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賴志銘
定價:NT$ 380
優惠價:9 折,NT$ 34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大士之道,利彼忘軀;
若必使大化流傳,能洗悟矇俗,
雖復身當爐鑊,苦而無恨。」
抱著這般捨己度人的決心,
鳩摩羅什在戰亂紛擾的時代,
忍受國破、跋涉、輕慢之橫逆,
苦心孤詣地為大乘佛教之漢傳,
譯出吟誦千古的不朽經典……
《金剛經》、《法華經》等經典以及「不二法門」、「天女散花」等詞彙,一般人皆耳熟能詳;卻鮮少有人知道,將這些佛教經典及詞彙譯成中文的「鳩摩羅什」是何方神聖……
「讓讀者認識鳩摩羅什!」便是撰寫本書的目的。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在第一部分「示現」中,主要敘述的是鳩摩羅什的生平;
第二部分為「影響」,則是簡要介紹了什師所傳承的中觀思想與其源頭──龍樹菩薩,以及什師所譯的重要經論,以讓讀者了解其所傳譯之佛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作者簡介:
賴志銘
政治大學哲學系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大乘佛學及莊子哲學,亦喜涉獵文化研究及科普雜學,頗有學海無涯、窮究無盡之慨。
參酌歷代高僧大德之慧見與體悟,深覺佛法不僅是啟發眾生思惟「諸法實相」、生起大慈悲心的「哲學」指南,亦是指導吾人觀照身心、「認識自己」的生命「科學」,不受信仰限制,任何人皆可受用。
目前的工作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出版部編輯、文字工作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乃是印順法師於臺北市龍江街慧日講堂為證嚴法師授予三皈依、並賜法名時的殷殷叮囑:「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
依證嚴法師解釋:「為佛教」是內修清淨行,「為眾生」則要挑起如來家業,走入人群救度眾生。因此法師稟承師訓,一心一志「為佛教還原教義,為眾生點亮心燈」,而開展慈濟眾生的志業。
歷代高僧之「為佛教、為眾生」
證嚴法師開創「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並將其與「為佛教,為眾生」合釋:「靜思法脈」乃「為佛教」,是智慧;「慈濟宗門」即「為眾生」,是大愛。
進而言之,「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即菩薩道所強調的「悲智雙運」:「靜思法脈」是「智」,「慈濟宗門」是「悲」;傳承法脈、弘揚宗門就要「悲智雙運」,積極在人間發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此亦即慈濟人開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時的根本心要。
由其強調「悲智雙運」可知,「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傳承佛陀教法以及漢傳佛教歷代高僧的教誨——包括身教與言教,並要求身心皆徹底踐履。為了讓世人明瞭慈濟宗門之初心與悲願,也讓這些歷代高僧的事蹟與精神更廣為人知,大愛電視臺秉持證嚴法師的信念,於二○○三年起陸續製作《鑑真大和尚》與《印順導師傳》動畫電影,將佛教史上高僧大德的動人故事,經由動畫電影的形式,傳遞到全世界。
因為電影的成功,大愛電視臺進一步籌畫更詳盡的電視版〈高僧傳〉——採取臺灣民眾雅俗共賞的歌仔戲形式。〈高僧傳〉的每一部劇本都是經過數個月的資料研讀與整理,縝密思考後才下筆,句句考證、字字斟酌。製作團隊感受到每一位大師皆以身作則、行菩薩道的特質,希望將每位高僧的大願與大行傳遍世界。
然而,不論是動畫或戲劇,恐難完整呈現《高僧傳》中所載之生命歷程,以及諸位高僧與祖師之思想以及對後世之貢獻。因此,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便就〈高僧傳〉歌仔戲所演繹過的高僧,以《高僧傳》及《續高僧傳》之原著為基礎,亦含括了日、韓等國之佛教史上的知名高僧,參酌相關之史著及評論,不採取坊間已有之小說體形式,而是嚴謹地參照人物評傳的現代寫法,對其事蹟有所探討與省思,並將其社會背景、思想及影響皆納入,雜揉編撰,內容包括高僧的生平、傳承及主要思想或重要經典簡介。從中,我們不僅可以讀到歷代高僧的智慧與悲心,亦可一覽相關的佛教史地、典籍與思想。
在編輯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歷代高僧之「為佛教,為眾生」:鳩摩羅什飽受戰亂、顛沛流離,仍戮力譯經,得令後人傳誦不絕,乃是為利益眾生;玄奘歷萬里之險取得梵本佛經、致力翻譯,其苦心孤詣,是為利益眾生;鑑真六次渡海欲至東瀛傳戒,眼盲亦不悔,是為利益眾生;六祖惠能隱居十五載以避害身之禍,只為弘揚如來心法,並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亦是為利益眾生……
這些高僧祖師大可獨善其身、如法修行以得解脫,為何要為法忘身、受諸逆境而不退?究其根本,他們不只是為了參究佛法,而是深知弘揚大乘佛法的目的乃在於大慈大悲地度化眾生、讓眾生能得安樂;若不能讓眾生同霑法益,求法何用?如《大智度論‧卷二七》所云:
一切諸佛法中,慈悲為大;若無大慈大悲,便早入涅槃。
由此可知,就大乘精神而言,「為佛教」即應「為眾生」,實為一體之兩面。
「大悲」為「諸佛之祖母」
除了歷代高僧之示現,「為眾生」之菩薩道的實踐,於經教中更是多不勝數、歷歷可證。例如,《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便說明了菩薩作為眾生之大導師、大船師、大醫王之無量大悲:
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作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顛狂荒亂作大正念。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師子勇猛,威伏眾獸,難可沮壞。
如來於《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宣說,觀世音菩薩更以三十三種應化身度化眾生: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為何觀世音菩薩要聞聲救苦?因為菩薩總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恆以「利他」為念。如《大丈夫論》所云:
菩薩見他苦時,即是菩薩極苦;見他樂時,即是菩薩大樂。以是故,菩薩恆為利他。
正是因為這般順隨眾生、「以種種形」而令其無畏的無量悲心,讓觀世音菩薩受到漢傳佛教乃至於華人民間信仰的共同崇敬。慈濟人之所以超越貧富、超越國界、超越宗教地去關懷與膚慰需要幫助的生命,便是效法觀世音菩薩無量悲心、無量應化的精神。
在《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發願、將於佛滅後守護及教導受持《法華經》之眾生的普賢菩薩,於《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則教導善財童子如何供養諸佛,亦揭示了如來、菩薩、眾生的關係: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大智度論‧卷二○》亦云,佛陀強調,大悲心乃是諸佛菩薩之根本,具大悲心方能得般若智慧,亦方能成佛:
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諸佛之祖母。菩薩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故得作佛。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閱及此段,不禁令人深深體會證嚴法師之智慧與悲心:慈濟宗門四大、八印之聞聲救苦、無量應化地「為眾生」,也是同時「為佛教」地供養諸佛、令一切如來歡喜啊!
歷代高僧雖未如慈濟宗門般推動慈善、醫療、乃至於環保、國際賑災等志業,乃因其時空因素,欲度化眾生先以弘揚大乘經教與法義為重;現今經教已備,所須的乃是效法菩薩道之力行實踐!慈濟宗門便是上承歷代高僧與經論之教法,推動四大、八印,行菩薩道饒益眾生,以此供養如來。
換言之,歷代高僧之風範、智慧及悲願,為佛教,也為眾生,此即諸佛菩薩之本懷,亦為慈濟宗門之本懷!這便是《高僧傳》系列叢書所欲彰顯者。
遙企歷代高僧儼然身影,我們可以肯定:為眾生,便是為佛教;為佛教,一定要為眾生!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1 |
5折 | 5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賴志銘
優惠價: 9 折, NT$ 342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大士之道,利彼忘軀;
若必使大化流傳,能洗悟矇俗,
雖復身當爐鑊,苦而無恨。」
抱著這般捨己度人的決心,
鳩摩羅什在戰亂紛擾的時代,
忍受國破、跋涉、輕慢之橫逆,
苦心孤詣地為大乘佛教之漢傳,
譯出吟誦千古的不朽經典……
《金剛經》、《法華經》等經典以及「不二法門」、「天女散花」等詞彙,一般人皆耳熟能詳;卻鮮少有人知道,將這些佛教經典及詞彙譯成中文的「鳩摩羅什」是何方神聖……
「讓讀者認識鳩摩羅什!」便是撰寫本書的目的。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在第一部分「示現」中,主要敘述的是鳩摩羅什的生平;
第二部分為「影響」,則是簡要介紹了什師所傳承的中觀思想與其源頭──龍樹菩薩,以及什師所譯的重要經論,以讓讀者了解其所傳譯之佛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作者簡介:
賴志銘
政治大學哲學系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大乘佛學及莊子哲學,亦喜涉獵文化研究及科普雜學,頗有學海無涯、窮究無盡之慨。
參酌歷代高僧大德之慧見與體悟,深覺佛法不僅是啟發眾生思惟「諸法實相」、生起大慈悲心的「哲學」指南,亦是指導吾人觀照身心、「認識自己」的生命「科學」,不受信仰限制,任何人皆可受用。
目前的工作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出版部編輯、文字工作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乃是印順法師於臺北市龍江街慧日講堂為證嚴法師授予三皈依、並賜法名時的殷殷叮囑:「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
依證嚴法師解釋:「為佛教」是內修清淨行,「為眾生」則要挑起如來家業,走入人群救度眾生。因此法師稟承師訓,一心一志「為佛教還原教義,為眾生點亮心燈」,而開展慈濟眾生的志業。
歷代高僧之「為佛教、為眾生」
證嚴法師開創「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並將其與「為佛教,為眾生」合釋:「靜思法脈」乃「為佛教」,是智慧;「慈濟宗門」即「為眾生」,是大愛。
進而言之,「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即菩薩道所強調的「悲智雙運」:「靜思法脈」是「智」,「慈濟宗門」是「悲」;傳承法脈、弘揚宗門就要「悲智雙運」,積極在人間發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此亦即慈濟人開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時的根本心要。
由其強調「悲智雙運」可知,「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傳承佛陀教法以及漢傳佛教歷代高僧的教誨——包括身教與言教,並要求身心皆徹底踐履。為了讓世人明瞭慈濟宗門之初心與悲願,也讓這些歷代高僧的事蹟與精神更廣為人知,大愛電視臺秉持證嚴法師的信念,於二○○三年起陸續製作《鑑真大和尚》與《印順導師傳》動畫電影,將佛教史上高僧大德的動人故事,經由動畫電影的形式,傳遞到全世界。
因為電影的成功,大愛電視臺進一步籌畫更詳盡的電視版〈高僧傳〉——採取臺灣民眾雅俗共賞的歌仔戲形式。〈高僧傳〉的每一部劇本都是經過數個月的資料研讀與整理,縝密思考後才下筆,句句考證、字字斟酌。製作團隊感受到每一位大師皆以身作則、行菩薩道的特質,希望將每位高僧的大願與大行傳遍世界。
然而,不論是動畫或戲劇,恐難完整呈現《高僧傳》中所載之生命歷程,以及諸位高僧與祖師之思想以及對後世之貢獻。因此,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便就〈高僧傳〉歌仔戲所演繹過的高僧,以《高僧傳》及《續高僧傳》之原著為基礎,亦含括了日、韓等國之佛教史上的知名高僧,參酌相關之史著及評論,不採取坊間已有之小說體形式,而是嚴謹地參照人物評傳的現代寫法,對其事蹟有所探討與省思,並將其社會背景、思想及影響皆納入,雜揉編撰,內容包括高僧的生平、傳承及主要思想或重要經典簡介。從中,我們不僅可以讀到歷代高僧的智慧與悲心,亦可一覽相關的佛教史地、典籍與思想。
在編輯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歷代高僧之「為佛教,為眾生」:鳩摩羅什飽受戰亂、顛沛流離,仍戮力譯經,得令後人傳誦不絕,乃是為利益眾生;玄奘歷萬里之險取得梵本佛經、致力翻譯,其苦心孤詣,是為利益眾生;鑑真六次渡海欲至東瀛傳戒,眼盲亦不悔,是為利益眾生;六祖惠能隱居十五載以避害身之禍,只為弘揚如來心法,並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亦是為利益眾生……
這些高僧祖師大可獨善其身、如法修行以得解脫,為何要為法忘身、受諸逆境而不退?究其根本,他們不只是為了參究佛法,而是深知弘揚大乘佛法的目的乃在於大慈大悲地度化眾生、讓眾生能得安樂;若不能讓眾生同霑法益,求法何用?如《大智度論‧卷二七》所云:
一切諸佛法中,慈悲為大;若無大慈大悲,便早入涅槃。
由此可知,就大乘精神而言,「為佛教」即應「為眾生」,實為一體之兩面。
「大悲」為「諸佛之祖母」
除了歷代高僧之示現,「為眾生」之菩薩道的實踐,於經教中更是多不勝數、歷歷可證。例如,《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便說明了菩薩作為眾生之大導師、大船師、大醫王之無量大悲:
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作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顛狂荒亂作大正念。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師子勇猛,威伏眾獸,難可沮壞。
如來於《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宣說,觀世音菩薩更以三十三種應化身度化眾生: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為何觀世音菩薩要聞聲救苦?因為菩薩總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恆以「利他」為念。如《大丈夫論》所云:
菩薩見他苦時,即是菩薩極苦;見他樂時,即是菩薩大樂。以是故,菩薩恆為利他。
正是因為這般順隨眾生、「以種種形」而令其無畏的無量悲心,讓觀世音菩薩受到漢傳佛教乃至於華人民間信仰的共同崇敬。慈濟人之所以超越貧富、超越國界、超越宗教地去關懷與膚慰需要幫助的生命,便是效法觀世音菩薩無量悲心、無量應化的精神。
在《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發願、將於佛滅後守護及教導受持《法華經》之眾生的普賢菩薩,於《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則教導善財童子如何供養諸佛,亦揭示了如來、菩薩、眾生的關係: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大智度論‧卷二○》亦云,佛陀強調,大悲心乃是諸佛菩薩之根本,具大悲心方能得般若智慧,亦方能成佛:
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諸佛之祖母。菩薩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故得作佛。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閱及此段,不禁令人深深體會證嚴法師之智慧與悲心:慈濟宗門四大、八印之聞聲救苦、無量應化地「為眾生」,也是同時「為佛教」地供養諸佛、令一切如來歡喜啊!
歷代高僧雖未如慈濟宗門般推動慈善、醫療、乃至於環保、國際賑災等志業,乃因其時空因素,欲度化眾生先以弘揚大乘經教與法義為重;現今經教已備,所須的乃是效法菩薩道之力行實踐!慈濟宗門便是上承歷代高僧與經論之教法,推動四大、八印,行菩薩道饒益眾生,以此供養如來。
換言之,歷代高僧之風範、智慧及悲願,為佛教,也為眾生,此即諸佛菩薩之本懷,亦為慈濟宗門之本懷!這便是《高僧傳》系列叢書所欲彰顯者。
遙企歷代高僧儼然身影,我們可以肯定:為眾生,便是為佛教;為佛教,一定要為眾生!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1 |
5折 | 5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