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球可能在將來毀滅,人類必須朝向太空探查未來的命運,
我們究竟該移居何處從?
是該重返月球,或者前往銀行系另一可居住的行星?科技趨勢學家加來道雄教授,用《2100科技大未來》、《2050科幻大成真》、《離開太陽系》三書,為你解開人類的終極未來。
▎解答未來科技生活的所有迷惑▎全方位描寫電腦、人工智能、醫學、奈米科技、能源和航太技術革命性的進展,討論人類文明的命運何去何從……
▎加來道雄未來學趨勢套書《人類未來三部曲》▎人類已然進入太空探索的新黃金年代。越來越多過去局限於小說領域、驅使人類文明摘星築夢的奇思異想,在科學上已有實踐的可能——假使有一天,我們被迫得離開地球,這些可能甚至會成為必然。
加來道雄教授為世界知名物理學家與未來學家。他深入探索,為人類如何在外太空發展永續文明提出一幅內容豐富、細節詳盡且頗具說服力的藍圖。他明白指出,發展機器人、奈米科技和生物技術或許讓我們有能力改造火星(或其他星球)、建立適居城市。接下來,他帶我們離開太陽系——科學家已在太陽系外發現繞行鄰近恆星的諸多行星,而且說不定很快就會找到天文學界的聖杯:另一個地球。他也提到,奈米船、雷射光帆、衝壓噴射核融合引擎等新科技說不定真有可能讓星際旅行成真,開啟人類文明的嶄新疆界。
加來道雄也為我們剖析今日科學界的幾項熱門話題——譬如曲速引擎、蟲洞(蛀孔)、超時空、平行宇宙和多重宇宙——於是這趟旅程繼續跨越銀河系、甚至飛出我們的宇宙。最後,他闡述人類將來或許能以某些方式達到某種形式的不朽,終而永遠脫離肉體,透過雷射光束將意識傳送至太空中的新避風港。
加來道雄懷抱無比熱忱、秉持對劃時代太空旅行相關研究的深入了解,帶領讀者踏上通往未來、充滿啟發又驚喜刺激的旅程;或許有一天,人類終將在星辰中覓得並實現期盼已久的命運。
▎科學家與小說家,如何談論人類未來?▎假如人類的永續生存將面臨存亡危機,那麼我們對自己的種族就有最基本的責任:冒險犯難,尋找新世界。——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
恐龍之所以滅絕,是因為牠們沒有太空計畫;如果人類因為沒有太空計畫而導致滅絕,那就是我們活該。——美國科幻小說家賴瑞.尼文(Larry Niven)
任何一個坐上全世界最大氫氧燃料系統,得知自己即將火燒屁股、卻毫不擔憂的人,其實並未全盤了解狀況。——美國太空人約翰.楊恩(John Young)
大自然派出殺手小行星前來詢問:「太空計畫進行得怎麼樣呀?」——佚名
火星一直在那裡,等著我們親自造訪。——第二位踏上月球的美國太空人巴茲.艾德林
我比較想死在火星上。只要不是墜毀火星就行了。——南非發明家艾隆.馬斯克
我想,待人類開始探索火星、在火星築城造鎮之際,將可視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時期之一:立足天外天,自由打造屬於人類的新世界。——美國航太工程師羅伯特.祖布倫
當彗星飛掠地球、劃過天際,看起來是多麼燦亮又美麗——前提是它得乖乖掠過,不撞上來才行。——俄裔美籍科幻小說家以薩克.艾西莫夫
來到某個階段,我們應該會不得不指望由機器接手控制。——英國計算機科學家亞倫.圖靈
倘若如此遙不可及的事會在接下來一兩百年內發生,我大概會非常驚訝。——美國跨學科研究者道格拉斯.侯世達
所以我要說,我不僅主張、更強烈相信,甚至敢拿生命的諸多好處為此番言論之正確性作擔保:(宇宙)必定還有其他世界和委身其中的生命存在。——德國哲學家康德
人類想多多了解深藏在無垠太空的鄰居夥伴的這份渴望,並非源於無聊的好奇心、亦非出自對知識的渴求,而是深植於所有具思考能力的你我心中,某種更深刻的感觸。——美國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
不朽的生命無怵於跨越宇宙的亙古時光。——英國皇家學會天文學家馬丁.里斯
外星人說不定擁有某種和念力、第六感、永生不朽等超能力難以區別的能力......他們或許擁有看似神奇的能力......他們可能會是精神層面十分先進的生物,搞不好也已經解開屬於他們的量子謎題,有能力穿牆遁地。嗯,哇嗚,怎麼聽起來有點像天使呀?——美國天體生物學家大衛.葛林斯朋
最初,你只是黏土。接著從礦物變成植物,再從植物變成動物,然後是人......之後還得經歷上百種不同世界。心靈與精神的形式,千千萬萬。——伊斯蘭詩人魯米
有些科學家提議增加「第四類文明」(Type IV)這個分類項,用以描述妥善操控時空、進而影響整個宇宙的先進文明。人類何須自限於一個宇宙?——英國天文學家克里斯.英培
科學實在教人驚嘆:只要投入些許事實,就能從中獲得廣泛、大量的推測,報酬豐碩。——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
作者簡介:
超弦論奠基者、當代物理大師
加來道雄Michio Kaku 教授
日裔美籍科學家,現為紐約市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也是國際公認的理論物理學權威。哈佛大學畢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博士,是建立「超弦理論」的科學家之一,現為。紐約市立大學(CUNY)理論物理學教授。他寫了幾本頗受歡迎的物理教科書,成為許多一流實驗室的指定讀物。過去十年來,他在紐約市電台主持一個現場call in、全美播放,相當受聽眾歡迎的科普教育節目。
他從小喜歡閱讀科幻小說,尤其深受艾西莫夫啟蒙。由於當時小說充斥著交待不清的物理情節,促使他長大後立志從事理論物理研究。著作包括《穿梭超時空》(商周)、《平行宇宙》(暖暖書屋),以及近年來的《2100科技大未來》、《2050科幻大成真》等,新書《離開太陽系:移民火星、超人類誕生到星際旅行,探索物理學家眼中的未來世界》中文版於二○一八年底問世。目前加來道雄和家人定居紐約。
譯者簡介:
▌張水金
國喬治城大學科學碩士,曾任小學教師、分校主任、教育部科長、專門委員、文化專員,並代表教育部在美國波士頓、華盛頓、紐約、洛杉磯等地從事文化交流工作。曾擔任國家文化總會顧問,也曾參與文建會文學獎、新聞局金鼎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及好書大家讀等評審工作。目前專事寫作。
著有《大風起兮雲飛揚》、《大學中庸──人性的試煉》等書。曾以《少年詩詞欣賞》獲教育部獎狀,童話《無花城的春天》獲中山文藝獎,並入選文建會《兒童文學100》,童詩〈小窗的思念〉獲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翻譯作品有兒童文學名著多種,並有《美國2000教育策略》(教育部)、《明日趨勢探索》(遠流)、《大能力》(信誼)、《失智可以預防》(時報)等書。
▌鄧子衿
科學編輯與譯者,翻譯生命科學、與食物相關的書籍,最近翻譯的作品有《我愛讀科學的故事》、《雜食者的兩難》、《廚藝之鑰》、《醫學之書》。
▌黎湛平
動物醫學相關科系畢業,譯著類型多元,譯有《表觀遺傳大革命》、《聽見海底的形狀》等。
章節試閱
《離開太陽系:移民火星、超人類誕生到星際旅行,探索物理學家眼中的未來世界》
➔引言:邁向多行星族類
小時候,我讀了艾西莫夫(Issac Asimov)的《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 Triology),這系列被譽為科幻小說史上其中一部最偉大的傳奇故事。艾西莫夫筆下的雷射槍作戰、抵禦外星人等太空戰役固然教人神往,但真正令我震撼的,是他提出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問題:五萬年後,人類文明將走向何方?人類的終極命運究竟是什麼?
艾西莫夫在這開天闢地的三部曲中,描繪了人類足跡遍布銀河系的景象,而這數百萬人跡廣布的行星則由龐大的「銀河帝國」(Galactic Empire)統治。在那個時代,人類已走得太遠,以致孕育人類偉大文明的原鄉早已消失在史前迷霧之中。銀河系遍布許許多多先進的社會體系,眾人亦透過複雜的經濟網絡彼此連結。既然擁有如此巨量的樣本,我們就能像預測分子運動一樣,利用數學預測任一事件的未來發展。
多年前,我邀請艾西莫夫博士至敝校演講。聆聽他深富哲理的談話,博士的淵博知識令我吃驚萬分。我問起那個自孩提時代便縈繞心頭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動機促使他寫下基地系列?他怎麼會想到「涵蓋整個銀河系」這麼大的主題?博士沒有片刻猶豫,馬上回答此乃受到羅馬帝國興衰啟發,因而寫下這個故事。後人可以從帝國興亡的故事中,看見羅馬人的命運如何遭歷史洪流淹沒。
於是我開始好奇,人類歷史是否也有其定數?也許,我們的命運是終將創造遍及全銀河系的文明。也許,人類的命運確實就在星辰之間。
艾西莫夫作品中潛藏的許多主題,其實在更早以前就有人探討過了:譬如奧拉夫.斯塔普雷頓(Olaf Stapledon)最具影響力的小說《造星者》(Star Maker)。小說主角幻想自己能翱翔外太空,終而抵達數顆遙遠行星。在意識世界裡,他穿越銀河,造訪一個又一個星系,見識一個又一個奇異璀璨的外星帝國。有些逐漸強盛壯大,創造豐餘富足的太平盛世,有些甚至利用星河建立龐大的星際帝國。其餘則猶如廢墟,因怨恨、衝突及戰爭而日益破敗。
後世許多科幻小說也納進斯塔普雷頓提出的革新概念。譬如,《造星者》主角發現,許多超先進文明會刻意對低階文明保密、封鎖其存在事實,以免後者遭高階科技污染──這個想法和《銀河飛龍》(Star Trek)系列中,星際聯邦指導原則之一「最高指導原則」(Prime Directive)如出一轍。
《造星者》主角亦巧遇一支複雜文明:該文明成員將母恆星包在一個巨大球體內,汲取能量。
這個概念後來稱為「戴森球」(Dyson sphere),業已成為今日科幻小說的基本要素。
他還見過不斷與族人心電感應、藉此溝通的奇特種族,族裡每一個體都曉得其他個體的私密想法。這個構想也早於《銀河飛龍》的「博格人」(Borg):博格人彼此「心意相通」,集體服從「蜂群意志」(will of the Hive)。
小說來到尾聲時,主角終於見到「造星者」本尊──創造並修補所有宇宙、賦予各宇宙獨立物理定律的「仙人」。這表示我們的宇宙只是眾多宇宙之一。主角瞠目結舌旁觀造星者工作,後者猶如變戲法似地做出令人期待的嶄新國度,同時將不入眼的文明一把抹去。
在廣播電台猶如科技奇蹟的一九三○年代,斯塔普雷頓這本先鋒之作引發極大震撼。當時,進行星際之旅、接觸外星文明的想法壓根是癡人說夢,荒謬至極。那時候,螺旋槳飛機還穩坐「頂尖科技」寶座,人類還沒有能力衝出白雲、探索天際,因此星際旅行的希望看似渺茫,可能性微乎其微。
《造星者》甫一推出旋即大賣。英國知名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爵士(Authur C.Clarke)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幻作品。《造星者》點燃「戰後科幻作家」一整個世代的想像力,但是這本傑作沒多久便消逝於在二次大戰的混亂與暴行中,為普羅大眾遺忘。
➔尋找新行星
目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craft)和地表作業的一群天文學家,已在銀河系內發現近四千顆繞恆星旋轉的行星。既然如此,應該有人會開始好奇:斯塔普雷頓描寫的外星文明是否當真存在?
二○一七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家發現不只一顆、而是「七顆」大小跟地球差不多的行星,繞著我們附近、離地球約卅九光年的某恆星轉動。這七顆行星中的三顆離母恆星夠近,足以支持液態水存在。要不了多久,天文學家就能確認這幾顆行星是否覆蓋含水汽的大氣層。由於水號稱「萬能溶劑」,可作為有機化學物質的混料缽、造出DNA分子,因此科學家說不定有辦法證明這種「生命衍生條件」為宇宙通則。也許我們就快找到行星天文學界的聖杯,在外太空覓得地球的孿生兄弟。
約莫在同一時間,天文學家又得到另一項改變遊戲規則的重大發現:一顆與地球差不多大小、命名為「毗鄰星b」(Proxima Centauri b)的行星,繞著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毗鄰星」轉動。毗鄰星和地球的距離不過區區四點二光年,長久以來,科學家始終推測毗鄰星應該會是人類探索的第一顆太陽系外恆星。
這幾顆行星充其量只是浩瀚的《太陽系外行星百科》(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裡的幾筆資料,而這份百科全書幾乎週週更新,內容囊括就連斯塔普雷頓也只能望想興嘆的奇特星系—譬如光是母恆星就有四顆以上、且彼此互繞的不尋常星系。許多天文學家相信,只要不違反物理定律,凡是你想像得到的行星組成,實際上都可能藏在於某不知名星系深處。
這也就是說,其實我們可以粗略計算整個宇宙有多少類地行星(Earth-sized)存在。銀河系約有一千億顆恆星,那麼光是我們這個星系裡,大概就有兩百億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它們的太陽旋轉。再加上目前的儀器約可觀測到一千億個星系,算算整個可觀測宇宙有多少顆大小近似地球的行星?答案揭曉:二億兆。夠嚇人吧?
在明白銀河系可能塞滿無數適居星球之後,往後各位應該不會再以相同的眼光看待夜空了。
待天文學家確認這些行星的性質,下一個目標就是分析其大氣層是否含氧及水蒸氣(即所謂「生命象徵」),並聽取無線電波、探測這些星球有沒有智慧文明存在。這項發現將成為人類歷史的重要轉捩點,足以與人類「馴火」(懂得用火)相提並論。此進展不僅重新定義地球和宇宙的關係,也將改變人類的命運。
《離開太陽系:移民火星、超人類誕生到星際旅行,探索物理學家眼中的未來世界》
➔引言:邁向多行星族類
小時候,我讀了艾西莫夫(Issac Asimov)的《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 Triology),這系列被譽為科幻小說史上其中一部最偉大的傳奇故事。艾西莫夫筆下的雷射槍作戰、抵禦外星人等太空戰役固然教人神往,但真正令我震撼的,是他提出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問題:五萬年後,人類文明將走向何方?人類的終極命運究竟是什麼?
艾西莫夫在這開天闢地的三部曲中,描繪了人類足跡遍布銀河系的景象,而這數百萬人跡廣布的行星則由龐大的「銀河帝...
目錄
《2100科技大未來:從現在到2100年,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推薦序:預見未來的起點 朱敬一
推薦序:看見未來的未來 陳國華
導 讀:專家眼中的未來 曾耀寰
引 言:預測未來一世紀
第一章:電腦的未來──心靈控制物質
從網路眼鏡到軟性電子紙,網路世界將全方位占領我們的生活,虛擬與真實的分界點將越來越模糊。
第二章:人工智能的未來──機器的興起
到了二一○○年,我們居住的世界,將會到處都是特性與人類相近的機器人。如果它們變得比我們聰明,結果會怎樣?
第三章:醫學的未來──完美與超越
進化的完全突破就是選擇較佳的基因,因此,我們何不靠走捷徑來避開數百萬年的進化,並嘗試去控制我們的遺傳命運?
第四章:奈米科技──萬物始於虛無?
當生醫科技關注的焦點都是基因、蛋白質和分子的操控時,下一個問題自然浮現:我們對個別原子的操控會到什麼程度?
第五章:能源的未來──來自眾星的能源
所有的分子科技,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來驅動。這些能源從何而來?世界上將出現完全取代石油的能源方案嗎?
第六章:太空旅行的未來──奔向眾星
如果太空計畫成敗與否的主要關鍵是成本,那麼我們能否有辦法降低前往太空的成本,因而使人們可以自由地到其他星球旅行?
第七章:財富的未來──贏家和輸家
人類文明本身將如何演化?科學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形態、工作以及我們的社會?科學是繁榮的引擎,而它將會如何重塑未來的文明和財富?
第八章:人類的未來──行星文明
當世界各國的領袖不再支持他們的社會進行偉大的科技研究時,這同樣是一個衰敗的訊號。而這,就是人類未來的將面對的挑戰。
第九章:2100年生活一瞥
如果能在二一○○年過一天,看看這些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職業,以及我們的希望和夢想,那將會為我們帶來很多啟發。
譯後小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0科幻大成真:超能力、心智控制、人造記憶、遺忘藥丸、奈米機器人,即將改變我們的世界》
導讀
前言 我們需要開放、堅決和好奇的心
第一篇
第一章 解析心智
第二章 物理學家的意識觀點
第二篇
第三章 來點精神感應吧!
第四章 用念力控制物質
第五章 訂做記憶與思想
第六章 愛因斯坦之腦與增進智能
第三篇
第七章 在你的夢中
第八章 能夠控制他人心智嗎?
第九章 改變意識的狀態
第十章 人工心智與電腦意識
第十一章 腦部反向工程
第十二章 超越物質的未來心智
第十三章 純能量心智
第十四章 外星人的心智
第十五章 結語
謝辭
附錄 量子,有意識?
註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離開太陽系:移民火星、超人類誕生到星際旅行,探索物理學家眼中的未來世界》
=目次=
致謝
前言
引言:邁向多行星族類
=第一部= 脫離地球
第1章 準備升空
第2章 太空旅行的新黃金年代
第3章 開墾天際
第4章 火星大夢
第5章 火星:地球的後花園
第6章 類木行星(氣態巨行星)、彗星以及其他
=第二部= 邁向星際之旅
第7章 機器人上太空
第8章 打造星艦
第9章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和宇宙眾行星
=第三部= 永存宇宙
第10章 永存不朽
第11章 科技與超人類主義
第12章 尋找地外生命
第13章 先進文明
第14章 脫離宇宙
注釋
延伸閱讀
《2100科技大未來:從現在到2100年,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推薦序:預見未來的起點 朱敬一
推薦序:看見未來的未來 陳國華
導 讀:專家眼中的未來 曾耀寰
引 言:預測未來一世紀
第一章:電腦的未來──心靈控制物質
從網路眼鏡到軟性電子紙,網路世界將全方位占領我們的生活,虛擬與真實的分界點將越來越模糊。
第二章:人工智能的未來──機器的興起
到了二一○○年,我們居住的世界,將會到處都是特性與人類相近的機器人。如果它們變得比我們聰明,結果會怎樣?
第三章:醫學的未來──完美與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