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引導讀者可節約經費的以程序化步驟設計自宅,把家變舒適。
人人都有把家變舒適的夢想。這本書是送給那些希望能以「節約經費」設計法來改善居家的人的禮物。同時,也相當適合正與設計師溝通者,正確的闡述自己的需求、減少設計摸索的時間。此外,如果是對「居家設計」有興趣,想增進室內設計知識的人,也適合閱讀本書。
這裏所使用的居家設計法,是芙珞菈(Flora) 以多年的室內設計實務經驗為基礎,再加上十餘次親身試煉的搬家心得,逐步累積發展所得。並更進一步分項出具體的設計程序,使它成為一般人也容易理解、掌握、運用的室內設計方法。
本書五大篇章按序可分為「佈局平面、配置傢俱、選配色材、收納規劃、展露計劃」。藉此設計出:
一個空間機能完整,具有美感、情感及療癒力的居所。
讀者可跟隨書中章節次序,按部就班、一步步將家宅裡的設計元素,包括:牆地色材、傢俱、軟件、燈具、植栽、畫飾、擺設......等,經過各種思索與評估,按照每個家庭的需要,重新調整或變換內容,規劃出理想的家。 希望讓讀者能「節省經費」,可在儘量「不敲除原有隔牆」的限制下,以程序的方法,調整自宅的室內元素,設計出有所助益的居住環境,擁有舒適的家。
作者簡介:
芙珞菈(Flora),室內設計師。
出生於台灣台中 / 台中女中畢業 / 逢甲大學建築系畢業 / 曾任築頤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 倫敦藝術大學 Chelsea College of Arts 進修室內設計 / 曾任半畝塘設計師 / 澳洲 Shafston College進修 / 曾任京城建設設計師 / 曾遊歷參訪亞、歐、澳等國室內設計 / 二十餘年室內設計實務經驗 / 作品含 SKECHERS 台灣分公司辦公室⋯⋯等百餘件商業空間及居家設計、施工
章節試閱
PART 1 佈局平面
當我們啟動居家環境設計,第一個要進行的就是「佈局平面」。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柯比意 (Le Corbusier)在《邁向新建築》裡提到:「平面,是一切的開端。沒有平面,就沒有遠程目標⋯⋯平面是決定一切的關鍵。」他還說:「平面設計是居家環境設計的基礎,而且它關乎室內所有的『機能』。」
「機能」或稱之「功能」,是我們在設計居時所必需關注的。在功能完備的家裡,所有的生活需求都可獲得滿足。而這些完備的功能,則需藉由平面配置來體現。例如,在居家生活裡,我們需要睡眠、交誼、吃飯⋯⋯;反映在平面規劃上,就要有臥室、客廳、餐廳⋯⋯。居所裡需要擁有哪些生活機能?又要怎樣安排這些機能空間?凡此種種,都是我們在做平面設計時需要好好規劃的。
事實上,在規劃平面時,除了空間的「機能」之外,我們也會某些程度的觸及「情感」及「美感」的議題。譬如:需不需特地為親友規劃一間客房?或者,是否需將哪個特定空間,配置於擁有美麗窗景的方位⋯⋯等。
在佈局平面時,我們關注於如何做好居所的空間規劃,這總共包括幾個部分。首先,我們先了解家庭的需求,並且掌握房屋條件的優劣特質。其次,我們根據生活需求將屋內劃分出不同性質的區域,讓這些區域不僅能各自獨立運作,也能彼此互相支援。同時,也需規劃出室內最佳的行走動線。當然,還需預先暸解如何根據房屋特色來規劃平面,及掌握區隔空間的方法。
一旦我們將平面佈局規劃好,就是關照舒適居所的第一個面向-「功能性」。而這也是做居家環境設計時,所必須達成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Chapter 1 分配空間與發展動線
因地制宜的塑造「熱區」
暮光裡的客廳
天氣微寒,天色漸晚,我獨自在客廳裡振筆疾書。CD唱盤剛播完貝多芬撼動人心的《命運交響曲》,屋裡突然沈寂。靜默中,我想起名著《小婦人(Little women)》暮光裡的客廳:
一家大小圍坐著暖烘烘的壁爐,女兒們有人畫圖、有人寫書,有的則彈奏鋼琴,媽媽引領著全家歌唱,悠揚的琴聲與動人和樂的溫馨景像,引來旁居的祖孫遠隔兩扇窗歆羨的注視。
像這樣一個幸福的客廳,燃著火焰的暖和壁爐是絕不能少掉的主角,還要有幾張舒適的座椅、桌几,桌上一壺熱茶、檯燈,塞滿書的書架、供彈奏的鋼琴、暖呼呼的地毯、厚重窗簾,以及可瞥見窗前幾叢盛開菊、玫,與屋外靄靄白雪的玻璃窗檯......。
誠然,屋裡就因有這些擺設,足以產生活動,才使客廳變為可容納全家情感交誼的大「熱區」。也就因有這些居家生活裡產生的「活動」,才使客廳能夠成為家裡「發生種種樂事的主要空間」。
家人活動的區域就是「活動區」,或也可稱為「功能區」、「熱區」。而熱區性質由傢俱擺設所定義,並且賦予意義。我們在某個空間從事某項活動,這空間則因我們所從事的活動而被命名。
就像招待客人的場所是客廳。家人聚集的地方是起居室,吃飯的地方是餐廳,睡眠的地方是臥室......。這些活動有些我們和家人一起在大空間進行,有些活動我們則獨自在房間裡做,不想被打擾。
這樣,就形成了不同性質的空間。
一般而言,房間如果只有一個門,比較能保有隱私,我們稱之為私密空間。反之,如果是全家都可自由進出,缺乏封閉的處所,我們稱之為開放空間。例如:
玄關、客廳、餐廳,都是典型的開放空間。
屋裡的開放空間們好比城市的市集攤位,我們可在客餐廳之間自由穿梭逗留、串門子;而家裡有門的私密空間,則像媽媽子宮,由層層羊膜保護,使我們得以隔絕外界干擾,可安靜的和自己對話,或能寧靜休眠的處所。
我們會聰明的在開放場所進行可公開的活動,
在私密場所進行隱私及個人化的生活內容。
想擁有舒適的居家環境,就必須恰如其分的運用室內每個場所。透過辨識自己屋裡各別場所的特色,我們將每個場所與家中所需求的空間,進行配對。
我們在對的地方,擺對的設施,做對的事。
而「因地制宜」,配合屋內不同區位的空間特性安排相對應性質的活動內容,就是我們定義與分配空間的方法。
起居室是清醒時待最久的地方,也是家人共用及每個人都會花時間停留的地方,因此起居室是家裡重要的空間。
為了讓大家愉悅,它須美麗明亮、空氣清新;為了容納最多人進行多樣活動,它面積必須大,進出也須最方便。
所以,我們選擇家裡面積最大,通風、採光及視野最好的開放區域,做為起居室。並且,在空間不足時依彈性需求將起居室兼為招待賓客的場所,客廳。
餐廳最好鄰接廚房,我們常將廚房前開放區做為餐廳。
法國作家皮埃爾(Pierre Charles Monselet)說:
「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時光,其實是彼此心心相連的時刻,而那一刻便是關於餐桌上的回憶。」
的確,餐廳是家人情感交流的重要空間,因此也需要良好的空間品質。因此,我們將開放空間中「次佳品質」的區域,做為餐廳。倘若能在明亮舒適的場所用餐,一方面可促進食慾,同時也能和家人共享愉悅的聚餐氣氛。
臥室是極度私密的空間,房間要有可封閉的門。室內光線不要太亮,適中就好,否則刺眼的光芒將無法讓你安穩的睡個午覺。為了適於入睡,鄰馬路儘量遠些,遠離噪音。
臥房裡的睡眠區不要太大,過於空曠的場所使我們備感孤寂,缺乏安全感。大小適切,擺了床組及其他臥室傢俱之後,仍然猶有餘裕,是最理想的空間大小。
中國風水主張:「廳光室暗」,意思就是客廳要亮,而臥室要暗,講的就是臥室須處於低調隱密的場所。
書房應有的模樣,端視我們自己的想法。許多愛閱讀的家庭會希望擁有灑滿陽光,擺滿圖書的書房。
義大利名文評家貝內德托(Benedetto) 的書房窗戶,還可看見整片蘇蘭多的美景;墨西哥建築師巴拉岡(Luis Barragan)則使自己的書房封閉,只開高窗。他刻意讓光線從高處漫入,使室內散發崇敬氛圍。
日本建築師八那啟造(Yano Keizo)主張「全家人圍在一張書桌前各做自己的事」。他在《打造幸福住宅》裡說:「與其設個書房,倒不如在起居室或客廳一角,擺上自己的書桌⋯⋯在視線範圍內可感受到家人氣息的距離感。」
藉由以上這些不同人士的不同做法,我們可以理解:
想將書房設置在家中的哪個位置,
端視我們自身的想法,
這就是不同家庭的個別需求。
在我家,書桌和資料櫃一起放在起居室牆角,這是我的工作區。而客廳,則由雙人沙發與單椅群環繞桌几圍塑而成,是家人相聚及招待賓客的場所。每逢週末夜,我們總會全家一齊在這裡關燈觀賞電影,客廳就成了視廳室。
還有,起居室窗邊種了些綠色植栽,是我舞動綠手指的地方。我也會在客廳空曠處做伸展操,那是我的運動區。
另外,擁有整面書牆的餐廳,除了供我們用餐,同時也是女兒喜歡唸書、寫作業的場所,那時就是書房。
發生種種家庭樂事的人生舞台
全家共享的開放空間,就像是一顆橙黃色的大橘子,這個「大熱區」的每個角落就是橘子肥美的肉瓣,肉瓣們一起組構成「發生種種家庭樂事」的大空間。
我們在設計居家時,可藉由營造豐富空間,使充滿活動與兼具使用彈性的大熱區,增添居家生活的精彩內涵。
居所裏被營造出來的小角落,都是生活的舞台。我們將舞台打造得愈豐華,我們人生也就有愈多精彩內容的可能。總之,在塑造居所「熱區」時,我們按空間性質,安排合宜的活動及擺設,「因地制宜」的規劃出舒適的居住環境。
規劃簡捷順暢的「動線」
葡萄與桔梗
過午時分,我拿出一盒冰鎮紫葡萄做為餐後點心。拎起整串葡萄,除了看見一顆顆飽滿圓大的果實,還隱約可見串結葡萄的細梗。就因有了這「結梗」,才能一顆不露巧妙串聯出一整株水滴型完美葡萄串。
「葡萄」與「結梗」,就好似居所「活動區」與「動線」的關係。若將葡萄比擬居家「活動區」,那「結梗」就是人行走的路線,動線。
而這「動線」,串接起室內所有的「出入口」及「活動區」。
結梗由「梗頭」串接每顆葡萄,動線由「出入大門」蔓延到居所裡的每個活動區。想像自己沿著「結梗」走,我們可以從這一顆葡萄走到任一個下一顆葡萄。而在屋裡,我們沿著自己規劃的「室內動線」到每個活動區,以及由許多活動區組成的房間。
室內動線的網絡就像葡萄的桔梗系統,
須能串聯居所所有的空間。
設計居家時,我們須在屋內規劃出適切的人行路線。
在尚未擺傢俱的空屋,動線是直的,我們幾乎可由大門沿直線走到房間,點到點暢行無阻。但一旦我們賦予空間機能,設置活動區,擺放因活動衍生的傢俱,就須調整人行路線,否則可能會「撞」到傢俱。
在大空間裡配置個別活動區之後,我們調整動線,也許繞路而行。我們配合房屋格局,將活動區放在理想位置,合宜的調整「活動區」的形狀、大小,以維持簡捷的「動線」。
「動線」和「活動區」的規劃
通常,我們會在空屋平面圖上根據室內不同區位的特色勾勒出對應活動區的泡泡圖,再發展動線去連結這些泡泡。這些泡泡就像是葡萄,而動線就是結梗。
下個步驟,我們也許需要調整動線路徑的走向與方位,以能夠或放大、或縮小的改變「活動區」的形狀,使其面積及型態足以合理安置我們在這個活動區的傢俱擺設。
一般而言,我們用室內動線路徑來界定不同的活動區,但有時也會允許產生「動線直接穿越完整活動區」的情況。
譬如,客廳傢俱若採分散擺設,就可安排動線在不會碰撞傢俱的情況下穿越客廳走到陽台。這樣的穿越動線就算合理。
設計居所的動線,使其順暢、簡短、有效率,
我們就住得愉快舒適。
因應活動區而調整的動線,也許改為微彎的路線,也許需要轉個方向,可能因而比原來的直線距離長。然而,不管我們如何調整,一定要秉持好走、順暢的原則。
事實上,「行走動線」與「活動區」使用範圍息息相生。若以「太極圖」比喻,使黑與白互為圓缺,陰與陽互相調節,以取得平衡。協調兩者,取得雙方都有所得的最大公約數,是我們嘗試各種平面設計方案做抉擇的標竿。
我們需瞭解:
規劃設計的最終目的,
就是希望在「動線」順暢的原則下,
也能讓活動區取得最大的空間效益。
室內每個活動區,包括主要、次要、附屬空間,都是我們要到達的處所。規劃動線時,為了希望能讓所有「主要空間」之間的動線關係有效率,在不得已、必需做抉擇時,我們可能就只好讓附屬或次要的空間,擁有較長的行進路線。
通常,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設計者,也會嘗試規劃幾種不同的路線及區域範圍、推敲出幾版不同做法的平面設計。最後,再評估、比較,從中選擇出最理想適切的規劃方案。避免繞遠路相當重要,因動線是影響一個家「好不好住」的關鍵。
前後有序的空間群
保齡球瓶序列
大學時,我常與好友相偕打保齡球。對準三角排列的球瓶奮力一擲,先命中第一支球瓶,這球瓶再推倒第二、三、四排。當所有球瓶依序倒下,大家雀躍擊掌歡呼,是我們課餘最開心的時刻。
以室內設計而言,想規劃好居所裡的空間,也須和球館球柵裡排列整齊的保齡球瓶般的有前後「次序」,因為:
居所的室內空間,
就是個由公到私,由開放到私密的空間序列。
愈靠近大門的地帶是家中門戶,容易接觸到來自室外的干擾,因此我們定義為容許與外界交流的共享的「開放空間」。而愈靠近居家空間的末端,則屬居所裡較隱密的區域,外人也難擅自闖入。因此設為「私密區」,並在此安排隱密需求較高的房間。
事實上,「前後有序」的道理早已體現在歷代中國帝王的宮廷設計。就如北京皇城「紫禁城」,從最外圍的城門,一進進往內前行,到城墎中段才到天子接見群臣的大殿,再經幾個大殿之後,才是皇帝與后妃廂房。城廓最後側,則以種滿林木的花園山脈圍堵保護帝后居所。這就是必須「外側開放,內側私密」的序列概念。
開放空間
而現代居所的「開放空間」想法,則是演變而來的結果。首開風氣之先的是美國建築師萊特。他在「草原風格」建築裡,將「玄關、客廳、餐廳」合併在一個大房間,並說:
「房間數量減到最低程度,並把所有東西結合為一個封閉的空間:也就是把光線、空氣和視野安排得能以一種統一感滲透到每個角落。」
這樣的規劃,就是我們現在建築與居住型態的瀾觴:
將玄關與客、餐廳,合併在一個入門後的優質公共區。
居所裡靠外的公共空間是家人所共享。首先,與大門銜接出入頻繁的過渡區,規劃相對面積較小的「玄關」,是第一排保齡球瓶。再來,是家人共享及待客用的「客廳」,是第二排球瓶。而「餐廳」與開放式廚房,則是第三排球瓶。
而沿著人走的動線走到室內後半段,則是由隱密需求較高的房間所組成。居所裡最注重隱私的「主臥室」,則是最內部、面積最大、含衛浴設備的房間,是最後一排球瓶。
因此,規劃居所空間,由外而內的理想次序應為:
玄關、客廳、餐廳、廚房、書房、臥室、主臥室,中間再穿插如走道、衛浴、儲物間⋯⋯等服務性質的空間。
穩定、抒心、環環相扣的空間佈局
前後有序的空間群組
美國現代建築大師路易斯康(Louis Kahn) 曾經提出「二元法」,闡述「服務空間」與「被服務空間」的相對概念。此外,在他設計的美國賓州費雪公館中,則將兩棟木箱建築以45度的角度錯開配置,並在這兩個量體分別配置包括客、餐廳的「聚會空間」,及臥室群的「隱私空間」。
讓靜態活動和靜態活動放一起,
而屋裡的動態活動們也統整配置在另個區域中。
規劃居家設計時最好將同性質活動放一起,這很重要。
首先,需先釐清自己的需要。譬如,如果唸書怕被吵,就可將書桌與同樣有安靜隱密需求的床,一起放在臥房。
另一方面,在家裡的開放區,我們則將可鬧烘烘進行的活動放這裡。我們將接待訪客的客廳、家人談天的起居室、一起忙的工作區,及共餐享天倫的餐廳,聚合在同區域。
總之,不管我們家庭有任何獨特的個別需求,或要規劃哪些活動區,請先思考這活動的「性質」是動態或靜態?是大家可共享的?或最好關起門來進行?請由活動的「性質」面向,來選擇該配置在居家空間的哪個區塊。
小至活動區,大至房間,
我們都可運用「群組」法來規劃室內佈局。
將同性質的空間放在一起,我們把動態的玄關、客廳、餐廳放一起,而靜態的臥室群放在居所的最內側;在動靜之間,則配置書房、和室、客房⋯⋯等其他空間。
就這樣,當我們這麼分配之後,居所就會自然而然呈現自明的空間群組。而我們的居家環境,就是這樣由外而內、由開放而隱密的,建立起層次分明的空間序列。在這些性格明晰的房間裡,我們即可擁有鬧靜分明,自在的居家生活。
調色盤形狀與房屋格局
童年時的週末早晨,我總提著顏料與畫具到小鎮畫室學畫。而我有兩種不同的調色盤,雲形與長方形。雲形調色盤是雲朵形狀,裡面不規則的分佈橢圓形的大小凹槽;長方形調色盤則是隔柵狀的盤子,裡面像巧克力盒般整齊排列著大小尺寸的長方格槽。
居所格局其實和調色盤很像,呈現規則或不規則分佈。
居所裡的開放空間或每個房間的形狀,有些是完整矩形,有些則具有不規則外廓。配置居所功能區時,我們可參考在不同調色盤內設置凹槽的做法來規劃。
規劃平面的樂趣,
就在於如何將各活動區按照理想空間序列,
完美的以動線串接在不同形狀外殼的建築空間裡。
倘若規劃得理想,我們即可擁有一個,不但有豐富居家活動,同時也具備了平衡、穩定的空間特質的居家環境。
穩定的「中軸對稱」設計法
混亂的環境絕無法使我們獲得安寧,室內若要產生「平衡」「穩定」、「安穩」、「鎮定」的和諧場所感,就須使各活動區間呈現遵守秩序的整齊狀態,以安定我們的心緒,也使屋內舒適。
而若想達成室內空間佈局的「穩定」、「平衡」,在規劃時,可採「中軸對稱」的設計方法。
對稱概念,就好比審視自己左右相稱的雙腳,或樹葉兩邊的葉脈,或鵬鳥伸展的雙翼。我們可借用大自然創作萬物的手法來佈局居所裡的功能區:
藉由一條有形或無形的中心軸線,
配置出軸線兩側穩定平衡的,「對稱」的物件關係。
而在規劃這整齊、對稱、注重軸線的空間關係時,也須隨循住屋的格局輪廓,做各活動區的整體調配。
軸線的另一個概念,就是整齊的「序列」。
就像糖葫蘆般,由一根筆直竹籤所串起的李子們,按照前後次序排列在一條直線的總和,這樣沿軸心的連續串接,也一樣能帶給我們秩序、整齊、平衡的穩定感。
設計居所時,不論是小型傢俱的置放,或活動區之間的關係,我們皆可巧妙運用物件及區域的「中軸線」概念。
就以我家客廳做為例子:
沙發、大桌几、電視及天花板上的燈具,這些物件的中心點,幾乎在同一條軸線上。而這麼做,就是為了呈現具有穩定感的起居空間。
實務上,我們也常見許多成功的設計案例,是將餐桌和餐櫃們,擺設出「軸線對稱」排列關係,藉以塑造出平衡 、穩定、溫暖包被的舒適感。
先平衡主幹、主要空間
當客、餐廳以及其他主要活動區,皆能排出平衡秩序的相對關係,接下來,再配合居所公共區外廓,將剩餘的角落設置其他適當功能區,以取得整體空間的穩定平衡。
這做法,就像一棵朝天而生的大樹,只要「主幹」可以保持平衡,即使其它蔓延的「側枝」枝葉龐雜,我們還是會感覺這是一棵樹形和諧、具有均衡美感的大樹。
所以,設計居所時,先將玄關、客廳、餐廳⋯⋯等主空間的平衡關係先確認清楚,就等於掌握了空間的大方向。
除非是遇到房屋本身的格局歪斜,否則,在開放空間裡,還是儘量維持幾個主空間之間相互具有四平八穩的端正關係:我們用端正來創造「平穩、舒適」的空間感。
留白,空間抒心感
在配置空間各活動區的內容時,
不可硬擠的將室內塞爆傢俱,而要保留適當喘息空間。
太擁擠的空間會產生窒息感,適度的在大範圍裡保留什麼都沒放置的局部空地,可使我們視野清幽,精神放鬆。這是一種強調「抒壓」、「抒心感」的設計理念。
就像欣賞中國山水潑墨畫,那刻意被「黑」所襯托出什麼都沒有的「塊狀留白」,就是繪畫中讓我們神往之處。
當我們在居家空間裡什麼都沒放的「留白」,這空白處,使人得以在屋裡喘息、遊走、跨越、放鬆。
有人說建築是流動的音樂,其實室內空間就是。
順著行走動線,我們會經或大或小、性質不一的空間。有時走到開放大區域,裡面分佈節奏各異的活動。有的地方突然空間留白、或窄道,而窗前卻又使人豁然開朗⋯⋯。
大房間內部存在成串的小空間,所有空間以秩序串接,彼此環環相扣。就像創作一首交響樂曲,每個樂章皆有自己獨立的風情,再依序展演、一齊組構出偉大的樂章。
「環環相扣」與「各自獨立」
「環環相扣」且「各自獨立」的空間群,
就是一個理想居所被設計出來之後的必然呈現。
譬如,我們在「廚房」烹調,到「餐廳」用餐,飯後到「客廳」聊天,聊完天至「工作區」寫作,結束去「浴室」洗澡,然後回「臥房」睡覺。我們根據活動把這些空間以鄰接方式連結,也預期在不同地方同時發生許多事。就像:
媽媽在廚房做菜時,看得到小孩在餐桌寫作業;倘若孩子在客廳聽音樂,也陪伴媽媽在工作區寫作;或是大家在餐廳用餐,也可看見起居室播映的電視節目。
居所裡各自可以「獨立運作」的小活動區,彼此之間也可互動作用,增進家人之間的關係,創造出一整個充滿家居活動的大空間,這就是居住環境裡的「環環相扣」。
想使空間舒適,就須使居所的活動區呈現「秩序」且「環環相扣」的空間組織,並在空間裡「留白」。透過設計隱形的軸線,配置對稱的擺設,並配合房間的外廓,佈局各功能區間的平衡關係,息息相生的把相關空間互為連結。
就像這樣,藉由穩定、秩序、留白與相互呼應的做法,我們塑造出協調平衡、放鬆舒心,增進家中成員互動機會,讓生活更精彩的關照人性需求的好居所!
PART 1 佈局平面
當我們啟動居家環境設計,第一個要進行的就是「佈局平面」。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柯比意 (Le Corbusier)在《邁向新建築》裡提到:「平面,是一切的開端。沒有平面,就沒有遠程目標⋯⋯平面是決定一切的關鍵。」他還說:「平面設計是居家環境設計的基礎,而且它關乎室內所有的『機能』。」
「機能」或稱之「功能」,是我們在設計居時所必需關注的。在功能完備的家裡,所有的生活需求都可獲得滿足。而這些完備的功能,則需藉由平面配置來體現。例如,在居家生活裡,我們需要睡眠、交誼、吃飯⋯⋯;反映在平面規劃上,就...
推薦序
打造一個獨特風格的家
建築師 李皎榮
我認識的 Flora是一個極富有生活情調的人,在她不緩不急的生活秩序中,總是能讓人感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意趣,看她的書很適合配一杯咖啡,放一首輕古典。她能在不經意的閒話中帶你進入設計的殿堂,從而在精神上獲得滿滿的能量補充。
Flora在國內大學建築系畢業之後,從事室內設計工作達20餘年,期間因深感所學不足,還專程赴英國倫敦藝術大學進修,觀摩當地的室內設計作品,本書是她為了幫助想設計自宅的讀者們所寫,也相當適合正與設計師溝通者,正確的闡述自己的需求、減少設計摸索的時間。
這本書花了很適當的篇幅比例,介紹了居住空間理性安排與感性設計的觀念。
理性的部分,Part1 從動線觀念的導引,教導我們各種大小空間的安排次序,她深入淺出的引用了葡萄串的比喻,讓讀者更清晰明心的去分析居住空間安排的恰當性。這一技巧,可以運用在我們一開始選購預售屋時,各式平面圖呈現在眼前,眼花撩亂時,有個定見去做出最好的選擇;Part2 再進一步教導你選配家具時,如何兼具實用性與舒適感。
在感性方面的介紹,雖然也說明了各項藝術風格,讓讀者感受;主題上,仍然以色彩學,材質運用比例的搭配技巧,達到我們預期展現的視覺平衡,從而建立屬於居住者自己的風格。畢竟居家風格的展現,在於適切表達屬於你的個性,沒有好壞,只有特色。所以在讀 part 3 時,透過摸索確認自己與家人的內在需求,才能讓你和你的家人更安適的生活在你所布置的住居空間。
到了 part4,則把焦點再度轉回理性的收納技巧,引導讀者從觀念改變,去著手維護設計風格的清新。搬家是整理收納的最佳時機,在這個時點做好新居的起頭,日後的收納整理也給自己和家人輕而易舉的完成秩序;Part5 針對設計最後階段的家飾也有相當詳盡的說明。
對一個打算搬遷新居,或是想改變居家布置的讀者來說,把這本書放在床頭,隨手翻一個篇章,每次都會有新的領悟,從而激盪出更多的創意,當你運用這些創意在你的家,視覺感受會大為不同,也能感受到,什麼是生活的情調。
打造一個獨特風格的家
建築師 李皎榮
我認識的 Flora是一個極富有生活情調的人,在她不緩不急的生活秩序中,總是能讓人感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意趣,看她的書很適合配一杯咖啡,放一首輕古典。她能在不經意的閒話中帶你進入設計的殿堂,從而在精神上獲得滿滿的能量補充。
Flora在國內大學建築系畢業之後,從事室內設計工作達20餘年,期間因深感所學不足,還專程赴英國倫敦藝術大學進修,觀摩當地的室內設計作品,本書是她為了幫助想設計自宅的讀者們所寫,也相當適合正與設計師溝通者,正確的闡述自己的需求、減少設計摸索的時間。
這...
作者序
舒適的家,人間的樂土
每個人都有把自己家變舒適的夢想。這本書,是我想送給那些希望以「節約經費」法來設計改善居家環境的人的禮物。同時,如果是對「居家設計」有興趣,想增進室內設計知識的人,也適合閱讀本書。
自有記憶開始,我就住在外婆家。那是個花團錦簇、環境清幽的傳統木造日式宿舍,我在那裡享受人生。而從身為室內設計師的二十餘年來,我也為許多人設計了舒適的家。關於怎樣的家才「舒適」,有些重要的原則是不會改變的,我認為:
一個舒適的家,需具備齊全的功能、是個美麗諧調的空間、有情感歸屬的居處,同時也是個富含療癒力的生機場域。
《創造生命的奇蹟》(You can heal your life) 作者,露易絲賀(Louise L.Hay) 女士,深闇擁抱正面能量的「自我療癒」之道。她曾和雪柔李察森(Cheryl Richardson) 合著《你的人生不一樣》(You can Create an Exceptional Life),並在書中提到:
「留意住家或工作環境的擺設很重要,因為這是我們花費最多時間的地方。」
根據雪柔李察森的描述,露易絲家「視野如詩般美麗,裝璜明亮活潑,充滿鮮亮的色彩。⋯⋯蒼翠茂盛的綠色植物⋯⋯一尊巨大的觀音雕像⋯⋯蘭花是個主題,隨處可見。」這位透過演講、著作及出版王國影響了無數人生命的智者,在私人生活也「有意且注意細節的安排自己生活中的事物」。露易絲說:
「我會確保我的花園、廚房、起居室與臥室,都有適當空間。」
一百多年前,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 在詩裡說:「創造人間的樂土。」
他不認同當時流行的英式維多利亞繁瑣風格家居式樣,因此嘗試自己裝潢房子。在建築師好友韋伯(Philip Webb)協助下,莫里斯蓋了一棟具有原始「機能主義」的宅邸。但是,因為找不到風格適合的室內傢俱、傢飾,他就決定自己開公司,生產了包括壁紙、壁布、玻璃器皿、傢俱⋯⋯等,精緻高雅的手工打造工藝家居品。
就這樣,為了擁有夢想中的家園,他自行蓋屋,還自己設計、裝潢。豈知這個行動,竟然觸動了設計思潮的變革,引發影響巨大的「美術與工藝運動」。演變至今,甚至改變了後世的建築型態,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居住房子的樣貌。
一個改善家園的念頭,等同一顆會發芽的種子。我們可 透過積極行動, 改善居家環境,擁有比現在更好的家。而我寫這本書,就是要協助你完成這件事。
這裏所使用的居家設計法,是以我多年的室內設計實務經驗為基礎,再加上十餘次親身試煉的搬家心得,逐步累積發展所得。並更進一步分項出具體的設計程序,使它成為一般人也容易理解、掌握、運用的室內設計方法。
本書五大篇章按序可分為「佈局平面、配置傢俱、選配色材、收納規劃、展露計劃」。藉此設計出:
一個空間機能完整,具有美感、情感及療癒力的居所。
讀者可跟隨書中章節次序,按部就班、一步步將家宅裡的設計元素,包括:牆地色材、傢俱、軟件、燈具、植栽、畫飾、擺設......等,經過各種思索與評估,按照每個家庭的需要,重新調整或變換內容,規劃出理想的家。
總之,本書就是希望讓讀者能「節省經費」,可在儘量「不敲除原有隔牆」的限制下,以程序的方法,調整自宅的室內元素,設計出有所助益的居住環境,擁有舒適的家。
作家雪柔說自己「淘汰一些雜物,讓住家與辦公室整齊而有秩序⋯⋯一個能助益我的工作與生活的環境」她說:「只是一個小改變,就是對自己送出了巨大訊息說:『我愛你,我關懷你所需要的。』」
事實上,改善居家環境不僅僅是關愛自己,更是愛家、提昇家居品質的作為。如果能讓自己與家人擁有更為舒適的居家環境,就是讓全家擁有助益人生的「人間樂土」。
我衷心期待,正在閱讀本書的您,可以即刻採取積極行動,為自己與親愛的家人,設計一個舒適的家!
舒適的家,人間的樂土
每個人都有把自己家變舒適的夢想。這本書,是我想送給那些希望以「節約經費」法來設計改善居家環境的人的禮物。同時,如果是對「居家設計」有興趣,想增進室內設計知識的人,也適合閱讀本書。
自有記憶開始,我就住在外婆家。那是個花團錦簇、環境清幽的傳統木造日式宿舍,我在那裡享受人生。而從身為室內設計師的二十餘年來,我也為許多人設計了舒適的家。關於怎樣的家才「舒適」,有些重要的原則是不會改變的,我認為:
一個舒適的家,需具備齊全的功能、是個美麗諧調的空間、有情感歸屬的居處,同時也是個富含...
目錄
推薦序 打造一個獨特風格的家 建築師 李皎榮
前 言 舒適的家,人間的樂土
PART 1 佈局平面
Chapter 1 分配空間與發展動線
• 因地制宜的塑造「熱區」
• 規劃簡捷順暢的「動線」
• 前後有序的空間群
• 穩定、抒心、環環相扣的空間佈局
Chapter 2 掌握房屋特色佈局平面
• 知己知彼的找出「契合點」來設置空間
• 配合房屋格局,調整功能區及動線
• 合併、細分、增設,或彈性使用空間機能
Chapter 3 靈活運用界定空間的方法
• 三種界定空間的基本方法
• 合用多種方法來界定空間
PART 2 配 置 傢 俱
Chapter 4 擁有完美的傢俱組合
• 呼應生活需求的必備傢俱
• 配合「理想」與「住屋格局」來增減傢俱
Chapter 5 擺放傢俱的基本通則
• 擺放傢俱也要「因地制宜」
• 用「秩序」創造穩定感
• 大空間與小空間的不同擺設法
Chapter 6 各居室的傢俱配置方法
• 「玄關,客廳」的傢俱擺設法
• 「餐廳,廚房」的傢俱擺設法
• 「臥房」的傢俱擺設法
• 「衛浴空間」的環境配置
Chapter 7 選用風格合宜的傢俱樣式
• 慎選傢俱型式
• 三大類型的風格傢俱
• 賦予「舊傢俱」新生命
• 混搭出獨特的傢俱風格
PART 3 選 配 色 材
Chapter 8 考量居家色彩的三種益處
• 色彩提升空間品質的機能性
• 色彩創造出特定的生活氣氛
• 搭配出令人愉悅的色彩風格
Chapter 9 色彩傳達的空間印象
• 瞭解基礎色的性格
• 體會暖色系與寒色系的色彩氛圍
• 感受中性色系的色彩氛圍
Chapter 10 居室固定物的色材計劃
• 整體考慮全居室的色彩配比
• 選配地面色材
• 選配牆面色材
Chapter 11 好看好用的色彩搭配密技
• 五種好看又好用的配色方式
• 暖熱型居所的色彩搭配技巧
• 沈靜型居所的色彩搭配技巧
Chapter 12 做出自宅的美麗色彩計劃
• 理解居所色彩的層次架構
• 動靜有別的色彩平衡
• 三階段發展自宅色彩計劃
PART 4 收 納 規 劃
Chapter 13 捨棄居所裡的負面物件
• 辨識與杜絕居所裡的負面物件
• 捨棄負面物件的三項要點
Chapter 14 居家物件的藏露安置
• 妥善規劃物品的「收藏」或「展露」
• 幫居所物件找到合宜的「家」
• 哪些該收藏?哪些適合展露?
Chapter 15 將室內收納品分類隱匿
• 需要被隱匿收納的居家物件
• 兩步驟,將居家物品隱匿定位
• 智慧收納的八項技巧
PART 5 展 露 計 劃
Chapter 16 窗簾與室內軟件
• 擔負多種功能的室內軟件
• 軟件及窗簾的種類與設置技巧
• 三步驟,規劃室內軟件及窗簾
Chapter 17 燈飾成就空間風格
• 用燈光設計出優雅的生活情境
• 變化光源,燈飾型式與風格
• 兩階段,選配居家光氛燈飾
Chapter 18 蓄養飽含生機的綠色植物
• 適合與人為伴的綠色植物
• 兩個考慮,巧放室內植栽
• 選配合宜的花器
• 創造室外花園美景
Chapter 19 以壁飾妝點牆面
• 欣賞優美的畫飾使人生增色
• 蒐藏精彩壁飾作為牆面裝飾
• 三步驟,完成居所壁飾配置
Chapter 20 佈置桌櫃上的藝品擺設
• 善用有益人心的居家擺設品
• 掌握居家收藏品的擺設技巧
• 佈置室內擺飾品的三項步驟
推薦序 打造一個獨特風格的家 建築師 李皎榮
前 言 舒適的家,人間的樂土
PART 1 佈局平面
Chapter 1 分配空間與發展動線
• 因地制宜的塑造「熱區」
• 規劃簡捷順暢的「動線」
• 前後有序的空間群
• 穩定、抒心、環環相扣的空間佈局
Chapter 2 掌握房屋特色佈局平面
• 知己知彼的找出「契合點」來設置空間
• 配合房屋格局,調整功能區及動線
• 合併、細分、增設,或彈性使用空間機能
Chapter 3 靈活運用界定空間的方法
• 三種界定空間的基本方法
• 合用多種方...
商品資料
出版社:呂冠璇出版日期:2019-04-01ISBN/ISSN:978957436435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0頁開數:19 x 26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