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要快樂,但總是不快樂;
渴望被愛,只是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不想再孤單,寂寞卻如影相隨;
願意付出溫柔,可是交換不回情感的溫度.......
「唯有我們找回表述情感的能力,不再當一個貧乏的假面人,也才能在關係裡,感受到真實的彼此。」
~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絢慧
如果用溫度來形容情緒,你現在是幾度呢?
•‧幸福時,會覺得一陣暖洋洋
•‧憤怒時,不由得渾身發燙
•‧憂鬱時,空虛寂寞覺得冷
•‧嫉妒時,如三溫暖般忽冷忽熱
「寂寞醫師」金昞秀擁有超過20年的「認知行為治療」臨床經驗,進行心理諮商時,經常問患者:「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卻意外發現大部分的人,竟無法好好闡述自己的情感。
情緒,是內在情感受到刺激所產生的反應。
「負面情緒」不是敵人,是心長期被忽略時,所發出的哀鳴。
當你為情緒所擾,該解決的不是情緒,而是洞察內心情感的狀態。
生氣可能是因為心累了、憂鬱可能是因為心太冷,
唯有掌握了情感的溫度,才能將你的心調節至剛剛好的舒適狀態。
金昞秀在臨床治療中,發現調節情感的溫度,跟調節身體溫度很類似:
1. 《美國醫學協會精神醫學期刊》曾發表一項實驗結果,讓憂鬱症患者浸泡在溫暖的熱水中,讓體中心溫度提高至38.5度,效果近乎於服用抗憂鬱症藥物。
2. 一項芬蘭實驗指出,讓773個人看完一部刺激情感的電影,再測量全身體溫。根據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所測量到的體溫也截然不同。全身變得溫暖的情感是「幸福」;反之,「憂鬱」測出來的體溫則較低。
透過與溫度的連結,我們得以經由身體的感受,覺察內在變化。
你是冷漠的人嗎?還是會為了身旁的人掏心掏肺熱情付出?或者是像溫水一樣平淡溫和呢?
如果當你看到心愛的人,不再感到興奮悸動;對正在做的事情,失去了熱情燃燒;感受不到幸福存在,陷入憂鬱悲傷而無法自拔……
先讓內心的溫度加熱升溫吧!
【本書特色】
本書將提供「洞察的方法」→「不可思議的簡單行動」,找回「人際關係、愛情、職場」中的情感溫度。
40種你可能遇上的情緒困擾,40個立即可行的行動方案!
※練習調節情緒,你可以這麼做!
Q:與同事相處時,總是委曲自己、配合別人?
A:
1.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當別人問:「午餐要吃什麼?」不用左拐右繞,不如直接說:「我想吃刀削麵。」
2.從「你」開頭改成「我」為開頭。朋友失約時,平舖直述地說:「我很難過你忘記了我們的約定。」
3.採用軟溝通的表達技巧。「吃刀削麵比吃日式料理更經濟實惠喔!」既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讓對方了解明白這麼做的好處。
Q:回應另一半時,總是克制不住批評和蔑視……
A:
當你說出了1句帶負面情緒的話語時,試著再說5句正面積極的話語,像是「我知道其實你也很辛苦」,便能維持良好的夫妻關係。
#找回情感的溫度了嗎?
☼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讓我學會表達情感,身體以及心靈因而達到平衡。~小黑妞
☼ 我從書中學到了很多技巧,將感受以及溫度傳遞給我愛的人。~sori
☼ 了解自己很重要。練習感受,讓這過程如同生活般自然。~ Angel M
作者簡介:
金昞秀
醫學博士,精神健康醫學科專科醫師
經歷
首爾峨山醫院精神健康醫學科臨床副教授
韓國身心醫學會學術理事
大韓憂鬱躁鬱病理學會理事
認知行為治療學會理事
通過各種專欄和電台、電視節目廣為大眾所知,被稱呼為「寂寞醫生」。
在本書中作者介紹了自己20多年來幫患者診療時所積累的技巧,這40多個簡單且實用的技巧讓我們學會和自己的情感和平共處,進而提高自我存在感,擁有幸福圓融的人際關係。
著有《心靈的私生活》、《你就是所謂的鎮定劑》(共同著作)、《堅持的權利》、《妻子的憂鬱症》、《四十惑不惑》等書。
譯作《喚醒內心的藝術家》、《憂鬱症的行為治療》等書 。
譯者簡介:
鄭筱穎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畢業。
曾翻譯過多部韓國綜藝節目影視作品。
對文字創作充滿熱情,
喜歡透過語言思考人事物,
因而踏上譯者這條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絢慧
名人推薦: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絢慧
章節試閱
每一種感情都有溫度
在進行心理諮商時,我經常會問:「那是什麼樣的感覺?當情緒激動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
之所以會這樣問,是想知道在那當下,他處於什麼樣的身心狀態,不開心?還是害怕?或是混亂不安?如果能了解他當時的感受,會對整個諮商過程更有幫助。因為諮商不是用理性思維去判斷邏輯性,而是需要去同理對方的感受,並把對方的感受用言語表達,諮商治療才會事半功倍。
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好好回答我的問題。有人被我這麼一問,反而不知道該說什麼,表情顯得驚慌失措;有的人似乎覺得這個問題很陌生而面露難色。明明只要把心裡的感受表達出來,但大多數的人都覺得很困難,拚了命地像面對大考似的,甚至有人因為太追求完美、過度自我審視,以致於無法好好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
於是,我也經常問這個問題──
「如果用溫度來形容你的感受,會是幾度呢?」
「嗯......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才好......」
溫暖的、冷淡的、炙熱的、淒涼的、熱呼呼的......每一種感受的溫度都不同,但不知道是否因為事情太多、太忙、太疲累,大家的回答幾乎千篇一律,明明有很多可以表達溫度的形容詞,卻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自己。
想像一下,便可以了解每種情感都有屬於自己的溫度。憤怒會讓身體炙熱發燙;被背叛的感覺是淒涼冷颼颼;憂鬱是熱情冷卻下來的凍結;當內心充滿感謝時,會湧入一陣暖意;嫉妒的感受則像三溫暖般忽冷忽熱;陷入自責情緒時,就猶如寒風刺骨般的難受;而不安呢?就好比外面正熱,大家都汗流浹背時,只有自己覺得冷,是一種與外在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所謂的情感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溫度計,但是要判讀情感的溫度卻相當困難,因為很多時候情感、感受的定義很曖昧模糊,即使是身為心理醫師的我,也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
但無論多困難,我們都不能放棄,不僅是因為這對我們處理人際關係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身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中,學會解讀情感的能力、情感管理的技巧,以及學會與情感和睦共處的方法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電腦儘管能解決大部分問題,卻無法幫我們處理情感。
首先,試著洞察自己內心的感受吧!你現在的情感是幾度呢?你是冷漠的人嗎?還是會為了身旁的人掏心掏肺、熱情付出?又或者是像溫水一樣平淡溫和呢?
如果當你看到心愛的人,不再感到興奮悸動;對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不再感到熱情;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陷入憂鬱悲傷的情緒而無法自拔時,要先讓內心的溫度加熱升溫。
當心的溫度變得冰冷時,來到能讓人感受溫暖的人身旁吧!無論是家人、戀人、朋友都好,如果不能馬上到他們身邊,那就打通電話給他們,寫信也行,甚至是想像他們就在身邊陪伴著你。
讓體溫升高也是讓心的溫度升溫的方法之一。二○一六年,在《美國醫學協會精神醫學期刊(Jama Psychiatry)》中,威斯康辛大學曾經發表了一項研究實驗。
這項研究讓二十九位憂鬱症患者浸泡在溫暖的熱水中一段時間,讓他們的體中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提高至三八‧ 五度。實驗結果發現,進行這項療程的患者,經過一個禮拜後,就好像服用抗憂鬱症的藥一樣,症狀改善了許多。這項有趣的研究剛好驗證了我自己親身的體驗。我本身很喜歡泡澡,每次泡澡完都會覺得神清氣爽,整個人感覺充滿活力。我想,運動之後體溫升高,應該也會有一樣的效果吧!
還有另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結果。在芬蘭曾找來七七三個人看完一部刺激情感的電影,然後測量他們的體溫。根據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所測量到的體溫也截然不同。全身變得溫暖的情感是﹁幸福﹂;反之,﹁憂鬱﹂的情感測出來的體溫則較低。而害怕、激動、羨慕、害羞等各種情感狀態,也都分別測出了不同的體溫。
其實調節情感的溫度,跟調節身體的溫度是很類似的。當陷入憂鬱狀態心灰意冷的時候,試著提振精神動一動吧!走出戶外曬曬太陽也好;去氣候溫暖的地方旅行也好;打開你的五感,用心感受這個世界也是不錯的方法;去看一部溫暖人心的電影或一幅畫;也可以聽聽音樂,讓身體去感受這世界的溫度。
反之,如果情感的溫度太過灼熱時,就需要稍微把五感的門闔上,減少不必要的外來刺激。生氣時,不妨先離開現場保持距離;陷入熱戀、愛得難分難捨時,偶爾小別勝新婚,能讓戀情更長久。情感溫度過熱的話,不僅自己難以負荷承受,對方也會招架不住。
不過,倘若只了解自己的情感溫度,不懂得如何洞察他人的情感溫度,也很令人困擾。太過熱情的對方,很有可能會把你嚇跑;相反的,如果一方太過冷漠無情,就算另一方再怎麼熱情如火,熱情也是會蒸發變成水蒸氣的。
無論是哪一種方法,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調節情感溫度的祕訣。當深受情感問題所苦時,試著運用那些方法吧!就像我們覺得熱的時候會去吹吹風,覺得冷的時候會升火取暖一樣,情感的溫度也可以透過類似方法來調節。
Must Do
情感的溫度判讀3步驟
想要調節自己的情感溫度,首先得察覺現在的自己是處於炙熱或是冷漠的情感狀態,又或者是處於不冷不熱的模糊地帶時,該怎麼辦?
要學會判讀情感溫度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感受力」。每當我們察覺到任何感受,要全神貫注地用心體會,認真傾聽情感的聲音,它會帶給我們更多的訊息,這樣一來才能和它和睦共處。
Step1 明白身體的訊號
不安時會心跳加速;感到空虛時,好像心裡破一個洞;難過委屈的時候,喉嚨會哽咽發不出聲音;生氣的時候整張臉會糾結在一起;仔細觀察陷入熱戀中的戀人,會發覺變得比以前更漂亮。
除了情感會影響身體的反應訊號,反之亦然。當心跳脈搏穩定、呼吸和緩下來後,情感也會跟著稍微變得平靜。與人握手時,如果對方的手心很溫暖,那股暖流似乎也會悄悄竄入另一方的心裡。
不過,情感和身體訊號的反應變化也會因人而異。同樣的情感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身體訊號,因此,要好好察覺自己的身體和情感的對話。
Step2 觀察想法的變化
興奮時腦海中一片空白沒有任何想法;憂鬱的時候只會想著自己;當情感的溫度忽冷忽熱時,想法也會隨之變化,無預期的想法會突然闖進腦海,不斷地侵蝕大腦;當情感溫度過熱的時候,不會去思考未來會變得如何。所以只要能察覺自己內心的想法,就能了解情感處於何種狀態。
Step3 觀察一天是如何度過
熱情的人不會靜靜地坐著不動,而是會為愛向前衝,用熱情去探索這個世界;冷漠的人則是不想跟人群有所接觸;不安的人無法集中注意力,精神顯得渙散;在挑選禮物給某人時,內心會覺得豐盛喜悅。
回頭看看自己餘暇時在做些什麼吧! 陷入憂鬱情緒時,一整天只想躺著不想動;充滿熱情時,會想打電話約朋友看場電影。
看看自己一整天都在做些什麼?一天下來是如何度過的?如此就能明白掌握自己的情感狀態。
拒絕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不久前,某間大學附屬醫院院長邀請我去學校講課。本來就已經有點分身乏術,加上講課這件事稍有壓力,即使拒絕也很合理,但結果我竟然接受了邀請。答應後,我突然感到腸胃絞痛、呼吸不順,為此懊悔不已。
事實上,我不大懂得如何拒絕別人,每當有人請託我,基於人情壓力,即使是不合理的請求,也會硬著頭皮答應。總是等到事情逐漸積累,被時間追趕地喘不過氣時,才開始後悔自己的決定。
進行諮商時,我發現同樣的問題令不少人深受其擾。有位女性說,明明事情已經多到快壓垮自己了,可是每當有人來拜託她時,還是會面帶微笑地允諾;等到事情就要做不完了,才忍不住煩躁而發脾氣。其實只要一開始明確拒絕,就不會有這樣的窘境,但因為拒絕別人會過意不去,為求心安才會總是答應別人的請求。大多數的上班族應該都曾經歷過類似情形(或者此刻即在發生),甚至就連企業主都可能碰到同樣問題。曾有位公司老闆來找我諮商,因為想成為員工心目中的好老闆,即使是員工的私人請求,他也會盡可能答應,久而久之,員工似乎覺得他很好欺負。
我很好奇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感受?他回答說:「有一次我和員工一起去麵包店,當時我多買了些麵包,讓他拿回家給家人吃,結果他竟把為家人買的麵包拿給我付錢,我雖然表面上笑笑答應,但心裡早就火冒三丈了。」
諸如此類就算吃虧也會答應別人的請求,或是明明不情願還是硬著頭皮答應,長此以往心裡會累積許多負面情緒,此時需要好好檢視自己的內心。
無法拒絕別人的原因之一,常常是因為「疏離恐懼症(Isolation Fear)」。因為心裡根深蒂固地覺得:「如果拒絕別人,之後別人也會拒絕我,這樣我會變得孤單。」這樣的人通常會把拒絕別人之後產生的結果,想得比實際還要糟糕,像這樣心理的扭曲現象,又被稱為是「嚴格偏誤(Harshness Bias)」。
其實被拒絕或是被孤立排擠,並不會讓我們的心裡覺得難受,之所以會覺得不舒服,可能是因為過去曾有被拒絕的受傷經驗,或是和父母的黏附依存關係不穩定,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內在的不安全感。身為人類不管是誰,都會有一種對自我存在價值的不確定感。
彼此互不相識的三個陌生人,原本看似正常地待在一起,但如果其中兩個人拋下第三人開始玩接投球遊戲,這樣的場景會讓第三人內心莫名難受,因為自己變成唯一被丟下的人,就算只是看到其他人互動的畫面,也會誘發心理層面的痛苦。這也是某知名心理學實驗驗證出來的事實,在這樣的情況下,據說心理上的「痛苦感覺」等同於身體上的「痛苦知覺」,大腦中的背側前扣帶皮層會跟著活躍,這是會讓人產生痛苦感受的區域。有人主張這種心理上的痛苦,和癌症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或生產陣痛的感覺是一樣的(所以說霸凌和排擠是很可怕的,像這種事情絕對要讓它消失)。
心裡明明千百個不願意卻又勉強自己接受,不停重複經受這種感覺,久了會覺得「我是個軟弱的人」。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在情感上會去壓迫或威脅比自己還要弱的人。
拒絕,並不會讓別人疏離我們,反而是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讓我們不僅失去自主權,還會讓我們和真實的本我逐漸疏離,這才是更可怕的事情。因此,不要害怕拒絕別人,而是要改變想法認為:「拒絕,有時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因為懂得適度拒絕,才是一種自我尊重的表現。
Must Do
拒絕上司交辦過多工作的方法
不要因為上司交待就不好意思拒絕,整理好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態度和立場只要明確、一致,表達時要柔軟,不要自顧自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嘗試「因為......這些種種上述原因,我認為A會是更好的決定」這類中性說法。以下是幾種拒絕的練習──
說法1 對正常工作的影響
非常感謝您對我的信任,但很抱歉我難以接下這項任務。因為如果我現在接了其他任務,會影響到原本正在進行的工作。
說法2 兩項工作擇其一
很開心您把這樣的任務交給我,但以實際情況來看,我無法放下手邊的工作來進行新的任務。A和B這兩項工作,您希望我優先進行哪項呢?
說法3 從時間排程來著眼
您交辦的工作我當然會去做,只是可以下週再開始進行嗎?因為我目前手邊的工作太多,沒有多餘時間再去進行這項工作。
生氣,是因為心太累
最近人們很喜歡把「暴怒症」掛在嘴邊,事實上,並沒有這種醫學名詞,正確名稱應該是「陣發性暴怒障礙症」。反覆出現突如其來的暴怒情緒,尤其生氣時會出現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行為,這樣的症狀很有可能會如此被診斷。
但是「陣發性暴怒障礙症」實際上並沒有很明確的病癥。舉例來說,就算某人每次生氣時,都習慣對人拳腳相向,也不能立刻診斷他就是患有陣發性暴怒症。必須進一步觀察當時的情況是否足以令人動怒、表達憤怒的方式是否合宜、當事者是否有對其他人造成傷害,還有是否能感受到憤怒的情緒,並嘗試恢復平靜等。即使上述情形全部都符合,也有可能並不是陣發性暴怒症,因為憂鬱症、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都有可能會出現這類症狀;或者是因為人格上原本就有問題,才會出現暴力舉動;還必須進一步了解,背後是否跟患者有神經系統疾病或內科疾病有關。
但更重要的是,要小心陣發性暴怒症是否被拿來濫用在法律免責上。為了錢殺害親人、分手心有不甘而去縱火,或是看對方不順眼就拿棒球棍去打人,這很明確是犯罪行為;若這些人不會覺得自責愧疚,那只能說明他們是欠缺倫理道德感,不能從心理疾病上來探討原因。
大多數善良市民是不會因為生氣就拿棍子去打人,或是在外套裡藏刀去刺傷別人,甚至是連在足以動怒的情況下發完脾氣後,還會在心裡懊惱後悔:「我應該再多忍一下的,剛剛不該大聲叫罵......」或自我反省:「我是不是也有不對的地方?」甚至為此感到自責:「沒能再多忍一下是我的不對。」因為大部分的人內心都是善良的,出發點也是出自於好意。
事實上,被診斷為陣發性暴怒症的人並不多,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陣發性暴怒症的發病率不高。雖然每當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令人震撼的犯罪事件時,常常會聯想到是不是跟情緒控管障礙的心理疾病有關,但實際上這些犯罪者患有陣發性暴怒症的可能性相當低。
但為什麼暴怒症這樣的用語會如此廣為人知呢?難道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積累了許多憤怒的情緒嗎?
就算老公一喝酒就拳打腳踢,也忍耐著不離婚,想著:「為了孩子們,我得忍耐才行。」結果到最後把自己壓垮;上班族忍受著上司時不時口出惡言,心想:「我不想被公司開除,得忍耐才行。」面對以為自己是國王,對人頤指氣使的奧客,捏著大腿強迫自己面露微笑:「如果跟他據理力爭,等下發生問題就麻煩了。」以上所述不斷壓抑怒火的人,在社會當中多得不可計數。而這些懷抱怒火的人,會在哪裡引爆情緒呢?
想一想,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因為一點小事就得理不饒人,吃了點虧便要扯起嗓門大吵一架,硬要據理力爭拿回自認應得的好處,只要「稍微忍耐一下就會吃虧」的想法,像傳染病一樣莫名地擴散開來。
我們像中了毒般易怒焦躁,受了一點小刺激,就忍不住大動肝火,似乎是覺得只要對別人發脾氣,就可以暫時解決情感上的問題,而且也可以藉機控制別人。久而久之,每當只要覺得挫折或是無力脆弱時,便習慣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感受到壓力時,也會透過發脾氣作發洩。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最大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我們都太累了。旅居德國的哲學家~韓秉哲教授曾說:「我們都住在『疲勞的社會』裡。」一整天為了工作忙碌奔波的雙薪家庭,下班後夫妻吵架的可能性自然很高。
我想,任誰都曾有過這種經驗:即使在公司被上司辱罵一頓,仍默默承受,忍氣吞聲;或是接待客戶時總是面帶微笑,但回家後卻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對家人大呼小叫。
這是因為工作耗費了太多能量,以致於讓我們在情緒控管上出了問題,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自我耗盡(Ego Depletion)」。當我們汲汲營營於追求競爭、成果、金錢和效能時,就很容易讓自己經常陷入自我耗盡的狀態中。
當陷入自我耗盡狀態時,會變得難以遏制怒火和衝動,即便只是受到一點刺激,也會變得敏感而反應過度,尤其是自己的需求無法被滿足的話,更容易情緒失控,導致怒氣一發不可收拾。
你是否變得比平常更敏感、更焦躁不安?即使是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也忍不住大動肝火?是否會覺得某個人令你很生氣?如果上述這些情形都符合,就需要懷疑自己是否已處於自我耗盡狀態,重新檢視自己是不是一直以來過於忍耐並強迫自己,導致能量耗盡。
如果難以遏制憤怒的情緒,這是大腦陷入疲憊狀態的一個警訊。此時,千萬不能再有「再稍微忍耐一下、再多撐一下、再多加努力一些」,這種把自己榨乾的想法。需要回頭重新檢視自己是否該停下來調整腳步,吃一頓熱騰騰的飯好好休息,允許自己有讓腦袋完全放空的時間。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消失,不再相信只要按照原則和規矩走,自己的權利和生命就會受到保障,也不再相信機會是公平地給予每一個人。
其實我們都清楚,原則不可能永遠不變,誰都有可能犯錯;也都明白理想和現實有點距離,再怎樣都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公平。所以當有人不小心稍微犯了點小差錯時,我們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盡力包容接納;當遇到委屈時,會心想對方可能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會這麼做,試圖在心中原諒對方。
但身處信任感逐漸消失的社會,當受了點委屈時,會忍不住想:「這個人故意要找我麻煩吧!」把對方的動機往壞處想,然後接著心想:「是不是只有我才會遇到這種事?」開始對世界產生懷疑,當被背叛的經驗累積越來越多時,「除了我自己之外,不能相信任何人」的想法會在腦海中滋長。
當越來越多人有這種想法時,每個人都得拿出動不動找人吵架的氣勢,以保護自己應有的權益,憤怒就像傳染病一樣在社會上蔓延開來。
儘管如此,不要忘記,其實大多數人都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即使現實是殘酷的,也不要忘記雨過天晴,彩虹就會出現的希望;每當發現自己對某個人怒氣高漲時,先緩和情緒,在心中想想這個人再怎麼可惡,他都有深愛他的爸媽、被某人珍惜著。
只要我們記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且珍貴的存在,相信那些令人憤怒的情緒,就會跟著減少很多。
Must Do
8妙招!終結壞脾氣作的方法
有天生就火爆的人嗎?NO!專家指出,其實我們可以透過練習來讓自己不發脾氣。現在,就一起來練習心理學家所說的8個終結壞脾氣的妙招吧!
妙招1 丟掉「他應該要XXX」的想法
「這根本不該發生」還有「他至少要對我做到這種程度吧」這類想法是否常常出現,或是內心抑止不住地想:「我好歹也是他的長輩耶!」或是「部長也不想想,我過去是怎麼對他的!」這些都是主觀意識在作祟,要先練習放下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妙招2 盡量避免過度極端的用語
拋棄「我跟他從今以後老死不相往來」以及「煩到快瘋了」這類情緒化誇飾,試著改說:「心情不是很好。」隨著表達方式的不同,心情也會有所不同。
妙招3 要把行為和人分開來看
無關於行動本身,如果當我們把這個人當成是壞人來看待,自然而然會將自身的憤怒情緒(辱罵或暴力行為)合理正當化。
妙招4 把今天要發的脾氣延遲到明天
當我們處於憤怒狀態下,很容易不小心就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即使當下真的很生氣,也請先暫緩下來,冷靜處理應對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
妙招5 發脾氣之前,先想想看發完脾氣有什麼好處?
發完脾氣後只會讓人際關係和事情狀況變得更糟,只要想想發脾氣百害而無一利,怒氣就會自然煙消雲散。
妙招6 不要遷怒於別人
這麼做只會讓衝突更加深而已,當一旦出現「反正我在生氣,不管是誰都一樣別來惹我」的想法,只會讓自己陷入憤怒情緒的死胡同裡。
妙招7 試著回想過去美好的回憶
若覺得對這個人很生氣,嘗試回憶跟他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沉浸在那個幸福片刻,將不好的回憶從腦袋中趕走。
妙招8 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試著把自己從主角的位置抽離出來,退一步以不同的觀點來思考,就算是悲劇的狀況,也有可能會變得浪漫或搞笑。
每一種感情都有溫度
在進行心理諮商時,我經常會問:「那是什麼樣的感覺?當情緒激動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
之所以會這樣問,是想知道在那當下,他處於什麼樣的身心狀態,不開心?還是害怕?或是混亂不安?如果能了解他當時的感受,會對整個諮商過程更有幫助。因為諮商不是用理性思維去判斷邏輯性,而是需要去同理對方的感受,並把對方的感受用言語表達,諮商治療才會事半功倍。
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好好回答我的問題。有人被我這麼一問,反而不知道該說什麼,表情顯得驚慌失措;有的人似乎覺得這個問題很陌生而面露...
推薦序
調節情感溫度,讓感受力自由
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絢慧
這一本《情感的溫度》,是以溫度來象徵每一個人內在情感的變化。例如:感覺到憤怒時身體會炙熱發燙、憂鬱的時候內心則會有熱情冷卻後的凍結,或是感受到幸福時,內心會感覺到溫暖。
也就是說,我們內心彷彿有著各式各樣的溫度變化,就像四季的天氣,有豔陽高照、和煦微風,也有寒冷極凍的可能。
而這一本書最重要的是要告訴讀者,當我們能夠覺察內在情感的溫度,我們就有比較大的可能性來進行情感的調節,讓情緒得到關照,進而保持身心的平穩。
台灣和韓國社會很類似的地方是,在講求菁英優越的社會環境下,我們可能都有這樣子的迷思,覺得理性的人顯得比較優越聰明,感性的人則顯得不成熟,甚至會覺得感受到情緒波動是一件很丟臉、很無能的事情。無怪乎許多人都假裝自己沒有情緒,或者是將自己的情緒壓抑,讓自己與情感保持疏離。
這一本書對於「情緒無感」或「情緒幾近崩潰」的人,都有十分貼切的描述和說明。在每一個行為表現的背後,都可能有被隱藏,及難以表述的情緒在其中。
無法拒絕的人,也是遠離自己真實感受的人,對他而言,更大的擔憂來自「疏離恐懼」,也就是因為害怕孤單,害怕被拒絕,因此要自己不去拒絕別人,來避免被拒絕。
常常生氣、暴怒的人,其實是因為心太累,大腦陷入疲憊的警訊,這也是住在「疲勞社會」的一種典型的情緒現象。或是,受了環境影響,習慣性地以發洩憤怒來解決問題,甚至是為了逃避挫折的脆弱感受,都可能讓人持續性地出現暴怒的表現。
做「情緒勞動」的人,那些不能表露個人情緒,必須依照公司或組織的要求及訓練,來維持臉上的假面,這種被剝奪感受及表達自己真實情緒的人,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耗盡能量,而不得不冷漠無感。
金醫師的此本著作,以非常平易親切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好好認識自己的獨特情緒,也能從他臨床上諮商治療的個案例子,反觀自己的情感問題及狀況。
而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找回自己的感受力,和表述情感的能力那麼重要呢?因為,唯有我們找回自己的這些能力,我們才可能在人際間,擁抱關係的溫度。我們不再當一個貧乏的假面人,也才能在關係裡,感受到真實的彼此。
我一直很想寫一本回應現代人的情緒困擾的著作,如今三采文化出版了這一本《情感的溫度》,和我想說明的情緒問題和自我調節的內容十分貼近和吻合,很榮幸受邀擔任此書的審訂諮詢工作,我誠摯推薦給台灣的讀者們,在金醫師平易近人的案例說明中,你能更勇於感受自己,也還給你生命自由,不再受情緒壓抑的困擾,也終止受情緒的傷害。
調節情感溫度,讓感受力自由
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絢慧
這一本《情感的溫度》,是以溫度來象徵每一個人內在情感的變化。例如:感覺到憤怒時身體會炙熱發燙、憂鬱的時候內心則會有熱情冷卻後的凍結,或是感受到幸福時,內心會感覺到溫暖。
也就是說,我們內心彷彿有著各式各樣的溫度變化,就像四季的天氣,有豔陽高照、和煦微風,也有寒冷極凍的可能。
而這一本書最重要的是要告訴讀者,當我們能夠覺察內在情感的溫度,我們就有比較大的可能性來進行情感的調節,讓情緒得到關照,進而保持身心的平穩。
台灣和韓國...
作者序
你的情感是幾度呢?
某日,一位年約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來到我的診間。他腰間繫了一條鐫刻著名牌徽標的奢華皮帶,板著一張生硬臉孔,表情冷漠地坐下。才落座,便高談闊論自己跟某高官人士有私交,滔滔不絕地聊著我連問都沒問的事情。然而當聊到關於他兒子的話題時,他整個人不知為何突然發飆暴怒,聲音也隨之高亢激烈了起來:「為什麼最近孩子都不聽話?明明只要我問什麼、他乖乖地回答就好了,卻老是要我好好聽他內心真正的聲音。」
他看來似乎有些鬱悶,再稍微深入細聊後,就能理解問題所在。他年幼時與父母的關係並不和睦,童年時期相當孤單寂寞。在父親權威式教養下長大的他,自然不知該如何感受與表達內心的情感。長大後,他就跟過去的父親一樣,不懂如何與人對等溝通,只是一味地想控制他人,以致於父子關係越來越惡化,連親近的人都覺得他很難搞。於是,大家習慣在他面前隱藏自己的情感,從不向他吐露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正因沒人跟他說真話,他亦無從了解他人感受,久而久之便習慣用自己的觀點去理解他人。
很遺憾的是,他的內心創傷其實是自己造成的。不懂得如何洞察情感,空憑自己的意思去解讀他人感受,再以不恰當的方式表達自我,到最後,甚至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在充斥音樂和藝術的世界裡,感人肺腑的電視劇和小說越來越多,但為何我們內心卻變得如此乾涸貧瘠?似乎連「感動」都要從這世界消失殆盡。雖然透過網路留言,可以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每當被問及「你的感覺是什麼呢」,就會一時語塞地用「我也不清楚」搪塞帶過,因為連自己都不清楚的感受,又該如何表達?
那麼,要如何明白心底真實的感受呢?其實,只要仔細觀察自己的一天是如何度過,便能窺探一二。若是一個熱情的人,不會整天坐著不動,而是願意主動為愛向前走,勇敢地探索這個世界;反之,如果是冷漠的人,則會不斷推開跟自己親近的人;忽冷忽熱的人,內心是躁動不安的,被自己的情緒起伏拉著走;倘若感受到一股暖流竄入,並且希望此刻即是永恒,就代表現在是處於幸福狀態;但要是在生活中感受不到任何溫度,則表示處於憂鬱狀態。
這麼一說,突然有個想法閃過,所謂的情感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溫度計。要是真有工具可以測量思想和情感,當然再好不過了!但即使運用最尖端的醫療科技,也無法測量情感的溫度。不過,如果能夠培養「感受力」,敏銳的接收內心情感的溫度變化,或許便是一個解方。
怎麼培養「感受力」呢?必須洞察每一種感受的瞬間,當我們用心去感受、覺察內心的情感,它會帶給我們更多的訊息;用心聆聽情感的聲音,它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多采多姿。
但千萬要注意,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征服情感,我們應該把情感當作朋友般和睦共處,而不是一心想著如何操縱、控制它。我們會如何對待朋友呢?其實就只是默默地陪伴彼此、互相照應。當我們把情感當作朋友般對待,它會在人生道路上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建言,我們也能找到和自我的相處之道。
此刻起,仔細聆聽、用心察覺情感溫度計顯示的數據。讓我們一起了解過去總是被我們忽略,甚至曾試圖隱藏、逃避的羞愧感受,情感自然會引領我們找到出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溫暖。
心變得冷漠,將無法去愛人,當一個人沒有了溫度,在這世界生存會無比艱辛。讓我們一起為這美麗新世界製造溫暖人心的熱情,讓我們的情感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這樣的人生才值得活!
寫於二○一七年一月,風納洞 研究室
金昞秀
你的情感是幾度呢?
某日,一位年約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來到我的診間。他腰間繫了一條鐫刻著名牌徽標的奢華皮帶,板著一張生硬臉孔,表情冷漠地坐下。才落座,便高談闊論自己跟某高官人士有私交,滔滔不絕地聊著我連問都沒問的事情。然而當聊到關於他兒子的話題時,他整個人不知為何突然發飆暴怒,聲音也隨之高亢激烈了起來:「為什麼最近孩子都不聽話?明明只要我問什麼、他乖乖地回答就好了,卻老是要我好好聽他內心真正的聲音。」
他看來似乎有些鬱悶,再稍微深入細聊後,就能理解問題所在。他年幼時與父母的關係並不和睦,童年時期相...
目錄
導讀 調節情感溫度,讓感受力自由 蘇絢慧
序 你的情感是幾度呢?
《第一章》
試著體會情感的溫度吧-測量內心世界的溫度
每一種情感都有溫度
抉擇的關鍵時刻~跟著心走
情緒沒有所謂的好壞
尋找內心真正的渴望
孤單,是會傳染的
拒絕,有時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生氣,是因為心太累
讓自己幸福,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第二章》
從現在起,修復陷入泥沼的人際關係吧-擁抱關係的溫度
為何變成如此冷漠
離開網路,體驗真實人生
「好麻煩」的真實涵義
讓我成為你的解藥
為人著想,是最強大的力量
道歉不要只出一張嘴
「去做」就對了
重新調整心的方向
《第三章》
做好為這個人心痛的準備了嗎 - 讓愛升溫
沒有比愛更重要的事了
嫉妒,讓命運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理解像孩子一樣胡鬧的老公
做好為他心痛的準備
對抗不確定的勇氣
換個心境就能得到幸福
選擇障礙嗎?試試順著內心走
錢買不到愛卻能表達愛
《第四章》
情感其實是一種助力 - 控管自我的情感溫度
你不是真的餓,是心餓了
拿走「心」的主控權
靠意志力擲出人生的直線球
建立憤怒管理計畫
從工作中尋找真正的幸福
別想著開心,而是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拋不開擔心也沒關係
培養抗壓的心靈肌肉
《第五章》
勇敢邁向想去的地方吧 - 維持人生的溫度
祕密多的人是幸福的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活著不是呼吸而是行動
不要一開始就想做到最好
無法實現的計畫更珍貴
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
重新調整生活時鐘
活出馨香的人生
導讀 調節情感溫度,讓感受力自由 蘇絢慧
序 你的情感是幾度呢?
《第一章》
試著體會情感的溫度吧-測量內心世界的溫度
每一種情感都有溫度
抉擇的關鍵時刻~跟著心走
情緒沒有所謂的好壞
尋找內心真正的渴望
孤單,是會傳染的
拒絕,有時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生氣,是因為心太累
讓自己幸福,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第二章》
從現在起,修復陷入泥沼的人際關係吧-擁抱關係的溫度
為何變成如此冷漠
離開網路,體驗真實人生
「好麻煩」的真實涵義
讓我成為你的解藥
為人著想,是最強大的力量
道歉不要只出一張嘴...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7-09-29ISBN/ISSN:978986342898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