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國藩原典、盛琳譯解
定價:NT$ 260
優惠價:88 折,NT$ 228
本商品已絕版
■ 比面相學更準確的識人術!
《冰鑑》曾絕跡幾十年,近年來被整理問市,受到讀者青睞。本書集中國歷代識人學之大成,是中國古代相術流派中「書房派」的代表作。它和江湖上流傳的相書不同之處就在於重神而兼形,特別強調人的精神。
■ 從政、經商者,必備的智謀寶典!
曾國藩是每個渴望成功的人應該學習的對象,據說曾國藩但凡用人,必先看其相。當今社會,人際往來互動頻繁,要在短時間內,從一個人的身形、言談、舉止,去評斷一個人方法有很多種。但是,無論是從面相學、心理學的各種角度,都不是普通人容易學得會的。在講求效率的年代裡,只要掌握《冰鑑》七項要訣,即可識人用人。
毛澤東說:他一生只服過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曾國藩,蔣介石過去在安排重要人事時,就是用曾國藩的識人術來觀察其相貌顏色,以決定用否。其子,蔣緯國在擔任三軍大學校長期間,將該書指定為學生的重要參考書。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能用人,用人首先要識人。由此,可證《冰鑑》,乃立身處世、縱橫職場的不二法門。
【內文介紹】--------------------------------------------------------------------------------------〈
第一卷 以形觀骨,以骨觀德——神骨鑑
一、 考察人的精神
語云:「脫穀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木發;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於清,不可不辨。
俗話說:「去掉稻穀的外殼,就是沒有精髓的穀糠,但稻穀的精華——米,仍然存在著,不因外殼磨損而丟失。」這個精華,就是人內在的精神狀態。
俗話又說:「山嶽表面的泥土雖然經常脫落流失,但山嶽卻不會倒塌破碎,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硬如鋼鐵的岩石,不會被風吹雨打去。」這裡所說的「鎮石」,相當於支撐人身體架構的堅硬部分——骨骼。
一個人的「神」,主要集中在兩隻眼睛裡,一個人的骨骼豐俊與否,主要表現在一張面孔上。像工、農、兵、商等類人士,既要考察他們的精神狀態,也要考察他們的體勢情態;讀書人則主要考察他們的「神」和「骨」。神和骨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像巍巍立於門外的大山。考察「神」、「骨」,猶如打開兩扇大門,山勢的起伏昂藏自然盡收眼底。兩扇大門——「神」和「骨」,是從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訣。
古之醫家、文人、養生者在研究、觀察人的「神」時,一般都把「神」分為清純與昏濁兩種類型。「神」的清純與昏濁是比較容易區別的,但因為清純又有奸邪與忠直之分,這奸邪與忠直則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個人是奸邪還是忠直,應先看他處於動靜兩種狀態下的表現。眼睛處於靜態之時,目光安詳沉穩而又有光澤,真情深蘊,宛如兩顆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處於動態之時,眼中精光閃爍,敏銳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雙眼處於靜態之時,目光清明沉穩,旁若無人。處於動態之時,目光暗藏殺機,鋒芒外露,宛如瞄準目標,一發中的。
以上兩種神情,澄明清澈,屬於純正的神情。兩眼處於靜態的時候,目光有如螢火蟲之光,微弱而閃爍不定;處於動態的時候,目光有如流動之水,雖然澄清卻遊移不定。以上兩種目光,一是善於偽飾的神情,一是奸心內萌的神情。兩眼處於靜態的時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處於動態的時候,目光總是像驚鹿一樣惶惶不安。以上兩種目光,一則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則是深謀圖巧又怕別人窺見他內心的神情。具有前兩種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輩,具有後兩種神情者則是合而不發之人,都屬於奸邪神情。可是它們卻混雜在清純的神情之中,這是觀神時必須仔細加以辨別的。
曾國藩說的「神」並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詞,它的內涵較「精神」廣闊得多,它是由人的意志、學識、個性、修養、氣質、體能、才幹、地位、社會閱歷等多種因素構成的綜合物,是人的內在精神狀態。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而這裡所論的「神」,不會因人一時的喜怒哀樂而發生巨大的變化,貌有美醜,膚色有黑白,但這些都不會影響「神」的外觀,換句話說,「神」有一種穿透力,能越過人貌的干擾而表現出來。比如人們常說「某某有藝術家的氣質」,這種氣質,不會因他的髮型、衣著等外貌的改變而完全消失。氣質,是「神」的構成之一。從這裡也可看出,「神」與日常所言的「精神」並不一樣。
「神」並不能脫離具體的物質東西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這就是說「神」為「形」之表,「形」為「神」之依,「神」是蘊含在「形」之中的。
(一)在內為骨,外現為神
為了具體地說明「神」和「骨」,曾國藩用了兩個比喻,以便讀者能充分地理解「神」和「骨」的奧妙。
稻穀的精華是米,米蘊藏在殼內,碾殼成糠,皮去掉了,精華猶在,也才有用。半邊隨糠去,因而「神」也不會因「形」(相貌等)而有所消失。「神」與「形」,猶如「米」與「糠」。所以說「脫穀為糠,其髓斯存」。
「骨」外面有皮有肉,如高山之上有土有沙。骨骼是人體框架的根本支柱。骨之於人體,猶如山石與泥土。泥土脫落流失,但山石巋然屹立,仍足以見其雄壯;人體相貌即使有什麼損傷缺陷,但骨之豐俊神韻不會變化,仍足以判斷人的顯達。所以說「山騫不崩,唯石為鎮」。
人們常用「雙目炯炯有神」來描述一個人的精力旺盛、機敏幹練。從這兒就會發現「目」與「神」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按中醫理論,眼睛與肝和腎是相通相連的。一個人的肝有病變,從眼睛是可以看到一些徵兆。如果一個人雙目有神、精光暴露,熠熠生輝,表明腎氣旺盛,身體狀況良好,是健康的標誌;反之,精神狀態不佳,缺乏活力,難以集中精神工作。
眼睛被稱為「心靈的窗戶」,與人的感情、內心活動等都有聯繫。血氣運行為精,因此透過眼睛可以準確把握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喜、怒、哀、樂、愛、惡、欲、痛等各種感受欲望,都會從眼睛中流露出來。甚至人的智愚忠奸、賢不肖明濁,都能透過眼睛看出一點名堂來。因此,眼睛是觀察一個人各種屬性能力品質的指明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就是《冰鑑》對上述思想的一種綱領性總結。
(二)透過「眼神」辨人心
眼神是人的行為語言最富個性特徵的表現,人們總是把眼睛比喻為「心靈的窗戶」。
孟子曾有過對眼睛的論述,他說:「胸中正則眸子明焉,胸中不正則眸子暗焉。眸子不能掩其惡也,善惡在目中偏。善者正視,眼清、睛定;惡則斜視,不定、神濁。」因此,古人把眼睛稱為「監察官」。
在電影藝術中,一些製作用心的電影加上演員的精湛演技,不用刻意化妝,一個人的好壞善惡從眼神中就表露無遺。
一些恐怖片中,若劇中人物心性邪惡,從眼神中也感覺得出來。所以要想演員的演技形象逼真,就必須透過眼神表現出其扮演角色的意念與行為。
同樣的,在日常生活中,若能經常對他人表示關懷,付出愛心,以善意對人或事,在長期的培養之下,自然就會流露出關愛的眼神。如果一天到晚存心算計他人,嫉妒怨恨,眼神必會常露凶光,令人害怕。
一個人最容易被他人看穿的也是眼神,在心理學中講的心靈透視,就是從眼神裡探究出一個人的心性、成就高低等。如果一個人的眼睛長得細長,黑白分明,看上去很深邃,有光彩,即所謂「黑光如漆,照暉明朗,瞳子端定,光彩射人」,則反映出這個人比較聰明、有智慧,因為眼睛透出了一股靈氣;反之,如果一個人兩眼淺短,眼神渾濁呆滯,表明其人無才華,反應比較愚鈍。眼球轉動較快的人反應較快,反之則慢。
眼睛最忌「四露」,即露光、露神、露威、露煞。眼神是透視人的品格、個性以及聰明才智特別重要的部分。例如從大商家或高層政治人物的眼神中可以看到自信、肯定及權威,他們的眼神與普通人的眼神一定有所差異。
作者簡介:
曾國藩/原典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人,曾子七十世孫。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清朝「中興名臣」之一,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封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從一個鄉下秀才靠自我奮鬥,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一步一步的走向權力的巔峰。憑藉一個「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歷盡劫難波折,以堅韌無畏的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盛琳/譯解
潛心於中國史學,專攻於人物研究,研究曾國藩多年。其作品以史學、人物分析為主,以豐富知識和文筆見長,著書多部。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1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2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曾國藩原典、盛琳譯解
優惠價: 88 折, NT$ 228 NT$ 260
本商品已絕版
■ 比面相學更準確的識人術!
《冰鑑》曾絕跡幾十年,近年來被整理問市,受到讀者青睞。本書集中國歷代識人學之大成,是中國古代相術流派中「書房派」的代表作。它和江湖上流傳的相書不同之處就在於重神而兼形,特別強調人的精神。
■ 從政、經商者,必備的智謀寶典!
曾國藩是每個渴望成功的人應該學習的對象,據說曾國藩但凡用人,必先看其相。當今社會,人際往來互動頻繁,要在短時間內,從一個人的身形、言談、舉止,去評斷一個人方法有很多種。但是,無論是從面相學、心理學的各種角度,都不是普通人容易學得會的。在講求效率的年代裡,只要掌握《冰鑑》七項要訣,即可識人用人。
毛澤東說:他一生只服過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曾國藩,蔣介石過去在安排重要人事時,就是用曾國藩的識人術來觀察其相貌顏色,以決定用否。其子,蔣緯國在擔任三軍大學校長期間,將該書指定為學生的重要參考書。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能用人,用人首先要識人。由此,可證《冰鑑》,乃立身處世、縱橫職場的不二法門。
【內文介紹】--------------------------------------------------------------------------------------〈
第一卷 以形觀骨,以骨觀德——神骨鑑
一、 考察人的精神
語云:「脫穀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木發;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於清,不可不辨。
俗話說:「去掉稻穀的外殼,就是沒有精髓的穀糠,但稻穀的精華——米,仍然存在著,不因外殼磨損而丟失。」這個精華,就是人內在的精神狀態。
俗話又說:「山嶽表面的泥土雖然經常脫落流失,但山嶽卻不會倒塌破碎,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硬如鋼鐵的岩石,不會被風吹雨打去。」這裡所說的「鎮石」,相當於支撐人身體架構的堅硬部分——骨骼。
一個人的「神」,主要集中在兩隻眼睛裡,一個人的骨骼豐俊與否,主要表現在一張面孔上。像工、農、兵、商等類人士,既要考察他們的精神狀態,也要考察他們的體勢情態;讀書人則主要考察他們的「神」和「骨」。神和骨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像巍巍立於門外的大山。考察「神」、「骨」,猶如打開兩扇大門,山勢的起伏昂藏自然盡收眼底。兩扇大門——「神」和「骨」,是從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訣。
古之醫家、文人、養生者在研究、觀察人的「神」時,一般都把「神」分為清純與昏濁兩種類型。「神」的清純與昏濁是比較容易區別的,但因為清純又有奸邪與忠直之分,這奸邪與忠直則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個人是奸邪還是忠直,應先看他處於動靜兩種狀態下的表現。眼睛處於靜態之時,目光安詳沉穩而又有光澤,真情深蘊,宛如兩顆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處於動態之時,眼中精光閃爍,敏銳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雙眼處於靜態之時,目光清明沉穩,旁若無人。處於動態之時,目光暗藏殺機,鋒芒外露,宛如瞄準目標,一發中的。
以上兩種神情,澄明清澈,屬於純正的神情。兩眼處於靜態的時候,目光有如螢火蟲之光,微弱而閃爍不定;處於動態的時候,目光有如流動之水,雖然澄清卻遊移不定。以上兩種目光,一是善於偽飾的神情,一是奸心內萌的神情。兩眼處於靜態的時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處於動態的時候,目光總是像驚鹿一樣惶惶不安。以上兩種目光,一則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則是深謀圖巧又怕別人窺見他內心的神情。具有前兩種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輩,具有後兩種神情者則是合而不發之人,都屬於奸邪神情。可是它們卻混雜在清純的神情之中,這是觀神時必須仔細加以辨別的。
曾國藩說的「神」並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詞,它的內涵較「精神」廣闊得多,它是由人的意志、學識、個性、修養、氣質、體能、才幹、地位、社會閱歷等多種因素構成的綜合物,是人的內在精神狀態。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而這裡所論的「神」,不會因人一時的喜怒哀樂而發生巨大的變化,貌有美醜,膚色有黑白,但這些都不會影響「神」的外觀,換句話說,「神」有一種穿透力,能越過人貌的干擾而表現出來。比如人們常說「某某有藝術家的氣質」,這種氣質,不會因他的髮型、衣著等外貌的改變而完全消失。氣質,是「神」的構成之一。從這裡也可看出,「神」與日常所言的「精神」並不一樣。
「神」並不能脫離具體的物質東西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這就是說「神」為「形」之表,「形」為「神」之依,「神」是蘊含在「形」之中的。
(一)在內為骨,外現為神
為了具體地說明「神」和「骨」,曾國藩用了兩個比喻,以便讀者能充分地理解「神」和「骨」的奧妙。
稻穀的精華是米,米蘊藏在殼內,碾殼成糠,皮去掉了,精華猶在,也才有用。半邊隨糠去,因而「神」也不會因「形」(相貌等)而有所消失。「神」與「形」,猶如「米」與「糠」。所以說「脫穀為糠,其髓斯存」。
「骨」外面有皮有肉,如高山之上有土有沙。骨骼是人體框架的根本支柱。骨之於人體,猶如山石與泥土。泥土脫落流失,但山石巋然屹立,仍足以見其雄壯;人體相貌即使有什麼損傷缺陷,但骨之豐俊神韻不會變化,仍足以判斷人的顯達。所以說「山騫不崩,唯石為鎮」。
人們常用「雙目炯炯有神」來描述一個人的精力旺盛、機敏幹練。從這兒就會發現「目」與「神」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按中醫理論,眼睛與肝和腎是相通相連的。一個人的肝有病變,從眼睛是可以看到一些徵兆。如果一個人雙目有神、精光暴露,熠熠生輝,表明腎氣旺盛,身體狀況良好,是健康的標誌;反之,精神狀態不佳,缺乏活力,難以集中精神工作。
眼睛被稱為「心靈的窗戶」,與人的感情、內心活動等都有聯繫。血氣運行為精,因此透過眼睛可以準確把握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喜、怒、哀、樂、愛、惡、欲、痛等各種感受欲望,都會從眼睛中流露出來。甚至人的智愚忠奸、賢不肖明濁,都能透過眼睛看出一點名堂來。因此,眼睛是觀察一個人各種屬性能力品質的指明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就是《冰鑑》對上述思想的一種綱領性總結。
(二)透過「眼神」辨人心
眼神是人的行為語言最富個性特徵的表現,人們總是把眼睛比喻為「心靈的窗戶」。
孟子曾有過對眼睛的論述,他說:「胸中正則眸子明焉,胸中不正則眸子暗焉。眸子不能掩其惡也,善惡在目中偏。善者正視,眼清、睛定;惡則斜視,不定、神濁。」因此,古人把眼睛稱為「監察官」。
在電影藝術中,一些製作用心的電影加上演員的精湛演技,不用刻意化妝,一個人的好壞善惡從眼神中就表露無遺。
一些恐怖片中,若劇中人物心性邪惡,從眼神中也感覺得出來。所以要想演員的演技形象逼真,就必須透過眼神表現出其扮演角色的意念與行為。
同樣的,在日常生活中,若能經常對他人表示關懷,付出愛心,以善意對人或事,在長期的培養之下,自然就會流露出關愛的眼神。如果一天到晚存心算計他人,嫉妒怨恨,眼神必會常露凶光,令人害怕。
一個人最容易被他人看穿的也是眼神,在心理學中講的心靈透視,就是從眼神裡探究出一個人的心性、成就高低等。如果一個人的眼睛長得細長,黑白分明,看上去很深邃,有光彩,即所謂「黑光如漆,照暉明朗,瞳子端定,光彩射人」,則反映出這個人比較聰明、有智慧,因為眼睛透出了一股靈氣;反之,如果一個人兩眼淺短,眼神渾濁呆滯,表明其人無才華,反應比較愚鈍。眼球轉動較快的人反應較快,反之則慢。
眼睛最忌「四露」,即露光、露神、露威、露煞。眼神是透視人的品格、個性以及聰明才智特別重要的部分。例如從大商家或高層政治人物的眼神中可以看到自信、肯定及權威,他們的眼神與普通人的眼神一定有所差異。
作者簡介:
曾國藩/原典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人,曾子七十世孫。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清朝「中興名臣」之一,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封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從一個鄉下秀才靠自我奮鬥,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一步一步的走向權力的巔峰。憑藉一個「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歷盡劫難波折,以堅韌無畏的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盛琳/譯解
潛心於中國史學,專攻於人物研究,研究曾國藩多年。其作品以史學、人物分析為主,以豐富知識和文筆見長,著書多部。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1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2 |
8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