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九九○年,渡也已是簡政珍和林燿德合編《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殷選的二十四位有代表性詩人之一!
★針對渡也全面剖析!
★台灣境外評論家多面向評論!
針對渡也全面剖析,代表性詩人渡也作品多面向評論!
渡也新詩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首先是作為永恒主題的愛情詩,其次,是對環保生態的關注,這是當前熱切關注的議題;第三,對社會時事表現了知識分子的良知良識。第四,是歌詠本土的人文地理,對澎湖﹑玉山以及中部生活風貌的描寫,是為實錄。
本書集中在地誌﹑詠史﹑情感﹑國家民族意識各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以理論分析為重點,各種學說、理論彙集其中,以各式角度論證其詩作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且論文作者較多是台灣境外的評論家,故能從陌生化的角度考察,一新耳目。可以讓年輕的讀者從中學到論文寫作的心法,常置案頭,必有裨益。
作者簡介:
■總主編
黎活仁(Wood Yan LAI),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著有《盧卡契對中國文學的影響》(1996)、《文藝政策論爭史》(2007)等。編有《柏楊的思想與文學》(2000)、《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2000)、《柳永、蘇軾、秦觀與宋代文化》(2001)、《李白杜甫詩的開端結尾研究》(2002)、《瘂弦詩中的神性與魔性》(2007)、《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周夢蝶新詩論評集》(2010)、《閱讀白靈》(2012)、《閱讀楊逵》(2013)、《閱讀向陽》(2013)、《國際村上春樹研究 輯一》(2013)、《國際魯迅研究 輯二》(2014)、《國際村上春樹研究 輯二》(2015)。
■主編
江寶釵(Bao-Chai JIANG),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現任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臺文所所長、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獲中山文藝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江寶釵創作文類包括論述及散文。教學研究以臺灣現代文學為主,近年投入民間文學、嘉義地區傳統文學、閩南語謠諺及故事的田野調查工作,對臺灣區域文學、民間文學研究。編著有《榮耀之路》(2010)﹑《嘉義賴家文學集》(2009)﹑《泥土的滋味──黃春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林鎮山合編,2008)﹑《樹的見證──鄭清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林鎮山合編,2006)﹑《台灣文學史料編纂論文集》(2003)。等
白靈,本名莊祖煌(Tsu Hwang CHUANG),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擔任過《草根詩刊》主編、耕莘青年寫作會值年常務理事、《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編委,並創辦《詩的聲光》,近年與詩友合組《台灣詩學》季刊社,擔任過五年的主編。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中央日報》百萬徵文獎、中華文學獎、《創世紀》詩創作獎、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十餘項,散文並選入國中國文課本第六冊。出版有詩集《後裔》(1979)、《大黃河》(1986)、《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1993)、《妖怪的本事》(1997)、《愛與死的間隙》(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女人與玻璃的幾種關係》(2007)、《五行詩及其手稿》(2010)、《昨日之肉》(2010);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五四)、《白靈散文集》(河童);詩論集《一首詩的誕生》(九歌)、《煙火與噴泉》(三民)、《一首詩的誘惑》(河童)、《新詩十家論》(秀威經典)等,編有《八十四年詩選》、《可愛小詩選》、《新詩二十家》、《閱讀向陽》、《耕莘50詩選》等。
章節試閱
■渡也詩與迷宮/黎活仁
◆論文提要
阿達利(Jacques Attali 1943- )《智慧之路──論迷宮》(Labyrinth in Culture and Society: Pathways to Wisdom)一書,對迷宮的類型作了概括,並加以說明。本文據這本書的論述,研究渡也詩中的女性、遊戲、八陣圖和微型空間。渡也愛情詩的數量比較多,故女性與迷宮的素材,也較為豐富。
◆關鍵詞:渡也、女性、迷宮、八陣圖、微型空間
◆一、引言
本稿準備以阿達利(Jacques Attali 1943- )《智慧之路─論迷宮》(Labyrinth in Culture and Society: Pathways to Wisdom)有關迷宮的理論,對渡也詩作一研究。
◆二、女人
女性與迷宮的關係,見於埃利希‧諾伊曼(Erich Neumann 1905-60)《大母神:原型分析》(The Great Mother: An Analysis of the Archetype)的論述。弗洛依德弟子蘭克(Otto Rank 1884-1939)的「出生受傷」(the birth trauma)說嬰兒從母體脫離誕生的過程,其中的劇烈震動,留下在嬰兒的記憶之中,人類常常想著回到子宮這個樂園(reunion with mother)。
(一)女性與容器
弗洛依德以後,影響最大的精神分析家是容格(Carl G. Yung 1875 -1961),而諾伊曼又是容格的首徒,《大母神:原型分析》論證了集體無意識之中,如果擬人化的話,是一位女性,一位母親,換言之,人類思維的主宰,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容格心理學在中國,仍算流行,但不是普及到啷啷上口的常識。迷宮與女性的生殖功能有關,子宮是生與死的空間,無意識回歸子宮,回歸未誕生的狀況,即沒有生命的時空,就相當於死。諾伊曼特別引茱亞德(John W. Layard)的歸納以為談助:迷宮的主要原型特徵是:1).總是與死亡和再生;2).總是與洞穴(極或是建造的居所有關);3).迷宮的主持人是一位女人;4).想進入迷宮取勝的,都是男人。也就是說女陰是迷宮的入口:
渡也詩比較重要的,是寫他與幾位女性的戀情。前述茱亞德之論,迷宮有可能以建築物的形式出現,在渡也則是把女友比喻為一座城,所謂情場如戰場,比作攻城也是合理的:
我想妳就是三國蜀人諸葛亮/鎮守在高高的西城上/悠閒地彈琴/自在的琴聲中並沒有/暗藏兵器/這樣,我想妳就是企圖讓我猜測/妳城裏囤積了用不完的/情/取不盡的/愛//
這樣,我豈可效法魏人司馬懿/不戰而退/我一定要帶領三十萬大軍/闖進城裏/勇敢地/把妳以及妳綿綿的情愛/擄走//
率軍入城/我才發現城中竟然/一無所有/甚至妳/也不在城內/我才發現,原來 妳是最難攻打/最難抵抗的一座/空城//
茫然的我已不再猜測/棄劍立在風中並且開始幻想/幻想妳早已派遣大兵/在空城四周團團包圍我的一生/哎,既然中計,既然失策/即使能成為妳的俘虜 也是好的(渡也,〈臺灣榕樹〉,《空城計》)
另外有一首〈棄城〉,城自動失守之後,卻不知何故放棄了,重返之時,但見已變為蕪城:
十五年前,嚴冬/我決心攻城/雖然護城河很廣,很深/牆高三千丈//
我下令攻城/並未攜帶一兵一卒/以及任何武器/我只率領幾十封情書/和一大群愛/妳的城便被我俘虜了//
今年春天我返回城裏/回想十一年前/我離城的情景,並且感到/抱歉/護城河乾了/城牆病倒了/妳在那裏?/妳在那裏?/我大聲喊/荒烟蔓草從四面八方/洶湧而來(渡也,〈棄城〉,《空城計》)
〈暴君焚城錄〉是對橫刀奪愛者表示要用攻城的玉石俱焚手段,收復失地,失地即心愛的佳人:
接到密告後/我立刻領十萬大軍/埋伏在妳城外/並且高聲喊/「趕快投降吧/妳巳經被包圍了」/早巳嫁人的妳/只從城內拋出一段往事還我/我一聲號令/千萬支擁抱著火的箭/便向妳燒過去了//
熊熊的火/憤怒的愛的暴君/就要去索取妳的宮殿/妳的倩影/我就要教世上最痛的一場大火/到城裡去/迎娶妳的一生(渡也,〈暴君焚城錄〉,《手套與愛:渡也情色詩》)
(二)航海
「迷宮之路永遠是夜海遠航的開端」,「男性追隨著太陽,沉落到吞噬的冥界,沉落到恐怖母神的死亡子宮。導向危險的旋渦的迷宮之路」(《大母神》)應該說明的是,古代人看到夕陽西沉,以為太陽是去了地獄,去了黑暗的國度,死者的冥界,到早上又再誕生。太陽在茫茫大海西沉,如同大航海,進入大地的子宮。年輕人談情說愛,到沙灘漫步,看著晚霞,然後海誓山盟,也是常有的事,〈妹妹〉一詩寫兩人在海邊談分手,心情像太陽沈下去:
最苦楚最無奈時/我一定要帶妳去海邊/看潔白的浪花結合又揮手分離/看潮汐滾滾湧向我們的一,生/又頭也不回地奔到遠方去//……
最痛心最難忍時/也只有這樣坐在一起/在遼闊的淡水海灘上/看蒼老的夕陽在海平線/看我們依偎坐在即將沈下去的/夕陽心中(渡也,〈妹妹〉,《空城計》)
於集體無意識中就回憶起迷宮,如下的〈魚〉,就寫這種相擁作慾海夜航的的情色詩:
也只有在夜晚/燈冷卻以後/我們才能開始發熱/開始泅泳/在沒有水的河床/我奮力游入妳生命深處/為了讓妳也能游入我的一生/讓我們這無鱗無鰭的/兩尾魚/邂逅彼此的春天/〈有斑鳩在草叢中不斷地啼叫〉/並且在黑暗而又滚蜜的草叢中/互贈因感激而流下來的/水/然後斑鳩停止歡唱/我們分離/為了下次的泅游//
也只有在夜晚/燈冷卻以後/所謂生命的意義/在乾涸的河床/才能獲得圓滿的闡釋/因為我們都從河床來/子子孫孫也從河床來/因為世界/也是(渡也,〈魚〉,《手套與愛:渡也情色詩》)
《大母神》說,迷宮出現於埃及的死者審判和古代原始祕儀,在現代人的心理發展進程也會出現。「在午夜時分,在死者的國度,在夜海航行的中途」,會出現「裁決降臨的時候」,故「迷宮具有危險性」。渡也〈兼愛非攻〉是寫幾個女人爭風呷醋,對他進行責難。春秋時代的墨家主家「兼愛非攻」,因為提倡非攻,故對守城的戰略甚有研究:
我在研究兼愛的思想/並且實踐這套理論/阿桃卻站在我心的邊緣地帶/哭得墨子束手無策/阿桃指責王蘭花搶走她的地盤/搶走了我的心/那株蘭花動手抓破阿桃的果皮/後來李小梅也加入/兵荒馬亂之中/在我小小的心裏/製造一個愛的/春秋戰國//
她們一起打破了墨子的哲學體系/我彷彿聽到/墨子揮汗高聲急呼/非攻非攻(渡也,〈兼愛非攻〉,《空城計》)
(三)打電話
德里達說電影、電視、電話之類的聲音再生產,大大增加了幽靈的因素。利蘭‧萊肯(Leland Ryken)《聖經文學導論》(A Literary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說:呼語(Apostrophe)是「用以稱呼實際上不在場的人或擬似的物」,以下是該書舉的例:「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指著你說的」(〈詩篇〉87:3);「我的心哪,……你要稱頌他的聖名」(〈詩篇〉 103:1)。
保羅・德曼(Paul de Man, 1919-83)〈失去原貌的自傳〉(“Autobiography as Defacement”),以擬人法虛擬死者的聲音,虛擬的聲音以「呼語」呈現,「從呼語到一個缺席的、死亡的,或者不具聲音的實體的虛構」,並「假定了後者進行回答的可能性」。把佳麗當作女神來供奉,是熱戀的癥候,語音即邏各斯,邏各斯最早的定義是神的聲音,把佳人的邏各斯奉若神明,在兩情相悅,失去理智之時,未必是壞事,應視為人生的一個階段;因愛情的神聖,以至佳人的「呼語」就有著宗教感情那麼的崇敬。相好不在場,即各在天一方,於是有感於「芙蓉如臉,柳如眉」,像幽靈無處理在,還有在耳邊迴響著的呼喚:
早晨我喝豆漿/妳浮在碗裡/午覺醒來/我對鏡梳髮/妳坐在鏡裡/晚上我在燈下讀書/妳躺在書裡/我把燈熄去/妳亮在黑暗裡/我急急閤上眼/妳站在我眼裡/我睡著時/妳醒在我夢裡//
這樣/日夜不停/跟隨我到北部/七年來/被我遣棄在南方的妳/從沒閤過眼/不曾微笑過/總是帶著淚痕/躲在每個深夜的電話裡/低聲對我說/「回來好嗎」(渡也〈回來好嗎〉,《手套與愛:渡也情色詩》)
電話是渡也讀大學時最時麾的溝通工具,當然現在有了互聯網,方法多樣化了,阿利達說因為有可以拒絕不接電話的可能,而讓電話變得像迷宮,〈喂〉是寫女性在睡夢中,還來不及醒過來長談,或故意不講話:
深夜突然/投入一枚等待十多年的/銅板/電話響了,好久/她才接/似乎剛自一個夢裏/剛從某一男人的體溫中/突然醒來//
「還記得我吧」/我拿出十幾年前的聲音/再度使用/她淡淡地回答/「喂」/我問她/「好嗎」/
又是一聲/「喂」//
深夜突然/放回極度疲倦/極度失望的聽筒/讓她的聲音/讓她的世界/消失(渡也,〈喂〉,《空城計》)
◆三、遊戲、八陣圖
伊利亞德是容格派的宗教學家,他的神話學是以月、女姓、農耕連成一個體系,並採類似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的心理學方法。又認為月相的變幻,起支配的作用。《神聖的存在》(Pattern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說月的周期循環不息,這種生死的節奏,在還沒進入文明時代的人看來,像控制著一些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如水的潮汐和下雨)、植物的周期(種子、生長、豐收),女性的月事。月神於是主宰著宇宙,編織著周期以及人類的命運,因此月神擬人之時常坐在紡綞車旁邊。
(一)編織
戀愛時會編織綺夢,編毛衣送給男友,男友送對方以絲綢,紗巾,以為信物,並作人生規劃,人生規劃,就是編織人生的美夢。〈詩經衛風:氓〉是重寫《詩經‧氓》的內容,本來原詩是諷諭女性不要與男的太隨便,因為容易始亂終棄,吃了大虧。據哈樂德‧布魯姆(Harold Bloom, 1930- )的誤讀論,是後世作家於前輩經典,心理上會有著類似「弒父娶母」情結的弒父傾向,一定會加以扭曲、改寫,以謀求創新,渡也詩中的男士,變成了對婚姻有所期待,沒有把女的遺棄:
除了布與絲的交談是/最溫微的陰謀/夜晚的星星是我們祕密放上去的/但是……你說,鳩在復關/豈僅是一種等待哪/桑還未墜落//
桑還未墜落/我已急欲將自己織成一方/繫在你車上/飄在你襟上/的一方帷巾/繽紛了三年//
然後便是無岸的淇水了//
除了/緩緩飄落之中,湯湯淇水之外/漸漸轉暗的,一片/桑葉(渡也,〈詩經衛風:氓〉,《空城計》)
在〈一段錦〉,女方為一家人編織著美夢:
她把我們的/害羞,對視/細語和心跳/再加上一些糖/織成一段/錦//
她把年華縫了又縫/笑聲一律錠放在外/模仿錦花/有皺紋的憂愁只許/藏在內面當裏子/鮮明的顏彩/照亮我/暗的/她自己留著//
她把我和她/和即將來的孩子/密密縫起來/用她手中看不見的/針/再加上永遠拉不斷的/線(渡也,〈一段錦〉,《空城計》)
〈秋娘〉的女主人公能「日夜紡織」黑紗,無疑是月神,長廊像款款衣帶,是因為如印度人所認為時間在冥冥中是一條條黑色的線,故時間空間,都不過是編織命運黑紗的結果:
回憶年少時也曾暗藏一把溫柔的劍蓄意化装跟蹤一株身披古典/衣裳的秋菊於潔白如伊款款衣帶的長廊終因伊手上孱潺的琴音/一如輕飛的花香逼我現身復因深處的一番回眸猝不及防的美麗/將我擊倒還要我仰望伊成一面黑亮的星空緩緩下降並用微微負/氣的髮絲一如伊日夜紡織的黑紗輕輕將我和劍一起覆蓋(渡也,〈秋娘〉,《空城計‧秋娘》)
(二)陸地如棋局
「蒼天如圓蓋,陸地為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三國演義》第37回)。西方古典主義時期,把宇宙想像為一部靜態機器,現在大概以「熱學第二定律」來理解,認為宇宙不斷對外擴散,擴散之後不能收回來。古代中國流行蓋天和渾天說,說宇宙好像一個蓋,或一團氣:〈起手無回〉就是據古代的迷宮論,來刻劃下棋的心境:
我低著頭下棋/派兩匹儂出征/牠們併肩作戰/麈土飛揚/子彈尖叫,砲彈大吼//
楚河對岸有卒受傷/漢界那邊/士、象皆為國陣亡了/似乎歷代將士都在都在這小小戰場/衝鋒、仆倒/為了什麼?//
一個年輕人在旁觀看/默默不語/似乎隔了許久/他的鬚髮漸漸霜白//
對方想改變攻勢……我說,人生/起手無回/血/在棋盤蜿蜒流竄/為了什麼?//
我殺了黑將/
黑將臨終前/慘叫一聲/來不及留下遺言/我並沒有救他/只有微笑/那年輕人仍然不語,仍然/注視著我//
其實,黑方不是輸家/我也沒有打勝仗/那年輕人仍然不語,仍然/注視著鬚髮霜白的我//
我一面推進部隊,竟然/想起古代文人/首先想赶坎坷的蘇東坡/後來,陶淵明竟然/在棋盤走動//
我擦乾汗/擦乾血/把受驚的兵吁回/把俥偽收回/把主炮收回/讓它們安安靜靜 回到原來的位置,回到/沒有戰火的家鄉(渡也,〈起手無回〉,《不准破裂》)
〈俥〉也是以下棋比喻人生:
一個俥/在棋盤橫衝直撞,殺賊/擒王的俥/迷失在街頭/他並未在戰場遺失心/遺失了頭顱/他只是躺在二十世紀/燈紅酒綠的鬧區//
離開棋盤/等於離開戰場,離開了/家鄉,他神色倉皇/弟兄們一定在尋找他/馬炮兵一定/有的被困,有的/受傷,有的含笑/陣亡//
這俥也許在尋找/敵人,將士象車馬包卒/如今安在?/此番是為尋仇而來?/或者敗陣而逃?/是厭倦殺伐、血、炮聲而逃離戰場?//
這孤立無援的/俥來到市中心,來到/人的世界,來到/更大的棋盤/面對人生,抬望眼/前程全是悔恨/下錯一著/只好流浪街頭,任人/踩踏//
何時重披戰袍/再出征啊上楚河漢界/何時與帥會合,救亡/圖存(渡也,〈俥〉,《我是一件行李》)
◆四、微型空間
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 1884-1962)《空間的詩學》(The Poetics of Space)說過微型空間反過來變得很大,「渺小之物和廣濶之物是和諧並存的」,「小中見大」,渡也的〈小小江山〉是寫編籠子的工匠,感到自己也不過是住在宇宙的牢籠:
我的鄰居/關先生/專門製造且販賣鐵籠/關雞、鴨、鳥 拘、猴、兔、蛇……/堅固耐用/自由亦鎖在籠子裏/而尚未出售的籠子關著/空無//
關先生是我的鄰居/夜以繼日低頭製造/小小監獄,小小江山/他與籠子相依為命/整整四十年//
有一個籠子始終/沒有,亦無法賣出/有一個看不見/巨大的籠子/裏面關著無數籠子/還有一個不斷製造籠子的/關先生/而關先生始終不知道/關先生關在籠中/宛如猴、狗、兔、蛇//
生、老、病、死也都/眼淚和微笑也都/愛與恨也都/關在裡面//
用力掙扎一輩子,渴望/脫離籠子/而這籠子宛如他賣的籠子/牢不可破//
我是關先生的鄰居,也是/籠子的鄰居/從小看籠子至今/日以繼夜/看籠子的一生,以及/關先生的一生/似乎哪個籠子也住著一個/我,一個巨大的寂寞/(養在深閏人未識)/似乎,我也在裏面埋首編造/永遠/永遠打不開的/籠子(渡也,〈小小江山〉,《不准破裂》)
(一)壺中天地
中國神話,把宇宙想像為一個「壺」,即所謂「壺中天地」,仙鄉就在壺中。《列子‧湯問篇》說東邊海中的三神山,有一座名為「方壺」,《後漢書‧方術列傳下》費長房傳記有老翁,自稱是神仙,傍時份就跳進一個樑上的壺,費有一次隨老翁躍進去,但見陳設華麗,美酒嘉餚無缺。後來建造花園,也以有壺中天地的規劃為理想,以下是〈紫砂名壺〉一詩:
明明茶桌上只蹲著一把壺/我打開壺蓋/清朝宜興壺名家全在壺中/製壺/我把壺中的壺蓋一一打開/明代宜興壺名家分別在壺中/泡茶//
茶桌上只蹲著一把名壺/我打開壺蓋/啊,深不見底的壺/我大聲喊/清朝名家陳曼生應聲爬土來/明代時大彬也緩緩爬上來/最後只剩下陸羽蹲在壺底/渾身茶香(渡也,〈紫砂名壺〉,《流浪玫瑰》)
此外,在《留情》也有〈紫砂壺〉一首。後世的燒香用的博山爐,上有三神山,配合燒香的想像。渡也有〈宣德香爐〉一詩:
傳世五百多年/只為了與你邂逅//
你以手輕敲我,詢問我/我以清脆的古音/回答/你以生命聆聽,五百多年了/我的嗓子仍然不變/生而為金屬/意志亦須堅定不變//
明朝不明,清代不清/世間一切都虛偽/只有我才是唯一的/真理/在骨董櫥中獨對多變的/宇宙//
煎熬五百多年/爐中已一無所有/那麼香味從何飄來?你問/其實,五百多歲便是一種香/銅綠銹也是一種香/而爐內一望無際的空/最香(渡也,〈宣德香爐〉,《流浪玫瑰》)
(二)別有洞天
小川環樹(OGAWA Tamaki, 1910-93)〈中國魏晉以後(三世紀以降)的仙鄉故事〉曾經把中國神仙故事,統計出一個敘事模式,其中一個情節就是穿過一個洞穴,「出生受傷」之後期待「回歸母體」的精神分析,可為注腳。桃花源正是「別有洞天」的神話,是一個迷宮,渡也有以下一詩─〈桃花源記─給苖栗育達〉:
趁芳草鮮美/我們播下種子/在育達的懷中/八千株樹苗怡然自得/而且開始做夢//
夢見/遼闊//
良田與美池都說好了/桃花和翅膀都約好了/都要躍昇,成為/天空(渡也,〈桃花源記─給苖栗育達〉,《太陽吊單槓》)
(三)盤栽的宇宙
石泰安(Rolf Stein 1911-99)《盆栽的宇宙》一書,是從中國人的仙境想像,把縮小到花盆去的園藝,作了一番歸納。不但是盆栽,現在金魚缸也有假山,假山是三神山的縮型,模仿「壺中天地」。渡也《落地生根》有一輯寫盆栽的詩,沒有寫到仙山,卻有縮型的千歲老樹:
你贈予它任何肥料/多少愛/它都願意接納/然後以一批綠色的春天/報答你//
你叫粗鉛線誘導它的立姿/要什麼款式/它便伸手給你什麼/在美學與藝術批評之下/所有的根鬚攫住有限的泥土/無限的一生皆隨鉛線的心意/而彎曲//
就這樣你使千歲的老榕樹/寓丈凌雲的身軀/宛如一個太平盛世/住在一尺見方的陶盆中/不說一句話地/看盡人來人往/看你花開花謝(渡也,〈臺灣榕樹〉,《落地生根‧臺灣榕樹》)
◆五、結論
人生的未知之數,就像一個迷宮,於是文學自然離不開這個日夕實踐的軌跡。以阿達利《智慧之路─論迷宮》一書為基礎,再配合《大母神》、《神聖的存在》、《盆栽的宇宙》等名著的論述,以為分析。渡也的迷宮,最有特色是把女人比作一座城,戀愛比作攻城,被遺棄的女人比作蕪城。編織的詩,也十分優雅,依伊利亞德的推論,是要表達出宿命論─一切冥冥中有主宰。渡也喜歡古玩,其中壺在中國空間觀,至具迷宮的原理。依上述綜合,渡也寫了很多阿達利意義的迷宮,成為解讀他作品的一個方法。
■渡也詩與迷宮/黎活仁
◆論文提要
阿達利(Jacques Attali 1943- )《智慧之路──論迷宮》(Labyrinth in Culture and Society: Pathways to Wisdom)一書,對迷宮的類型作了概括,並加以說明。本文據這本書的論述,研究渡也詩中的女性、遊戲、八陣圖和微型空間。渡也愛情詩的數量比較多,故女性與迷宮的素材,也較為豐富。
◆關鍵詞:渡也、女性、迷宮、八陣圖、微型空間
◆一、引言
本稿準備以阿達利(Jacques Attali 1943- )《智慧之路─論迷宮》(Labyrinth in Culture and Society: Pathways to Wisdom)有關迷宮的理論,對...
作者序
◆總主編序/黎活仁
2005年,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有志於新詩研究者得單周堯主任支持,與徐州師範大學(2012年改稱「江蘇師範大學」)、武漢大學文學院簽訂「中國新詩研究合作計畫」備忘錄(2005.7.4),為期十年,於兩岸舉行過瘂弦(2005)、鄭愁予(2006)、洛夫(2007)、余光中(2008)、周夢蝶(2009)與商禽(2010)研討會,以上是為十大詩人系列;之後,又有蕭蕭(2010)、白靈(2010)、唐文標、林煥彰(2011)、隱地(2011)、向陽(2011)、羅智成(2012)與路寒袖(2013)等討論會。到渡也(2015)為止,達十五位,十年之期也剛好屆滿。
明道大學周夢蝶研討會,不期而會者二三百人,極一時之盛,我校大二大三諸生亦破格應邀,得以多見幾個筵席。周夢蝶其時久臥在床,未便遠行,會後隨白靈伉儷驅車登高望遠,越山得故張學良將軍宅,已為茶寮,翩翩蝴蝶,猶著舊時裳,徘徊不忍捨去。
新詩系列研討會如是演變為培訓本科生平台,復旦、明道、台中科大,江蘇師大等均遣子弟前來演練,共析疑議,《閱讀白靈》與《閱讀向陽》多刊本科生制作,是為特色。
依時下通例,學者得發表論文,以評職稱,至於謀篇,得心領神會,無師自通,未必如郭靖楊過,獲高人指點,打通任篤二脈,論劍乎華山。台中科大林金龍院長有見及此,數年間與江蘇師大等學府,舉行本科生會議,面授諸生機宜,苟能持之以恒,必能移風易俗。
1990年,簡政珍和林燿德編有《臺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入選作家二十四位,即蘇紹連、簡政珍、馮青、杜十三、白靈、渡也、陳義芝、溫瑞安、方娥真、王添源、楊澤、陳黎、向陽、徐雁影、苦芩、羅智成、夏宇、黃智溶、初安民、林彧、劉克襄、陳克華、林燿德與許悔之等。夏宇為後現代主義先驅,曾入選十大,聲名藉甚,世論如積薪,後來居上,亦名符其實,無出其右。林燿德與杜十三同遊岱宗,遂成絕響,其餘各家,二十年人事幾番新,各領風騷。白靈、向陽、羅智成、渡也諸位,簡、林均有論列。
事緣台中科技大學語文學院與應用中文系與臺灣文學館、香港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十數單位聯合舉辦「2013楊逵、路寒袖國係學術研討會」(2013年3月8日),渡也教授應邀擔任講評,有緣於下午茶歇閒聊,承惠充玉成。渡也國際研討會撰述人至三十多位,中正大學台文所江寶釵所長指揮若定,亦屬事實。
時下的學報多數位化,內容小眾,多兩三頁輕薄短篇,而論文集仍得符合巿場經濟,所謂防患於未然,軟硬兼施,各顯神通,作會前審訂,或以評職稱誘因,交學報發表,以此作一篩選,汰其蕪雜,未嘗不可。
所謂不外乎人情,難免網開一面,或聊備一格。如是適足彰顯佳作之精妙絕倫。此亦即阿Q精神,自欺欺人。
話分天下大勢,兵家以制空權優先,至於人文科學,則取決於思辯。後現代哲學家羅蒂有先見之明,以為花旗學術不好哲理,長久如此,必唯法國馬首是瞻,淪為附庸。吾國經濟舉足輕重,人文科學以新大陸即附庸為依歸,取法乎其次,觀羅蒂所論,彼邦漢學亦有所蔽。辛亥凌替,理科看不起文科,外國文學看不起中國文學,中國文學看不起哲學,哲學又看不起教育,風俗衰怨,一至如此。
誠欲凝聚微力,發揮事業,巴什拉四元素詩學中譯陸續問世,有利授業解惑,張娟老師亦《空間詩學》粉絲,乃整合福柯「異托邦」之論,欣然命筆,文長五十紙,若宿成者。實《空城計》諸作功臣。
蜀地社科院游翠萍老師亦有起予之句。子日:「未知生,焉知死」,國人諱言身後事,游女史以渡也直面禁忌,空花陽焰,非相非非相。儒術於我有何哉?孔丘盜跖俱塵埃,寂然凝慮,慧境圓照。觀游女史所論,非泛泛之談。
昔夫子欲居九夷,又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喪亂以來,民離散相失,適用放逐飄泊之論,張放教授導乎先路,覃思有年,所為鄉愁文學研究都為一集,詳其源流,體大思精,宜置諸左右。渡也屢以屈原自況,王升孟凡珍伉儷傷春悲秋之論,足見《流浪玫瑰》諸作,得騷人之旨。2005年於武漢有瘂弦研討會,遊故里秭歸,白靈後有詩記其事,乘興而去,興盡而返,奚事刻舟!詩人於兩岸阻隔之際,得貴州偷渡茅台,即呼朋引伴,沉吟到汝爾,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十年前得以參訪貴陽,黔地房產全國第二,而人均收入亦倒數次位,未因山中千日醉得蒙膏沐,父老早賦歸去來,石田草屋荒蒼苔。
歸去來兮,狐死必首丘。陳氏祖上世居澎湖,族人有四方志,池塘竹樹,廢而為丘壚,春秋佳日,風雨如晦,瞻彼舊鄉,豈不愴悢。
《閱讀渡也》初集十篇,成書於研討會之前,初稿交三位學者作糊名盲審,之後,區區逐字覆核引文,因得以先睹,至感榮幸。又研討會過程,實有賴中正大學台文所江寶釵所長、許劍橋老師、研究助理黃千珊女士大力協調,謹在此致以萬分謝意!
◆總主編序/黎活仁
2005年,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有志於新詩研究者得單周堯主任支持,與徐州師範大學(2012年改稱「江蘇師範大學」)、武漢大學文學院簽訂「中國新詩研究合作計畫」備忘錄(2005.7.4),為期十年,於兩岸舉行過瘂弦(2005)、鄭愁予(2006)、洛夫(2007)、余光中(2008)、周夢蝶(2009)與商禽(2010)研討會,以上是為十大詩人系列;之後,又有蕭蕭(2010)、白靈(2010)、唐文標、林煥彰(2011)、隱地(2011)、向陽(2011)、羅智成(2012)與路寒袖(2013)等討論會。到渡也(2015)為止,達十五位,十年之期也剛好屆...
目錄
◆黎活仁/總主編序
◆黎活仁/渡也詩與迷宮
◆王升/渡也詩的嘆老與悲秋
◆游翠萍/渡也詩歌的空間研究
◆張娟/渡也的詩歌的空間詩學研究──以巴什拉理論作一分析
◆楊曉帆/從「民藝」到「鄉愁」──論渡也詩中的「收藏」觀
◆楊姿/「拋棄的詩學」與「厭女情結」──渡也情色詩之角色蘇醒與棄者心理建構研究
◆孟凡珍/愛與死:渡也的春天時間意識研究
◆石立燕/渡也詩歌的自傳性研究
◆張放/語詞還鄉與詩意棲居──論渡也存在主義傾向的文化鄉愁
◆沈玲/成人化的二維語義空間建構──論渡也兒童詩中的親情詩和生態詩
◆黎活仁/總主編的話
◆黎活仁/總主編序
◆黎活仁/渡也詩與迷宮
◆王升/渡也詩的嘆老與悲秋
◆游翠萍/渡也詩歌的空間研究
◆張娟/渡也的詩歌的空間詩學研究──以巴什拉理論作一分析
◆楊曉帆/從「民藝」到「鄉愁」──論渡也詩中的「收藏」觀
◆楊姿/「拋棄的詩學」與「厭女情結」──渡也情色詩之角色蘇醒與棄者心理建構研究
◆孟凡珍/愛與死:渡也的春天時間意識研究
◆石立燕/渡也詩歌的自傳性研究
◆張放/語詞還鄉與詩意棲居──論渡也存在主義傾向的文化鄉愁
◆沈玲/成人化的二維語義空間建構──論渡也兒童詩中的親情...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7-05-05ISBN/ISSN:978986326417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0頁開數:16*23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