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出版,是公衛領域裡重量級教科書。
目前台灣族群加速老化、醫療新科技日趨昂貴、新興及既有感染症威脅全球、地球暖化、食品與環境污染對健康的慢性危害、工作壓力等等所產生的許多「過勞死」與「過勞自殺」,以及全民健保在財務困難下又要開辦長照保險等艱鉅挑戰,台灣正面臨世界衛生組織所宣示的──「所有政策必須考慮到健康(Health in all policies)」的各項難題。
如何針對我們每天的生活,並整合現代生醫、環境、資訊科技,在消除健康不平等的前提下,做成適當的決策來達成「全民健康」的目標,是本書探討的內容。
本書匯集了國內公衛學界各領域資深學者與研究者畢生思考上述問題的結晶,提供醫藥、護理、職治、物治、健康管理及公衛學界作為教科書使用;更希冀能成為所有關懷全民健康者,以及21世紀健康產業投資經營者一本重要的參考書。
下冊主要內容為環境與職業衛生,共分13章,包含空氣污染、水污染、食品衛生與安全、藥物管理、環境職業醫學、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全球環境變遷的公共衛生衝擊……等方面專業內容。
作者簡介:
總編輯/王榮德 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講座教授
副總編輯/江東亮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副總編輯/陳為堅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兼院長
副總編輯/詹長權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作者
王秋森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名譽教授
王根樹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
王榮德 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講座教授
白 璐 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理事長
宋鴻樟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講座教授
杜宗禮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
林子賢 中國醫藥大學口腔衛生學系與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副教授
林嘉明 台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
郭育良 台灣大學醫學院環境職業醫學科及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教授
陳永仁 台北市立大學環境資源系兼任副教授
陳家揚 台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
陳樹功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董事
黃文鴻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詹長權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台灣大學
國際衛生研究中心主任
鄭尊仁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蕭美玲 衛生福利部顧問、國立成功大學教授級專家
羅崇義 美國 Materials Management Group, Inc. (MMG) 公司總裁、台灣
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
章節試閱
第32章 環境衛生總論
第一節 ▎前 言
環境衛生是一項很重要的生活內容,一門很重要的科學。環境衛生問題自有人類就存在,其他生物亦有其環境問題,不在此論述。人類的環境衛生問題變化多端,因為環境不同而不同,沒有終止或一成不變的情形。
要說明環境衛生一詞的意思之前,需先解釋環境一詞。環境(environment)就是指人生活的周遭(circumstances)、事物(objects) 或狀態(conditions)(Merriam-Webster's, 2007)。生活的遭主要指的是生活上接觸的有形或可觸因素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面,例如氣候、空氣、水、土壤及人畜花草等因著有機體(organism)或生態而衍生變化。狀態則是指影響個人和社區生活的社會和文化條件。因此,凡是和人的生活有關的衛生問題,其中能影響健康的「硬體」環境和「軟體」環境都是環境衛生可以探討的範圍。
然而,環境衛生學事實上偏重生活周遭的硬體環境,對社會和文化層面的環境較少涉及,通常由其他公共衛生學的分支去探討。例如不同地區、不同社會階層在生活習性及文化方面有相當大的差異,對生活環境有相當的影響。因此,造成了不同群體的健康行為及影響;如在過去230 年間發展的社會醫學或社會流行病學在這方面就漸具成熟。當然像抽菸、喝酒這樣的生活形態問題所牽涉的,固然是和社會文化因素有關;然而,抽菸所產生室內空氣污染和二手菸也是環境衛生問題。
公共衛生是一個通用名詞(generic term),環境衛生也是一種通用名詞,事實上公共衛生的主要內容曾經是環境衛生。環境衛生Environmental Health從前叫做Sanitation 或Environmental Sanitation。過去講Sanitation,主要是指基本的民生問題的處理,像污水、垃圾病媒、蟲害、鼠患及食品的基本問題都是其範圍。用通俗的話說,把不乾淨的東西清理掉,使環境顯得清淨,避免孳生傳染病就是Sanitation 的工作,實際上就是生活的方式、環境的狀態。現代所謂的環境衛生範圍就廣得多了,包含了文明演進的內容。因此與現代包含工業化、都巿化、現代化或所謂產業結構改變,所帶來毒性化學物質或物理傷害問題有所區別。環境中的毒性化學物質已成為現代社會要探討的、重要的環境衛生內容。
環境衛生事實上不像流行病學、環境工程、工業衛生、職業醫學、毒理學等學問各有其歷史,內容也有所界定。環境衛生的領域雖是較模糊,卻必須以這些學問及其他領域為基礎,是很多學問的混合。例如環境衛生的探討必須有環境測定作根據,環境測定及分析就需仰賴分析化學及物理性測定。其毒害作用則仍需以分析化學為基礎,並應用生理、生化、毒理、病理、藥理、流行病學等學門的方法去探究風險。
第二節 ▎基本環境衛生
所謂基本環境衛生,就是前述所謂的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的部分,是維持人類健康的基本需求,清淨飲水的供應、污水及廢棄物的適當處理、免於病媒的威脅是溫飽之外最重要的基本環境衛生問題。許多傳染病的流行會成為地方性疾病就是缺乏安全的居住環境,甚至沒有足夠供水、廢棄物及污水未獲適當處理和病媒管制不當所致。例如據歷史記載,由鼠身上的跳蝨所傳染的「黑死病」(BlackDeath)即鼠疫(bubonic plague)在中國和印度流行時,曾使1,300 餘萬人死亡。在1340 年代傳到埃及,每天造成10,000至15,000 的死亡紀錄。疫病逐漸傳播歐洲,僅倫敦一巿至少有100 萬死亡;全歐洲有6,000 萬人死亡,相當半數人口。這種疫病在環境衛生不良的地方,目前仍有零星的出現,甚至美國也有(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06)。
許多未開發地區或開發中地區的嬰兒死亡率為工業國家的數十倍,缺乏基本的環境衛生設施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在那些地方,傷寒、霍亂、瘧疾和登革熱仍然是問題。二次大戰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美國援外總署等組織所致力的改善開發中地區衛生工作,基本環境衛生條件的改善就是重點工作之一。這樣的地區目前仍然很多,世界上相當多的人口仍然生活在這種狀況之下,使得經由水和排泄引起的疾病無法得到改善,也使其他相關疾病控制效果不彰。良好的基本環境設施,例如處理過的給水及適宜的廢棄物處理,不但可減少疾病的發生,也節省了勞力和時間,可用於經濟發展,進一步改善生活環境。對這些地區應依下述基本條件改善:
一、供應充足安全用水,供居民飲用及工業、農業及娛樂之需。
二、妥善處理糞便及其他污水,避免與人直接接觸,避免污染土壤、地面及水體,避免昆蟲孳生及產生惡臭。
三、妥善處理垃圾防止媒介繁殖,管制病媒。
四、改善食品保存及居住條件。
事實上,在許多已開發或現代化的國家或地區,仍有欠缺基本環境衛生設施的地區。台灣是已經相當工業化了,但是仍然有少數偏遠地區,甚或巿鎮的居民得不到基本的環境衛生設施,因此傷寒、痢疾等傳染病仍偶有報導或記載。日本腦炎一直沒有滅絕,固然是與疫苗的效力及普遍性有關,但是基本環境衛生仍然有問題。在台灣,絕大多數的都巿、鄉鎮沒有良好的下水系統,夏天明溝暗管蚊蚋繁殖,登革熱不僅在台灣南部捲土重來,甚且打破了不過北迴歸線的舊說,顯現基本的環衛生問題仍然存在。
很多其他要從開發中轉型為工業化的地區,都有與台灣相似的問題。韓國也是,兼有工業化及第三世界的環境問題。蘇俄集團解體之後,東歐國家也有類似的問題,他們現在也有嚴重的工業化引起的空氣污染問題及水污染問題。即便以中國大陸言,其國民生產淨值(gross nationalproducts)是世界最大的之一,但是人口太多,因此國民所得仍低。大量外資的投入,帶動大陸工業化,因為工廠及燃煤造成了嚴重污染,甚至可由空氣傳輸至台灣;但是傳統的環境衛生問題仍舊嚴重。
第三節 ▎環境衛生新貌
前面已述及環境衛生乃是介於人和環境間引發的衛生問題,隨著環境的變遷,對人的健康影響、對其他生態的影響也跟著發生變化。接觸到環境中某些因素會引起病變,評估這種因子的暴露及危害便是環境衛生重要的任務。都巿化、工業化、現代化使環境及環境衛生的面貌發生了變化。前述的基本環境設施可能已經減緩很多了,但也有新的環境問題發生,產生新的衛生問題(Aldrich and Leaverton, 1993; Blumenthal and Ruttenber, 1995)。
例如都巿化的社區有了設備完善的自來水處理及供水設施,污水及垃圾也有了系統的處理措施,環境衛生似乎邁進了一大步,缺乏這些基本設施時發生的傳染性疾病因此減少很多。但自來水的加氯處理反而引發衍生有機鹵化物的問題;都巿化和工業化也引起了空氣污染問題、感染性廢棄物、毒性化學廢棄物質處理不當等問題。傳統媒介的傳染病雖減少了,但環境衛生問題反而更為複雜,牽涉的問題層面更多更廣,不僅是衛生問題,也是環境保護問題、社會問題和生態問題等。環境衛生因此和許多其他健康及非健康科學有相關,或以相同的對象為研討目標。
概括地說生態學、環境科學和環境衛生都是以自然環境為對象包括空氣、水、土壤、食物和輻射,而工業衛生、職業醫學、社區衛生和環境衛生又以人的作息環境為對象,例如工作場所、居住條件等。
生態學是工業化後受重視的,研討生物體和環境的基本及理論關係。如前所述,環境衛生的源起是公共衛生作業為了控制引起有害健康的環境因素,特別是傳染病源的控制,因此以清潔環境為早期環境衛生的主要作業。環境科學則以環境的物質媒體為探討對象,特別是空氣、水和土壤本身的研討。環境醫學則是環境衛生的預防醫學和臨床面貌。雖然傳統上,環境衛生過去是以傳染病的研究和控制為主,現代環境衛生則以環境中有害的物理及化學物質為主要對象。
如此看來,不僅各學門探討相同的對象因此有所重疊,物質媒體也是相互交錯的。水媒污染物有的可揮發進入空氣中,有的可以滲入土壤,可以被微生物、植物、動物攝取,空氣中的物質同樣也可以降入水中、土壤中或在食物鏈中傳輸。土壤中的物質及生物體分解後的產物,同樣也可散布到空氣、水、土壤。例如引起水俁病(Minamata disease)的有機汞就令各學門都關切,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罷了。環境衛生也許特別注意有多少人暴露在水銀的危害,多少人發生病變;環境醫學也許更注意暴露的途徑和預防的方法;而環境科學則研究水銀如何因著微生物的作用而衍化為有機汞;生態學則注意是否有什麼生物因此有了消長。
此外,在環境衛生學系中也往往把與工作環境有關的學問併入環境衛生中,例如工業衛生和職業醫學。事實上工業衛生或職業醫學所關心的工作環境暴露物質,實際上也都是環境衛生所關心的相同物質。
狹義地說,環境衛生是以物理化學、毒物學、流行病學、醫學、環境及社會學為基礎,對空氣、水、土壤、食物及自然現象等和疾病有關之毒性物質和質能加以偵測,發覺其存在,研究其生物作用及健康風險,進而推演預防方法。因此,現代環境衛生所追求的是瞭解與環境中有密切關係之物質的檢定及作用和健康影響。每一個步驟都是重要的挑戰。
不過,探討環境衛生問題,不能只顧環境物質的物理、化學、生物及毒害作用,其引發的社會及經濟問題也需要加以注意。我們過去像很多開發中國家那樣,為了經濟成長,對環境及自然資源欠缺顧慮,危及公共衛生及資源。因此,環境工程、生態學、經濟學也成為環境保護及衛生的必要工具,環境管理也是環境衛生所不能忽視的問題。為了經濟發展、工業化及都市化,使台灣面臨許多重要的環境及衛生問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和衛生署在職責範圍內協力改善,尤其是污的問題,這1、20 年來有相當不錯的進展,例如:工業廢水排放的管制,減少了河川污染、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成效尤其明顯,台灣地區空氣污染指標PSI 值大於100 的日數比率由70 年代十位數到1994 ~ 1995 年的6.2% 到最近的3.0%左右就是明顯的例子(行政院環保署,2002;2003;2005)。
尚有許多沒有引用到的環境衛生問題。這些問題的牽連,是與環境、健康、經濟、社會與倫理有關,是環境衛生管理不可忽視的問題。上述的問題目前著重環境影響的測定及污染減量,對人體健康響還有很多有待研究。污染問題嚴重是社會各階層普遍的共識,但是在污染過程中,製造者、使用者、散布者和其他途的接觸者,到底是否受到健康影響很重要,需要更進一步去探討暴露在這種環境的人,在生活上及健康上到底受到什麼影響,甚至要進一步做毒理學和分子生物的研究,有必要對本土重要污染問題做深入探討,也就是要對我們的現實環境及生活方式的健康影響和作用機轉做深入的研究。但是環境衛生的研究不能因為產業結構及生活形態的改變產生了新的問題,而忽略了傳統的環境衛生問題。
第32章 環境衛生總論
第一節 ▎前 言
環境衛生是一項很重要的生活內容,一門很重要的科學。環境衛生問題自有人類就存在,其他生物亦有其環境問題,不在此論述。人類的環境衛生問題變化多端,因為環境不同而不同,沒有終止或一成不變的情形。
要說明環境衛生一詞的意思之前,需先解釋環境一詞。環境(environment)就是指人生活的周遭(circumstances)、事物(objects) 或狀態(conditions)(Merriam-Webster's, 2007)。生活的遭主要指的是生活上接觸的有形或可觸因素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面,例如氣候、空氣、水、土壤及人畜花草...
作者序
自序
我國公共衛生從日治時代起即十分受到重視,二戰後政府亦刻意規劃扶植,待醫療人力及機構逐漸充實後,於1995 年3 月起推動全民健保,納保率自2002 年起已超過99% 以上,2014 年更達99.9%,已達成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的第一階段「全民有醫療照護」(Healthcare for all),台灣人民不再因病而貧。
進入21 世紀,當人民經濟上已不愁日常的吃穿,就更加重視健康與生活品質。逐漸發現政府在各方面的政策均會影響到人民的健康:近年來地球暖化、日本福島核能電廠因海嘯爆炸、台灣人民幾乎都吃到摻加工業油與回收地溝油的食用油、高雄市多條街道發生油氣輸送管線爆炸、含石綿的建材與隔熱絕緣製品繼續由中國輸入台灣、伊波拉(Ebola)病毒肆虐西非也造成歐美國際傳染之威脅等等;各種層出不窮的危害人民健康事件,使得我們不得不反思應該在政府制定所有政策時,就要考慮到它對全民健康的可能影響。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 年也宣示了一個重要文件――「國家所有政策內均要考慮到健康」(Health in all policies),其中格外強調國家在進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所有政策制定與執行時,應以不危害到全民健康為先決條件。因此所有的醫藥衛生從業者與官員,均應探求政府每一項政策的健康蘊涵;主動整合不同部會與非政府組織,促進全民的健康與消除健康不平等;並聯合各國政府之相關部會密切合作,以阻隔跨國傳染、毒物運輸與環境惡化。這個趨勢其實也是全世界在此新世紀公共衛生之重大發展。因此本會重新邀請本國公衛界領導者,參考最新知識與本國實證研究來小幅改寫全書;感謝本書作者群的熱烈響應,共約有八成的章數進行改寫以加入新內容。同時也增加「公共衛生倫理」與「高齡化社會的健康照護」兩章全新的內容,呼應現代公民凡事講求倫理的作法,與思考台灣人口急速老化之健康對策。
故陳拱北教授是本國公共衛生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於1978 年逝世後,親友與學生們為紀念他效法耶穌基督捨己為人全力推展公共衛生的精神,籌款成立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繼續造福台灣人民,特別致力於出版公衛教科書,並不惜成本不定期予以更新。當本書經修訂即將重新出版之際,特藉此贅言幾句以為序。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董事長
自序
我國公共衛生從日治時代起即十分受到重視,二戰後政府亦刻意規劃扶植,待醫療人力及機構逐漸充實後,於1995 年3 月起推動全民健保,納保率自2002 年起已超過99% 以上,2014 年更達99.9%,已達成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的第一階段「全民有醫療照護」(Healthcare for all),台灣人民不再因病而貧。
進入21 世紀,當人民經濟上已不愁日常的吃穿,就更加重視健康與生活品質。逐漸發現政府在各方面的政策均會影響到人民的健康:近年來地球暖化、日本福島核能電廠因海嘯爆炸、台灣人民幾乎都吃到摻加工業油與回收地溝油的食用油、高...
目錄
序一/陳維昭
序二/王榮德
【第六部分 環境與職業衛生】
第三十二章 環境衛生總論/宋鴻樟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基本環境衛生
第三節 環境衛生新貌
第四節 環境危害物質
第五節 環境保護及衛生管理法規
第六節 因應我國環境衛生問題
第七節 結語
第三十三章 空氣污染/林子賢
第一節 空氣污染及空氣污染源
第二節 氣狀空氣污染物
第三節 粒狀空氣污染物
第四節 空氣污染物採樣分析
第五節 空氣污染物控制技術
第六節 空氣品質管理
第三十四章 水與水污染/王根樹、宋鴻樟
第一節 水資源
第二節 水污染
第三節 水處理
第四節 飲水安全標準及水污染管制條例
第五節 氣候變遷與水質安全
第六節 水質的維護及提升
第三十五章 食品衛生與安全/陳樹功、陳家揚
第一節 食品衛生與安全簡介
第二節 微生物與天然毒素
第三節 環境污染物與食品添加物
第四節 新興食品安全問題
第五節 食品衛生安全管理
第三十六章 傷害防制/白璐
第一節 傷害的定義與分類
第二節 傷害資料的收集與問題的呈現
第三節 傷害的危險因子確認與防制策略
第四節 安全促進與營造安全社區
第三十七章 藥物管理/黃文鴻、蕭美玲
第一節 藥品的定義與管理
第二節 藥品通路管制與醫藥分業
第三節 藥品安全監視制度
第四節 食品藥物管理機關
第五節 未來展望
第三十八章 職業衛生與安全/林嘉明
第一節 職業安全衛生的意義
第二節 職業安全衛生的演進
第三節 職業安全衛生的組織與法令規章
第四節 職業災害
第五節 工作、疲勞與休息
第六節 工作安全衛生管理
第三十九章 環境職業醫學/王榮德、杜宗禮、鄭尊仁
第一節 前言:台灣職業病與環境病現況
第二節 環境職業醫學基本原理:預防勝於治療
第三節 環境職業病的診斷原則與職業病史問診
第四節 職業健檢
第五節 職業性肺疾病
第六節 金屬及其化合物之健康危害
第七節 有機溶劑之健康危害
第八節 物理環境因素所引起的危害
第九節 人因工程危害所引起的骨骼肌肉疾病與職業壓力與社會心理因素相關的疾病
第十節 環境職業疾病的處理原則
第十一節 新興奈米科技及職場健康管理
第四十章 廢棄物管理與土壤地下水整治/陳永仁、羅崇義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廢棄物的定義與分類
第三節 廢棄物的質與量
第四節 廢棄物減量回收
第五節 垃圾處理
第六節 事業廢棄物管理
第七節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第八節 不明廢棄物棄置場址調查
第四十一章 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詹長權、王榮德
第一節 危害評估
第二節 劑量反應評估
第三節 暴露評估
第四節 風險特徵描述
第五節 比較性健康風險評估
第四十二章 環境毒理學/郭育良
第一節 環境毒理學介紹
第二節 毒物動力學
第三節 環境毒物對各器官的影響
第四十三章 環境資源與永續發展/詹長權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永續發展」在國際社會的發展
第三節 「永續觀念」在台灣
第四節 民間推動之永續發展
第五節 永續發展對健康的影響
第六節 結語-永續發展的未來
第七節 永續相關網站一覽表
第四十四章 全球環境變遷的公共衛生衝擊/王秋森、王根樹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全球環境變遷的共同根源
第三節 臭氧層的稀薄化
第四節 全球暖化
第五節 酸性沉降量的增加
第六節 森林面積的大幅消失
第七節 有害化學物質的廣泛流布
第八節 地區性的環境污染與破壞
第九節 公共衛生的因應對策
第十節 結語
序一/陳維昭
序二/王榮德
【第六部分 環境與職業衛生】
第三十二章 環境衛生總論/宋鴻樟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基本環境衛生
第三節 環境衛生新貌
第四節 環境危害物質
第五節 環境保護及衛生管理法規
第六節 因應我國環境衛生問題
第七節 結語
第三十三章 空氣污染/林子賢
第一節 空氣污染及空氣污染源
第二節 氣狀空氣污染物
第三節 粒狀空氣污染物
第四節 空氣污染物採樣分析
第五節 空氣污染物控制技術
第六節 空氣品質管理
第三十四章 水與水污染/王根樹、宋鴻樟
第一節 水資源
第二...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6頁開數:16開(長26cm x 寬 19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