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90%的常見病都會消失
經絡暢通病不上身,正確經絡養生
按對穴位緩解疼痛,自然解痛妙方
○八法疏通,一本最全
拍打、按摩、拔罐、艾灸、刮痧、瑜伽、氣功……還有食療助養生,八種方法全方位保健身體,總有一種方法適合你。
○疏通經絡,自在健康
14條經絡108個特效穴位,對應疏通方法全展示,一穴多法,一法一圖。10種常見病,讓你疏通經絡不用對外求醫。
○名院名醫,聯手打造
治病找名醫,健康靠自己!每種方法都經過驗證,保證真實有效、對人體大有益處,每次翻閱你必有所獲!
穴道經絡引導,感冒、頭痛、水腫、腰痛、失眠,不藥自癒!
經絡疏通療法,對症找「經」,通經絡、養氣血、調體質。
循經絡認穴位,八法按摩疏通身體通道,通氣血、祛邪寒。
★八法疏通經絡,本書一本全有!身體上的小毛病總是不時找上我們,只要學會對經絡、穴位進行按摩,就能有效緩解身體不適,趕走身體小毛病。
★本書以清晰人體對照圖片,全解人體十二經脈的數百個特效穴位的取用之法,即使是對中醫經絡穴位一概不知的你,也能輕鬆閱讀,迅速學會。
★求醫找名醫,權威、經典、好用:全國27位名院名醫打造,以理論知識、科學依據、實踐經驗為準繩,打造全民健康第一超圖典。
作者簡介:
劉紅
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專家組成員,北京電視臺《健康生活》欄目特約主講嘉賓。出身中醫世家。畢業於長春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三十余年。幼年師從全國著名中醫專家劉冠軍教授,家學淵源。國醫大師賀普仁親傳弟子。臨床辨證精準,用藥靈活。擅用中醫中藥、針灸、火針等治療臨床疑難病癥, 出版學術著作二十余部,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
蓋國忠
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吉林省名中醫,國家首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先後畢業於長春中醫藥大學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師從於國醫三大名家:任繼學終身教授、張琪終身教授和王永炎院士。主要從事中醫內科慢性病的中醫藥診療研究等工作。學術上突出中醫治未病思想和立體的中醫藥診防模式。擅長診治冠心病、心絞痛、中風病、糖尿病、痛風等。
章節試閱
中府穴 肅降肺氣
穴位主治
打通穴位對症治療
1 《針灸大成》記載:「『中府穴』主腹脹,四肢腫,食不下,喘氣胸滿,肩背痛,嘔穢,呃逆上氣,
肺氣急,肺寒熱,胸悚悚,膽熱嘔逆,嗑唾濁涕,風汗出,皮痛面腫,少氣不得臥,傷寒胸中熱,
飛屍遁注,癭瘤。」
2 本穴可治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炎、肺炎、咳嗽、氣喘、胸肺脹滿等症,具有很好的調理保
健功效。
3 本穴對扁桃體炎、胸痛、肩背痛、胸肌疼痛、頭面五官疾病等有保健功效。
簡便取穴
快速找準穴位技巧圖解
正坐或仰臥,將右手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放在鎖骨下窩上,中指指腹所在的鎖骨外端下即是。
疏通方法
打通穴位方法種類、步驟詳解
1 按摩
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向外順時針揉按左胸中府穴,左手以同樣方式,逆時針揉按右胸中府穴,各揉按1~3分鐘。
2 艾灸
艾條溫和灸,每日1次,每次灸10~20分鐘。
3 瑜珈
每日練習勇士變化式。
尺澤穴 清肺補腎
穴位主治
打通穴位對症治療
1 本穴主治咳嗽、吐血、肺炎、支氣管炎、咽喉腫痛等病症。
2 尺澤穴是很好的補腎穴,通過降肺氣而補腎,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高血壓患者多是這種體質,長期按摩本穴可降肺氣而補腎。
3 本穴對不明腹痛有特別效果。
4 本穴對肘臂腫痛、皮膚癢、過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療效。
簡便取穴
快速找準穴位技巧圖解
伸臂向前,掌心朝上,肘部微彎屈約35°。另一手手掌由下而上輕托肘部,彎曲拇指,指腹所在的肘窩中凹陷處即是。
疏通方法
打通穴位方法種類、步驟詳解
1 按摩
彎曲拇指,以指腹按壓穴位,每次左右手各按壓1~3分鐘。
2 刮痧
可由上向下重刮尺澤穴30 次。
3 瑜珈
每日練習頭膝式。
孔最穴 調理肺氣
穴位主治
打通穴位對症治療
1 本穴可治療大腸炎及痔瘡,對熱病、頭痛、咽喉痛、手指關節炎等病症也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
效。
2 本穴還可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炎、出血、咳嗽、扁桃體炎、肋間神經痛等
病症。
簡便取穴
快速找準穴位技巧圖解
手臂屈肘向前,仰掌向上,另一手握住手臂中段處,拇指指甲垂直下壓處即是。左右各有一穴。
疏通方法
打通穴位方法種類、步驟詳解
1 按摩
用拇指指甲垂直下壓揉按本穴,先左後右,每次各揉按1~3分鐘。
2 艾灸
以艾條溫和地灸,每日1次或隔日1次,每次灸15~20分鐘。
3 瑜珈
每日練習頭膝式。
中府穴 肅降肺氣
穴位主治
打通穴位對症治療
1 《針灸大成》記載:「『中府穴』主腹脹,四肢腫,食不下,喘氣胸滿,肩背痛,嘔穢,呃逆上氣,
肺氣急,肺寒熱,胸悚悚,膽熱嘔逆,嗑唾濁涕,風汗出,皮痛面腫,少氣不得臥,傷寒胸中熱,
飛屍遁注,癭瘤。」
2 本穴可治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炎、肺炎、咳嗽、氣喘、胸肺脹滿等症,具有很好的調理保
健功效。
3 本穴對扁桃體炎、胸痛、肩背痛、胸肌疼痛、頭面五官疾病等有保健功效。
簡便取穴
快速找準穴位技巧圖解
正坐或仰臥,將右手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放在鎖骨...
推薦序
認識經絡穴位從現在開始
經絡穴道的理論源自中國,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中國五術「山、醫、命、卜、相」中,其重點在於「醫」,亦即「調整」之意,以現代醫術來講,即所謂「預防醫學」的觀念,由是可知,經絡穴道之術在中國源起甚古!
1970年以來,針灸熱潮開始延燒,針灸成為傳統醫學中最具世界醫學認定之科學療法之一,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明文公佈43種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症。但針刺與灸法其實只是治療方法,其理論仍然根源於「經絡學說」。
中醫古書《黃帝內經》說道:「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難經》則說,「經脈者,行氣血,通陰陽,以榮于身者也。」用簡單的比喻來說,人體宛如宇宙的縮小版,在大自然中,地面上湖海、江河、水流的順暢,使整個環境保持穩定;同理,保持經絡氣血的通暢,才能使人體這個小宇宙維持和諧,呈現平順自然的狀態。
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一旦氣血流通的經絡被阻塞,身體自然會有所反應,此時若能運用簡易的經絡按摩,便能迅速的調節身體機能、疏通經絡,使身體各部位恢復正常運轉。
經絡按摩是暢通經脈、疏泄瘀滯、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是注重養生的人們不可不知的基本原理。透過對身體穴位刺激,促進整體新陳代謝,從而調整人體各部位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機體陰陽相對平衡,以增強機體的自然抗病能力。經絡按摩適合各年齡層男女老少,每一個穴位都是靈丹妙藥,若能妥善運用,絕對是日常生活中最經濟、簡便、安全的專屬養生手法。
本書以有系統、有條理、淺白易懂的圖解式介紹,不僅有助於讀者自我保健觀念之提升,亦是中國文化之傳承與發揚。此種既非吃藥,又非侵入式的治療方式,才是真正的根本養生之道,是為人人家中案頭至寶,名山珍笈,樂之為序。
認識經絡穴位從現在開始
經絡穴道的理論源自中國,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中國五術「山、醫、命、卜、相」中,其重點在於「醫」,亦即「調整」之意,以現代醫術來講,即所謂「預防醫學」的觀念,由是可知,經絡穴道之術在中國源起甚古!
1970年以來,針灸熱潮開始延燒,針灸成為傳統醫學中最具世界醫學認定之科學療法之一,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明文公佈43種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症。但針刺與灸法其實只是治療方法,其理論仍然根源於「經絡學說」。
中醫古書《黃帝內經》說道:「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
作者序
疏通經絡永保健康
經絡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瑰寶,其理論研究歷史淵遠流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黃帝內經》全面講述了經落的分布、與臟腑的關係以及經別、絡脈、經筋、皮部的內容,同時還提出了經絡的根結、標本、氣街、四海等理論,成為指導按摩、拔罐、針灸、刮痧等各種經絡疏通療法的重要根據。
經絡由經和絡組成,經是主幹,絡是旁支。人體共有十二條主幹線,被稱為「十二正經」,十二正經與縱橫交錯的絡脈,在人體裡構成了一個網路。經絡內連臟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說身體的各個部位──臟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膚毛髮,無不包括在這個網絡中。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穿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臟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促進新陳代謝,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
經絡疏通療法,其核心是透過經絡診斷疾病,治療疾病,預防疾病。人體經絡氣血若得不到整體的疏通,一來,不能將新鮮的營養和能量輸送到人體的各個細胞;二來,氣血運行不暢,人體就會出現寒淤、氣滯、血瘀以及炎症等症狀;三來,不能將代謝產物、病菌、壞死細胞、毒素等排出體外,便會造成人體亞健康、病變甚至死亡等現象。
經絡疏通法以其操作簡單、效果顯著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害。本書針對經絡的特點,用深入淺出的文字介紹了經絡的基本理論和八種簡單實用的經絡疏通法,包括拍打、按摩、拔罐、艾灸、刮痧、瑜伽、氣功和食療。全書採用圖解的形式,為每條經絡都配以清晰的循行圖,並用不同線條標出經脈循行路線和相應穴位。讀者只要對照圖解就能輕鬆找準穴位,案書中的疏通方是自行操作就能實現疏通經絡的保健目的。為了讓讀者了解中醫方劑的原使用量,本書的對症藥方部分藥物劑量仍採用舊制(錢、分、合),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時,1錢≒3克,1分≒0.3克,1合≒1升。讀者在使用時敬請注意。
疏通經絡永保健康
經絡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瑰寶,其理論研究歷史淵遠流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黃帝內經》全面講述了經落的分布、與臟腑的關係以及經別、絡脈、經筋、皮部的內容,同時還提出了經絡的根結、標本、氣街、四海等理論,成為指導按摩、拔罐、針灸、刮痧等各種經絡疏通療法的重要根據。
經絡由經和絡組成,經是主幹,絡是旁支。人體共有十二條主幹線,被稱為「十二正經」,十二正經與縱橫交錯的絡脈,在人體裡構成了一個網路。經絡內連臟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說身體的各個部位──臟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膚毛髮,無...
目錄
閱讀導航
人體十二正經循行路線與腧穴分佈
Chapter1 疏經通絡調氣血,治病養生不求人
01 經絡解析 經絡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02 通暢經絡談養生 打通經絡才能防病治病
03 正確取穴 疏通經絡的關鍵是如何找準穴位
04 氣血運行體系 十二經脈氣血的流通方向
05 經絡自測法1 按穴位測虛實
06 經絡自測法2 冷體質檢測表
Column 疏經通絡、療病驅疾補充內容(一)——十二經別的循行規律
Chapter2 八法通經絡,飲食助養生
01 拍打 刺激穴位促循環
02 按摩 行氣活血通經絡
03 四種常用的按摩手法 推法、拿法、按法、摩法
04 拔罐 疏經通絡驅風寒
05 罐具的排氣方法 火罐法、水罐法、抽氣罐法
06 四種常用的拔罐方法 留罐法、閃罐法、血罐法、走罐法
07 艾灸 行氣活血促循環
08 常用的艾灸方法 艾炷灸、艾條灸
09 刮痧 疏經散淤活氣血
10 刮痧八法 常用的八種刮痧方法
11 刮痧實操 刮痧注意事項及保健原則
12 瑜珈 來自古印度的獨特方法
13 瑜珈十二式 12種具體的瑜珈練習動作
14 氣功 導引氣血調身心
15 食療 由內而外保健康
Column 疏經通絡、療病驅疾補充內容(二)——疏通經絡七大要穴
Chapter3 通十四經絡,治百樣病痛
01 手太陰肺經 調肺氣,止咳喘
中府穴 肅降肺氣/尺澤穴 清肺補腎
孔最穴 調理肺氣/太淵穴 止咳化痰
魚際穴 解表宣肺/少商穴 清肺止痛
02 手陽明大腸經 利腸道,養肌膚
商陽穴 退熱止痛/三間穴 洩熱通氣
合谷穴 行氣活血/陽溪穴 通經散淤
下廉穴 調理腸胃/曲池穴 清熱利腸
肩髃穴 舒筋通絡/迎香穴 開竅活絡
03 足陽明胃經 健胃絡脾促消化
承泣穴 通絡明目/四白穴 明目養顏
人迎穴 降壓平喘/滑肉門穴 調理脾胃
天樞穴 調理腸道/足三里穴 理胃健脾
豐隆穴 化痰護胃/解溪穴 通絡驅火
內庭穴 消食導滯/厲兌穴 通絡安神
04 足太陰脾經 通經絡,健脾胃
太白穴 健脾理胃/公孫穴 止痛健脾
三陰交穴 調經止血/陰陵泉穴 健脾利濕
血海穴 健脾養血/府舍穴 潤脾驅燥
周榮穴 生發脾氣/大包穴 通絡健脾
05 手少陰心經 通心經,驅百病
極泉穴 通絡強心/青靈穴 理氣止痛
少海穴 寧神通絡/神門穴 安神寧心
少府穴 寧神調心/少沖穴 醒神開竅
06 手太陽小腸經 平衡營養促吸收
少澤穴 醒神止痛/後溪穴 活血通絡
陽谷穴 安神活絡/養老穴 舒筋明目
小海穴 潤腸補氣/天宗穴 活血理氣
肩中俞穴 活絡止痛/聽宮穴 清頭聰耳
07 足太陽膀胱經 通竅明目活經絡
睛明穴 明目通竅/眉沖穴 寧神通竅
承光穴 清熱通竅/通天穴 通竅止痛
天柱穴 通絡明目/風門穴 通利肺氣
會陽穴 溫陽益氣/承扶穴 潤腸活絡
崑崙穴 散熱化氣/至陰穴 清火通竅
08 足少陰腎經 益腎補氣抗衰老
湧泉穴 益腎清熱/太溪穴 補腎益氣
復溜穴 驅濕補腎/築賓穴 清熱瀉火
橫骨穴 清熱潤燥/氣穴穴 補益沖任
肓俞穴 散熱止痛/神封穴 升清降濁
09 手厥陰心包經 護心脈,促平衡
曲澤穴 清熱除煩/內關穴 寧神止痛
大陵穴 清心和胃/勞宮穴 鎮靜安神
10 手少陽三焦經 養全身,護內臟
關沖穴 洩熱開竅/液門穴 瀉火清熱
中渚穴 傳遞氣血/陽池穴 生發陽氣
支溝穴 通利三焦/天井穴 清熱涼血
顱息穴 通竅聰耳/角孫穴 降濁明目
耳門穴 聰耳降濁/絲竹空穴 明目寧神
11 足少陽膽經 清瀉膽火,促進代謝
瞳子髎穴 活血明目/風池穴 醒腦止痛
肩井穴 通經行氣/環跳穴 通絡止痛
風市穴 舒筋祛濕/陽陵泉穴 清熱利膽
陽輔穴 清瀉膽火/足臨泣穴 通經行氣
12 足厥陰肝經 疏肝理氣活氣血
大敦穴 疏肝理血/太沖穴 平肝通絡
曲泉穴 清利濕熱/陰廉穴 通利下焦
章門穴 疏肝健脾/期門穴 疏肝理氣
13 督脈 陽脈之海
長強穴 調理腸腑/命門穴 調補腎氣
身柱穴 補氣壯陽/大椎穴 益氣通陽
風府穴 疏風理氣/強間穴 昇陽益氣
百會穴 平肝寧神/前頂穴 熄風醒腦
神庭穴 寧神醒腦/水溝穴 清熱寧神
14 任脈 陰脈之海
會陰穴 益陰壯陽/中極穴 化氣行水
關元穴 益氣補腎/神闕穴 健運脾胃
上脘穴 和胃行氣/膻中穴 寬胸理氣
Column 疏經通絡、療病驅疾補充內容(三)——陰陽經脈之雌雄
Chapter4 對症通經絡,巧治常見病
01 感冒 祛除邪氣,全身輕鬆
02 疲勞 補益虛損,行氣活血
03 寒證 補益氣血,溫陽散寒
04 水腫 健脾益腎,清熱除濕
05 腰痛 疏通經絡,補腎益陽
06 心悸 行氣養血,寧心安神
07 胃痛 健脾養胃,促進消化
08 頭痛 通竅活血,寧神止痛
09 肩膀痠痛 疏通經絡,順暢循環
10 失眠 疏肝理氣,鎮靜寧神
Column 疏經通絡、療病驅疾補充內容(四)——診病十度
閱讀導航
人體十二正經循行路線與腧穴分佈
Chapter1 疏經通絡調氣血,治病養生不求人
01 經絡解析 經絡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02 通暢經絡談養生 打通經絡才能防病治病
03 正確取穴 疏通經絡的關鍵是如何找準穴位
04 氣血運行體系 十二經脈氣血的流通方向
05 經絡自測法1 按穴位測虛實
06 經絡自測法2 冷體質檢測表
Column 疏經通絡、療病驅疾補充內容(一)——十二經別的循行規律
Chapter2 八法通經絡,飲食助養生
01 拍打 刺激穴位促循環
02 按摩 行氣活血通經絡
03 四種常用的按摩手法 推法、拿法、按...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17cm(W)x24cm(H)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