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各自表述的明朝歷史!
朱元璋施行文字獄與濫殺功臣?方孝儒被誅十族?明朝皇帝不是殘暴變態,就是昏庸荒唐?和尚皇帝、道士皇帝、蟋蟀皇帝、春藥皇帝、木匠皇帝、蛤蟆皇帝……放眼看去就沒一個正經人,反觀清朝皇帝個個都英明神武?真的是這樣嗎?
超過六十個問題,顛覆您對明朝歷史的印象
◎一段各自表述的明朝歷史!朱元璋施行文字獄與濫殺功臣?方孝儒被誅十族?明朝皇帝不是殘暴變態,就是昏庸荒唐?和尚皇帝、道士皇帝、蟋蟀皇帝、春藥皇帝、木匠皇帝、蛤蟆皇帝……放眼看去就沒一個正經人,反觀清朝皇帝個個都英明神武?真的是這樣嗎?超過六十個問題,顛覆您對明朝歷史的印象
◎明朝真的如金庸所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專制、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嗎?──看你讀的是哪款「明史」!
明朝真的如金庸所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專制、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嗎?
──看你讀的是哪款「明史」。明史其實有四種版本,大多數人讀的都是武英殿本《明史稿》。這個版本中,明朝的皇帝最昏庸、也最混帳……
這是一本替明朝翻案的書,作者跳脫傳統談明朝史事時常僅用單一來源的謬誤,透過時人所整理的檔冊、公文、閱件、評論,並同步參考正史與野史等多方材料,帶領讀者一件件剖析大明朝歷史中的刻板印象,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段精彩的歷史。
作者簡介:
覃仕勇
覃仕勇,中國廣西博白縣人,廣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現為中學教師。著有《奏摺上的晚明》、《歷史裡的隋唐英雄們》、《大唐王朝惹了誰》、《這才是岳飛》、《一代名相狄仁傑》、《隱忍與抗爭》、《明滅》等多部歷史著作。
章節試閱
【到底是誰在抹黑明朝的皇帝?】
清承明制,後人研究歷史,就往往把明史和清史合在一起,稱「明清史研究」。
研究明清史的人,會驚奇地發現:明朝的皇帝個個都是奇葩,不是殘暴變態,就是昏庸荒唐,什麼「和尚皇帝」、「道士皇帝」、「蛐蛐(蟋蟀)皇帝」、「荒唐皇帝」、「色魔皇帝」、「春藥皇帝」、「木匠皇帝」、「蛤蟆皇帝」……放眼看去,就沒一個是正經人。而清朝皇帝,除了後面的同治帝鬧出過點緋聞外,其他個個都是英明神武、遠見萬里的聖明天子。
也難怪歷史學家蕭功秦說:「明朝皇帝的道德素質、責任感甚至智商整體上都比清朝皇帝差很多。」
難道,明朝的皇帝都是惡魔轉世,而清朝皇帝都是天神下凡?
顯然不是這樣。
出現這種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明朝的政治環境太寬鬆而清朝的政治環境又太嚴酷。
明朝的政治環境寬鬆到什麼程度了呢?明朝的言官可以毫無來由地對皇帝展開人身攻擊:明孝宗病倒了,不能上朝,言官就罵他怠政,是要做周幽王、漢靈帝的前奏;明武宗想到江南看看自己國家的風土人情,群臣前堵後追,罵他是隋煬帝、宋徽宗;到了嘉靖時代,海瑞更是抬著棺材痛罵嘉靖施行了惡政,搞得「家家皆淨」;後來的萬曆帝被言官罵怕了,乾脆躲了起來……
當著皇帝的面罵都沒事,那背後說皇帝壞話,甚至胡亂編排皇帝醜聞、緋聞的現象就見怪不怪了。
在大家印象中,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個超級殘暴的嗜血惡魔。
究其原因,是因為朱元璋大力反腐,清查了大批貪官汙吏。明明被殺的人沒有一個是乾淨的。可是, 這麼一來,觸及到有話語權的文官階層的利益,那麼朱元璋的反腐行動就被惡意描繪成殺功臣、搞文字獄之類的惡行了。
明朝有很多這類野史,說朱元璋性格兇殘,稍不如意,就要殺人施暴。比如說,《閒中今古錄》、《翦勝野聞》、《朝野異聞錄》、《傳信錄》等等書都記有這樣一個例子,說:杭州教授徐一夔給朱元璋上賀表,裡面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朱元璋看了,勃然大怒說:「『生』,和『僧』同音,分明是譏笑我曾經出家為僧。『光』就是光頭,可惡!」命人把徐一夔殺了。
其實,這事根本就是瞎掰的。只要查一查史料,就可以查到,徐一夔一直活到建文二年,自然死亡,年齡八十多歲。
可這類故事被編排得有鼻子有眼、活靈活現,老百姓愛聽,流傳很廣。傳來傳去,傳了幾百年,後人就很難分辯其真假了。
還有,明朝滅亡以後,那些投降了滿清的明朝人在編修明史時,一方面大量採用明朝書商用來吸引讀者目光的各種野史文獻,大力抹黑明朝皇帝,另一方面又要推卸亡國的責任,著力證明是皇帝「用人不識」、「殘害忠良」、「剛愎自用」,才導致了朝廷的傾覆現象。
對比一下,清朝文字獄之極嚴酷堪稱中國古代歷史之最,誰要說出對皇帝稍有不敬的字眼,不管是平民還是貴族,一律是誅九族、凌遲處死。所以清朝前期和中期的皇帝個個都是完人、聖人,也就是民國時期民間才有一些對同治、光緒帝的花邊舊聞,但也不足為史家取信。
編修《清史稿》的趙爾巽等人,大部分都是滿清遺民,對滿清有著濃厚的忠君思想,在滿清嚴酷的思想專制下,滿腦子的復辟想法,所採用的修史材料又全都是來自清朝政府的官修材料,那麼清朝歷代皇帝自然都是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了。
當然了,《明史》是滿清統治者主持編修的,滿清統治者是完全有能力抹黑明朝以證明自己取代明朝的合法性的。
負責修《明史》的編修班子心領神會,卯足了勁往這方面寫。
不過,出乎清朝統治者的意料,《明史》初稿把明朝皇帝醜化得不堪入目,竟然讓人噁心得讀不下去。
《清聖祖實錄》卷一五四記: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年)正月,康熙皇帝讀了《明史》編修班子呈上的帝王本紀和列傳若干卷,非常不滿意,於二十七日諭曉負責纂修的大學士,說:「你們纂修的樣本, 朕詳細批閱過了,裡面對洪武、宣德的非議太多了!朕覺得,洪武是一代開基雄主,功德隆盛;宣德乃是守成賢君,雖治國的業績和施政方針不同,但他們都是勵精著於一時,功業垂諸後世,已經盡到了明君該負的責任。朕也是一代之主,銳意圖治,早晚不敢稍有懈怠,總理萬機。如果要專門搜索前代賢君的毛病和不足,對他們評頭論足,議論是非,朕不但沒有這樣的資格,也沒有這樣的才能,更沒有這樣的想法。朕常常自我反省、自我檢討,對於古代的明君、聖君,朕若不能超越,又豈敢輕抒議論?如果要表稱讚揚洪武、宣德,寫一篇宏文讚語,朕還可以指示詞臣,飾以華美的詞藻;如果要深入苛求不實之論,則不是朕所忍心所為的。本來嘛,大明帝業之開創,文武諸臣各著勳績,但列傳之中卻處處顯示出文臣的貢獻遠大於武臣,明顯是議論失平,難為信史。所以說,纂修史書,雖然是你們史官的職責,但《明史》既是在朕當政時撰寫成,一旦有地方沒協調好,後人就會歸咎於朕了。」
兩天之後,即二十七日,康熙又語重心長地對編修班子的成員說:「著史之道,務必要秉公持平,不能持有私心而作偏頗之論。」
康熙還特別提到:「《正德實錄》上面記載說,正德在午朝罷朝後,在御道收到了一卷匿名文簿, 於是傳旨查問,百官全部跪倒在丹墀兩旁,因為天氣炎熱,竟然有好幾個人中暑暴斃,還有多人病倒。這件事,太可疑了。想想看,打仗時,將士們都穿戴著厚重的盔甲,在烈日之下作戰,只聽說過有戰死沙場的,沒聽說過是在戰場上中暑暴斃的。怎麼可能在朝堂之上中暑死亡這麼多人!人們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說的就是這個了。」
對於明朝的滅亡,康熙的見解是:「崇禎誅鋤閹黨,是一大善政,但要說明朝之亡,亡於太監,朕殊不以為然。明末朋黨紛爭,朝廷大臣置封疆、社稷於度外,只以門戶勝負為念,有識之士都知道這是明亡的主要原因,要把明亡的責任全部推到太監身上,絕對是胡說八道。」
《清聖祖實錄》卷二七五還載,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康熙還對修史的官員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明朝有些帝王年紀很輕就死了,史論一概是說他們生活不檢點、耽於酒色,身體垮了,早早死了。這些,全是書生之見,好為譏評。這些早死的明朝皇帝中,即使是全盡完美之君,你們還要雞蛋裡挑骨頭,硬加指責他們是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朕為他們辯白一下吧。天下事情紛繁複雜,做君主的勞心勞力,實是不勝勞憊,身體才垮掉的啊。」
說到動情處,康熙不禁嘆道:「朕已老矣,在位久矣,不知道後人會怎麼樣議論朕?而且以目前之事,不得不痛哭流涕,朕雖然預先寫有隨筆日記,仍然擔憂天下不知朕之苦衷也。」
從康熙這些言論中,我們不難看出,著力抹黑明朝皇帝的,倒不是清朝的統治者,而是那些生活在明朝年間的無聊文人和纂修《明史》的清朝史官。
【朱元璋真的有「火燒慶功樓」與「賜蒸公鵝毒殺徐達」嗎? 】
朱元璋出身貧寒,沒有門蔭可依,沒有背景可靠,卻以布衣取天下,誠為古代開基業帝王中最難者。而其親手創立的許多重要的制度的影響後世長達五六百年,可謂目光獨到、施政老練,連一向眼高過頂的清朝康熙大帝也不得不對這位勝國太祖說出了「治隆唐宋」之類的讚語。
可是,因為朱元璋力糾元朝之弊,大力反貪反腐,差不多得罪遍了整個文官士人階層,個人形象慘遭抹黑,「朱元璋」三個字也成為了蠻橫兇殘、且充滿了神經質的暴君的代名詞。
朱元璋的兇殘事件中,最出名的就是「火燒慶功樓」。
「火燒慶功樓」的故事流傳很廣,散見於《大明英烈》、《明英烈傳》等書,晉劇中也有《火燒慶功樓》的劇目。
故事講的是: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為了坐穩龍椅,他準備清除掉那幫一起打天下的兄弟,為此,他建造了一座慶功樓,計畫在慶功當晚將功臣連人帶樓一把火燒盡。
軍師劉伯溫神機妙算,窺破了朱元璋的毒計,提前告老還鄉。
大將軍徐達相送十里,依依惜別。
劉伯溫不忍徐達喪生,好心提醒:功臣樓慶宴之日,務必緊隨皇上,寸步不離。
開慶功宴當晚,徐達依言緊緊跟著朱元璋。
由此,在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時,徐達暫時保住了一命。
然而,受此一嚇,徐達驚嚇成疾,得了背疽(後背長了一個大瘡)。
得了背疽的人是忌口公鵝肉的。朱元璋卻偏偏賜了一隻清蒸公鵝給徐達。
徐達知道這是皇上賜死,只好含淚吃了公鵝。沒有多久,毒發身亡。
這個故事編造得活靈活現,像真的一樣,老百姓非常喜歡聽,聽了也都深信不疑。
但這個故事假得實在不能再假。
明朝開國大臣除了劉伯溫和徐達外,主要還有常遇春、李擅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等等。這些人和劉伯溫、徐達一樣, 辭世過程也歷歷見諸於史書,沒有一個是被燒死的!
「火燒慶功樓」很假,只能騙騙菜市場買菜的大嬸大媽。但徐達吃「蒸公鵝」毒發身亡事卻有相當大的迷惑性,不少史學專家也著了道,遭了騙。
比如說,大史學家吳晗就煞有介事地把徐達吃「蒸公鵝」毒發情節寫進了他的得意之作《朱元璋傳》中。
吳晗之所以被騙,是因為該事件在史料中還是有跡可尋的。
《明史‧徐達傳》就載有「(徐)達在北平病背疽」、「明年二月,病篤,遂卒」的記錄。而出現在明代中葉的《翦勝野聞》也有談到朱元璋在徐達患病期間曾有「賜食」行為,不過沒交代所賜的食物是蒸鵝。蒸鵝是清代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加進去的。趙翼原意是想講一個「傳聞無稽之談」,說到了朱元璋「賜以蒸鵝,疽最忌鵝」。
此說富於戲劇性,一經現世,便大行其道,深植民心。
曾有醫學人員出來闢謠:說背疽是背部出現了急性化膿性感染,與吃鵝肉與否沒有半毛錢關係。這則故事是假的。
史學專家也出來闢謠:說《明實錄》和《明史》都沒有「賜蒸鵝毒死徐達」的記錄,而且,即使朱元璋真要毒死徐達,宮中應該不乏上好毒藥,何必用人人均知的「疽最忌鵝」的鵝來實施如此無恥之毒計, 而授天下人口柄?
功臣之中,朱元璋對徐達賞賜最厚。徐達三個女兒,長女為朱棣的皇后,次代王妃,次安王妃。長子輝祖封魏國公、襲爵,幼子增壽後來也被追封定國公。一門二公,徐家榮盛一時。
徐達死,朱元璋停止上朝,備極哀榮,追封徐為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鍾山之陰,配享太廟、功臣廟,位皆第一,親自撰寫長達兩千餘字「御制神道碑文」。
而且,神道碑通高八‧九五米,不僅是明朝功臣墓碑中最大的一塊,而比位於鍾山南麓、明孝陵重要組成部分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還要高出十七釐米(「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高八‧七八米,碑為朱棣所立,碑文為朱棣親自撰寫)。
本來,按明朝制度,功臣歿後封王者,陵前神道碑身高九尺(三米),廣三尺六寸。徐達神道碑的規格,不僅遠遠超過了這一標準,而且比朱元璋的還高,這已足以證明徐達在朱元璋、以至朱元璋兒子朱棣心目中地位的重要。
朱元璋毒害徐達之說,實難成立。
吳晗的《朱元璋傳》採用了「賜蒸公鵝毒殺徐達」的說法,只說明這這位著名的明史學家帶有明顯的偏見,又或者是治史的工夫下得不夠深。
話說回來,吳晗在《朱元璋傳》中把野史、傳聞當作史實來寫,可不是只有一處兩處。
其在《朱元璋傳》開篇第一章第一節寫朱元璋偷牛事便來自野史。
書中是這樣寫的:
小時候朱元璋經常替田主放牛看羊,愛玩愛鬧會出主意,也是公認的孩子王。有一天,忽然餓了,但天早又不敢回家,怕田主罵。同是看牛的小夥伴也是朱元璋日後衝鋒陷陣的大將周德興湯和徐達等許多孩子也都嘴饞起來,你一言我一語說得肚子咕嚕得越凶。這個說有一碗白米飯吃才好呢, 那個又提出真想吃一頓肉,一個又說肉是財主吃的,不知是什麼滋味。說得人人心慌,個個嘴饞。猛然間,只聽元璋大叫一聲:「有了!」大家齊聲發問:「什麼?」朱元璋笑說:現放著肉不吃,真是呆鳥!隨後牽過一隻花白小牛,用放牛繩捆住前後腿。周德興看了,抄起一把砍柴斧不管三七二十一,當頭就是一斧。徐達湯和趕緊幫忙剝皮割肉,別的孩子則揀些爛柴樹葉子就地生起火來。一面烤一面吃,個個眉飛色舞興高采烈。不一會兒就只剩下一張皮一堆骨頭一條尾巴。這時太陽已經落山,山腳下的寨子裡,炊煙嫋嫋在半空中,該是回家的時候了。大家這才猛然省悟:肉是吃了,饞是解了,卻怎麼向主人交代!一時面面相覷,想不起主意擔不起罪過,正在著急,互相埋怨,膽小些的甚至「哇」地哭出聲來。元璋一想:主意是自己出的,禍是自己闖的,責任也該自己擔當起來。於是一拍胸脯,吩咐夥伴們把小牛的皮骨埋了,把小牛尾巴插在山上石頭縫裡,說是小牛鑽進山洞去了只留下尾巴,拉了半天拉不出來。孩子們聽了覺得主意不錯拍手叫好。
這段文字,把朱元璋、徐達等人寫得很不堪,首先是嘴饞,想了很久,才想到殺牛。但也只是僅僅想到殺牛而已,殺了牛會引致什麼後果,沒想到。直到填飽了肚子,才猛然省悟「肉是吃了,饞是解了,卻怎麼向主人交代」,這種智商,敢情殺牛之前壓根就沒有半點要承擔殺牛責任的意識!而朱元璋想出來插牛尾巴入石頭縫的主意又明顯是一個極餿的餿主意,孩子們居然拍手叫好。這則故事的可信度基本接近於零。
當然,這個故事並非吳晗原創,其最早見載於明人王文祿的《龍興慈記》,原文只有短短兩行字,也沒寫一起煮牛肉的群兒是誰,可吳晗卻指定是徐達、湯和、周德興。
其實,就在朱元璋親自為徐達撰寫的「御制神道碑文」上已交代得清清楚楚,他初次見到徐達是「歲癸巳,朕集義旅,王來麾下」,則那時的徐達已經二十二歲了。
王文祿的《龍興慈記》是一部什麼書呢?
王文祿在自序裡也說了:外公活了八十多歲,知道很多本朝初年事蹟和掌故,告訴了媽媽;媽媽又把這些事蹟和掌故告訴了我;我現在快五十了,也忘得七七八八了,還是把記得的用筆寫下來吧。
書名《龍興慈記》的意思就是「聽媽媽講太祖爺開業創基的故事」。
這種書,光聽書名,就知其可信度極低。
而且,書中內容,除了上面提到的朱元璋和小夥伴玩上朝的遊戲及偷殺地主家牛犢的故事外,還有:朱元璋的爺爺葬中了風水寶地,所以朱元璋後來做了天子;朱元璋出生時的種種祥瑞:朱元璋做沙彌的時候發配廟中伽藍神;劉伯溫被高人魂魄附體等等。
有趣的是,該書還寫了一個「朱元璋殺常遇春老婆」的故事。
故事說:朱元璋可憐常遇春久婚無子,不忍心看著他絕後,就賜了兩名宮女給他。但常遇春是個「妻管嚴」,對這兩個宮女碰都不敢碰一下。一日,常遇春早起,一個宮女端了一盆水來伺候洗漱。常遇春有賊心沒賊膽,只是幽幽誇了句:你的手好白!等下朝回來,老婆鄭重其事地送給他一個紅盒子。常遇春開盒一看,裡面裝的竟然一隻鮮血淋淋的斷手!常遇春驚悸不已。次日上朝,神色恍惚、舉止失措。朱元璋細加盤問,得之了實情,捧腹大笑。改天,朱元璋召常遇春入宮喝酒,暗中卻派宮中力士把常遇春的老婆肢解了,說是:「悍婦之肉」。常遇春再度受到驚嚇,從此得了癲癇。
事實上,常遇春是因病死於北伐途中,一生都沒患過癲癇。
也幸虧吳晗沒在《朱元璋傳》中加入這些佐料,否則,《朱元璋傳》就成了一部超級「神作」了。
【到底是誰在抹黑明朝的皇帝?】
清承明制,後人研究歷史,就往往把明史和清史合在一起,稱「明清史研究」。
研究明清史的人,會驚奇地發現:明朝的皇帝個個都是奇葩,不是殘暴變態,就是昏庸荒唐,什麼「和尚皇帝」、「道士皇帝」、「蛐蛐(蟋蟀)皇帝」、「荒唐皇帝」、「色魔皇帝」、「春藥皇帝」、「木匠皇帝」、「蛤蟆皇帝」……放眼看去,就沒一個是正經人。而清朝皇帝,除了後面的同治帝鬧出過點緋聞外,其他個個都是英明神武、遠見萬里的聖明天子。
也難怪歷史學家蕭功秦說:「明朝皇帝的道德素質、責任感甚至智商整體上都比清...
作者序
大明王朝是一個特殊的朝代。
它夾在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滿人建立的清朝中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統一朝代。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無立錐之地,無背景可依,從最底層奮鬥起,以布衣取天下,自南而北,驅逐蒙元,一如秋風掃落葉,可謂酣暢淋漓!
縱觀中國歷史,游牧民族進駐且蹂躪華夏江山,何曾受到過漢人予以如此迅銳而沉重的打擊?
朱元璋因此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得國最正者。
難能可貴的是,得國後的朱元璋,不忘農家子弟本色,始終以民為本。
對於君、臣、民三者關係,朱元璋的看法是:「天為民而生君,君為民而職臣。」把民眾看作國家的根本,根據「為治以安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制訂出一系列「保國之道,藏富於民」的方針,使得大明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政治上,明朝建立的內閣制度和票擬制度是件很好玩的事兒,皇帝(如嘉靖、萬曆)可以數年、數十年不上朝,而國家機器在文官集團的操控下仍在正常運轉,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非常超前,後來的清王朝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經濟上,明朝的社會發展治隆唐宋,疆域拓展遠邁漢唐。世界上第一部研究經濟全球化的著作《白銀資本》坦承:「一五六八到一六四四年這段時間,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明朝。」「明朝經濟占世界經濟份額的六○%。」「很明顯,明朝時的中國主導和控制著全球的經濟。」
軍事上,明朝自建國始,吊打了蒙古半個多世紀,使長城以南大片中華膏腴之地得到了近三百年的穩定發展。明軍曾在正德年間戰勝葡萄牙,繳獲大量佛朗機火炮,經深入研究後,批量生產。萬曆年間,明軍就利用自己研發出來的火槍火炮在朝鮮戰場輾壓日本人。崇禎六年,明朝海軍還在料羅灣海戰中利用這些火槍火炮戰勝荷蘭侵略者,勒令荷蘭每年向明朝支付十二萬法郎保護費;此外,崇禎十年,明朝海軍還成功驅逐過英國侵略者,索取英國賠償白銀二八○○兩。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博士說:「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
文化科技方面,《劍橋明朝史》給予的評價是:「中國的明朝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極大活力的時代,明朝刻印的文化典籍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地方的任何書籍加起來都多得多,對於明朝的歷史,現代研究還不足文獻資料的百分之三。」「明朝時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也最先進的國家。」
經濟、文化、科技如此發達,明朝稅賦卻是中國古代歷朝歷代最低,農業稅曾低至每畝一斗米,約十八‧九斤。商稅為「三十而取一」也就是三‧三%。
更難得的是,朱元璋結合自己悲慘的童年生活,對民眾、對社會的弱勢群體十分關心,興建福利老人院。
西班牙人馬丁•德•拉達於萬曆年間遊歷中國,寫有《中國札記》,在這本書中,他驚奇地說:「他們還有一件非常好的,使得我們都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嘆的事,那就是在他們的一切城市中都有醫院,老是客滿。我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行乞。我們因此問他們原因何在,回答說,每個城市裡都有一個大地區,其中有很多給窮人、瞎子、瘸子、老人、無力謀生的人居住的房屋,這些人就居住在所說的房屋裡,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始終有充分的大米供應。……他可以在上述的大館舍中住到死去,此外他們在這些地方養得有豬和雞,因此窮人無須行乞而活下來。」
可以說,明朝人的幸福指數位列中國古代社會之最。
想想看,厓山海戰之後,漢族政權在華夏大地上滅亡。是明朝的建立,延續了中斷的華夏文化。
可惜的是,明後期值小冰河時期,連年天災,變民頻起,後金又屢屢入侵,內憂外患,明朝終於崩潰。
於是,就有了大家對明朝的不甘,有了無盡休止的話題。
這,也是我偏愛明朝的原因。
對於明朝的滅亡,我寫有《奏摺上的晚明》、《明滅》兩本著作。其中《奏摺上的晚明》於二○一五年五月由臺灣商務出版社出版,有興趣的臺灣讀者應該可以找得到這本書。
明朝文化風氣、言論開放自由,明朝士人寫野史多喜穿鑿附會、涉奇獵怪,志在危言聳聽,吸引注意;清朝官修正史既要彰顯出自己得國的合法性、又要全力維護自己的正統統治地位,和野史一起,對明朝的抹黑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這,使後人對明朝誤解極深。
本書主旨,在於溯本求真,通過深入的探究、嚴密的求證,對人們容易產生誤解和困惑的明朝史事進行剖析,還原史事的本原。
當然,每一個人的學識水平都會有局限性,某些史學見解和認識上的粗疏錯漏難於完全避免,只能懇求讀者指正,以求進步。
最後,感謝武漢九華飛悅文化和臺灣秀威出版社給這本書提供了出版的機會,同時也感謝每一個閱讀和關注這本書的讀者!
大明王朝是一個特殊的朝代。
它夾在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滿人建立的清朝中間,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統一朝代。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無立錐之地,無背景可依,從最底層奮鬥起,以布衣取天下,自南而北,驅逐蒙元,一如秋風掃落葉,可謂酣暢淋漓!
縱觀中國歷史,游牧民族進駐且蹂躪華夏江山,何曾受到過漢人予以如此迅銳而沉重的打擊?
朱元璋因此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得國最正者。
難能可貴的是,得國後的朱元璋,不忘農家子弟本色,始終以民為本。
對於君、臣、民三者關係,朱元璋的看法是:「天為民而生君,君為...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與明朝歷史有關的史書
明朝的正式國號是叫「明」還是叫「大明」?
中秋吃月餅源自「八月十五殺韃靼」的傳說?
憑什麼說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結局都是失敗的?
明朝多昏君?看你讀的是哪一種《明史》
《明史》記載的這則抹黑材料實在太假,連乾隆帝也看不下去了
到底是誰在抹黑明朝的皇帝?
布衣寒士歷盡艱辛寫成了堪與《明史》相媲美的明代史書
《明史紀事本末》兩次有驚無險的遭遇
一代奇人出一代奇書——記史學家計六奇與《明季南北略》
第二章 明太祖朱元璋的是非功過
朱元璋的相貌
朱元璋真的興起了「文字獄」嗎?
朱元璋真的有「火燒慶功樓」與「賜蒸公鵝毒殺徐達」嗎?
朱元璋暴發仇富,殺害了沈萬三?
朱元璋為什麼要搞科舉八股文?
發生在朱元璋肅貪期間的幾件事兒
朱元璋的反貪運動是成功還是失敗?
第三章 明朝的「奇葩」皇帝們
明成祖真的誅殺了方孝孺十族嗎?
明仁宗在位時間不足一年,為何獲得歷史上這麼高的評價?
明軍在土木堡之變中真的損失五十萬人?
真的有拒絕做皇后的女孩?
因一個小缺漏而落下千古罵名的明君
誰說帝王沒有真愛情?
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混帐王朝中最混帳的皇帝嗎?
歷史上絕無僅有由清一色少女發動的起義
宰相張璁與楊一清本是匡扶社稷的戰友,為啥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明朝第一大奸臣嚴嵩真有《明史》描述的那麼奸嗎?
在「己未春闈案」被傷得最深的其實不是唐伯虎
名相張居正做過的噁心事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古往今來到底是哪位大將斬殺了違軍令的兒子
面對別人的指責,明清兩位帝王的處理方式天差地遠
明朝的皇帝多怠政,清朝的皇帝多勤政?
第四章 晚明比你想的更精彩
在軍事上差強人意卻在朝鮮被敬奉為神明的明朝大臣?
明朝歷史上,除了有抗日援朝,還有抗金援朝
無才、無德、性急、殘暴、刻薄寡恩——這些標籤,屬於崇禎帝嗎?
魏忠賢真的是崇禎皇帝的可怕對手嗎?
吳三桂是不是天生「反骨」?
說說李自成那些真假莫辨的事蹟
李自成軍中最具神祕色彩的英雄人物
生活在明朝的「曹操」,本可改寫歷史
中國古代唯一一位出將入相的女英雄
福王到底有沒有被李自成起義軍做成「福祿酒」給吃掉?
李自成山海關戰敗的原因是因為軍隊集體腐化降低戰鬥力嗎?
明知北京不可守,崇禎帝為什麼不遷都?
崇禎帝為什麼死到臨頭仍不肯動用內帑發兵餉?
在崇禎自盡前一天,李自成真的是想「割山陜為王」而主動向崇禎議和嗎?
李自成進逼緊急,崇禎皇帝為什麼遲遲下不了決心詔令吳三桂回師勤王?
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帝在龍案上寫了什麼字?
從明朝武科制度中走出來的忠義之士
第五章 南明餘響
南明君臣為何稱頌引清兵入關的千古罪人吳三桂?
明朝人王秀楚揚州驚魂
曾遭名妓狎戲、悽愴北伐、抗清殉節、被尊為神的大明孤忠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江陰城十萬人同心死義
說說復社的那些精忠義士
「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大實話背後的悽愴和無奈
臭名昭著的龔鼎孳原也是個嫵媚多情的真漢子
錢謙益本擬效法屈原投水殉國,到了湖邊卻以「水冷」退縮?
大明王朝最後的大俠居然被鄭成功毒殺
與岳飛、于謙齊名的孤忠張煌言
死活不肯參加鄉試的落第秀才
晚明的稅收搞得民不聊生了?清初的稅收明明比晚明重,為何能四海晏然?
一本《明史》引發的血案
自序
第一章 與明朝歷史有關的史書
明朝的正式國號是叫「明」還是叫「大明」?
中秋吃月餅源自「八月十五殺韃靼」的傳說?
憑什麼說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結局都是失敗的?
明朝多昏君?看你讀的是哪一種《明史》
《明史》記載的這則抹黑材料實在太假,連乾隆帝也看不下去了
到底是誰在抹黑明朝的皇帝?
布衣寒士歷盡艱辛寫成了堪與《明史》相媲美的明代史書
《明史紀事本末》兩次有驚無險的遭遇
一代奇人出一代奇書——記史學家計六奇與《明季南北略》
第二章 明太祖朱元璋的是非功過
朱元璋的相貌
朱元璋真的興起了「文...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日期:2017-08-25ISBN/ISSN:978986948643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68頁開數:14.8*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