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變化異常快速的現代社會中,做家長真的不容易,不但要面對眼前的問題,而且要有遠景,看到二十年後的社會,才可以培養孩子做一個成功的「未來人」。社會變化迅猛,技術的進步令我們無法對未來有具體的想像。我們必須幫助孩子面對難以預計的新時代,鼓勵他們擁抱未來和創造未來。
所以培養孩子成為擁有強大自我驅動力、適應力、抗挫力、理解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不但要願意接受轉變,而且要能享受轉變。不但要接受失敗,而且能把失敗變為經驗和成功之母。
我們更需要鍛煉子女成為一個不會被機器取代的人。也就是說,他們要有能與時並進的創新想法,也要擁有人類本身纖細的感情和自由的思想。
作者陳美齡將於這本書中,提供給年輕家長兩方面的知識。
第一,是經驗者的知識。她會和大家分享她的育兒經驗,讓大家知道當她面對育兒問題的時候,如何去解決。
第二,是專業知識。她會以教育學博士的身份,與大家分享兒童心理學和教育理論上的知識,令大家更有信心面對培養子女時遇上的各種挑戰。
這些基本的知識,可以幫助大家理解小孩子的情況。培養小孩子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快樂的責任,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加強自己的育兒能力,享受和孩子們度過的時光。
作者簡介:
陳美齡Agnes Chan,1955年出生於香港,六兄妹中排行第四。1969年憑一曲Circle Game走紅港、台、東南亞;1972年憑藉《虞美人花》在日本作為歌手出道。先求學於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畢業。1985年首次回國表演,以《歸來的燕子》、《原野牧歌》大受注目。同年結婚,翌年生下大兒子。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留學期間的1989年當年,二兒子出生。1994年獲得教育學博士稱號(Ph.D)。1996年三兒子出生。之後,除了參與各類演藝活動,也兼任隨筆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香港浸會大學特別教授等,活躍於各個領域。
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之後,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一躍成為話題人物。隨著《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史丹福》、《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等著作面世,引起很大回響,代表她已成為眾人眼中的教育家。
章節試閱
如何教孩子原諒他人
原諒他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心理學上,寬恕是其中一個特別難解決的課題。
當別人傷害了我們,我們要原諒他人,才可以開始自我治療。如果我們不能原諒,就會加深傷口,令自己無法得到和平。
所以從小要教導孩子這原理,好使他們能有寬容之心,為自己為別人增加快樂和平。
讓我們先談談寬恕的構造。
當別人傷害了自己,但並不是故意的,或向自己誠意道歉的時候,原諒他人並不是太困難。
但當別人傷害了自己,又不願意對他的行為負責任,甚至堅持他沒有做錯任何事,這時要原諒他,就十分困難了。不原諒他,表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如果原諒了他,就好像認同了他做的事。所以很多人不能容易原諒他人。
但堅持憤怒和怨恨,只會帶來焦慮和憂鬱。教導孩子快點原諒人,可以阻止孩子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受害者的情緒會受怨恨和憤怒控制,令孩子不能做自己快樂的主宰,無法面對未來。
所以,寬恕別人並不是給被寬恕的人一個恩惠,而是給自己的一份禮物,為自己快樂而做的事。
那麼我們如何教導孩子原諒他人呢?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原諒並不是表示忘記或者贊同對方的行為。
其實原諒就是,“我不喜歡或欣賞你的言行,但我願意放手。因為不原諒你,不能幫助我自己。”
我們更加要教孩子理解,為什麼那個人會做對不起自己的事。
當孩子知道對方行動的原因,會比較容易原諒對方。
最重要的是要解釋真正的原諒,是沒有條件的。不可以說,“如果你給我拿書包一個星期,我就原諒你吧!”這不是真正的原諒,是敲詐勒索。因為真正的寬恕,應該是無條件的。
我們也要解釋一下不原諒他人會有什麼後果。
怨恨令我們無法前進,陷入過去不快經歷的情緒中。如果你充滿苦澀,就會把這情緒傳給人,把你的痛苦傳染到其他人身上,對己對人都沒有好處。
孩子在成長期間,會體驗到和別人爭吵和鬥氣,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碰到這些事情時,讓孩子學習如何和別人和解,培養他們原諒別人。即使是小問題,都向他們解釋清楚寬恕的原則。
但是,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原諒他人或接受道歉。因為原諒一定要發自孩子的內心,否則他一直都會覺得不舒服,所以要給他機會說出他的感受。譬如,“樂樂,我生你的氣,是因為你吃了蘋果,又跟老師說是我吃的。下次你不要撒謊,不要埋怨我。但我這次原諒你,因為你已經道歉。”
讓孩子把原因說出來,會令他感覺到一種解脫,而且兩個人真的能夠和解。
寬恕是一種解放,如果我們需要別人改變才能得到快樂,我們就是一個囚犯。我們會被憤怒和怨恨所束縛,感到非常難受。
我們渴望對方向自己道歉,渴望他理解我們的痛苦。我們的要求集中在他人身上,但很多時候不能得到對方的同理心。
所以我們難過,不能控制情緒。但若果我們能夠原諒他人,就能夠開始愛護自己,為自己提供關懷。我們不一定需要他人的愛,才能得到幸福。
只要我們能夠明白幸福的主宰是自己,原諒他人就不會那麼困難了。寬恕就是選擇自愛,給自己自由。
我教孩子時,是採取以身作則的方法。我的父親有一句格言就是,“如果有人時常欺負你和做對不起你的事,那你就去祈禱,希望他得到幸福和快樂。因為當他得到幸福的生活,他就不會來騷擾你。”
也就是說,“希望對自己不好的人幸福”。
對年幼的我來說,這個理論很難理解。但長大之後,我覺得爸爸的說話是非常有高見的哲學,這種想法令我的人生更加充滿愛和寬容。
所以我也把這個想法灌輸給我的孩子。從小,他們不會猶豫去原諒他人。在我的記憶中,我沒有蓄意教導孩子原諒朋友。因為很多時候,他們會自動自覺的寬恕他人。
人長大之後,人際關係會越來越複雜。我希望我的兒子們,能夠保持這個思維,不會執著於仇恨和憤怒,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正能量。
史丹福選拔的只是學霸嗎 ?
答案是:No。
史丹福選拔的是最有前途,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的年輕人。
那麼對史丹福來說,什麼是最有前途,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的年輕人呢?
我們要先瞭解一下,史丹福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史丹福大學位於美國加州,一八九一年創校,是一所私立硏究大學,每年收取一千七百名本科學生,錄取率是百分之五。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男女比例大約各佔一半。加上研究生,全校一共有大約一萬七千名學生。教授陣營強大,一共有二千多名教授,其中有十九名諾貝爾得獎者,加上其他講師,師生比是一比七。
史丹福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常常在前三名內,近年更超越哈佛大學,成為美國學生最希望入讀的學校。
大學附近就是矽谷(Silicon Valley),全球IT界頂尖企業的集中地。蘋果、谷歌、臉書、英特爾等都是在矽谷起步、孵化和發展起來的。
史丹福與矽谷的起源和發展有深切關係,所以大學特別注重創業、創新和IT教育。比起在美國東岸的學府,史丹福校風自由,就業容易,自然氣候也非常舒服。
史丹福非常注重自由(freedom),學校的一句格言是: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自由的風常吹。)
史丹福不是一間關注傳統的大學,而是一間面向未來的學府。
他們尋找有新思維的下一代,希望可以改變世界,令人類有更美好的未來。
那麼具體來說,史丹福大學想要怎樣的學生呢 ?
大學網站的首頁上,寫出了他們在選拔學生時注重的三樣東西,從中我們可以找到一點頭緒。
第一是:Academic excellence,學術卓越。
就是說成績一定要好,好到什麼地步呢?今年考上了史丹福的學生,都是全級成績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
也就是說不一定要考第一,可是成績也不可太差。
第二是,Intellectual vitality,智慧活力。
那並不是單指一個人的智力,而是渴望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尋找答案和新知識。換句話說,一個充滿智慧活力的人,會充滿好奇、懷疑和勇氣,去尋求真相。
好學不倦,以學為樂的學生就是有智慧活力的學生。
第三是,Personal context,個人背景。
史丹福喜歡選拔特別的學生。如果學生只是優等生,死讀書,並沒有其他值得一提的特點,即使成績很好,也未必能引起大學對他的興趣。
但如果學生有特別的興趣,如參加義工,或熱愛自然,或是家人之中第一個有機會進大學,或已經是發明家……
如果有特別的人生故事,大學會注意這些學生,增加他們被錄取的機會。
大學希望錄取對社會有興趣的年輕人,無論他們的專長是什麼,大學期待學生們能用他們的能力去改變社會,想出新的方法去改善世界。
我的三個兒子也分別考上了史丹福的本科。
那麼他們是學霸嗎?
答案也是:No。
他們是有“自學”、“好學”和“活學”之心的孩子。
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就注重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發問能力,提高他們“自學”的欲望,鼓勵他們挑戰自己去尋找知識。
做每一件事,不是要做得好,而是要做到自己滿意。
不需要找理由去學習,因為學習是一種享受,知識是一種恩惠。這樣的學習宗旨,推動了他們的“好學”之心。
學習應該與生活有關聯。每學到一件事,都會令生活有改善,多學一點,生活就會更好一點。“活學”就是這個意思。
這樣的學習心態,是他們的基礎,對他們在學校的表現也有相當的影響。
他們都不是考第一的學生,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是分數,也不是排名,而是吸收新知識。
但他們也明白考到好分數,可以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成績一直是班裡最高分的百分之十。
他們在喜歡的科目上,時常受到老師們讚賞。
“協平是我在三十年教師生命中最出色的心理學學生。每次考試我都用他的答案來作標準。”
“昇平是出色的文學學生,他的文章我都存起來,給下一年的同學作參考。”
“和平對數學的理解力非常高,有他在課堂內,可以幫助帶動其他學生的水準。”
身為媽媽,我當然覺得驕傲,但最重要的是,從老師的評語中,我能感覺到他們對學習的喜悅。
這就是Academic(學術)excellence(優秀)和intellectual vitality(智慧活力)。
因為功課好只是考大學的其中一個條件,所以我時常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
我的大兒子從小就是一個愛打抱不平、關注社會問題的人。他在學校是學生代表,有不公平的事發生時,他會很勇敢的發言,和大家討論,努力解決問題。他這種性格,被同學和老師,甚至家長信任。他在初中、高中都是學生領袖,還當上高中的學校大使。他看人看事很成熟,我相信報考史丹福的時候,在論文中也表達出他這方面的特長。
二兒子喜歡音樂,高中時就與音樂出版社簽了作曲合約。三兒子喜歡電腦技術,從小學開始就已經為學校設計網站。
三兄弟各自擁有特長和成就,而且都熱愛義務工作,為社會和地區做了不少貢獻。因為兄弟們都有個人故事和背景,所以能引起史丹福大學對他們的興趣吧!
因此,要考上史丹福或其他美國一流大學,單是學霸是不夠的,學生必須有與眾不同的條件。
你的孩子的長處在哪裡呢?
是一名“自學”、“好學”、“活學”的孩子嗎?
你的孩子是一個關心社會的孩子嗎?
你的孩子在考大學的時候已經為社會做出貢獻了嗎?
當父母的可以幫孩子尋找他們的長處,也可以培養他們成為“自學”、“好學”、“活學”的孩子,更可以鼓勵他們瞭解和關注社會,讓他們明白用什麼方法為社會做出貢獻。
如果你的孩子擁有這些能力,那麼,不單是史丹福,美國其他的頂級學府,也會歡迎他們就讀。
父母的工作態度對孩子的影響
有了孩子也不應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不僅是對自己人生負責任,也會影響孩子。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是一樣,「以身作則」這個詞是很有分量的。
父母如果把工作放在第一而忽略孩子,孩子的童年會很寂寞。孩子需要父母的愛、教導和關懷。所以有了孩子,就不可以事事以工作為優先。工作可以換,孩子是換不了的。失去了教導孩子的機會,日後就很難補償。所以我們要定一個適合自己家庭的工作方式。
除了這個問題之外,父母的工作態度對孩子將來的職業道德有非常大的影響。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Derek和Baker的研究,發現對孩子的職業道德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們的父母。
什麼是職業道德呢?
他們定出三種職業道德,也可以說是工作的取向:
一、當工作就是工作:為了生活而工作。
二、當工作是事業:從中爭取自我進步、成功和滿足感。
三、當工作是一種呼喚:覺得是天職,沒有報酬也會樂意去做這工作。
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後,時常埋怨如何討厭自己的工作、想快點退休等,孩子就會覺得工作是很辛苦的事,只是為了吃飯才去工作。
但如果父母回家後,訴說如何享受他們的工作,而且得到滿足感,達到一個成就,充分表示喜悅,那麼孩子也會覺得工作是值得去追求的,相信成功之後會有很多回報。
如果父母回家後,表示他們的工作是多麼有意義,不單可以䁠錢生活,更對精神上有很大的得益,還可以貢獻社會。聽了這樣的話,孩子當然也會追求同樣的道路。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媽媽對女兒的影響特別大,一個職業女性的女兒往往會成為成功者和高收入者。
那麼如果我們想要孩子擁有正面的工作態度,應該如何教導他呢?
簡單來說就是要以身作則。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把工作當為工作,然後在工餘時間找尋自己的樂趣,那麼第一種心態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在工作上得到成功,爭取名利,獲得滿足感,加強自己的能力,那麼你也要有這種心態,孩子才會覺得這是正確的職業道德。
如果你希望孩子覺得為人服務或追求自己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工作與金錢報酬無關,那麼第三個工作態度就是你的選擇。
雖然以身作則是最好的辦法,但如果我們沒有選擇的機會,也可以和孩子討論這三種工作態度,讓他們自己選擇。為他指出其他模仿對象,讓孩子具體的看到這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
因為我的工作是藝術、教育和志願工作,所以可以說屬於第三種職業道德。
我覺得我的工作都是上天恩賜的,很幸運有這個機會表達自己和貢獻社會。
我這個心態,影響我的孩子很深,他們都覺得對別人沒有貢獻的事,不是最有意義的事。
我的伴侶是我的工作夥伴,他是現實派,對工作非常認真,而且會追求成果。他事業成功,亦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成功帶來的好處。所以孩子也有受到爸爸影響。
現在大孩子有自己的公司,經營態度有點像爸爸,生意做得越來越好,每次得到成果,他就會非常興奮,也有滿足感。
二兒子比較像我。他是工程師,但他選擇的工作都是對人有貢獻的,他不在乎高工資,最注重的就是工作是否對這個世界有好影響。
三兒子是電腦科學家,在研究如何用AI幫助非洲的農民。將來他會如何選擇他的職業,相信一定會受到我們的影響。
無論你抱持什麼職業道德和想法,父母都應該敬業樂業,教導孩子有工作是一份恩惠。職業無分貴賤,可能現時做的工作你不太適合,但也比失業好很多。
所以我們應該用一顆感恩的心,每天迎接工作。不怕吃虧,盡力而為。這樣的工作態度,才能給孩子們建立好榜樣。
我時常對孩子們說,“如果人家希望你做百分之百的工作,你就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那麼你做得好或做得不好,人家都會賞識你。”
我的工作態度就是這樣的。
每當我接受了一份新的工作,我都會先與對方討論。知道對方對我的要求後,我會盡量努力做好那件事,希望能超過對方的期待,工作做完之後,給對方一個驚喜。對方會覺得,陳美齡真的超過我的預想,和她一起工作,真棒!
無論工作大或小,這都是我的目標。
我的兒子們時常看著我這樣工作,影響他們工作時也絕對不會偷工減料,而且會享受過程。
我覺得我這種職業道德,令我在五十多年來得到很多擁護者和給我機會的人,我是非常感恩的。
我希望我這種工作態度,能夠給孩子們一點影響,推動他們做一個敬業樂業和感恩的工作者。
對工作的不同態度,多少也決定了孩子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也是我們這個課程的目的。我用我的知識和經驗和你一起探討,希望可以為孩子們、爸爸媽媽們做點貢獻。
這是最後一課,但我想我們的學習不會停止。謝謝大家!
如何教孩子原諒他人
原諒他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心理學上,寬恕是其中一個特別難解決的課題。
當別人傷害了我們,我們要原諒他人,才可以開始自我治療。如果我們不能原諒,就會加深傷口,令自己無法得到和平。
所以從小要教導孩子這原理,好使他們能有寬容之心,為自己為別人增加快樂和平。
讓我們先談談寬恕的構造。
當別人傷害了自己,但並不是故意的,或向自己誠意道歉的時候,原諒他人並不是太困難。
但當別人傷害了自己,又不願意對他的行為負責任,甚至堅持他沒有做錯任何事,這時要原諒他,就十分困難了。不原諒他,表...
目錄
引言:二十年後,孩子將面對怎樣的世界
第一部分 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
1. 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能力
2. 幫助孩子克服害羞膽小
3. 培養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4. 培養孩子積極面對挑戰
5. 提升孩子在新環境的適應力
6. 在日常中培養孩子積極學習
7. 培養孩子樂意承擔家務責任
8. 培養孩子不受金錢束縛
9. 培養孩子樂觀積極
10. 幫助孩子在最黑暗的時候找到光明
第二部分 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1. 培養孩子尊重他人
12. 培養孩子成為值得信賴的人
13. 給孩子足夠的玩耍時間
14. 如何和孩子談校園霸凌
15. 在日常中和孩子討論社會新聞
16. 培養孩子懂得愛護他人
17. 培養孩子懂得原諒他人
18. 在日常中培養孩子的領導力
19. 如何和孩子談性
20. 如何指導孩子的戀愛和結婚
第三部分 美國頂級名校未來的教育趨勢
21. 史丹福選拔的只是學霸嗎?
22. 創造力是未來社會的制勝之道
23. 必須具備的歷史眼光
24. 在家可以實踐的「地球人教育」
25. 能進史丹福的只有精英富裕階層嗎?
第四部分 父母的必修課
26. 有了孩子是否要放棄自己的夢想?
27. 如何分配工作和育兒的時間
28. 如何平衡父母間不同的教育觀
29. 夫婦之間的吵鬧會如何影響孩子
30. 父母的工作態度對孩子的影響
引言:二十年後,孩子將面對怎樣的世界
第一部分 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
1. 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能力
2. 幫助孩子克服害羞膽小
3. 培養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4. 培養孩子積極面對挑戰
5. 提升孩子在新環境的適應力
6. 在日常中培養孩子積極學習
7. 培養孩子樂意承擔家務責任
8. 培養孩子不受金錢束縛
9. 培養孩子樂觀積極
10. 幫助孩子在最黑暗的時候找到光明
第二部分 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1. 培養孩子尊重他人
12. 培養孩子成為值得信賴的人
13. 給孩子足夠的玩耍時間
14. 如何和孩子談校園霸凌
15. 在日常中和孩子...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8頁開數:32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