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拉拉山原住民的回憶錄,訴說臺灣早期生活的甘苦,以及泰雅族人對傳統文化的保衛戰
◎ 本書由作者的口述及手稿編輯而成,敘述二戰前後台灣的生活以及北台灣泰雅族的文化傳統。
◎ 從食衣住行、政治、教育、醫療、人文歷史等面向,討論土地的種種問題。
◎ 換個角度看歷史,由原住民的角度看日本人、台灣居民,對其的種種互動與衝擊。
臺灣早期成長環境的印象包含蒸汽火車頭、防空洞、引擎在前的黃白公車、圓山動物園等等。慢慢的隨時代進步,這些景、物也看不到了,許多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實際上是前人慢慢推動的,時間的巨輪慢慢轉動,台灣經歷了漢人的移民,衝擊台灣的主人--原住民。原住民的生活範疇跟文化,日本外來政權的統治、建設甚至將台灣牽扯入戰爭的破壞而動盪不安,我們的先人們及上一代也隨時代的波浪緩緩被推動著,他們的回憶也成為我們小時候百聽不厭的故事……。作者的回憶故事,為台灣這塊土地留下見證。
作者在拉拉山上透過他孰悉的日語跟泰雅族的耆老訪談過,進而了解泰雅族人的善獵,織布及紋面的文化。令人驚訝日本人當時因為拉拉山的交通極為不便,征服泰雅族竟然花了很長的時間,幸運的是拉拉山是最晚被日本人開發,讓深山裡的神木及森林得以保存。 泰雅族人面對外來的統治也打壓了原來的傳統文化及語言,紋面及信仰的喪失分散了他們族人的向心力,母語的消失、族人的傳統也變成傳說,猶如失去了根,就像高山的神木少了水源的滋養又受到颱風或人為的破壞,岌岌可危。
作者簡介:
林木德 (德:A-DO-GU) A-DO-GU為日本音,當時學校裡以日本發音,玩伴用為乳名。
出生於西元1933年(民國22年)的宜蘭羅東一處小農村,同時也是處於昭和八年的日據時期,其所處是一個政治更迭變化的時代,所有的食衣住行及政治經濟亦急速且劇烈的改變。書中所敘述的內容為其一生至今所經歷的一切。從辛苦的生活開始,經過戰亂,一直到現在安定富足的生活,讓他感到非常珍惜。
章節試閱
冬天如何過冬呢?當時所有的布料就是如同寶物一般,一件布料穿久穿破了以後,並不會把它丟掉,而會把舊布料與舊布料重疊並加厚,以手工把它縫起來,做為冬天禦寒的棉襖,當時沒有像現在的塑膠釦子,釦子仍是用布做的古老方式。除此之外,有一部份冬天外衣是以麻布材質製作,因麻布纖維較粗較厚所以用來做外套較適當。台灣當時有一種叫做『瓊麻』,主要生長在南台灣屏東一帶,如沙漠植物,其纖維是製造船用之繩索的原料,早期沒有塑膠纖維,只有這種纖維可在海上使用,當時出口日本最多。但還有一些苧麻,苧麻除了可以做麻布以外,還有製作麻繩與麻袋作為裝米與糖之用途冬天老人家為求生禦寒不得不以小火籃來取暖,以求其生命延續,而不至於失溫凍死。晚上睡覺所用的棉被是棉花做的,而這件棉被可能是用過好幾世代,大多是用到因火災或其他災害的關係而消失。一般冬天大部份的人,都集中在灶腳(廚房),一邊用稻草或柴木燒火取暖,另一方面可以燒飯來吃。西元1949年以後,因美援的關係,我才開始有卡其褲可穿。從1950年台灣開始有紡織業。其原料及機械設備大部份從日本與美國進來。因為紡織業的興起,也漸漸改善了我們在穿著上的不足。
當時我們的生活一般只求吃飽,什麼纖維素、蛋白質維他命,根本也沒有聽說過。每天早晨吃乾飯,煮飯工具只有灶與大鍋鼎,以稻草及木柴做為能源。因為怕飯煮熟後鍋底變焦,故通常水遠多於米。煮熟後,用竹片做的竹瓢,將米飯撈起來後等乾變成飯。這個鍋內原本多的飯水,我們叫飯湯,是很有營養的湯,如同稀飯。飯後有時把飯湯當做飯後的湯來喝,多餘的再拿去養豬。家裏養的豬大約3~5頭,大部份以蕃薯葉與蕃薯做為飼料,以它的排泄物做為肥料。小時候因為家裡養豬,除割蕃薯葉養豬,最頭痛的是3天左右要挑一次豬糞,參入人糞在內,這也是我們重要肥料的來源。其實當時沒有什麼搬運的工具,完完全全靠人力兩肩挑豬糞,這種工作我大概做了10年左右。也是我在家裡最重要的工作。常常放學後,看到豬糞滿地就不得不挑,又重又臭當然免不了,重點是糞便只能靠體力來清理。至於養雞才好玩,雞有雞寮,但白天時候就放出來,讓牠們自己去找東西吃,如蟲或散落的米穀等。最好玩就是看到小孩大便,由大人把兩脚抬高,撐住屁股,讓大便往地上拉下,雞隻看到大便會爭先恐後的把它吃的乾乾淨淨,都不用打掃清潔。有時利用農閒時候把牛牽到山邊放牧,記得有一次與父親牽牛到蘇澳時,地點約在現在信大水泥廠附近,傍晚在路上看到鐵道巡邏車及阿兵哥站在有架槍的鐵道台車上從我們旁邊經過,後來才知道那即是二二八事件。
羅東地區經常下雨,所以必須鋪小石頭,剛鋪下去時非常的難走,但忍耐走一段時間後,就會走出一條比較沒有石頭的路來(因石頭會越踩越陷入地下)。戰爭前什麼金屬都被政府收去做武器。我10歲以前,脚踏車很少,故幾乎95%的人,無論要到哪兒必定只能用雙脚走路。但走路還好,因沒有穿鞋子赤腳走路本來就是正常的,1946年以後我們才開始有脚踏車代步。因赤脚走路關係,如果很熱的夏天,鎮內當時因鋪柏油技術不良,柏油路常被太陽晒到發燙熔化,因此一些柏油變成軟軟黑色膠質,如果有人不小心踏到,脚底就被柏油黏著脚,當時我也黏到過。當時資訊並不發達,消息之傳遞是藉由人傳人,所以有一種人叫「報馬」手拿一個銅鑼在街上敲響後,報出主要新聞及消息。在街上有電話則由人工接線,但只有街上的人或派出所才有,不能打到其他都市。農人只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家心裡只想著如何活下去,什麼未來的希望都沒有想過。
日本時代在台灣大約形成五大階級族群,第一族群是高級日本人,如官員、將官、地方首長,因為是以軍為國所以軍人需要為第一優先。另外一種日本人比較無權利,大部份住在鄉下,如現在農林公司所佔土地大部份是他們的,日本人來台自己開墾種茶與到海邊捕魚者也不少。第三種族群為高級台灣人,當然受教育程度較好,會講日語,日本人利用這些較高級台灣人來管理比較低階台灣人。第四種人如工人、農人,這些人每天工作所生產出來的東西會被政府所徵收或繳稅,只有一部份給自己使用。農人在農場辛苦工作只求温飽,如金煤礦工人在惡劣環境下賣命,也只求一點生存,但其生命之短大約不會超過50歲。第五種人叫高砂族,就是現在的原住民,大部份住在山邊或山上,離都市較遙遠,與平地人沒有什麼交集,他們生活以打獵為生,日本統治後才開始教他們引水種稻,種植一些地瓜或小米作物,完全自給自足。當時人民沒什麼發言權或埋怨,只有上面命令,一切服從。一般警察一支長刀掛在腰間,就足以讓大家驚嚇破膽。
煙酒公賣局為當時政府設的專賣局,販賣者必需要執照,日本人當時光以煙酒所賺的錢,就足以解決民間勞動費用。木材工廠在羅東比較多,當時王永慶也由米商轉為木材商,並將台灣珍貴木材銷往日本。日人佔領台灣時期,平地有水源的地方大家就種田,沒有水源的地方大部份種甘蔗。台灣有很多丘陵地,日本人來台後開墾種茶。現在農林公司在偏僻的山區擁有很多地,都是光復時從日本人那接收過來的。日本人來到台灣看到河川那麼寛大,覺得非常可惜,他們立即在寛大河川建堤防。做了堤防後,堤外土地(本來是河川地)就變成他們的土地,此土地大部份種甘蔗用來製糖。
大約1700年起,開始有福建地區(當時稱唐山)之人民,因當地人口增加,以及耕作土地有限,就開始移民台灣。他們大都以宗族之力量,也就是說例如姓王、姓李、姓陳,姓林等宗族,靠自己宗族力量保護自己之生命。由於福建一帶的人,是食米為主,來到台灣看到都是獵場之欉林灌木(本來是野獸之生存地),漢人把欉林灌木砍掉,一方面可拿來蓋房子,另一方面也可當柴火使用,平地就開始種作物、種田等,因此野獸大都往叢林區裡遷徙。漢人以如此蠶食之方法,慢慢由河邊侵入至內陸。以打獵為主之原住民(如:凱達格蘭人、泰雅人),由於獵地被人砍光就無野獸可供來取食。打獵民族則移至有獵場的地方去,心理雖然很怨恨,但由於泰雅族群非常分散,無法趕走來自外來移民,外來人也漸漸增多。因此當時傳說原住民有時會獵外來人頭來洩恨。
冬天如何過冬呢?當時所有的布料就是如同寶物一般,一件布料穿久穿破了以後,並不會把它丟掉,而會把舊布料與舊布料重疊並加厚,以手工把它縫起來,做為冬天禦寒的棉襖,當時沒有像現在的塑膠釦子,釦子仍是用布做的古老方式。除此之外,有一部份冬天外衣是以麻布材質製作,因麻布纖維較粗較厚所以用來做外套較適當。台灣當時有一種叫做『瓊麻』,主要生長在南台灣屏東一帶,如沙漠植物,其纖維是製造船用之繩索的原料,早期沒有塑膠纖維,只有這種纖維可在海上使用,當時出口日本最多。但還有一些苧麻,苧麻除了可以做麻布以外,還有製作麻...
作者序
臺灣百年來,我感到變化非常非常的大。在20世紀前,這個島的外來人,只留下臺北淡水的紅毛城與台南安平的古堡。日本人殖民臺灣前,一般人民過河、過溪只靠竹筏,走路只有公尺寬的小路,一切只靠人力與牛力維持日常生活。
從1800年起,由英國人發明蒸汽機開始,而後來內燃機(用燃料之引擎)、電力、火藥以及石油,再經過兩次的世界大戰,更突飛猛進。本來是一個蠻夷之島,經過中國移來的人民與日本人殖民統治,使臺灣開始有一些建設。今天臺灣人應該慶幸自己的命運,今天如果日本仍占領臺灣,臺灣人之命運絕對沒有今天的自主平等與富有,現在臺灣億萬富翁到處都有,百億富翁也並不稀奇。本書中,我所細述的小時候生活以及中年後住拉拉山經營民宿之所有見聞,就是當時臺灣人生活演變之縮影。由於臺灣人肯努力學習、冒險打拼、勇敢,並追隨美、日的科學到世界各地的科學到世界各地打天下,臺灣已經成為世界上無人不知的矽島。社會福利已經超過世界標準。如今仍有十六族的原住民真是奇蹟。因他們是這個島的原來主人。臺灣有天時地利之優點,科技發展及政治進步,可使我們臺灣變成更自主平等、更幸福、更文明、更健康之寶島。
臺灣百年來,我感到變化非常非常的大。在20世紀前,這個島的外來人,只留下臺北淡水的紅毛城與台南安平的古堡。日本人殖民臺灣前,一般人民過河、過溪只靠竹筏,走路只有公尺寬的小路,一切只靠人力與牛力維持日常生活。
從1800年起,由英國人發明蒸汽機開始,而後來內燃機(用燃料之引擎)、電力、火藥以及石油,再經過兩次的世界大戰,更突飛猛進。本來是一個蠻夷之島,經過中國移來的人民與日本人殖民統治,使臺灣開始有一些建設。今天臺灣人應該慶幸自己的命運,今天如果日本仍占領臺灣,臺灣人之命運絕對沒有今天的自主平等與富有,...
目錄
第一章台灣的早期生活
衣、食概況
住、行概況
政經、教育及醫療概況
第二章台灣島的變化經過
台灣為何變為中國土地
日本人如何征服泰雅族
日本對台灣的貢獻
日本人留在台灣的遺蹟
台灣在戰爭中與戰後的變化
美援對臺灣的影響
第三章泰雅族的特性
泰雅族的歷史與文化
泰雅族人的生活
巴陵開發史
第四章拉拉山的物產
拉拉山的神木
拉拉山的物產
第五章拉拉山的觀光景點與民宿
拉拉山上民宿的創始
知名的名產景點介紹
第六章 總 結
第一章台灣的早期生活
衣、食概況
住、行概況
政經、教育及醫療概況
第二章台灣島的變化經過
台灣為何變為中國土地
日本人如何征服泰雅族
日本對台灣的貢獻
日本人留在台灣的遺蹟
台灣在戰爭中與戰後的變化
美援對臺灣的影響
第三章泰雅族的特性
泰雅族的歷史與文化
泰雅族人的生活
巴陵開發史
第四章拉拉山的物產
拉拉山的神木
拉拉山的物產
第五章拉拉山的觀光景點與民宿
拉拉山上民宿的創始
知名的名產景點介紹
第六章 總 結
商品資料
出版社:波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8-02-10ISBN/ISSN:978986952470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2頁開數:菊16開 ( 14.8 x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