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重生,蘇沅兒立志離寧瑒要遠遠的。
謙王爺寧瑒他好不容易對女孩家動了心。
可是追妻路漫漫……
身為常勝將軍他也不由得捂了臉:怎麼哄個媳婦比打仗都難呢?英雄男兒,揮斥方遒,問天下誰堪敵手?只是美人重生,百煉鋼也變繞指柔。
蘇沅兒重生了,今生宅斗不在話下,把前世害她的人都踩在了腳下。
讀書也小菜一碟,才女名頭響噹噹。
另外還有公子世無雙的表哥、俊朗的夫子陪在身邊。
小日子過得不亦悅乎。
只是前世的冤家卻不肯放過她。
謙王爺寧瑒總是在她眼前晃來晃去,從京城到杭州城一路糾纏,是定要娶她做王妃。
可是前世慘死的記憶如此清晰,嫁給他可意味著她可能會死,思來想去,她還是選擇先保命要緊吧。
作者簡介:
簡亦言
全職碼字工,希望以心中夢,手中筆,寫出一篇篇動人的愛情故事。
★ 暢銷作品:旺夫小王妃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前情
大祁肅帝十年,四海初定,但邊境北部胡族,南海琉島,西部西詔等國對大祁仍虎視眈眈,國內前朝餘黨、山匪等不時作亂。四月芳菲,朱翠映風,碧草盈盈。
朝陽宮明黃琉璃瓦在春日明媚陽光的照映下,泛出粼粼波光。紅牆邊一彎白玉石堆砌的曲欄中,紅綠黃粉黑白紫等各色的牡丹朵朵綻放,競顯雍華高貴之態。
但這本是生機活潑的美景,在森嚴肅穆的皇城內,卻格外的顯出些畫闌春深的幽謐來。
蘇沅兒端著茶杯靜靜的低頭坐在朝陽宮正殿最末的一張椅子上。
不過眼角的餘光便看見前面坐著的大房的蘇蘅姿態優美的抿了一口茶,笑道:娘娘,這茶是今年雨前的君山銀針,用的是去冬的雪水所泡製的吧。
上位的蘇皇后放下手中的定窯青花鳳紋三足茶盞笑道:正是!偏偏就是妳嘴刁,一口便嚐出來了。
蘇蘅笑道:哪裡是蘅兒嘴刁,只是想,娘娘這裡怎麼會有凡品罷了。今天借了娘娘的光,才得以嚐到這君山銀針,果真是清鮮醇香、回味甘甜。
蘇皇后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難得妳們進宮,陪本宮說說話,本宮當然要拿出些好東西來招待妳們。
蘇蘅貼心道:娘娘既然喜歡蘅兒等進宮,那蘅兒以後就天天來討擾您。
蘇皇后故意板臉:天天進宮?那本宮這裡的好東西不都得讓妳們給用光了?
蘇蘅甜甜道:誰讓娘娘心疼咱們這些小輩呢。
旁邊坐著的幾位女孩,聽了蘇蘅的話,她們不敢隨便插言,便用力的點頭表示附和蘇蘅,眼裡都是對蘇蘅難以掩飾的豔羨。
蘇蘅還是那份大氣輕鬆的姿態,只狀似不經意間看了蘇沅兒一眼。
蘇沅兒心中哂笑,她這嫡姐一貫是心思玲瓏的。
不過到底蘇蘅是蘇皇后的嫡親侄女,連名字都是蘇皇后給起的,是感情深厚,才能與蘇皇后這樣說笑。而她這隔了肚皮的幾年未見的庶子侄女,還是乖乖的當她的透明人吧。
蘇沅兒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這蘇蘅說得倒是不差,這君山銀針果真是貢茶,味道是名不虛傳!
君山銀針是洞庭湖君山所出,據說它的第一粒種子為千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另外其茶芽泡水時,會有一氣泡停在芽尖,又稱雀舌含珠。
因這兩點暗合了鳳尊之意,這君山銀針便成了只為皇后娘娘所用的貢茶,每年只產一、兩斤,是珍貴得很,這茶是只有在這朝陽宮裡才能喝到的。
蘇沅兒低頭看著冒著香氣的茶盞,就見杯裡芽光水色,渾然一體,看看看著她的心思便又有些恍惚起來。
她重生回到這十二歲的年齡整半月了,可是這十幾天裡,她總是有些不知身在何處之感。有些分不清她前世經歷的那些到底是真的,還是她的夢。
就如同這朝陽宮,前世十二歲的她,今日可沒有進宮見蘇皇后,而是在她十五歲時,是以謙王側妃的身份進宮見了蘇皇后,但那時她可是沒有資格喝到這君山銀針的。沉浸在自己心緒中的蘇沅兒以為她是透明,是沒人注意的。
坐在高處的蘇皇后了看了看坐在前面的自己娘家大房、二房的六個女孩。蘇家的女孩子在容貌上都屬上乘,而且這六個還是精心打扮過,就如那春天裡綻放的嬌豔花朵,是各具風姿。
但是蘇皇后的視線還是落在了坐在最末的蘇沅兒身上。
因為即便她只是乖乖巧巧,一言不發的坐在那裡,也是這大殿內最讓人注目的那一個。
小姑娘穿著一襲月牙黃的白玉蘭散花裙,一頭黑髮上只簪了一支白玉蘭花釵,細白的元寶耳朵上墜了一對明珠耳墜,胸前掛著一塊和田玉的長命鎖。
此外身上便再無其他飾品,在旁邊盛裝打扮的女孩們的映襯下,更顯得她淨似清蓮,雅勝寒梅,自有股清風明月般的純美。
她一直低著頭,便露出一截纖細修長的脖頸來,下顎的曲線有種驚人的美。一張粉白小臉,肌膚細膩晶瑩,嫩得就像能掐出水來。
……這蘇家三房的丫頭倒真是個美人胚子。
即便是以美貌著稱的蘇皇后,心裡也得承認,就是她自己在十二歲的年紀時,也是沒有蘇沅兒這般風骨,可以想像這蘇沅兒若是大了,該是如何傾國傾城。
看著眼前的小少女,蘇皇后不禁想起自己的青蔥歲月,如今真是歲月催人老啊!
蘇皇后心中還沒有感慨完,就聽大殿門口守門太監尖著嗓子喊道:聖上駕到!
隨著聲音,一道明黃身影走進了大殿。
……皇上竟然來了!
殿中的人忙站起身,跪下迎駕。
蘇皇后也笑著從鳳椅上走下來,迎了上去。她剛要給祁肅帝施禮,便被祁肅帝扶住胳膊:梓潼,不必多禮!說著便攜了蘇皇后的手一起到上位坐了。
都起來,坐下吧。祁肅帝對蘇沅兒幾個道。
蘇沅兒幾個站起身,小心翼翼的回到座位上,屁股只敢搭了椅子的一邊,規規矩矩的坐好。
陛下,怎麼這個時辰過來了。蘇皇后笑著給祁肅帝親手奉上了一杯茶。
看奏章有些看累,便來皇后這裡坐坐!討杯茶喝。
皇帝想喝茶,在這皇宮裡哪個地方不能喝,偏偏來這朝陽宮。
這又是帝后恩愛的一段佳話。
蘇沅兒偷眼看去,就見蘇皇后聽了祁肅帝的話,便抿了嘴,笑著瞟了一眼祁肅帝,眼波流轉之間,嬌顏媚態,豔麗動人。真不愧于大祁第一美人的稱號。
也難怪她這姑姑六年前進宮,即被封為皇貴妃,先皇后去世一年後,祁肅宗便亟不可待的立了她為繼後。
祁肅帝喝了口茶,又笑著與蘇皇后說了幾句。
這時就聽門口的太監又大聲通報道:謙王殿下到!
蘇沅兒只覺得自己的心砰的一跳,都像要從嗓子眼裡蹦出來一般。
這就要見到那個人了嗎?
蘇沅兒愣了一瞬,才注意到身邊其他人都從椅子上站起身,她也忙站起身,低下頭行了福禮。
就聽一陣熟悉的腳步聲,從門口傳了過來,一步一步,就像踩在了她的心頭。
蘇沅兒的身子忍不住顫抖起來,前世所有的記憶都隨著這步伐紛遝而至。
兒臣拜見父皇母后!寧瑒進來看都沒看殿內的這些女孩子,只敷衍著對祁肅帝和蘇皇后施了個禮。
蘇皇后看著甯瑒臉上略帶的不耐神情,這才明白祁肅帝忽然這個時間到自己朝陽宮來的目的。恐怕若不是祁肅帝過來,她這個掛名的養子才不會主動來見她的。
不過也不怪寧瑒與她不親,她十八歲進宮時,寧瑒已經是個十四歲的少年了。
甯瑒的母妃只是宮中的一名宮女,被祁肅帝酒後寵倖,有了身孕,才勉強封了一個才人的封位,後來在寧瑒五歲時就去世了。但寧瑒並沒有被安排養在別的妃子那,而是自此自己住在了皇子的承乾殿。
等蘇皇后進宮後,祁肅帝為了表示對她的寵愛,就把寧瑒記到了她的名下。
還讓甯瑒在蘇皇后的朝陽宮住了一年。
但一年後,十五歲的寧瑒便去了邊關,只五年時間,二十歲的他和他的謙王軍便成了大祁最厲害的軍隊。
今日寧瑒也是剛剛從邊關回來的。
蘇皇后看甯瑒給她行禮,忙從座位站起身:瑒兒,趕快免禮!快坐!
旁邊便有宮女給端了椅子,奉了茶。
瑒兒,這些都是母后娘家的女孩,都是你的表妹。蘇皇后笑著指了指仍保持著行禮姿勢的蘇沅兒等人。
蘇沅兒等人忙道:拜見謙王殿下。
寧瑒每次聽實際上只比自己大四歲的蘇皇后叫他瑒兒時,都覺得渾身不自在。他今年二十歲了,雖已經在外面開了自己的謙王府,但是至今沒有大婚立妃。
今日一進宮,就見了這麼多閨閣女子,他不知道這是不是他父皇和蘇皇后又給他弄的什麼相親。
寧瑒也不應聲,只沉著臉不耐煩的擺了一下手。
蘇皇后知道他性格,也不以為忤,只對蘇沅兒等人笑道:都坐吧,都是一家人不用這麼多禮。
哼,還表妹?還一家人?
寧瑒撩了眼皮看了一眼坐在上位的祁肅帝,當年自己被父皇當成搏紅顏一笑的禮物,認了還是貴妃的蘇皇后為母妃,這還不過夠,還要認這一大家子。
祁肅帝看了一臉不睦的寧瑒,他七個兒子,行六的寧瑒無論從長相到秉性是最像他的,從小習武,如今戰功卓著,是皇子中最早封王的。但也是最能闖禍,讓他最操心的一個。
祁肅帝見兒子看他,便瞪了兒子一眼,你小子連個笑臉都沒有,這是給誰臉色看呢。甯瑒看了父皇的樣子,才扯了扯嘴角,耐著性子與蘇皇后閒談了幾句。
蘇皇后看甯瑒竟然能安穩的與她說話,心中是十分高興的。
瑒兒,此次去邊關也有半年了,看著竟廋了許多,母后這裡有懂藥膳的嬤嬤,讓她去謙王府,在飲食上給你好好調理調理。
甯瑒知道蘇皇后這是真心的為他好,他是無所謂的。
他常年在外,即使回來,府裡也沒別人,他多數都是和他的狐朋狗友們一起在外面吃飯,他的府邸就是他回去睡個覺的地方。
甯瑒隨意的點了點頭道:那就多謝母后了。
蘇皇后看甯瑒這樣痛快的接受了她的人,很是開心:瑒兒,今日陛下也在,你就和陛下一起在朝陽宮裡用飯吧。
寧瑒心中煩,還要在這裡吃飯?他哪有這工夫陪她們演這母慈子孝的戲碼。
第一章 前情
大祁肅帝十年,四海初定,但邊境北部胡族,南海琉島,西部西詔等國對大祁仍虎視眈眈,國內前朝餘黨、山匪等不時作亂。四月芳菲,朱翠映風,碧草盈盈。
朝陽宮明黃琉璃瓦在春日明媚陽光的照映下,泛出粼粼波光。紅牆邊一彎白玉石堆砌的曲欄中,紅綠黃粉黑白紫等各色的牡丹朵朵綻放,競顯雍華高貴之態。
但這本是生機活潑的美景,在森嚴肅穆的皇城內,卻格外的顯出些畫闌春深的幽謐來。
蘇沅兒端著茶杯靜靜的低頭坐在朝陽宮正殿最末的一張椅子上。
不過眼角的餘光便看見前面坐著的大房的蘇蘅姿態優美的抿了一口茶,笑道:...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