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視角,兩強衝突,無法置身事外的一場戰事
被歷史遺忘,唯一以台灣為戰場的重大戰役
台北空襲不是全貌,只是這場戰役的一部份
美軍對台實施轟炸行動長達10個月
本書喚起民眾對台灣航空決戰的完整記憶日本因戰勝而佔領台灣,也因戰敗而撤出台灣。期間,由於日本人的銳意經營建設,台灣不但成為圖南飛石、南進基地,本身也變成不沉航空母艦,屏衛著南方戰略物資回運日本的海上交通線,也是日本絕對國防圈不可或缺的一環。無論從經略、政略或戰略角度來看台灣,它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太平洋戰爭末期的台灣航空決戰,驗證了寶島戰略價值的不可取代性。
由於對外勢力的擴張,台灣全島因此而要塞化、軍事化。太平洋戰爭期間,雖然台灣並沒有成為美日雙方島嶼爭奪戰的焦點,但是居於遠東戰略要津地位之台灣,仍然躲不開兵燹,慘遭連續十個月的狂轟濫炸。
台灣的戰略價值,凸顯了它在戰爭中的角色,但也因此帶給無辜百姓血腥的殺戮和家園破碎的結局。
在南太平洋節節敗退的日本,戰線已經來到「絕對國防圈」內。作為日本一方的台灣,當美國準備實施接近本土的最後階段作戰時,在登陸與否規劃中,一度被美軍作為必須要考慮的目標。這也就是「堤路行動」發想的背景。即使美軍明知要付出慘重的傷亡,還是擬定了登陸攻奪台澎的作戰計畫,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一旦佔領了台灣,盟軍不但絞殺了日本戰略物資自南洋的回運,還可利用現成密如蛛網的飛機場,作為轟炸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設備完整的港灣泊地,更可作為揮軍直取日本的跳板。
台灣航空戰期間,美日雙方共出擊7,317架次,損耗851架,是太平洋戰爭全期規模最大、兵力最密集、損耗最多的航空作戰。然而,雙方都沒有一本完整的著作把這段歷史給說明清楚。
當戰爭的腳步越接近台灣,美軍對台灣的報復性攻擊更是密集度更是到了極限,美機幾乎天天從菲律賓出發襲台。各種空中攻擊手段都派上用場,戰禍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機場、港口、廠房、交通要津無一倖免。子彈、炸彈下不分日人、台人,空襲警報發布下,人人均要走避保命。台灣民眾也就成為美日雙方交戰下的犧牲者。
本書特色
1. 完整概述日美雙方在台灣周邊海空域作戰的經過,是台灣一部沒有被完整喚起的歷史記憶
2. 從日本經營台灣開始談起,了解台灣在東亞戰略地位之重要姓
3. 深入說明台灣航空戰的經過,整合美日兩方的檔案,用一個更完整的畫面了解這場戰役
4. 搭配接近百幅圖片、地圖與圖表,讓讀者能清楚了解各種數據與態勢
作者簡介:
鍾堅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曾多次在新聞媒體及報章雜誌論述軍事戰略戰術,並有多篇專書及論文出刊發表,為知名的軍事評論家。
軍事著作包括《台灣航空決戰》、《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爆心零時》;譯作有《越戰空騎之旅》。(皆麥田出版)
章節試閱
第七章
台灣航空戰—第一階段(1944 年10 月)
1944年10月,美軍航艦艦載機自花東海岸外蜂湧而至,美、日雙方在上空激烈交戰,稱為「台灣航空戰」第一階段,也是太平洋戰爭規模最浩大、最慘烈之空戰首部曲。此役之後,日軍航空部隊一蹶不振,美軍穩握台海空優。
日本的絕對國防圈,係以日本本土為中心,內南洋的南海諸島、台澎、沖繩、塞班島及硫磺島為馬蹄形防衛圈的內緣。國防圈上日本的海、陸軍建軍備戰,到了太平洋戰爭末期已可相連、互為依托,台澎地區,也就成為日本絕對國防圈的鎖鑰。
1944年7月,美軍奪佔塞班島並規復關島,等同於在日本馬蹄形絕對國防圈打開一個潰堤缺口。儘管美軍下一階段攻勢為先取菲律賓,日本仍不敢掉以輕心,在硫磺島、沖繩、台澎等絕對國防圈內緣處處設防,擔心美軍會同步對各關鍵節點實施攻擊。事實上,美軍在登陸菲律賓雷伊泰島前夕,就同時對台灣及沖繩發動牽制性的空襲。
到了該年9月底,美軍在馬里亞納群島集結,說明主攻軸線暫時不會是台澎,而是菲島南部。接替墜海殞命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大將的,是豐田副武大將。豐田大將係1905年自海軍兵學校33期畢業,掌聯合艦隊兵權前,任職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豐田大將在本土神奈川縣的聯合艦隊日吉指揮所,當機立斷下令在左營港的高雄警備府地下室,另設聯合艦隊第二作戰指揮所,並親自南下至台灣左營,就近督導即將爆發的捷一、二號作戰。
1944年10月的台灣航空戰第一階段,美軍第38特遣艦隊連同陸航兵力出動各型戰機2,729架次襲台,戰損71架,戰耗18架。日軍出動各型戰機1,340架次反擊,戰損311架,戰耗180架,雙方5天內共出動4,065架次纏鬥。空中交戰弱勢的日軍慘敗、強勢的美軍大勝,日、美的戰機損耗比為5.5:1。戰役結束後,卻催生了日軍的特攻思維。
攻擊部隊 疾如颱風
1944年7月13日,海軍省曾大膽地提出了「利用颱風作戰正攻法」。此一正攻法,特別著重運用終昏之後、拂曉之前的夜暗掩護,在惡劣氣象及海象條件下如颱風,對美軍船艦展開攻擊。主要係著眼於夜晚惡劣天候中,美軍艦載機因艦體搖擺幅度過劇而無法起降,且夜間美軍戰機習慣上甚少起降,若此時予以攻擊,當可提高致勝機率。海軍對此一奇特攻擊法,稱為T攻擊,執行此一任務的航空部隊為T攻擊部隊,英文字母T字,乃採用颱風第一個字母為代號。
T攻擊部隊之戰術目標,以一次殲滅10艘美軍航艦及其艦載機1,000架(約為美軍航艦總兵力的五分之一)為訴求。T作戰正攻法,需有百架以上之飛機,於惡劣天候的夜色中對美軍來襲之航艦攻擊。因此,T攻擊部隊之任務編組,以2航艦駐台762空(新竹)為骨幹,這個270機的超級海軍航空隊,納編以下2航艦部隊。
•偵察部隊:轄762空11飛行隊及801空301飛行隊,以偵察機執行遠程海
面偵巡,夜間照明
•戰鬥部隊:轄762空303及701飛行隊,以戰鬥機執行夜間制空與機隊護航
•艦爆/艦攻部隊:轄762空161及262飛行隊,以艦載爆擊機/攻擊機執行
佯動攻擊,並制壓美軍艦艇防空火砲
•陸攻部隊:轄762空501、703及708飛行隊,以陸基攻擊機執行低空貼海
魚雷攻擊美軍航艦
•雷達部隊:台澎地區各雷達站對空搜索敵機,對海面搜索敵艦
•氣象部隊:台澎地區各測候所對接戰區海象、氣象情報之蒐集
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大將,萬分欣賞此攻擊法。其幕僚亦認為本少利多,可帶給美軍災難性大衝擊。遂於8月21日以聯合艦隊作戰第89號令,下達「T攻擊部隊之編成及作戰要領」。在2航艦新編T攻擊部隊任務編組,由曾任海軍第702航空隊司令的久野修三大佐(海軍兵學校47期畢業)任指揮官,含偵察飛行隊2、戰鬥飛行隊2、艦攻飛行隊2及陸攻飛行隊3,陸軍支援重爆戰隊2,共有269架實用機編成。
要在夜間暴風雨中實施T正攻作戰,對飛航氣象資料,尤其是目標區的海象狀況必須確實掌握。因此,T攻擊部隊特別要求加強氣象及海象觀測,並對颱風之形成、行徑予以追蹤,期以作出正確的氣象預報。除了增加各氣象測候站的觀測外,海軍更於台灣東方遠海配備漁船改裝的氣象觀測船10艘,並於需要時釋出無人觀測艇。氣象情報網與T攻擊部隊的氣象班聯線,於9月10日大致完成通聯,展開定時預報作業。
T作戰正攻法,需在漆黑夜間低飛掠過濤天巨浪,因此雷達索敵不可或缺。8月下旬,海軍特種監視隊已在台北石門、花蓮米崙山、台東鯉魚山、高雄壽山、大崗山及新竹緊急加裝電探一號一型陸用防空搜索雷達,增強基地搜敵能力。此外,大本營與海軍航空部協商,緊急調撥新式電探空六號二型機載搜索雷達,普遍裝設於T攻擊部隊之艦攻機(如中島天山式艦攻)及陸攻機(如中島銀河式陸爆),以利接戰時確認美艦方位距離。而機上雷達員之補充,則以9月15日結訓之飛行通訊班練習生擔任。
T作戰所使用之武器,以九一式航空魚雷(改四至改七型)為主,魚雷彈頭可依目標艦裝甲防護之強弱,在出擊前依任務需求換裝V型穿甲彈頭。為了攻擊美軍航艦擠滿飛機、油彈的飛行甲板,T攻擊部隊亦備有汽油彈、燃燒彈數百枚。此外,大本營兵器部還特地研發量產了二五番的「反跳彈」(代號稱「T金物」),專供T作戰貼海掠襲用。反跳彈的正攻法,係由陸攻機以10公尺高度貼海飛行,距目標艦200公尺處將炸彈釋出,彈體裝有平衡翼的反跳彈,會如同扁石般在海面上水漂彈跳,可直接命中目標艦乾舷水線爆炸,導致目標艦受創大量進水沉沒。
T攻擊部隊指揮官久野大佐,成為日軍反敗為勝唯一指望的武將。他要求大本營指派海軍倖存最優秀的飛行員來擔任他的隊職官,其中包括了王牌飛行隊隊長鈴木宇三郎大尉(海軍兵學校69期畢業)。他在服勤過的204空,與同僚合力擊落218架美機。任官後因戰功彪炳,4年內由少尉躍升至大尉,獲天皇賜贈「武功拔群」短劍。各級指揮官向T攻擊部隊鹿屋訓練基地報到後,於9月4日開始在瀨戶內海以輕型航艦鳳翔號為假想敵,實施T攻擊訓練。
T作戰正攻法的最低要求,是訓練空勤組員能在風速每秒17公尺的暴風雨中,貼海衝入美軍艦隊陣列,以魚雷、燃燒彈及T金物反跳彈對目標艦施行攻擊。為期16天的初級訓練及14天的高級課目倒發現不少缺失,如夜間無法維持大編隊掠海飛行,機載雷達因真空管易燒毀,故障率高達80%;多機編隊導致通訊混亂,電訊員素質低落,經常與基地失聯;照明彈失效比例過高,改七型的航空魚雷耐波力有問題等。不過,久野大佐在10月初T攻擊部隊完訓時,已依照密集訓練累積之經驗,對正攻法作了最適切的修正。
T作戰正攻法的作戰計畫為:每次動用半數兵力,即135架妥善機,分成5個接敵梯隊。每梯隊27架任務機,使用3架偵察機照明,8架艦戰制空掩護,16架艦攻及陸攻對目標船艦執行魚雷攻擊與投彈。梯隊依次完成連續投雷與投彈後,分別返航不同基地加油掛彈,待命再度輪番出擊。T作戰可從薄暮終昏開始實施,迄隔日黎明拂曉前結束。
9月21日,菲島馬尼拉首度遭受美軍特遣艦隊空襲,此一警訊意味菲島決戰已迫在眉睫。大本營依情報判斷,捷一、二號作戰機率最大,且預告於10月中旬開戰。基於以上評估,聯合艦隊豐田司令長官於9月25日以作戰第310號令,要求T攻擊部隊完訓後立即在南九州待命出擊,於沖繩中轉,以新竹、台南及高雄岡山基地為T作戰返航場站。同時,豐田大將著令麾下2航艦之航空部隊,於台澎火速展開迎戰,2航艦司令福留繁中將移駐岡山,指揮戰局。
10月4日,情報顯示美軍特遣艦隊駛離新幾內亞的海軍群島泊區,向北航行,企圖不明。斯時2航艦在台澎地區已備戰,展開的航空部隊,計有21與25航空戰隊303架實用機、千歲及雲龍航艦所屬第四機動航空戰隊80架實用機及陸軍8飛師配屬部隊百架實用機。此外,T攻擊部隊由本土九州轉場出擊,返航台灣所需之航空燃油及魚雷、炸彈,均在新竹、台南及高雄岡山基地貯存備妥。台灣航空戰第一階段,如箭在弦,一觸即發。
第十章
斷瓦殘礫—台灣血、皇軍魂(1937年至1945年)
侵略戰爭 匆忙終戰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節節敗退,遂啟動特攻作戰,用人肉炸彈一命換百命的戰法,與盟軍作殊死相搏。盟軍在慘遭神風特攻衝撞的震撼下,遂有消滅日本的滅國計畫。代號「沒落作戰」,奪佔日本本土的軍事行動,於1945年3月沖繩戰役啟動前,已由美國參聯會核定實施。
在歐戰與冲繩戰役告一段落後,美軍開始為「沒落作戰」調兵遣將,集結主戰兵力,輔以英、澳、紐部隊,協力奪佔日本本土。盟軍消滅日本的作戰計畫,逐次投入的總兵力高達600萬人,特別要借重蘇聯在遠東開闢第二戰場,牽制滿州的日軍戰略預備隊,使其無法脫身回日參與本土決戰。前期作戰預劃於沖繩戰役結束後,當即在沖繩泊區整補。4個月後的1945年11月1日,揮軍登陸九州鹿兒島,再橫跨內海攻奪本州南部(代號奧林匹克作戰)。
中期作戰於1946年3月1日登陸本州相模灣地區,與前期登陸部隊在本州關東平原會師(代號小王冠作戰),與日軍主戰兵力決戰。後期作戰可望於1946年底完成本州東北、四國與北海道之掃蕩,全面奪佔日本。
日軍對本土決戰有鋼鐵般的戰志。1945年4月7日,大本營在得知海軍由大和號主力艦領軍的海上特攻艦隊失敗後,當即把陸軍的本土防衛總司令部,改制為第4個總軍層級的第1總軍,總司令長官杉山元大將,駐地東京;另編成第2總軍,總司令長官畑俊六元帥,駐地廣島市;還有新編的航空總軍,3個本土總軍指揮機構,連同海軍4個既有的鎮守府指揮機構,擁有決戰意志激昂的陸、海軍岸置兵力、總計達430萬官兵。此外,日本內地尚有3,100萬名達役齡的男性,決心跟隨日軍對入侵家園的盟軍殊死搏鬥。而困守在本土外的其他3個總軍層級部隊,包括南方軍(西貢)、支那派遣軍(南京)及關東軍(新京),連同困守台澎的陸、海軍部隊,加總也超過300萬大軍,均因返回日本的海、空交通線遭阻斷,僅能眼睜睜地目賭皇土故居遭敵軍入侵,無法回國保護家園,只能現地自活自戰。
由於日軍必死必中的特攻戰法非常殘暴,美國粗算雙方的戰損也非常駭人。盟軍無差別擊滅焦土戰鬥的日本軍民,至少得殺戮千萬人以上,所付出的代價,是高達80萬的登陸部隊陣亡,另有320萬官兵受輕重傷!為大幅降低傷亡,美、英兩國遂「請鬼拿藥單」,頻催蘇聯出兵協戰。除要求紅軍牽制、拘束駐守滿州的日軍戰略預備部隊外,還要求蘇聯揮軍自庫頁島方面向日本樺太守軍發動攻擊,再南下奪取北海道。
同為盟軍一份子的我國,因不具跨洋兩棲作戰能量,無力派遣遠征軍渡海奪佔日本本土,被剔除在盟軍「沒落作戰」計畫之外,也從未被告知對日滅國作戰計畫相關細節,以防杜洩密。倒是盟軍在「沒落作戰」推動前,一再要求我國在華東地區用力牽制駐守該處的支那派遣軍。
日、俄兩強在20世紀曾打過3場戰爭,算是相互算計的惡鄰邦。早於1904年,日本與沙俄就因爭奪滿州與朝鮮的殖民利益結怨,雙方在該年2月起,於大清帝國的祖先發源地打了576天的日俄戰爭。兩造雙方合計戰歿近16萬官兵,日勝俄敗。日本民間盛傳日勝俄敗主要原因,是日軍參戰官兵隨身攜帶的野戰胃藥「征露丸」(征服露西亞的軍藥)具療癒水土不服的奇效,該藥現今已改名為不具軍國主義色彩的「正露丸」。
日、俄雙方第二次對決,係因日本侵華與蘇聯派軍協助我國抗戰,雙方為此嫌隙。自1939年5月起,在外蒙與滿州接壤處的我國領土上,打了128天的諾門罕戰役,雙方戰歿官兵共逾5萬人,打成平手。
其後蘇聯在歐洲為專注於抵禦德國入侵、日本為併吞外南洋列強殖民地而實施南進侵略,各忙各的。雙方最終在1941年4月13日簽署《蘇日互不侵犯條約》,言明蘇、日互不攻擊對方。但蘇聯亦不得再協助我國抗日,把來華助戰、令日軍頭痛的蘇聯航空志願隊撤收。不侵犯條約效期五年,唯單一方可隨時片面廢約,通知對方廢約之日起算,一年後就生效。蘇、日雙方簽訂盟約後,尚可維持貌合神離、可敵可友的政治態勢。
在1943年11月底的首次美國總統、英國首相與蘇聯領導人三巨頭德黑蘭會議,以及1945年2月初的第二次三巨頭雅爾達會議,蘇聯都勉為其難應允美、英兩國諮請,擇期出兵攻日。唯礙於《蘇日互不侵犯條約》限制,蘇聯以「德國敗亡後兩至三個月才考慮出兵攻日」敷衍了事,但蘇聯為出兵攻日,又提出附帶條件。
1945年7月16日,正當22轟炸大隊派出B-24夜襲濫炸台南新營街小城鎮之際,6,000浬外的美國新墨西哥州荒漠陸航靶區,拂曉時分瞬間冒出太陽般的強烈閃光,火球炫光照亮夜空。半分鐘後,百浬外的德州邊城厄爾巴索居民被衝擊震波搖醒,沉悶如滾雷般的爆炸聲隨後傳來。美軍緊急發佈新聞稿,聲稱噪音僅為靶區彈藥庫爆炸意外,大家無需掛心。天亮後居民目賭到「靶區」天頂的蕈狀雲,直沖40,000呎高的大氣平流層。這是人類史上首次運用鈽彈心的核武成功試爆,威力相當於22,100噸級炸藥當量。緊接著,美軍開始量產戰備核武器,跟上戰時需求。
當日午夜,美國總統在專機抵達德國波茨坦後,加密電文傳來核爆成功的喜訊,杜魯門總統勝券在握。隔日,三巨頭第三次會議在波茨坦的王子白色宮殿舉行。接續前兩次的德黑蘭會議與雅爾達會議,三次會議的核心議題,都圍繞在同盟國對德作戰、戰後歐洲重建與對日聯盟作戰。唯蘇聯於德國敗亡後這兩個月來,在歐洲倂吞城池、吃相難看,且美國已擁有可用的戰備核武,故美國在這回合的波茨坦會議17天議程中,始終不再提出諮請蘇聯協攻日本。
波茨坦會議開議一週以來,由於蘇聯佔據東歐不願退兵,杜魯門忍無可忍,當面正告史達林:「告訴你,美國已有新型的超級武器!」但未再多談細節。史達林假裝聽不懂,在側的邱吉爾似懂非懂。兩天後,中、美、英三國共同連署的《波茨坦宣言》(最後通牒文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蘇聯竟拒絕簽字。
史達林裝傻、不動聲色是另懷心機。史達林在戰爭期間,早就下達情蒐指導,令潛伏在美國的諜報人員潛入核武研發團隊,持續地蒐集諜報。波茨坦會議前,蘇聯諜員來報:美國即將準備進行某種核試驗,唯科技專業不足的諜員蒐獲的零星片斷情資,無法拼湊成完整之預警情報研析。史達林於波茨坦會議開議前三週的6月28日匆忙押注,密電西伯利亞蘇聯紅軍備戰,大膽假設美國即將成功研製核彈,且肯定會對日本下重手使用核武,則日本敗亡指日可待。史達林擬趁虛而入,在日本敗亡前撿便宜攻掠城池,瓜分日本殘餘資源。
杜魯門在波茨坦會議中,輕率地洩露一句「美國已有新型超級武器」,等同招認美軍核武已戰測實用化。史達林當面獲得第一手珍貴又及時的頂級戰略情報,人還在波茨坦,就迫不及待密電催促紅軍加快出兵攻日的整備。
破碎田園 瓦礫四佈
1945年8月15日,戰爭宣告結束。駐台的日本陸、海軍留下眾多戰爭物資,除了545架堪用飛機、395艘震洋艇及58架卸除燃料的櫻花機外,尚有堪用武器、裝備、物資留在台澎地區營舍、陣地與要港、要塞內。
所幸,美軍未依「堤道作戰」計畫(見第六章)奪佔台澎,否則遭遇具有鋼鐵般決戰意志、火力強盛的駐台日軍,雙方的攻防戰役將會非常血腥!台灣遍佈軍營及相關設施、設備。毗鄰而居的民眾,在盟軍飽和攻擊下也無可避免遭受炸彈波及。二戰最後前100天,美軍開始針對住宅區等非軍事目標施以濫炸,民眾的生命財產直接受害。甚至連醫院、學校等機關,美軍亦低飛掃射,以殲滅所有生命為目的。美軍只要在空照圖上判讀為有人聚居的地區,特別是環繞在工廠附近的城鎮,均實施炸射。即便是西部沿海重要村落,均遭飽和濫炸。
其實,早在1944年6月18日,台灣總督府即公布「過大稠密都市住民疏散要綱」,強制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宜蘭及花蓮港等11個二級行政都會住民,須往城外鄉下疏散。但誰又忍心拋棄祖產及事業,遷居到生活條件艱困的山區?等到戰局惡化,美機大舉來襲台澎地區前夕,總督府也只能先救自己人,強制並安排日僑及眷屬及時疏散至城郊,以減少日籍皇民生命財產損失。
二戰末期,台灣歷經了台灣航空戰及第5航空軍連續綿密轟炸,其中單一目標遭美機出動架次最多、投彈最密者,首推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轟炸。是日美機首要目標為69,000名日籍僑民聚居的若竹町、老松町、榮町、京町、兒玉町及古亭町,次為市區之軍營與官署。此外,日僑精神寄託的台灣神宮,剛修竣完工不久也在大空襲挨炸,加計前次空襲的破壞又再度挨炸,導致宮殿全毀。台北龍山寺町也難逃劫數,龍山寺內中殿及左廊遭炸毀。即使台北帝國大學附屬病院(現台大醫院西址)屋頂漆有巨幅紅十字標識,連同總督府熱帶醫學研究所及紅十字總會(現張榮發基金會大樓)也一併飽受美機濫炸!
5月31日,美軍以三機一組的整齊編隊低空炸射台北市區,從上午10點開始輪番轟炸到下午1點始揚長而去。台北市中心陷入一片火海,延燒三天三夜,成為焦黑廢墟。市中心由第一高等女學校(現北一女)至台北車站的本町通(現重慶南路),以及方面軍司令長官部至高等法院的京通(現博愛路),均被多枚重磅炸彈命中而形成連串巨大彈坑。新公園內彈坑密佈宛如蜂窩,大樹被連根炸飛,公園內防空洞遭數枚炸彈直接命中,日籍官員及眷屬死傷累累。台灣銀行總行至高等法院整條街烈焰衝天,其間則是彈坑接二連三。市中心的台北車站中破、總督官邸小破、總督府後方的直屬圖書館小破。即使在二戰結束後75年的今天,依然可在台大醫院西址及植物園等處的百年老樹枝幹上,看到當年炸彈破片刮傷的疤痕。
被炸最烈的還是台灣第一府—總督府。總督府的正門前左方有2個巨形彈坑,正門旗樓遭炸彈震波震成傾斜,府內遭數枚燒夷彈命中炸毀多處,引燃大火烈焰沖天,整整燒了一天一夜始熄。炸後數日民眾經過現場,依稀可聞辨出由地底傳出日語哀號呼救之聲。那是身陷總督府與台灣銀行間炸塌祕密通道內避難的日籍官員及眷屬,皆因救援無著而慘死在內。由於損毀嚴重,安藤總督立即將府內各單位撤到城外,成立臨時總督府本部繼續辦公。而殘破的總督府,一時成為台灣民眾解禁後最喜歡去蹓躂的鬼域危樓,很多人更爬到內部遭美軍炸歪的旗樓頂,遠眺台北死城。
台北市中心一夕間變成了人間煉獄,無辜的日籍僑民與台灣民眾傷亡超過
3,000人。不但市井街坊謠言滿天,人心不安,且多數日籍僑民皆感到戰局不妙,都準備面對敗亡到來。總督府則以高壓手段,脅迫居民編組勞役隊,參與彈坑回填、修接電線及整理官署等勞務。許多歷劫未死的日籍僑民,則紛紛向板橋街、鶯歌街彭福(樹林)、新店街方面疏散,遠離死寂又殘破的台北市。
11,000名日籍僑民居停的新竹市挨炸最烈,新竹車站前的榮町只剩一片瓦礫。車站前派出所、商工會館、新竹旅社、塚酒家旅社、有樂歌伎館、長途汽車客運站、朝鮮藝旦間及明新醫院,全被夷為平地。全市尋常小學校學童及高校低班女生被迫停學,各機關及市區居民自竹塹城往外逃逸,向十八尖山、二重埔及竹東山區疏散。新竹飛行基地周圍的南寮、樹林頭及湳雅幾乎變為死城,新竹住民為躲空襲而逃避一空。
美國海軍特遣艦隊及陸軍第20航空軍於台灣航空戰戰役期間,共計出動戰機5,874架次,其中大部分艦載機執行制空作戰,故僅對軍事目標投彈約5,500噸。軍事目標周圍的民宅當然也受波及,居民傷亡不小。而同一時段,B-29的來襲更是雪上加霜。B-29採高空投彈,根本沒有準頭,所投擲的1,700噸炸彈,多半均落入住宅區。最兇狠的攻擊,還是第5航空軍在1945年二戰最後200多天的大轟炸。空襲台澎的轟炸機計9,952架次,投彈16,100噸,軍民死傷累累。
綜合以上所有盟軍各航空部隊轟炸的結果,加計台灣航空戰戰役前的俄員隊與中美混合聯隊115架次來襲,八年戰爭期間台澎總共承受15,941架次盟機濫炸,投彈10萬枚以上,總計約23,300噸炸彈!588萬台灣民眾,平均每人分攤到約4公斤的高爆炸藥。換言之,從天而降的人員殺傷彈、爆破彈、汽油彈、燒夷彈、油氣彈、火箭彈、延遲引爆彈及通用炸彈,每59位民眾就要面對盟軍丟擲的一枚500磅炸彈!空襲濫炸的歲月,台灣民眾猶如在阿鼻地獄苟活中求存,特別是聚居於挨炸城鎮市區者,在濫炸之下死傷累累。這筆帳還是得算在美、日交戰雙方的頭上。
依據二戰結束時台灣總督府的統計資料,戰爭期間遭盟軍飛機轟炸的台灣民眾登記死傷人數為:死亡5,582人,失蹤419人,輕重傷3,667人,沒到病院求診自生自滅者,更數十倍於此。日籍僑民挨炸登記死亡518人,失蹤16人,輕重傷5,570人。588萬台灣民眾的死多傷少,與32.1萬餘日僑皇民的死少傷多,彰顯了醫療急救體系的病院,有優先搶救日籍僑民、視台灣民眾為二等國民的心態。民宅遭盟軍轟炸全毀10,820棟,半毀15,965棟。因轟炸延燒焚毀民宅共計18,371棟,半焚毀1,162棟,民宅連炸帶燒共損毀了46,318棟。無家可歸的台灣民眾,更多達277,300餘人。戰爭不但殘酷,而且血腥無比。
第七章
台灣航空戰—第一階段(1944 年10 月)
1944年10月,美軍航艦艦載機自花東海岸外蜂湧而至,美、日雙方在上空激烈交戰,稱為「台灣航空戰」第一階段,也是太平洋戰爭規模最浩大、最慘烈之空戰首部曲。此役之後,日軍航空部隊一蹶不振,美軍穩握台海空優。
日本的絕對國防圈,係以日本本土為中心,內南洋的南海諸島、台澎、沖繩、塞班島及硫磺島為馬蹄形防衛圈的內緣。國防圈上日本的海、陸軍建軍備戰,到了太平洋戰爭末期已可相連、互為依托,台澎地區,也就成為日本絕對國防圈的鎖鑰。
1944年7月,美軍奪佔塞班島並規復關島,等...
目錄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南方共存—躍進台灣(1896年至1937年)
第二章 圖南飛石—基礎建設(1907年至1944年)
第三章 武運長久—不沉空母(1917年至1945年)
第四章 東亞共榮—自台出擊(1935年至1943年)
第五章 低飛進擊—突襲台灣(1937年至1944年)
第六章 絕對防衛—玉碎台澎(1943年至1945年)
第七章 台灣航空戰—第一階段(1944年10月)
第八章 台灣航空戰—第二階段(1945年1月)
第九章 濫炸台澎—飛鷹凌空(1945年1月至8月)
第十章 斷瓦殘礫—台灣血、皇軍魂(1937年至1945年)
後記
附錄一 台澎灣重要軍事設施地名的美軍英文拼音與中文對照
附錄二 進出台澎地區各國航空器一覽表(1924-1945)
附錄三 台灣與離島飛行場站位置及戰時被襲天數
附錄四 本書常用日軍軍語解釋
附錄五 參考文獻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南方共存—躍進台灣(1896年至1937年)
第二章 圖南飛石—基礎建設(1907年至1944年)
第三章 武運長久—不沉空母(1917年至1945年)
第四章 東亞共榮—自台出擊(1935年至1943年)
第五章 低飛進擊—突襲台灣(1937年至1944年)
第六章 絕對防衛—玉碎台澎(1943年至1945年)
第七章 台灣航空戰—第一階段(1944年10月)
第八章 台灣航空戰—第二階段(1945年1月)
第九章 濫炸台澎—飛鷹凌空(1945年1月至8月)
第十章 斷瓦殘礫—台灣血、皇軍魂(1937年至1945年)
後記
附錄一 台澎灣重要...
商品資料
出版社:燎原出版出版日期:2020-02-05ISBN/ISSN:978986983821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