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崎亮
定價:NT$ 320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山崎亮Yamazaki Ryo
生於1973年。社區設計師及景觀設計師。社區設計工作室「studio-L」創立者及法人代表。現任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兼空間設計學院院長。
以社區設計師活躍於日本的山崎亮,走遍日本全國,舉辦由當地居民解決地區課題的研習會,制定由居民參與的綜合計劃,設計建築和景觀,策劃由市民參與的公園管理等,盼能透過「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方法,讓空間使用者直接參與設計過程,藉此改善各種空間利用、人口外移、高齡化、空間廢置等傳統空間設計無法顧及的問題。
曾以執行過的企畫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Kids Design賞」、「SD Review」、「All right!Nippon 大賞審査委員會長賞」等多項大獎。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繁體中文版已由臉譜出版)、《論街區的幸福》等。
相關著作:《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獨家簽名版)》《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譯者簡介:
莊雅琇
日本法政大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保健食品,你真的吃對了嗎?》、《賺錢力:影響你未來二十年的謀生關鍵》、《給10年後不後悔的自己》、《讓業績往上衝的統計式思考術》、《社區設計》等。
名人推薦:
「看著本書,一方面想起自己還保有多少小時候對於生長地方的記憶,是清明時節才出現的凌晨(或黃昏)時分的潤餅皮小攤、是戲院亦或田埂旁的灌溉溝渠、是幾年一度的廟會建醮活動、是走在鄉間小路上望去那些不知名的遠山、是暗眠時抬頭仰看的星空,這些場景輕易地走過我們的歲月,卻沒能讓我們札根,沒能讓我們記住季節的味道、水的源處、神的顏色、山的名字,以及星星的方向,於是當我們失去生活的本質與能力時,我們也找不到那條回家的路。或許,不造物的設計師,喚起的是人們重拾生活的能力,也是重拾人與地方、自然相處的能力。」——《大誌雜誌》、《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李取中
「本書作者山崎亮先生不僅以親身實踐的案例,整理出社區設計精神、推動步驟與過程中獲得的智慧,並將社會發展脈絡、趨勢及社區設計的重要性,整理得相當清楚。由於自己也從事相關領域事業十多年,看到本書時非常感動與敬佩。這本書將提供每一位想要投入,或已投入相關領域的夥伴更開闊的視野,非常值得為自己買一本細細閱讀與收藏。」——不完美原創工作室創辦人,吳俊毅
「現代城市過去百年全球迅速蔓延,也造成所謂『非城非鄉』的諸多病態狀態。山崎亮先生以『社區設計』提出的認真思考與務實對策,尤其強調對於『人』本體的重新關照,直接回應了此一問題的核心,不僅令人欣賞與目光一亮,更是值得此刻臺灣認真去研讀思索的好書。」——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
「隨著環境轉變,都市人際連結將從過去的地緣認同,逐漸轉變為主題認同的社群經營。山崎亮先生從日本社群發展歷史及個人工作經驗,從各種議題的空間規劃與社群經營,提出社群、個人參與及社區設計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鏡參考,期待發展出適宜臺灣社會的實際作法。」——臺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
「臺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已經超過二十年,近年來更邁向公民審議,以營造嶄新的公民社會。但是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瓶頸,就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實用性、創新活力、跨專業整合及永續性,常常有不同的窒礙之處。簡單講,社區營造是要落實生活的改善、環境的提升,山崎亮先生著作的《社區設計的時代》書中很多的論述和案例,正好提供給我們反思和學習的機會,對臺灣社區營造的發展一定有正面和深遠的影響。」——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洪德仁
「從日本看見臺灣!山崎亮對於工作方法、社會脈絡的回顧與整理,與臺灣近年自『社區總體營造』邁入『社群協力營造社區』的趨勢相近呼應,因此讓我們讀起書來倍感親切、特別有共鳴。近年山崎亮本人及其所著之書可以說是與臺灣產生了共伴效應,從地球是一個大社區來看,由於對社會共同的想望建立起了網絡連結,並且在臺灣和日本透過相仿方法,長出各個屬於在地的、社區設計的甜美成果。本書值得推薦做為臺灣在地社區工作者的一面鏡子!」——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助理教授,連振佑
「我們現在身處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究竟為什麼我們需要開始重新學習『自己的城市自己打造』?原本為造物專業的山崎亮,又經歷什麼樣的心路歷程,將自身專業轉變為『不造物的設計師』呢?本書中,山崎亮透過一篇篇有系統、平易近人的散文,揭露他那些讓人津津樂道的社區設計專案執行的細節、原則與背後的思考邏輯,相信可以給那些不滿足於只是聽故事,準備躍躍欲試的準社區設計師們,一個更為具體的操作想像。」——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助理教授,黃偉茹
まちづくり是日本生活中的用語,まち是指人群聚集的地方,可以是街、社區或是都市。づくり是「造」,「作」,接近於making,也涵括經營管理等等。也是臺灣「社區營造」一詞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參考。山崎亮教授從戰後現代社會人與環境疏離的處境下到日本的真實工作經驗,使用「社區設計」作為實踐論述,同時也關注於「生活參與」與「動手做」的恢復普遍的人的樂趣。
山崎亮教授在這本書給的方法並不複雜,但是將每次的工作中的觀察與審思寫成文字,具有啟發。也就是說不管是用社區設計、社區營造或是地方創生來說明我們要去做的事情,日本的工作者對於真實經驗的「實踐論術」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除了山崎亮教授的「社區設計」,也來過臺灣的木下勇教授關注於城市的「自明性」,或是嚮廷伸教授所討論「縮收時代的社區營造」等等。
面對臺灣將近三十年的動人的社區工作經驗,我們需要如何一個個案一個個案的去盤整,基於臺灣城鄉與都市過程中,居住價值與生活經驗的對話,在整理個案的同時關注於人的一般處境,從個案實踐到整體社會發展的思考。——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黃瑞茂
「本書呈顯山崎亮深刻地看出社會發展進程的問題,他用社區設計縫補人與社會的斷裂,讓環境更加地生態化。面對社會問題,山崎亮集觀察、分析與行動,他像醫治社會的醫師一樣,背後顯現其哲學思考、態度和實踐的勇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3 |
3折 | 4 |
4折 | 2 |
5折 | 13 |
6折 | 5 |
7折 | 17 |
8折以上 | 1 |
無折 | 3 |
作者:山崎亮
定價:NT$ 320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山崎亮Yamazaki Ryo
生於1973年。社區設計師及景觀設計師。社區設計工作室「studio-L」創立者及法人代表。現任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兼空間設計學院院長。
以社區設計師活躍於日本的山崎亮,走遍日本全國,舉辦由當地居民解決地區課題的研習會,制定由居民參與的綜合計劃,設計建築和景觀,策劃由市民參與的公園管理等,盼能透過「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方法,讓空間使用者直接參與設計過程,藉此改善各種空間利用、人口外移、高齡化、空間廢置等傳統空間設計無法顧及的問題。
曾以執行過的企畫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Kids Design賞」、「SD Review」、「All right!Nippon 大賞審査委員會長賞」等多項大獎。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繁體中文版已由臉譜出版)、《論街區的幸福》等。
相關著作:《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獨家簽名版)》《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譯者簡介:
莊雅琇
日本法政大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保健食品,你真的吃對了嗎?》、《賺錢力:影響你未來二十年的謀生關鍵》、《給10年後不後悔的自己》、《讓業績往上衝的統計式思考術》、《社區設計》等。
名人推薦:
「看著本書,一方面想起自己還保有多少小時候對於生長地方的記憶,是清明時節才出現的凌晨(或黃昏)時分的潤餅皮小攤、是戲院亦或田埂旁的灌溉溝渠、是幾年一度的廟會建醮活動、是走在鄉間小路上望去那些不知名的遠山、是暗眠時抬頭仰看的星空,這些場景輕易地走過我們的歲月,卻沒能讓我們札根,沒能讓我們記住季節的味道、水的源處、神的顏色、山的名字,以及星星的方向,於是當我們失去生活的本質與能力時,我們也找不到那條回家的路。或許,不造物的設計師,喚起的是人們重拾生活的能力,也是重拾人與地方、自然相處的能力。」——《大誌雜誌》、《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李取中
「本書作者山崎亮先生不僅以親身實踐的案例,整理出社區設計精神、推動步驟與過程中獲得的智慧,並將社會發展脈絡、趨勢及社區設計的重要性,整理得相當清楚。由於自己也從事相關領域事業十多年,看到本書時非常感動與敬佩。這本書將提供每一位想要投入,或已投入相關領域的夥伴更開闊的視野,非常值得為自己買一本細細閱讀與收藏。」——不完美原創工作室創辦人,吳俊毅
「現代城市過去百年全球迅速蔓延,也造成所謂『非城非鄉』的諸多病態狀態。山崎亮先生以『社區設計』提出的認真思考與務實對策,尤其強調對於『人』本體的重新關照,直接回應了此一問題的核心,不僅令人欣賞與目光一亮,更是值得此刻臺灣認真去研讀思索的好書。」——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
「隨著環境轉變,都市人際連結將從過去的地緣認同,逐漸轉變為主題認同的社群經營。山崎亮先生從日本社群發展歷史及個人工作經驗,從各種議題的空間規劃與社群經營,提出社群、個人參與及社區設計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鏡參考,期待發展出適宜臺灣社會的實際作法。」——臺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
「臺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已經超過二十年,近年來更邁向公民審議,以營造嶄新的公民社會。但是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瓶頸,就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實用性、創新活力、跨專業整合及永續性,常常有不同的窒礙之處。簡單講,社區營造是要落實生活的改善、環境的提升,山崎亮先生著作的《社區設計的時代》書中很多的論述和案例,正好提供給我們反思和學習的機會,對臺灣社區營造的發展一定有正面和深遠的影響。」——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洪德仁
「從日本看見臺灣!山崎亮對於工作方法、社會脈絡的回顧與整理,與臺灣近年自『社區總體營造』邁入『社群協力營造社區』的趨勢相近呼應,因此讓我們讀起書來倍感親切、特別有共鳴。近年山崎亮本人及其所著之書可以說是與臺灣產生了共伴效應,從地球是一個大社區來看,由於對社會共同的想望建立起了網絡連結,並且在臺灣和日本透過相仿方法,長出各個屬於在地的、社區設計的甜美成果。本書值得推薦做為臺灣在地社區工作者的一面鏡子!」——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助理教授,連振佑
「我們現在身處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究竟為什麼我們需要開始重新學習『自己的城市自己打造』?原本為造物專業的山崎亮,又經歷什麼樣的心路歷程,將自身專業轉變為『不造物的設計師』呢?本書中,山崎亮透過一篇篇有系統、平易近人的散文,揭露他那些讓人津津樂道的社區設計專案執行的細節、原則與背後的思考邏輯,相信可以給那些不滿足於只是聽故事,準備躍躍欲試的準社區設計師們,一個更為具體的操作想像。」——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助理教授,黃偉茹
まちづくり是日本生活中的用語,まち是指人群聚集的地方,可以是街、社區或是都市。づくり是「造」,「作」,接近於making,也涵括經營管理等等。也是臺灣「社區營造」一詞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參考。山崎亮教授從戰後現代社會人與環境疏離的處境下到日本的真實工作經驗,使用「社區設計」作為實踐論述,同時也關注於「生活參與」與「動手做」的恢復普遍的人的樂趣。
山崎亮教授在這本書給的方法並不複雜,但是將每次的工作中的觀察與審思寫成文字,具有啟發。也就是說不管是用社區設計、社區營造或是地方創生來說明我們要去做的事情,日本的工作者對於真實經驗的「實踐論術」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除了山崎亮教授的「社區設計」,也來過臺灣的木下勇教授關注於城市的「自明性」,或是嚮廷伸教授所討論「縮收時代的社區營造」等等。
面對臺灣將近三十年的動人的社區工作經驗,我們需要如何一個個案一個個案的去盤整,基於臺灣城鄉與都市過程中,居住價值與生活經驗的對話,在整理個案的同時關注於人的一般處境,從個案實踐到整體社會發展的思考。——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黃瑞茂
「本書呈顯山崎亮深刻地看出社會發展進程的問題,他用社區設計縫補人與社會的斷裂,讓環境更加地生態化。面對社會問題,山崎亮集觀察、分析與行動,他像醫治社會的醫師一樣,背後顯現其哲學思考、態度和實踐的勇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3 |
3折 | 4 |
4折 | 2 |
5折 | 13 |
6折 | 5 |
7折 | 17 |
8折以上 | 1 |
無折 | 3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