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偕叡廉
定價:NT$ 350
優惠價:79 折,NT$ 276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08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馬偕博士的愛兒偕叡廉是個優秀的說故事人,
敏銳、智慧、記憶豐富、幽默詼諧。
1950年代,他說了許多故事給一群又一群的孩子、朋友和會眾聽,
大家都渴慕多聽一點——即便只是聊天也行。
對於偉人,我們除了敬佩他們的偉大,
也想知道他們的生活點滴和他們的喜好,
他們怎麼和孩子、鄰居及同事互動,
怎麼在兩難中做出愛的抉擇。
我們也想知道偉人的子女後來的發展如何。
本書收錄了偕叡廉口述的21篇故事,再加上馬偕後代子孫彼此間的通信、偕叡廉和妻子偕仁利懷念母親張聰明的談話及馬偕博士被宣道差會和同工談論的文件,讓我們看到宣道士來台付出的身心代價,以及在困頓中彰顯信仰的榮美。白描的故事和樸素的家書,披露「義人的後代」如何生活,彼此祝福,彼此相愛;感受他們對馬偕夫婦和福爾摩沙的懷念,對生命的熱情和行事的低調。
在笑談的故事裡,我們也看到台灣的初代信徒:無論是高官陳輝、幫派領袖水益、樟腦工人阿財、五股人塔嫂,或是龍山寺的住持羅妙吉接觸信仰前後的心理轉折。他們信主以後的美好行蹤,至今仍然在向世人作見證。這些故事感動我們,因為其中洋溢著我們渴慕的愛和公義──來自上天,透過馬偕大家族和福爾摩沙人,向世人宣告。深願我們用生命把愛的故事傳講下去,也一次又一次地在故事中遇見自己!
作者簡介:
偕叡廉 口述
George William Mackay (1880-1963)
馬偕博士和張聰明女士的兒子,生於淡水。 13歲以前都在淡水成長,常陪伴父親到各地傳教旅行。 受教育於香港英文學校、加拿大多倫多聖安德烈學院及多倫多大學,在美國麻省渥契斯特的克拉克大學完成教育學碩士,並赴日本進修。是宣道士,創辦淡江中學和偕醫館的聖經中心,獲多倫多諾斯神學院頒榮譽神學博士。與偕仁利結婚生有二子三女。一生愛神、人、動物和植物,誠懇風趣,結交各方好友,喜歡運動,推動體育 。葬於淡江中學校園裡雙親墓旁。
偕瑪烈 記錄
Magaret Mackay
偕叡廉與偕仁利的三女,1919年出生於淡水,與四位兄姐快樂成長。曾就讀日本加拿大學校。1955年來到淡水,陪父母8年之久,並在台北美國學校當祕書。與母親返加拿大養病後,曾在多倫多大學擔任祕書。退休後與兩位姐姐居住安養院,仍關心台灣和淡江中學。
譯者簡介:
林一真
台南人。成長於父母林占鰲和蔡豫治創辦的興文齋書局,幼年在民族路和太平境過教會生活。台灣師大教育心理系畢業,完成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教育心理和統計博士訓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習療癒花園設計,至日本學森林療癒。在輔大、北市師和陽明大學教學後,與魏耀揮到三芝參與草創馬偕醫學院,開拓漁人村和真愛森林。著《生活彩虹探索》、《生活彩虹:全人生涯開展》和《森林益康》。期許自己持續把人帶回信仰和大自然。
名人推薦:
鄭睦群 推薦序
來聽偕叡廉說故事
在今天,我們有許多途徑可以了解馬偕博士,以及他身邊的人、事、物。喜歡閱讀的可以翻翻馬偕親筆的《馬偕日記》或《福爾摩沙紀事》,愛好音樂的可以聆聽《馬偕的生命詩歌行旅》,想要視覺、聽覺雙管齊下也能選擇馬偕布袋戲、歌仔戲與音樂劇。
但其實,我們都太習慣從旁觀的視角仰望著這些「歷史人物」,但如果馬偕不是遙遠的「歷史人物」而是你的「祖父」呢?你會期待你的父親如何訴說「阿公」與「阿爸」過往的經歷?偕叡廉以一位父親的身分,向孩子娓娓道來父執輩曾經的生命腳蹤,這正是《馬偕的孩子說故事》的魅力所在,他也確實是個說故事的高手。
不過比起名滿天下的父親,或許一般大眾對偕叡廉是比較陌生的,但他可是馬偕博士最疼愛的獨子。一八七八年五月二十七日,馬偕博士迎娶五股姑娘張聰明,成為當代唯一與台灣女子結為連理的外籍宣教士。日後張聰明為馬偕博士生了三個小孩,分別是大姊偕媽連、二姊偕以利與小弟偕叡廉,共組一家五口的跨國小家庭。
說爸爸最疼愛偕叡廉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從馬偕博士的日記來看,偕叡廉出現的頻率遠遠高於媽連與以利,父子倆還會一起運動、騎馬、爬山、念書、釣魚與抓蝴蝶,這是他兩位姊姊所沒有的。偕叡廉長大後被送到香港唸中學,每次放假回來,馬偕都會親自到淡水港邊等著他親愛的兒子。有時候全家會聚一起唱聖詩,可愛的偕叡廉也會用風琴為大家伴奏,享受甜蜜的家庭時光。
一九○一年六月二日,馬偕博士病逝淡水,兩天後葬於今淡江中學內的墓園,安息在他筆下的最後住家,偕叡廉也在當年遠赴加拿大求學。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偕叡廉帶著新婚妻子偕仁利回到了寶島台灣,三年後成為淡水中學(今淡江中學)的創校校長,以教育延續父親的精神。偕叡廉日後也被選為淡水基督長老教會的長老,該教會正是馬偕博士在北台灣所設立的第一間教會,成為許多老淡水人的深刻記憶。
一九五二年,偕叡廉夫婦搬出充滿回憶的「小白宮」,在淡水教會附近的半山腰上蓋了棟小房子,過著愜意卻依舊在教會服事的退休生活。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日,偕叡廉病逝台北馬偕醫院,超過千人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在淡水教會舉辦的告別式,結束了跨越清末、日治與民國三個世代的人生。老一輩的淡水教會信徒至今對他們依舊深深懷念,只是那些曾經與偕叡廉共同生活過的長者們,如今也漸漸凋零了。
我出生得太晚,只能從文字來認識這位老校長,但卻有幸曾在偕叡廉的故居恣意玩耍著。一九八五年八月,我的父親就任淡水教會第五任牧師,全家也從桃園大溪搬來這富有山河意象的小鎮。當年我們三兄弟都還小,我只有四歲半,弟弟分別是二歲與一歲。因此每當父母有事外出或是探訪的時候,便會把我們「寄放」在教會長輩的住處,事畢後再「領回」。
淡水教會與其牧師館皆座落馬偕街上,而沿著馬偕街往坡上走則會看到一座天橋,走過天橋就會連上真理街,淡江中學、馬偕墓園、牛津學堂、真理大學都在那一帶。而面對天橋往右邊看去,則會看到一棟典雅的平房,汪宗埕牧師的兩位女兒及孫女就住在那裡,那也是我們三兄弟的「寄放處」之一。還記得三個小男生曾坐在屋外的椅子上,看山、看海、看夕陽,有一次還撿到不久前才蛻下來的蛇皮,畫面歷歷在目。
長大後才知道,這房子以前的主人就是偕叡廉,我跟他曾在同樣的地方看著相同的日落並且就坐在同一張藤椅,那棟可愛的居所在一九八八年易主,現已拆除建為高聳的住家大樓。現在除了看老照片追憶之外,那房子的倩影竟也曾入鏡一九八三年的電影《小畢的故事》,意外成為我遙想老校長的動態索引。
《馬偕的孩子說故事》的作者是偕叡廉的小女兒偕瑪烈,她記錄著父親以第一人稱所講述的許多故事,例如令人傷腦筋卻又無比忠心的小白狗、龍山寺住持羅妙吉改宗的過程,還有幾株曾經讓「小白宮」飄著咖啡香氣的咖啡樹,親切雋永亦發人深思。另外本書也收錄黎約翰牧師、牧師娘與張聰明的信件,儘管當年黎約翰夫婦與馬偕博士有些不愉快,但書信中的文字讓人再次了解了他們當下的心境,也是理解歷史事件的另一個面向。
就打開書吧,如同子女般圍繞在偕叡廉的腳邊,讓他來為你說故事。(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歷史系與馬偕醫學院全人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192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6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6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偕叡廉
優惠價: 79 折, NT$ 276 NT$ 35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08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馬偕博士的愛兒偕叡廉是個優秀的說故事人,
敏銳、智慧、記憶豐富、幽默詼諧。
1950年代,他說了許多故事給一群又一群的孩子、朋友和會眾聽,
大家都渴慕多聽一點——即便只是聊天也行。
對於偉人,我們除了敬佩他們的偉大,
也想知道他們的生活點滴和他們的喜好,
他們怎麼和孩子、鄰居及同事互動,
怎麼在兩難中做出愛的抉擇。
我們也想知道偉人的子女後來的發展如何。
本書收錄了偕叡廉口述的21篇故事,再加上馬偕後代子孫彼此間的通信、偕叡廉和妻子偕仁利懷念母親張聰明的談話及馬偕博士被宣道差會和同工談論的文件,讓我們看到宣道士來台付出的身心代價,以及在困頓中彰顯信仰的榮美。白描的故事和樸素的家書,披露「義人的後代」如何生活,彼此祝福,彼此相愛;感受他們對馬偕夫婦和福爾摩沙的懷念,對生命的熱情和行事的低調。
在笑談的故事裡,我們也看到台灣的初代信徒:無論是高官陳輝、幫派領袖水益、樟腦工人阿財、五股人塔嫂,或是龍山寺的住持羅妙吉接觸信仰前後的心理轉折。他們信主以後的美好行蹤,至今仍然在向世人作見證。這些故事感動我們,因為其中洋溢著我們渴慕的愛和公義──來自上天,透過馬偕大家族和福爾摩沙人,向世人宣告。深願我們用生命把愛的故事傳講下去,也一次又一次地在故事中遇見自己!
作者簡介:
偕叡廉 口述
George William Mackay (1880-1963)
馬偕博士和張聰明女士的兒子,生於淡水。 13歲以前都在淡水成長,常陪伴父親到各地傳教旅行。 受教育於香港英文學校、加拿大多倫多聖安德烈學院及多倫多大學,在美國麻省渥契斯特的克拉克大學完成教育學碩士,並赴日本進修。是宣道士,創辦淡江中學和偕醫館的聖經中心,獲多倫多諾斯神學院頒榮譽神學博士。與偕仁利結婚生有二子三女。一生愛神、人、動物和植物,誠懇風趣,結交各方好友,喜歡運動,推動體育 。葬於淡江中學校園裡雙親墓旁。
偕瑪烈 記錄
Magaret Mackay
偕叡廉與偕仁利的三女,1919年出生於淡水,與四位兄姐快樂成長。曾就讀日本加拿大學校。1955年來到淡水,陪父母8年之久,並在台北美國學校當祕書。與母親返加拿大養病後,曾在多倫多大學擔任祕書。退休後與兩位姐姐居住安養院,仍關心台灣和淡江中學。
譯者簡介:
林一真
台南人。成長於父母林占鰲和蔡豫治創辦的興文齋書局,幼年在民族路和太平境過教會生活。台灣師大教育心理系畢業,完成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教育心理和統計博士訓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習療癒花園設計,至日本學森林療癒。在輔大、北市師和陽明大學教學後,與魏耀揮到三芝參與草創馬偕醫學院,開拓漁人村和真愛森林。著《生活彩虹探索》、《生活彩虹:全人生涯開展》和《森林益康》。期許自己持續把人帶回信仰和大自然。
名人推薦:
鄭睦群 推薦序
來聽偕叡廉說故事
在今天,我們有許多途徑可以了解馬偕博士,以及他身邊的人、事、物。喜歡閱讀的可以翻翻馬偕親筆的《馬偕日記》或《福爾摩沙紀事》,愛好音樂的可以聆聽《馬偕的生命詩歌行旅》,想要視覺、聽覺雙管齊下也能選擇馬偕布袋戲、歌仔戲與音樂劇。
但其實,我們都太習慣從旁觀的視角仰望著這些「歷史人物」,但如果馬偕不是遙遠的「歷史人物」而是你的「祖父」呢?你會期待你的父親如何訴說「阿公」與「阿爸」過往的經歷?偕叡廉以一位父親的身分,向孩子娓娓道來父執輩曾經的生命腳蹤,這正是《馬偕的孩子說故事》的魅力所在,他也確實是個說故事的高手。
不過比起名滿天下的父親,或許一般大眾對偕叡廉是比較陌生的,但他可是馬偕博士最疼愛的獨子。一八七八年五月二十七日,馬偕博士迎娶五股姑娘張聰明,成為當代唯一與台灣女子結為連理的外籍宣教士。日後張聰明為馬偕博士生了三個小孩,分別是大姊偕媽連、二姊偕以利與小弟偕叡廉,共組一家五口的跨國小家庭。
說爸爸最疼愛偕叡廉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從馬偕博士的日記來看,偕叡廉出現的頻率遠遠高於媽連與以利,父子倆還會一起運動、騎馬、爬山、念書、釣魚與抓蝴蝶,這是他兩位姊姊所沒有的。偕叡廉長大後被送到香港唸中學,每次放假回來,馬偕都會親自到淡水港邊等著他親愛的兒子。有時候全家會聚一起唱聖詩,可愛的偕叡廉也會用風琴為大家伴奏,享受甜蜜的家庭時光。
一九○一年六月二日,馬偕博士病逝淡水,兩天後葬於今淡江中學內的墓園,安息在他筆下的最後住家,偕叡廉也在當年遠赴加拿大求學。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偕叡廉帶著新婚妻子偕仁利回到了寶島台灣,三年後成為淡水中學(今淡江中學)的創校校長,以教育延續父親的精神。偕叡廉日後也被選為淡水基督長老教會的長老,該教會正是馬偕博士在北台灣所設立的第一間教會,成為許多老淡水人的深刻記憶。
一九五二年,偕叡廉夫婦搬出充滿回憶的「小白宮」,在淡水教會附近的半山腰上蓋了棟小房子,過著愜意卻依舊在教會服事的退休生活。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日,偕叡廉病逝台北馬偕醫院,超過千人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在淡水教會舉辦的告別式,結束了跨越清末、日治與民國三個世代的人生。老一輩的淡水教會信徒至今對他們依舊深深懷念,只是那些曾經與偕叡廉共同生活過的長者們,如今也漸漸凋零了。
我出生得太晚,只能從文字來認識這位老校長,但卻有幸曾在偕叡廉的故居恣意玩耍著。一九八五年八月,我的父親就任淡水教會第五任牧師,全家也從桃園大溪搬來這富有山河意象的小鎮。當年我們三兄弟都還小,我只有四歲半,弟弟分別是二歲與一歲。因此每當父母有事外出或是探訪的時候,便會把我們「寄放」在教會長輩的住處,事畢後再「領回」。
淡水教會與其牧師館皆座落馬偕街上,而沿著馬偕街往坡上走則會看到一座天橋,走過天橋就會連上真理街,淡江中學、馬偕墓園、牛津學堂、真理大學都在那一帶。而面對天橋往右邊看去,則會看到一棟典雅的平房,汪宗埕牧師的兩位女兒及孫女就住在那裡,那也是我們三兄弟的「寄放處」之一。還記得三個小男生曾坐在屋外的椅子上,看山、看海、看夕陽,有一次還撿到不久前才蛻下來的蛇皮,畫面歷歷在目。
長大後才知道,這房子以前的主人就是偕叡廉,我跟他曾在同樣的地方看著相同的日落並且就坐在同一張藤椅,那棟可愛的居所在一九八八年易主,現已拆除建為高聳的住家大樓。現在除了看老照片追憶之外,那房子的倩影竟也曾入鏡一九八三年的電影《小畢的故事》,意外成為我遙想老校長的動態索引。
《馬偕的孩子說故事》的作者是偕叡廉的小女兒偕瑪烈,她記錄著父親以第一人稱所講述的許多故事,例如令人傷腦筋卻又無比忠心的小白狗、龍山寺住持羅妙吉改宗的過程,還有幾株曾經讓「小白宮」飄著咖啡香氣的咖啡樹,親切雋永亦發人深思。另外本書也收錄黎約翰牧師、牧師娘與張聰明的信件,儘管當年黎約翰夫婦與馬偕博士有些不愉快,但書信中的文字讓人再次了解了他們當下的心境,也是理解歷史事件的另一個面向。
就打開書吧,如同子女般圍繞在偕叡廉的腳邊,讓他來為你說故事。(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歷史系與馬偕醫學院全人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6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6折 | 2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5折192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