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講義»演繹«法華經»隱說金剛心如來藏之意涵,兼及十方三世諸佛世界的廣袤、深遠,廣涉般若密意及十方諸佛世界之法相,圓滿收攝如來一代時教,故為圓教經典。而此中隱說之般若無上妙法密意,唯證乃知,是故如來說為經王,甚深難解以致誤會者,古今所在多有。今於此套«講義»中詳述之,發瞶震聾而冀妙法久住世間。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章節試閱
這就是說,縱使他真的知道般若密意,而且不是只知表相密意,也還是沒有開悟的人,因為他沒有轉依成功,他的智慧和解脫功德不能在實證的狀況下運轉,顯示他還沒有證轉的功德。我們等一下再來誦一誦《心經》,看到底證轉是什麼功德?我先作一個提示:如果實證了,也轉依成功了,那麼《心經》才算是親證了,那時你誦起《心經》,你知道說:原來真實心的實相境界裡面沒有一切法,沒有名聞,沒有利養,乃至根本就沒有我的存在。這時怎麼還有一個我說:我要出去開宗立派,比你正覺更厲害。那就表示說,他對《心經》的轉依沒有成功,所以他不瞭解《心經》的內涵,不能依止於《心經》的內涵就表示他沒有親證,更不可能運轉《心經》的功德。因為《心經》的境界是由於無一切法的緣故而得解脫,所以《心經》,大家是不是可以來誦一遍?我們一起來誦,好不好?其實應該請維那起腔。為什麼我要請大家與我一起來誦?等一下諸位就會知道了,我就先起個腔,大家一起誦了(大眾跟著平實導師一起大聲唸誦):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般羅揭帝!般羅僧揭帝!菩提薩婆訶!」
請問:有沒有一切法?(有人答:沒有)。沒有!證得《心經》──證得「此經」時,還說:「我最大,我最偉大,誰都要聽我的,你親教師講的也不對,我講的才對。」到底他有沒有證得《心經》?沒有啦!所以由事相上,你也可以看得到,實證者到底是怎麼回事?都是因為他轉依成功,那才能叫作開悟。譬如證得阿羅漢果,不知道斷五個上分結是什麼內容,也不知道是如何斷的,那能叫作證?得要有那個實質,你得要能出三界(才算數)。結果竟然出三界的功德全部都無,繼續在欲界五欲中打混;連欲界都超脫不了,而說他證阿羅漢果,沒這個道理啊!同樣的道理談開悟,你證得「此經」以後,你要知道《妙法蓮華經》如來藏自住的境界之中,祂是完全無一切法的,連智慧也不存在。你開悟了,實相智慧卻仍存在,這才叫作親證。
可是,這個親證是般若波羅蜜多經的親證,我們講完了《妙法蓮華經》,這《妙法蓮華經》你實證了還是「此經」,同樣是《心經》這部經、《金剛經》這部經;可是在《妙法蓮華經》中說的道理不完全一樣,有更多的函蓋面;所以你實證以後應該勤行菩薩道,不是要求出生死,不是要取無餘涅槃;等而下之,更不是為了求自己在道場裡的世間法利益或者權位。從這個地方著眼,就知道我們親證「此經」妙法蓮華之後,是應該要行菩薩道,而不應該像阿羅漢一樣,想藉著親證「此經」去取無餘涅槃,所以我說應該有這樣的「妙法蓮華《心經》」的受持。現在請諸位依如來藏「妙法蓮華」的境界來誦這部我改寫的「妙法蓮華《心經》」,請歐老師把它放映出來。來!大家一起再來誦一遍: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有色,有受想行識;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聲香味觸法;有眼界,乃至有意識界;有無明亦有無明盡,乃至有老死亦有老死盡;有苦集滅道,有智亦有得。以有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般羅揭帝!般羅僧揭帝!菩提薩婆訶!」
太美妙了!如此才是真正在行菩薩道的人;回到《妙法蓮華經》來看《心經》的時候就應當如此,這意思就是說,證悟以後不應該只求自己的涅槃安樂,應當廣求眾生的離苦,所以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中,還得要起心、要動念,來觀察空性如來藏恆恆時、常常時都具有一切法,這時無妨五蘊具足、十八界具足、三十七道品具足,這樣來觀察世間的眾生都有無明,而觀察自己也還有尚未斷盡的無明,同時也有已斷無明的智慧;像這樣子,依於無所得法的「妙法蓮華心」作為依止,再以有所得的實相智慧和解脫智慧作為方便,依止於無所得、無智慧、本來解脫的「妙法蓮華」真如心,仗著十無盡願的增上意樂,永無休止地以普賢十大願王的作意,盡未來際一一來實行,這樣才是真正實行〈普賢菩薩勸發品〉的菩薩摩訶薩。得要如此雙照空有二邊而處中道,勤行菩薩道,最後才能遊盡普賢身,而能進入一生補處 彌勒菩薩的大寶樓閣中,獲得一切佛法的寶藏,這時才能成為一生補處菩薩。
由於這個緣故,受持《妙法蓮華經》以後就應該不一樣,所以我們依《妙法蓮華經》來受持《心經》時,是應該怎麼樣受持?重新拉到剛才我為諸位改寫的《心經》來:「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照見了五蘊皆空,度過一切苦厄。」這是告訴你要從有入空,因為以事相上的 觀世音菩薩來說,而不是以觀自在菩薩來說的時候,這是從你的五蘊身,從你的十八界法中,當你行於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依止於「此經」真如心來看一切法皆空,沒有一切法的存在,此時只剩下「此經」妙法蓮華如來藏,就沒有一切法可言,所以「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既空就沒有生死,於智慧上也就度過一切苦厄。這是從有入空,從三界有之間轉依於空性心如來藏妙真如心。在空性心如來藏自己的境界中沒有一切法可得,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從沒有色陰開始,一直到沒有三十七道品,沒有智慧也沒有所得,這是證悟時的從有入空。
可是接下來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告訴你說,五蘊雖然是空相,十八界雖然是空相,但五蘊十八界其實不異於如來藏,因為五蘊本來就是如來藏中的一部分,怎麼可以說這不是如來藏呢?這是告訴大家說,你從有入空以後,接著要再從空入假,就是從空性妙法蓮華心的境界轉入五蘊十八界來看待五蘊的自己,說五蘊等不異於空性心如來藏,但這時空性心如來藏所生的五蘊等已經是假有,不是真實有。悟前是真實有,愛惜得不得了,悟了以後知道說這是假有,所以你是從空性如來藏中,從「妙法蓮華經」真如心中,轉入於假有的五蘊中繼續行菩薩道,就不會急著想要入無餘涅槃。
接著:「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有色。」空性如來藏妙法之中有色法,就是有你的色蘊等十一法;除非你入了無餘涅槃,只要你在色界跟欲界之中,在你的空性心如來藏──「妙法蓮華經」之中,就是有五色根及六塵等色蘊,有色蘊同時就一定有受想行識四蘊。有了這五蘊,你就了知自己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你的空性心「妙法蓮華」之中,同時也就有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同時就有眼界的功能、眼識界的功能,乃至意根界與意識界的功能;而你有十八界、有五蘊,就可以看得見眾生都有無明,而菩薩都有無明可以把它斷盡,乃至於有老死、也有老死可以滅盡,確實有苦集滅道可修,確實有解脫的智慧,而且這個智慧也確實是可以親證的。
這一段告訴大家,你悟後觀察深細、智慧增上以後,得要從空入假而不該求入無餘涅槃,從空入假之後是可以生起智慧的。這時你要用這個智慧雙照空、假二邊,也就是說,你要能藉假有五蘊來看見世間確實是有五蘊,有十八界,有無明,也有無明可以斷盡,有老死、也有老死可以滅盡,有苦集滅道可修,也有苦集滅道實證的智慧,而且這個智慧也是可得的。你從空入假來照見世間,印證確實有這一些修道的過程和內涵,都是真的存在世間,你可以親自去體驗它;這就是你從空入假之後,一一去加以觀察而應該生起的觀照般若。
接著:「以有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因為有這個雙照空有的智慧被你證得了,有智慧時就是有所得;有所得之後,這個智慧是你的五蘊所得,但是「妙法蓮華」真如心本身依舊是《心經》自己的境界而無所得;那麼你現在已經雙照空假:從有入空,從空入假,然後雙照空假二邊的時候,你因為這個智慧的所得、解脫的所得,所以你依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實相智慧到彼岸,當然心中沒有罣礙了。所以證悟之後捨報時,乃至連坐也沒辦法坐了,躺在床上就跟大家揮揮手說:「再見!下一世再見了!」就這麼走人了,心無罣礙,因為未來世你還會遇到正法,再度回到親證的菩薩道中。由於沒有罣礙的緣故,你心中就沒有恐怖了,顛倒夢想就遠離你了,於是你可以生生世世如此進修而在最後「究竟涅槃」。
這裡要附帶幾句話,你們誦《心經》時的斷句都不對,應該請柯老師找個機會重錄一下,把正確斷句的誦《心經》調子錄起來,然後請推廣組去製作出來給大家。回到「妙法蓮華《心經》」的真實義來說,這時就是雙照空假二邊,已經離開有了,離開三界有而雙照空假二邊的時候,卻發覺行菩薩道時不能離開五蘊十八界這個三界有,所以就依於這個三界有,住於中道,雙照空與假二邊;這時你對空性如來藏妙法蓮華看得很清楚,但是五蘊十八界這邊,你也看得很清楚,了知這全部都是假法。但空性與假法無妨繼續同時存在,而你住於中道不墮空、假等二邊,這時對於空邊、假邊都不取也不捨,這就是我在改寫的這一段經文中要告訴大家的道理,因為菩薩行道必須這樣修行才能在最後「究竟涅槃」。
接著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這就是說,三世諸佛依於般若波羅蜜多─實相智慧到彼岸─的緣故,才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真如心,最後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那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實證是入門,可是付諸於實行,要依於「妙法蓮華《心經》」有一切諸法的不離空有二邊而付諸於實行,否則你沒有辦法成就佛道,這就是《妙法蓮華經》在告訴我們的道理。
所以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不許像阿羅漢一樣想要取無餘涅槃;你可以依現前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立志未來要取無住處涅槃,也就是永遠不入無餘涅槃。這就是《妙法蓮華經》告訴我們的道理,否則的話〈妙音菩薩來往品〉就白講了,那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是白講了,普賢菩薩從東方那麼遙遠的世界來到這裡,這個〈普賢菩薩勸發品〉也是白講了;所以最後這三品不斷地在告訴我們,要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轉依成功,從「無一切法」之中進入假法五蘊等萬法中,這是從空性中進入假法萬有,再依於《妙法蓮華經》不壞五陰十八界而住於中道。
所以說,三世諸佛同樣都是依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親證的緣故而接著悟後起修,也就是依於「妙法蓮華」的《心經》繼續修行,最後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可是《妙法蓮華經》的修行,卻得要依止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親證,所以說「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沒有任何一咒可以與它相比擬。所以《妙法蓮華經》的受持實修,要從《心經》的實證開始,因此說這部《心經》如來藏心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接著就說了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咒,怎麼說呢:去吧!去吧!快去吧!趕快去吧!去到究竟解脫的彼岸,覺悟而圓滿。
然而,《心經》怎麼會是這個道理?對啊!就是去吧!去吧!快去吧!趕快去吧!去到究竟解脫的彼岸,覺悟而圓滿。這就是《心經》的咒。那《心經》這個咒究竟在告訴你什麼?這也就是《妙法蓮華經》裡面告訴大家的一部分。所以,當你們聽懂這一些法時,有人不由得就笑了起來,但是不敢太囂張,為什麼不敢笑得太囂張?因為不想要刺激人家。
所以《心經》的受持要從轉依開始:無一切法,一切法全部砍掉。可是你證悟時剛從一切有法裡面,入了這個《心經》無一切法境界中的時候,我們說你叫作從有入空,是剛剛進入空性中;然後你卻得再從空性中走出來,進入一切三界有裡面,但這時一切有已經不再是真實有,而是生滅假有之法,這就是從空入假。但是,接著你還要繼續勤行菩薩道,那就是受持《妙法蓮華經》;所以受持《妙法蓮華經》時,不是只有受持《心經》空性境界而已,你得要依於 如來的教誨全部付諸於實行。歸結到《妙法蓮華經》的受持,卻得要從親證《心經》、轉依《心經》而開始,但是《心經》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就是:去吧!去吧!快去吧!趕快去吧!去到究竟解脫的彼岸,覺悟而圓滿。你得要這樣懂了,才可以說你真的懂《心經》、懂佛法了。
這就是說,縱使他真的知道般若密意,而且不是只知表相密意,也還是沒有開悟的人,因為他沒有轉依成功,他的智慧和解脫功德不能在實證的狀況下運轉,顯示他還沒有證轉的功德。我們等一下再來誦一誦《心經》,看到底證轉是什麼功德?我先作一個提示:如果實證了,也轉依成功了,那麼《心經》才算是親證了,那時你誦起《心經》,你知道說:原來真實心的實相境界裡面沒有一切法,沒有名聞,沒有利養,乃至根本就沒有我的存在。這時怎麼還有一個我說:我要出去開宗立派,比你正覺更厲害。那就表示說,他對《心經》的轉依沒有成功,所以他不瞭解...
商品資料
出版社:正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05-31ISBN/ISSN:978986972336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65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