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猶太人,刻板的印象常是他們很會賺錢,出過很多拿諾貝爾獎的人及名人,比如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是猶太人,還有就是他們很重視家庭與教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猶太人的信仰深刻影響猶太人,猶太小孩從小就要學習猶太經書與典籍。
《阿伯特》一書是一部被稱為《塔木德》的猶太智慧總集六十三卷中的一卷。這部《塔木德》由基本部分(《米示拿》)和擴展部分(《革馬拉》)構成,基本部分有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寫成的律法及行為準則概要,擴展部分則有更晚的賢哲所作的註解與研討。《阿伯特》一書獨特之處在於全書雖僅著重在道德與哲學問題,卻包含了上至公元前300年以前生活於以色列土地上的佚名古代賢哲,下至公元後200年左右生活在那裡的賢哲們的錦章妙句。
本書儘管有一些涉及一般事務的指導,給領袖們、法官們和教義師尊們的忠告,但實際上多是針對個人。書中大部分的談論並非著重抽象的哲學,而是強調那些有關人的處世之道的問題,強調人應如何與人類,與那些位居己上的、與己相似的和位不如己的人類相處。不僅如此,此書還說明人自身的本體問題,哪些人性內涵是人應當在自身保持的,哪些是人應當避免與遠離的。若要了解猶太人的典籍及其處世哲學,本書是一本最佳的入門書!
本書特色:
本書不著重抽象的哲學,而是強調那些有關人的處世之道的問題,強調人應如何與人類,與那些位居己上的、與己相似的和位不如己的人類相處。不僅如此,此書還說明人自身的本體問題,哪些人性內涵是人應當在自身保持的,哪些是人應當避免與遠離的。
聯合推薦:
「我在2015年抵達台灣後,其中一個期盼就是見到《阿伯特》翻譯成繁體中文並出版。現在這個夢想已成真,繁體中文的讀者已可以讀到這本書,這讓我雀躍不已。我深信這本書能成為搭起兩方文化、遺產、人民的橋樑的另一塊石頭。」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游亞旭 (Asher Yarden)
「《阿伯特》作為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塔木德》的一卷書,就像是寶庫中各種珍寶中的一串寶石項鍊,吸引人細細欣賞它的光彩美麗。又像是山珍海味盛宴中的一道可口前菜,讓人胃口大開,期待品嚐《塔木德》裡更多美味的大餐。相信讀者可以從閱讀《阿伯特》中深刻體會猶太千年傳統的智慧以及學習新知的樂趣。」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舊約副教授 曾宗盛
作者簡介:
阿丁‧施坦澤茲
國際上公認本世紀最主要的學者兼拉比。他創建了以色列塔木德出版社,並已出版五十八部有關塔木德、猶太教神祕主義、宗教思想、歷史人物傳記、社會學和哲學著作。
他最卓著的成就是對《巴比倫塔木德》的翻譯、注解和詮釋,此工作已進行了約二十年,該書已出版二十六卷,印數達二百萬冊;他將完成整個規劃,即出齊四十二卷的《塔木德》譯文。1988年他獲得以色列獎。
章節試閱
詮釋者前言
這本名為《阿伯特》(或稱《阿伯特六篇》)的小書是一本「阿伯特」之智慧的格言集。「阿伯特」,即多位其言論精粹選入本集的古代賢哲。
《阿伯特》一書的要旨是道德指引,亦即人要朝向什麼生活方向,人應當執著的正確規範為何。此書同時探討人在世界中的職責,並進行一般性的哲學思考。此書的整體架構是:對於每一位古代賢哲,均選擇一段表達其對某一特定問題之看法的格言,每段格言則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
由於本書是多位賢哲的言論選集,因此存有他們之間的相異處與不同的觀點。有時這些相異處只不過是在同一體系內各自的側重,有時則是他們在方法上的差異與分歧。然而,由於此書所關心的領域並非法律或自然範疇內的問題,而所著重的領域無疑地不存在單一的定論,因而不同的方法與觀點在這些領域中是有立足之地的。不僅如此,即使那些相異的觀點也都建立在共同原則的基礎之上,都渴望達到一個目標,就是:人是通過內在和諧及人與存在整體間的和諧,來達到完全。
《阿伯特》一書是一部被稱為《塔木德》的猶太智慧總集63卷中的一卷。這部《塔木德》由基本部分(《米示拿》)和擴展部分(《革馬拉》)構成,基本部分有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寫成的律法及行為準則概要,擴展部分則有更晚的賢哲所作的註解與研討。
《塔木德》是猶太智慧的寶藏,是大批賢哲在近千年的時間中共同創造的果實。其中的一部分是在以色列寫成的,其他部分則主要在巴比倫完成(即今天的伊拉克和伊朗)。該書包括了大量不同領域的文獻。一方面,它包括涉及民法、訴訟法、宗教行為規範,和正當生活道路在內的律法和行為準則,另一方面也包括探索其他領域的言論,這些領域包括:哲學、神學、道德、醫學及技術創見,還有歷史事件的描述和來自各種人物生活的趣聞軼事、智慧格言以及民間諺語。
《阿伯特》一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全書雖僅著重在道德與哲學問題,卻包含了上至公元前300年以前生活於以色列土地上的佚名古代賢哲,下至公元後200年左右生活在那裡的賢哲們的錦章妙句。
這些賢哲們不僅生活在不同時代,而且生存條件不同。書的一部分寫於猶太人生活在波斯最高權力當局或希臘政權統治下的以色列,那是猶太國家依然獨立的時期。還有一部分寫於猶太民族處於羅馬政權統治下的時代;這些時期中的部分時間是和平安寧的美好時光,也有一些戰亂危亡的艱難歲月。
本書選入的賢哲們來自於不同的社會階層。他們當中有人活躍於政界和法律界,其餘則是一般百姓,有業主和商人,也有工匠(鞋匠和裁縫)或體力勞動者。一些人是大城市的居民,會說多種語言,另一些則來自小村鎮。
儘管存在著這些差別,但所有賢哲都屬於一個統一的文化,並且基本上都使用這個文化的語言──希伯來語――來表達自我。這種文化的統一性不僅表現於風格的相似,而且更多地表現在其基本原則,即生活的意義與目的的一致性上。
《阿伯特》一書並非律法書,從一開始它便是一部針對個人的道德書。
儘管書中有一些涉及一般事務的指導,給領袖們、法官們和教義師尊們的忠告,但實際上多是針對個人。書中大部分的談論並非著重抽象的哲學,而是強調那些有關人的處世之道的問題,強調人應如何與人類,與那些位居己上的、與己相似的和位不如己的人類相處。不僅如此,此書還說明人自身的本體問題,哪些人性內涵是人應當在自身保持的,哪些是人應當避免與遠離的。
本書所回答的問題基本上與個人有關,亦即要做什麼、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走上一條把自己引向靈魂完美、功德圓滿的道路。
這些教導與宣講賢哲的觀點和個性相吻合,因而彼此有別,但其整體宗旨並非針對苦行者和禁欲派,而是為了那些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各盡其力、各盡其責,並希望通過正當途徑去做這一切的人。正因如此,這本書中沒有極端主義(哪怕是宗教極端主義)的說教,而只是在摸索中庸之道。這些道理,一方面任何人經過努力都能成功履行,而另一方面,執著於其根本原則的人則最終將成為君子。
這本書中的談論不涉及存在與行為方式的問題(《塔木德》全書的其他部分對這類問題有大量論述),它所論述的基本問題是品質,亦即如何以一種最精粹的、所有人都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實踐這些教誨。
總而言之,《塔木德》是一部探討一般人的世俗責任的書。引導律法與其中道德規範的準繩乃是義之準繩,其原則之一便是眾生在其面前皆平等,無論大小、貧富、賢愚,均無所偏袒。
然而,《阿伯特》一書則與《塔木德》的其他篇章有些不同,因為它本質上不是針對一般人,而是針對「君子」。當然,那些原則和目的是每個人都嚮往的,但事實上,《阿伯特》一書的要求與評判卻不是針對全社會,而是針對那些心地高潔的君子。這些君子受命承擔更高更重的責任,也只有他們才能履行這些責任。
坦白說,這本書中的教誨乃是「虔誠者的《米示拿》」,亦即人民中一部分傑出菁英人士的經典。這些人本身構成了大眾中那個道德高尚的階層。那些以本書為永恆教導的人便是「賢哲門徒」階層,他們是社會的道德與精神領袖。
「賢哲門徒」是一個用來稱呼這樣的人的名稱。這些人不願將自己稱做賢哲,而只是將自己視為賢哲門徒。他們從老師那裡承繼學業智慧,終身──在自己成為老師和人民領袖後也是一樣──將自身放在門徒之列,永遠達不到完美的境界,而只是渴望並向著那境界奮進。
在歷史上,這一階層是猶太民族數千年來的領導階層。它基本上是一個開放的貴族階層。這個領導階層的形成既不依賴經濟地位,也不依賴血緣關係,而只是經由其成員出色的自我修養。儘管從社會地位來說,賢哲門徒的地位被認為是最高的,但它絕不是一個封閉的圈子。任何人都可以應邀加入這一階層並被其吸收,只要他能證明自己是合格的。
這些人並不僅僅是社會中的學者,事實上,他們的自身定位要求他們成為品德水準不低於學識水準的人。他們在私人場合的行為應當與在公眾場合的行為一致,甚至比對公眾全體所傳講的、所要求的還要高。一個缺乏高尚靈魂和良好品行的人,即使他在學識方面具有才華,也不能被稱為「賢哲門徒」。學術才能本身只不過是一個評價自我的重要尺度。單單具有學術才能不足以使這人成為教師。那些教導他人生活之道、自己卻不能身體力行的人,以及那些表裡不一的人都不是「賢哲門徒」,而只是接受知識的工具;或許他們的學術才能正應被看成是他們的缺陷。
《阿伯特》一書是如何成為君子的指南,亦即君子應如何行,如何言,如何思。而那些更抽象化與哲學化的段落中則有實際的道德目的,它們指出,思維範疇應包含那些必須付諸於行動的東西。這本書中沒有如何達到「君子」的系統教導,但任何將書中所寫的在生活中實行出來,並將其轉為內心需求的人,在實質上都歸屬了這一特立獨行的君子團體。
在《阿伯特》一書寫作的時候,華人文化和猶太文化之間幾乎毫無聯繫。處於亞洲大陸兩端的以色列和華人相距如此遙遠,以至於實際上除了模糊不清的遠方傳聞之外雙方幾乎都沒有接觸。儘管那時已經有國際貿易,並且兩國的商人(特別是那些從事絲綢產品交易的人)之間可能已經建起了某些聯繫,但這些聯繫是稀少而又缺乏影響力的。
正因如此,猶太智慧文獻(《阿伯特》一書是最早一批這類文獻之一)與以儒家五經為代表的華人文化,無論在風格還是內容上的相似之處才令人驚奇。從文學風格的角度來看,所有這些書中都存在著一個共同之處,亦即儘管他們都著重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但他們都沒有以抽象的方式切入,也沒有以系統哲學寫作的方式表達他們的觀點。當希臘人(某種程度上也是印度人)書寫關於哲學與道德問題的豐富而又系統的著作之時,華人和以色列則是以賢哲向門徒或大眾宣講的簡短格言的形式表達這些見解。以這種方式表現的智慧文章因而只是一個開端,一個觀念的概要,它是一種引發深思的方法。學者必須思考它、豐富它並從中提煉出結論。
從內容來看,這些不同的書籍之間也存在著大量的相似性。在這兩種文化中,作為楷模的都不是統治者或武士,而是賢哲。同時這兩種文化不僅都對賢哲非常尊敬,而且都有一種賢哲本身位居社會最高地位、顯然應當成為民族領袖的觀念。這兩種文化的賢哲形象也存在巨大的相似性。賢哲不是隔絕獨立、超凡脫俗的人,而是生活在世界上,投身並活躍於社會現實之中的人。這兩種文化還存在一個相似的、基於忍耐和把握中庸之道的道德理想觀念。不存在一套抽象的、沿此必然趨向極端主義的「正當原則」範疇,而只存在一條正道,就是恰當的原則、切合其所置身之環境需求的原則。我們不僅能找到帶有這種相似性的整體觀念,也能找到內容和風格幾乎完全一致的單獨語句。
儘管如此,我們仍有必要同時辨別這兩種文化道德體系間的差異。儒家道德本質上是具有清楚人文與社會內涵的實用道德,而猶太道德的基礎則建立在明確的價值觀念上,無論是這些價值觀念的起源、還是對它的追求都超出實用的範疇。儒家道德基本上是具體的和本土的,而猶太道德則將其雙眼永恆地舉向了上天。
這種區別也呈現在宗教的關係,是為人所知的。即使華人道德書籍對宗教是尊重與肯定的,然而,它也只是強調以正確的方式進行祭祀。宗教祭祀是生活環境中優良秩序的一部分,必須以恰當方式準確進行。而在猶太文化(也在《阿伯特》一書的術語)中,宗教儀式只是信仰與虔誠之深層靈魂聯結的外部表達。這些以術語所表達的內容不僅出現在祭祀的角色問題上,也呈現於社會及實用道德的觀念上。
《阿伯特》一書屬猶太文化的基本典籍,其中所記載的內容在數千年間成為眾人的指南,包括期望實行此書所載內容的君子,以及試圖跟隨此書為全民所立目標的俗人。作為猶太文化所孕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該文化眾子中命定的長子,從頭到尾都建立在該文化整體價值觀念基礎之上。
正因如此,此書是從內部認識猶太世界的極具價值的媒介。人們可以從外部通過猶太人的事蹟、他們在各個領域的貢獻和他們與其他人的關係來評價猶太人。這樣的觀察通常是片面而草率的,其中很多源於無知或錯誤的信息。然而,借助本書則可從內部認識猶太民族,瞭解其內在思維形態,其追求完美的方式,以及其心目中的目標與啟示。
不僅如此,由於此書著重道德問題,因此它始終都是一部能打動人心的書籍。它所關心的問題是任何人都關心問題,如個人與社會及其領袖的關係、與家庭的關係,個人試圖使自我完全的道路。這裡有對大量疑難和問題的解答,是每一個人都會產生困擾的疑難和問題,它能讓人用新的觀察角度或迥異於其生活的方式去理解。
本書並不要求人把經卷從頭到尾誦讀一遍,而是希望人看到其中任何一條,好好思考並試圖理解其根源、推導出結論。本書應該被視為藥箱,沒人能將其一口吞下,而只是取其一味,不斷吞服,直到它開始發揮其理應發揮的作用。
阿丁‧施坦澤茲
1995年10月29日
於耶路撒冷
詮釋者前言
這本名為《阿伯特》(或稱《阿伯特六篇》)的小書是一本「阿伯特」之智慧的格言集。「阿伯特」,即多位其言論精粹選入本集的古代賢哲。
《阿伯特》一書的要旨是道德指引,亦即人要朝向什麼生活方向,人應當執著的正確規範為何。此書同時探討人在世界中的職責,並進行一般性的哲學思考。此書的整體架構是:對於每一位古代賢哲,均選擇一段表達其對某一特定問題之看法的格言,每段格言則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
由於本書是多位賢哲的言論選集,因此存有他們之間的相異處與不同的觀點。有時這些相異處只不過是在同一體系內各自的側...
作者序
推薦序
搭起兩方的橋樑
像很多人一樣,或其實跟所有人同樣,我會將所讀的書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我享受閱讀的書,也就是我真的喜愛的書。第二種是「必須」閱讀的書,人們可能會羞於承認他或她並沒有閱讀。《阿伯特》是一本很短及精選的書,是我認為可享受閱讀,並且知識分子應該閱讀的一本書。
《阿伯特》為何能成為敬虔的猶太人及不那麼敬虔的猶太人所欣賞的一本書?甚至是猶太人及非猶太人共同欣賞的一本書?原因應該是它擁有普世的本質,對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的人都適用。
《阿伯特》與華人偉大教師與思想家孔子的哲學原理有一些類似的地方,他們都著重人類、個人、道德、是非對錯。
一個有意思的觀察是,《阿伯特》與論語的基本觀念是各自在不同的時期與地點發展出來的,但兩者卻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儒家是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出現的,《阿伯特》則是在之後的七百年寫下的。
在過去的一千年間,有超過兩百本《阿伯特》的註釋書出現,這證明了這本書在各時代受歡迎的程度。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它所談的是對人仁慈、尊敬其他人的權利、追求偉大、尋求和平、謙卑、注意言談、不要渴求報償、要耐心。換句話說,《阿伯特》所談論的是道德、倫理、好的品德。
我在2015年抵達台灣後,其中一個期盼就是見到《阿伯特》翻譯成繁體中文並出版。現在這個夢想已成真,繁體中文的讀者已可以讀到這本書,這讓我雀躍不已。我深信這本書能成為搭起兩方文化、遺產、人民的橋樑的另一塊石頭。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Asher Yarden 游亞旭
推薦序
搭起兩方的橋樑
像很多人一樣,或其實跟所有人同樣,我會將所讀的書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我享受閱讀的書,也就是我真的喜愛的書。第二種是「必須」閱讀的書,人們可能會羞於承認他或她並沒有閱讀。《阿伯特》是一本很短及精選的書,是我認為可享受閱讀,並且知識分子應該閱讀的一本書。
《阿伯特》為何能成為敬虔的猶太人及不那麼敬虔的猶太人所欣賞的一本書?甚至是猶太人及非猶太人共同欣賞的一本書?原因應該是它擁有普世的本質,對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的人都適用。
《阿伯特》與華人偉大教師與思想家孔子的哲學...
目錄
推薦序 搭起兩方的橋樑 游亞旭
詮釋者序 阿丁‧施坦澤茲
譯者序 張平
導讀 從《阿伯特》學習猶太千年傳統的智慧精華 曾宗盛
詮釋者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推薦序 搭起兩方的橋樑 游亞旭
詮釋者序 阿丁‧施坦澤茲
譯者序 張平
導讀 從《阿伯特》學習猶太千年傳統的智慧精華 曾宗盛
詮釋者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44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