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療×手術×藥物×私生活
打開醫師與醫院的「黑盒子」
★首刷熱賣12萬冊★
★日本再版13刷★
YAHOO熱門連載專欄的外科醫師現身說法
從最近的距離看醫界工作內幕
日本YAHOO!、日經BP網友好評推薦
醫師的一句話裡包含的真正意思
為什麼醫師的態度總是很冷淡?
醫師說病情「不要緊」到底是怎樣的「沒問題」?
醫師沒說的藥物‧手術真相
執刀手術前,醫師都如何準備?
醫師怎麼看待「剩下三個月壽命卻奇蹟存活」這件事?
醫院的真心話——患者的情況‧醫師的情況
醫院排行及網路評價可信嗎?
為什麼門診看病要等這麼久?
醫師的金錢與戀愛——收支明細與私生活
實習醫師真的很窮嗎?
為什麼很多醫師都和護理師結婚?
禁忌的「死」與「老」——人命真的平等嗎?
醫師有結束生命的權力嗎?
醫師怎麼看待人的「死亡」?
「醫療文章有很高的專業性,遺憾的是,媒體很難發布正確的訊息。
另一方面,醫療專家也很難講得讓一般人都容易理解。
我介於這中間,所以想將醫療複雜的內容「翻譯」給大家。
謹將本書獻給因醫師的言行舉止而受傷的所有人。」──中山祐次郎
作者簡介:
中山祐次郎
1980年生。日本勝光學院高中畢業後歷經兩年重考,畢業於鹿兒島大學醫學系。於都立駒込醫院實習後,擔任同院大腸外科醫師(兼職)一職十年。2017年2月~3月擔任福島縣高野醫院院長,之後任職福島縣郡山市綜合南東北醫院外科主任醫師。擁有消化器官外科專門醫師、內視鏡外科技術認定醫師(大腸)、外科專門醫師、感染管理醫師、胸部X光判讀認定醫師、癌症治療認定醫師、醫師臨床實習指導醫等資格。座右銘是:「過著何時死都不後悔的生活」。在日經BP社技術在線與Yahoo!新聞等多數媒體上有連載。在日本Yahoo!新聞上的個人連載於2015年12月、2016年8月獲得月間Most Valuable Article獎。著作有『幸せな死のために一刻も早くあなたにお伝えしたいこと若き外科医が見つめた「いのち」の現場三百六十五日』(幻冬社)。
譯者簡介:
楊玉鳳
喜歡日文,喜歡日本,喜歡閱讀。最大心願是能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
章節試閱
醫師的「沒問題!」到底是怎樣的「沒問題」?
以下是吉田先生動過胃癌手術一個月後與醫師間的對話。
吉田先生:「醫師,我的傷口還有點痛,沒問題吧?」
醫師:「請讓我看一下喔。」
吉田先生躺下,露出了腹部。醫師帶著手套診察。
醫師:「啊~~傷口沒有感染,恢復得很漂亮喔。因為傷口還沒有完全復原,所以會痛,但一定會好起來的。」
吉田先生:「是這樣嗎?我很不安,真的沒問題嗎?」
醫師:「是的,沒問題!」
這是我經常會和患者說的其中一段對話。擔任醫師時,時不時都要很斬釘截鐵地對患者說:「沒問題!」
可是這句醫師說出的「沒問題」,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呢?
真的「沒問題」嗎?
這題目是很難說的話題,但我想說出真心話。我先說,這不過是我的真心話而已。因此或許其他醫師在說「沒問題」時或許會有別的意思。
即便如此,我想有很多醫師都知道,醫師的這句「沒問題!」有多大的威力。在我的經驗中,只要說出這句話,患者的疼痛就能減輕一半以上,晚上變得好睡,食量會增加三成左右。單只是這樣,我就覺得,「沒問題!」這類魔法詞彙的使用法非常困難。
其中可以舉出的一個原因有,在醫學的領域中,本來就幾乎沒有可以斷言「沒問題=幾乎沒有差錯的完全治好了」的情況。
在一開頭的對話中,醫師說了沒問題。但即便如此,也可能會有遲發性(手術過後超過一個月)的傷口感染。而且雖然非常少見,但也有過手術後一個月癌症轉移至傷口的痛心案例。所以在那對話中,醫師所說的「沒問題!」並非百分之百的。
「醫師,沒問題嗎?」
其他還有像是以下的例子。
即便患者是輕微的感冒,也有可能從感冒演變成會致死的重症疾病,例如心肌炎、腦膜炎。又或者表現出的感冒症狀,其實是惡化中癌症所有的其中一種症狀等。當然這些都是極為罕見的,但可能性也不是零。所以醫師所斷言的「沒問題」大多伴隨著躊躇與心虛。
我是專研大腸癌的外科醫師。因為專研癌症,很多時候,依據患者的惡化程度是無法說出「沒問題」的。
偶爾會有患者的癌症頗為惡化了,患者本人或家屬問我:「醫師,沒問題嗎?」時,我就很難對他們說出「沒問題」。這時我會充分動腦思考,是應該要據實陳述醫學上的事實呢?還是要顧慮當場的情況讓對方安心,之後再進階式地告訴他們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每次都非常煩惱。我盯著眼前患者滿懷不安的臉看,要是稍微表現出什麼可疑的態度,或許就會透露出什麼。
因此,我該怎麼做呢?
老實說,在過於殘酷的情況下,不論是「沒問題」還是「有問題」,我都無法對患者本人說出口。取而代之的,我會告訴他們:「不仔細觀察不知道,所以無可奉告。」之後,於本人不在時,再和家屬一起演練如何告訴本人的困難作戰。
打擊患者的一句話
那麼,對於沒有家屬的患者又如何呢?
對經歷過嚴峻治療(之後不知道能活多久)的患者,我首先會問他:「內容也許很殘酷,但你想聽聽關於病狀的事嗎?還是不想聽呢?」這答案很多時候會因患者而異,實際上從「希望您絕對要詳細且正確地告知我」的人到「那太可怕了,我不想知道。我想交給醫師就好」的患者都有。
我之所以會先問過患者,是因為某次的事件。
那是我在二十多歲開始擔任醫師的時候,曾有一位癌症病患問我:「醫師,我還有幾個月可活?」我因為不負有告知的責任,所以說了:「那個…我要先向上頭的醫師確認。」就離開了房間。
可是患者卻糾纏不休。
「沒關係啦,中山醫師你認為呢?」
被他這麼一說,加上一股氣勢,我居然還沒跟上司確認他正確的預後狀況就告訴他:
「我認為,連一個月都很難。」
一聽到這件事,那個人似乎就受到了很強烈的衝擊,之後再沒笑過,很失意地過世了。我非常的後悔。而且我體會到,就算知道了真相,也不會幸福。那時的我或許侵害了患者「不知道的權利」。
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深思熟慮,對於患者來說,「怎樣才是幸福」「什麼才是必須的」。我是醫師,所以非常多情況下會比患者本人更清楚熟知他們的醫療資訊。可是基本來說,患者的資訊全都歸屬於患者,所以我無論如何都要告知他們。
正因如此,我認為最好始終都要心懷一個疑問:「盲目地告訴患者所有資訊,對患者來說真的好嗎?」又或者要思考「該在何時、如何告訴患者?」或許對很多醫師來說這是個很難的題目,很不好回答。
為什麼醫師的態度總是很冷淡?
「為什麼醫師都那麼冷淡呢?」
什麼?對於編輯提出這意外的問題,我感到很驚訝。
不是,醫師有這麼冷淡嗎?我們每天應該都很有禮貌才是……。
我一直思考著,連在深夜醫院的書桌前也捫心自問,仔細思量。結果出現了!出現了!我那對患者冷淡發言的模樣……。我一邊唸著「嗯」,一邊想著,要在此說出真心話以贖罪。此前覺得我態度冷淡的患者以及各位家屬,對不起。
閱讀本書的你,很遺憾地也認為「我也曾感受到醫師冷淡的態度」吧。我自己曾見過其他醫師和患者的談話,經常也會想著:「不,那態度是不是有點冷酷……。」若是年輕醫師,我會提醒他要注意。但若對方是前輩醫師,尤其是在上下關係嚴格的外科醫師世界,可沒辦法那麼簡單就指謫對方。
18年間遇見醫師們真正的模樣
但是在此,我有件事想好好告訴大家,那就是「幾乎沒有醫師想冷淡對待患者」。
我成為醫師有12年,若包含醫學系學生時代在內則有18年,真的是遇見過很多醫師。年輕時除了外科,我還在各種地方工作過。去過東京都的三宅島、鹿兒島的種子島等離島診所,也去過美國、韓國等多家醫院視察,還有很多醫師朋友,所以應該有遇見過一千人以上吧。
我此前碰過的醫師們,幾乎所有人都很認真思考過「要怎麼做才是為患者好呢?」「該怎麼做才能改善這個國家(世界)的醫療呢?」若要代為發表醫師的意見,我想醫師的心聲應該是:「我們沒想過要對患者冷淡的」。可是為什麼患者還是會覺得「醫師很冷淡」呢?
之所以會覺得「醫師很冷淡」,可以從各種情況來思考。
在此,重要的一點是,「醫師和患者間的溝通時間是有限制的」。那麼時間被怎樣的限制住了呢?以下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時程表具體到每一分鐘
第一點,醫師工作的時間行程表非常緊湊。
我們醫師不論是哪一科的醫師,都是在確實安排好的時間行程表中工作。若是外科醫師,早上9點一定要去手術室。在手術室中,有配合當天入院的患者被麻醉著等在那裡。而且手術室的護理師(一台手術最少要兩人)、臨床工學士、還有做為助手的外科醫師等工作人員都要配合時間準備好。
「不好意思。我負責的患者感到很不安,我要詳細跟他說明,所以要推遲30分鐘」,一位外科醫師絕對不允許做出這種事。對被麻醉了的患者來說,手術時間拉長=加大手術傷害,所以不會這麼做。
所以若時程表是從早上7點半起開始查50名病患的房,9點去手術,這期間就無法和患者詳細說話。就算患者接二連三提問,也只能推遲道:「那個,不好意思。因為沒什麼時間,請詢問護理師,然後請再和我預約。」若就初次住院而感到不安的患者角度來看,或許就會覺得「 醫師態度好冷淡」。
第二點,門診業務過多。
醫師一天要診療好幾十人。若跟一名患者說話的時間有到10分鐘就算很好(依科別會有不同,若是外科就是這程度)。
而且不是只和患者說話就算結束診療。首先要將診察結果寫入病歷表,接著要開立藥物處方、預約下回的門診等。因為只有一名醫師在把資料輸入電腦,所以很花時間。其中還有預約檢查。而且一邊還堆積著大量「候診患者」的資料……。
這雖會被人說像是藉口,但我想,若要將這樣的狀況反覆說明到能讓患者理解,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與忙碌醫師順利對談的訣竅
最近為了解決業務過多的問題,引進了「代理輸入」的系統。這系統是指將輸入電腦的作業委託行政事務人員代為處理,讓醫師能集中精力與患者溝通。但很遺憾,現況是只有部分醫院而且是在限定部分醫師(許多都只是部長或教授等地位高的人)中有導入這系統。
那麼面對沒有時間的醫師,患者能拿出什麼樣的解決辦法呢?我想提出以下的建議。
就是「預先將想問醫師的問題逐條寫好」。
這件事非常單純,但跟只是單純的記下來有很大的不同。
「想問些什麼?」「擔心些什麼?」醫師只要看了筆記就能立刻回答。
不過在初診時也會有種情況是,「連想問醫師什麼都不知道」。這時候,請使用左頁的表格。不只是問診票,若能追加使用這張表格,會更容易與醫師溝通。
醫師的「沒問題!」到底是怎樣的「沒問題」?
以下是吉田先生動過胃癌手術一個月後與醫師間的對話。
吉田先生:「醫師,我的傷口還有點痛,沒問題吧?」
醫師:「請讓我看一下喔。」
吉田先生躺下,露出了腹部。醫師帶著手套診察。
醫師:「啊~~傷口沒有感染,恢復得很漂亮喔。因為傷口還沒有完全復原,所以會痛,但一定會好起來的。」
吉田先生:「是這樣嗎?我很不安,真的沒問題嗎?」
醫師:「是的,沒問題!」
這是我經常會和患者說的其中一段對話。擔任醫師時,時不時都要很斬釘截鐵地對患者說:「沒問題!」
可是這句醫師...
作者序
前言
「醫師,為什麼醫師說話都這麼快又難懂呢?」
這是幾年前的事。
一位患者在門診的診療室中這麼對我說。
「咦?我說話很快嗎?」
「嗯,非常快。不好意思,因為說得又快又難,我經常都聽不懂呢。」
我受到了衝擊,同時再次不疾不徐地向患者說明。
這名患者是這麼對我說了。
可是或許還有很多其他患者雖沒說,卻有同樣的想法。我不禁一直想著這件事。
隨著和那名患者變親近之後,漸漸地他也問了如下的問題。
「為什麼在醫院候診要等三小時,看病時間卻只有五分鐘呢?」
「為什麼醫師的態度很冷淡呢?」
「進行手術時,醫師都在想什麼?」
每當他問我這些問題,我都無話可說。是因為醫師都很高高在上嗎?不是這樣的。不,或許是稍微有點……
這些疑問最終就變成了像是這樣:
「患者與我們醫師之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鴻溝呢?」
可是有很多事是無法說的。就算能跟同為醫師的人說,也無法跟患者說。有很多事只流傳在醫師之間,而且感覺若是寫出了這些,就是背叛醫療業界。
可是不能想辦法告訴大家嗎?不能整理寫成一本書嗎?
「若能寫出醫師的真心話,應該多少就能讓大家知道,醫師都是些什麼人、總是在想些什麼吧?」
「這麼一來,就算跟第一印象不好的醫師溝通,過程應該多少也能順利些吧?」
「醫師不能調整態度,認真發言嗎?」
因著這樣的動機,我開始寫起這本書。
為什麼我要寫呢?
初次見面,我叫中山祐次郎。我擔任外科醫師已經12年了。
在這本書中,我寫出了當了12年醫師的真心話。
請讓我稍做自我介紹。
我身為外科醫師,在第一線進行手術及投藥治療。我到目前為止做過的手術足足超過一千件,除獲得有外科專門醫師、消化外科專門醫師、癌症治療認定醫等資格,也取得了合格率僅26%的高難度手術資格以及內視鏡外科技術認定醫(大腸)。
雖然是如此耀眼的經歷,但作為外科醫師,這其實是很特異的經歷。
首先,我不屬於大學診療部門這類幾乎所有年輕醫師都隸屬的組織而持續學習至今。此外,在靠近福島縣第一核電廠附近有間高野醫院,在其院長亡故,醫院處於存亡之秋時,我暫停了外科醫師的工作,前往當地成為臨時院長。
同時,我除了是醫師,另一方面也有在寫書。我自2015年出版了《為了幸福死,我想盡早告訴你的事》(幸せな死のために一刻も早くあなたにお伝えしたいこと,幻冬社)就開始寫作的工作,現在也寫有各種連載。最多的還是在Yahoo!新聞上,此前已寫過有100則以上的醫療記事。其他還有在以上班族為讀者群的日經BP社技術在線等做連載。
為什麼我要一邊擔任外科醫師,一邊寫文章呢?因為「想在封閉的醫療業界中打開個通風孔」。
醫療文章有很高的專業性,很遺憾,媒體很難發布正確的訊息。另一方面,醫療專家也很難講得讓一般人都容易理解。我介於這中間,所以想將醫療複雜的內容「翻譯」給大家。
「這種事不能寫」
這本書的書名是「醫師的真心話」。
說實話,我頗煩惱要不要寫這本書。我身為業內人,把業界的事當真心話寫出來有意義嗎?不就只是暴露而已嗎?而且我寫了這本書後還能繼續當醫師嗎?有幸獲得好幾家出版社的邀約,但我都拒絕了,那為什麼又要寫這本書呢——?
我深感苦惱,但還是決定「寫吧」。
在書店中有好幾本書寫醫師真心話的書,但都是已經退休或是即將退休的大前輩醫師所寫,沒有仍是現職、此後幾十年還能看到的年輕醫師寫的書。所以我想著,要揭露出現職年輕醫師腦中所想,回覆難以回答的問題。其中也含有極少量的真實,以及應該能派上用場的知識。
本書中,即便只有一點也想接近真正的「醫師的真心話」,所以寫入有許多的資料與調查結果。但是資料也是有限的。因此,資料不足處就會編寫入我個人的真心話。
當然我的真心話也有可能會偏離醫師全體的真心話。
因此應該也有人會想:「不要出版這些東西才是有誠意」。
但是我不這麼想。
即便多少有點偏離,但我認為,提出在現時點有用的知識就是有誠意。
所謂的醫療不是打造理想的醫院與社會。和其他業界一樣,不過是「持續在修正一堆問題的現實社會」。若能切開並重新修補現在的這個世界,是否會變得更好呢?我懷著這樣的想法,寫成了這本難以下筆的書。
再重複一次,這不是一本暴露醫療業界的書。若對本書內容有此期待的人,我要辜負你們的期待了,所以請把書放回書架上吧。
與此相對,針對「當面問醫師什麼問題很失禮?」這類問題,我則會毫無隱瞞地誠實以對。只要看了目錄應該就能想見,我和想出這類難以回答的問題的編輯之間有過好幾次類似的問答:「這種事不能寫」「不,能寫」。結果連「年收有多少?」「都在談著什麼樣的戀愛?」這類很俗氣的話題都敢於深入。其原因是我相信,知道「醫師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每天生活中都在想些什麼呢?」的真實模樣,在這個充斥著不可信的醫療資訊時代,有助於病患與醫師間的溝通。
當然,書中也有加進對現在常跑醫院的人有用的內容,像是「醫師開很多藥的原因」或「告知離癌時務必要問的三問題」等。而且也寫有很多給年輕醫師的話。
這本書若能成為讓患者與醫師關係朝「一同對抗疾病的伙伴」改變的第一步,會是令我最感高興的。
那麼,讓我們快來看看醫師的真心話吧。
前言
「醫師,為什麼醫師說話都這麼快又難懂呢?」
這是幾年前的事。
一位患者在門診的診療室中這麼對我說。
「咦?我說話很快嗎?」
「嗯,非常快。不好意思,因為說得又快又難,我經常都聽不懂呢。」
我受到了衝擊,同時再次不疾不徐地向患者說明。
這名患者是這麼對我說了。
可是或許還有很多其他患者雖沒說,卻有同樣的想法。我不禁一直想著這件事。
隨著和那名患者變親近之後,漸漸地他也問了如下的問題。
「為什麼在醫院候診要等三小時,看病時間卻只有五分鐘呢?」
「為什麼醫師的態度很冷淡呢?」
「進行手術時,醫師...
目錄
前言
第1章 醫師的真心話——這一句話裡所包含的真正意思
「感冒了呢」為什麼感覺說得很敷衍?
醫師的「不要緊!」到底是怎樣的「沒問題」?
為什麼醫師的態度總是很冷淡?
「來看一下情況吧」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是?
成為「名醫」的條件?
醫師頭痛的患者?
連醫師都不想給他們看診的四種醫師
第2章 醫師沒說的藥物‧手術真相
對於患者「想減藥」這件事,醫師怎麼想?
「吃了解熱劑就更難痊癒」是真的嗎?
可以相信知情同意嗎?
被「告知」罹癌時應該要問的三個問題
應該進行「民俗療法」嗎?
醫師怎麼看待「剩下三個月壽命卻奇蹟似存活」?
執刀手術前,醫師都如何準備?
第3章 醫院的真心話——患者的情況‧醫師的情況
為什麼門診看病要等這麼久?
建議在「平日白天」看病的意外原因
醫師隸屬的「醫局」是什麼?
醫院排行以及網路評價可信嗎?
從「科」了解醫師的性格
專欄 要怎麼拿到給名醫的「介紹函」
第4章 醫師的金錢與戀愛——收支明細與私生活
醫師的年收有多少?
醫師的差距——會賺錢的醫師和不會賺錢的醫師
實習醫師真的很清貧嗎?
醫師與藥廠的關係
為什麼很多醫師都和護理師結婚?
如果想和醫師結婚,就鎖定這樣的醫師!
醫師聯誼對象最多的是「那個職業」
專欄 醫師碰到飛機上的緊急呼叫都不太想舉手
第5章 禁忌的「老」與「死」——人命真的平等嗎?
應該何時開始放棄治療?
「想死在家裡」有可能嗎?
什麼時候該選擇「安樂死」?
醫師怎麼看待人的「死亡」?
你「生命的價值」有多少?
人百分之百會死
結語
前言
第1章 醫師的真心話——這一句話裡所包含的真正意思
「感冒了呢」為什麼感覺說得很敷衍?
醫師的「不要緊!」到底是怎樣的「沒問題」?
為什麼醫師的態度總是很冷淡?
「來看一下情況吧」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是?
成為「名醫」的條件?
醫師頭痛的患者?
連醫師都不想給他們看診的四種醫師
第2章 醫師沒說的藥物‧手術真相
對於患者「想減藥」這件事,醫師怎麼想?
「吃了解熱劑就更難痊癒」是真的嗎?
可以相信知情同意嗎?
被「告知」罹癌時應該要問的三個問題
應該進行「民俗療法」嗎?
醫師怎麼看待「剩下三個月壽命...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世茂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9-10-02ISBN/ISSN:978957879997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