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地區與臺灣地區有著較為相似的生活習俗和神明信仰。《閩南與臺灣民間神明廟宇源流》以兩地區民間神明廟宇源流的比較作為研究課題,在大量搜尋相關研究成果並結合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完成。全書共十二章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閩南與臺灣民間廟宇神明文化的起源、發展、繁榮以及發展現狀;第二部分以從佛教、道教兩大教派俗神為切入點,論述閩台之間廟宇文化的異同;第三部分則開始從民間神明開始論述,分別列舉了民間先賢、水神、財神、鬼魅等為模型,剖析閩台之間廟宇神明文化的異同。該書稿資料詳實,論述清晰,可提供給相關研究人員參考研讀。
章節試閱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閩南與臺灣的民間信仰形成了泛靈的多神崇拜模式。人們以為“萬物都為人類所用”,因而對社會中的人,周邊的環境和事物都帶有感恩的心理。即:對生活中的依賴物件會產生崇拜心理。發展到今天,這種泛神模式也不全是雜合混亂的狀態,而是有一定等級觀念的神明框架結構,筆者擬就此展開討論。
一、鬼神觀
閩南與臺灣民間都承認萬物有靈,通常是“鬼”和“神”兩類。何謂鬼與神呢?有些生物在世時通常以正面形象出現,善終後為善靈,成為“神”;有些生物在世時是邪惡的,或者在世為善,因種種變故冤死後變為惡靈,即為“鬼”。對於人來說,閩南與臺灣民間都認為“人”分為“軀體”和“靈魂”兩部分,人去世以後,從廣義上說,死後成鬼,俗稱為“魂”。但為什麼有的會成為“神”呢?成為神一般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去世後被親屬供奉,按閩南和臺灣的民俗,在“對年”(周年)以後,將姓名列入公媽神牌,稱為“公媽”,成為祖先神的一部分。另一種是生前有功德之人,逝世後受人們供奉,可以成神。《禮記•祭法》:“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禦災捍患則祀之。”1此乃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
還有非正常死亡、冤死或客死他鄉的亡魂,當地給其收屍並供奉起來,成為地方的保護神。如有應公、大眾爺等,都是這樣成為神靈的。也有本是鬼,後來因做善事而轉化為神。
所以,閩南與臺灣民間的鬼神觀念大概是:去世後的“靈”受到供奉,顯出某種靈驗,成為地方保護神;生前或死後有善行或功德者,被供奉成為神明;但是,若死後無人供奉,就成為四處飄蕩的鬼魂。
對於鬼,閩南與臺灣民間很多時候並不持剿滅的態度,而是恭敬它們,至少使鬼不隨便禍害,進而有利人間;或通過普度等活動超度鬼魂,讓投胎為人,或轉化為神。
有些本來是神仙,由於犯過錯等原因,離開仙界,也可能在凡間為魔鬼或為妖怪。如豬八戒和沙僧就曾有為妖怪的經歷。
因此,閩南與臺灣的鬼神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鬼神之間可相互轉化。
二、閩南與臺灣鬼神的類型與來源
以現代的目光來看,閩南與臺灣的民間信仰大概可分為自然崇拜、靈魂崇拜和器物崇拜。長期以來,閩南與臺灣民間通常將神明系統分為天神、地祇和人鬼三大類。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閩南與臺灣的民間信仰形成了泛靈的多神崇拜模式。人們以為“萬物都為人類所用”,因而對社會中的人,周邊的環境和事物都帶有感恩的心理。即:對生活中的依賴物件會產生崇拜心理。發展到今天,這種泛神模式也不全是雜合混亂的狀態,而是有一定等級觀念的神明框架結構,筆者擬就此展開討論。
一、鬼神觀
閩南與臺灣民間都承認萬物有靈,通常是“鬼”和“神”兩類。何謂鬼與神呢?有些生物在世時通常以正面形象出現,善終後為善靈,成為“神”;有些生物在世時是邪惡的,或者在世為善,因種種變故冤死後變為惡靈,即為“...
推薦序
我與淩平君先後就學於廈門大學歷史系,淩平是我的學弟。畢業後我分配於福州,淩平則工作於漳州師院。1980年代以後,我延續在校期間的臺灣史研究,開始發表一些成果,學弟也成了最早的讀者。2003年,我們一起參加泉州閩南文化研討會,我得知淩平君正著力於閩南民間信仰的田野調查,並盡可能與臺灣的相關資料作對比。於是,我們之間的交流多了閩南與臺灣方面的內容。
田野調查是辛苦的。特別是閩南的漳州,歷史上屬“邊陲之地”,民間信仰的文獻稀少,加上長久以來老百姓的這種俗信被等同於“迷信”,兩岸交流也正在成長之中,因此,可供借鑒的田野資料並不多。在此背景下,學弟的田野研究幾乎從零開始。經過十數年的孜孜努力,2002年,在漳州搜集了約3000家民間廟宇的資料,2004年得出漳州的民間主神不少於500種的結論,2005年先後完成了漳州與臺灣、福建與臺灣民間信仰的異同研究的論文,2010年提出有應公信仰源於漳州的說法,2011年完成《漳臺民間信仰》專著。這些都是閩臺民間信仰研究中十分可喜的成果,也可以看出淩平君不斷努力的決心和扎實前行的印跡。
今年,淩平君又推出《閩南與臺灣民間神明與廟宇》一書,就是上述不斷延伸的另一個腳印。以往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太多,因此,此書的出版具有值得期待的價值和開拓性意義。
本書最引人之處,在於對閩南和臺灣民間信仰源流進行了較系統的梳理。作者著眼於閩南與臺灣,著眼於他生於斯、長於斯、探討於斯的漳州故土,積十數年的田野心得而撰寫成書,這些並不是一般外地學者所能做到的。此外,書中還涉及女神崇拜、哪吒信仰、鬼魂俗信等方面,對閩南與臺灣客家、閩南的佘族民間神廟等問題都加以關注,更凸顯了本書所具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作者的用心和功力。閩南與臺灣的民間神、廟體系龐雜,尤其在漳州,以往探討並不多,還有很多事情可做。本書是作者長期積累的成果,算是一個總結,也是新的開始。在熱烈祝賀本書出版之餘,更祈盼今後有更多的年青學者加入,進一步發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提倡腳踏實地的田野研究之風和嚴謹的學術精神,推動兩岸學術合作與交流向更高層次發展。從這一點看,本書的出版就更值得期待。
我與淩平君先後就學於廈門大學歷史系,淩平是我的學弟。畢業後我分配於福州,淩平則工作於漳州師院。1980年代以後,我延續在校期間的臺灣史研究,開始發表一些成果,學弟也成了最早的讀者。2003年,我們一起參加泉州閩南文化研討會,我得知淩平君正著力於閩南民間信仰的田野調查,並盡可能與臺灣的相關資料作對比。於是,我們之間的交流多了閩南與臺灣方面的內容。
田野調查是辛苦的。特別是閩南的漳州,歷史上屬“邊陲之地”,民間信仰的文獻稀少,加上長久以來老百姓的這種俗信被等同於“迷信”,兩岸交流也正在成長之中,因此,可供借...
目錄
第一章 閩南與臺灣民間神明的框架和起源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神明的類別及認識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神明的管理系統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原始宗教和民間廟神的起源
第二章 閩南與臺灣民間廟神的繁榮和發展
第一節 泉漳民間廟神的發展與繁榮
第二節 閩南民間廟神發展的相對沉寂時期
第三節 廈門民間宮廟神明的歷史與發展
第四節 臺灣民間廟神的繁榮與發展
第三章 閩南與臺灣民間神廟的現狀和相關問題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廟神的現狀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廟神流傳的同和異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神廟的發展趨勢
第四章 閩南與臺灣的道教俗神廟宇源流
第一節 閩南和臺灣的玉皇大帝及廟宇源流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三官大帝、東嶽大帝及廟神源流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的城隍及廟宇源流一、城隍的演變歷史
第五章 閩南與臺灣的佛教俗神及廟宇源流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的觀音及廟宇源流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的三平祖師及廟宇源流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的哪吒及廟宇源流
第四節 閩南與臺灣的清水祖師及廟宇源流
第六章 閩南與臺灣女神及廟宇源流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女神崇拜的特點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王母及七娘媽神廟源流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的媽祖神廟源流
第四節 閩南與臺灣的注生娘娘神廟源流
第七章 閩南與臺灣先賢民間神明廟宇源流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開漳聖王及輔順將軍廟宇源流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部分先賢廟宇源流(一)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部分先賢廟宇源流(二)
第八章 閩南與臺灣民間醫藥神廟源流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醫藥神廟源流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保生大帝神廟源流
第九章 閩南與臺灣財神廟宇源流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趙公元帥、文昌帝君廟宇源流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土地爺廟宇源流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關帝廟宇源流
第十章 閩南與臺灣的水神廟宇源流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的玄天上帝及廟宇源流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的龍王、水仙尊王和二郎神廟宇源流
第十一章 閩南與臺灣的鬼魂及辟邪神廟源流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鬼魂廟宇源流概述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部分有應公、大眾爺、義民神廟源流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王爺神廟源流
第四節 閩南與臺灣石獅爺崇拜源流
第十二章 閩南與臺灣客家佘族和行業神廟源流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客家神廟源流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佘族神廟源流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行業神廟源流
參考文獻
第一章 閩南與臺灣民間神明的框架和起源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神明的類別及認識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神明的管理系統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原始宗教和民間廟神的起源
第二章 閩南與臺灣民間廟神的繁榮和發展
第一節 泉漳民間廟神的發展與繁榮
第二節 閩南民間廟神發展的相對沉寂時期
第三節 廈門民間宮廟神明的歷史與發展
第四節 臺灣民間廟神的繁榮與發展
第三章 閩南與臺灣民間神廟的現狀和相關問題
第一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廟神的現狀
第二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廟神流傳的同和異
第三節 閩南與臺灣民間神廟的發展趨勢
第四章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8-04-13ISBN/ISSN:978957563059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92頁開數:1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