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台灣台中)中醫學院 張永賢教授 專文推薦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治病必求於本。」
《黃帝內經》闡明,陰陽乃天地循環之道,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乃至萬物之靈的人類,都要按照此規律生存。人們如果破壞了體內的陰陽和諧,便會產生疾病。因此,調和陰陽方為防治所有疾病的根本之道。
然而,陰陽在男女老少、四肢百骸、五臟六腑、七情六慾中,表現方式皆有所不同,該如何才能維持陰陽平衡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跟隨本書的保健方法,從日常的情緒管理、生活作息、藥膳飲食,以及簡單的穴道按摩著手,就能達到滋陰補陽,百病不生的目的!
作者簡介:
孔繁祥 醫師 副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專家,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傳人索延昌先生的親授弟子。現於孔伯華養生醫館(孔伯華,京城四大名醫之一)、北京大北窯中醫門診部、北京紫禁城國醫館、北京體育大學醫院等處坐診。數十年如一日地潛心研究中醫理論並堅持臨床實踐,先後在各類中醫期刊發表《百合紅棗湯治療婦女更年期症候群》、《通栓散治療腦血栓的臨床藥理作用》、《高脂血症的臨床分型治療體會》、《論糖尿病的病機特點及臨床分型治療》等多篇論文,擅長治療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胃腸病、肝膽病等內科疑難雜症。從醫30餘年來,其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深得廣大患者的信賴。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探索養生真諦——「滋陰補陽」是養生不可違背的「天道」
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動的根本。陰陽平衡,人體就能保持健康;如果陰陽失衡,就會患病,甚至死亡。所以,養生的宗旨就是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正因為保持陰陽平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對其加以重視,才有助於益壽延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養生從「繞口令」學起
萬物形成之前,最初處於一種混沌狀態,隨著發展變化,逐漸產生(地與天)陰與陽。陰陽交合而具備了創造萬物的條件。陰陽不僅化生萬物,同時也是萬物和諧有序的根本。
談及萬物的起源,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於這句話,我們可以這樣簡單來理解:所謂一,是指天地萬物形成之前的一種混沌未分的狀態。
隨著事物的發展變化,逐漸產生(地與天)陰陽。陰陽交合而具備了創造萬物的條件,然後產生萬物。陰陽不僅化生萬物,同時也是萬物和諧有序的根本。
如果陰陽消長的固有規律受到擾亂,植物就會出現生長異常。如諺語中所說的「伏天不熱,五穀不結」,就是自然界中的陰陽失衡所導致的。人體也相當於一個縮小的自然界,若是陰陽平衡,就會身強體健、精神矍鑠、心態平和,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各種病態和不適。
對此,明代醫家張介賓在其所著的《類經》中說:「人之疾病,或在表,或在裏,或為寒,或為熱,或感於五運六氣,或傷於臟腑經絡,皆不外陰陽二氣。」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就是不管何種疾病,其病因無外乎就是陰陽失調。
陰陽失調的性質,取決於陰陽雙方在量上的優劣。陽主動,主升,性熱,故陽勝者會出現高熱、面紅、目赤、脈洪大滑數等火熱徵象;陰主靜,主降,性寒,故陰勝則病機以沉降、凝斂、性靜為主,故患者會出現面色白、畏寒肢冷、喜靜蜷臥、小便清長、下利清穀、舌淡,脈沉遲無力等一些典型的陰勝症狀。
陰陽失衡嚴重,還會出現「亡陽」和「亡陰」。亡陽是指體內陽氣嚴重耗損而欲絕;亡陰是指陰液在短時間內大量亡失,臟腑功能突然嚴重衰竭,因而導致生命垂危的病理變化。
亡陰與亡陽是疾病發展過程中的危重證候,一般來說,大量的出血或吐瀉多引起亡陰,大汗則多引起亡陽。因為陰陽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任何一方的盛衰都會影響到另一方。因此,亡陽可以致使陰液耗損,亡陰也可以導致陽氣虛衰,進而導致精氣衰絕而亡。
從上面的分析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陰陽失衡不但會使人患病,還會危及生命。為此,不管是出於養生防病的需要,還是保命的目的,都應協調好身體中的陰陽,使陰陽處於平衡狀態。對此,《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兩者不和……因而和之,是謂聖度。」所謂「聖度」,實質上就是把協調陰陽當做養生長壽的最高準則。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平衡身體中的陰陽以強身健體、摒退疾病呢?
李老先生是一名退休教師,雖已80多歲的高齡,但身體依舊非常健康,精神狀態也比較好。李老先生認為:人上了歲數,身體功能衰退是自然規律,我們改變不了,也主宰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緩它衰退的速度,並預防疾病發生。談及自己為何能如此長壽,李老先生春風滿面地說,養生訣竅用三個字進行概括就是「順、達、避」。
所謂順,就是順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陰陽之間的平衡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始終處於消長變化的過程,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平衡。也就是中醫裡面所說,兩者就像一對雙胞胎,有時候「陽」受寵一點,有時候「陰」比較受身體疼愛一點,但是整體來說,它們在身體當中的地位是旗鼓相當的。
一般來講,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身體的生理功能相應以抑制為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人體的生理功能則由興奮漸漸變為抑制。掌握陰陽的變化規律,我們就可以針對性地使自己的作息與陰陽平衡的變化保持一致,這實際上也是最好的養生妙法之一。
達就是達觀、從容。人食五穀雜糧,存於塵世之間,難免有七情六欲,當有些事情涉及自己的利益時,就會產生煩惱、憂慮、失意、焦躁等情緒。劇烈的情緒變化,會使陰陽平衡失調,氣血紊亂,導致患病。對此《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中指出:「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有什麼樣的人生,也就有什麼樣的身體。明代養生學家呂坤在《呻吟語》中也說:「天地萬物之理,皆始於從容,而卒於急促。」為此,我們不妨達觀、從容一點。只要心懷坦然,無心於萬物,那萬物也就不會滋生煩惱而導致我們患上這樣或者是那樣的身心疾患。
所謂避,也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會避淫邪。自然界的氣候變化主要有六種,即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正常的六氣不易致病,但是若人體正氣虛弱,加上六氣太過或不及,身體中的陰陽平衡就會受到干擾,導致患病。對於這種六氣,我們將其稱作「六淫」。比如:感冒、中暑、哮喘……這些身體內部的失衡都與「六淫」有密切關係。因為六淫可導致人患病,為此,在生活中要學會躲避這些外界因素。除了避六淫之外,也要學會避開生活中的淫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擁有健康。
總之,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把平衡陰陽列為養生重點,順應自然,避虛邪侵襲,有達觀之養生心態,以使自己在健康中長壽,在長壽中擁有燦爛的人生美景。
陰和陽不能分,就像魚和水一樣
陰陽是相對應的存在,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都以另一方為存在條件。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又稱為「互根」。對於陰陽這種相互為用的關係,《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一般來說,凡是活動、外在、上升、溫熱、明亮、亢進、功能的,都屬於陽;沉靜、內在、下降、寒冷、晦暗、衰減、物質的,都屬於陰。表面上,陰陽之間是一種相互對立的關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春夏季節陽氣上升且盛,這時候寒涼之氣就會受到抑制,反之,則溫熱之氣呈現衰減之勢態,這實際上就是陰陽相互對立的結果。
陰陽之間雖然相互對立,但是它們之間卻又密不可分。就如同一個家庭中不能缺少母親,也不能缺少父親一樣。若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就不能稱為完整的家了。我們可以想想看:上為陽,下為陰,沒有上,無所謂下;熱為陽,寒為陰,沒有熱,無所謂寒,沒有寒,也無所謂熱。陰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另一方為存在條件。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又稱為「互根」。對於陰陽這種相互為用的關係,《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即陰精是陽氣化生的物質基礎,而循行不息的陽氣是陰精功能的體現。
陰陽之間是相互為用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陰陽之間的這種相互依存關係,對於人的生、長、壯、老、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人體的功能狀況也取決於陰陽的平衡狀況。人體的陰陽也是密不可分的,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理解:
(一)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由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等部分構成。各部分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對立,為此,人體各部分之間,諸如上下、內外、表裡、前後,以及臟腑之間都可以用陰陽進行區分。
(二)每個臟腑都有其功能,這些臟腑就如同古代皇上為了管轄國家所設置的官職一樣。在古代,皇上為了管轄國家,會設置不同的官職,諸如處理國家事務的丞相,掌管拾遺補缺、陪乘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的侍中……這些官員各司其職,進而將國家交易處理得井井有條。身體中的臟腑器官也一樣,如心主血脈、神明;肝藏血,主疏泄;脾主運化,對身體中的營養物質進行運輸;肺主一身之氣,關乎氣的運行……。
(三)人體的臟腑器官雖然各司其職,各有不同功能,但是它們卻具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其功能的發揮是身體中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可以將身體中的臟腑器官看做一鍋水,將身體中具有溫煦作用的陽氣看做鍋底下熊熊燃燒的火。當微火燃起,水漸溫熱,鍋裡開始有蒸汽徐徐而出時,就是人體內「氣化」過程的開始。
通過氣化,周身得以溫煦,血和津液得以循行,吃進去的食物也能順利轉變為「水穀精微」,身體中產生的濁氣、濁水及其他代謝產物也能得以順利地排出體外,以防臟腑之中毒素叢生。從臟腑器官的功能活動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臟腑器官功能得以發揮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陰陽相互為用的過程。
如果鍋裡面的水不足,或者是根本沒有水,則氣化過程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只有水而沒有火,臟腑功能也不可能得以發揮。由此可見,不管是自然界,還是人體,陰陽都是不能分的,就如同小鳥離不開天空,魚兒離不開水一樣。正是因為陰陽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我們不僅要護好一身的陽氣,同時還應注意滋陰,將滋陰補陽安排在日常生活裡,這才是真的為健康著想。
在前文曾說過,陰陽是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當中,有時候陽勝一點,有時候陰勝一點。但是因為人體有一定的自我調節和修復能力,當陰陽失衡不是很嚴重的時候,身體中的防禦系統就會主動出擊,促使其恢復到陰陽平衡狀態,使陰陽能相互為用。但是當陰陽失衡比較嚴重時,陰陽的相互為用功能遭到破壞,就會出現諸多健康問題。可以說若是身體出現了某種疾患,並且在短期內沒有好轉的話,即表明陰陽失衡已經嚴重了,依靠身體自身的力量已經不能完全修復了。在這種情況下,應細心分析陰陽的失衡狀態,並進行調理,使身體陰陽歸於平衡。對此,《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還是提倡陰陽平衡。
尋求陰陽的失衡點,我們不妨記住這樣一個原則: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當然,這只是判斷陰陽失衡的一個整體原則,在日常生活當中,還要依具體情況分析,由此來進一步判斷身體中陰陽的偏頗。如果是陽熱的話,就應制約其陽,治熱以寒(使用寒涼類的藥物或者食物),也就是「熱者寒之」。如果是陰勝的話,則需要制約其陰,治寒以熱(使用溫熱類的藥物或者食物),也就是「寒者熱之」。這種治療方法也就是堅固一方的同時,對偏勝的一方進行適當遏制,對另一方進行扶助,最終達到陰陽平衡狀態。
第一章
探索養生真諦——「滋陰補陽」是養生不可違背的「天道」
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動的根本。陰陽平衡,人體就能保持健康;如果陰陽失衡,就會患病,甚至死亡。所以,養生的宗旨就是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正因為保持陰陽平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對其加以重視,才有助於益壽延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養生從「繞口令」學起
萬物形成之前,最初處於一種混沌狀態,隨著發展變化,逐漸產生(地與天)陰與陽。陰陽交合而具備了創造萬物的條件。陰陽不僅化生萬物,同時也是萬物和諧有序的根本。
談及萬物的起源,老子在《道德...
作者序
一陰一陽謂之道,「滋陰補陽」呵護長壽的「靈根」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然界有很多事物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諸如天地、寒熱、日月、男女等,於是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陰陽理論。究竟什麼是「陰陽」呢?
廣義上的陰陽,就是對宇宙間一切事物內部或兩種相關聯事物、現象的對立屬性概括。一般來說,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無形的、溫熱的、興奮的、明亮的都為陽;而內守的、下降的、有形的、寒冷的、抑制的、晦暗的都相對為陰。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宇宙間一切事物及其屬性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所以《周易.繫辭上》中才有「一陰一陽謂之道」的說法。「一陰一陽謂之道」,意思是陰陽的交合是宇宙萬物變化的起點。
既然萬物不離陰陽,自然防病治病也是如此。對此,《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意思是,陰陽是天地循環的道理,是萬物生死的規律,是萬物產生各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決定了自然界萬物的變化,因此治病也應從陰陽著手。
從陰陽著手,我們既可找到患病的原因,也可以通過滋陰補陽的方法來恢復身體健康,促進疾病好轉。陰陽平衡身體才能健康,若是陰陽失衡,其中一方的力量受到削弱,人就會患病。陽邪致病,可引起陽盛陰傷的熱證;陰邪致病,可引起陰盛陽傷的寒證。陽氣虛,不足以制陰,可引起虛寒證。陰液虧,不足以制陽,可引起虛熱證。所以說,陰陽失調,是一切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要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就應保持陰陽平衡。萬事萬物的運動都是陰陽運動,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原始規律,生命活動自然也受陰陽運動的制約。陰陽平衡,人體就健康;反之就會導致精氣神失調而衰老。
一個人健康不健康,有沒有活力,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強不強,都與身體中的陰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陰就是身體中具有流動性的一些物質,陽就是具有溫煦功能的陽氣。陽氣足,身體裡面暖洋洋的,津液、血液在享受溫暖陽光的同時,也會變得活躍,暢達地流向身體各處,所經之處,得到灌溉滋養,就會呈現一片健康之象,這叫陰陽平衡、氣血通達。反之,就會如同一個國家遭遇戰亂之後一樣,「滿目瘡痍」。
「為什麼我總是身體沒力氣,走幾步就氣喘吁吁?」
「為什麼我們吃得一樣多,可是別人一點肉也不長,我卻長得比誰都多?」
「總是心慌慌的,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好。」
「連續幾天沒上廁所,好不容易去一次卻要在裡頭長蹲。」
「檢查結果出來了,癌症,沒什麼指望了。」
「肚子痛,頭發暈,不要說工作了,就是走路都沒精神。」
上面這些表現其實都是陰陽失調的結果,一個國家滿目瘡痍之後需要重新建設,身體的陰陽遭受破壞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其調整到平衡狀態。你只要從日常細節入手,是可以完全遠離疾病,回到健康的狀態。
調理陰陽有很多方法,本書所介紹各式各樣通調陰陽的辦法,相信總有一種適合你。不管是陰虛還是陽虛,只要我們及時調理,都不是棘手的事情。若是放任自流,後果不堪設想,諸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根源全在於此。為此,對於陰陽不平衡我們要持有這樣一種態度:病要輕視,調理方法要重視。
恢復陰陽平衡的關鍵就在於滋陰補陽,這也是人們能否長壽的關鍵所在。只要將長壽的靈根呵護好,身體中的陽氣充足,陰液不虧虛,使陰陽處於動態的平衡當中,我們就一定能健康、長壽。
孔繁祥
一陰一陽謂之道,「滋陰補陽」呵護長壽的「靈根」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然界有很多事物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諸如天地、寒熱、日月、男女等,於是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陰陽理論。究竟什麼是「陰陽」呢?
廣義上的陰陽,就是對宇宙間一切事物內部或兩種相關聯事物、現象的對立屬性概括。一般來說,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無形的、溫熱的、興奮的、明亮的都為陽;而內守的、下降的、有形的、寒冷的、抑制的、晦暗的都相對為陰。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宇宙間一切事物及其屬性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所以《周易.繫辭上》中...
目錄
前言 一陰一陽謂之道,「滋陰補陽」呵護長壽的「靈根」
第一章 探索養生真諦——「滋陰補陽」是養生不可違背的「天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養生從「繞口令」學起
陰和陽不能分,就像魚和水一樣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
滋陰與補陽同等重要
生死關頭救陽為急
第二章 望、聞、問、切——及時瞭解身體陰陽失衡發出的「信號」
陰陽失衡時,身體會「說話」
必要時,給自己找個中醫看看
要相信醫師,更要相信自己
陰虛陽盛,火氣上身免不了
小兒是稚陰稚陽之體,易寒易熱不為奇
第三章 生活中隱藏的滋陰補陽「方」——把滋陰補陽安排到生活中
每天「優化」生活一點點,日久能成「金剛體」
熬夜傷陰傷陽,藥膳加上「隨著太陽跑」就能平衡陰陽
天天做好兩件事——早薑晚蜜,滋陰補陽
生活中諸「邪」較多,凡傷陰陽的都要迴避
學學風水師,打造最佳的陰陽平衡環境
滋補陰陽要重節律,《黃帝內經》中蘊藏節律養生智慧,
「性福」適度,家庭陰陽才能平衡
生命在於運動,但要「動」得有講究,才不傷陰陽
每月使用「採日精法」和「吸月華法」滋陰補陽
過度勞累,用黃耆、黨參來滋陰補陽
第四章 食物是最好的「藥」——在家從食材尋找滋陰補陽的「寶貝」
藥食同源,熟知食物的四氣五味,是滋陰補陽的關鍵
您想吃的,就是對滋陰扶陽最有幫助的
人一定要吃早飯,這是扶陽的關鍵
養好血、精、津,用老鴨湯為滋陰服務
五穀有強五臟之功,可助陰陽平衡
山藥薏仁芡實粥,補好氣血,陰陽自平
蓮藕是滋陰、健脾不可多得的上等佳品
妙用韭菜,自己下廚做出扶陽助陽的黃金搭檔
第五章 管好七情六欲——不傷陰陽,就是滋陰補陽最好的「藥」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
「志閑而少欲」,才能維護陰陽平衡
虛心方可納物,恬淡才能從容,陰陽才可平衡
對自己的七情六欲既要管理,又要順從
笑一笑,陰陽平衡不生病
恐懼最傷陰陽,要追求「心無罣礙」的境界
「淫邪不能惑其心」——誘惑面前要站穩腳跟,平衡陰陽
想得越多,身體越容易吃虧,簡單些陰陽不失衡
教你存陽增陰的方法——「調於四時,脫世離俗,積精全神」
聖人絕不清高——「適嗜欲於世俗之間」,方能保持陰陽平衡
第六章 五臟六腑是陰陽之「宿主」——滋五臟之陰,補六腑之陽
要把五行規律當作滋陰補陽的「紀律」
滋養臟腑氣血是滋陰補陽的不二法則
麻雀玉米粥——通補五臟之陽,治羸瘦
五味粥——滋養心陰,寧心安神,健康好幫手
銀耳雪梨湯——滋養肺陰妙方
海馬童子雞——調補腎陽虛不在話下
瘦肉燉靈芝——對付肝陰虛很有兩下子
紅參北耆燉乳鴿——脾胃陽虛的剋星
第七章 經絡滋陰扶陽更體貼——從人體的「大藥田」中採擷滋陰扶陽的妙方
用經絡滋陰補陽是一件快樂而有成就感的事
「外傷所致,經絡受邪,氣滯血瘀」,陰陽失衡導致疾病
翻開「經絡字典」,找到最有用的滋陰補陽要穴
「推心置腹法」——有效的滋陰補陽秘法
天下補陽第一功——像守株待兔一樣意守丹田
打太極拳打出新法,通調陰陽有講究
第八章 滋陰扶陽治大病——百病漸消,幸福自來
用陰陽挖掘人體潛能,煉出先天「內丹」治大病
枸杞滋肝腎陰虛,上火時用它入餚最有效
失眠須滋陰,黃連、阿膠最有效
重病、慢性病重點應是調陰陽
補中益氣丸,平衡陰陽,治便秘
調養任衝二脈,滋好陰、養好血、調好月經病
第九章 滋陰補陽一家親——人人都要學會當家人的滋陰補陽保健師
「桃紅四物湯」——自古女性養血滋陰第一方
從女孩來月經那天起,就該把滋陰補血排進保健行程
當男孩「二八」十六時,要滋陰補陽幫男孩發育得更好
紅豆黑米粥——一家男女老少皆可食用的通補陰陽好粥
羊肉——獻給父母和夫妻最好的補陽食物
幫老公推拿肝腎兩經,為老公增添「性」福指數
老人經常艾灸命門穴和氣海穴,每天都有神醫護佑
第十章 滋陰補陽,「藥」不能少——在家常備些滋陰補陽的「仙藥」
熟知藥性,你也可以成為滋陰補陽的藥師佛
當歸——滋陰補血,幫女性打造美麗的「後花園」
阿膠——自古以來就是滋陰補血的稀罕物
冬蟲夏草——滋肺陰、強腎陽,一物二用的名貴補品
桂枝甘草湯——辨證加減,可溫通心陽、回陽救逆
烏雞白鳳丸——調補陰陽、養顏保健,服用有新法
六味地黃丸——滋陰清虛熱之代表方,適合腎陰虛者用
靈芝——通補陽氣,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茯苓——平衡陰陽的「和事佬」,滋陰補陽之珍品
前言 一陰一陽謂之道,「滋陰補陽」呵護長壽的「靈根」
第一章 探索養生真諦——「滋陰補陽」是養生不可違背的「天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養生從「繞口令」學起
陰和陽不能分,就像魚和水一樣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
滋陰與補陽同等重要
生死關頭救陽為急
第二章 望、聞、問、切——及時瞭解身體陰陽失衡發出的「信號」
陰陽失衡時,身體會「說話」
必要時,給自己找個中醫看看
要相信醫師,更要相信自己
陰虛陽盛,火氣上身免不了
小兒是稚陰稚陽之體,易寒易熱不為奇
第三章 生活中隱藏的滋陰補陽「方」—...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