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畬,原名溥儒,詩書畫及國學底子深厚,為滿清恭族王遺族,溥儀的堂兄,民初與張大千齊名,人稱「南張北溥」享譽中國大江南北。渡海來臺後,與張大千、黃君璧國畫巨擘三人,譽為「渡海三家」。身為清朝權貴,自幼錦衣玉食,飽讀詩書,才思敏捷有七步成詩之才。晚清時局動蕩,隱居京城萃錦園、避居馬鞍山牡丹院,民初遷居頤和園,期間學習不斷,書畫大有所成,求藏者眾,於北平藝術學校授課之餘,亦收多名入室弟子。
待江山易主、風雲變色,倉皇攜眷輾轉渡海來台,秉持讀書人的風骨,遠離政治,擔任師大、藝專教授,蟄居台北市臨沂街,闢畫室,作育門徒無數。與張大千、黃君璧等國畫巨擘時相唱和,偶有神來之筆聯手作畫,傳為美談。
鑽研經學是溥心畬生平心願,甚至看得比詩詞書畫更為重要。他曾自評「詩第一,書次之,畫又次之」,因此他教畫必從四書五經、吟詩作詞、學寫書法講起,學畫能得真傳者,僅數位入室弟子,如吳詠香、劉河北、安和、姚兆明等人,還有許多青年藝術家也曾受業於他,如羅青、席慕蓉等。其所留下著作、畫作無數,除了民間坊肆偶見款題「溥儒」遺作外,尚有大量畫作典藏於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等地。
此書作者王家誠是畫家,也是作家,以美術教育為一生志業,同時也是溥心畬任教師大時的學生。他親赴溥心畬曾居住過的北京頤和園、恭王府,走訪溥心畬親族、門人,融合歷史、溥心畬著作,細心考證,為時八年才完稿,翔實反映這位舊王孫的生命軌跡。
本書特色:
★收錄國畫大師溥心畬多幅傳世經典複刻畫作
★描寫溥心畬傳奇而精彩的一生!
★本書榮獲中山文藝獎。
作者簡介:
王家誠
是畫家、作家,也是美術教育家。民國廿一年生於遼寧,台灣師大藝術系畢業,曾任教於成功大學、台南師範學院。創作除散文、短篇小說及兒童文學外,又以文學筆法撰寫中國藝術家傳記,生動地表現出多位大師的時代、生平和造詣,詮釋其藝術思想發展的脈絡,在《故宮文物》連載的一系列中國藝術家傳記,已有二十年之久,深受讀者歡迎。著有《溥心畬傳》、《鄭板橋傳》、《吳昌碩傳》、《明四家傳》,並以《溥心畬傳》榮獲中山文藝獎。已出版中國文人畫家傳有《溥心畬傳》、《鄭板橋傳》、《吳昌碩傳》、《明四家傳》。
章節試閱
龍的傳人
光緒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貝勒愛新覺羅載瀅的次子誕生。由於這天是咸豐皇帝的忌辰,所以把他的生日改為七月二十四日。從咸豐即位後便在政壇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恭親王奕訢,是他的祖父。他的誕生,對此際政壇失意,奉旨「養病」的恭親王,是一件大喜之事。出生第三日,光緒皇帝賜名為「溥儒」。「心畬」是他後來所取的字(因心畬較為人知,故本傳以溥心畬稱之)。
清室姓氏之說,相當複雜。有些說法是,本姓「愛新覺羅」,後人除實質上保有此姓之外,受漢人影響,簡化姓名。就以譜系中所排輩分為姓。如溥心畬的祖父輩,輩分為「奕」,名有「言」字邊,奕 (咸豐)、奕訢、奕 ……是道光皇帝諸子的姓名。
他父親輩,以輩分姓載,名以「水」為偏旁,載淳(同治)、載湉、載瀅……是道光皇帝孫子輩的姓名。再下一輩姓「溥」,名字有「人」字偏旁,溥儀(宣統)、溥儒、溥傑、溥佑即是。溥儒子侄輩姓「毓」,名有「山」字偏旁。溥儒之子名「溥毓岦」,義子名「溥毓岐」,「毓」上冠以溥姓,是個例外。溥儒的獨女,名「韜華」未冠父姓。
在溥心畬的詩文中,很少提到他父親載瀅,但津津樂道他祖父恭親王的兩件軼事:
咸豐十年秋,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況失利,英法聯軍漸漸逼近北京。咸豐皇帝不顧群臣諫阻,倉皇出奔熱河。行前,恭親王臨危授命,為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負責與英法兩國議和,安定民心。咸豐並以硃筆上諭一道授予恭親王:
「如有意外事件發生,你即可自登大位,諸事當以社稷為重。」
溥心畬說這道聖諭,一直保存在恭親王手中,其後傳給長孫小恭親王溥偉,溥偉則呈獻給宣統皇帝溥儀。此事儘管有學者提出懷疑,但溥心畬似乎深信不疑。巧的是,次年,咸豐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咸豐皇帝就以三十幾歲的壯年,病逝熱河;如真有此一硃諭,可謂一語成讖了。
另一則他愛說的恭親王軼事是:
沖齡的同治皇帝即位後,為了國事,恭親王常與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激烈爭辯。一次慈禧怒極,責問他:「汝係何人!」
恭親王當即不甘示弱地回敬一句:「宣宗之子,仁宗之孫,今上之叔也!」
慈禧太后為之氣沮,乃改容致歉。
在外患頻仍,內爭不斷的政壇中,屢起屢伏的恭親王,除留給子孫輝煌的家世外,尚有三寶:
第一寶是金桃皮鞘的「白虹刀」。此刀傳到溥偉手中後,壯志凌雲地想內誅權臣,外抗推翻愛新覺羅王朝的革命黨,怎奈時代在變,雖然寶刀在手,不過如蚍蜉之撼大樹,徒增舊王孫的悲涼之感。
清宣宗道光皇帝生有九子,有的早殤,有的生母地位低微,兒子也不為道光喜愛。最得寵的是四子奕 和六子奕訢。兩位少年皇子在上書房讀書之外,也尊祖制勤習馬、步功夫,以便培植成文武兼備的統治者。
兩兄弟共同創出槍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道光皇帝看到他們演練後十分欣慰。槍法賜名為「棣華協力」,刀法名「寶鍔宣威」。並以宮廷寶刀「銳捷刀」賜奕 ,「白虹刀」賜奕訢。
道光二十六年夏天,六五高齡的皇帝,經過多年的考慮,決定立奕 為皇太子(四年後即位為咸豐皇帝),封奕訢為親王;餘子為郡王。立儲君的上諭,採康熙皇帝留下的方式,密藏於金匱中,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後;另一密旨則交內務府收存。在選擇儲君的過程,兩位皇子的生母和師傅,少不了明爭暗鬥,出謀劃策,但總算大勢已定,親王之封,也足見道光皇帝對六皇子的恩寵,僅次於四皇太子而已。
咸豐即位後,遵照大行皇帝遺詔,封奕訢為「恭親王」,封其他諸弟為郡王。咸豐元年恭親王分府,分到的是乾隆年間大學士和珅的宅第;此為恭親王遺留子孫的第二寶。
由於和珅恃寵而驕,獨攬大權,賄賂公行,極盡豪奢之能事,因而也就成了新君嘉慶皇帝整肅的對象。嘉慶指斥和珅罪狀共二十款,第十三款為:「昨和珅家產查鈔,所蓋楠木房屋,僭侈逾制,隔斷式樣,皆倣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不知是何肺腸!」賜令和珅自盡。
由此可見府第的宏偉瑰麗。
當年不滿二十歲的恭親王得此名冠京城,僅次於皇家園林的巨宅,諸王無不稱羨。他更將此歷史勝蹟大加整修,分為王府和花園前後兩大部分,前部為辦公居家之處。花園名「萃錦園」,取集眾芳精英,成一代名園之意。尤其當恭親王失勢閒居之際,多在園中吟詠嘯傲。所集唐詩,名「萃錦吟」,用以寄寓懷抱,傳誦一時。此外,他又在萃錦園北,另闢一座「鑑園」,規模自不能與萃錦園相比。
萃錦園中景觀,可分廿景,載瀅一一詠之於詩,收於《雲林書屋詩集》中。
民國十幾年,恭親王爵位繼承人溥偉,將王府抵押給天主教會。其後輔仁大學代償鉅債,取得產權,王府就此易手。但溥心畬兄弟依然租賃萃錦園多年,埋首著作,對客揮毫,奠定在藝術界的地位。暇時,常在大戲樓中粉墨登場,自娛娛客,寄託舊王孫和遺老們的幽懷。
溥心畬出生前十年左右,一再被慈禧太后排擠的恭親王,多半避居在西山戒壇寺牡丹院中,他捐款修廟,虔信佛教之外,也廣蓄詩書和古代字畫以銷磨歲月。再加上王府收藏,數量更為可觀,如陸機「平復帖」、易元吉「聚猿圖」等名蹟,比內府所藏書畫珍品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文化遺產,日後溥心畬兄弟避居戒壇寺時,成為心靈的滋養。清朝亡後,溥心畬雖淪為一介平民,卻不失為精神貴族,卒成名揚國際的經學家、詩人和書畫大師。由此看來,恭親王收藏的古籍書畫,可稱第三寶。
五個月大的溥心畬,蒙恩賜以頭品頂戴,恭親王抱他入朝謝恩。這是他首蒙光緒皇帝召見。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十日入夜後,恭親王離開了擾攘的人世,享年六十七歲。病重時,光緒皇帝奉慈禧太后命三度蒞臨探視。想到三十餘年間,朝廷每遇艱難危險。慈禧便請這位勇於任事的親王出山,攜手共事。一旦意見相左,利益衝突,則藉帝旨加以罷黜,恐怕兩人心中都不勝感慨吧。而當日母以子貴的西宮太后慈禧,已是六十四、五歲的老婦,真是歲月不饒人。恭親王逝世後,光緒與太后親臨致奠,光緒輟朝五日,持服十五日,諡為「恭忠親王」,配享太廟。並諭:
「王忠誠匡弼,悉協機宜,諸臣當以王為法。」這也是他憂勤半生的一種哀榮。恭親王有四子,長、三、四子均早卒,以次子載瀅的長子溥偉過繼為長子載澂之後,也承襲了恭親王的爵位。被恭親王視為掌珠的獨女,為慈禧收養於宮中,封榮壽公主,很少與家人團聚。公主婚後不久即孀居,但依舊隨侍慈禧左右,加封為「固倫」公主。
恭親王喪事完畢之後,三歲的溥心畬隨父兄到頤和園的排雲殿謝恩,光緒皇帝賜以金帛,他後來在〈感興〉詩中寫:「我生之初蒙召見,拜舞曾上排雲殿。」指的便是出生五個月和三歲時的兩次晉見。看著方面大耳聰明伶俐的溥心畬,光緒皇帝想起為他命名之事說:「汝名儒;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光緒皇帝語出《論語》〈雍也第六〉章,是孔子對子夏所說的一段話。朱熹註為:
「君子儒為己,小人儒為人。」注得似乎比原文更為費解。論語課本中別有一注是:
「君子儒能識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則但務卑近而已。」
看來是指儒者器識與擔當大小的分別。
《三國演義》雖屬小說者流,但「諸葛亮舌戰群儒」時,論君子儒小人儒的分別,更為透徹:
「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且如揚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
不僅光緒皇帝以君子儒期盼這位恭忠親王的裔孫,溥心畬生平也以經學家和碩儒自許。若以小說中諸葛亮的尺度來衡量溥心畬一生的行誼和事業成就,恐怕也是見仁見智,難有定論。
光緒二十五年,四歲的溥心畬開始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蒙經,並習書法。依自傳的說法,先學篆書和隸書,次為北碑和右軍楷法,十二歲之前,連行書草書,也有相當的基礎。
四歲這年,他的弟弟溥佑誕生。但新生嬰兒帶給家庭的不是喜悅,而是困擾。國殤或守父母喪期間妊娠所生的子女,為禮所不容。溥佑誕生,正值恭忠親王的喪期,依法不得報宗人府享受皇族封賜和一切應享的權利,遂成了恭王府的「黑人」。變通的辦法,是過繼給孤零無後的族人,為其宗祧。這事一直拖延到溥佑十歲左右,才過繼給清太祖後裔饒余敏親王為後。家中僅有一位孤零的老婦,因之,溥佑少年時代,可能並無幸福可言。直到民國二十六年生母項夫人過世時,他才認祖歸宗。
貝勒載瀅,除嫡福晉(元配夫人)外,有六房側室。據說嫡福晉脾氣不好,又好妒,使側室感到壓力,對於未來地位和生活也缺乏保障,紛紛向載瀅爭取名分。其時清室已經不行側福晉之封。在嫡、庶交攻下左右為難的載瀅,只好請慈禧太后定奪;結果把六位側室,一律封為「太太」。
過繼給伯父載澂,襲恭親王爵位的溥偉,為嫡福晉所生,無論在恭親王府或朝廷中,他都有相當的權勢。溥心畬和溥佑的生母項夫人,為第一側室,人稱「大太太」,餘者依次稱「二太太」、「三太太」……幾位側室分居各自的公館內,並不時常見面,也許這就是溥心畬和父親、五位庶母比較生疏的原因之一。
項夫人是廣東南海人,為書香世家,屬廣東駐防旗。父親在北京太醫院,作一名小官。項夫人自幼飽讀經書,對家中僕婦慈和,對溥心畬則督教甚嚴,在爾後避難和隱居生活中,更親自教導讀經。溥心畬認為其一生造詣與節操,得之於母教;即使晚年,在友人和學生面前,言必稱「先母」,孺慕之情,見於顏色。
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起事,導致八國聯軍之役。七月二十日北京城陷,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皇西行。八月至太原,九月到達西安。命李鴻章、慶親王奕劻與各國公使議和。聯軍所提的先決條件是加重懲治罪魁。但,真正慫恿義和團,導致八國聯軍之役的禍首是慈禧太后,太后不得已,只有找些親王、大臣作為代罪羔羊。於二十六年十一月下詔將端郡王載漪等革職、監禁或充軍、降調不一而足。貝勒載瀅也在其中,判交宗人府圈禁。至此,載瀅更加消沉,以酒澆愁、寄情於園林、輸銀建廟;這也許是幼年溥心畬對父親比較生疏的另一原因。
光緒二十七年,六歲的溥心畬,開始在私塾讀書,塾師為宛平名士陳應榮。所讀《論語》、《孟子》等,以背誦為主,每日由兩三行漸能背到十餘行,同時也要能夠默寫。據他說,當時無論貴冑子弟和一般讀書人,十六七歲前,必須把十三經讀畢。以後他時常勉勵子侄和後進,幼年背誦之書,終生不忘,受益無窮。
他記得,作詩是由七歲開始,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至五七言古詩;再往後就開始學策論、經史一類的作文了。他始終認為圈點句讀,是讀書的要領,使人深入咀嚼,不致粗心浮氣。江西永新的龍子恕,宜春的歐陽鏡溪,也陸續成為他的嚴師。私塾中只有年節、父母壽誕和本人生日才得放假。雖然母親和蒙師督教嚴格,但童年的溥心畬,依然活潑好動,有一次便淘氣得幾乎失掉性命。
萃錦園中的「流杯亭」,又稱「沁秋亭」,是一個八角形的小亭,在假山的北側,奇形怪石,環繞在亭的四周,極為幽雅。假山與亭,暗通水道,流過亭內時,蜿蜒曲折,非常別致。流杯亭的設計是受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描寫曲水流觴的影響。王府主人春秋宴客於亭中,假山古井中汲出涼沁心肺的泉水,從水道中流出,客人只見涓涓清流,浮觴其中,一觴一詠,十分優雅。
溥心畬在亭畔石上,攀登騎坐,大概是練習騎馬動作,搖搖撼撼,一塊巨碑似的湖石,突然壓在身上,使他動彈不得。十幾個太監僕夫,跑來救援,卻無法把石頭挪開,據說後來項夫人跪地默禱,才得抬開大石。出人意外的,除了嘴角右上方留下一點疤痕外,其餘竟毫髮無傷,童年軼事,雖說是破了龍相,不能不說是奇蹟。
八歲那一年,正在學作七言絕句詩的溥心畬晉見慈禧太后。
當天,是慈禧太后壽誕之日,頤和園中,滿是祝嘏的王親貴冑。她的興致很好。竟把這聰明俊秀的王孫抱在膝上問:「聽說你會作對聯?」
溥心畬好像未加思索似的,順口作出一副五言聯祝壽。聯句文雅得體,典也用得妥貼,太后稱之為「本朝神童」,賞給他文房四寶。溥心畬神童之名不脛而走。
曹子建七步成詩,但溥心畬生平,詩思敏捷,成詩似乎不需七步。有些弟子請他題畫,三十幾幅,每張畫剛舖平,他已經落墨紙上,頃刻之間,全數題完。有的弟子在一旁筆錄,竟然跟不上他作詩的速度。因此每當有學畫者臨門,他開頭便問「你有沒有作詩?」他認為只要詩好、字好、人品好,再加上飽讀經書,畫不學也能畫好。
光緒三十一年,他已十歲。由於學習騎射和太極拳,使他的面容,俊秀中透著幾分精壯。七月二十四日他生日那天,由嫡母赫舍里氏帶領前往頤和園晉見慈禧太后。年逾古稀的太后,依然很有威儀。她所統治的中國雖然備遭屈辱,國土幾被列強瓜分;據溥心畬說,許多外國使臣在初次晉見時,依然會怕得發抖。有的朝臣、命婦,在她面前更不知所措。但這一天慈禧太后所顯露的卻是慈祥的一面。
頤和園萬壽山的樂壽堂中,榮壽長公主和幾位溥心畬的姑姑姊姊侍立在側。榮壽公主是溥心畬的親姑姑,五十左右年紀。有她在旁使溥心畬心裡安定不少。太后親切地拉著心畬的手,問他在讀什麼書?他說在讀《詩經》。
太后命他賦萬壽山詩,他想到殿外碧波蕩漾的昆明湖,很快地便吟出:
「彩雲生鳳闕,佳氣滿龍池。」詩句中對仗工整,氣象寬宏,使太后大為讚賞。勉勵他好好讀書,將來作一番事業。除了賜他福壽字外,並叫宮女捧出四盤生日禮物:一柄玲瓏的玉如意、十錠一兩重的金元寶、十錠一兩重的銀元寶,此外,還有珍珠瑪瑙各若干。這些賞賜,溥心畬一直珍藏著,可惜民國三十六年南遊之際未能攜在身邊,就此永別故都。
當時他更意想不到的是,三十餘年後,他失去了成長、嬉戲、讀書的恭王府花園,卻賃住在萬壽山樂壽堂緊鄰的介壽堂,可以隨意到清澈廣闊的「龍池」中,獵野鴨和垂釣。
龍的傳人
光緒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貝勒愛新覺羅載瀅的次子誕生。由於這天是咸豐皇帝的忌辰,所以把他的生日改為七月二十四日。從咸豐即位後便在政壇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恭親王奕訢,是他的祖父。他的誕生,對此際政壇失意,奉旨「養病」的恭親王,是一件大喜之事。出生第三日,光緒皇帝賜名為「溥儒」。「心畬」是他後來所取的字(因心畬較為人知,故本傳以溥心畬稱之)。
清室姓氏之說,相當複雜。有些說法是,本姓「愛新覺羅」,後人除實質上保有此姓之外,受漢人影響,簡化姓名。就以譜系中所排輩分為姓。如溥心畬的祖父輩,輩分為「奕...
作者序
出身皇族的的詩書畫大師(代序) 王家誠
民國四十到五十年左右,台灣師大藝術系學生,一進學校就好奇地打聽,有位差一點當上皇帝的國畫老師溥心畬,擔任那一年級學生的課?知道要等到三、四年級才排得到溥心畬的課時,臉上都有些失望的表情。有的設法混到高年級教室,先睹為快地瞻仰末代王孫的丰采。
到了溥氏授課那天,光線暗淡的教室中,擠滿了學生,有些還邀了朋友同來。時間一到,大家向教室外引領而望。過了好一陣子,仍不見大師蹤影。
再問女助教,才知道他有時會迷路,坐著三輪車在校內兜圈子卻找不到教室。有時丟了課表,自然也就弄不清開學和上課的時間。那時電話還不普遍,過了一個小時左右,騎單車到臨沂街寓所探視的助教回來說,果然是老師忘了此事,下週定然準時授課。
次週,助教僱車前往迎駕,依然空勞往返;原因是老師已換妥衣服,拿了摺扇準備出門之際,師母發話說:「怎著,您不說要陪我聽戲嗎?」
老師當場吩咐:「聽到沒有?今兒個陪師母看戲,下禮拜準到。」
大師終於來了,但因想看熱鬧的學生不能一再蹺課,前兩週擠得水洩不通的教室,倒是冷清不少。
年逾半百,身著綢長衫的溥心畬,在助教、班長及其入室女弟子的簇擁下,步入教室。略顯矮胖的身材,方面大耳,鼻如懸膽,在學生的感覺中,果真帶有龍相。
畫桌前所擺的,雖然是張普通椅子,但他習慣性地盤腿而坐。由於助教事先的指點,女生輪流為他搥背,男生把準備好的香菸,為他一根接一根的點燃。手揮摺扇,啜著香茗的他,抱怨學校太不懂事,每週一個時辰工夫的課,豈能學畫;學畫要先讀四書五經,練好書法,人品端正而後不學自能。
這一點,學生早有耳聞,所以有些學長賣掉單車、手錶,行跪拜大禮,請客拜師習畫;溥氏門牆中,拜師和拜壽,均行跪拜大禮,十分隆重。但見他私人畫室內,中外老少學生都有,一律要聆聽四書五經。幾位子女在國外的老人,或外交官的眷屬,急切想學幾筆國畫,一方面使心靈有所寄託,出國定居,或在友邦人士面前也能表現一下中國文化特色。但急驚風遇到慢郎中,聽了一陣之後,不免沉沉欲睡。
抱怨過課程不合理,話題不知怎樣,由他國大代表的身分轉到總統身上,聽皇帝數落總統,在威權時代,自也聞所未聞:「蔣介石也莫名其妙,他作他的總統,我作我的百姓,請我吃飯作什麼?我不去!」這句話,還真有點皇帝氣派。
乍聽之下,以為國民革命,推翻帝制,使他心懷忿憤,事後始知這中間有場絕大的誤會,多年之後真相大白,但溥氏已歸道山。
不知是誰提到了京戲,觸動溥心畬雅好粉墨登場;在北京恭王府大戲樓中票戲玩的往事。一次,由太監扮楊四郎,他扮楊六郎,弟弟溥 (叔明)扮鐵鏡公主。但靴子只有一雙,便由四郎、六郎輪流穿著上場。至於民國二十六年,溥氏兄弟為慶祝母親項太夫人七十大壽所開的堂會,北京名角、名票齊集大戲樓中,更是他津津樂道的盛事。溥心畬邊講邊比劃,唱做俱佳,師生距離頓時拉近了不少。
學生居然也像行家聽戲那樣,爆出一片「好!」聲。接著他又談到自小練過的騎射功夫。但見他挽起衣袖,稍一運力作彎弓射箭的姿式,左臂內側的肌肉,竟能轉向小臂上方,他告訴學生,如此可以避免為弓弦刮傷。
三小時課過了一半的光景,有位機靈的男生,遞上紙筆,請教台灣少見的驢子形狀,溥心畬則畫興勃發地點染出山徑、蹇驢和一株孤松。下筆迅邁,思路有如閃電一般,點苔剛完,筆桿輕揮,一首雋永的五絕,已經題在畫上,學生才看出老師的真正才華。在學生要求下,溥心畬隨即在畫上落了下款,請求畫驢的學生喜出望外地把畫收到一旁,別的學生也紛紛拿紙請畫。
了解內情的學生透露,如果想在畫上蓋章,改日得另備束脩給師母,恭請用印。
不僅在學生眼中,溥心畬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的一生也是多采多姿,撲朔迷離。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廿一至六月廿三日,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張大千溥心畬詩書畫學術討論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討論「南張北溥」的生平和藝術。
故宮展覽室內,專設張溥二氏書畫展覽室,同時展出者,尚有所藏溥氏故居北京恭王府紫檀木家具一批,精美古雅,展現出中國工藝的特殊面貌。
這時離溥氏逝世已三十年,據展覽會場管理人員透露,已再婚的溥夫人(李淑貞,又名翠屏、雀屏、綺紅、墨雲)曾到展覽場內,揚言溥氏這些作品都是假的。所幸未找到主管人士,也未進入學術討論會場,否則不免騰笑中外。
溥氏逝世後,為她所有的大批書畫精品,傳已為某畫商及出版商騙去一空。聞者莫不為溥王孫精心遺作遭劫而惋惜,也為其潦倒和遭遇而嘆息。
六月廿三日,最後一場綜合討論中,發言者頗多溥心畬的門生故舊,話題除溥氏書畫造詣外,多半環繞著他的生平和家庭生活。
討論溥心畬到底有無像他學歷自述文中所說的,留學德國,獲天文學和生物學雙博士學位時,一位先生確證其有。指青年時期的溥心畬,隱居北京西山戒壇寺,他在山後發現一隻三十六隻腳的蜘蛛,長期觀察此一蜘蛛的生態變化,記述成文,因而獲得生物學博士。與會人士聽了,不禁莞爾,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談及其生平軼聞趣事,往往使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至於溥心畬家庭與婚姻生活,有人義憤填胸,有人欲言又止,情緒頗為激動。紛紛為這位落魄王孫,藝術宗師作不平之鳴。然而,由於時間所限,與會者多未能暢所欲言,或沒有機會發言。
從藝術家傳記作者的觀察來看,覺得這些來自海內外的溥氏弟子親舊,多為溥氏生命史的目擊者,所言不乏第一手資料,錯失可惜,機會難再,遂藉綜合討論的尾聲,我建議故宮博物院另闢時間,召開座談會,使溥氏親友弟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經過分析整理之後,為這位近代北宗國畫大師,留下文獻史料。
當晚主辦單位在圓山飯店宴請全體與會人士,席間仍以溥心畬家世和生活為中心話題。秦孝儀院長表示,此次討論主題中的張大千,業已有人出版傳記,溥心畬傳尚付闕如;因而邀我執筆。
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六兩日,故宮博物院舉辦「溥心畬先生傳記資料座談會」,由秦孝儀院長和兩位副院長親自主持。受邀者有書畫界名流、溥心畬親友和溥氏的弟子。討論要點包括早期的王府生活,渡海來台的經過,海外遊蹤及家居授徒等行誼。
兩天座談會的熱烈發言之外,與會者並出示所珍藏的溥氏書畫;贈送溥氏照片及相關的文稿、剪報資料,熱情感人。籌備座談會的書畫處長林柏亭先生、溥心畬晚年弟子胡賽蘭女士,整理全部錄音帶相贈,不勝感激。
為進一步了解溥心畬早年生活環境,在趙雲陪同下,抱病往訪北京。嚮往已久的恭王府花園萃錦園,由於封閉日久,到處打聽,都得不到明確的訊息。偶然到北海公園的「仿膳」用餐,服務生熱心的告知,氣勢莊嚴的恭王府和列為清代王府園林之冠的萃錦園,就在附近。從北海公園北門出去,沿著什剎海轉進垂柳夾道的柳蔭街即可看到。恭王府現已為中國音樂學院和某治安機關分別佔用;巧的是正在整修的花園,剛好在日前才開放參觀,對遠道而來的我們,不能不說是一種緣份。
民國十三年,年近而立的溥心畬從隱居多年的西山戒壇寺重返恭王府,海棠花開時,曾與張大千、張善子兄弟及北京的詩畫名流,在花樹下飲酒賦詩,即席揮毫的豪情雅致,一直在我腦中迴旋。如今即將身臨其境,憑弔書中所描繪的勝地,我們心中十分激動。走近一看,柳蔭之下園門緊閉。門邊海報上所宣傳的王室書畫展,標示「暫停開放」。
展出作品中,包括中華民國行政院前參議,卻被中共稱為「國特」的萬公潛(大鋐),捐贈給恭王府的六十九幅溥心畬書畫;自然也緣慳一面了。在台灣,萬氏自稱是溥心畬摯友,相交多年。溥氏逝世後,萬大鋐也退休定居美國。民國七十八年秋,他以所收藏溥心畬書畫精品,攜至上海展覽,後捐贈給恭王府。
失望中看到「花園整建,入園請走小門」的告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門,門內窄巷有幾戶破破爛爛的人家,售票處就在其中。穿過窄巷,眼前豁然開朗,萃錦園廿景中的方塘水榭,靜靜地進入眼簾。著名的玉泉水,自塘邊石獸口中汨汨流出。西山玉泉是皇家苑池專用水源,除恭王府外,其他諸王均不得引用玉泉水。但歷經滄桑,方塘中的池水瀕臨乾涸而混濁。
幾個衣冠不整的釣客,懶洋洋地在池畔垂釣,或把釣竿擱在一旁,索性到水榭中沉沉大睡。園中假山、亭臺、曲徑等景物,依稀猶可看出往昔風貌,但處處顯得破敗與荒涼。當年每逢慶典,例如前文提及溥心畬母親歡度七十大壽之類,即有盛大演出的大戲樓,正在鳩工裝修,內外一片凌亂。
可以想像到如在月暗星稀的夜晚,荒草沒徑的花園,如同電影「夜半歌聲」歌詞中所描述的:「空庭飛著流螢,高台走著狸鼪」的森森鬼氣。據說曹雪芹《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是以恭王府為藍本。而此刻卻是紅樓夢醒,我們所感到的是滿目蒼涼。
悵然離開花園,轉到王府正門時,日影漸斜。遙望中院,先前經過時所見幾位正在釘木器的公安同志,已無蹤影。據附近的居民說,恭王府以前曾被許多單位分佔,甚至有人在院中牧羊,現在已經單純多了。
兩隻石獅雄踞的王府門前廣場,曾是少年溥心畬試騎哈密王驃騎所獻寶馬的地方。我拍了一張幻燈片之後,對標示著「遊人止步」的公安機構,心中頗有顧忌,但想到此行的使命,只好貿然闖進恭王府內,想找位公安同志,報備一番,或者可獲通融允予拍照。怎知一路進去,由二進而後院,東、中、西三路府院都拍攝完畢,也沒有遇到一位公安同志。出門後看到焦急等待的趙雲,告訴她:「放心!看樣子是不必報備了。」
這些年來,頤和園一直是開放觀光的熱門旅遊點,遊人絡繹不絕。溥心畬童年,曾在園中排雲殿、樂壽堂等處叩見慈禧太后。七七事變,日軍佔領北京後,溥心畬偕妻子隱居於頤和園的介壽堂。
北京近郊的西山戒壇寺,內有恭親王奕訢的別館,是他賦閒清修之處,所藏古書字畫異常豐富。清廷遜位後,項太夫人攜心畬兄弟避居寺中。昔日溥心畬吟詠描繪的古松,蒼勁如故,他所居的牡丹院門前,荒草萋萋,院門前也樹立著「遊人止步」的牌子。
正對著門廊張望時,一位少女探首外視,我立即把握機會說明來意,問她是否可以進去拍些幻燈片,她點頭應允。牡丹院牆外古木蒼蒼,裡面重重院落,假山、花圃,幽深寧靜。拍完幻燈片後,少女說起此院現為法院佔用。我心中慶幸這次可說是不虛此行,索性連溥氏詩中常提到的潭柘寺,以及香山碧雲寺、臥佛寺等地,都作了走馬觀花式的探訪。到北京追尋溥心畬早年生活的痕跡,尚稱順利,也算是有緣。
在文獻資料方面,故宮博物院出版組組長宋龍飛兄,贈我溥心畬詩文集和書畫冊多種,又代借各種貴重畫冊,幫忙收集剪報資料,給我很大的幫助。東海大學詹前裕教授,曾為台灣省立美術館撰寫《溥心畬繪畫藝術之研究》,除惠贈論著之外,並把他以前到北京訪問溥心畬侄兒,身兼國樂家和畫家的毓峘訪問錄音,返台後毓峘和毓崟的來信,拷貝提供給我參考。毓峘是其四弟人稱「三爺」溥 之子,毓崟則為其三弟人稱「大三爺」溥佑之子。毓崟不僅是心畬早期的北宗山水畫傳人,他到藝專上課時也隨侍在側,為他整理畫稿和學生作業。毓崟在給詹教授的信中,對溥氏任教藝專時的教學思想和教法,有真切的敘述,是很難得的資料。歷史小說家林佩芬小姐,熱心地為我提供滿清皇朝的史料,使我對溥心畬早期的皇族生涯,有更深入的了解。
至於口述歷史部分,現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處的溥毓岐先生,是溥心畬從住在頤和園時期,就帶在身邊親自教養的義子,耳濡目染,對義父心畬的生平、交遊、創作思想和過程,都有深入的了解。其後受聘於故宮,協助整理研究心畬遺作。這次《溥心畬傳》之寫作,蒙毓岐提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等於口述歷史,不但使寫作過程順利,內容也更充實,在此深表謝意。
安和女士、劉河北教授兩位心畬的入室女弟子,曾在臨沂街寒玉堂,與心畬一家共同生活兩年。她們在台灣分別接受我的訪談。在國外,也時常寄信回答有關的問題。並且寄贈所藏心畬作品的畫冊、幻燈片,和心畬手札影本,對傳記的完成,助益非淺。
許許多多熱忱的幫助與回憶,使我能按部就班地建構這繁複的「工程」,在此,我謹表示內心深深的謝意。
出身皇族的的詩書畫大師(代序) 王家誠
民國四十到五十年左右,台灣師大藝術系學生,一進學校就好奇地打聽,有位差一點當上皇帝的國畫老師溥心畬,擔任那一年級學生的課?知道要等到三、四年級才排得到溥心畬的課時,臉上都有些失望的表情。有的設法混到高年級教室,先睹為快地瞻仰末代王孫的丰采。
到了溥氏授課那天,光線暗淡的教室中,擠滿了學生,有些還邀了朋友同來。時間一到,大家向教室外引領而望。過了好一陣子,仍不見大師蹤影。
再問女助教,才知道他有時會迷路,坐著三輪車在校內兜圈子卻找不到教室。有時丟了課表,自然也就...
目錄
融合史實與藝術之美──/秦孝儀
出身皇族的詩書畫大師(代序)/王家誠
第1章‧龍的傳人
第2章‧選皇帝
第3章‧西山逸士
第4章‧詩與畫
第5章‧懸 案
第6章‧王孫皎如玉
第7章‧西苑花飛春已盡
第8章‧復辟夢覺
第9章‧風景還如故
第10章‧萃錦園的春天
第11章‧江山一夜變滄桑
第12章‧頤和園的歲月
第13章‧江南遊
第14章‧流浪的皇室
第15章‧南 遷
第16章‧北望意無窮
第17章‧歷 險
第18章‧人生的轉捩點
第19章‧復性說
第20章‧生平三怨
第21章‧神祕客
第22章‧帚生菌
第23章‧望雲山 待新晴
第24章‧何日蟄龍乘霧起
第25章‧鼠輩縱橫總不知
第26章‧白髮仍為客
第27章‧鍾馗與西遊記
第28章‧世上而今少直人
第29章‧新羅與扶桑之旅
第30章‧宇宙難容一大千
第31章‧猶伴詞人作遨遊
第32章‧豈願浮東海
第33章‧蠹 化
第34章‧湯泉湧翠溪
第35章‧魂返江南故國春
第36章‧異邦瞻去雁
第37章‧猿 緣
第38章‧故妻猶有墓
第39章‧武陵洞外桃千樹
第40章‧老去空餘伏櫪心
第41章‧空濛不見山河影
第42章‧落荒而逃的鍾馗
第43章‧心死惟餘忠孝在
第44章‧絕 響
參考書目
溥心畬年譜
特載:以鍾馗自喻的溥心畬
融合史實與藝術之美──/秦孝儀
出身皇族的詩書畫大師(代序)/王家誠
第1章‧龍的傳人
第2章‧選皇帝
第3章‧西山逸士
第4章‧詩與畫
第5章‧懸 案
第6章‧王孫皎如玉
第7章‧西苑花飛春已盡
第8章‧復辟夢覺
第9章‧風景還如故
第10章‧萃錦園的春天
第11章‧江山一夜變滄桑
第12章‧頤和園的歲月
第13章‧江南遊
第14章‧流浪的皇室
第15章‧南 遷
第16章‧北望意無窮
第17章‧歷 險
第18章‧人生的轉捩點
第19章‧復性說
第20章‧生平三怨
第21章‧神祕客
第22章‧帚生菌
第23章‧望雲山 待新晴
第24章‧何日蟄龍乘霧起
第25章‧鼠輩縱橫總不知
第26章‧白...
商品資料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7-11-01ISBN/ISSN:978986450152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96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