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弗杭斯瓦.費索(Françoise Fressoz)是《世界報(Monde)》的社論作者。她之前是《解放報(libération)》的經濟線記者,接著是《迴聲(Echos)》的社論作者。她跟布胡諾.迪夫(Bruno Dive)合著《倒霉的總理官邸(Malédiction Matignon)》(Plon,2006);以筆名卡西歐佩(Cassiopée)與帕斯卡爾.侯貝—迪雅禾(Pascale Robert-Diard)合寫政治小說《賈克.席哈克的訴訟案(Le Procès de Jacques Chirac)》(Les Arènes/Le Monde,2010);與導演菲利浦.科利(Philippe Kohly)合作紀錄片《權力病—共和國總統所面對之病(La Maladie du pouvoir—les presidents de la République face à la maladie)》(2012)。其最新著作,《舞台已落幕(Le stage est fini)》,探討弗杭斯瓦.歐隆德(François Hollande)的首任總統任期(Albin Michel,2015)。
譯者簡介:
陳子瑜
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歐洲研究所。譯作有《歐洲的誕生》、《沙漠女王戈楚‧貝爾:引領阿拉伯人邁向國族之路》等。
章節試閱
法國是一個十分豐饒的國家:
人們在這裡種下公務員
接著它會長出稅收。
喬治.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1841-1929
商業?
很簡單,
就是別人的錢。
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1895
說謊之後,記憶力一定要很好。
皮耶.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1606-1684
對我來說,最好的政府,是即將下台的政府,因為它會被另一個取代。
古斯塔夫‧福婁拜
小紅帽的故事,給國家元首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記得帶一小罐奶油。
安納托爾‧弗杭斯
法國是一個十分豐饒的國家:
人們在這裡種下公務員
接著它會長出稅收。
喬治.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1841-1929
商業?
很簡單,
就是別人的錢。
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1895
說謊之後,記憶力一定要很好。
皮耶.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1606-1684
對我來說,最好的政府,是即將下台的政府,因為它會被另一個取代。
古斯塔夫‧福婁拜
小紅帽的故事,給國家元首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記得帶一小罐奶油。
安納托爾‧弗杭斯
推薦序
譯者序:嘲諷作為自由的象徵,以及對抗禮貌的虛偽
事情要從2015年的《查理週報(Hebdo Charlie)》槍擊事件談起。那一年的一月七日,兩名極端宗教人士因不滿專走尖酸刻薄路線的《查理週報》嘲諷其先知,持槍攻擊報社位於巴黎的總部,導致十二名人員死亡。事發後,法國政壇左右派的代表人物,社會黨總統歐朗德與人民運動聯盟主席、前總統薩科齊在總統府艾麗榭宮會面後,連袂宣示「號召構築『抗擊野蠻的民族團結陣營』」。雙方均表示槍擊事件是對共和精神與自由原則的威脅,而他們不會屈服於這種威脅。
令台灣人難以想像的是,為何一份在封面上公然描繪現任總統生殖器、或是明知宗教禁忌仍堅持嘲弄的刊物,居然能夠獲得法國社會的聲援?難道法國真的是一個極為「進步」的國度嗎?答案是否定的,根據統計資料,2013年時仍有近六成的法國人信仰天主教。另一個案例,在2013年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過程中,宗教與右翼保守陣營一度動員高達八十萬人上街反對;而支持方僅有一半人數。最後在國民議會的表決中,以331票對225票通過法案,而反對方試圖從憲法委員會(類似台灣大法官會議)翻盤失敗後,整個局勢才底定。
那麼,為何這個國家的人民,寧可讓自己被冒犯,也要堅持這種嘲諷的權利?而「共和精神」的內涵又是什麼呢?從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到1905年的政教分離法案,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隨著法國大革命而提出的《人權與公民權宣言》(1789)第十條寫道:「意見的發表只要不擾亂法律所規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見、甚至信教的意見而遭受干涉。」這項條文絕非憑空出世,而是有其歷史悠久的脈絡。對歐洲歷史稍有涉略的人都知道,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秩序,一如影集《冰與火之歌》中所說,仰賴兩大支柱得以維繫:王權與信仰。在封建諸國王的正當性來自於上帝的原則下,羅馬天主教廷甚至一度可授與或收回國王的權威,例如西元1245年,教宗英諾森四世(Innocent IV)在法國里昂召開大公會議,宣布罷黜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禁止百姓效忠他。
信仰透過教義、王權透過武力,彼此交織為散發著神聖氛圍的統治正當性。但這畢竟是一種政治上的掩飾,權力使人腐化,無論是教廷還是宮廷,陰謀、賄賂、暗殺不斷,性、死亡與權力才是真正的主旋律。人性腐敗的臭味不是靠這些華美的香水所能掩蓋、蝨子一再爬滿昂貴的衣裳。無論是知識份子或庶民階層,對於上面的人在玩什麼把戲,都並非一無所知。
在法國,嘲諷作為反抗與自由的傳統,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拉伯雷作品裡便已相當鮮明,歷經莫里哀、伏爾泰,以及無數因此遭到查禁、流放、下獄,甚至身亡的烈士後,到了1789年,以自由為始,加以平等、博愛的共和精神先是戰勝王權,最終在1905年的政教分離法案裡,正式確立信仰的範圍與界限。
他們反抗的武器,就是嘲諷。嘲諷是一根針,可以穿透虛浮的表象,直直插入通往真相的穴道,那些正口沫橫飛、手舞足蹈的道貌岸然的人們與結構瞬間靜默,然後一股酸腥的味道隨著墨黑的血液流出,來自早已停止跳動的良心。反抗腐朽的結構,是一種追求著更好未來的自由。沒有刀槍也沒有權勢的人們,用笑聲來發起反攻、永恆的鬥爭。甚至在結構中的這些統治階級們,也懂得嘲諷是一種安慰自己的麻藥,用來忘卻深陷其中無處脫身的無間道。於是嘲諷成為一種跨越階級的、所有共同體成員都能使用的武器,用以制衡虛偽的現實,縱使無法打破眼前的結構,至少仍保有思想上的自由。
本書搜羅了自古希臘時期以來,以法國為主的歷代哲人、文學家,特別是政客對於「政治」的真心話—此言真的不假,書中不只有各種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例如「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更有著在民主時代下,掌權者往往不希望人民看透的真相,如同拿破崙一世志得意滿時所說的話:「每個地方的人民都一樣。當我們把他們的腳鐐鍍上一層金,他們就不會厭惡當個奴隸」;甚至是人民自己不希望承認的事實,像是利涅親王這句:「民意,就是孩童手中的剃刀。」
諷刺的是,這些話被說出來的當下,有時候並不是為了嘲諷而說,結果卻在民主的時代,每一個字都彷彿專門用來戳破口口聲聲「以民為本」的虛偽政客面貌。人性渴望英雄,這本書告訴你英雄是裝出來的;人性總是驕傲,這本書告訴你驕傲是源自愚蠢。本書的前言雖說是寫給「對民主失望的人」,但或許更是寫給「有能力與意願面對真相的人」。
在台灣的脈絡,幾乎可以保證,這種不願面對真相的症狀比法國嚴重太多。原因很簡單,台灣社會瀰漫著一股錯置目的跟手段的氛圍。溫良恭儉讓五個字成為公共討論的緊箍咒,不先唸咒,就無法取得入場的資格,註定邊緣。但公共討論強調的是理性,理性強調的是邏輯的一致與立論的嚴謹,跟幹你娘、幹你爸、幹你老師、你他媽死胖子與你他爸死瘦皮猴或男女醜八怪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不管討論什麼議題,只要出現上面或類似的關鍵字,就很少會有人繼續討論正題,樓瞬間歪向你沒禮貌。
發言前必先請、謝謝、對不起,在台灣成為太上憲法,具備絕對的優位性,稱之為禮貌國原則。一旦有違,違反方的對造將立刻取得絕對的道德高度,從而獲得論爭的勝利。還有比這個更和諧的嗎?禮貌或許可以促進討論的品質,但禮貌更可以妨礙對真實的探求。因為真實往往是惡臭的。唯有嘲諷,才能像寓言故事裡那個白目的小孩,坦率的說出「國王沒穿衣服」;如果是禮貌,「喔~國王穿的是合身剪裁的肌膚色貼身衣服,因為強調透氣,所以有些毛髮會露出來,例如大腿根部,那個是大腿上的毛。」
禮貌當然有其必要性,特別是在越來越強調尊重與政治正確的年代裡。但是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是,如果嘲諷跟禮貌勢必是水火不容的衝突與對立,那麼終究要確定一個誰先誰後的順序。至於確定的原則是什麼?必須由「我們」這個共同體所欲追求與捍衛的最高價值來判斷。
法國的故事告訴我們,法國人要捍衛的是自由、平等、博愛的共和精神,法國人要追求的是能夠揭穿政客或所有領域統治者的虛偽面具,直指背後真相與事實的權利與權力。因此他們選擇了真實的嘲諷。他們當然知道嘲諷的副作用與可能帶來的傷害,但真實的價值,值得去承受這些傷害,而非因為懼怕這些傷害,導致放棄了對真實的追求,最後活在一個只有表面和諧的社會裡。
本書雖然是為了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而寫,強調對於民主制度施行至今的反思,但是從一個民主後進國的台灣人眼裡,我看到的是這些反思都來自於一個源頭:嘲諷作為一種對於真實的追求。本書中文版出版之際,台灣也即將迎來2018年的地方選舉,無論你的政黨傾向與政治立場是什麼,我都跟作者一樣,建議你能好好的閱讀這本書,卸下對於人或黨派組織的好惡,建立起面對真實的勇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是一個獨立的公民,而非讓政客操弄的選民。
譯者序:嘲諷作為自由的象徵,以及對抗禮貌的虛偽
事情要從2015年的《查理週報(Hebdo Charlie)》槍擊事件談起。那一年的一月七日,兩名極端宗教人士因不滿專走尖酸刻薄路線的《查理週報》嘲諷其先知,持槍攻擊報社位於巴黎的總部,導致十二名人員死亡。事發後,法國政壇左右派的代表人物,社會黨總統歐朗德與人民運動聯盟主席、前總統薩科齊在總統府艾麗榭宮會面後,連袂宣示「號召構築『抗擊野蠻的民族團結陣營』」。雙方均表示槍擊事件是對共和精神與自由原則的威脅,而他們不會屈服於這種威脅。
令台灣人難以想像的是,為何一份在封...
作者序
前言
這本書是寫給所有人,特別是寫給那些自認受騙的覺醒公民、寫給那些承認民主倒退的人、寫給那些打算再也不投票的人、寫給那些絕對不再想盡選舉義務以及不認為投票有何好處的人?願他們拿起這本書,翻一翻,好好看一下。願他們能慢慢品味這兩百種想法中每一個的實質意義,而非只是瀏覽過去。
有些剛接觸這本書的人會被這些想法嚇到,有些則享受其中,但所有人都能從中學到東西,而相對地不再迷戀政治,因為這些首尾相連的想法,在在提出一項證據:今日,「政治」這個詞引起的初步想法,讓人感到的不信任,並不是這個時代才出現的病徵。這種不信任跟政治本身一樣古老。它並非標示著任意一項政治事件的墮落。它是一種與政治激起之熱情相應而生的產物,帶來如傻子般之期望的反面。如何給予人民幸福?再者,即使我們能給予人民幸福,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士.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也說「有兩件事是人類無法承擔的,就是幸福與寧靜」。
政治是一齣悲劇,同時也非常合乎人性,在其中,滋養著失望的誘惑、招來拒絕的吸引,不曾停歇地一再發生。政治有時是一種英雄敘事的姿態,更經常是一場鬧劇,因為政治不可避免地有著欺騙的成分。「選舉前、作戰中與之後的追擊對手,這些階段我們盡量不騙人。」,克里蒙梭(Clemenceau)諷刺地說,然而他卻成為國家元首,一百年前,泰利宏(Talleryand)脫口而出一段確實是厚顏無恥的話,可作為補充:「在利用人民前先煽動他們,這就是政治。」
在領導人與選出他的人民之間,總是或多或少有著詐欺的成分在內。當無法牢牢掌握權杖,以及結果違背了訴求時,事物就會變質。此時,「我更喜歡退位!」安息帝國的創始人,阿爾薩斯(Arsace)在談論他的王位時如此大聲呼喊。讓.勒華耶(Jean Le Royer)於1650年所創作的悲劇,其實是殘酷的現實。一切就跟蒲魯東(Proudhon)提到代表我們之人時的想法一樣:「一定要在所謂的國民議會(Assemblée nationale)的秘密投票室中親身體驗一下,以設想幾乎總是由他們來代表國家的這群人,是如何極度無視這個國家的狀態。」
好啦,悲嘆、生氣?不是這樣,因為儘管有著錯誤與卑劣的行為,政治總是依舊能為我們帶來驚奇。在我們相信政治即將壽終正寢的時刻,它又從餘燼中重生。「最好的政府,對我來說,是奄奄一息的,因為這樣就可以讓位給另一個政府」,古斯塔夫.福婁拜(Gustave Flaubert)幸災樂禍地說。因此,理應要懂得欣賞這些行動者的才能,評斷他們自我再造的能力,沒有一定的轉彎能力,是無法成就這點的。「這些人總是真誠的。他們的變心也是真誠的,就是這樣。」提斯坦.貝禾納(Tristan Bernard)自娛地說著。可怕的人性啊。
是啊,政治,總是相信著政治。不曾不被它騙過。
弗杭斯瓦.費索
前言
這本書是寫給所有人,特別是寫給那些自認受騙的覺醒公民、寫給那些承認民主倒退的人、寫給那些打算再也不投票的人、寫給那些絕對不再想盡選舉義務以及不認為投票有何好處的人?願他們拿起這本書,翻一翻,好好看一下。願他們能慢慢品味這兩百種想法中每一個的實質意義,而非只是瀏覽過去。
有些剛接觸這本書的人會被這些想法嚇到,有些則享受其中,但所有人都能從中學到東西,而相對地不再迷戀政治,因為這些首尾相連的想法,在在提出一項證據:今日,「政治」這個詞引起的初步想法,讓人感到的不信任,並不是這個時代才出現的病徵...
商品資料
出版社:廣場出版出版日期:2017-07-26ISBN/ISSN:978986940887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14頁開數:13*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