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作者歷來所寫有關小說分析的作品,談論範圍從古代「疑似」的「寓言」構設,到歷來小說內涵的各種現實問題,以及相關的藝術表現,包括小說、插圖的運用。因其大都與小說「真假虛實」的藝術本質相關,故集為一書,並以此為書名。
作者簡介:
胡萬川
曾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法國巴黎大學客座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和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研究主題與學術專長為古典小說、楚辭、神話、傳說、民間文學,著有《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平妖傳研究》、《鍾馗神話與小說之研究》、《臺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等書。
章節試閱
從黎丘丈人到六耳獼猴
一
《呂氏春秋》是先秦九流十家中雜家的代表作,其中卷二十二〈疑似〉篇,據近人陳奇猷先生考證,代表的是法家一派的思想,「蓋法家最重視疑似之事,亦最嫉忌疑似之事,韓非子有〈說疑〉專論姦邪疑似賢良,人主任之,致身敗名裂,國家殘亡。」篇中為強調「疑似之跡,不可不察」,舉了一則故事以為說明。該故事為《呂氏春秋》編者所擬撰,或是借用當時傳聞,今已難詳考。但由於故事既寫人又寫鬼,似真實幻,後來志怪、小說相循演述,竟成一特殊類型故事。
《呂氏春秋》編者當初記下此一故事,若依法家一貫講求明確的作風來說,所指既在強調「疑似」之必察,對他們來說,此外當更無其他隱意;因為意隱言外,語含多歧,非法家論事所宗。雖然如此,由於該故事除可為「疑似」難明作例證之外,更涉及鬼怪變異,人情難堪,而此正是後來志怪、小說之編作者所最欣向之題材。此後竟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相近的故事,當非原初編者所能預料。
二
這一故事,在《呂氏春秋》中僅為〈疑似〉篇中一段落,不另立題目,但後來引述者多半稱此故事為〈黎丘丈人事〉,內容如下: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姪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跡,不可不察。
這個故事,說的是好虐的奇鬼,作弄一對父子,致使父親後來誤以真子為鬼所化而錯殺,造成人倫慘劇。編者強調的既只是「疑似之必察」而不及其他,因此對於諸如奇鬼何以會尋上此一對父子而加以作弄,以及父誤殺其子之後的反應等等,便皆無所交代。因此,若要對此一故事作進一步的深入分析,便也無從附會。
從黎丘丈人到六耳獼猴
一
《呂氏春秋》是先秦九流十家中雜家的代表作,其中卷二十二〈疑似〉篇,據近人陳奇猷先生考證,代表的是法家一派的思想,「蓋法家最重視疑似之事,亦最嫉忌疑似之事,韓非子有〈說疑〉專論姦邪疑似賢良,人主任之,致身敗名裂,國家殘亡。」篇中為強調「疑似之跡,不可不察」,舉了一則故事以為說明。該故事為《呂氏春秋》編者所擬撰,或是借用當時傳聞,今已難詳考。但由於故事既寫人又寫鬼,似真實幻,後來志怪、小說相循演述,竟成一特殊類型故事。
《呂氏春秋》編者當初記下此一故事,若依法家一貫講求明確...
作者序
在一九六○到一九八○年代前後,臺灣各地設有中文系的大學已經很多,但是有開設小說課程的學校卻不多。不論是古代小說或現代小說,好像從來都不受傳統文學系的青睞。這也難怪,因為傳統的讀書人是不大讀小說的,即使較為開明的人頂多也只是把小說當作可有可無的休閒讀物,保守一點的就把所有的小說都當作是帶壞人心的淫邪讀物。這樣的氛圍,對現代人來說是有些難以想像的。而筆者本人就是在那個年代開始小說的研究,後來有機會到大學任教,更把小說當專書,開始了傳統小說的課程。一九八一年有機會到法國巴黎大學客座,講的也是小說。更有意思的是,當時某著名出版公司更和筆者合作創編了以學術研究為宗旨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在當時這真的是創舉,為後來傳統小說的推動出了一點點的力。
後來不只因為教學與研究所需,更因為興趣所在,筆者將研究領域逐漸擴展到神話、傳說與民間文學方面。述作重點免不了也移置部分到神話傳說及民間文學。多年下來,不論小說或神話傳說及民間文學領域,都已積少成多,篇幅足堪各自成書。學界友人多有鼓勵結集出版者,筆者自己覺得前此為文論述,雖不皆能大有創見,但力求不囿於舊議成說,則是始終一貫之目標。因此也就敢將歷年述作,分門別類,結集成冊出版。
較早結集成書的是有關傳統小說的研究。由於以前的傳統文學研究比較不重視小說,特別是被當作不登大雅之堂的話本小說以及才子佳人一類,更受冷落。因此當筆者要討論分析這一類作品時,便發現不少資料的定位:例如編作者為誰、版本刊刻的流傳變異等問題,常見有未明之處。類似之疑惑若未能釐清,對作品的解讀分析便未免會見疏漏之處。因此,筆者小說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便是對相關部分資料的考證求真。這類考證性文字,和對作品內容的欣賞品鑑或者分析評論一類的文章頗為不同。因此,當初將小說研究編輯成書時便將兩類分別成冊,其一名為《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該書主要以小說史料以及和小說史有關的概念之探討釐清為主。另一書名為《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內容以作品的文學分析及觀念的探討為主。兩書分別於一九九四及二○○五年由臺北大安出版社出版。而今兩書皆已售完,在稍作增編之後轉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兩書新版和舊版的差別在於將原來也收在《真假虛實》一書中的〈說話與小說的糾纏〉一文移入《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一書,因為這篇主要論述的是和話本體制有關的問題。而新版的《真假虛實》一書則較舊版多收〈傳統小說中的洪水之患〉以及〈關於俠和武俠小說的認識〉兩篇,其餘不作更動。
至於前面提到的個人後來研究亦有所偏重的神話、傳說以及民間文學方面,研究成果亦已分別各自結集成書。神話傳說及民間文學研究二書原來皆由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新版則轉由其他出版社在臺北刊行。由於這部分和此次由五南出版之小說研究較無關係,因此就不必再多有說明。
《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或《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雖說因研究重點取向不同而分二冊,但本次將由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先後印行,因此謹以說明出版之因由為重點,為二書新刊之總序。其中舊版原序皆予保留,以見當初本來面目。
在一九六○到一九八○年代前後,臺灣各地設有中文系的大學已經很多,但是有開設小說課程的學校卻不多。不論是古代小說或現代小說,好像從來都不受傳統文學系的青睞。這也難怪,因為傳統的讀書人是不大讀小說的,即使較為開明的人頂多也只是把小說當作可有可無的休閒讀物,保守一點的就把所有的小說都當作是帶壞人心的淫邪讀物。這樣的氛圍,對現代人來說是有些難以想像的。而筆者本人就是在那個年代開始小說的研究,後來有機會到大學任教,更把小說當專書,開始了傳統小說的課程。一九八一年有機會到法國巴黎大學客座,講的也是小說。更有...
目錄
從黎丘丈人到六耳獼猴
神仙與富貴之間的抉擇──唐代小說中一個常見的主題
〈馮燕傳〉及相關系列故事的理解
乍看不起眼的那些角色
玄女、白猿、天書
歷史與小說之間──查伊璜與大力將軍的傳奇
士之未達,其困何如──明末清初通俗小說中未達之秀才
「碰上的秀才」──傳統小說中的科舉考試作弊
人情慘刻──明清小說中搶奪絕產的故事
《三國演義》的飲食情境與文學藝術
《三國演義》中孔明的用人藝術
〈孔明借箭〉有什麼時代意義
粗魯豪放與肅穆威嚴──說李逵與宋江
談《水滸》──說宋江
《封神演義》中「封神」的意義
由智通寺一段裡的用典看《紅樓夢》
《賣油郎獨占花魁》的喜劇藝術
傳統小說的版畫插圖
關於俠和武俠小說的認識
傳統小說中的洪水之患
你方唱罷我登埸──從《臺北人》中幾篇小說談起
參考書目
索引
從黎丘丈人到六耳獼猴
神仙與富貴之間的抉擇──唐代小說中一個常見的主題
〈馮燕傳〉及相關系列故事的理解
乍看不起眼的那些角色
玄女、白猿、天書
歷史與小說之間──查伊璜與大力將軍的傳奇
士之未達,其困何如──明末清初通俗小說中未達之秀才
「碰上的秀才」──傳統小說中的科舉考試作弊
人情慘刻──明清小說中搶奪絕產的故事
《三國演義》的飲食情境與文學藝術
《三國演義》中孔明的用人藝術
〈孔明借箭〉有什麼時代意義
粗魯豪放與肅穆威嚴──說李逵與宋江
談《水滸》──說宋江
《封神演義》中「封神」的意義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48頁開數:20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