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明輝編注
定價:NT$ 800
優惠價:88 折,NT$ 704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這是一本藉由流傳已久的讖詩台語字音
從聲韻來探討台語文讀音與白話音異讀結構的類字典
「民俗文學」或稱「通俗文學」。有別於文學界對於文學作品的詮釋,自詩經、楚辭以至唐詩、宋詞等,歸類屬於「精緻文化」的作品,都可以在學校成為課程。但是「讖詩」、「籤詩」通常不入學者之眼,屬於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卻是一般生活中,人民百姓的精神動向及認同的一種潛意識表現。
它表達並保留了民族的傳奇、神話、述異、史詩、掌故、戲劇、舞蹈,乃至民俗行為,當中也有少數選用了古典詩詞。它從民間的立場,揭露了正史之外的稗官野史及傳說,不完全脫離歷史的事實。特別在遣詞用字上,由於不同時段及層次的社會背景,從中可以發現許多當時用語和現在用語的異同。
「讖詩」與「籤詩」略有不同,依漢學前輩口述,讖詩的流傳時間比籤詩更為長久,可以推測出可能在上古時期的古中國就已經存在,並且延續到清朝尚有補遺。又讖詩的字數不限,可以是一兩字,也可以上千字以上,如劉伯溫的燒餅歌。
由讖詩的結構,可以發現讖詩必有諧韻,但可能文白音相雜,卻沒有如古典近體詩的平仄要求,所以必成於古典古體詩的時代,甚至可能是與詩經、楚辭時代並存的作品,而且是集合各個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累積而成的眾人作品。
因此,其中的許多用字遣詞,可以給現代的台語研究提供參考。當然,語言的字音有很多是口耳相傳,再加上普遍的百姓都有著「約定俗成,達意即可」的觀念,因此在台語的字音,存在著很大比例的走音現象,給了後來的使用者許多困擾。
至於籤詩的形成,大約是在唐朝滅亡後,進入五代十國的時期。中原許多文人學者,大量往南逃亡避難,往往借住寺廟,有的就替寺廟書寫籤詩,其體裁大部分為唐宋所流行古典近體詩的格律,但都是四句七言的絕句形式。
台語學者曾說過台語有五難:
1.古今異音、2.一字多音、3.文白異音、4.連續變音、5.有音無字。
目前使用的台語,是十二世紀中國宋朝亡國於蒙古後,大量移民到福建的河洛中古音,與閩南的「古閩南語」白話音相混而成的「當代閩南語」。也就是文讀音和白話音夾雜使用的語言。而台語羅馬字的形成原因,是19世紀傳教士在中國傳教時,因當時閩南地區的百姓多使用閩南語方言,而許多方言有音無字,無法翻譯,加上文盲居多,所以推廣白話音羅馬字比較容易學習。由此可知羅馬字只是暫時性的解決多數文盲的漢字的替代文而已,何況漢字是一種單音節、單形體的結構,可以望文生義,望字呼音,並不適用拼音式的羅馬字。倒是將羅馬字當作拼音使用,取代目前只在台灣使用的ㄅㄆㄇ拼音,確實很方便精確,又可與世界各國接軌。
本書以介紹台語用字和語音為主要目的,特別著重在文讀音和白話音之間的關係,但是對於其他的四難也多少有所涉獵。文讀音的部分,資料容易收集,因為有多種書籍可供參考。白話音則相對比較複雜,由於台語的白話音多年來欠缺整理,又台灣的社會變化迅速,時有新字音產生,再經過口耳相傳,常常造成形音義不符,使得後來者,無法很肯定的知道某字音的書寫、發音、來源是否正確,特別是外來語更是無法理解。
由於讖詩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讀音,據估計這些作品,可能來自河洛中古音,只是歷經四次的大移民,特別是宋代亡國後,大量中原人士移民閩南,與「古代閩南白話音」相混,形成文白相雜的「當代閩南語」。由於時間的推移,目前在台灣大部分使用台語的人,都以泉州腔、漳州腔為主流音系,並且是文讀音、白話音夾雜使用。
因此本書重點在注釋漢字的文讀音、白話音以及漳洲腔、泉州腔的使用。每個字音後面都有例句詞項,甚至於成語、專有名詞、詩詞及俚諺語陳列,但只有部分有加註羅馬字拼音,因為台語是一種文白漳泉夾雜使用的語言,也許各地呼音略有不同,所以留白,由讀者自行斟酌。同時例句詞項中有很多是華語用詞,基於語言是隨著時間推進,社會變遷而產生許多新名詞,編注者認為彼此應該是可以相容的,而文讀音絕對可以很合理的呼出符合漢字形音義的語音,如此一來,台語的研究才能與時俱進,避免淪為考古學。
作者簡介:
黃明輝
1948年 出生
台灣人
淡江文理學院畢業
現職臺北市臺灣省城隍廟
河洛漢詩學苑母語詩文教師
(2002~)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2 |
5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黃明輝編注
優惠價: 88 折, NT$ 704 NT$ 8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這是一本藉由流傳已久的讖詩台語字音
從聲韻來探討台語文讀音與白話音異讀結構的類字典
「民俗文學」或稱「通俗文學」。有別於文學界對於文學作品的詮釋,自詩經、楚辭以至唐詩、宋詞等,歸類屬於「精緻文化」的作品,都可以在學校成為課程。但是「讖詩」、「籤詩」通常不入學者之眼,屬於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卻是一般生活中,人民百姓的精神動向及認同的一種潛意識表現。
它表達並保留了民族的傳奇、神話、述異、史詩、掌故、戲劇、舞蹈,乃至民俗行為,當中也有少數選用了古典詩詞。它從民間的立場,揭露了正史之外的稗官野史及傳說,不完全脫離歷史的事實。特別在遣詞用字上,由於不同時段及層次的社會背景,從中可以發現許多當時用語和現在用語的異同。
「讖詩」與「籤詩」略有不同,依漢學前輩口述,讖詩的流傳時間比籤詩更為長久,可以推測出可能在上古時期的古中國就已經存在,並且延續到清朝尚有補遺。又讖詩的字數不限,可以是一兩字,也可以上千字以上,如劉伯溫的燒餅歌。
由讖詩的結構,可以發現讖詩必有諧韻,但可能文白音相雜,卻沒有如古典近體詩的平仄要求,所以必成於古典古體詩的時代,甚至可能是與詩經、楚辭時代並存的作品,而且是集合各個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累積而成的眾人作品。
因此,其中的許多用字遣詞,可以給現代的台語研究提供參考。當然,語言的字音有很多是口耳相傳,再加上普遍的百姓都有著「約定俗成,達意即可」的觀念,因此在台語的字音,存在著很大比例的走音現象,給了後來的使用者許多困擾。
至於籤詩的形成,大約是在唐朝滅亡後,進入五代十國的時期。中原許多文人學者,大量往南逃亡避難,往往借住寺廟,有的就替寺廟書寫籤詩,其體裁大部分為唐宋所流行古典近體詩的格律,但都是四句七言的絕句形式。
台語學者曾說過台語有五難:
1.古今異音、2.一字多音、3.文白異音、4.連續變音、5.有音無字。
目前使用的台語,是十二世紀中國宋朝亡國於蒙古後,大量移民到福建的河洛中古音,與閩南的「古閩南語」白話音相混而成的「當代閩南語」。也就是文讀音和白話音夾雜使用的語言。而台語羅馬字的形成原因,是19世紀傳教士在中國傳教時,因當時閩南地區的百姓多使用閩南語方言,而許多方言有音無字,無法翻譯,加上文盲居多,所以推廣白話音羅馬字比較容易學習。由此可知羅馬字只是暫時性的解決多數文盲的漢字的替代文而已,何況漢字是一種單音節、單形體的結構,可以望文生義,望字呼音,並不適用拼音式的羅馬字。倒是將羅馬字當作拼音使用,取代目前只在台灣使用的ㄅㄆㄇ拼音,確實很方便精確,又可與世界各國接軌。
本書以介紹台語用字和語音為主要目的,特別著重在文讀音和白話音之間的關係,但是對於其他的四難也多少有所涉獵。文讀音的部分,資料容易收集,因為有多種書籍可供參考。白話音則相對比較複雜,由於台語的白話音多年來欠缺整理,又台灣的社會變化迅速,時有新字音產生,再經過口耳相傳,常常造成形音義不符,使得後來者,無法很肯定的知道某字音的書寫、發音、來源是否正確,特別是外來語更是無法理解。
由於讖詩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讀音,據估計這些作品,可能來自河洛中古音,只是歷經四次的大移民,特別是宋代亡國後,大量中原人士移民閩南,與「古代閩南白話音」相混,形成文白相雜的「當代閩南語」。由於時間的推移,目前在台灣大部分使用台語的人,都以泉州腔、漳州腔為主流音系,並且是文讀音、白話音夾雜使用。
因此本書重點在注釋漢字的文讀音、白話音以及漳洲腔、泉州腔的使用。每個字音後面都有例句詞項,甚至於成語、專有名詞、詩詞及俚諺語陳列,但只有部分有加註羅馬字拼音,因為台語是一種文白漳泉夾雜使用的語言,也許各地呼音略有不同,所以留白,由讀者自行斟酌。同時例句詞項中有很多是華語用詞,基於語言是隨著時間推進,社會變遷而產生許多新名詞,編注者認為彼此應該是可以相容的,而文讀音絕對可以很合理的呼出符合漢字形音義的語音,如此一來,台語的研究才能與時俱進,避免淪為考古學。
作者簡介:
黃明輝
1948年 出生
台灣人
淡江文理學院畢業
現職臺北市臺灣省城隍廟
河洛漢詩學苑母語詩文教師
(2002~)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2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