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鄒旭、吳煥林醫師
定價:NT$ 300
優惠價:88 折,NT$ 264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最長壽的國醫大師親授「壽而康」的生活秘訣
本書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核心觀念,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有著密切關係,主張以養生為要務,宣導「身心和諧」、「天人合一」的中醫特色養生觀。此外,通過對鄧老經常使用的「養生24法」進行詳細介紹,從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多方面滲透、貫通於日常生活中,簡單易行,切實有效,值得推廣。
鄧鐵濤先生,幼承庭訓,篤志中醫,數十年如一日為中醫藥事業嘔心瀝血,其理論功底之深厚、學術視野之開闊,堪稱中醫藥從業者之楷模。
這本書的內容由102歲的鄧老國醫整理而成,書中的「養生24法」是鄧老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習得的經驗體會。如果您對自己健康狀況深表擔憂,如果您對五花八門的養生保健方法無所適從,請一起來跟鄧老踐行「養生24法」,行動起來並堅持下來,就能從源頭遠離疾病,同享康壽。
【本書特色】
權威——編者為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秉承鄧老「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來指導世人養生,達到長壽又健康的目的,在繁忙中將鄧老的畢生心血嘔心整理而成本書,堪為中醫藥養生經典。
詳細——本書分為上篇及下篇,上篇談「活到百歲的養生觀」,從養生的意義、身心和諧的秘訣、四季如何養生,到識病防病,詳細解說,文字簡明易懂;下篇談鄧老的「養生24法」,從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多方面滲透、貫通於日常生活中,簡單易行,切實有效。
實用——本書的內容由102歲的鄧鐵濤老國醫傳述,書中的「養生24法」是鄧老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習得的經驗體會,包括:起居作息規律、不覓仙方覓睡方、晨起後靜坐吐納、晨起後飲茶、早餐後練氣功、適度用腦防衰老、午間散步采陽、傍晚練太極、睡前熱水浴足、飯後百步走等24法,不藏私,完全公開。
【內容簡介】
〈上篇〉 活到百歲的養生觀
▌養生養的是什麼?
談到養生,「上工治未病」是我養生的指導思想,我認為「養生將重於治病」;並提倡實施「百歲工程」,希望能以「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來指導世人養生,達到長壽又健康的目的。
「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實際上來源於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原話是:「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
這些話很樸實,但是現在很多人,包括不少醫生都不去執行。病人非得等到有了疾病,甚至到了危重階段,才開始著急;醫生則自以為能治療好急危重症,才是真正厲害的本事。不過要是仔細想想,現在好多人得了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哪一種疾病醫生能告訴你,他能幫你根治的?到了病重,進了醫院,越治越重,跑到重症監護室,結果錢也花了,人也差不多沒了。想想,要是平時自己稍微花點心思,做做養生保健工作,怎麼會那麼容易得病?所以我們的古人才老是那麼苦口婆心地勸誡我們,要「治未病」。實際上,「養生重於治病」,只有樹立起正確的健康與疾病觀,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地去做,才可能實現壽而康的目的。
那麼,究竟什麼是「養生」呢?我認為,從中醫學上來講,養生是講一個人的生命活動要「形神統一」。所謂「形」,是指整個形體、身體,「神」是指心神、意志、思維等。而「形、神」又與天地相應,是人與自然的統一,即「天人合一」。
中醫認為人是在大自然這個環境裡生活的。除了大自然之外,影響人類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社會因素。養生就是要統籌協調好「形、神」兩者,以及會影響到兩者的各種社會的、自然的因素之間的關係,協調好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使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都達到很健康的狀態,從而獲得長壽。這種良好的狀態,中醫學把它稱作「形神統一」、「陰平陽秘」。這些概括起來就是「未病先防」。
養生的另一個工作就是要「已病防變」,即雖然已經得了某種疾病,但是通過適當的方法和手段,來防止疾病進一步進展,乃至逆轉疾病的進程。
談到養生的方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段對話:(黃帝)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
用現代的話說,意思大概就是:以前那些人,為啥都能長壽健康,行動又不遲鈍;現在的人,年紀沒過五十,怎麼就顯得那麼衰老,經常得病,是時代變了?還是人不行呢?答案就是:以前那些長壽的人,因為掌握了養生的規律,又切實地去執行;現在的人,燈紅酒綠,房事不節,欲望無窮,起居毫無規律,飲食亂七八糟,無時無刻不違反著長壽的規律,自然死得又快又慘了。
再把養生的大原則稍微解釋得細一點,就是:要想活得老,又活得好,就是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根據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和特點,調養身心。
2.施行合宜的養生術,如導引、吐納等。
3.飲食和五味,忌偏嗜、節饑飽等。
4.起居有常,生活、工作有規律。
5.不過度勞作,無論勞動還是進行房事,都要適可而止。
這些方法,在我的「養生24法」裡面會具體談到。當然,我覺得養生需要先充分認識以下三個方面:
1.身心和諧:指人的健康,包括「身」和「心」兩方面的健康。要求我們不但身體要好,還要有良好的心態、精神和情緒等。
2.天人相應:要求我們養生要「法於陰陽、順應自然」,一定要根據天氣和季節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及時調整生活,如天冷了添衣保暖,天熱了降溫避暑。
3.識病防病:就是要我們平時多留意常見病、多發病的一些普及知識,這樣才能幫我們去識別自身的健康狀況,從而進行預防和治療。
〈下篇〉養生24法
第1法 起居作息規律
1.一日起居介紹
我每天起床、打拳、練氣功、吃飯、讀書、看報等都有一定的次序,下面是我的作息表,這個作息表已經伴隨我度過幾十年了。
早晨起床:靜坐、50個呼吸吐納;自我保健按摩(從頭開始,遍及全身);喝一杯熱開水或花茶;打八段錦。
早餐:早餐後練氣功(半小時到1小時);讀書、看報、練書法、寫文章等;中午繞樓散步10圈(11:00〜12:00)。
午餐:午餐後看報紙;午睡(13:30〜15:00);讀書、看報、寫文章;傍晚打太極拳。
晚餐:看一會兒電視:晚21:00洗澡(冷熱水交替);做30分鐘氣功、看看書;23:00之前上床睡覺。
2.善養生者,起居必有常制
古書《管子》有云:「起居不時……則形累而壽命損。」唐代的藥王孫思邈,據考證活到141歲,他也總結出「是以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因而,不難看出養成科學健康的起居作息規律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可能,便應該讓自己的生活規律起來。
反之,如果長期生活起居缺乏規律,或雖有規律但卻是不健康的「壞規律」,比如經常熬夜、不吃早餐、飯後倒頭便睡、不愛運動等,將會打亂人體的氣血陰陽平衡,容易生病、早衰等,對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人體內部是非常微妙的,存在許多規律性的現象,如一天24小時的日夜節律,正常的規律是,白天工作,晚上睡覺;如婦女的月經,每月什麼時候該來,來多久,什麼時候該結束,都有規律。
拿飲食規律這一點來說吧,許多犯胃腸道疾病的人,就是因為一開始不注意飲食規律造成的,上班族中這樣的人比較多。許多人因為膽結石而切除了膽囊,變成「沒膽」的人,醫學研究表明,這和經常不吃早餐有關係;而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功能紊亂等,在我接診的許多患者中,也都跟飲食不規律很有關係,經過調整飲食的規律,配合一些藥物治療後,多數能夠治癒。而像急診科經常接待的那些突發腹痛、腹瀉、嘔吐的急性胃腸炎患者,有很多也和「飲食不節」很有關係。在我看來,規律飲食的人,很少會得這些病。
如果說飲食規律的重要性還不容易被體會到的話,那麼,睡眠規律的重要性就變得容易理解得多了。現代都市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歷:由於學習或趕工作,連續加班熬了幾個夜,每次都是忙到凌晨2、3點之後才睡,一覺睡到次日中午,這樣算下來,睡眠的時間其實也不短,足足有10個小時,但是第二天起床時卻總覺得像沒休息過一樣,頭腦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這就是違反了人體正常生理睡眠節律的後果。
人如果經常「開夜車」,就會打亂這種節律,影響睡眠品質,次日起床後就會感覺精神疲憊,頭腦不清醒,不僅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也會影響健康。偶爾幾次這樣的經歷還不要緊,影響不會太大,可是如果長時間這樣的話,就會打亂大腦正常休息的節律,而有損健康,如胸悶、心慌、頭暈、健忘、腰酸、失眠、煩躁、脾氣變差、口腔潰瘍等症狀就很可能出現。
現代人工作繁忙,有些人喜歡夜深人靜時工作,這些都是有礙健康的。長期打亂作息時間,就容易產生問題。除了上面舉出的一些情況,還容易得感冒、一生病便很難好、面容憔悴、出現黑眼圈,女生還可能出現內分泌紊亂、月經不調的情況。所以,經常熬夜的人需要留神注意了。
按時就寢、按時起床,能保證充足、良好的睡眠;而科學、規律的作息安排,有利於保持高品質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精力,以便第二天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除了上面提到的飲食和睡眠要規律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運動、工作、娛樂等活動安排得合理與否,對人體也會有影響,在此我們不詳談。我建議每個人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的不同,合理地安排好自己每日的工作、學習、運動、飲食、起居等日常活動,並長期堅持、形成規律,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健康,這個非常重要。
作者簡介:
▌鄒旭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廣東省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吳煥林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病專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內科教研室主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1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鄒旭、吳煥林醫師
優惠價: 88 折, NT$ 264 NT$ 3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最長壽的國醫大師親授「壽而康」的生活秘訣
本書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核心觀念,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有著密切關係,主張以養生為要務,宣導「身心和諧」、「天人合一」的中醫特色養生觀。此外,通過對鄧老經常使用的「養生24法」進行詳細介紹,從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多方面滲透、貫通於日常生活中,簡單易行,切實有效,值得推廣。
鄧鐵濤先生,幼承庭訓,篤志中醫,數十年如一日為中醫藥事業嘔心瀝血,其理論功底之深厚、學術視野之開闊,堪稱中醫藥從業者之楷模。
這本書的內容由102歲的鄧老國醫整理而成,書中的「養生24法」是鄧老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習得的經驗體會。如果您對自己健康狀況深表擔憂,如果您對五花八門的養生保健方法無所適從,請一起來跟鄧老踐行「養生24法」,行動起來並堅持下來,就能從源頭遠離疾病,同享康壽。
【本書特色】
權威——編者為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秉承鄧老「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來指導世人養生,達到長壽又健康的目的,在繁忙中將鄧老的畢生心血嘔心整理而成本書,堪為中醫藥養生經典。
詳細——本書分為上篇及下篇,上篇談「活到百歲的養生觀」,從養生的意義、身心和諧的秘訣、四季如何養生,到識病防病,詳細解說,文字簡明易懂;下篇談鄧老的「養生24法」,從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多方面滲透、貫通於日常生活中,簡單易行,切實有效。
實用——本書的內容由102歲的鄧鐵濤老國醫傳述,書中的「養生24法」是鄧老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習得的經驗體會,包括:起居作息規律、不覓仙方覓睡方、晨起後靜坐吐納、晨起後飲茶、早餐後練氣功、適度用腦防衰老、午間散步采陽、傍晚練太極、睡前熱水浴足、飯後百步走等24法,不藏私,完全公開。
【內容簡介】
〈上篇〉 活到百歲的養生觀
▌養生養的是什麼?
談到養生,「上工治未病」是我養生的指導思想,我認為「養生將重於治病」;並提倡實施「百歲工程」,希望能以「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來指導世人養生,達到長壽又健康的目的。
「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實際上來源於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原話是:「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
這些話很樸實,但是現在很多人,包括不少醫生都不去執行。病人非得等到有了疾病,甚至到了危重階段,才開始著急;醫生則自以為能治療好急危重症,才是真正厲害的本事。不過要是仔細想想,現在好多人得了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哪一種疾病醫生能告訴你,他能幫你根治的?到了病重,進了醫院,越治越重,跑到重症監護室,結果錢也花了,人也差不多沒了。想想,要是平時自己稍微花點心思,做做養生保健工作,怎麼會那麼容易得病?所以我們的古人才老是那麼苦口婆心地勸誡我們,要「治未病」。實際上,「養生重於治病」,只有樹立起正確的健康與疾病觀,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地去做,才可能實現壽而康的目的。
那麼,究竟什麼是「養生」呢?我認為,從中醫學上來講,養生是講一個人的生命活動要「形神統一」。所謂「形」,是指整個形體、身體,「神」是指心神、意志、思維等。而「形、神」又與天地相應,是人與自然的統一,即「天人合一」。
中醫認為人是在大自然這個環境裡生活的。除了大自然之外,影響人類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社會因素。養生就是要統籌協調好「形、神」兩者,以及會影響到兩者的各種社會的、自然的因素之間的關係,協調好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使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都達到很健康的狀態,從而獲得長壽。這種良好的狀態,中醫學把它稱作「形神統一」、「陰平陽秘」。這些概括起來就是「未病先防」。
養生的另一個工作就是要「已病防變」,即雖然已經得了某種疾病,但是通過適當的方法和手段,來防止疾病進一步進展,乃至逆轉疾病的進程。
談到養生的方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段對話:(黃帝)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
用現代的話說,意思大概就是:以前那些人,為啥都能長壽健康,行動又不遲鈍;現在的人,年紀沒過五十,怎麼就顯得那麼衰老,經常得病,是時代變了?還是人不行呢?答案就是:以前那些長壽的人,因為掌握了養生的規律,又切實地去執行;現在的人,燈紅酒綠,房事不節,欲望無窮,起居毫無規律,飲食亂七八糟,無時無刻不違反著長壽的規律,自然死得又快又慘了。
再把養生的大原則稍微解釋得細一點,就是:要想活得老,又活得好,就是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根據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和特點,調養身心。
2.施行合宜的養生術,如導引、吐納等。
3.飲食和五味,忌偏嗜、節饑飽等。
4.起居有常,生活、工作有規律。
5.不過度勞作,無論勞動還是進行房事,都要適可而止。
這些方法,在我的「養生24法」裡面會具體談到。當然,我覺得養生需要先充分認識以下三個方面:
1.身心和諧:指人的健康,包括「身」和「心」兩方面的健康。要求我們不但身體要好,還要有良好的心態、精神和情緒等。
2.天人相應:要求我們養生要「法於陰陽、順應自然」,一定要根據天氣和季節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及時調整生活,如天冷了添衣保暖,天熱了降溫避暑。
3.識病防病:就是要我們平時多留意常見病、多發病的一些普及知識,這樣才能幫我們去識別自身的健康狀況,從而進行預防和治療。
〈下篇〉養生24法
第1法 起居作息規律
1.一日起居介紹
我每天起床、打拳、練氣功、吃飯、讀書、看報等都有一定的次序,下面是我的作息表,這個作息表已經伴隨我度過幾十年了。
早晨起床:靜坐、50個呼吸吐納;自我保健按摩(從頭開始,遍及全身);喝一杯熱開水或花茶;打八段錦。
早餐:早餐後練氣功(半小時到1小時);讀書、看報、練書法、寫文章等;中午繞樓散步10圈(11:00〜12:00)。
午餐:午餐後看報紙;午睡(13:30〜15:00);讀書、看報、寫文章;傍晚打太極拳。
晚餐:看一會兒電視:晚21:00洗澡(冷熱水交替);做30分鐘氣功、看看書;23:00之前上床睡覺。
2.善養生者,起居必有常制
古書《管子》有云:「起居不時……則形累而壽命損。」唐代的藥王孫思邈,據考證活到141歲,他也總結出「是以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因而,不難看出養成科學健康的起居作息規律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可能,便應該讓自己的生活規律起來。
反之,如果長期生活起居缺乏規律,或雖有規律但卻是不健康的「壞規律」,比如經常熬夜、不吃早餐、飯後倒頭便睡、不愛運動等,將會打亂人體的氣血陰陽平衡,容易生病、早衰等,對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人體內部是非常微妙的,存在許多規律性的現象,如一天24小時的日夜節律,正常的規律是,白天工作,晚上睡覺;如婦女的月經,每月什麼時候該來,來多久,什麼時候該結束,都有規律。
拿飲食規律這一點來說吧,許多犯胃腸道疾病的人,就是因為一開始不注意飲食規律造成的,上班族中這樣的人比較多。許多人因為膽結石而切除了膽囊,變成「沒膽」的人,醫學研究表明,這和經常不吃早餐有關係;而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功能紊亂等,在我接診的許多患者中,也都跟飲食不規律很有關係,經過調整飲食的規律,配合一些藥物治療後,多數能夠治癒。而像急診科經常接待的那些突發腹痛、腹瀉、嘔吐的急性胃腸炎患者,有很多也和「飲食不節」很有關係。在我看來,規律飲食的人,很少會得這些病。
如果說飲食規律的重要性還不容易被體會到的話,那麼,睡眠規律的重要性就變得容易理解得多了。現代都市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歷:由於學習或趕工作,連續加班熬了幾個夜,每次都是忙到凌晨2、3點之後才睡,一覺睡到次日中午,這樣算下來,睡眠的時間其實也不短,足足有10個小時,但是第二天起床時卻總覺得像沒休息過一樣,頭腦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這就是違反了人體正常生理睡眠節律的後果。
人如果經常「開夜車」,就會打亂這種節律,影響睡眠品質,次日起床後就會感覺精神疲憊,頭腦不清醒,不僅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也會影響健康。偶爾幾次這樣的經歷還不要緊,影響不會太大,可是如果長時間這樣的話,就會打亂大腦正常休息的節律,而有損健康,如胸悶、心慌、頭暈、健忘、腰酸、失眠、煩躁、脾氣變差、口腔潰瘍等症狀就很可能出現。
現代人工作繁忙,有些人喜歡夜深人靜時工作,這些都是有礙健康的。長期打亂作息時間,就容易產生問題。除了上面舉出的一些情況,還容易得感冒、一生病便很難好、面容憔悴、出現黑眼圈,女生還可能出現內分泌紊亂、月經不調的情況。所以,經常熬夜的人需要留神注意了。
按時就寢、按時起床,能保證充足、良好的睡眠;而科學、規律的作息安排,有利於保持高品質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精力,以便第二天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除了上面提到的飲食和睡眠要規律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運動、工作、娛樂等活動安排得合理與否,對人體也會有影響,在此我們不詳談。我建議每個人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的不同,合理地安排好自己每日的工作、學習、運動、飲食、起居等日常活動,並長期堅持、形成規律,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健康,這個非常重要。
作者簡介:
▌鄒旭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廣東省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吳煥林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病專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內科教研室主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1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