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學》的中華道統文化為鏡,還原先人立義,建立道次第,提供現代人趣入心靈美麗的新境界。
◎《大學》乃入德之門、修心之要,以《大學》之道建立修心養性的SOP。
◎以儒、釋、道互相牽引佐證,還原《大學》立義。
◎除闡釋《大學》外,特附中華道統七篇,乃是古人有修有證具體事蹟,以古為鏡。
現代人衣食不虞匱乏,精神生活卻是空虛,心靈沒有著落,轉而向中華古籍求迷底找答案,二千六百年前孔夫子所教、由曾子所傳的《大學》,是至今保存仍相當完整的珍貴教材,是現代人的人生指南!
《大學》,乃是入德之門,古人學習成就與否的關鍵所在,本書即是整部《大學》的簡說,借用我們的身體一步一步找到心的源頭。套句時下流行話,學習一套完整標準作業程序(SOP),從而解決人生第一等大事──生死問題。
以中華民族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脈相傳之道,古人一生事蹟為道次第,以心印心、以心傳心,有修有證的相關典籍記載,兼之美麗境界,全以輕鬆易懂的口吻娓娓道來,令人歡喜欣受。
儒、釋、道本是一家,本書採用道、佛穿插其中互相牽引佐證的方式,詮釋《大學》,使大學之道能還原先人當初立義,轉而為治療現代人心靈迷失的一帖良藥!
作者簡介:
張俊星
出生:1963年
學歷:中央警察大學畢業
經歷:曾經歷警職,目前從事傳統文化寫作,
曾出版《老莊之道》(2016年2月1日出版)。
郵件信箱:wufen5826@yahoo.com.tw
章節試閱
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大學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親民③,在止於至善④。
①人人面對煩惱所在天地裡,從年少受教育、年輕實現夢想、到年老有美好的去處。學習就在介爾念念之間是通往一個忘憂的地方、言語道斷所在。強名而說,新微域世界、或先天世界,有本來完美無暇元神不壞身。②貴就貴在矯正自我個性行為開始,從身上提起本具專注力,由內接觸到前所未有清淨念那一刻,享受到充沛內觀世界的滋味,必然展開另類無憂無慮的生命旅程。③就在內觀元神風采翩翩的初度降臨,天地之間悄悄起了變化,從今往後只是很巧妙的隨順人、事、物一切環境。④最終目的在於妄念完全轉過來元神恆順當下,心物一元。那是大到沒有範圍、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我本來故鄉家園真實存在的先天境界,永永遠遠過著逍遙自在生活。
這是夫子終身學習模式:學習不離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不離學習。
【註】
①大學之道:大,人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皆是夾雜莫名妄念,所謂有妄想、分別、執著的識心使然,是以形成的世事萬物無非我煩惱所在。之,人其念念之間心源頭,能生。道,一、就途徑而言,直指煩惱門;二、就方法而說,有門外專注力,或門內隨順內觀;三、究竟而論,元神新微域世界,或喚作先天世界。
②明明德:明有二,前者、矯正自我個性行為,內學途徑;後者係本能專注力,在於清楚本身煩惱念念之間隱約的狀況。德,清淨念的先天世界。如《道德經》第五十一章,德蓄之。
③親民:親,人外有人,此指我們本來元神乍現,剛嶄露頭角,稱之內觀元神。民,就先天而言,清淨念、微妙法身……等;也有指後天眾生、萬物。
④止於至善:止,停止妄念。至善,元神先天世界。
(本書引用《道德經》補註部分,一律採用《老莊之道》張俊星註解。)
知止而后有定①,定而后能靜②,靜而后能安③,安而后能慮④,慮而后能得⑤。
這條內學的路,首先得認清一項事實,天地宇宙之大,無非我煩惱所在。宇宙的說辭,如《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表達時空、天地、萬物……之無有窮盡。
①就在日常生活六根接觸六塵之時,不要漫無目的雜思亂想。要懂得打消念頭,清清楚楚感受到身上妄念不起來,才不會隨著周遭環境起舞,不會搖擺不定受到影響。②不受生活環境左右,才會有專心注意力升起來。③提起專注力,相對的,一切時、一切處可以安心於當下。④本身心安就有專注感隨順則無處不安,就擁有能力在煩惱上下之際打量。⑤就在當下妄念滅了隨處見證有清淨念的出入,大澈大悟,於焉正式打開內觀之門。
【註】
后: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從一口,發號者。指人人身上產生煩惱的原點,擴而充之心包太虛新微域的到來,也是宇宙萬物主宰者──元神的生活環境。
物有本末①,事有終始②,知所先後③,則近道矣④。
①要知道!時空交錯宇宙天地之所以形成,是因為有妄念在先,來了我身之後、煩惱無邊,才有相對的一切存在。②萬事萬物回到從前心包太虛一種新微域狀態,乃是我們人人返璞歸真最初元神的生活環境,此一時大我元神恆順眾生形成的新微域世界,一切法從心想生。時間告別了、空間沒了、對立也消失了,無所障礙,多麼美好的去處!③明白了,我們身上煩惱是先天心包太虛轉變後天煩惱所在的分界線。④則一線之隔的元神先天法界,踏破鐵鞋無覓處眼前就是了。
【註】
①物有本末:物,乃天地因妄想執著而來,亦即關鍵在於妄念。本,指妄念的源頭。末,天地之間現象。
②事有終始:事,對應於本及延伸出來的末,指世事萬物。終,心包太虛的新微域。始,元神新微域世界。如《道德經》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
③知所先後:所,指煩惱所。
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大學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親民③,在止於至善④。
①人人面對煩惱所在天地裡,從年少受教育、年輕實現夢想、到年老有美好的去處。學習就在介爾念念之間是通往一個忘憂的地方、言語道斷所在。強名而說,新微域世界、或先天世界,有本來完美無暇元神不壞身。②貴就貴在矯正自我個性行為開始,從身上提起本具專注力,由內接觸到前所未有清淨念那一刻,享受到充沛內觀世界的滋味,必然展開另類無憂無慮的生命旅程。③就在內觀元神風采翩翩的初度降臨,天地之間悄悄起了變化,從今往後只是很巧妙的隨順...
作者序
筆者有感於《老莊之道》(105年2月1日出版),著重在意境的描述,且偏向文言,有難於理解之處。今閱讀古籍之餘,發現四書之一《大學》,乃是入德之門,古人學習成就與否的關鍵所在。於是改變書寫方式,用一種較為輕鬆口吻,將學習次第介紹出來。
首先,我們應該具備一種認識。中國一位已故知名人物方立天教授,畢其一生精研佛、道。結論是:佛教誕生於印度,漫長的時期,中國與印度沒有任何交涉。兩個古老國度在完全獨立狀態下,不僅政治、經濟、生活、風俗習慣迥然不同;另外語言、性格和思維方式,也幾乎是兩個世界,各自形成了一個屬於特有的傳統文化。這種在異地文化發展出來的佛教,傳入中土,必須完全仰仗經典的翻譯,才能為中土人民理解和接受。開始,譯經者如方先生所說,也是發現佛教心性論有道家的思想,道教心性論有佛教的意境。這是佛道兩家心性論的互動互補,交會融通的重要現象。是以佛經翻譯的關鍵字眼,大都採用道、陰陽家的重要術語。總之,方先生論述全面展現了老莊對佛教的深刻影響。無異於告訴學人:只有通達老莊,才能真實瞭解佛教。有這樣的說法:不究老莊怎通佛?
老子是何號人物?可說誰人不知、無人不曉,唯知之莫若孔夫子。一代至聖先師──孔子,有緣面見長者。既出,三日不發一語。正當隨從弟子亦感納悶之時,夫子喟然而嘆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意即將之用網子擒來),游者可以為綸(將之用絲繩釣上來),飛者可以為矰(將之用弓箭射下來)。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其實夫子引喻老子的境界,已經跳脫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游的……天地間各種現象的框框。人類的語言文字無法觸及,簡直超乎般般凡夫的想像空間。
由此可見,孔夫子尚且問禮於老聃。禮,說到究竟,還是宇宙人生真相。又佛經字源與老莊經典息息相關,儒、釋、道本是一家,殆無疑義。所以本次詮釋大學之道,當然採用道、佛穿插其中互相牽引佐證,俾大學之道能還原先人當初立義。要知道,古人一個心,今人也是一個心,人心的特質,不會隨時空環境的變遷而有所改變。特附中華道統七篇,乃是古人有修有證具體事蹟,以古為鏡。總之,這是提供現代學人一套最完整可行辦法,不可入寶山空手而回。
筆者有感於《老莊之道》(105年2月1日出版),著重在意境的描述,且偏向文言,有難於理解之處。今閱讀古籍之餘,發現四書之一《大學》,乃是入德之門,古人學習成就與否的關鍵所在。於是改變書寫方式,用一種較為輕鬆口吻,將學習次第介紹出來。
首先,我們應該具備一種認識。中國一位已故知名人物方立天教授,畢其一生精研佛、道。結論是:佛教誕生於印度,漫長的時期,中國與印度沒有任何交涉。兩個古老國度在完全獨立狀態下,不僅政治、經濟、生活、風俗習慣迥然不同;另外語言、性格和思維方式,也幾乎是兩個世界,各自形成了一個屬於...
目錄
自序
大學
前言
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傳:九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中華道統文化
前言
堯──禪讓天下
舜──大知大孝
禹──治平洪水
湯──好知好問
文王──周室三母
武王──孟津觀兵
周公──一身三變
自序
大學
前言
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傳:九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中華道統文化
前言
堯──禪讓天下
舜──大知大孝
禹──治平洪水
湯──好知好問
文王──周室三母
武王──孟津觀兵
周公──一身三變
商品資料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8-08-01ISBN/ISSN:978986358690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開數:14.8x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