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世界,無上智慧,盡在佛經傳世經典中
「持誦《金剛經》即得見性」,「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慧能
本書選取了流傳甚廣、影響深遠的經文,添加了許多注釋和題解以解讀文章,還對經文進行了比較到位的譯文,基本上為讀者掃清了閱讀障礙。此外,本書還插配了清代以來特別著名的《釋迦如來應化事蹟》,這套圖畫鐫刻精美、描摹到位,是佛教藝術中難得的精品,描繪了佛祖的誕生、出家、修行、成佛、傳法、涅槃的故事和未出生前的因緣以及涅槃後佛法的傳承,與圖說組成了另外一組閱讀線索,豐富了本書內涵。
書系介紹:
臺灣崇賢館簡介
崇賢館始置唐代太宗朝,設有學士、校書郎各二人,掌管經籍圖書並教授諸生。1999年李克先生及同道者復興崇賢館。立館理念:積累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世人提供國學體驗和禪修之所。該館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得到眾多志同道合之名家鼎力支持。多位國學大師如季羨林、啟功、馮其庸均擔任本館終身顧問。
臺灣崇賢館於2017年開始營運,計劃推出多個系列的國學經典讀物,以弘揚中華文化,永續傳承。
作者簡介:
李 克
‧中國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基地副秘書長兼教材中心主任,中國文化部「文商中國」專案國學主講師,三智教育文化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崇賢館創始人。
‧一九八五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華書局從事編輯工作八年,負責《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編輯與出版。一九九七年創建智品圖書(北京)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編輯。先後策劃的文化項目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現代版)》、《說文解字(現代版)》、《中國歷代碑刻書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標點本)》、「家藏四庫」百部系列、《中國通史》《東方聖典》等;其中有多種圖書榮獲國家和省級出版獎項。
‧作為資深出版人、古籍收藏家,一九九九年,李克與志同道合者矢志復立唐代崇賢館,秉承用「最中國之形式,再現最中國之內容」的宗旨,推廣中國精緻文化,踐行「重構線裝中國,國學進入生活」的理念,在海內外贏得良好聲譽。
章節試閱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祖說只要你發下無上正等正覺的誓願心,而且努力去實現,也就是諸菩薩摩訶薩了。
菩薩是梵文音譯,意思是覺有情,即讓一切有情的眾生覺悟。這一切的有情眾生並不僅僅指人,指的是一切生命方式。從菩薩這個名稱的本身看,菩薩的使命就是在普度宇宙的所有生命形式。滅度就是涅槃,或者叫做泥洹,即讓眾生滅掉了胎、卵、濕、化四生的習氣而不起貪婪之想,從而超度到那極樂的涅槃境界。而在他們的眼裡,沒有一個眾生得到我的解脫和滅度,因為他們自己的本性與我們都一樣,本來都是佛。菩薩之所以能夠度人,就因為他有覺悟之心,比別人早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和宇宙的規律,去掉了無明和糊塗。而這無明和糊塗最大的表現,就是心有牽掛而懷有四相。四相就是四種形相,也就是四種生命存在的方式:我、人、眾生、壽者。
菩薩的境界,首先要去掉一切分別之念,無心掛礙,才能夠遍及整個宇宙,才能夠普度眾生。
【原文】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1)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2),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3);若有色、若無色(4);若有想,若無想(5)、若非有想非無想(6),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7)。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8),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9)?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10),即非菩薩。」
【注釋】
(1)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意譯為大菩薩,或地上之菩薩。「摩訶」是「大」,將眾生放在第一位,心量廣大,不可測量,乃大悟之人,故稱大。
(2)眾生:梵文意譯,上至諸天,下至各類,凡有情生者,皆名眾生。
(3)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按佛教理論,卵生,是因迷性而有;胎生,是因習性而有;濕生,隨邪性而有。化生,是因趣味性而有;「卵生」,指由卵中卵化而生的,例如鳥、雞、鴨等。「胎生」指由母體孕育而生的,例如人、牛、馬、狗等。「濕生」,指因濕氣受形而生的,如水族、蚊蠅等。「化生」,指因某種條件變化而生的,例如蜻蜓、蝴蝶等。
(4)若有色,若無色:「色」梵文意譯,相當於有外在形相的物質現象,在佛教中指一切可以變壞,具有妨礙事物變善的東西都稱為「色」。「有色」,即是有物欲、性欲、食欲等享樂追求的眾生身。「無色」,是指看不見的沒有形體的生靈,例如鬼神以及其他無形的精神現象,包括心理活動等。
(5)若有想,若無想:「有想」眼見耳聞,心生妄想,口說佛行,但身心不行。又指有想天,即就是此天人還存有想念,還沒有完全脫去思想。「無想」,即無想天諸天人,在有想天之上,此天人已是一念不動,寂然無聲,意思是已達到了拋除思想,是清淨的生靈,「無想」高於「有想」的層次。
(6)非有想,非無想:即指達到比較自由自在的神(不是佛,也不是菩薩)的層次。比如有些修持的人,一入定就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還有生氣,還活著,這也是「非有想」、「非無想」的境界。佛教上稱非有想、非無想,為「非想非非想天」,無色界有四天,此是其中的第四天,在三界的最頂,因而也稱有頂天。此天是以其禪定而得名的,所謂「非想非非想天」,是說此天人一念不動,故稱「非想」。但又不是木石不能思想,故稱「非非想」。據稱其天人壽命可達八萬劫。
(7)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我」,佛教中的「我」是轉義,包括生命、自己、身體,指可以支配人和事物的主宰。主宰又含兩種意義:一是有「自在力」,即可以獨立自主,二是有「割斷力」,即可以支配一切。前面可以稱「人我」,後者可以稱「法我」。「涅槃」,是佛教修持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生死輪迴後獲得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對人生煩惱苦困的解脫與精神昇華。「滅度」,滅,不是死滅,是寂滅。度,是度化、救度。滅度指用佛心去教化度救眾生,使之成佛的意思。
(8)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形容數量很多,也很廣,沒有窮盡。
(9)何以故:什麼原因呢?
(10)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四相」。「我相」,這個「我」是指自己,「相」就是現象、觀念,「我相」就是我,以我為核心。菩薩的「我相」是,心有能為之心,輕慢眾生。凡夫「我相」,倚恃名位權勢,貪於財寶,攀高接貴為欲私利,輕賤貧愚。「人相」,即其生能所分別心,所謂能所心,就是認為我能,一切為我所有,未得自說得,未證自說證,自恃持戒,亦可以輕易破戒。「眾生相」,癡頑不遜,有苟求希望之心,言正行邪,口善心惡為眾生相。「壽者相」,即見境出性,執於諸相,希求福利,追求長壽的觀念。
【白話】
佛告訴須菩提說:「諸位菩薩及大菩薩,應當這樣降伏其心,即應大發慈悲心去救度所有眾生,無論他們是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思維或沒有思維等,只要是有生命的,我們都應去教化滅度,使他們進入無餘涅槃境界,這樣清淨度化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但因為眾生即是佛,實在沒有眾生需要我們去度。為什麼呢?假如菩薩心中還存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不是真正的菩薩。」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祖說只要你發下無上正等正覺的誓願心,而且努力去實現,也就是諸菩薩摩訶薩了。
菩薩是梵文音譯,意思是覺有情,即讓一切有情的眾生覺悟。這一切的有情眾生並不僅僅指人,指的是一切生命方式。從菩薩這個名稱的本身看,菩薩的使命就是在普度宇宙的所有生命形式。滅度就是涅槃,或者叫做泥洹,即讓眾生滅掉了胎、卵、濕、化四生的習氣而不起貪婪之想,從而超度到那極樂的涅槃境界。而在他們的眼裡,沒有一個眾生得到我的解脫和滅度,因為他們自己的本性與我們都一樣,本來都是佛。菩薩之所以能夠度人,就因為他有覺悟之...
作者序
【前 言】
以智慧觀照人生
佛學是一種究竟圓滿的智慧,對於世界、人生都有著獨特的視角和觀點,是一種開悟、解脫的高深智慧。學習佛學,對於紅塵中的芸芸眾生來說,可以獲得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獲得心靈的修養,對人生大有裨益。
佛、法、僧是佛教三寶,佛代表覺悟,法代表正見,僧代表清淨。佛已涅槃,我們無從求教;僧則遠離世俗,就教不易。於是,修習有「法」寶之尊的佛經便成了學佛者每日必定操持的功課。
本書的《金剛經》採用了後秦高僧鳩摩羅什的譯本,文字優美,深受人們喜愛。而《心經》字數極少,但內涵豐富、流傳久遠,是玄奘大師的譯作,並加了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師的解說。
《金剛經》流傳甚廣,影響巨大,文字優美,哲理深邃。它被修行者視為修心的指南、開悟的鑰匙,主旨在於調伏我們的心靈,「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它還告訴我們不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沒有了執著心、區別心,勘破諸相非相,勘破了所有的都是虛妄,並且勇猛精進,就可以調伏其心,以大智慧到達彼岸,獲得解脫,成就無上佛道。
《心經》也在於關照心靈,「心無掛礙……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有,「五蘊皆空」並無自性,所以不可執著於有和空,如此修行,就可以脫離苦海,三世諸佛也是依此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本書選取了流傳甚廣、影響深遠的經文,添加了許多注釋和題解以解讀文章,還對經文進行了比較到位的譯文,基本上為讀者掃清了閱讀障礙。此外,本書還插配了清代以來特別著名的《釋迦如來應化事蹟》,這套圖畫鐫刻精美、描摹到位,是佛教藝術中難得的精品,描繪了佛祖的誕生、出家、修行、成佛、傳法、涅槃的故事和未出生前的因緣以及涅槃後佛法的傳承,與圖說組成了另外一組閱讀線索,豐富了本書內涵。
佛學包含著無上圓滿的智慧,捧讀佛經中的精美文字,感悟其中承載的圓滿義理,能助你在塵世喧囂之中釋放心靈、淨化心靈,以智慧關照人生,讓內在晉升到超脫、通達的全新境地。
【前 言】
以智慧觀照人生
佛學是一種究竟圓滿的智慧,對於世界、人生都有著獨特的視角和觀點,是一種開悟、解脫的高深智慧。學習佛學,對於紅塵中的芸芸眾生來說,可以獲得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獲得心靈的修養,對人生大有裨益。
佛、法、僧是佛教三寶,佛代表覺悟,法代表正見,僧代表清淨。佛已涅槃,我們無從求教;僧則遠離世俗,就教不易。於是,修習有「法」寶之尊的佛經便成了學佛者每日必定操持的功課。
本書的《金剛經》採用了後秦高僧鳩摩羅什的譯本,文字優美,深受人們喜愛。而《心經》字數極少,但內涵豐富、...
目錄
金剛經
法會因由分第一
善現啟請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無住分第四
如理實見分第五
正信稀有分第六
無得無說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相無相分第九
莊嚴淨土分第十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威儀寂淨分第二十九
合理相分第三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
金剛經
法會因由分第一
善現啟請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無住分第四
如理實見分第五
正信稀有分第六
無得無說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相無相分第九
莊嚴淨土分第十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貪分第二...
商品資料
出版社:達觀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08-01ISBN/ISSN:978986580526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開數:17*23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