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輕鬆的閱讀,為你解答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化工問題,並分享必須要知道的化學常識,讓讀者安心消費,享受健康美麗的生活。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王翔郁副教授
陳林祈 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專文推薦
保養專家SAM、《良醫健康網》主編洪慧如、時尚CEO溫筱鴻、如果兒童劇團團長趙自強 聯名推薦
發熱衣其實根本不可能發熱?硅藻土吸水地墊,真的除濕防霉?負離子吹風機的「負離子」只是行銷話術?椰子油可以減肥又防曬,真的這麼神奇?鹼性離子水能改善健康?原液、精華液、安瓶差別在哪裡?甘蔗吸管真的環保嗎?哪種炒菜鍋好用又健康?農藥殘留「手搖茶」有多毒?手工皂比沐浴乳溫和?吃不吃膠原蛋白有差嗎?
隨著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與對化學抱持的想像,市場研發了不少讓消費者趨之若鶩、令人讚嘆的商品。但是在見證神奇之後,我們若不能進一步了解其作用原理與限制,就會讓不肖廠商抓到操作誇大與恐懼的空間,進而讓我們買下或腦補這些誇大與恐懼。
長化短說專欄已經刊載了四年多,累積了近百篇文章。本套書以幽默筆觸,應用自身紮實豐富的化工醫美知識與文獻分析能力,以案例與思辨對話方式,深入淺出地解說關於廚房衛浴、健康產品、疾病新聞、食安議題、美容保養、生化常識與環境保護等面向近百個化學科普題材。其中許多題材都是當下新聞或網路社群熱議有關健康、安全與環境的FAQs。因為與生活息息相關,讀者在了解為什麼的同時也能增加科學知識、生活常識以及對廣告、網路消息的分辨能力。
作者簡介:
謝玠揚
台大化工博士,醫美保養品牌「Neogence霓淨思」創辦人暨總經理。
研究所時台灣吹起保養品DIY風潮,因為和實驗室學妹打賭,與好友蔡松霈博士一起,從二千四百元開始,一路將Neogence發展為擁有自家GMP工廠、全球超過兩千個銷售據點的醫美保養品牌。
除了身兼品牌經營者與研發總監外,閒暇之餘也在《良醫健康網》、《ETtoday健康雲》 及其他平台發表科普文章,從化工理性、科學的角度,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解答生活中的恐慌與迷思,讓大家更自在的聰明安心過生活。
Facebook粉絲頁:
「化工博士謝玠揚」QRCODE
「Neogence 霓淨思」QRCODE
章節試閱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怎樣「洗蔬果」才能避免農藥殘留?
受到食安風暴的影響,大家越來越關心「食」的安全,有人開始自製豬油,有人盡量減少外食比例,自己下廚。在這一片食安風潮中,「農藥殘留」這個經久不敗的熱門話題,當然又重新熱門起來。各種偏方、產品紛紛出籠:蔬果清潔劑、洗米水、臭氧機……又成為大家用餐時間的熱門話題。
老話一句,想知道「對不對」,就得先去了解。我們就從認識農藥開始吧!
農藥分成什麼種類?
一提到農藥,大家的印象可能都是來自古早社會新聞中的「喝農藥自殺」,所以難免會有農藥是絕對致命、沾到手就會掛的恐懼心理。
農藥主要分成兩種:「接觸性」以及「系統性」。接觸性農藥就是直接噴在蔬果表面,杜絕蟲害,接觸性農藥會隨著時間因日曬分解,或是被雨水沖刷帶走。系統性農藥,則是透過植物葉片的氣孔或根部進入植物,停留在植株內時間較久,靠植物本身的酵素去慢慢分解,也是需要時間。
如何挑選蔬果,避免農藥殘留?
不論是接觸性還是系統性農藥,其實都是需要時間自然分解的,因此,第一個要了解的就是「農藥安全採收期」:為了讓農藥自然分解,在噴灑農藥後不能馬上採收,必須再經過一定時間才能收成。所以,颱風前搶收的蔬果,因為是搶摘,都可能會有農藥殘留較高的疑慮。
再來,「非其時不食」。植物在自己的產季,因為氣候條件適當,自然會旺盛生長,就不需要太多農藥;如果非產季,為了長得好,免不了就要用比較多的農藥。所以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最好不要有「非當季的水果比較珍稀」的想法,到頭來,害到自己也害到環境。
有些蔬果例如茄子和辣椒,在產季的時候會不斷長出新果實,農人必須連續採收,所以往往沒有辦法很切實地遵守「安全採收期」:今天噴藥,明天剛好成熟的,摘不摘?另外,有些比較貴的蔬果,因為被蟲吃掉一顆就賠大了,所以農藥也會比較多。在清洗這兩類蔬果的時候,都要特別注意農藥殘留。
常見的清洗方法
其實訂定農藥殘留標準,以及檢驗農藥殘留時,都是以整顆未經清洗的蔬果直接打碎檢驗的:這表示,如果經過適當清洗,其實對於農藥殘留不用這麼恐慌。那到底該怎麼洗呢? 先來看看一些常見的「撇步」到底是不是符合化學常識吧!
洗米水、鹽水
洗米水含有一些澱粉質、礦物質和有機物,拿去澆花草是不錯,但它同時也含有各種灰塵、細菌、農藥以及蟲卵,如果把蔬菜泡在裡面,會乾淨嗎?我建議洗過米的水還是不要再來接觸其他食物比較好。至於鹽水,並沒有辦法讓農藥更容易溶解,如果泡太久,反而有可能讓農藥再被吸收進去,所以不要用比較好。
蔬果清潔劑
蔬果清潔劑其實就是界面活性劑,的確能帶走農藥,不過使用之後還是要用大量清水再沖洗一次,不然清潔劑又會殘留。
蔬果清洗臭氧機
許多農藥並非臭氧可以分解,而且臭氧活性很強,要是跟其他成分起反應,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該怎麼清洗呢?
那到底應該要怎麼做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清水!把蔬果處理後,先用清水浸泡五~十分鐘,再一一清洗,可以搭配軟毛刷清洗表面。這樣就很足夠了。
農藥不耐高溫,如果是葉菜類,其實只要用水燙過,幾乎都不會有農藥殘留。所以,別再生吃蔬菜了,用水燙過,安全很多。當然,第一次汆燙的水,可得倒掉,不要留下來喝喔!泡茶也是,如果擔心茶包、茶葉有農藥殘留,第一次可以用滾水迅速沖泡後倒掉,之後再開始泡茶,就不用太擔心農藥殘留了。
還有,大部分農藥都是接觸性,也就是只噴灑在表面不會被蔬果吸收進去,所以只要去皮,就可以完全避免農藥殘留了。大家不要再困擾於該用什麼洗蔬果,而是要了解「該怎麼用水好好洗蔬果」,希望大家都能吃得健康!
面膜一定要天天敷,再便宜都有效?
亞洲人熱愛敷面膜,台灣人更是箇中翹楚,根據統計,台灣二十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平均敷掉十二片面膜,一年消耗掉將近一億片!其中最受歡迎的要屬平價面膜了,之前看到陸客、香港人來台灣,必掃的就是美妝店的台灣面膜:「幫我買兩箱!這牌子好用又便宜啊!」
隨著面膜越賣越便宜,朋友開始問我:「那些便宜的面膜……真的能用嗎?」
有這樣的顧慮也是理所當然的。這幾年有黑心食品、黑心餐具,當然也會懷疑是否有黑心面膜。網路上甚至有KUSO的影片,就是在講大陸女生用了黑心螢光劑面膜,之後夜裡臉都會發綠光。影片當然是誇大搞笑的,但也反映了消費者心中的憂慮:會不會買到黑心面膜?要怎麼分辨呢?
判斷準則一:價格
不論是台灣本地,還是日系、韓系的「平輸水貨」,有兩個很簡單的方法來初步篩選面膜:價格和通路。
先說價格。一個單片包裝的面膜,大概是三個部分構成的:面膜布、精華液、鋁袋。如果以最低規格來計算,用最普遍的水針布,搭配最簡單的基本保濕精華液,鋁袋也是最樸素的單色印刷的話,除了材料成本,加上攪料、充填、封膜等等人工費用,一片面膜的成本,大概是在四~六塊上下。
「謝博士,還滿便宜的啊~」
這可是成本喔!如果再算上紙盒印刷、網路購物的運費、通路及品牌商的利潤的話,一片最最基本款的保濕面膜售價,不太可能低於十元;如果還要追加「美白」、「抗老」等效果,成本當然要更往上加。
如果是正派經營的廠商,每批面膜都還會各自加上各項送測的成本,因為要檢驗生菌數、螢光劑、重金屬。此外,其實「水質」也是一個很大的成本,有良心的廠商會使用經過過濾的逆滲透水(RO水)來調製精華液,比較沒良心的,就直接用自來水了;更惡劣甚至有聽過地下水抽上來用的。雖然不乾淨,反正防腐劑加重一點,自己不要敷就好啦!
考慮以上各項因素之後,很誠心的建議:一片十元以下的面膜,真的請各位三思啊。
準則二:通路與產品標示
購買的通路則是另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基本上,大型連鎖藥妝店、量販店等正規實體通路,都會主動要求廠商提供各項檢測報告證明品質無虞;虛擬通路來說,知名的電子商務平台也跟正規實體通路一樣,對品質有一定的要求。在這些通路上買的面膜,基本上可以安心。
但如果是網拍賣家、自營小店、個人賣家平行輸入……,這些非正規通路的話,就要小心了。並不是說這些通路買的保養品一定有問題,而是中獎的機率的確比較高。幾年前曾有女大學生在「格子X」這種寄賣的小店購買專櫃品牌的特價便宜面膜,打開來要敷才發現竟然已經臭酸。媒體追查,發現這面膜是大陸仿冒的,非但不是專櫃品牌,並且根本找不出貨源――因為賣家聲稱「也是網拍上買來的」最後求償無門。我真想問,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皮膚開玩笑呢?省小錢購買這種連賣方是誰都不知道的面膜,還不如什麼都不要敷,對皮膚還比較好。
正常的化妝品、保養品,包裝上一定會提供製造商或是進口商的名稱和地址,也會寫出全成分表,上面提到的正規通路販賣的產品,都會符合這個標準,但網購、水貨等就很難要求了。近年常常看到平行輸入的賣家主打的面膜「韓國熱賣」、「日本最夯」,但有時卻不提供任何品牌、成分資訊,只由網路美女代言體驗、展現效果,這種的就比較可疑了。建議大家如果想購買這類型產品,還是仔細 Google一下國際網頁,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這個品牌?成分是什麼?真的有像賣家聲稱的在國外也很熱門嗎?不要買到了地下工廠生產的來路不明保養品。想想看,新聞中的女大生還好拿到臭酸的面膜,讓她發現不對勁沒有使用;在被踢爆之前,可能早就有幾百個其他女生已經購買、使用了這些冒牌面膜,她們敷到臉上的,到底是什麼?
平價面膜有用嗎?
以保養專業觀點,面膜只要品質安全,多敷是有用的;但也別奢望一片十幾二十元的面膜,真的有很厲害、媲美精華液的高濃度有效成分。
怎麼說呢?因為片狀面膜最大的效果,就是短時間幫肌膚補充大量水分:你想想看,在敷面膜的十五~二十分鐘內,肌膚被面膜布包著,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吸收水分。而肌膚角質層只要充滿水分,自然排列整齊、散發光澤;臉上缺水的小細紋,也會因為肌膚含水量提高而淡化。所以每次剛敷完面膜,是不是都感覺自己的膚質進步不只一個等級、年輕五歲呢?
「這不是很好嗎?那就都敷面膜就好啦!」
問題就在於,如果沒有其他有效成分,只靠補充水分提高角質含水量的話,膚況的改善,來得快去得也快。大概敷完面膜的二~三小時後,就會漸漸恢復原狀了。如果希望肌膚得到更好的改善,還是得乖乖保養護膚:有效成分濃度不高的平價面膜,只能救急而已。
買太便宜的面膜,真的會有螢光臉嗎?
所謂「螢光劑面膜」其實是來自於面膜布上的螢光劑殘留。過往的確有一些不肖廠商,為了讓面膜布看起來更白,會加入螢光劑;但現在在通路要求及廠商自律的情況下,只要是正規的品牌、通路,基本上是不會有這種情況了。簡單說,重點仍是不要買來路不明的保養品。
面膜的功效,就是利用封閉式導入,短時間內補充表皮的水分與養分,因此,貼膚性越好的面膜布,導入效果就越好,但成本也隨著提高,例如生物纖維就是一種昂貴但貼膚性很好的素材。其他材質例如凍膜、晶凍,厚敷也可以發揮跟布面膜一樣的效果,封閉表皮促進水分吸收,在購買選擇上要注意的事,跟布面膜都是一樣的。
前面故事還沒說完。朋友問「便宜面膜能用嗎?」之後,我反問:「為什麼明知它便宜得過頭,還想要買來用呢?妳就那麼相信它宣稱的功效嗎?」沒想到她的回答大出我意料之外:「因為某藝人曾經分享美容祕技,要皮膚好就要天天敷面膜。她說買便宜面膜也可以,重點是一定要天天敷。」
我的天哪!聽了這句話我頭都痛了。原來這就是大家寧願冒著買到黑心貨的危險,也要多買超便宜面膜的原因!
再說一次,面膜是救急用。如果要天天敷,導致只能負擔莫名其妙的便宜貨,妳根本不知道買了什麼東西,還不如不要敷。與其希望面膜在每天短短十~二十分鐘中間給皮膚帶來多大的神蹟,不如早晚確實清潔、保濕,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睡飽飽、多運動、多喝水、均衡飲食。千萬不要為了「每天敷」而貪小便宜,購買來路不明的面膜!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2》
XXXX報導
現在寒流壟罩,不少人都會買發熱衣,但是你買的,真的能夠發熱嗎?其實價格不是重點,而是材質,專家就說只有聚丙烯酸脂、或者是加了遠紅外線的聚酯纖維,才能發熱,我們實際直擊,其他包括日系品牌或超商賣的,並沒有這類的成分,頂多只能叫做保暖衣或者是蓄熱衣,卻都宣稱有、發熱效能,但國家沒有統一標準,消費者只能自己把關!
發熱衣其實根本不可能發熱?
這個星期又濕又冷,每天到辦公室都可以看到同事們全副武裝的來上班,手上一杯薑茶,毛帽、羽絨衣、暖暖包,然後討論自己的發熱衣暖不暖。
「我的發熱衣,都不會發熱,穿起來沒什麼感覺。」
「老大,發熱衣的機制到底是什麼啊?為什麼會發熱?」
嗯,其實,發熱衣根本就不可能「發熱」。
「什麼?」
你沒看錯。一件可以重複洗滌的衣物,不是暖暖包,沒有裝電池、充電或其他能量來源,絕對不會自己發出熱能。衣物保暖的熱量來源,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人體的體溫。
發熱衣原理破解
大部分的發熱衣都宣稱是以「遠紅外線放射性」或「纖維吸濕放熱」這兩種原理來「發熱」。讓我一樣一樣向各位說明吧!
所謂「遠紅外線放射性」,是利用陶瓷或是氧化鋯可以將可見光轉成紅外線的特性,達到發熱效果。
「可見光?」
沒錯,重點就是可見光。這些有添加「遠紅外線微粒」的衣服,要能發熱,前提是要接觸到可見光。可是一般發熱衣都是當內衣穿,所以在一般使用情況之下,添加這種物質的作用並不大。
另一種是所謂運用「纖維吸濕放熱」的原理,在布料中織入聚丙烯酸酯(Acrylate),利用纖維將人體放出的水蒸氣凝結成水時所放出的熱量,達到發熱效果。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因為水從氣態變成液態的確會放出熱。可是這些水蒸氣是來自「人體」,是體溫把水分變成水蒸氣的,在體表凝結回水,只是將體內的熱轉換到體外,整個過程並沒有額外的熱能產生。只能說是運用體溫「保暖」,而不是真的「發熱」。
滑雪、登山用品中有發熱衣嗎?
大家也可以想一想,有曾經在滑雪、登山的專業戶外用品中,看到「發熱衣」相關商品嗎?滑雪跟登山需要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中進行,應該是比日常生活更需要「發熱衣」這樣的東西吧!
然而,戶外用品界其實並沒有「發熱衣」這樣的說法,而是「排汗衣」、「保暖衣」。翻看排汗衣、保暖衣的成分標示,材質主要有羊毛、聚酯纖維等等。這些衣服的機能顧名思義就是排汗加保暖,排汗的部分是利用特殊織法,加速身體表面的濕氣排出,維持體表的乾爽;保暖的部分則是以中空纖維,在纖維之間保留空氣增加隔熱效果,最外層則是以防風的材質,防止冷風吹入,達到保暖效果。
所以,其實「發熱衣」並不能「發熱」,只能「保暖」!而保暖的暖源沒有其他,就是你的體溫。對居住在寒帶的人來說,多層次的洋蔥穿著,就是最保暖的做法!而這其中的原理,就是利用一層層衣物之間的空氣層,達到保暖效果。羽絨衣、棉被,都是一樣的道理!
最後,如果你真的覺得穿上某件衣服後,體溫會不斷升高,不要太高興,相信我,你發燒的機率絕對比較高!
XXXX綜合報導
硅藻土腳踏墊吸水力強,又能快速乾燥避免發霉,在這幾年一直是民眾最愛的居家用品。有人認為「珪藻土站上去水就快速被吸乾,感受真的很棒」、「髒了我會刷一下再曬乾,曬乾吸水力會恢復」、「覺得比一般地墊好用,吸水超快」、「神器,我家用兩年以上了」、「硅藻土不要買網拍便宜的,不純,吸水力差」。但也有網友認為難用,「杯墊還行,地墊根本糞物」、「我很常進出廁所,個人覺得不好用,太容易髒」、「怕家人跌倒完全不考慮」、「難用超後悔,丟掉的時候也很難處理」……
硅藻土吸水地墊,真的除濕防霉? 水分都到哪裡去?
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雨,在辦公室帶來了一波防潮防霉的話題以及新的團購主題。
「上次你說的硅藻土地墊,我有在大賣場看到耶!真的好用嗎?聽說它的吸水力很好。」
「對!我最近又看到另外一款『珪』藻土的商品,聽說比硅藻土更厲害,可以放在抽屜跟衣櫃,既能除濕也能除臭!」
「這麼神奇啊?『珪』藻土?該不會又是什麼奇怪的化合物吧?」
「老大! 快跟我們說明!」
硅藻土到底是什麼?
首先,硅藻土不是什麼奇怪的化學物質,它其實是天然物質。
「天然? 」
是的。硅藻土/珪藻土是日文名稱,台灣一般稱作矽藻土。矽藻是一種水生植物,矽藻土則是矽藻的細胞壁沉積而生成的生物沉積岩。
「什麼!所以是活的?」
呃,不是。矽藻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形體極細小,大概介於一毫米至三微米之間,能進行光合作用。矽藻生長速度快,能大量生長,所以死亡後,大量的細胞壁就會形成沉積岩。矽藻土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大概占八十∼九十%。二氧化矽基本上是沒有毒性的。
矽、硅、珪有差別嗎?為什麼可以做成腳踏墊?
不少廠家也會在這個字上做文章,強調自己的矽藻土血統純正、尊爵不凡,但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矽藻土=硅藻土=珪藻土,所以不需要被行銷話術給影響。
矽藻土最大的特色就是多孔隙,這也是矽藻土擁有極強吸水力的主因,而且水分也容易再蒸發,簡單的說,就是容易乾。因此,矽藻土踏墊比布料製成的腳踏墊更舒適,也不會整天都濕答答的。
因為多孔隙結構內部充滿空氣,所以矽藻土的隔熱、隔音效果,都比同厚度的水泥砂漿來得強,而且重量輕得多了。所以矽藻土近年來也是室內建材的寵兒。
至於市面上的商品提到矽藻土有除臭的功效,其實原理跟竹炭、活性碳、咖啡渣能夠吸附異味是一樣的:還是多孔隙。所以,矽藻土也有過濾的效果!游泳池的過濾系統也會使用矽藻土。
真的可以「抗菌、防霉」嗎?
有些產品包裝上強調「抗菌」、「防霉」功效,這是真的嗎?
如同前面解釋,矽藻土其實是植物的遺骸沉積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其中並沒有殺菌成分,充其量只能說因為能快速乾燥,在水分較少的環境下,細菌較不易生長,也較不容易發霉,不過經年累月地使用,並不能完全免除細菌滋生跟發霉的可能性。所以,別以為矽藻土可以抗菌。
如何清潔保養硅藻土地墊呢?
雖然矽藻土的吸水力很好,可是當它吸飽水分時,是相對脆弱的,如果想延長矽藻土地墊使用的期限,首要原則就是要保持「乾燥」,不過矽藻土自己的乾燥力強,除非住在特別潮濕的區域,或是將地墊放在整天水氣蒸騰的地方,其實是不用特別每天將地墊晾乾——因為它會自己慢慢乾。
另外,由於吸飽水分的地墊相對脆弱,所以並不適合常常清洗,如果想清潔地墊,除了用清水清洗再搭配徹底晾乾之外,也可以直接購買砂紙磨掉髒污。請特別注意,洗後是晾乾不是曬乾,如果直接曬太陽曬過頭,矽藻土地墊是有可能會直接裂開粉碎的。
我不建議用清潔劑清洗矽藻土地墊,因為對多孔表面來說,界面活性劑的清潔效果並不好,而且有可能破壞多孔結構,造成吸水力下降。
基本上矽藻土地墊是沒有明確使用年限的,只要正確的使用與保養,不要長期放在超高濕度的環境下,的確是一項可以長久使用的產品。但可別以為矽藻土產品是金剛不壞,整天讓它濕答答、又直接曬太陽,這樣亂使用,壞掉我可無法負責喔!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怎樣「洗蔬果」才能避免農藥殘留?
受到食安風暴的影響,大家越來越關心「食」的安全,有人開始自製豬油,有人盡量減少外食比例,自己下廚。在這一片食安風潮中,「農藥殘留」這個經久不敗的熱門話題,當然又重新熱門起來。各種偏方、產品紛紛出籠:蔬果清潔劑、洗米水、臭氧機……又成為大家用餐時間的熱門話題。
老話一句,想知道「對不對」,就得先去了解。我們就從認識農藥開始吧!
農藥分成什麼種類?
一提到農藥,大家的印象可能都是來自古早社會新聞中的「喝農藥自殺」,所以難免會有農藥是絕對致命、沾...
推薦序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推薦序
從象牙塔到菜市場 王翔郁(美國普渡大學化工博士、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副教授)
我是在成為台大化工新鮮人的那一天就認識作者,算算已經十幾年了。因為謝博士和我的學號的最後三碼是一樣的,他於是成為我的直屬學長;這位直屬學長不僅給我許多學業上的建議,也讓我見識到他願意為自己的理念付出的堅持與勇氣。
比方說,當時系上決定聘任一位備受爭議的教師,像我這樣的普通學生,就算心裡有點困惑,也只是選擇默默接受。但學長卻挺身而出與系上、學校溝通,理性提出此事的爭議與風險。身為一個學生卻站出來跟系上管理階層對抗,我很難想像為什麼有人要去承受這種壓力?後來才明白,這就是謝博士不去做,他心裡會不痛快的事情。
謝博士從學生時代就如此仗義執言,因此當我後來讀到謝博士的《長化短說》系列文章時,一點也不驚訝:看不下去社會上流傳錯誤的觀念、大眾被操弄或蒙蔽,非說些什麼不可,這就是謝博士的個性。每次學長有新文章發表,我都會認真拜讀,並且佩服他於的文筆――因為在大學任教,我很清楚在學校課堂中,最困難的就是將專業知識,轉為學生能夠迅速理解內化的資訊;但要知道,在我課堂上的大學生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背景知識,謝博士專欄的讀者卻是更廣泛的一般大眾,因此文章內容不但要具備正確的專業知識,還要能夠平易簡單讓讀者能夠理解信服。要寫出這樣的文章,作者不但要有深厚的科學知識背景,還要有足夠的表達能力。我所認識的謝博士除了是專業化工人,閒暇的興趣竟然是文學和歷史;我想,除了謝博士之外,大概很難找到第二人選來寫「長化短說」這樣的化學科普專欄。
謝博士在求學時期由調配玻尿酸原液,引發事業靈感,這至今仍是學弟妹們津津樂道的故事。直到現在,他的團隊已是十年有成的國際公司,但在他身上依然可以看到從學生時代就不曾改變的,對於事實以及理念的堅持;我想這應該是支持謝博士在忙碌的空中飛人生活中,持續為讀者撥空撰寫專文的最大動力。
隨著網路發達,我們已經身處一個資訊氾濫的時代。對於沒有專業背景的人,被行銷廣告欺騙、被網路謠言蒙蔽、或被媒體標題恐嚇,其實每天都在發生!謝博士的文章不僅提供讀者正確的資訊,更重要的是教育讀者必須先了解事實再下評論,所以我認為「長化短說」專欄的價值遠遠大於傳遞化工知識的平台。因此,我非常開心看到這本書的誕生,也由衷推薦給對於事實以及理念有所追求的讀者們。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2》
推薦序
AI時代仍不可或缺的化學素養
陳林祈 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一個寒冷夜裡,田妮妮在宿舍打code趕作業,因為手凍僵了code愈打愈慢。她想起抽屜裡有滕正男送的暖暖包,於是開抽屜、撕封套取出印有一隻像棉花糖狗狗圖案的暖暖包。反覆搓揉後,手暖了,接著田妮妮用這溫暖小物捂著冰冷的臉,想到滕正男的貼心,她更覺溫暖了。隨著暖暖包愈來愈熱,她心裡OS:「真神奇,搓揉數秒就變熱!」因冬天剛到,她決定到動感網路市集找找便宜、好用又好看的暖暖包。在琳瑯滿目廣告中,她一眼就看到最符合她氣質美的商品,那正是滕正男送她的,心有靈犀呀!這牌暖暖包還標榜100%無化學添加、奈米發熱快又久、無毒無害、環保可分解呢! 會心一笑,田妮妮決定掃貨買五箱。點選數量、輸入地址、確認結帳……大功告成後理應繼續打code趕作業,但她心裡又OS:「真神祕,究竟暖暖包是怎麼製造和作用的呢?上FB社團問大神好了……」才登入FB還沒找社團,動態時報就神奇地出現剛買的商品新聞:「日本野原公司遭踢爆其熱賣狂銷的棉花糖牌暖暖包驗出含塑化劑致癌物質且所用的奈米粒子會加速肌膚老化、皺紋生成,生產工廠還偷排放PM2.5……」一瞬間,田妮妮捂在臉上的暖暖包落下打到鍵盤,心中浮現隱隱恐懼。溫暖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陣涼意……;而在家裡的滕正男莫名打了噴嚏,他房間牆上那隻小白兔娃娃好像也跟著發抖起來……
故事雖是虛構的,類似情節卻常發生在你我周遭。我們享受現代化學科技便利的同時,也承載著化學源自中古世紀煉金術那份認知與記憶。時至今日,人們大抵已不相信煉金術士尼樂•勒梅還活著,更不相信有那麼一顆小哈利和佛地魔相互爭奪、可點石成金、煉製長生不老藥的魔法石真實存在,但我們仍對化學抱持類似的想像力。基於這樣的想像力,科學家和工程師攜手創造了媽媽會愛上露營的防風潑水外套、爸爸能輕易下廚煎蛋包飯的不沾鍋、阿嬤不必怕追劇追到iPad斷電的充電寶,以及能幫助阿公享受美食的降血糖藥。然而見證神奇之後,我們若不能知道其作用原理與限制,就會心存神祕感,讓江湖術士能找著操作誇大與恐懼的空間,進而讓我們買下或腦補這些誇大與恐懼。
那麼我們該如何知道現代化學科技的作用原理與限制,並學會判斷相關廣告說法、新聞報導與LINE轉傳訊息的真偽呢?當然教授們最喜歡大家回到學校來好好修課、考試並多多查閱科學文獻,最好還進實驗室培養點研究實證精神。但,這太難了,也不是終身學習的範式。對大多數人而言,比較可行、有效且可靠的方法,還是找本有趣、讀得下去、能對生活有益的科普書籍,從一篇篇文章中,累積自己的化學知識與鍛鍊科學思維。
在《謝玠揚的長化短說2》裡,作者謝玠揚博士承續前一冊《謝玠揚的長化短說》的幽默筆觸,應用自身紮實豐富的化工醫美知識與文獻分析能力,以案例與思辨對話方式深入淺出解說關於廚房衛浴、健康食品、疾病新聞、食安議題、美容保養、生化常識與環境保護等七個面向三十七個化學科普題材。其中許多題材都是當下新聞或網路社群熱議有關健康、安全與環境的FAQs。例如矽膠製用具可以放烤箱、微波爐嗎?不沾鍋的塗層為何?「塑膠湯匙」上的編號又代表著什麼意思、使用上要注意嗎?化妝品、保濕品的美麗祕密是?細菌、病毒有何差異?可分解的吸管真的那麼容易分解嗎?當然書裡也包含著田妮妮很想知道的暖暖包原理。因為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謝玠揚的長化短說2》讀起來頗類似現代版的《十萬個為什麼》,讀者在了解為什麼的同時也能增加科學知識、生活常識以及對廣告、網路消息的分辨能力。雖屬大眾讀物,但此書仍極富科學精神,尤其是作者能不斷引領讀者理性思考化學劑量效應與避免陷入顧名思義的無限腦補想像,進而還給化學其原本該有的科學定位與角色。
因與作者多年同窗情誼,很榮幸能在本書面世前先睹為快並為其作序。從大一到博士班期間,作者在同學們眼中,向來就是一個博學多聞、成績傑出、才華出眾並富有正義感的學霸型斜槓人物。畢業迄今,我除對作者創業有成與有榮焉外,也對他能保有如此熱誠、願將難說難懂的化學知識以生活故事誌方式介紹給忙碌、訊息過載的社會大眾感到相當敬佩。所以我很樂意將生平第一個推薦序獻給這樣一位像《解憂雜貨店》老闆那樣認真為大家解惑的作者。
最後願讀者從《謝玠揚長化短說2》中獲得樂趣與知識進而實用在生活的諸多方面。
話說此推薦序寫完後,聽聞謝博從FB私訊中收到一個提問寫道:「謝博,小徹說水喝多會導致身體一氧化二氫中毒是真的嗎?怎麼辦,我喝了好多水啊……」問題下方署名永遠五歲的新之助。謝博,是真的嗎?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推薦序
從象牙塔到菜市場 王翔郁(美國普渡大學化工博士、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副教授)
我是在成為台大化工新鮮人的那一天就認識作者,算算已經十幾年了。因為謝博士和我的學號的最後三碼是一樣的,他於是成為我的直屬學長;這位直屬學長不僅給我許多學業上的建議,也讓我見識到他願意為自己的理念付出的堅持與勇氣。
比方說,當時系上決定聘任一位備受爭議的教師,像我這樣的普通學生,就算心裡有點困惑,也只是選擇默默接受。但學長卻挺身而出與系上、學校溝通,理性提出此事的爭議與風險。身為一個學...
作者序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喜歡買「不含化學成分」的用品?其實,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
知知名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Chemistry)最近以「無添加化學物」為主題,發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內文這樣寫道:
「食品、化妝品的製造商在行銷宣傳中大量使用『無添加化學物(Chemical Free)』這個字眼,這個字常常被錯誤地使用,並暗示該產品是健康、源自天然的。我們徹底檢視並分析了這些產品,包含乳液、化妝品、草本食品、家用清潔劑、食物和飲料。本文將列出所有我們已知正確使用『無化學成分』的所有產品。」
你以為在這段文字之後會看到一長串的產品清單,並且打算從此在賣場中遵循這個清單採買?很遺憾,在這段文字之後顯示的是──本文以下空白。根本沒有任何一項產品被列在這裡。《自然》用這篇看似正經的文章,諷刺所謂的「無添加化學物」的產品其實根本不存在!
看到這篇文章,我心裡真是百感交集:終於越來越多人肯出來說真話,不再放任市場上那些欺騙大眾的行銷字眼了。
舉一個最有趣的例子,這幾年在台灣民生消費市場上吹起一片風潮的「無添加」,尤其是在健康食品及美妝類商品,有時根本直接在商品名稱前面冠上這三個字。再加上這幾年民生用品、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可以看到有很多業者大大的標榜他們是「無添加」產品,嘗試取得消費者的信賴。不過,所謂「無添加」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呢?
台灣有許多的語彙都來自於日本,譬如目前當紅的「小確幸」來自於村上春樹的作品,便利超商的「御飯糰」、「宅急便」也是日文詞彙嫁接而成。「無添加」的來源也是日本,但就像原本代表乾脆、爽口的「阿莎力」,飄洋來台變成豪邁、海派之意一樣,「無添加」在台灣的理解已經不同於原始的內涵。
「無添加」到底是沒添加什麼?這個詞的由來要追溯到日本的厚生省(化妝管理部門)早在五十年前(一九六○年)制定的「藥事法」,以先審再上市為原則,定義了一○二種「表示指定成分」,包括了防腐劑、界面活性劑、乳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人造色素、人造香料、螢光劑等等。如果業者有使用這一○二種成分,就必須標示在包裝上;如果沒有,包裝上可以完全不用列出成分表,直接標注「無添加」。所以「無添加」在以前的日本,是有明確的意涵的:本產品不包含日本法規所定義的一○二種成分。
「以前的日本?」
對,以前的日本。因為早在二○○一年四月之後,日本就實施了全成分標示——簡單說,現在在日本根本就沒有「無添加」的產品了。所以現在廠商宣稱所謂的「無添加」,其實根本就沒有明確標準,也沒有主管機關把關。況且,就算是拿五十年前規定的一○二種成分來看,很多號稱「遵守日本厚生省無添加規範」的廠商,大概根本就沒去翻過規範:因為產品成分表上列出來的成分,根本就在一○二種之中啊!
所以,不只化妝保養品,食品以及其他民生用品也一樣,「無添加」根本已經變成了純粹的行銷術語。看到這三個字,務必要張大眼睛看、仔細想想,到底是無添加了什麼?
針對市場上常見的幾種宣稱方式,我們來看看到底有沒道理:
◆ 無添加色素、香料
這個是可能的。
◆ 無添加防腐劑
這個就有趣了。很多廠商只是玩弄文字遊戲,把事實上是防腐劑的成分,改稱呼為其他名字。真正要做到無添加防腐劑,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無菌充填、無菌包裝。如果是一次用不完的東西,還得搭配上不會逆流、不會讓空氣進入的密封式瓶罐,才能真正做到無添加防腐劑,同時保障產品安全。我只能說,的確是有認真用心的廠商推出這樣的產品,但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少。
◆ 無人體有害物質添加
這句話根本是笑話。連喝水喝太多、鹽巴吃太多,都有可能中毒了,哪有可能保證絕對沒有「人體有害物質」呢?
◆ 無添加人工化學物質
別鬧了!除非是純天然,未經加工,也沒使用任何肥料或除蟲劑的農產品,否則是不可能完全沒有化學物質的。
身為明智的消費者,我們要有個觀念,看到「無添加」,第一個就要去問、去想,到底是無添加那些東西?而不要盲目地相信什麼化學成分都沒有添加。況且,許多業者在宣稱「無添加」時,是相當有爭議空間的,他們自己替無添加下了個定義,用小到不能再小的字印在包裝、DM角落,再把「無添加」三個字大大的展示出來。
實際上去搜尋所謂的「無添加」產品,有趣的是,舉凡從化妝品、食品、民生用品,這些大喇喇打著無添加字號的商品,要嘛就是沒有全成分表,讓你根本無從判斷無添加什麼、添加了什麼;要嘛就是成分表裡面赫然出現他們宣稱不加進去的東西。
很多事情了解了就不怕。以防腐劑來說,防腐劑是必要之惡,一罐長滿細菌的商品,絕對比有添加防腐劑的商品來的更可怕;再舉個例子,石化、化學原料。只有完全沒有知識背景的人,才會見到黑影就開槍,說出「這些名字看起來就是化學原料的成分,怎麼可以用在人體?」這種傻話。
菜餚裡有氯化鈉、飲料裡有乙醇、甜點裡有β-D-fructofuranosyl-(2→1)-α-D-glucopyranoside,看起來都好可怕,你一定會覺得不能吃,但它們其實就是鹽、酒精跟蔗糖啊!與其盲目追求、相信「無添加」、「純天然有機」,倒不如好好選擇有清楚標示全成分的商品,判斷到底安不安全。
本書謹獻給所有需要購買「含化學成分」產品的你和妳,一句老話,知識就是力量,懂得越多,就越不會被這種似是而非的恐嚇行銷所欺瞞了。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2》
為了救海龜,害了北極熊?——Less is more
看到海龜鼻子裡插著塑膠吸管奄奄一息的照片,每個人都打從心裡覺得難過、不忍。你覺得應該做些什麼改變這一切,於是立馬上網買了不鏽鋼吸管,替海龜盡了一份心力。但是,如果我跟你說,其實不鏽鋼吸管,不但沒有比塑膠吸管環保,還會害死北極熊!你一定會覺得我在胡言亂語。
但,這是事實。
製造一隻不鏽鋼吸管所耗用的各項資源、產生的碳排放,比塑膠吸管多太多太多倍了!再加上不鏽鋼吸管的清洗刷具、塑膠套,以及清洗時耗用的水、清潔劑……如果不鏽鋼吸管沒有重複使用達到一定次數以上,真的比一次性的塑膠吸管更不環保!
「謝博士,這只是你的猜想吧?」
二○一八年二月,丹麥的環境及食物部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考慮對環境的整體影響,常見的聚脂纖維購物袋需使用三十五次、紙袋要四十三次、棉布袋要七千一百次,有機棉布袋則要重複使用達二萬次以上,才會比傳統塑膠袋更環保。看到這份數字,再想想堆在家裡各式各樣的環保袋、購物袋、環保餐具:為了愛地球買下這些「環保商品」,卻沒有養成重複使用的習慣,北極熊的棲地已經因為製造這些商品的碳排放,而更加惡化。
所以,我們到底是真的為環境保護盡了一份心力,還是只是想讓自己好過一點,買了「贖罪券」,不但對對環境沒有幫助,還造成更多傷害?
寫長化短說專欄四年多,累積了近百篇的文章。看著讀者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從對食品、生活用品安全的疑慮,到對極端氣候、環境破壞的焦慮,我常常覺得,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有一個共通的源頭,讓我們的生活籠罩在不安之中。
答案很簡單,就是「過度的慾望」。
每個人都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期待新科技、新產品可以讓生活更便利。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每個「便利」的背後,都是有成本的。但對美好生活的過度渴望,讓我們產生「執念與盲從」,只接受願意相信的,而不願面對現實與真相。
因為渴望健康,看到「天然有機」、「植物來源」就不分青紅皂白百分百的信任而過量使用,最後傷了荷包也傷了身體;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又想享受抽菸的樂趣,於是改抽電子菸,卻不願面對電子菸也有健康風險……這些「執念與盲從」,最後的結局,往往都是不但沒達到所追求的目的,反而付出意料之外的代價。如同一開始提到的不鏽鋼吸管:讓家裡多出一堆衝動消費的「垃圾」,而地球也在哭泣。
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慾望」,讓我們變的盲目與無知;而過於豐富的物質供給,更讓我們忘了分辨哪些只是衝動性的趕流行,哪些才是真正的需求,把「想要」跟「需要」混為一談,使「慾望」一發不可收拾。過多的慾望,伴隨產生的是更多的恐懼與煩惱,以及更多的資源消耗,不只無法安心過生活,也讓地球環境遭受無情的破壞。
想安心過生活、同時愛護地球真的一點都不難!除了從科學角度去說明、解釋,讓大家心安之外,我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概念是:Less is more。靜下心來想想,我們真的有需要那麼多嗎?分辨「想要」與「需要」,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與浪費,就是最好的開始:逛街時看到可愛的環保餐具,先想想家裡是不是已經有了,就不會害了北極熊;出門自備水壺,不會產生瓶裝水的垃圾,也不用擔心喝下溴酸鹽、微型塑膠;與其盲目相信「超級食物」,花大錢追求快速減重,不如均衡飲食、適當運動來的經濟、健康,無風險。
安心過生活,就從現在開始。身體力行,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就是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地球永續的機會。
「那……謝博士,到底要不要用不鏽鋼吸管啊?」
嗯,好問題。想要同時保護海龜跟北極熊,最好的選擇就是:Less is more,盡量少用吸管。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喜歡買「不含化學成分」的用品?其實,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
知知名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Chemistry)最近以「無添加化學物」為主題,發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內文這樣寫道:
「食品、化妝品的製造商在行銷宣傳中大量使用『無添加化學物(Chemical Free)』這個字眼,這個字常常被錯誤地使用,並暗示該產品是健康、源自天然的。我們徹底檢視並分析了這些產品,包含乳液、化妝品、草本食品、家用清潔劑、食物和飲料。本文將列出所有我們已知正確使用『無化學成分』的所有產品。」
你以為在這段文字之後會看到一...
目錄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從象牙塔到菜市場(推薦序)
喜歡買「不含化學成分」的用品?其實,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自序)
第一篇 餐桌上的化學常識
1怎樣「洗蔬果」才能避免農藥殘留?
2用正確的油煮安全的菜,你一定要認識發煙點
3味精不健康?那雞粉、柴魚粉比較好嗎?
4令人難以抉擇的炒菜鍋!不沾鍋好?鐵鍋好還是不鏽鋼鍋好?
5鑄鐵鍋需要養鍋?
6天然最健康!有些木製餐具可能比塑膠還毒!
7用麥稈、稻稈做的餐具,天然環保還可微波?
8微波爐祕密大公開
9煮火鍋時,蟹肉棒的塑膠套到底要不要拆?
10現宰溫體=新鮮衛生?其實「冷凍肉」才是最好的選擇?
11化學藥水煮飯?添加防腐劑是必要之惡
12農藥殘留「手搖茶」有多毒?
13烤肉可能致癌?
14毒黑糖事件的啟示
15泡過藥水的蝦仁,吃四尾就傷腎?
16破解橄欖油的祕密
17什麼是異抗壞血酸鈉?
第二篇 美容保養的化學常識
18冷水洗臉可以緊緻肌膚?
19天然鎖水的冬季「油保養」
20手工皂比沐浴乳溫和?
21沐浴乳致癌?
22面膜一定要天天敷,再便宜都有效?
23小花藥水不是眼睛仙丹!
24為什麼用了「不致粉刺」的保養品卻還是長粉刺?
25天然草本=安全無毒?
26別輕易相信「植物染」很安全,只要是染髮劑都毒!
27泡泡染輕盈又迅速,所以比較不傷身?
28保養品濃度越高,越傷皮膚?
29「洗髮沐浴一次完成」、「洗髮潤髮一次完成」這些產品有什麼問題?
30手工皂=純天然?誤會大了
31用水晶肥皂洗頭洗臉真的沒問題嗎?
32SKX頂級保養品反而傷皮膚?
33防水、不掉色、天然無害的唇染膜
34氣墊粉餅不衛生?
35泡泡越多越傷皮膚?
36沐浴乳洗完身體滑滑的是添加物殘留?
37塑膠微粒該禁用,但光這樣也救不了海洋!
38如何讓睫毛長長久久
39塑身衣不能塑身、翹臀霜無法翹臀……
40神奇的美腿襪可以瘦腿?
41喝檸檬水可以減肥嗎?
42油切茶真的能切除肥油?
43吃不吃膠原蛋白有差嗎?
44不可不知的防曬知識
45孕期也能化妝保養嗎?
第三篇 居家清潔的化學常識
46要小心的家用清潔劑成分
47洗手乳、沐浴乳都要抗菌?
48防蟎洗衣精
49你家的洗碗精有致癌甲醛嗎?
50檸檬酸、橘皮精華就沒問題?
51科技泡棉越洗越小……
52酒精、漂白水、光觸媒哪個殺菌效果好?
53涼感衣只有在冷氣房才會涼?
54食用油含苯!但空氣中也有?
55如何正確使用HEPA?
第四篇 環境中的化學常識
56不是只有彩粉會爆炸――可燃的粉塵無所不在
57不是 Note 7也要注意!鋰電池正確充電與保養三祕訣
58水龍頭打開,水還是濁濁的?關鍵就在水塔!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2》
推薦序 AI時代仍不可或缺的化學素養
自序 Less is more
第一篇 家事的核心就是廚房廁所
1硅藻土吸水地墊,真的除濕防霉?水分都到哪裡去?
2硫酸通水管、鹽酸掃廁所……誤觸強酸強鹼,跟著這樣解!
3陶瓷鍋、鑽石鍋、鈦鍋到底是什麼?真的安全嗎?
4白色衛生紙,不見得更乾淨!
5矽膠製用具可以放烤箱、微波爐?請先搞懂這3件事
6殺蟑不毒人的祕訣
第二篇 超神奇的健康產品,真的有效嗎?
1負離子吹風機的「負離子」只是行銷話術?
2椰子油可以減肥又防曬,真的這麼神奇?
3鹼性離子水能改善健康?
4改抽電子菸真的會比較健康嗎?
第三篇 這麼容易得癌症、失智症嗎?
1焦糖色素恐致癌?
2礦泉水中居然含致癌物質?
3天冷喝熱湯,看清楚「塑膠湯匙」上面的編號!這個號碼恐致癌
4鋁罐沙茶醬,害你慢性鋁無中毒?
5「鋁」碰到「酸」就會變黑阿!用「檸檬洗電鍋」的後遺症是
6冬天喝熱水、煮火鍋,一定要知道的四件事
第四篇 民以食為天
1懷舊過年零食怎麼這麼便宜!
2越臭越受歡迎?神祕美食製程大公開!
3將「可口可樂」跟「零卡可樂」用鍋子燒乾後,燒出了黑黑稠稠的黏液
4我買到的到底是什麼奶?
第五篇 愛美是人的天性
1卸妝原理大揭密
2卸妝用的膠束水,卸完不用再清洗?真的那麼神奇
3擦在嘴上的唇膏,到底安不安全
4原液、精華液、安瓶差別在哪裡?
5涼感美妝的涼感祕密
6空調吹太久,小心皮膚被吸乾!夏天冷氣房保濕三祕笈
第六篇 人一定要有常識唷
1細菌、病毒傻傻分不清楚?
2發熱衣其實根本不可能發熱?
3暖暖包一直搓,壽命會變短!一次搞懂四種「暖暖包」
4為什麼有些電池常常漏液?
5「那些年,我們一起放的鞭炮」大解析
6解析煙火絢爛的原因
7隱藏生活中的塑化劑危機
第七篇 民以食為天
1禁用塑膠吸管真的
2回收=垃圾減量嗎?
3甘蔗吸管真的環保嗎?
4你知道嗎,塑膠微粒真的無所不在了!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從象牙塔到菜市場(推薦序)
喜歡買「不含化學成分」的用品?其實,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自序)
第一篇 餐桌上的化學常識
1怎樣「洗蔬果」才能避免農藥殘留?
2用正確的油煮安全的菜,你一定要認識發煙點
3味精不健康?那雞粉、柴魚粉比較好嗎?
4令人難以抉擇的炒菜鍋!不沾鍋好?鐵鍋好還是不鏽鋼鍋好?
5鑄鐵鍋需要養鍋?
6天然最健康!有些木製餐具可能比塑膠還毒!
7用麥稈、稻稈做的餐具,天然環保還可微波?
8微波爐祕密大公開
9煮火鍋時,蟹肉棒的塑膠套到底要不要拆?
10現宰溫體=新鮮衛生?其實...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44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