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高度資訊化的時代,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可能被廣泛傳播為大眾所熟知。幾年前,「互聯網金融」還是天方夜譚般的概念,但隨著支付寶、餘領寶等產品的興起,互聯網金融的浪潮洶湧而來,一個規模遠超乎你想像的新興市場已然蓬勃興起。
透過本書淺顯易懂的介紹,帶你見識新時代的金融革命,協助你取得開啟新大門的鑰匙,並給你最好的指引與陪伴。
作者簡介:
紀海,現任中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健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現代社區周刊》報社編委會主任兼社長。
蔡余傑,資本家,企業幕後推手,企業運營系統操盤手;善通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聚海千舸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被譽為「行銷實戰鬼才」、「資源整合怪傑」、「企業落地實戰運營系統奠基人」;「中國十大優秀青年培訓師」,擁有11年培訓實戰經驗。
章節試閱
1.1.1 為什麽中國的金融業需要被改變?
「互聯網+大金融」就是透過提高金融效率,豐富金融生態,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享受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希望透過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與現代製造業相結合,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的健康穩定發展。
從凱文・凱利(Kevin Kelly)提出的「連接一切」到李克強總 理「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與行業之間的對接已經上升了一個高度。「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願景讓人充滿期待,但是如何把「互聯網+」做好,取決於對它的理解。
這裡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思索:為什麽中國的金融業需要被改變?為什麽互聯網技術可以改變金融?怎麽理解「互聯網+金融」?
中國金融業過去一直是壟斷性最強、準入門檻最高、政府管制最嚴 的行業之一。作為政府管制的一種形式,金融管制使多元化的定價體系 與成本收益比不相符,於是,銀行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數量型擴張模式,建立完善的多層次市場還需較長的一段時間。
然而,這種擴張模式難以繼續下去。據全球著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統計,2015年,中國國內債務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262%。這一比值不僅是中國過去20年內的最高水平,而且在全球幾十個新興國家中也是最高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廣義貨幣對GDP比率的高企以及銀行利潤的豐厚。2014年底的數據顯示:中國的M2/GDP(廣義貨幣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為1.9,而美國僅為0.9。
金融供給的匱乏與高債務額、高貨幣發行量形成鮮明的對比,多數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個人消費金融服務都不能得到滿足,「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而且在經濟增長緩慢的時間段表現得更為突出。那麽,投資者會不會因為融資貴而感到不開心?其實也 不然。為個人和小型企業提供的投資理財服務體系不健全,6億中國農 民大多數甚至連融資和理財為何物都不知道。
雖然金融市場化已經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展開,但到目前為止,中國金融業仍然存在著許多極待解決的問題:債務高、理財難、融資貴、融資難等。這些問題足以說明金融體系的資金配置效率低下。中國的人口數量和企業規模都很龐大,金融壓抑為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金融行業成為充滿痛點的行業。
1.1.1 為什麽中國的金融業需要被改變?
「互聯網+大金融」就是透過提高金融效率,豐富金融生態,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享受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希望透過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與現代製造業相結合,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的健康穩定發展。
從凱文・凱利(Kevin Kelly)提出的「連接一切」到李克強總 理「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與行業之間的對接已經上升了一個高度。「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願景讓人充滿期待,但是如何把「互聯網+」做...
作者序
前言
在這個高度訊息化的時代,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可能被廣泛傳播為大所熟知。幾年前,「互聯網金融」還是「天方夜譚」一般的概念,而隨著支付寶、餘額寶等產品的興起,互聯網金融的浪潮洶湧而來,一個規模達萬億級別的新興市場已然蓬勃興起。
實際上,從2013年開始,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領域就已成為創業者和投資人競相追逐的熱點。互聯網金融展現出快捷、離效、極致等優勢,因而獲得快速發展。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底,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規模已經過了10萬億元,其中,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規模高達9.22萬億元,超過同期銀行支付市場的規模,被廣泛應用於以電商為代表的網路平台。而截至2015年6月底,中國P2P平台的數量已經超過2,000家,市場規模也達到了1,000億元;不僅如此,尚處於發展起步階段的眾籌平台的數量也接近200家,市場規模達到了100億元。
在獲得良好發展的形勢下,互聯網金融也得到政策層面的監管和支持。
在2015年審議透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等表述被一一提出。可以說,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
有關互聯網金融的具體概念和涵蓋的範圍,業內一般認為依托於互聯網實現的金融活動都可以稱為互聯網金融,而官方給出的互聯網金融定義則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訊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訊息仲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從上述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將互聯網與金融相結合,能夠使金融行業更加快捷、高效、低成本的運作,更能夠惠及大眾。
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 P2P網貸:即透過第三方平台的個人對個人的直接貸款。依據劃分角度的不同可以細分為無擔保模式和有擔保模式、純線上模式和線上線相結合模式、純平台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
★眾籌:即項目發起人利用互聯網平台向公眾展示自已的創意,並得資金支持的模式。雖然眾籌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已經取得了不的成績。以天使匯為例,截至2015年7月,已有397個項目在該平台籌集到了總計40億元的融資額。
★第三方支付:即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透過與銀行簽約的方式在銀行與用戶之間建立支付連接的模式。 目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支付寶和財付通。
★直銷銀行:即互聯網時代一種新型的銀行運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中,銀行不設網點、不發放實體銀行卡,用戶辦理任何相關業務都可以透過互聯網直接進行。
★網路貨幣:即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各種數字貨幣,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並以電子訊息傳送形式實現其功能。長期以來,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在中國的金融系統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當然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弊病。而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不僅使得眾多新興金融機構拔地而起,也使得傳統金融機構面臨著巨大的衝擊,為應對時代變化,不得不改變自已的業務模式。
正如2008年時任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的馬雲在「第七屆中國企業領年會」上那句著名的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互聯網融成為「銀行門口的野蠻人」。
如今,正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的角色已經發生轉變,從金融體系補充者和完善者變成正式的參與者和強有力的競爭者,在未來必將會獲得更多發展和融合的機會。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從「大金融」的理念出發,不僅對眾籌、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的形式進行了詳細闡述,而且從移動互聯網金融、大數與金融的融合、傳統銀行的轉型和變革等時代發展角度講述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洞察極具價值的商業模式;另外,書中還涵蓋了互聯網金融與房地產、保險、養老等領域的跨界融合新模式。在去粗取精的基礎上最限度的達到兼容並蓄,以給相關的創業者、從業者和行業監管者提供參考借鑒。
前言
在這個高度訊息化的時代,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可能被廣泛傳播為大所熟知。幾年前,「互聯網金融」還是「天方夜譚」一般的概念,而隨著支付寶、餘額寶等產品的興起,互聯網金融的浪潮洶湧而來,一個規模達萬億級別的新興市場已然蓬勃興起。
實際上,從2013年開始,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領域就已成為創業者和投資人競相追逐的熱點。互聯網金融展現出快捷、離效、極致等優勢,因而獲得快速發展。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底,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規模已經過了10萬億元,其中,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規模高達9.22萬億元,超過同期銀行支付市場...
目錄
前言
第1章 互聯網+大金融:「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新生態
第2章 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大金融」新商業模式探索
第3章 變局V S重生:傳統銀行的金融轉型
第4章 移動金融:開啟移動互聯網金融時代
第5章 互聯網金融+養老健康:打造養老產業新模式
第6章 大數據+金融: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
第7章 互聯網+保險傳統保險模式的顛覆與重構
第8章 互聯網+支付:讀懂移動支付,搞懂商業未來
實操案例分享:解密世界網路銀行・商城的商業生態圈
前言
第1章 互聯網+大金融:「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新生態
第2章 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大金融」新商業模式探索
第3章 變局V S重生:傳統銀行的金融轉型
第4章 移動金融:開啟移動互聯網金融時代
第5章 互聯網金融+養老健康:打造養老產業新模式
第6章 大數據+金融: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
第7章 互聯網+保險傳統保險模式的顛覆與重構
第8章 互聯網+支付:讀懂移動支付,搞懂商業未來
實操案例分享:解密世界網路銀行・商城的商業生態圈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8-03-23ISBN/ISSN:978986598944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