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快速時裝商製造的新衣竟比修改一件舊襯衫還要便宜……已超越瑞士,GDP位居全球第四……
澳門的容顏,台北的靈魂,北京的大氣,香港的風華
由島至島,敏銳地捕捉世界萬物的意義
彷彿城市中從容的漫遊者
透過藝術家之眼,從澳門的視角,常年觀察文化藝術媒體
以澳門之觀點,看原地踏步的香港和深陷歐債危機的葡萄牙,以及還能否堪稱後花園的台灣,這一切在全球化下的變化與樣貌……
澳門知名學者作家袁紹珊感性細膩的文字,訴說台港澳三地的千絲萬縷、所見所聞……
延伸閱讀
《靈感(王鼎鈞經典作品)》
《來亂》
《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靜農佚文集》
作者簡介:
袁紹珊
生長於澳門。北京大學中文系及藝術系雙學士、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及亞太研究雙碩士。曾獲「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華語詩歌獎」、「首屆人民文學之星詩歌大獎」、「淬劍詩歌獎」、「澳門文學獎」、「海子詩歌獎提名獎」等獎項。2014年任美國佛蒙特創作中心駐村詩人,曾應邀出席葡萄牙、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多個國際詩歌節,並擔任澳門首部本土原創室內歌劇《香山夢梅》作詞人。作品散見於兩岸四地,曾為台港澳多家報刊媒體撰寫專欄。
詩集包括「流動三部曲」:《太平盛世的形上流亡》、《Wonderland》和《愛的進化史》,此外尚有《流民之歌》、《苦蓮子》及中英雙語詩集《這裡》、《裸體野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胡晴舫(作家)、陳冠中(作家、文化媒體人)、廖偉棠(詩人、作家)、潘國靈(作家)、羅智成(作家、文化評論家)(姓氏排列按筆畫順序)
澳門的容顏,台北的靈魂,北京的大氣,香港的風華,這是我認識的袁紹珊。閱讀袁紹珊的文字,猶似靜靜觀看她以舒緩的旅人步伐,自在從世界這一頭走到另一頭,自由穿梭於文化氲氤之中。看似沈靜的年輕雙瞳,從因為霧氣瀰漫而模糊難辨的我們所身處的四周環境,敏銳地抓出萬物的意義。
──胡晴舫
我津津有味地閱畢全書每一章,讀後不僅對澳門更有感覺,而且連帶讓我對當前大陸、台北、香港,對四地地緣關係以至性別議題、城市議題,皆多了一份難得的清𥇦和感知的滿足。快點去買來看!
──陳冠中
假如在過於喧囂的島嶼,有一個詩人代表著冷靜,袁绍珊也許是你所期待的形象。但和她詩歌的繁複流麗不同,這本文化觀察文集更多從容的漫步,向我們展開另一個澳門。和詩歌的凌波微步不同,這裡更多她念茲在茲的浸淫,島嶼的困境無法超脫,也不需要超脫,台灣也許能從中觀照自身一個鬼魅的影子。
──廖偉棠
紹珊寫詩,也擅城市觀察,因其背景與遊歷,筆下常有(香港作家少有的)港澳視角,與中外不同城市比照,一筆一題,間融文化理論於日常生活之中,閒步漫談中,見人情,見故事,見批評。
──潘國靈
名人推薦:胡晴舫(作家)、陳冠中(作家、文化媒體人)、廖偉棠(詩人、作家)、潘國靈(作家)、羅智成(作家、文化評論家)(姓氏排列按筆畫順序)
澳門的容顏,台北的靈魂,北京的大氣,香港的風華,這是我認識的袁紹珊。閱讀袁紹珊的文字,猶似靜靜觀看她以舒緩的旅人步伐,自在從世界這一頭走到另一頭,自由穿梭於文化氲氤之中。看似沈靜的年輕雙瞳,從因為霧氣瀰漫而模糊難辨的我們所身處的四周環境,敏銳地抓出萬物的意義。
──胡晴舫
我津津有味地閱畢全書每一章,讀後不僅對澳門更有感覺,而且連帶讓我對當前大陸、台北、香港...
章節試閱
後花園與小確幸
趁著復活節四天假期,二話不說買了機票從澳門飛往台北。難得四月的周末如此晴朗清涼,獨個兒跑去號稱「台北後花園」的貓空逛逛。
遊人不多,像我這樣孤零零閒逛的人更少,但我不寂寞。無論在捷運、纜車廂,還是坐下來品茗用餐,身邊都是熟悉的粵語。
是啊,打開臉書,許多港澳朋友都不約而同跑到台灣來了,他們最愛拍照上傳的除了台灣的炸雞排、牛肉麵,就是寫在柏油路上那個巨大的「慢」字。
台灣這幾年儼如港澳人的後花園。台灣遊的熱潮從未如此高漲,二○○三年港澳旅客訪台人次更首度破百萬,占總旅客人數的七分之一,是陸客人數的一半。買廉價機票飛到台灣度周末,嚷著要移民台灣的港澳青年越來越多,他們朝思暮想台式美食和文藝小清新,希望賺夠了錢到花蓮開民宿在台北開咖啡店,尋找所謂的自由與安慰。所以當台灣要將港澳人士的移民門檻提高至一千萬元新台幣時,不少人紛紛盤算著要趕尾班車, 但美妙夢境卻不禁被台灣的低薪現實戳破。
除了休閒享樂意義上的度假勝地,台灣也曾經是中國文學乃至中華文化的後花園。上世紀八○ 年代末,作家董橋就提出過「台北後花園論」。他曾在︿給後花園點燈﹀一文斷言:「台北是中國文學的後花園。」他心中的「後花園」不是貓空式的都巿人周末休閒,不是拉斯維加斯式的娛樂消遣,他的「台北後花園」栽種的都是文化鄉愁的花卉樹苗─「……經濟、科技的大堂固然是中國人必須努力建造的聖殿,可是,在這座大堂的後面,還應該經營出一處後花園:讓臺靜農先生抽菸、喝酒、寫字、著述、聊天的後花園。」
八、九○年代的澳門也曾經是港台旅客的後花園,一個充滿霓虹燈的荒廢遊樂園。偶爾到充滿歐洲風的小島玩耍一下是美好的,但日復日活在這樣一個「後花園」的日子無聊難過。九七前後是港澳人移居台灣的高峰,大量港澳僑生負笈台灣,離鄉背井到富裕的台灣討生活,我的兄長、姨丈也在台北念書工作了好幾年。那時候大家都抱怨台灣物價昂貴,連買一包零食一杯珍珠奶茶也要思前想後仔細計量,現在倒是驚訝於一個台灣燒餅的價格和十年前相差無幾。
從貓空山區回到台北盆地,約了幾個台灣朋友吃飯,我問他們到處都是吱吱喳喳如鳥鳴的粵語,遊客穿梭你們的巷弄如魚得水,對東區或溫州街的小店如數家珍,會否覺得平靜的生活被打擾? 說穿了,港澳地區旅遊承載力問題近年討論得沸沸揚揚,許多港澳人去台灣的一大目的,就是為了避開假日大陸自由行旅客的人潮。
「不會啊。你們又不是陸客。」
觀光產業從來都是雙刃劍,一方面挑動著與旅遊承載力相關的排外情緒,同時輸出本土文化賺著世界的錢。旅客來這個「後花園」,為的不一定是董橋式的文化之旅,然而吃喝拉撒之餘,他們已把這裡的捷運讓座文化看在眼底,把計程車司機關注時政的熱情記在心裡,那是台灣這個「後花園」作為蘭芷之室的一大功德。
然而沒有一個地方甘心永遠裹足不前,永遠成為別人風光背後的靜默花園,沒有活水活泉,關起門過日子,漸漸失去作為國際都會應有的視野、自信和氣度。個人可以選擇活得「微小而確實」,但如果一國一地只顧終日沉醉在「小確幸」的日子,再美好的後花園,也只會漸成讓本地人紛紛出走的鮑魚之肆了。
修補歲月
粗魯女子如我,東西要修要補總是全年無休。現在的產品製造商的用料手工也遠不及舊日講究,與其讓消費者買一件產品用上一輩子,倒不如折舊快速,每隔一段時間推陳出新。
手機螢幕不穩定、手提電腦越跑越慢、鬧鐘日夜顛倒、手錶皮帶半年不到便破損嚴重、衣服破洞想要縫補、大衣鈕扣過半被弄丟、禮服要拿去放寬、平底鞋鞋底因膠水乾掉快要宣告獨立、高跟鞋鞋根被碎石路磨蝕得擲地有聲、羊皮靴子要打蠟上油保養、牛皮手袋的扣子因受不了重量而斷裂罷工……
在都巿,東西壞了舊了過時了,最便捷的處理辦法居然是丟掉。全球化的當下,一件快速時裝商製造的新衣,有著大量生產的平均成本和第三世界的廉價勞動力作支撐,售價可以不到四十港元,比修改一件舊襯衫還要便宜。
修改衣服的技工在澳門還算普遍,因為製衣業曾經是澳門的三大產業之一,那時候的女子大多是「車衣女」,即使九十年代末製衣業式微,女工們還是留有一身好手藝接點補補縫縫的活兒。很多人覺得拿東西去修補,既麻煩又小家子氣,我卻不以為然,有時候連補衣的阿姨都說這破衣不能穿了,我還是捨不得,把每件破爛東西都說成是宇宙唯一此生最愛。我對舊衣的迷戀,非因喜歡二手古著,大概是由於先母做了一輩子製衣女工,讓我潛意識裡對每件衣服多少也心存敬意。
澳門人懶於修理舊物,說穿了,其實是因為澳門細小的巿場支撐不起大多數國際品牌的維修部,總是望穿秋水才能修理好一個零件,所謂的售後服務,經常是漫長等待加上高額郵資。早前友人送我項鍊,鑲在上面的小水晶一年間就掉了兩次,拿到指定的專門店去維修,每次一等就是數個月。黏幾顆小水晶不是太高難度,難就難在沒有專業師傅,維修部設在香港,貨物一來一回全是時間,售貨員抱歉地說:恐怕只能等了……不然買一款新的?
維修部設在香港,的確是很多澳門消費者的惡夢。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最怕就是壞掉電子辭典,寄去對岸修理再寄回來,運費都要消費者自負。去所謂的澳門維修部訂一個三年前的手提電腦電池,等香港那邊寄來就至少要三個月,因為香港的維修部要先等零件從美國運來再轉運。
三個月?在這個急速的世代,三分鐘都嫌太久了。
* * *
相比修衣補衣,想在澳門街頭找專業的補鞋匠要艱難多了,要找這些世外高人還得到處打聽。澳門碩果僅存的補鞋匠大多是老師傅,有時候鞋子壞了跑不動,我乾脆坐下來看他們縫補,順道聊天。澳門民間近年熱衷於做口述歷史,卻很少關注這些長駐街頭的老工匠──他們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城巿誌,是快將消失的城巿風景。澳門最張揚的補鞋匠,大概就是高園街圓環那位伯伯,在攤檔旁邊掛滿各種手寫大字報,內容圍繞毋忘抗日戰爭和階級鬥爭,直抒胸臆,左派得很。事實上,年輕一代往往對維修器具一窺不通,東西一有損壞便隨即丟棄,連送回原廠維修的費用和時間都省掉,但長者的閱歷、經驗和手藝,卻常常意想不到地讓看似沒救沒用的舊物起死回生,甚至在修理的閒聊過程中,尋得社會交往的渠道,向年輕人傳遞實用的生活知識和智慧的同時,從中重新獲得快樂、自信和尊嚴。
近年,從外地引進、收費昂貴的名牌手袋翻修保養店大行其道,兼具維修服務的老店在新的消費模式面前卻節節敗退,不少專門修理鐘錶的老師傅只好提前退休。澳門最熱鬧的新馬路一帶過往老店林立,當中不少物業是從前的善長仁翁捐給鏡湖慈善會,慈善會再以低價租予商戶。近年澳門經濟大好,慈善會乘勢大幅加租,導致許多老店被迫搬遷或關門結業,由外地連鎖式高檔金鋪珠寶店取而代之。當時商界代表暨慈善會負責人面對傳媒質詢更直言不諱:「你要賣些高產值的東西,譬如賣手錶,現在好多手錶店,遊客買一隻動輒十幾萬,這些才能賺錢,賣些賺不了錢的有甚麼用?當然負擔不起昂貴租金,社會是需要進步,不能停滯不前。」
「維護舊的東西就是導致社會停滯不前的原因」,和大陸改革開放時代「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邏輯一脈相承,它不只是商人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借口,更不幸地成為當今許多大陸二三線城巿的發展信條,「大破大立,拆掉重來」這種短視的都巿更新思維,忘記了文物保育其實是對城巿文化的持續增值。對具歷史或藝術價值的舊建築的修補、活化、再利用,的確沒有另建新樓那樣有即時的高產值回報,但它滾存的文化紅利將隨歲月的流逝而遞增。如果當初澳門的文化管理者對歲月和舊物沒有半點敬畏之心,現在的澳門很可能只是香港大賣場的翻版,澳門歷史建築群就不會被納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早就隨歲月煙消雲散。
後花園與小確幸
趁著復活節四天假期,二話不說買了機票從澳門飛往台北。難得四月的周末如此晴朗清涼,獨個兒跑去號稱「台北後花園」的貓空逛逛。
遊人不多,像我這樣孤零零閒逛的人更少,但我不寂寞。無論在捷運、纜車廂,還是坐下來品茗用餐,身邊都是熟悉的粵語。
是啊,打開臉書,許多港澳朋友都不約而同跑到台灣來了,他們最愛拍照上傳的除了台灣的炸雞排、牛肉麵,就是寫在柏油路上那個巨大的「慢」字。
台灣這幾年儼如港澳人的後花園。台灣遊的熱潮從未如此高漲,二○○三年港澳旅客訪台人次更首度破百萬,占總旅客人數的七分之...
目錄
輯一 例外狀態
喧鬧‧騷動
後花園與小確幸
白色馬卡龍
街頭不是唯一的談判桌
足球與戀殖
一百分鐘,在空中
搖搖欲墜的巴別塔
軍事化的嘉年華
例外狀態的大我與小我
公民‧社會
電鍋裡的魚與熊掌
投票不是為了搧巴掌
空頭支票的筆跡
愛在我們的一票投出時
阿豺的孩子
借來的運氣,借來的健康
在富裕之城優雅地老去
追求卓越,還是追求愉悅?
雙城對看
國際城巿的種族包容
北進想像
電話的另一頭
沒有菸抽的日子
時代的照妖鏡
公廁革命
人是街頭最美的風景
輯二 這一代與下一代
平權‧成家
運動作為一種社交
霸凌
魯蛇、鸚鵡與寒蟬
痛愛論
成家
當身體就是戰場
當信任喪失的時候
哭爸
巧言令色與顧左右而言他的性教育
女子的獨自漫遊
夢想‧教育
精緻的利己主義青年
貓熊的生死教育
我的志願
必須捨棄的世界第一
世界那麼大
特長生的競技
輯三 永續之城
永續‧發展
休漁期的罐頭和魚丸
食安,一張不想兌獎的全民彩券
神農氏的良心樂園
都巿的二手美學
慢靈魂
霧霾中的愚公
電池之旅
修補歲月
失落的匠人文化與留住手藝
歡迎來到自助時代
土地‧都巿
作為人均GDP世界第四的一員
大富翁的城巿學
格蘭披治賽車道上的家園
黑夜霓虹,白日陰影
複製成人樂園
都巿樂活人
消費‧娛樂
小廣告與色慾都巿
達人與土豪
行李是終極的斷捨離
悠閒與任性之間
惡作劇
追夢的泡泡
綜藝雜食動物
看電視,看世界
超巿狂迷
當武林變成一種消費品
以小搏大的橫財夢
輯四 無用之用
獨立‧突圍
澳門文學形象的省思與書寫的突圍
三十平方公里的喧囂
文學的跨域築夢
當「家國想像」成為日常
求同存異──從澳門看「想像的共同體」
獨立出版,獨立於甚麼?
沒有鎂光燈,就在霓虹燈下特立獨行──我眼中的澳門文學創作環境
輯一 例外狀態
喧鬧‧騷動
後花園與小確幸
白色馬卡龍
街頭不是唯一的談判桌
足球與戀殖
一百分鐘,在空中
搖搖欲墜的巴別塔
軍事化的嘉年華
例外狀態的大我與小我
公民‧社會
電鍋裡的魚與熊掌
投票不是為了搧巴掌
空頭支票的筆跡
愛在我們的一票投出時
阿豺的孩子
借來的運氣,借來的健康
在富裕之城優雅地老去
追求卓越,還是追求愉悅?
雙城對看
國際城巿的種族包容
北進想像
電話的另一頭
沒有菸抽的日子
時代的照妖鏡
公廁革命
人是街頭最美的風景
輯二 這一代與下一代
平權‧成家
運動作為一種社交...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