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還是算計,算計還是計算
「適者生存」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法則,同樣在歷史的博弈中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博弈中的困境, 有很多人只會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其實如果能選擇正確的方向與恰當的手段,是能夠化困境為順境,並在 最終的博弈中佔得先機。
博弈是一種策略之爭,既是鬥勇更是鬥智。社會生活中的許多事件和現象都與利益博弈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 如何為利益提供制度安排?如何保障利益相對公正地進行?如何解決利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與衝突?這就使得那些在 利益中,為了利益驅使的雙方面帶笑容地形成了的博弈中的結盟,但在這笑臉的背後與笑過之後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本書透過歷史來學習生存之術,在未來的各式各樣的競爭中,才能更好的做出策略的選擇,掌握最有效的進退之道。
作者簡介:
揚煥強
中華論壇雜誌社副總編輯,主編過四百多部社會科學、經營管理叢書。其作品有:「讀史 有智慧」、「黑白卷」、「做人做事36字訣」、「你就是說服高手」、「金玉良言」、「讀史有心得」等多本暢銷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困境中的抉擇
「適者生存」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法則,同樣在歷史的博弈中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博弈中的困境,有很多人只會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其實如能選擇正確的方向與恰當的手段,是能夠化困境為順境,並在最終的博弈中佔得先機。
在屈辱中偷生—勾踐臥薪嚐膽終雪恥
在博弈中,有些人深諳弱者的生存之道,他們以典型的弱者面孔處世。此類人,不僅佔盡強者之利,也得到弱者之福,因此往往諸事如意,他們看似弱者,實是強者中的強者。
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為了求生而忍辱負重,為了利益而失掉名譽。春秋時期的吳越之地,吳國和越國並立而存,卻因日久爭戰結下宿怨,因而開始了一場生死存亡的博弈。
西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允常死,勾踐即位。由於其父允常不肯幫助吳國攻打楚國,又支持闔閭之弟夫概自立,兩家結下了怨仇。吳王闔閭趁越國有喪事之機,率軍攻打越國。在槜李之戰中,吳國的軍隊不料卻被越王勾踐打敗,闔閭在混戰中身受重傷,回師途中死去,從此更加深了彼此雙方的仇恨。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後,厲兵秣馬,發誓報仇。
越王勾踐打敗吳國老王闔閭,初嘗勝果,得意忘形之下,他不納范蠡忠言之勸,欲滅吳國而後快。西元前四九四年,吳越夫椒之戰中,勾踐一敗塗地,被困在會稽山。打了敗仗的勾踐萬般無奈之下,為圖保佑社稷、他日復國興邦,勾踐命人前去求和。夫差為報父仇不肯納降,命伍子胥趁勢滅越。
越王勾踐及其臣民命懸一線。範蠡請纓隻身去見夫差,一番鬥智,說服夫差收兵,保住了勾踐的性命,但越國上至君臣,下至百姓,從此成為了吳國的奴隸。
勾踐抵達吳都姑蘇城,夫差有意羞辱他,要他住在闔閭墳前的一個小石屋裏守墳餵馬,有時騎馬出門還故意要他牽馬在國人面前走過。他們小心地伺候著吳王,百依百順,忍饑受凍,毫無怨言。經歷了此番變故,勾踐意志消沉。
伍子胥也藉機百般淩辱勾踐,使勾踐不堪受辱,欲送死於伍子胥劍下,被範蠡捨命阻攔,勾踐也終於明白了自己的使命。為掩人耳目,勾踐白天在街頭忍辱偷生,夜晚勵精圖治。
勾踐忍辱負重,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勝過夫差手下的僕役。夫差生病,勾踐前去問候,還掀開馬桶蓋觀察夫差剛拉的大便,瞭解夫差的病情。時間過去三年,由於勾踐盡心服侍,再加上伯喜不時接受文種派人所送的禮並在夫差面前為勾踐說好話,使夫差認為勾踐已真心臣服,決定放勾踐夫婦和範蠡回國。
勾踐回國後,為了報仇複國,遷都會稽,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復興國家。他尊賢禮士,敬老恤貧,以百姓為念。勾踐奮發圖強,採取了富國強兵的種種措施,鼓勵百姓生養兒女,減輕賦稅勞役,制定一系列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對那些孤兒寡婦、生病的、窮苦的,由官府代養他們的兒女,對那些有名望有特長的人,國家在物質上給予優厚的待遇,鼓勵他們為國出力。勾踐自己也親自參加耕種,不是親自種出來的糧食,勾踐就不吃,不是他夫人織出來的布,勾踐就不穿。十年之內,不向老百姓收稅。因而,他受到全國百姓的愛戴,老百姓紛紛請求和吳國作戰,復國雪恥。
為了牢記亡國之痛、石室之辱,他每天晚上睡在柴堆上,並且在柴堆上面掛一個苦膽,在每天早晨起床穿衣時,總要去舔一下苦膽,嚐嚐它的苦味,給後人留下了臥薪嚐膽的成語。勾踐一邊臥薪嚐膽,磨練他的意志,一邊又在國內努力發展生產,積蓄力量,並且在太湖之中秘密訓練軍隊。
沒想到這一切卻被伍子胥發現了勾踐意欲復國的舉動。夫差得知後,殺心頓起,親自領兵前來,越國又一次大禍臨頭。在勾踐令越國中的男女入山采葛,趕織黃絲細布獻給吳王,表示自己的忠順,用來麻痹對方。勾踐還把越國的兩名美女西施與鄭旦獻給吳王,讓夫差整天荒淫無度,沉醉於美色當中,不再理朝政。這一招十分有效,吳王增加了越國的封地,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使越國又逃過了一劫。伍子胥也因此失去了吳王夫差的信任,他的諫言不再被採納。
就這樣勾踐君臣同心努力,發奮圖強,國勢蒸蒸日上,吳國卻一天天走向衰敗。又過了五年以後,越國的實力極大地超過了吳國。勾踐一看時機已經成熟,勾踐對國內的臣民說:「我不需要那單槍匹馬的勇氣,我要的是萬眾一心,同進同退。奮勇向前時想到國家的賞賜,畏縮後退時想到軍令的刑罰;如果前進的時候不出力不聽指揮,敗退了卻不知羞恥,這樣就會受到應有的刑罰。」臣民們鬥志昂揚,互相勉勵,都說:「看一看誰是我們的國君,能不為他去拚死殺敵嗎?」
經過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西元前四八二年,勾踐趁吳王發兵北征之機,發動了復仇戰爭。勾踐指揮他決心為國報仇的人民,襲擊了吳國,攻入吳都姑蘇,他的「水師」又從海道進入淮河,斷絕了吳軍的歸路。西元前四七五年,越軍攻打姑蘇城,圍了二年以後,最終攻下了這座城,夫差逃至姑蘇山。歷史驚人地重演了,這一次品嚐勝利滋味的是越王勾踐。他沒有接受吳國的投降,夫差自殺,越國吞併了吳國。自此,勾踐專心國事、富國安邦,成為春秋末年政壇上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
勾踐深諳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道理,身處危難時,又是獻美女,又是獻身做奴僕,苟且偷生了一回,圖謀東山再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不忘國恥,勵精圖治,待機而起,終於圓了復國之夢!這期間的勾踐忍了常人不能忍之痛,運用了典型的中國傳統智慧—「韜晦」。他既沒有像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刎頸烏江;也沒有像荊軻一樣呈匹夫之勇去謀刺夫差,而是懷抱復國之心,小心謹慎,屈尊降貴,暫且俯首稱臣。他教會了我們在生存的劣勢中如何以小搏大的藝術。
越國被吳國打敗後,越王勾踐被作為俘虜抓去吳國。在那裡,勾踐天天過著受屈辱的日子。但勾踐為了騙取吳王的信任,忍辱負重,甚至為了判斷吳王是否得病而去嚐吳王的糞便,這對於一國之君來說,是一個莫大的侮辱。但也不難看出,越王對於吳王只是「服輸」而沒有「認輸」,因為越王被釋放回越國後東山再起,又打敗了吳國。越王勾踐表面上的忍辱負重矇騙過了吳王,而內心的不認輸卻一直激勵著他,所以越王勾踐即便受了侮辱,但他的尊嚴卻一直沒有丟掉。
同時,忍辱負重是需要勇氣和長遠的謀略的,並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越王勾踐在吳國之所以能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侮辱,是因為他確信自己只要能重獲自由,一定能打敗吳國。若當時越王勾踐呈一時之勇,必定會死在吳王手上,那越王勾踐不過就是一個值得後人可憐和同情的烈士了,最終勝利的還是吳王。但因為勾踐忍辱負重,最終滅掉了吳國,勝利重新又屬於越王勾踐,那麼後人在被勾踐能忍辱負重的精神所折服的同時,也會讚揚越王勾踐的遠見。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報仇雪恥的過程驗證了生存中的局勢是能夠轉化的。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再經過艱苦的努力,就可以使局勢轉劣為優;相反的,被勝利衝昏頭腦,喪失了警惕,麻痹大意,就會使力量從強變弱,在最終的對弈中敗下陣來。
箴言:「大凡弱者生存,必要有『水性思維』,要順大於逆,要柔多與鋼。」—莊子
要做自己的主人—陳勝、吳廣起義
縱觀歷史不難看出,社會中階層間的博弈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其中,農民起義也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陳勝、吳廣的「大楚興,陳勝王」、張角的「蒼天當死,黃天當立」、李自成的「均田免糧」、洪秀全的「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農民起義發生的很頻繁。但每一次農民起義都使社會動盪、人口減少、經濟倒退,這種週期性的循環並沒有為中國社會提供一種更為合理、合乎人道的政治經濟體制,它雖迫使新生政治勢力對生產關係做出部分調整,但不久以後體制的弊端再一次暴露,人民的苦難也便再一次的進入。
雖然一些農民起義勝利以後,起義領袖立即脫下布衣換上龍袍,繼承前朝君王的權力繼續專制統治。往往開朝之初會有一段時間與民休息,實行懷柔政策,使天下相對太平,而在太平之中體制帶來的另一輪苦難又在悄悄地積聚。正如魯迅先生在《燈下漫筆》中所說,中國人只有「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與「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統治者隨心所欲地剝奪無權者的一切權利,甚至包括生存權,橫徵暴斂由之而生,窮兵黷武由之而起,直到苦難的積聚已超出社會的承受程度,而以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形式做一次總爆發。縱觀歷史中的每一場農民起義的發生背景,無不是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秦朝末年,由於秦始皇是朝大肆建造宮殿、陵墓,修築長城、修建驛道,再加上連年對匈奴和南越的大量用兵,導致徭役和賦稅過重。同時,秦朝的法律又過於嚴厲,使百姓動輒觸犯刑律遭受刑罰。到了秦二世時,徭役之多,賦稅之重,律法之嚴,都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使百姓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與吳廣被徵發到漁陽戍守。當一行人到了蘄縣大澤鄉時,因連日暴雨而耽誤了行程。按照當時的刑律,誤時當獲斬刑。於是陳勝與吳廣等人商量,反正事到如今,趕到漁陽是死,起義謀反也是個死。大家何不一起謀求一番大事業呢?於是與人密謀,在大家吃的魚腹中塞入「陳勝王」的書帛。眾人食魚之後,驚現書帛,都認為是天意。晚上,吳廣又躲在野外,乘眾人睡覺之時假冒狐狸的聲音大叫:「大楚興,陳勝王。」於是眾人皆驚陳勝。
陳勝,又名陳涉,陽城人。他年少時與別人一起耕地,常常感嘆:真是嚮往那些富貴之人的生活啊!旁人於是譏笑他:你只知道耕地,又怎麼能過上富貴的生活呢?於是他又感嘆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乎!
吳廣為人謙和,與大家都交好。一夜,他乘看押的校尉酒醉之際,時時出言相激,引得校尉出言辱駡,並將他綁起鞭笞。此舉終於激怒眾人,遂群起而攻之,吳廣趁機殺了校尉。陳勝出手相助,將隨同看守的另外兩名校尉一同殺死。並和大家說:我們延誤了時間,到了漁陽也是個死。壯士即便是死,也要死得其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是眾人從之。他們殺了校尉後,打起故太子扶蘇及楚將項燕的名號,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則自稱都尉。起義軍迅速佔領了大澤鄉,進而收復蘄縣。
陳勝、吳廣的起義軍攻佔蘄縣之後,又迅速向西挺進,攻佔了秦朝的重鎮陳縣。此時,起義軍的勢力已達「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入駐陳縣之後,陳勝召令三老、豪傑來此地議事。三老和豪傑都稱:「將軍披堅執銳,討伐秦朝暴君,恢復大楚江山,應該立為王。」於是,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
「張楚」政權建立後,全國都陸續的暴發了大規模的起義活動。陳勝以陳為中心,分兵四路,擴大起義軍的範圍。吳廣率主力向西推進,準備直搗秦朝都城鹹陽,但在滎陽與秦兵相持不下。陳勝又派出周文(又名周章)出兵關中。等周文到達函穀關時,「車千乘,卒數十萬」,周文所率軍隊幾乎所向披靡,攻佔戲之後,直撲鹹陽。
當周文的部隊攻佔了戲之後,終於引起了秦二世的恐慌,他慌忙之下赦免了酈陽四十萬勞役,組成了一支軍隊,由少府章邯率領,抵抗周文的大軍。由於周文所率的部眾都是農民組成的,大多沒有受過訓練,再加上孤軍深入,很快就被章邯所敗,由戲退至函穀關再退至曹陽。後章邯大軍又追擊到曹陽,周文一路敗退到繩池,起義軍終於被擊破,周文也因此自殺。章邯乘勝追擊,直導吳廣所在的滎陽。
周文的敗迅傳至滎陽後,吳廣手下大將田臧與旁人商議:周文死了,秦軍肯定很快就會打到滎陽來。不如留下一些精兵守滎陽,其餘人一起衝出去迎戰秦軍。田臧於是假冒陳勝的命令,殺了吳廣,並留下大將李歸駐守在滎陽,他自己率領大軍主力迎秦軍於敖倉。大敗,田臧戰死,章邯率兵直擊滎陽,城破,李歸等皆戰死。
收回了滎陽之後,章邯的大軍開始大規模地在全國各地打擊起義軍。陳勝親自率兵低抗,不幸戰敗,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敗退至下城父,被部下莊賈所殺。至此,前後進行了六個月,席捲了大半個國土的陳勝、吳廣起義,終告失敗。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但由於組織鬆散,缺乏強有力的統一指揮,兵力分散,又未能聯合各地反秦武裝共同作戰,以致被秦軍各個擊破,它和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如綠林起義、赤眉起義、黃巾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但它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往後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分析陳勝、吳廣起義,他們都利用了當時秦朝腐敗,人民反抗意願強烈的有利時機號召了人民群眾的力量,但是不是人民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消滅秦朝呢?陳勝個人領導能力又如何?
陳勝隨著自身力量的強大,在取得幾次勝利的打仗後,也可以說一定程度上佔點優勢的時候竟然急於稱王,這是一個很失敗的舉措!這樣做雖然加大了秦滅陳勝的決心,但手下將領則跟著陳勝開始按功行賞,而最底層的士兵很多都是受到秦朝壓迫而跟隨陳勝的,現在看到陳勝自己稱王,便開始懷疑陳勝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起義,而不是真正為了推翻秦朝的。一些士兵內心有些不平衡,開始爭功,幻想榮華富貴,這是敗局開端。國父孫中山先生說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陳勝因為壯大了力量而自大驕傲,可見真正偉大的人物是有遠見而且是要求不斷進步的。另外,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彼此不能上下團結一心,各自為戰,給秦兵有逐一擊破的機會!這也是失敗原因。而秦朝將領大多身經百戰,經驗豐富,老謀深算,像陳勝一樣只是拿著鋤頭去砍秦兵,直到砍完秦始皇或秦二世後就成功的思維是不行的!秦朝名將章邯的用兵如神,身經百戰和沒見過大世面的陳勝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就是秦朝的很大優勢。陳勝剛打了一些勝仗就開始稱王,功利性很強,把人民群眾力量放在腦子後面還以為自己是誰?而吳廣賞罰不明,加上沒有理論基礎,土裡土氣的運做。據說後來竟然是被自己部下所殺,具體原因無法查之。當時各地起義都給秦兵滅了,無非是因為出師無名,不能服眾,領導無方,糧草不濟,計畫不周全,各自分散而戰等等因素。
假如陳勝不起義,他又能做什麼呢?這個問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得不出答案的。根據當時的歷史環境,一群走投無路之人,不反既是死,反了卻留有一線生機的情況下,當然只能選擇起義這一形式。在基本的生存都無法保證時,就是官逼民反。中國歷史五千多年,每一次農民起義都是被逼出來的。統治階層壓迫農民,苛政似猛於虎,農民就會反抗。因為除此已無他路可尋,唯有以暴制暴,寄希望於起義之後的明君。事實證明,農民起義,在中國歷史上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近代革命戰爭時期才會出現「壓迫越強,反抗越烈,革命越加成功」的口號。表面上邏輯正確,很有道理;但如果放寬眼界,比較一下歐洲的歷史,就知道這種邏輯的局限。
第一章 困境中的抉擇
「適者生存」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法則,同樣在歷史的博弈中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博弈中的困境,有很多人只會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其實如能選擇正確的方向與恰當的手段,是能夠化困境為順境,並在最終的博弈中佔得先機。
在屈辱中偷生—勾踐臥薪嚐膽終雪恥
在博弈中,有些人深諳弱者的生存之道,他們以典型的弱者面孔處世。此類人,不僅佔盡強者之利,也得到弱者之福,因此往往諸事如意,他們看似弱者,實是強者中的強者。
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為了求生而忍辱負重,為了利益而失掉名譽。春秋時期的吳越之地,吳...
作者序
【前言】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這簡單直接的表達了商業競爭和戰爭之間,具有共同的特性和發展規律。的確,它們都是一種博弈和角力,都在搏擊中以戰勝對方做為主要目的,而且有一個彼此消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想保持不被擊敗,就需要運用智慧不斷的改變自身的角色,利用博弈各方的方法分析競爭,實現競爭中的合作及共生共贏,改變博弈以及透過改變參加博弈各方的附加價值,使得競爭優勢朝向自己一方傾斜。
「適者生存」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法則,同樣在歷史的博弈中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博弈中的困境,有很多人只會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其實如果能選擇正確的方向與恰當的手段,是能夠化困境為順境,並在最終的博弈中佔得先機。
我們可以透過歷史來學習生存之術,才能在未來的各式各樣的博弈中,更好地做出策略的選擇,掌握最有效的進退之道。
【前言】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這簡單直接的表達了商業競爭和戰爭之間,具有共同的特性和發展規律。的確,它們都是一種博弈和角力,都在搏擊中以戰勝對方做為主要目的,而且有一個彼此消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想保持不被擊敗,就需要運用智慧不斷的改變自身的角色,利用博弈各方的方法分析競爭,實現競爭中的合作及共生共贏,改變博弈以及透過改變參加博弈各方的附加價值,使得競爭優勢朝向自己一方傾斜。
「適者生存」是大自然永恆不變的法則,同樣在歷史的博弈中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博弈中的困境,有很多人只會怨天尤人,...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困境中的抉擇
在屈辱中偷生—勾踐臥薪嚐膽終雪恥
要做自己的主人—陳勝、吳廣起義
小不忍則亂大謀—劉秀更始之亂「忘」復仇
弱者的萬全之策—成就劉備的隆中對
興國之本,在於強兵足食—朱元璋緩稱王策略
絕境中的反抗—明世宗朝廷的女子宮變
第二章 狹路相逢中的進與退
面對妒火以退為進—孫臏與龐涓兄弟蕭牆
風雨飄搖中的覺醒—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置生死於度外—澠池赴宴與完璧歸趙
自汙而保全身—蕭何的明哲保身之道
女人對女人的殘忍—呂雉專權中的後宮
先發制人放手一搏—李世民玄武門之變
冰炭不同器,寒暑不同時—司馬光與王安石的變法風雲
韜光養晦尋贏道—徐階伺機而動除嚴嵩
智與能的結合—康熙智除鼇拜
第三章 孤注一擲的豪賭
違逆時勢的豪賭—王莽篡位竊權丟性命
險境中的心理較量—諸葛亮的空城計
殺兄弑父謀皇位—楊廣的暴虐與隋朝的滅亡
捨得孩子去套狼—武則天以女兒賭前程
趁國之危的皇帝夢—袁世凱的不歸路
第四章 笑臉的背後
「狡兔死,走狗烹」—劉邦的「封」與「殺」
暫時合作麻痹對手—孫權死後的權臣之爭
自卑皇帝與文人的博弈—朱元璋的文字獄
慾望下的犧牲品—楊秀清「逼封萬歲」的鬧劇
在「權」、「利」面前的都是敵人—在對手面前無「誠」可言的曾國藩
第五章 猜疑與信任的尺度把握
欲擒故縱收攬皇權—漢宣帝與霍光的較量
縱有經綸難酬志—諸葛亮的悲哀
明君與賢臣的背後—李世民的懷柔政策
不懂權力潛規則的代價—嶽飛精忠難報國
多疑君王與忠臣良將的對弈—自毀長城的崇禎皇帝
第六章 為了更多的利益
生意規則在權利中的應用—呂不韋的奇貨可居
為謀長利而改詔書—秦宮政變中的趙高
刀光劍影中的強勢集團—唐代的牛、李黨爭
借助矛盾割據一方—盛唐自盛而衰的安史之亂
施伎倆,改變秩序規則—朱棣施計奪皇權
謀定而動,消除隱患—康熙消藩平定吳三桂
第七章 披上美麗的外衣
被包裝的野心—「禪讓」背後的神話
「尊王攘夷」的背後—五霸之首齊桓公的崛起
以天子的名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一場和平的權利移交—「被迫」當上皇帝的趙匡胤
打著「替天行道」的招牌—洪秀全的「天國」之夢
第八章 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
無風也能起大浪—張儀的「空頭支票」
走不出的迷局—三國中的連環計
蒙蔽對手乘虛而入—司馬懿「高平陵之變」
巧用矛盾的平衡術—乾隆辣手瓦解朋黨之爭
看人下菜碟—「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成功
借力謀權的生存之道—慈禧得勢的智變權術
前言
第一章 困境中的抉擇
在屈辱中偷生—勾踐臥薪嚐膽終雪恥
要做自己的主人—陳勝、吳廣起義
小不忍則亂大謀—劉秀更始之亂「忘」復仇
弱者的萬全之策—成就劉備的隆中對
興國之本,在於強兵足食—朱元璋緩稱王策略
絕境中的反抗—明世宗朝廷的女子宮變
第二章 狹路相逢中的進與退
面對妒火以退為進—孫臏與龐涓兄弟蕭牆
風雨飄搖中的覺醒—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置生死於度外—澠池赴宴與完璧歸趙
自汙而保全身—蕭何的明哲保身之道
女人對女人的殘忍—呂雉專權中的後宮
先發制人放手一搏—李世民玄武門之變
冰炭不同器...
商品資料
出版社:喬木書房出版日期:2020-01-16ISBN/ISSN:978986982412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