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橫本著「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的精神傾注心血撰寫本書。成書於1908年-1918年,體裁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而成。
臺灣通史一出版,頗多好評,章太炎稱讚此書「民族精神之附,為必傳之作」,當時民政長官下村宏為之作序:「……分類有法,矧又氣象雄渾,筆力遒健,論斷古今,吾幾不能測其才之所至,蓋近世巨觀也。」高度肯定可見一斑。
然其部份內容也受學者質疑,或評為杜撰創作、或說與史實不符…。諸多疑義,但作為歷經十年收集資料撰寫而成,並為臺灣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之名的史書,有其參考價值與貢獻。
本書特色
全書共36卷,體裁則略仿司馬遷的史記,分為紀、志、傳三部分。總共包括了4紀、24志、60傳,總計約60萬字。記錄則起自隋大業三年(607年),迄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凡約1290年的歷史。
初版共分成3冊,1920年11月上冊至1921年4月出齊,由連橫自己籌設的臺灣通史社出版。坊間有多種不同的版本,學術界最常採用的則是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於1962年以「臺灣文獻叢刊」第128號為名出版的版本(共6冊)。
作者簡介:
連橫(1878.2.17-1936.6.28)
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又作雅棠,另字武功或武公,又號慕陶、或號劍花。臺灣臺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詩人、歷史學家。1936年6月28日因肝癌病逝於上海,後來遷葬於臺北縣。1920年,另著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書。
章節試閱
臺灣通史卷一
臺南連橫雅堂撰
開闢紀
臺灣固東番之地,越在南紀,中倚層巒,四面環海。荒古以來,不通人世,土番魋結,千百成群,裸體束腰,射飛逐走,猶是游牧之代。以今石器考之,遠在五千年前,高山之番,實為原始;而文獻無徵,搢紳之士固難言者。按史秦始皇命徐福求海上三神山,去而不返;又曰:『自齊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僊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乃使人齎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或曰,蓬萊、方丈為日本、琉球,而臺灣則瀛洲也;語雖鑿空,言頗近理。蓋以是時航術未精,又少探險海外,飄渺虛無,疑為僊境,陋矣。臺灣與日本、琉球鼎立東海,地理氣候大略相同,山川美秀,長春之花、不黃之草,非方士所謂僊境也歟?徐福有來臺灣,今雖無可確證,而五百男女之散處日本、琉球者,後嗣不絕;然則秦時男女或有往來臺灣者,未可知也。或曰,澎湖則古之方壺,而臺灣為岱員;於音實似。列子夏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維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虛。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相去七萬里,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僊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怒,流於西極,失群聖之所居。乃命禺疆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夫澎湖與臺灣密邇,巨浸隔之,黑流所經,風濤噴薄,瞬息萬狀,實維無底之谷,故名落漈;又有萬水朝東之險,而言「風輒引去」也。臺灣之山有高至海拔一萬三千六百餘尺、為東洋群山之特出者,長年積雪,其狀如玉,故曰「望之如雲」也。或曰,臺灣為古之東鯷。後漢書東夷傳曰:『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又有夷洲、澶洲。傳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不得,徐福畏誅,遂止此洲。會稽東冶縣人有入海行、遭風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絕遠,不可往來』。然則臺灣之為瀛洲、為東鯷,澎湖之為方壺,其說固有可信,而澎湖之有居人,尤遠在秦、漢之際。或曰,楚滅越,越之子孫遷於閩,流落海上,或居於澎湖;是澎湖之與中國通也已久,而其見於載籍者則始於隋代爾。
臺灣通史卷一
臺南連橫雅堂撰
開闢紀
臺灣固東番之地,越在南紀,中倚層巒,四面環海。荒古以來,不通人世,土番魋結,千百成群,裸體束腰,射飛逐走,猶是游牧之代。以今石器考之,遠在五千年前,高山之番,實為原始;而文獻無徵,搢紳之士固難言者。按史秦始皇命徐福求海上三神山,去而不返;又曰:『自齊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僊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
作者序
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而舊志誤謬,文采不彰,其所記載,僅隸有清一朝,荷人、鄭氏之事闕而弗錄,竟以島夷、海寇視之。烏乎!此非舊史氏之罪歟?且府志重修於乾隆二十九年,臺、鳳、彰、淡諸志雖有續修,侷促一隅,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也亦巨矣。
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於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外交兵禍,相逼而來,而舊志不及載也。草澤群雄,後先崛起,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續以建省之議,開山撫番,析疆增吏,正經界、籌軍防、興土宜、勵教育,綱舉目張,百事俱作,臺灣氣象一新矣。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是以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
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而修之尤難。何也?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則徵文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重以改隸之際,兵馬倥傯,檔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則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而有所不可。然及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是臺灣三百年來之史,將無以昭示後人,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
橫不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遑。遂以十稔之間,撰成臺灣通史,為紀四、志二十四、傳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表圖附焉。起自隋代、終於割讓,縱橫上下,鉅細靡遺,而臺灣文獻於是乎在。
洪維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追懷先德,眷顧前途,若涉深淵,彌自儆惕。烏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中華民國七年秋八月朔日,臺南連橫雅堂自序於劍花室。
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而舊志誤謬,文采不彰,其所記載,僅隸有清一朝,荷人、鄭氏之事闕而弗錄,竟以島夷、海寇視之。烏乎!此非舊史氏之罪歟?且府志重修於乾隆二十九年,臺、鳳、彰、淡諸志雖有續修,侷促一隅,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也亦巨矣。
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於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外...
目錄
卷一開闢紀(起隋大業元年、終於明永曆 (南明)十五年
卷二建國紀(起明永曆十五年、終於三十七年)
卷三經營紀(起清康熙二十二年、終於光緒二十年)
卷四獨立紀(起清光緒二十一年、終於是年九月)。(因當時日本總督閱後不滿其名稱,勒令重寫,是為「過渡紀」)
卷五疆域志
安平縣
嘉義縣
鳳山縣
恆春縣
澎湖廳
淡水縣
新竹縣
宜蘭縣
基隆廳
南雅廳
臺灣縣
彰化縣
雲林縣
苗栗縣
埔裏社廳
臺東州
坊里
卷六職官志
卷七戶役志
卷八田賦志
官莊
隆恩
抄封
番租
屯租
隘租
卷九度支志
卷十典禮志
慶賀
接詔
迎春
耤田
祭社
釋菜
祭纛
大操
旌表
鄉飲
祀典
卷十一教育志
卷十二刑法志
卷十三軍備志
屯丁
隘勇
卷十四外交志
日本聘問
呂宋經略
英人之役
美船之役
牡丹之役
法軍之役
卷十五撫墾志
卷十六城池志
衙署
局所
卷十七關征志
卷十八榷賣志
鹽
硫磺
煤
煤油
樟腦
沙金
阿片釐金
卷十九郵傳志
陸運
航運
郵電
燈臺
卷二十糧運志
倉儲
卷二十一鄉治志
卷二十二宗教志
神教
道教
佛教
景教
回教
卷二十三風俗志
歲時
宮室
衣服
飲食
冠婚
喪祭
演劇
歌謠
卷二十四藝文志
卷二十五商務志
卷二十六工藝志
紡織
刺繡
雕刻
繪畫
鑄造
陶製
煆灰
燒𨀤
竹工
皮工
卷二十七農業志
稻之屬
菽之屬
麥之屬
黍之屬
稷之屬
枲之屬
藍之屬
藷之屬
蔗之屬
茶之屬
蓏之屬
蔬之屬
果之屬
卷二十八虞衡志
草之屬
木之屬
竹之屬
藤之屬
花之屬
卉之屬
畜之屬
禽之屬
獸之屬
蟲之屬
魚之屬
介之屬
礦之屬
卷二十九列傳一
顏、鄭列傳
寧靖王列傳
諸臣列傳
諸老列傳
陳永華列傳
林圯、林鳳列傳
劉國軒列傳
卷三十列傳二
施琅列傳
吳球、劉卻列傳
朱一貴列傳
歐陽凱列傳
藍廷珍列傳
楊、殷、阮、王列傳
卷三十一列傳三
王世傑列傳
吳鳳列傳
施、楊、吳、張列傳
林、胡、張、郭列傳
臺東拓殖列傳
吳福生、黃教列傳
林爽文列傳
孫景燧列傳
福康安列傳
楊廷理列傳
鄭其仁、李安善列傳
陳周全、高夔列傳
卷三十二列傳四
海寇列傳
王得祿列傳
謝、鄭列傳
吳沙列傳
姜、周列傳
許尚、楊良斌列傳
姚、徐列傳
張丙列傳
方振聲列傳
李石、林恭列傳
鄭勒先列傳
郭光侯、施九𩓧列傳
卷三十三列傳五
戴潮春列傳
林文察列傳
丁曰健列傳
林奠國列傳
林占梅列傳
羅、陳列傳
沈葆楨列傳
袁聞柝列傳
劉銘傳列傳
劉璈列傳
林平侯列傳
卷三十四列傳六
循吏列傳
陳璸
季麒光
蔣毓英
張㑺
靳治揚
李中素
衛台揆
孫元衡
宋永清
周鍾瑄
黃叔璥
秦士望
陸鵬
曾曰瑛
朱山
胡邦翰
胡建偉
薛志亮
吳性誠
蔣鏞
周凱
曹謹
曹士桂
嚴金清
陳星聚
流寓列傳
郁永和
藍鼎元
陳夢林
洪壽春
蔡推慶
查元鼎
呂世宜
林豪
梁成𥋘
鄉賢列傳
王鳳來
陳震曜
鄭崇和
鄭用錫
鄭用鑑
文苑列傳
王璋
王之敬
張鈺
陳必琛
王克捷
馬琬
莊敬夫
陳思敬
林朝英
王士俊
黃驤雲
陳改淑
呂成家
蔡廷蘭
魏宏
彭培桂
陳維英
吳子光
陳肇興
黃敬
吳鴻業
王獻琛
楊克彰
卷三十五列傳七
孝義列傳
蕭明燦
侯瑞珍
陳仕俊
劉日純
丁克家
鄭用鈺
李錫金
張首芳
陳緝熙
翁林萃
黃朝品
鄭如蘭
洪騰雲
薛應瑞
方景雲
張仲山
林全籌
勇士列傳
曾切
莊豫
詹阿祝
阿蚌
貨殖列傳
陳福謙
李春生
黃南球
列女列傳
魯王公主
懷安侯夫人
傅璇妻
謝燦妻
王曾儒妻
辜湯純妻
楊茂仁妻
陳守娘
李時燦妻
金仁妻
大南蠻
陳清水妻
汪劉氏
傅氏
楊邦重妻
陳玉花妻
楊舒祖妻
吳茂水妻
郭榮水妻
吳氏女
何子靜妻
林楊氏
余林氏
李聯城妻
王家霖妻
陳周氏
鄭、徐二氏
徐、陳氏
呂阿棗
許裕妻
蔡欽妻
郭克誠妻
吳循娘
劉正娘
高悉娘
黃廣生妻
劉氏女
卷三十六列傳八
邱逢甲列傳
吳、徐、姜、林列傳
吳彭年列傳
唐、劉列傳
卷三十七附錄
後序
連雅堂先生家傳
連雅堂先生年表
表目
卷一開闢紀(起隋大業元年、終於明永曆 (南明)十五年
卷二建國紀(起明永曆十五年、終於三十七年)
卷三經營紀(起清康熙二十二年、終於光緒二十年)
卷四獨立紀(起清光緒二十一年、終於是年九月)。(因當時日本總督閱後不滿其名稱,勒令重寫,是為「過渡紀」)
卷五疆域志
安平縣
嘉義縣
鳳山縣
恆春縣
澎湖廳
淡水縣
新竹縣
宜蘭縣
基隆廳
南雅廳
臺灣縣
彰化縣
雲林縣
苗栗縣
埔裏社廳
臺東州
坊里
卷六職官志
卷七戶役志
卷八田賦志
官莊
隆恩
抄封
番租
屯租
隘租
卷九度...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850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