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安邦等
定價:NT$ 700
優惠價:93 折,NT$ 651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余德慧是台灣心理學界的異數。
《詮釋現象心理學》(會形,1998;心靈工坊,2001)這本書在台灣的出版,以及往後各種學術思想性與社會實踐性的精神性生產,奠定且刻劃了余德慧一生的學術志業與生命旨趣。從而無論在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或本土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界,余德慧不僅僅說出了那個我們尚未認識的自己,打開了心理學話語的新的可能性,並以詩性的語言,以及富含宗教與藝術的神秘氣息,開創了一片另類繽紛的多彩天地,做出了突出且卓而不群的獨特貢獻。
余德慧晚年以「人文臨床與倫理療癒」等觀念,結合人文社會學科與人類受苦現場,以探究並建立了人文心理學的文化思想深度與廣度。此處所謂的「臨床」,是指「投身到苦難之處」;而「人文臨床」即是將諸種人文社會學科(知識、理論、思想及技藝)廣泛地成為受苦之處的中介。並在此臨床現場,一方面讓人文社會學科突破自身的慣性,開始去傾聽受苦的聲音,從而獲得自身全新的反省。另一方面試圖透過重新的反省,人文社會學科足以自我轉化,解除知識的疆域,並滲透進入受苦處境,凝練出更深刻的人文知識,創造豐富多元的精神瑰寶。
這本書籍是余德慧的學友與學生們,分別就(1)人文臨床及其超越之可能、(2)詮釋現象心理學與本土臨床之間、(3)臨終柔適照顧與宗教療癒、(4)社會受苦與照護悅納、及(5)人文凝視與倫理諮商等五個篇章,闡述並彰顯他們與余德慧長年以來在知識上的會遇精進、生活上的提攜陪伴,以及精神上的知遇共感,一起從生命受苦的界線處境出發,共同攜手邁向未知之境。
「存有美學做為臨床心理的終極視野,療癒(或療遇)倫理做為一種藝術生成過程」,是余德慧為台灣本土諮商與臨床心理學設下的迷津指引,開出的一帖甘甜良方。
余德慧的成就,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2012年9月,余德慧因病逝世。
我們深信:死亡可以不是悲劇,而是一種恩寵。
遠去,是為了歸來……
本書特色
本書屬於人文思潮文章之集結,作者撰稿之始係紀念對台灣心理學有特殊貢獻的余德慧教授。但全書並非紀念文集,而是跨越人文、心理、哲學、臨終照顧等領域的篇章。
作者簡介:
葉啟政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王鎮華
德簡書院院長
宋文里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林安梧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余安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耀盛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廖欽彬
(中國•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汪文聖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李維倫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王心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林慧如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與藝術中心副教授
石世明
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許禮安
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醫師
蔡怡佳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余德慧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鄭漢文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民小學校長、東台灣研究會董事長
李宜澤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林徐達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龔卓軍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主編簡介
余安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5 |
7折 | 1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余安邦等
優惠價: 93 折, NT$ 651 NT$ 7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余德慧是台灣心理學界的異數。
《詮釋現象心理學》(會形,1998;心靈工坊,2001)這本書在台灣的出版,以及往後各種學術思想性與社會實踐性的精神性生產,奠定且刻劃了余德慧一生的學術志業與生命旨趣。從而無論在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或本土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界,余德慧不僅僅說出了那個我們尚未認識的自己,打開了心理學話語的新的可能性,並以詩性的語言,以及富含宗教與藝術的神秘氣息,開創了一片另類繽紛的多彩天地,做出了突出且卓而不群的獨特貢獻。
余德慧晚年以「人文臨床與倫理療癒」等觀念,結合人文社會學科與人類受苦現場,以探究並建立了人文心理學的文化思想深度與廣度。此處所謂的「臨床」,是指「投身到苦難之處」;而「人文臨床」即是將諸種人文社會學科(知識、理論、思想及技藝)廣泛地成為受苦之處的中介。並在此臨床現場,一方面讓人文社會學科突破自身的慣性,開始去傾聽受苦的聲音,從而獲得自身全新的反省。另一方面試圖透過重新的反省,人文社會學科足以自我轉化,解除知識的疆域,並滲透進入受苦處境,凝練出更深刻的人文知識,創造豐富多元的精神瑰寶。
這本書籍是余德慧的學友與學生們,分別就(1)人文臨床及其超越之可能、(2)詮釋現象心理學與本土臨床之間、(3)臨終柔適照顧與宗教療癒、(4)社會受苦與照護悅納、及(5)人文凝視與倫理諮商等五個篇章,闡述並彰顯他們與余德慧長年以來在知識上的會遇精進、生活上的提攜陪伴,以及精神上的知遇共感,一起從生命受苦的界線處境出發,共同攜手邁向未知之境。
「存有美學做為臨床心理的終極視野,療癒(或療遇)倫理做為一種藝術生成過程」,是余德慧為台灣本土諮商與臨床心理學設下的迷津指引,開出的一帖甘甜良方。
余德慧的成就,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2012年9月,余德慧因病逝世。
我們深信:死亡可以不是悲劇,而是一種恩寵。
遠去,是為了歸來……
本書特色
本書屬於人文思潮文章之集結,作者撰稿之始係紀念對台灣心理學有特殊貢獻的余德慧教授。但全書並非紀念文集,而是跨越人文、心理、哲學、臨終照顧等領域的篇章。
作者簡介:
葉啟政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王鎮華
德簡書院院長
宋文里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林安梧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余安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耀盛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廖欽彬
(中國•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汪文聖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李維倫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王心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林慧如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與藝術中心副教授
石世明
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許禮安
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醫師
蔡怡佳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余德慧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鄭漢文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民小學校長、東台灣研究會董事長
李宜澤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林徐達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龔卓軍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主編簡介
余安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5 |
7折 | 1 |
8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