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羨慕別人成功?
總是怨嘆愛不對人?
都拚成這樣了還像個魯蛇?
為什麼?其實答案一直在身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都 20、30歲了,每天面對鏡中那個名為「自己」的人,
你真的知道是誰嗎?
你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改變?
還是說,你完全知道,卻還在等待奇蹟發生?
勇敢一點吧,看得清自己,才是改變的開始!
八Ο後超人氣心理諮詢師 大將軍郭,
捨棄冷冰冰的專業術語,剖析日常平實案例,
以犀利、一針見血的口吻,教你勇敢認識自己──
這一切不是為了「修正缺陷」,而是為了好好地「接納自我」。
~歡迎來到超人氣心理諮詢師的人生相談室~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變的開始:
﹝你不是拯救者,也不是受害者﹞
1. 為何我總是愛得傷痕累累,卻又放不了手?
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承擔,當你把渣男(女)的人生也一肩扛時,
事實上是強化自己的「拯救者」形象,也等於剝奪了他的自我成長機會。
你又不是生來救地球的,沒必要給自己銬上道德枷鎖。
2. 同事愛搶風頭、主管又瞎,總之我就是懷才不遇。
你可以覺得全世界都與你為敵,沉浸在受害者的淡淡哀傷裡;
或者乾脆積極做點什麼改變現況,讓自己鹹魚大翻身。
雖然凡事怪罪別人的人生比較輕鬆,但演久了還是會膩。
﹝傷疤會留下,但痛的感覺要淡化﹞
3. 我以為自己早就忘了,但還是好怕遇見當年霸凌我的同學……
處理過往傷痛的第一步,就是承認的確受傷了,
然後盡情宣洩,告訴自己:你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弱小無助的孩子了。
碰觸壓抑已久的心結,撫平過程雖然痛,但終究要學會跟創傷共生。
4. 女神沒拒絕,也沒發好人卡,等久了就會是我的嗎?
一個給不了你現在的人,通常也給不了未來。
不求回報的守候讓人欽佩,但這不代表愛情就應該多看你一眼。
及早從備胎狀態退場吧,長痛不如短痛,清醒才有機會遇到對的人。
﹝容許自己不完美,人生豈是一把定輸贏﹞
5. 一直朝著目標前進,卻忽然覺得那不是我要的……
勵志專家都說,人生一定要有目標,否則無法靠岸。
聽起來沒錯,但生活有時就是會出現吹不散的徬徨、不確定感。
其實有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反而開啟了更多可能性。
6. 「啊~錯了,我怎麼這麼蠢!」
太多人說:你要小心、要謹慎、機會不等人、差一點就差很多……
所以不小心犯了個錯,就好像成功毀掉自己,墜入萬丈深淵。
但誰不是在錯誤失敗中摸索、嘗試,才逐漸成長的呢?
給自己一個容錯空間吧,沒有什麼非完美不可的理由。
【專業推薦】
「20幾歲就定位」暢銷書作家、心理諮商顧問/水淼
作者簡介:
大將軍郭
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網路人氣作者。8年心理諮詢經驗,致力於性感又實用地傳播心理學知識,專業而又通俗地吐槽點評,精準而無痛地治癒大眾。微信公眾帳號「我們心裡都有病」。
章節試閱
◆別總扮演受害者,這腳色太消磨心力
生活中總有一類人,覺得過得不太好,就一定是別人的錯;沒有過得更好,就一定是被人迫害。社會有問題,他人是地獄,就好像所有人生下來的使命都是要陷害他,全世界都與他為敵。
我有個好哥兒們最愛的論調就是懷才不遇,每次說起工作,他都氣憤跺腳。不是主管有眼無珠,就是同事搶他風頭,總之這幾年換了好幾份工作,都不適合他。他總愛將「不是我不行,是周圍人都排擠打壓我」掛在嘴邊。
還有一個好姊妹,戀愛經驗豐富,坦白講是分手經驗豐富。每一次分手都要把前任數落得狗血淋頭,不體貼、不上進、控制欲強等,說到底,都是對方不好。她最愛說的話就是「要不是前任渣男耽誤了自己,早就嫁人生子了。」
生活裡這樣的例子遍地開花。
這種心態簡直是這個世界上最常見又最難根治的病症之一,可以統稱為「受害者症候群」。
他們最愛在生活中傾情演出受害者、弱者等類似苦情角色,並且入戲太深,陷入了荒誕的邏輯之中。
「薪資不高是因為這個行業薪資水準低。」
「我沒升職,同事升了,還不是因為他靠關係!」
「談戀愛總是吵架,都怪男朋友不爭氣。」
他們的現狀一定是慘烈的,我沒有想讓誰在悲戚生活中掩耳盜鈴,我確實能看到這些人過得不如意。可是,然後呢?
把問題統統扔給別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這樣就真的沒問題嗎?作為最關鍵的當事人,真的能置身事外,揮一揮衣袖卻不沾一片雲彩嗎?
如果我們認為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錯,就不需要為它負責,如果不需要為它負責,那我們就始終是受害者,永遠無法翻身。
抱持著受害者心態,你會在內心逐漸擴大自己遭受的不公平,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受害者,每天生活在抱怨中。之所以出現這種看似不理性又有很多壞處的心態,最開始是因為它能給予我們暫時的保護,這種保護就是心理防禦機制之一。
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在面臨挫折或衝突的緊急狀況時,我們的內部心理活動會產生一種適應性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的平衡與穩定。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如果把責任都歸咎於別人,便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輕自己的內疚,也能避免無力感所帶來的自卑。
這樣做的成本很低,既不必承認別人有什麼長處,也不必找機會提升自己,只需要在原地發脾氣就可以了。
這是心理防禦機制過度所產生的必然惡性結果—退縮行為。在困難面前不積極主動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退縮,怨天尤人就是唯一的回應。
其實,經歷不公對待或生活打擊之後,你本來只會受到一ΟΟ點的傷害,但因為心態而擴大了這種傷害,最終的感受可能變成一ΟΟΟ點。
任何心理創傷,都必須有所謂受害者的「配合」才能完成。你愈是把自己包裝成受害者的角色,這種傷害就愈發猛烈,就像用顯微鏡盯著自己的傷口,你的眼中容不下其他。受害者的姿態還會讓你不斷地顧影自憐,約翰.威廉.加德納(John W. Gardner)曾說過:「自憐很容易成為最具破壞性的非藥物性麻醉。人會上癮,將事件中受害的部分剝離出來,以得到短暫的安慰。」
在這種自憐狀態下,會覺得整個世界都與自己對立,陷入僵局。不採取行動,人就會迷失在憂鬱和自憐的恐懼中。
這就是你給自己設定的惡性心理遊戲:受到傷害—別人的錯—我是受害者—我可憐自己—被動迎接傷害—不作為。
你演出得逼真又賣力,可惜沒人給你頒發奧斯卡獎盃。
當然,你遲遲不肯行動,還因為受害者心態給你帶來了很多好處。
一、你會得到幫助
你會一直感覺別人對你不錯,他們會關注並想幫助你,因為他們也覺得你是弱者,你很可憐。
但這樣的救助不會持續太長,久了人們會厭倦。跟救急不救窮的道理類似。
二、不用面臨風險
當你想做個受害者時,你會傾向於不採取行動,也就不用面對拒絕和失敗。畢竟承認自己的失敗會讓我們更難過,而採取行動就會有新風險。
三、不用承擔重擔
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是個很艱難的事,有時,你會因為太沉重而想雙手一攤不幹。如果把問題都理解成是別人的責任,那樣多輕鬆,你就不必痛苦地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四、自我感覺良好
當你覺得一切都是別人的錯,只有自己是正確的,這會讓你感覺不錯,好像眾人皆醉你獨醒,全世界就你最行。
可惜這一切都短暫易逝,長期處在受害者狀態裡,會讓我們愈來愈難以自省自身的問題,更不用說要改進了。我們會愈來愈容易怪罪別人、抱怨人生,用負能量影響周遭。此外,它還會侵蝕你的人際關係,畢竟沒有任何一種關係不需要維繫和經營,只等待別人改變。
如果你還有一點點野心想追求成就,從現在開始就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吧。
工作不順是不是僅僅因為環境惡劣、主管勢利?那個看似有心機的同事,是不是確實有一些你不具備的能力?女友棄你而去是因為她嫌貧愛富?還是因為對你的不求上進感到失望?
如果你不能嘗試用這些思維填滿頭腦,那麼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知道那些多年積攢的受害者思維,讓你感到親切又熟悉,但回頭看看,它究竟給你帶來了什麼?除了不停在你前進的道路上拖後腿,只會讓你更加顧影自憐,在每個深夜不停反芻發生的一切,並捶胸頓足問蒼天,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你?
請不要再糾纏於這個問題而拖垮自己。
不如問問自己:我做什麼能克服或解決這個狀況?誰能幫助我?我能從哪裡得到有助於解決問題的資訊?如此一來你就不會陷入受害心理的囚籠,而是開始朝著解決的方向發展,這種感覺很好,而整件事情也會運轉得更好。也許你還會從受害者角色搖身一變成為拯救者,你拯救的是自己的生活。
當然,我並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時刻有公平和正義存在,就連比爾.蓋茲(Bill Gates)這號富二代加世界富豪,給青年人十條忠告中的第一條都是:Life is not fair, get used to it(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這種適應的方式是消極或積極,決定權就在你自己手裡。
人必先自辱,而後人辱之。若不是你把自己投擲於一個受害者的位置,別人也不會爭先恐後來迫害於你。總之,別讓受害者心態離間了自己和更好的生活。現在改變,一切都來得及。
以一種實際的方式去寬恕。「當你對另一個人抱有怨恨時,你必然要與那個人或環境,保持一種比鋼還要堅實的情感聯繫。寬恕是消解這種關聯,獲得自由的唯一方法。」在這段凱薩琳.龐德(Catherine Ponder)的話中,你會找到寬恕的最好原因之一。
只要你不原諒那個人,就會和那個人有關聯。你將一遍遍想起那個冤枉你的人以及他的所作所為。兩人之間的情感連接如此強烈,你和你身邊的其他人,都會因為你內心的混亂而承受很多痛苦。
只有當你寬恕時,才能釋放了對方,也將自己從痛苦中解放出來。
◆你努力變得更好,就是為了找個人將就?
你想過自己可能會孤獨終老嗎?
雖然以前插科打諢也自嘲過,可是當我有一天在飯桌上認真提問,朋友也認真回答後,我覺得這個話題真的值得思索。
他的回答是:可能。
是啊,晃蕩到快三十的年紀,相扶到老的那個人可能還沒出現,未來會不會出現也仍然未知,按照機率來推測,真的有可能孤獨終老。
大家都挺著急的,身邊多數人都開始談婚論嫁了,也不乏有已經生了娃娃的辣爸辣媽。跟未婚甚至是單身的朋友們相聚,我總覺得大家頭上都籠罩著一層烏雲。這片烏雲是一種群體性的焦慮,隨時可能凝結成淚雨,從每個人的眼中流淌。有些人等不及了,面對三十歲的關口,信誓旦旦地說一年內一定成婚,壯志未酬誓不休。
我的一個姐妹便是,跌跌撞撞多年來的一場戀愛無疾而終,頂著來自多方的壓力後,終於在相親大軍裡殺出一條血路,遇到了一個「可以結婚」的男人。痛飲慶功酒時,她一臉苦惱地說,男友無非是個能一起過日子的人,各方面條件都很一般般,談不上喜歡,只是不討厭,兩人也沒什麼可以深入交流的話題。相處下來只覺得對方很老實,兩人歲數都不小了,就當互助解決難題吧。用她的話來說,叫做「湊合著」。
我語塞,不知道該恭喜還是沉默。心裡有個聲音在問:妳這麼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就是為了找個人將就過一生嗎?
從小爸媽教育妳尊老愛幼;青春期妳的自我意識萌發,別人蹺課妳仍勤奮讀書,年年拿獎學金,並且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步入社會後妳也從來不輸人,別人早就慶幸不必再讀書,妳卻仍然熱愛吸收新知、不斷提升,甚至妳還學做飯、跳有氧、學化妝、研究電影、話劇、熱愛旅行,妳從沒放棄過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堅信要創造美好的生活。
妳對自己的標準從來都不是將就,對生活的要求也從來不願湊合,可是在婚姻大事面前卻低了頭。選擇一個不愛的人攜手一生,午夜夢回真的甘心嗎?
雖然我不認為妳那麼努力就是為了找到更好的丈夫,可是那麼優秀的妳難道不值得更好的人、更好的生活嗎?
這個更好不一定要量化,但至少要某方面上能有共鳴,在同一水平線上對話和交流。
如果比次在各方面的差異都不小,妳是否想過,除了婚姻這層法律關係以外,你們能滿足彼此什麼樣的需求?
我不是讓妳做什麼權色交易,只是任何一種關係的本質,無非都是滿足彼此的需求,才能聯結成一條緊密的紐帶。如果有一天不能在婚姻關係裡滿足與被滿足,這條紐帶就會鬆綁、消失。
也許妳說沒什麼需求,只是因為愛情。可是愛情本身也是一種需求,妳愛他、他愛妳,彼此填補需求的空白。如果連愛的需求也沒有,那麼妳這麼著急走進婚姻,僅是因為社會、家庭和內心的壓力嗎?妳可以暫時掩蓋內心的真實需求,可以壓抑、可以延遲滿足,但妳是否能堅持這樣走完一生?
在我看來,無法溝通的婚姻只會帶來自我貶損的挫敗感。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瑣碎事,如果沒有精神上的交流,不過是一輩子的合法性伴侶或利益共同體罷了。
我們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如果他無法理解妳的審美觀或思維邏輯,即便日夜廝守,也會讓妳覺得孤獨吧。
這真的就是你要的婚姻生活嗎?
也許有人說曲高和寡,難覓琴瑟和鳴,這樣的人太難取悅,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是有意為了雙方和婚姻努力營造相同的境界,自然是極好的。但問題在於,他真的想過取悅妳嗎?
也許妳覺得這是人生高度的問題,當然不能強求每個人在各方面都跟妳保持相當的高度。但只怕他寧願安於現狀。
真心想對每一位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人說,與湊合、將就的婚姻相比,自給自足、樂得其所的孤獨終老沒那麼可怕。我不是鼓勵任何人不婚、單身,只是在婚姻之前必須好好思考:這個人真的是你要的嗎?真的是適合嗎?這段婚姻已經慎重考慮過了嗎?
可能我說的都是錯的,如果你選擇豪賭,我也為你祈禱,願你選擇的永不過失。如果你要,你會得到。
◆不必事事完美,請容許自己犯錯
春天值得躁動,經過冬眠後,各種情緒和想法都在四月噴薄而出,收都收不住。結果就是心思活絡,頭腦混沌,在這個春天我犯了很多錯。
是的,我對自己不滿,一直以來我對自己要求的底線就是不犯錯,然而這層出不窮的失誤為我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麻煩,我在自己製造的各種混亂中理不順生活。
數不清的小失誤接連出現,每天的感覺是走一步錯一步,雖然沒有造成任何徹底的失敗,但這感覺讓我找不到什麼是對的。老天聽不見,我便對自己一遍遍的譴責:
「喂,妳怎麼這麼蠢?」
恰逢身邊的朋友也來找我傾訴,這麼多年兢兢業業工作,只因為一個小出槌主管便不再信任,陷入不知是去是留的困境;感情方面一直克己復禮,從未越界,今日卻愛上已婚男,感覺人生就要陷入不可挽回的錯誤深淵,爬不上來。
我深知那種感覺,一個個錯誤就快把自我揉碎,就要拼不起來這些年努力編織的完整的自我形象。在一次次觸碰自我要求的底線後,犯錯後的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反彈。也會像個哲學家一樣思考,為什麼會犯錯?怎樣才能不犯錯?
一切只因這個世界還沒有包羅萬象到形成健全的容錯規則:考試時答錯了一道題就可能落榜;求職時一個不得體的回答就會被否定;旅行時走錯路可能就南轅北轍,多殘酷。
於是大部分人這一生都在小心謹慎,努力做到在緊要關頭選對路、看準人、站好隊,躲過一切可能的錯誤帶來的傷害。因為有太多的人告訴我們,有些事不能重來,機會不會一直等你,世界不允許你失敗。
也是因為秉持著這種「不犯錯」的信條,我們從未給自己在心裡保留一個容錯的位置,漸漸地,只能接納永遠保持正確的自己。
所以,真正恣意妄為的又有幾個?人們都在盡可能敏銳地察覺,一丁點兒可能帶來錯誤的風吹草動,一經發現必須扼止,我也同樣如此。
天氣陰沉一定要帶傘;出門前必須確認鑰匙錢包手機帶好;發送郵件前要反復讀三遍;使用任何電器都嚴格按照說明書;到陌生的地方要開導航;跟人談話會打草稿;有曖昧意向的異性絕不交往;甚至不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因為太容易搭配出錯。我們把自己捆綁在一個必須永遠正確的人生軌道上,建立了一套保守、不出格的規章制度。
一旦犯錯,就覺得天理難容,而打破自己的規則,幾乎可以等同世界末日。我們就這樣在糾結、內疚、被別人指責和被世界嘲弄的過程中,忘記了一些事實。
走錯路可以遇到意想不到的風景;工作失誤可以接受更深刻的經驗教訓;愛錯了人可以更清楚自己。在我們對一件事還不那麼清楚、了解、明確的時候,我們跟心理學家苛勒(Wolfgang Köhler)試驗中那隻猩猩,也許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在「嘗試—錯誤—嘗試」中摸索自己的生存辦法罷了。
更何況,並非所有錯誤都不能挽回,並非做對了事就一定滿足快樂。人生總要向前進,誰不是在自己的錯誤中激流勇進、在挫折中逐漸成長?那些給自己建立的規矩和要求是否真有對錯之分?
作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個孩子、一個老師……,只要一直按照既定的軌跡和別人不切實際的期待永不犯錯,就可以給人生一個圓滿的交代嗎?
有人說過,世界上最暴力的語言就是:你要像個男人、像個女人、像個媽媽、像個學生……,這些話往往最傷人。人生在世,大家都是頭一遭,都會生疏,所以犯點錯誤又如何?
如果犯錯後依然有改正的能力,有原諒的胸懷,有自信繼續踏實生活下去,那麼這些錯誤都是值得的。我會繼續在錯了改、改了錯的千錘百鍊中守住這份原則,希望你也是。
◆別總扮演受害者,這腳色太消磨心力
生活中總有一類人,覺得過得不太好,就一定是別人的錯;沒有過得更好,就一定是被人迫害。社會有問題,他人是地獄,就好像所有人生下來的使命都是要陷害他,全世界都與他為敵。
我有個好哥兒們最愛的論調就是懷才不遇,每次說起工作,他都氣憤跺腳。不是主管有眼無珠,就是同事搶他風頭,總之這幾年換了好幾份工作,都不適合他。他總愛將「不是我不行,是周圍人都排擠打壓我」掛在嘴邊。
還有一個好姊妹,戀愛經驗豐富,坦白講是分手經驗豐富。每一次分手都要把前任數落得狗血淋頭,不體貼、不上進...
推薦序
你對自己可能有些誤會
———「20幾歲就定位」暢銷書作家、心理諮商顧問水淼
無論是做心理諮詢還是與讀者聊天,我最大的感觸是:很多人的煩惱其實來自於對自己的「認定」。
他們通常在清楚細膩地描述出自己的煩惱和困惑後,就作出總結,「我就是太內向,所以才經常受人欺負。」「要不是他屢屢背叛,我不會這樣!」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陪女性友人到醫院看醫生。醫生讓她描述一下自己的症狀。她說:「我頭暈,沒精神,食欲也不好,你看看,我應該是感冒了!」
醫生沒有像對其他病人一樣聽心率,看眼皮,而是無動於衷地看著她問:「你都給自己診斷了,還來找我幹什麼?」頓時氣氛很尷尬。
憑著自己的經驗給自己診斷,有什麼不對嗎?
一開始我覺得醫生說話很不友善,後來當我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後,越想越覺得他說得有道理。當你的身體出現問題去求助醫生,在醫生瞭解情況之前,你告訴他「我得了流感」。你的自我診斷如果不正確,誤導醫生事小,而誤導自己卻是一件大事。有可能你只是這兩天累了,稍微休息一下就會恢復,醫生根本不需要給你藥物治療;也有可能你患了嚴重疾病,症狀才剛出現,但是醫生受你誤導,僅僅只是開了些感冒藥,結果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當你內心苦惱,向他人求助的時候,也同樣會出現這種自我診斷的情況。其中當然也會有誤診自己的時候。比如,「我失去了他,這輩子再也不完整了!」「身邊人都看不起我,是因為我學歷低!」甚至直接為自己安上各種病症,「我有選擇困難症!」「我有拖延症!」「我有社交恐懼症!」「我得了抑鬱症!」
事實上,你的為人以及目前面臨的這些問題,真如你所說的那樣嗎?
你會覺得你對自己應該是最熟悉,最瞭解的。你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遇到了怎樣的問題,甚至也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會解決這些問題。然而,當你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麼,到底怎樣做才會更好的時候,你真的能想清楚這些嗎?如果你真的能想清楚,就不會選擇閱讀這本書,或向專業心理諮商人士求助了。
很多時候,你看到的只是你以為你看到的那個自己而已,正如本書書名一樣《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
也許實際中的自己與你對自己的描述差異很大。如果你只是多愁善感或最近情緒不好,卻把自己誤診為抑鬱症,這是多大的罪過啊!
我們的生活有多種可能性,可糟糕,可美好。如果你只是把自己局限於自己總結出來的定義和因果關係中,就可能一直會在內心的「苦海」中掙扎。
或許你並沒有意識到,你對自己的評價可以追溯到你很小的時候。小時候,我們在對自己形成評價之前,是通過身邊的成年人來瞭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應的自我概念,即別人說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就會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遇到的人和事都在影響著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別人的態度和對待方式不僅塑造了你的自我概念,而且會通過自我概念引導行為的作用,來塑造一個實際的自我。也就是說,當你認定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的時候,你的行為表現也會傾向於你認為的那個自己。
現在,你已經長大,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怎樣才能擺脫煩惱,過得舒心,稱心。你愛發脾氣是因為你性格使然,無法改變嗎?你之所以逃避是因為你得了選擇困難症嗎?你為什麼愛得傷痕累累卻總是放不了手?在生活中你為什麼總是扮演受害者?
你之所以有這麼多煩惱,可能是因為你對自己有些誤會——大將軍郭發現了問題所在。澄清誤會,給自己一個更恰當的評價,然後改變不滿現狀,過快樂生活——我想應該是你讀這本書後最大的收穫。
大將軍郭棄冷冰冰的專業術語,剖析日常平實案例,以犀利、一針見血的口吻,教你勇敢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很多人對現狀不滿,或許連他們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潛意識中不想改變,還是不知道如何改變。對於前者,她在書中為你剖析原因;對於後者,她給出了具體的自我優化方法。你將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自己。
你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遇到了怎樣的問題,聽聽大將軍郭怎麼說吧。
你對自己可能有些誤會
———「20幾歲就定位」暢銷書作家、心理諮商顧問水淼
無論是做心理諮詢還是與讀者聊天,我最大的感觸是:很多人的煩惱其實來自於對自己的「認定」。
他們通常在清楚細膩地描述出自己的煩惱和困惑後,就作出總結,「我就是太內向,所以才經常受人欺負。」「要不是他屢屢背叛,我不會這樣!」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陪女性友人到醫院看醫生。醫生讓她描述一下自己的症狀。她說:「我頭暈,沒精神,食欲也不好,你看看,我應該是感冒了!」
醫生沒有像對其他病人一樣聽心率,看眼皮,而是無動...
作者序
很多人都有「不想長年臥病在床」、「不想罹患失智症」的想法,為此我有一個好消息分享給各位,只要每天進行世界上最簡單的抬腰體操,就能提早預防長期臥病在床與失智症的情況。
身為整體師,十四年來我治療了超過兩萬名患者,持續改善患者的病痛。我除了在自己的整體院治療患者,為了宣傳如何預防長期臥病在床,五年前也在因緣際會下於神戶的日間看護服務中心(老人看護福利設施)負責治療患者,有很多機會接觸高齡人士。在那裡,我遇到了很多悔不當初的人,他們表示:「要是早知道身體狀況會變成現在這樣,當初應該確實地鍛鍊腿部和腰部的肌肉,不然現在應該可以更自由自在地走路,人生應該也會變得更豐富吧!」藉由確實地鍛鍊腿部和腰部的肌肉,將來不僅不需要他人照護就可自行走路,還可以幫助他人、提升生活品質,更能燃起生存意志。老實說,根據我個人的親身經驗,只靠到整體院治療,無法預防肌力衰弱。
當我深入思考究竟該如何預防腿部肌力衰弱、其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時,發覺必須特別針對大腿前側肌肉進行鍛鍊才行。
只需要每天進行三組世界上最簡單的抬腰體操,真的能輕鬆鍛鍊大腿前側的肌肉,真的是奇蹟般的運動。只需要重複進行抬腰動作,不僅對肌肉有效,針對骨頭和關節也可以發揮功效。另外,在心理層面則可以激發熱情,重新燃起生存意志。我將這項抬腰的動作命名為「回春抬腰體操」。藉由這項運動,短短一年期間就讓整體院超過一百名的患者恢復健康。
其中,四十至六十多歲的患者,回報了以下令人高興的功效。
‧改善慢性腰痛問題。
‧改善了老毛病慢性膝蓋疼痛的症狀。
‧減緩慢性髖關節疼痛的症狀。
‧體重下降。
‧更容易活動身體。
另外,二十至三十多歲的年輕世代也回報以下令人感到喜悅的功效。
‧一個月瘦下了二至三公斤,成功減重。
‧改善嚴重的浮腫問題。
‧改善畏寒症。
自二○一五年五月起,在神戶的日間看護服務中心,透過護士們的協助管理,幫助那些需要看護的人每天進行「回春抬腰體操」,一個月後獲得以下令人驚訝的功效。
‧原本需借助輪椅才能移動的人,變成可以使用拐杖自行走路。
‧不需要借助把手,可以自行走路。
‧原本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去上廁所,變成不需要協助也能自己行動。
‧自己覺得腿部和腰部變得更結實。
‧不需要借助安眠藥就能入眠。
‧改善高血壓。
‧提升認知功能。
這些人的年齡位於六十八至九十六歲之間,平均年齡為八十九‧五歲,其中也有一週只去兩次日間看護服務中心的人,也回報了令人高興的消息,像是改善高血壓、體重下降,以及自行走路變得更容易等。
另外,也有一位現年九十六歲,因腦梗塞後遺症導致右半身部分麻痺的人,藉由每天持續進行「回春抬腰體操」,不僅肌肉增生、血壓平穩,認知功能也因而提升。這是因為做體操而活化了肌肉、血壓和認知功能。
因此,我更加確認做「回春抬腰體操」不僅可以活化肌肉,針對腦部功能和血壓也能發揮功效。
不想造成家人看護負擔的人,請自行做「回春抬腰體操」;擔心將來可能需要負責照護家人的人,也請務必跟雙親和伴侶一起進行此項運動。
藉由實際觀察實踐此項運動的人們,我發覺他們就算罹患疾病、身體感覺疼痛,依然認真對待生命,他們的生活態度令我堅信生而為人的使命,也讓我再次確認無論身體年齡幾歲,都具有活下去的能力,因為無論年紀多大,都能鍛鍊肌肉。
本書將盡可能以簡單的方式說明,並詳細介紹如何抬腰進行「回春抬腰體操」和「回春伸展操」。
期望透過本書幫助人們找回健康,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若能因此讓高齡人士無論處於哪個年紀都能自行走路,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放鬆沙龍御影Feel 院長 鄭信義/二○一六年八月
很多人都有「不想長年臥病在床」、「不想罹患失智症」的想法,為此我有一個好消息分享給各位,只要每天進行世界上最簡單的抬腰體操,就能提早預防長期臥病在床與失智症的情況。
身為整體師,十四年來我治療了超過兩萬名患者,持續改善患者的病痛。我除了在自己的整體院治療患者,為了宣傳如何預防長期臥病在床,五年前也在因緣際會下於神戶的日間看護服務中心(老人看護福利設施)負責治療患者,有很多機會接觸高齡人士。在那裡,我遇到了很多悔不當初的人,他們表示:「要是早知道身體狀況會變成現在這樣,當初應該確實地鍛鍊腿部和腰部...
目錄
前 言 為什麼我會這樣?我該怎麼辦?
Part 1 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
你期盼的事情,如果真的會發生,早就發生了。
當一切都沒有如願,你就承認吧,回頭是岸。
你完全知道該怎麼辦,只是不願接受
選錯也不會怎樣,逃避才真會誤事
別總扮演受害者,這腳色太消磨心力
你對誰都好,就是對自己太差
擺脫社交恐懼症,從坦承開始
反覆分手復合,只會削弱親密關係
你不是生來救地球的,沒必要自銬道德枷鎖
沒有完美戀人,只有最合拍的另一半
有時無法戀愛,和愛情本身無關
愈缺什麼,愈覺得別人在炫耀什麼
內向無罪,絕對能是你的獨特優勢
慢下來,是為了迎接「更快」的時刻
嫉妒是雙面刃,昇華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Part 2 為何有些傷你就是忘不掉?
當你在記憶中再跟當時那個孩子相遇時,請記得告訴他,
他已經成長為一個有力量、強大的人。
強大的人並非沒受過傷,而是懂得解開心結
人生是自己的,哪需要照別人的劇本
分手以後,美好請留在上一季
童年會傷人,怎麼做才能走出陰霾?
冷暴力是人性,理性溝通就能化解
你努力變得更好,就是為了找個人將就?
給不了你現在的人,也給不了未來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反而有更多選項
安全感不會從天而降,你得點滴累積
沒人有義務照顧巨嬰,別忘記對自己負責
自己不說,別渴望能有人猜透
Part 3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變的開始
我在問自己,也在替所有可能會遭遇改變不了的生活的人問:
如果你根本過不了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那麼還能怎麼辦?
為何愈擔心的事愈容易發生?
其實我真的不想圍觀你的幸福
人人都有煩惱,這是這世界最公平的地方
就算受惡意攻擊,也別讓自己深陷其中
什麼都不費力的人生,真的是你要的嗎?
就算現實將你打趴,至少還能蹲下來看世界
要出門就拖拖拉拉、提不起勁,該怎麼辦?
不必事事完美,請容許自己犯錯
也許星座說的都是對的
前 言 為什麼我會這樣?我該怎麼辦?
Part 1 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
你期盼的事情,如果真的會發生,早就發生了。
當一切都沒有如願,你就承認吧,回頭是岸。
你完全知道該怎麼辦,只是不願接受
選錯也不會怎樣,逃避才真會誤事
別總扮演受害者,這腳色太消磨心力
你對誰都好,就是對自己太差
擺脫社交恐懼症,從坦承開始
反覆分手復合,只會削弱親密關係
你不是生來救地球的,沒必要自銬道德枷鎖
沒有完美戀人,只有最合拍的另一半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好的文化出版日期:2018-07-03ISBN/ISSN:978986562676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