尋求幸福,通往幸福沒有現成的路可走,我們必須探路。以上是我探路的心得,按照這個線索,我對以前寫的文字做了選擇和整理,又補充了一些新的文字,編成這本書,供探路的大家參考。
前言
亞里斯多德說:「幸福是人的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正是為了它,人們才做所有其他的事情。」這無非是說人人都想要幸福。然而,這個人人都想要的幸福,卻似乎是一個難以捉摸的東西,若問究竟什麼是幸福,不但人言人殊,而且很不容易說清楚。
幸福這個詞,一般用來指一種令人非常滿意的生活。什麼樣的生活令人滿意,的確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因此說,幸福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自己覺得幸福就是幸福。當然,主觀滿意度是幸福的必要條件,自己覺得不幸福的人,你不能說他是幸福的。但是,這不是充分條件。我們應該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生活...
目錄
前言
第一輯
自己身上的快樂泉源
內在生活
心靈也是一種現實
自己身上的快樂泉源
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
不做夢的人必定平庸
理想主義永遠不會過時
夢並不虛幻
好夢何必成真
車窗外
美的享受
閱讀的快樂
與大師為友
讀書的癖好
愉快是基本標準
做一個真正的讀者
寫作的理由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第二輯
愛的幸福
我愛故我在
愛使人富有
表達你心中的愛和善意
有愛心的人有福了
愛與孤獨
相遇是一種緣
女性的美麗和偉大
我對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
什麼是愛
愛情不風流
婚姻的品質
伴侶之情
家
迎來小生命
親子之愛
父母怎樣愛孩子
親疏隨緣
第三輯
做人的最高幸福
做人和做事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善良•豐富•高貴
人品和智慧
善良是第一品德
做人的尊嚴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靈魂的追求
信仰的核心
信仰之光
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
不見而信
不僅是靠食物
報應
拒絕光即已是懲罰
第四輯
面對苦難
正視苦難
苦難與生命意義
落難的王子
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
人得救靠本能
苦難中的智慧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
做一個能夠承受不幸的人
面對苦難
苦難的精神價值
第五輯
智慧引領幸福
智慧與幸福
超脫的胸懷
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
平常心
寬待人性
幽默是心靈的微笑
幸福是相對的
苦與樂的辯證法
和命運結伴而行
從一而終的女人
幸福的薛西弗斯
前言
第一輯
自己身上的快樂泉源
內在生活
心靈也是一種現實
自己身上的快樂泉源
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
不做夢的人必定平庸
理想主義永遠不會過時
夢並不虛幻
好夢何必成真
車窗外
美的享受
閱讀的快樂
與大師為友
讀書的癖好
愉快是基本標準
做一個真正的讀者
寫作的理由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第二輯
愛的幸福
我愛故我在
愛使人富有
表達你心中的愛和善意
有愛心的人有福了
愛與孤獨
相遇是一種緣
女性的美麗和偉大
我對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
什麼是愛
愛情不風流
婚姻的品質
伴侶之情
家
迎來...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