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人文社科類推介
臺灣、中國、日本近代史交織下的臺灣人家族故事
日本作家告訴你「連臺灣人都不知道的臺灣人故事」臺灣本身,糾葛於中國與日本的錯綜前世,步履蹣跚地走上既非中國,亦非日本的道路。臺灣跟日本跟中國都保持等距的關係,臺灣想做自己,卻又不能做自己。
創下首位外國人榮獲臺灣「卓越新聞獎」的作家野島剛寫給臺灣人的情書:
「生活中殘酷激烈的樣貌,甚至成為他們能夠回味享受的人生篇章。他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領導者。不過他們一個個都是堅毅剛強的人物。身為記者的我,長年無法將自己的目光從他們身上移開。」
不論政治、歷史如何變動,日本總是結構性地遺忘臺灣。臺日關係能繼續走到現在,是因為有一群人在民間穿針引線、來回奔走。這一群人永遠在失去故鄉的路上,環境迫使他們不斷叩問自己是什麼人?又從哪裡來?該往何處去?
因為不斷失去故鄉,他們被時代的洪流吞沒,被迫在夾縫中求生存。
他們是臺灣之光,他們和你一樣,他們的根都出自臺灣。
透過野島剛的訪談,看見「柔軟又堅強」的臺灣人特性!
本書有雙重結構,除了受訪人物之外,也同時詳盡介紹他們的家族故事。每位受訪者的故事各自獨立、精彩,卻又像片片拼圖,拼出一幅巨大、複雜交織的「臺灣人故事」。作者野島剛從政治、文學、藝能、飲食商界、看看不同領域的臺灣人如何安身立命,怎麼發光發亮?想想自己如何繼續走下去!
蓮舫‧辜寬敏與辜朝明
東山彰良‧溫又柔
翁倩玉‧余貴美子
羅邦強‧安藤百福
陳舜臣‧邱永漢
作者簡介: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
資深媒體人、作家。1968年出生,就讀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系期間,曾赴臺灣師範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交流學習。1992年畢業後,曾任職於朝日新聞社,擔任駐新加坡、臺北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擅長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
2016年開始成為自由媒體人。著有《伊拉克戰爭從軍記》、《兩個故宮的離合》(聯經)、《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聯經)、《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台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台新框架》(聯經),以及《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中的台灣新形象》(聯經)、《故宮90話》(典藏藝術家庭)、《原來,這才是日本》(時報)等多部作品。目前在《蘋果日報》《天下雜誌》《報導者》《轉角國際》《新頭殼》等有專欄。
2014年將中文漫畫《中國人的人生》譯為日文,榮獲日本文化廳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作品獎;2016年以《台灣十年大變局》原文著作『台湾とは何か』榮獲樫山純三賞;2018年榮獲臺灣第17屆卓越新聞獎,創下史上首次外國人獲獎的紀錄。
譯者簡介:
林琪禎
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學術博士,現為和春技術學院專任副教授,內容力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譯有《半路上》(合譯)、《他們的日本語》、《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等。
章節試閱
(節錄自〈「江湖」作家東山彰良與王家三代漂流記〉)
冷雨中的臺灣總統大選
東山因獲得直木賞,活動範圍變得更廣泛,得獎後月刊《文藝春秋》委託東山,前往臺灣報導二○一六年一月的臺灣總統大選現場。
這時發生了一件意外的插曲。
東山現在仍有中華民國國籍,使用臺灣護照。雖然過去一次都沒有投過票,但這次選舉左右了臺灣的未來,他希望能投下一票。沒想到,到了臺灣才知道自己無法投票。因為,即使在臺灣是國民,長期未回國還是會被取消戶籍,喪失投票權。東山渾然未知,成了有國籍卻無法投票的「漂流國民」。
一方面,東山看到最終目標為臺灣獨立的民進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心情複雜,滿懷感慨。在他發表的觀察紀實中,寫到當他看到支持蔡英文的支持者穿著「講臺語」的T恤時:
「在這片土地,臺灣話已經成為一種符碼。只有能理解這個符碼的人,才被承認是真正的臺灣人。我站在冷雨中,感受到一種無邊的孤獨。」
因為,東山幾乎不會說臺語。
東山由大陸出身的外省人父母親帶大,少年時期就離開臺灣,在日本長大成人,對一九九○年代隨李登輝總統上臺所推行的一連串「臺灣本土化」、「脫離中國」、「強化臺灣認同」的時代脈動潮流絕緣。
如果東山投票,會投給哪個候選人呢?
「因為被告知不能投票,所以我就沒再多想了。家人支持國民黨,但自己……實在不知道要投誰。我朋友也抱怨沒有可投的對象,因為藍跟綠都不想投,也有人投給親民黨的宋楚瑜(非民進黨及國民黨的第三位參選人,過去曾為李登輝心腹)。」
東山應該不會投給民進黨的蔡英文吧。對於外省人家庭出身的人而言,不是喜歡或討厭蔡英文的問題,而是不想投給傾向獨立的民進黨。
不過,東山因《流》的中譯本在臺灣上市造訪臺灣時,與剛就任總統的蔡英文見上一面。負責出版的臺灣出版社社長據說是蔡英文的有力後援者。我問他對蔡英文的印象,他給了一個安全的答案。
「是位很可愛的歐巴桑。我們都喜歡貓,所以聊貓聊得很開心。」
游離的自我認同
東山關於自我認同的發言,向來十分謹慎。我一開始認為東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政治爭議,才會採取這種閃避的態度。不過,在與東山多次交談後,我才發現,由於他覺得自己是游離的個體,不屬於日本人、臺灣人或者中國人這類符號,他內心真的對自我認同感到困惑。
東山說過他對特定的國家或共同體沒有歸屬感。他覺得去臺灣是「回」臺灣,去日本也是「回」日本。
這對失去一半故鄉的漂流者來說很自然。相反的,也可以解釋成他有兩個故鄉,一個是臺灣,一個是日本。
「我在日本生活的時間最長,就這層意義來看日本是我的故鄉。臺灣則是自己體內所流的血液的故鄉。我不曾定義自己是日本人還是臺灣人。我因為只能站在客觀的立場,說出我生於臺灣,在日本長大。我想大家也就這樣看待我的身分就可以了……所以當我被問到『身為臺灣人,您怎麼想?』我是很困惑的。同樣的,被問說『你是日本人嗎?』我也覺得不太對。以此類推這類問題原本就是一種曖昧的狀態,無法明確定義。」
話雖如此,正是東山這樣的背景,《流》這部傑作,才有誕生的機會。
閱讀《流》的時候,最初我想起的是中文中的「江湖」兩個字。
爽快的暴力;破天荒的主角;交錯的生死。扎根中國大陸法律之外江湖文化的氣氛,濃厚地發散在《流》的字裡行間。
也許「江湖」的概念不容易說明,但若提到江湖文學的代表,只要聯想到如描寫許多浪人與權力對抗的《水滸傳》;或者描寫劉備等人與結拜兄弟締結誓約的《三國志》,就容易理解多了。那是與國家權力相對的另一個俠義豪傑的時空世界。
以描寫中國故事中活躍於「江湖」人物的內心層面的作家北方謙三,讚美《流》是「二十年難得一見的傑作」,他之所以這麼欣賞這部作品的原因,也許是認為發現了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後繼者也說不定。
東山自身似乎也飄散著一身江湖的「氣勢」。這是現今作家中珍貴少見的無賴、不拘小節。亦即,東山這名出生臺灣的作家本身,就是吸引日本讀者的原因之一。這無庸置疑的,也是東山保留中國大陸DNA的「血統」所催生的氣質。
對於這一點,東山自己也略帶自豪地說:
「我很嚮往兄弟的世界。我們家族很重視『義氣』與『俠氣』這類的情感。我父親如此,我也是如此。」
父親那邊的祖父過世後,祖父的朋友曾跟東山說「你爺爺就是那種人」。
「將過世兄弟的小孩接過來自己養,說『不過就是多了雙筷子罷了』。明明不給奶奶買東西的錢,卻寄錢給兄弟的遺孀之類的。也許有誇張的部分,不過有朝一日,我希望能寫下爺爺的這類故事。」
《流》翻譯成中文,在臺灣出版,在臺灣雖然成了話題討論,不過反應卻不像日本那麼熱烈。
「大概賣了兩、三萬本吧。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聽說賣了二十萬本,根本沒得比。」
從東山身上有時會感受到一些「野心」,並非微小的自負,而是器宇恢弘的氣勢。
我認為,《流》在臺灣的評價未及日本,背後原因可能與臺灣社會的脫中國化氣氛有關。臺灣的總統大選呼喚起的是,讓東山置身事外的感覺吧。也許,東山文學在江湖觀念仍盛行的中國大陸或日本,會比較有讀者市場吧。
東山的作品世界中,描寫的是在黑白兩道縫隙中奮戰的大陸江湖人物的硬蕊故事,作品中貫徹古代中華優良的傳統思維及價值觀。
我想,那就是從中國大陸來到臺灣,再來到日本的王家三代,守護江湖氣概,以文代武縱橫文壇,持續書寫成書的百年漂流史的結晶。
(節錄自〈「江湖」作家東山彰良與王家三代漂流記〉)
冷雨中的臺灣總統大選
東山因獲得直木賞,活動範圍變得更廣泛,得獎後月刊《文藝春秋》委託東山,前往臺灣報導二○一六年一月的臺灣總統大選現場。
這時發生了一件意外的插曲。
東山現在仍有中華民國國籍,使用臺灣護照。雖然過去一次都沒有投過票,但這次選舉左右了臺灣的未來,他希望能投下一票。沒想到,到了臺灣才知道自己無法投票。因為,即使在臺灣是國民,長期未回國還是會被取消戶籍,喪失投票權。東山渾然未知,成了有國籍卻無法投票的「漂流國民」。
一方面,東山看到...
作者序
臺灣版序
本書在日本出版至今,正好過了半年時光。托各位的福,在許多媒體上登載了本書的書評,也獲得了許多介紹。能看見本書獲得好評,著實令我相當開心。在諸多的書評中,我看見了幾個令我很感興趣的說法。所謂的書評,就是來自讀者的重要意見。若是稱讚性質的書評,自然會很令人開心;就算從客觀角度來告訴我有疑之處的批評,我同樣很感謝。其中一則書評指出:「這本書雖然以『臺灣人的辛苦奮鬥』當作賣點,但實際上內容卻看不太出來這辛苦的地方。」看完這段話,老實說,我也認為對方說得沒錯。我原先的確打算要介紹臺灣人辛苦奮鬥的一面,但實際上,本書所介紹的人全都是「成功人士」。雖然他們的奮鬥過程或許是成功的一部分,但這段奮鬥史終究已成過去,因此以今日的成功人士立場來看,或許就會覺得他們看起來並沒有那麼「辛苦」。況且,身為一名報導事實的新聞工作者,我並未實際看過他們辛苦奮鬥的樣子。
此外,我不太喜歡成功人士說「我以前也是苦過來」之類的話,這或許與我自己不太擅長聊「自己以前曾多麼努力」的話題有關。舉例來說,有時候寫一本書相當辛苦,但作者所經歷的辛苦,會自然反映在書的內容上,沒有必要特別拿出來說明。如果辛苦完成著作,結果不只無趣,還被讀者討厭,我也不會說過去的辛苦全都白費了,因為這只是說明了書中的內容,對讀者來說沒有幫助而已。
我對於本書所介紹的臺灣人,如何思考自己在當今日本社會中的定位,以及自己與臺灣的關聯有很大的興趣。我書寫本書的意義,也是希望當今的日本,看見臺灣人後,能學到些什麼。因為對活在現代的我而言,書寫歷史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現代人閱讀並獲得啟發。
其他很常見到的提問,就是「為什麼沒有寫到這個臺灣人?」像是王貞治就很常被提到。確實,王貞治持有中華民國國籍,而且創下全壘打的世界紀錄,也榮獲日本的國民榮譽獎。然而說到底,本書主旨在於介紹家族有臺灣背景,並且與臺灣有關聯的人。但王貞治的家人中,沒有人曾在臺灣生活。王貞治從二次大戰前就保有中華民國國籍,在臺灣也是知名的「棒球王」,但與臺灣之間的關聯卻不是很大。以東山彰良來說,雖然他也是外省人,但他的家族以外省人的身分前往臺灣,東山彰良自己也在臺灣生活過,才在日本以小說家之姿大放光彩。
除此之外,我也聽到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沒有採訪林以文呢?他是日本戰後知名的臺灣華僑,而且在娛樂和其他產業中也相當有名。其實,我先前也為了把林以文寫進書中,而蒐集過資料,也去過林以文的出身地臺中霧峰。臺中霧峰有個掛有林以文名字的「以文博物館」。然而,我放棄將林以文寫進書中,是因為我開始採訪之後,二○一七年就有一本《歌舞伎町的臺灣人》(歌舞伎町の台湾人)出版了。這本書談到了日本代表性的鬧區歌舞伎町的誕生與成長,也詳細提及臺灣出身者發揮了巨大作用。林以文也因此被寫進書中。我認為書寫非虛構作品有「發掘未知」的使命,在這本書中重新寫一次別人已經寫過的內容沒有意義,考慮後放棄。
話說回來,或許有些像我在自誇,但本書登場的人物,大部分的故事內容別說是在日本,就連在臺灣至今都沒有談得如此詳盡。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臺灣版本的出版,或許還能讓臺灣讀者讀到「連臺灣人都不知道的臺灣人故事」,在這一點的意義上,甚至超越了日語版。
本書,就如同一幅巨大的拼圖。在日本的臺灣人相當多樣。在整個日治時代的歷史裡,有些人在日本生根,有些人戰後從臺灣渡海而來。這群人之中,有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以及臺灣人和日本人的混血兒。他們有相異的國家觀與民族觀,也有人擁有與當今臺灣社會不同的想法。我就是想將這樣的多樣性寫進書裡。因為正是這樣的多樣性,經常能吸引作家關注,看到臺灣有趣、有魅力之處。所以,本書雖然由十篇故事組成,然而全部閱讀後,感覺就像拼完複雜的拼圖,完成了一幅美麗的畫作。
這本書有雙重結構,除了述說每個人各自的故事,同時詳盡介紹他們的家族故事。而且,這本書並非說一個人的故事,而是由十個人的故事組成。在這樣的結構下,每個人的故事各自獨立,而這些故事複雜交織之後,就會成為一個大型的「臺灣人故事」。書評中有人發現、讀到了這個結構,讓我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我衷心希望讀者閱讀後,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理解在日本的臺灣人,同時,也衷心期盼,藉由本書中文本的出版,能成為臺灣人們思考下列重大題目的契機:臺灣人到底是什麼?對臺灣人來說,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所謂的臺灣人是怎樣的一群人?
我在臺灣的出版品,從二○一三年的第一本著作《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以來,到本書已經是第十本書。算起來,出版的步調大約是一年兩本。雖然我也覺得有些太多,但心裡仍有想寫更多的想法。在臺灣,我蒐集資料、採訪、與人見面、寫書。而且,臺灣也有許多願意等待我的讀者,因此對我來說,臺灣是無法被任何事物取代的。最後,我想藉本書臺灣版出版的機會,對於願意積極幫我這個海外作家出版作品的臺灣出版界,以及願意閱讀我作品的臺灣讀者,再次衷心向各位表達感謝之意。
(二○一八年元旦在日本)
臺灣版序
本書在日本出版至今,正好過了半年時光。托各位的福,在許多媒體上登載了本書的書評,也獲得了許多介紹。能看見本書獲得好評,著實令我相當開心。在諸多的書評中,我看見了幾個令我很感興趣的說法。所謂的書評,就是來自讀者的重要意見。若是稱讚性質的書評,自然會很令人開心;就算從客觀角度來告訴我有疑之處的批評,我同樣很感謝。其中一則書評指出:「這本書雖然以『臺灣人的辛苦奮鬥』當作賣點,但實際上內容卻看不太出來這辛苦的地方。」看完這段話,老實說,我也認為對方說得沒錯。我原先的確打算要介紹臺灣人辛苦奮鬥的...
目錄
臺灣版序
前言
第一章 推動政治的異邦人
蓮舫來自何方?
Column 「雙重國籍問題」的前因後果是?
遊走日本、臺灣、中國政治舞臺的「密使」一家族 辜寬敏與辜朝明
Column 臺灣獨立運動的今與昔
第二章 出生於臺灣,以日文書寫
「江湖」作家東山彰良與王家三代漂流記
Column 關於外省人及本省人,或關於臺灣人及中國人
娃娃頭的好戰女孩,力抗排除與同化 溫又柔
Column 臺灣人與日本語文學
第三章 遨遊於藝術之道
超級資優生的課題 翁倩玉
Column 從華日斷交到臺日關係的時代
繼承客家血脈的喜悅 余貴美子
Column 客家骨幹在「中原」
第四章 為日本飲食帶來變革的臺灣
「551蓬萊」創業者在日本看到桃花源 羅邦強
解杯麵之謎 安藤百福
Column 臺灣拉麵在哪裡?
第五章 背負帝國,活在戰後
三度失去祖國 陳舜臣
Column 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傷痕
從國民黨的通緝犯,變成「經營之神」 邱永漢
Column 在日華僑?在日臺僑?
終章 何謂臺灣人
後記
年表
參考文獻
臺灣版序
前言
第一章 推動政治的異邦人
蓮舫來自何方?
Column 「雙重國籍問題」的前因後果是?
遊走日本、臺灣、中國政治舞臺的「密使」一家族 辜寬敏與辜朝明
Column 臺灣獨立運動的今與昔
第二章 出生於臺灣,以日文書寫
「江湖」作家東山彰良與王家三代漂流記
Column 關於外省人及本省人,或關於臺灣人及中國人
娃娃頭的好戰女孩,力抗排除與同化 溫又柔
Column 臺灣人與日本語文學
第三章 遨遊於藝術之道
超級資優生的課題 翁倩玉
Column 從華日斷交到臺日關係的時代
繼承客家血脈的喜悅 余貴美子
Col...
商品資料
出版社:游擊文化出版日期:2019-02-25ISBN/ISSN:978986959458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開數:14.8×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