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他是意識界的愛因斯坦還算是客氣的說法!」
──心靈導師狄巴克.喬布拉醫師
「或許這時刻正是榮格晚年所提出的『諸神的換位』。」
──歷史學家、哲學家與占星家理查.塔那斯
超個人心理學巨擘史坦尼斯拉弗.葛羅夫,
以嶄新方式探索人類廣袤的內在宇宙,
凝縮其六十年研究經驗而成的巨作!
為了進入更深層次的心靈航行,除了回顧深層心理學的脈絡,
也必須檢視當代精神醫學看待情緒障礙與心身症的架構,
以理解「意識全向狀態」、「靈性緊急狀態」的療癒可能性。
世界各地的薩滿、瑜伽士、神祕主義者,甚至故事中的聖者,
無一不經過靈性危機的洗禮,進而完成意識面的巨大變革。
這類記載於神祕學文獻的現象,卻被精神醫學輕率地定義為病症,
透過「全向呼吸療法」,靈性危機能被提煉成意識轉變的機會,
擴展世界觀、宇宙性,及超越教派的靈性,踏入更高層次的意識。
本書特色:
✧為了整合不同的方法,本書探討了深層心理學的歷史,回顧各大主流心理學派的分歧。也深入檢視情緒障礙與心身症的結構,以及相對應的出生階段經驗。
✧重新審視在當代被歸類為精神病的病症,並將其看作一種「靈性緊急狀態」,若成功整合,就能經驗到其擁有的治療潛力。
✧以作者與其妻發明的「全向呼吸療法」作為心理治療與自我探索的全新方式,觸及深層意識的根源。
✧驚艷推薦 顧敏 國家圖書館第十二任館長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呂旭亞 榮格分析師、旭立基金會創辦人
許翊誠 美國加州婚姻與家庭心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
史坦尼斯拉弗.葛羅夫
(Stanislav Grof, MD, PhD)
擁有超過六十年研究非尋常意識狀態經驗的精神科醫師,也是超個人心理學的創始者及主要的理論家之一。他的早期研究是在布拉格的精神醫學研究所進行,並在該單位主持一項研究LSD與其他啟靈藥的啟發及治療潛力的計畫。1973年,他受邀前往位於加州大索爾的伊沙蘭機構(Esalen Institute)擔任駐校學者,並在此處與他如今已過世的妻子克莉絲緹娜共同發展出全向呼吸療法,這是一種創新的經驗式心理治療,如今已在全世界運用。
譯者簡介:
林瑞堂 Rainjana
台大外文所碩士,譯有《齊瑞爾訊息:重返列木里亞》、《發現亞特蘭提斯》、《光行者》、《內在的微笑》、《人格原型書》、《人間天使決斷力》、《沒有改善不了的視力》等靈性、心理、商業、文學等多種類型之書籍作品。
章節試閱
在我們前往新的領域旅行時,擁有一份良好的地圖很重要,而前往非普通實相的內在旅行也不例外。遺憾的是,西方主流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學家目前所使用的心靈地圖相當膚淺且不足,令人痛苦不已。作為深層自我探索的嚮導,它沒有用,而且會對心航員造成嚴重問題,因為它認為周產期與超個人經驗—兩者都具備重大的治療與靈性價值—是病理性程序的產物。
在1960年代大規模的自我探索過程中,出發進行內在旅程的年輕心航員沒有地圖能幫助他們探索神祕的非普通實相。因此,就像早年的探險者,他們前往地球不為人知的區域旅行並發現新的世界。早期旅行者的地圖描繪了他們已經探訪過的區域,地圖上有廣大的區域標示著以下的文字:HIC SUNT LEONES(這裡有獅子)。獅子是充滿野性與危險的動物,牠的符號用來作為參照點,指出在尚未探索的領域可能遭遇的所有意料之外的困難與挑戰:野蠻人、肉食動物、有毒植物與蛇類。相反的,前方也可能出現愉悅的驚喜:友善且支持的居民、有用的動物與植物、驚人的美好自然景色。
在這一章,我們將探討深層心理學的歷史,回顧各種創造人類心靈地圖的嘗試。心理治療的世界包含許多彼此競爭的學派,它們對與這項任務相關的根本議題有著嚴重分歧。這些議題包括了心靈層面究竟為何的答案;什麼是主要賦予動機的力量?症狀為什麼會發展出來?又有什麼意義?個案生命經驗中的哪些層面在造成情緒障礙與心身症中扮演關鍵角色?哪些技術該用來處理個案?這種分歧不僅發生在來自非常不同的先驗哲學立場的學派(例如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也發生在最初來自相同根源的學派(例如精神分析反叛者所創造的各種方法)。西方的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學派與東方偉大的靈性哲學, 例如印度教、佛教、道教、蘇非派,雙方對心靈的認識有著更深的分歧。
針對意識全向狀態的研究讓我們有可能釐清並簡化西方心理治療學派的無解迷宮,進而創造如同前面章節所描述的更為完整的心靈地圖,這樣的地圖同時也建立起連結東方靈性傳統的橋梁。接下來,我們將採用歷史性觀點,逐步探討人類心靈地圖的發展。我們將會指出,這些學派創造者的哪些觀念能通過時間的考驗,獲得全向研究結果的支持,又有哪些觀念需要調整或捨棄。
佛洛伊德
關於追尋人類心靈地圖的故事,我們要從深層心理學之父開始,也就是奧地利神經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在精神分析與心理治療早期的發展中,全向狀態扮演了關鍵角色。在精神醫學手冊中,深層心理學的根源通常會追溯到尚-馬丁.夏爾柯(Jean Martin Charcot)在巴黎的薩伯特里耶醫院(Salpetrière Hospital)為歇斯底里患者所進行的催眠療程,以及追溯到希波里特.伯恩海姆(Hippolyte Bernheim)與安布斯.里耶布(Ambroise Liébault)在南錫學派(Nancy School)所進行的催眠研究。佛洛伊德前往法國旅行時分別造訪了兩地,學會了誘發催眠的技術。從巴黎回國之後,他便將催眠運用於他的個案工作上。
佛洛伊德早年概念的啟發,是來自針對某位患者的治療工作,那時他接受朋友約瑟夫.布羅伊爾(Joseph Breuer)邀請, 以神經學顧問身分共同參與這位患者的治療。一位年輕的女士—柏莎.帕本罕(Bertha Pappenheim),佛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中則稱她為安娜.歐(Anna O.)—罹患嚴重的歇斯底里症狀。在治療療程中,她能進入自我催眠的出神狀態,並在其中經歷自發性的意識全向狀態。她回溯到童年,重新經歷了潛藏於神經失常底下的種種創傷記憶。這種情況伴隨著「情緒紓減」(abreaction)—亦即,將堆積的情緒與阻塞的生理能量表達出來。她覺得這些經驗相當有幫助,將它們稱為「打掃煙囪」(chimney sweeping)。
不過安娜.歐的治療卻遇到嚴重問題:她對布羅伊爾發展出強大的移情作用,反覆地想要擁抱並親吻他。她也開始出現假孕(pseudocyesis)的症狀,宣稱布羅伊爾是她孩子的父親。這造成了布羅伊爾的婚姻危機,讓治療必須終止。在兩人的共同著作《歇斯底里症研究》(Studies in Hysteria)中,佛洛伊德與布羅伊爾將歇斯底里症的起源連結到童年時的心理創傷情境(主要是亂倫),在此過程,兒童無法適當地在情緒與生理方面做出回應。這會導致「情感擠壓」(abgeklemmter Affekt),進而成為症狀的能量來源(Freud and Breuer 1936)。
對於歇斯底里症的治療,佛洛伊德與布羅伊爾建議催眠退行,重新經歷潛藏的童年創傷,藉此獲得情緒與生理的情緒紓減。在此之後,由於理論與實務議題上的差異,佛洛伊德與布羅伊爾便分道揚鑣。布羅伊爾追求生理學的假說,持續運用催眠技術;佛洛伊德則放棄使用催眠,將興趣放在心理機制上。隨著佛洛伊德的概念成熟,他發展出一套新的理論與技術並稱之為「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與患者近距離接觸讓佛洛伊德越來越不安,因此他離開了全向狀態以及「讓無意識成為意識」的直接情緒經驗,轉而使用尋常意識狀態中的自由聯想。佛洛伊德採用這個方法的啟發,是來自達迪安諾斯的阿特米多魯斯(Daldianos of Artemidoros),這位古希臘人用這個方法來詮釋他的個案的夢境。不過,阿特米多魯斯用的是他自己的自由聯想,佛洛伊德則認為,更合理的是使用患者的聯想。他也將重點由有意識地重新經歷無意識心理創傷與情緒紓減,轉向處理「移情性精神官能症」(transference-neurosis)與移情分析;此外,他由從真實的創傷轉向伊底帕斯幻想(Oedipal fantasies)。回顧這段歷史,這是令人遺憾的發展,在接下來五十年將精神分析與西方心理治療送往錯誤的方向(Ross 1989)。
佛洛伊德運用自由聯想法對人類心靈進行了開創性研究, 也為新的學科—深層心理學—奠定基礎。他的許多概念對心航員而言都非常珍貴:他發現了無意識的存在,描述其動力學,發展出夢境分析的技術,探索精神官能症(psychoneuroses) 與心身症生成的心理機制,讓世人注意到嬰兒性慾,描述了移情作用與反移情作用的現象。他創造了人類心靈的第一份模型與地圖,儘管它僅限於出生後生活史與個人無意識。
由於佛洛伊德是獨立地探索西方科學家先前未知的心靈領域,因此可以想見,他的概念會隨著他遭遇新的問題而持續改變。不過,在這些變化中,有一個元素保持不變,亦即佛洛伊德深刻地需要將心理學建立為一種科學的學門。深刻影響他的是他的教師恩司特.布魯克(Ernst Brücke),亦即名為亥姆霍茲醫學院(Helmholtz School of Medicine)的科學組織創辦人。
根據布魯克的觀點,所有生物組織都是繁複的原子系統, 受到嚴格的法則控制,特別是保存能量這個原則。亥姆霍茲醫學院明確的目標與理想,就是將牛頓科學思維的原則導入其他學門,好讓它們成為真正的科學。正是依據亥姆霍茲醫學院的精神,讓佛洛伊德依據牛頓力學來描述心理程序。精神分析方法的四項基本原則—動力論、經濟論、拓樸論、決定論— 完全對應了牛頓物理學的四個基本概念。所以,舉例來說,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都具備牛頓式物體的性質—它們會衝突,會彼此取代,而且其中之一出現之處,其他就不會出現。欲力(Libido)能量在組織內流動,就像水力學系統一樣,經常卡住並造成擁塞。
佛洛伊德最重要且獨特的貢獻可以分成三個主題領域:直覺的理論、心靈的模型、精神分析治療的原則和技術。佛洛伊德相信個人的心理歷史是從出生後開始,並且將新生兒稱為「白板」,意即「沒有文字」或「擦拭乾淨」的寫字板。他認為心智動力學中最關鍵的角色是本能驅力,這是橋接精神與身體層面的力量。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佛洛伊德相信人類心靈就像兩軍對峙的戰場—「欲力」以及非關性慾且與自我保護相關的「自我本能」(ego instinct)各據山頭。他相信,這些本能彼此衝撞所造成的心靈衝突造成了精神官能症以及許多其他的心理現象。以這兩種直覺而言,欲力吸引了佛洛伊德更多的注意,是他優先處理的對象。
佛洛伊德發現,性慾的起源並不是在青春期,是在童年早期;以臨床觀察為基礎,他提出了發展式性理論。根據他的觀點,心理與性的活動是在哺乳時開始,那時嬰兒的口腔發揮了性慾區的功能(口腔期)。在如廁訓練的時期,重點轉換了,首先轉換到與排便相關的感受(肛門期),後來則是與排尿相關的感受(尿道期)。最後,大約在四歲左右,這些前生殖器的局部驅力會在以陰莖或陰蒂為中心的生殖器的興趣下整合起來(性器期)。
與這同時發生的是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 或戀母情結)或伊蕾克特拉情結(Electra complex 或戀父情結)的發展,這是對雙親中性別相異的一方抱持高度正向的態度,同時對性別相同的一方抱持攻擊態度。對佛洛伊德而言,對陰莖的過度重視和閹割情結在這個時期扮演重要角色。男孩因為對閹割的恐懼而放棄自己的戀母傾向。女孩從對母親的主要迷戀中離開並轉向父親,因為她對「受閹割」的母親感到失望,希望從她的父親身上得到陰莖或孩子。
對性活動的過度沉溺,或是干擾性活動的挫折、衝突、創傷等相反情況,兩者都可能造成固著於欲力發展的不同階段。固著及無法解決戀母情況可能造成精神官能症、性變態以及其他形式的精神病理學。佛洛伊德和他的追隨者發展出詳盡的動力分類學,將不同的情緒障礙與心身症連結到特定的欲力發展與自我成熟變異(Fenichel 1945)。佛洛伊德也將人際關係中的困難連結到干擾著由嬰兒最初的自戀期(其特徵為對自己的愛)朝向差異化的客體關係(這時欲力會投射到其他人)演變的各種因素。
在他的精神分析探索與猜想的早期,佛洛伊德非常強調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也就是說一種與生俱來的傾向, 要追求快樂並避免痛苦;他認為這是主掌心靈最主要的節制原則。他將痛苦與不適連結到過度的神經元刺激,將快樂連結到壓力的釋放與刺激的降低。與快樂原則相對的是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或自我本能,這是一種後天習得的功能,反映出外在世界的要求,並且要求人延遲立即的快樂(frustration by delay)。在佛洛伊德後來的研究中,他發現越來越難調和臨床事實與快樂原則在心理程序中獨佔的角色。
他注意到,在許多情況下,攻擊衝動並不是為了保護自己, 因此不該將這些歸因為自我本能。受虐狂那種難以解釋的受苦需要、憂鬱症患者自我毀滅的衝動(包括自殺)、某些情緒失常所出現的自我傷害、牽涉到自我破壞的反覆性強迫症等,從中都能清楚看出這點。佛洛伊德使用「超越快樂原則」(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一詞來描述這些現象。
在我們前往新的領域旅行時,擁有一份良好的地圖很重要,而前往非普通實相的內在旅行也不例外。遺憾的是,西方主流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學家目前所使用的心靈地圖相當膚淺且不足,令人痛苦不已。作為深層自我探索的嚮導,它沒有用,而且會對心航員造成嚴重問題,因為它認為周產期與超個人經驗—兩者都具備重大的治療與靈性價值—是病理性程序的產物。
在1960年代大規模的自我探索過程中,出發進行內在旅程的年輕心航員沒有地圖能幫助他們探索神祕的非普通實相。因此,就像早年的探險者,他們前往地球不為人知的區域旅行並發現新的世界。早期旅...
推薦序
擴張人類的心靈地圖
這是一部有關於心理健康探索,以及深度心理學研究的百科全書式作品。作者葛羅夫精神科醫師,窮數十年的努力,繼承十九、二十世紀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依德及榮格等人之後,持續鑽研於現代人的心理學領域,探得全新的心靈地圖,以及打通自我和超我的意識航行之道,解除許多人的困惑情境。
我們都知道,生命存在於「宇宙」和「意識」之中,兩者的外在空間和內在空間,都愈來愈無窮盡,這本書所討論到的, 也正是「宇宙」和「意識」這兩個大謎題中所留存下來,對生命潛能中蘊含的全面向狀態,與其可能獲得的奧祕。
宇宙,涉及空間和時間的問題;空間有多大?……四維上下虛空,難以窮追極思,三千大千世界,復有好幾個九重天。
時間有多長?一「刼」以人間四十四億年為計,「剎那」以分毫一秒之間為算;信觀世音的人,喜歡以五百年為天上一世;相對於一甲子的人間六十年。人類在地面上的一百米速度, 已經用零點零一秒來分別快慢了。
人類,對於宇宙和意識的態度,與我們計算時間的方法和速度有關,速度和距離有關,距離又和空間有關,外太空探索的時間,是以光年的速度和距離為準,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 宇宙是無窮大無窮遠的空間和時間,而時間和空間原本是二合為一的,生命奧祕的探索,也永遠存在於宇宙之中。
意識,涉及到人類內在的層次,包括身、心、靈的不同層次;從生理反應可及的識別,雖然人人不同,例如來自眼、耳、鼻、舌、身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生理感覺,這五種人類的基本意識,我們叫做五識;也稱為五蘊,各有各的廣大領域,有人靠嗅覺、味覺可以成為米其林大師,有人靠觸覺可以成為神醫,社會大眾更是離不開視覺和聽覺的資訊灌輸。然而,我們人類努力了幾千年後,所能夠暸解到的五蘊部分, 只有其中原本的千百分之一而已,能夠探索的細節,依然浩瀚難測。
心理學的研究,開啟了人類對第六意識—潛意識問題, 以及所謂「無意識」問題的串聯無限探討,這是人類的意識領域中,另外兩個心靈意識的範疇。至於,冥想學派所提倡的「超意識」,接近禪宗派佛教所研修的「破七入八」的意識境界, 都屬心靈意識中非常高深的層次,也是止於至善的境界;一種似若能夠和宇宙能量互相結合;互相共存;互相通息;互相共生的磁能性意識。
這種非凡的超意識,源自於心理醫學上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互動互斥之中,尋找到一個衡平、自處、啟發、向群的全向狀態,由這個健康基點,找到宇宙意識的神經回路,再引起人類心靈帶來的頻率共振,治癒個人身體心靈的出格狀況; 或是由此引發的痼疾和偏差,帶領人們從集體療癒、個別自癒、以至於到最高境界的身心靈全然免疫,也就是湼盤的法喜境地。
我們人類自古以來所追求的宇宙和意識合一;亦或天地人三合一的生命道理,都是希望在一個完美的生命、生存、和生態的環境下,延綿不絕的恆昌生活,直到萬世盡頭,獲得永生幸福,人類所有宗教信仰的最終目的,幾乎都在這個大方向上。人的意識,或許有無限大的可能。
當然,就科學的角度來講,我們人的意識,和生理上的松果體、腦下垂體、中腦與間腦之間的神經敏感度,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相當關係,一種互動的關係。自古以來都有仙丹或是啟靈藥之說,尤其原住民部落更是深信不疑,認為是治療的有效方式,現代化的心靈醫療人員,則常常徘徊在這個當口上,希望找到更加確鑿的助人證據。
人類發現了這許多意識之後,長期以來仍然處於一種心靈不知所從的矛盾中及不安中,而且往往無從解脫疾苦,又治絲益棼得不知所措,引發內心的慌亂,甚至導致精神失去平衡常態。葛羅夫在其書中提出了超個人經驗的延伸,包括超越空間界限的經驗、超越時間界限的經驗、探索微觀世界的經驗、以及超越時空與共識現實(consensus reality)的經驗等,將人類的心靈地圖,一方面擴張化了,另一方面也更加細緻化了,變成一種一體化的感悟性,也就是一種清醒中的大知覺。這是「意識航行之道」最有價值的地方。
顧敏
────────────────
大學教授、國家圖書館第十二任館長
2020「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 2020)名人
一個嶄新世界的面貌
記得小時候仰望星空,對於天上的世界、浩瀚的宇宙感到無比好奇。常常嚮往坐上一艘太空船,進入那未知的領域,揭開它神祕的面紗。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好奇從外在的宇宙延伸到內在的天地,對心靈的探索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也正因如此,它帶領著我從電腦工程師的領域進入心理諮商的行業。在這過程中,有幸經歷史坦尼斯拉弗.葛羅夫的全向呼吸,讓我有機會如小時候期待的一般,穿梭於宇宙之中。但這個宇宙是意識的宇宙,一個蘊藏我個人經歷、傷口、智慧、力量的地方,同時也是通往集體意識、能量和訊息的渠道,成為了葛羅夫所形容的心航員。在這旅程中,我看到了人類意識的寬廣。同時,藉由葛羅夫的發現與研究,整合了靈魂多種的碎片,讓生命有了不同的色彩。
葛羅夫在他多年的意識研究中,發現了他稱之為非尋常意識的狀態,這個狀態其實在人類的文明中一直都存在,是各種巫師、祭祀、療癒家、成就者等在他們的傳承中,經由訓練與教導,能自如進入的意識狀態。當意識進入到這個頻率,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有可能會發生。當然,這類意識狀態不只限於某些受過訓練的人,任何人只要經歷深度轉換、瀕死經驗、神聖儀式等,都有可能進入非尋常意識狀態。伴隨這個狀態而來的,往往是強烈的身心衝擊、情感爆發、尋常三度空間的融解、時間空間的重疊。在這過程中療癒會發生,但有時因為未知、恐懼、排斥等,這些流動無法完成,就造一種未完成的整合。
所以葛羅夫在他各種研究中看到了這個意識狀態的力量,尤其是對深層傷口的癒合,同時他也發現了在這個狀態下需要的支持跟導引,讓經歷這些的人可以完成整合,得到生命的療癒。因為不是每個人進入到這個狀態時都是準備好的,並且有足夠的認知跟工具,畢竟擁有這類傳承智慧的人群在現今社會中是少數。所以在超過六十年的時光裡,葛羅夫專注地透過各種方式去研究與探索,甚至創造出非藥物的方法──全向呼吸來進入這個意識狀態。葛羅夫就像個航海員進入未知的領域,一點一滴的畫出航海圖。
而這套《意識航行之道》就是集合了葛羅夫這一甲子所畫出的意識圖。為了給予對意識與心靈感到好奇的人ㄧ個嶄新世界的面貌,更是為了那些曾經進入非尋常意識,或有所謂超個人、靈性經驗的心航員,一個藍圖,一個導航儀,才不會因為害怕與未知而否定、排斥,甚至受傷,反之可以充分使用這個狀態給予的禮物。
身為一個職業的心理治療師,我無法用簡單的言語道出葛羅夫對心理學、心理治療、意識研究的貢獻與影響。在我自己的成長與療癒,還有專業的工作,葛羅夫的意識圖是不可缺少的核心,給予了我更完整的架構看待心理、更全面的方法抱持個案與團體的顯現跟需求。
所以我相信這套書不管是所謂心理專業或非心理專業;身心靈成長道路上的老修或初學者,這本智慧與研究的精華可以提供你理論框架、實踐案例、心靈地圖來認識自己,認識這與生俱來的浩瀚宇宙。而我相信這個內宇宙絕對不會比我們眼睛看到的外宇宙遜色。
就讓葛羅夫帶著你航向意識的神祕海洋,去發現與見證生命的各個次元,相信在很多的意想不到中,你的生活就產生了變化。
許翊誠
──────────────
美國加州婚姻與家庭心理治療師
各界推薦
史坦尼斯拉弗.葛羅夫對啟靈藥療法、全向呼吸療法以及超個人意識狀態的研究在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界無人能望其項背。這套四冊鉅著以獨特的百科全書風格摘述了六十年的非凡探索;對任何想要以整合式方法研究人類意識多層次領域的人, 本書都是必備讀物。
──傅立喬夫.卡普拉(Fritjof Capra)
著有《物理學之道》以及《生命之網》等書
亦為《系統的生命觀點》一書共同作者
史坦尼斯拉弗.葛羅夫數十年來對意識以及非尋常意識狀態療癒潛力的開創性探索已經觸及數以千計的生命,啟發了全世界的療癒實踐者。啟靈藥研究與治療在主流醫學中日益獲得接受,這大部分是源自於史丹付出的努力,而且現代臨床實驗所採用的治療方法直接援用他明智且技巧性運用啟靈藥所學到的一切。本書是珍貴的資源,將會持續教導並啟發啟靈藥治療師直到未來。
──醫學博士麥可.米霍佛(Michael Mithoefer, M.D.)
與護理學理學士安妮.米霍佛(Annie Mithoefer, B.S.N.)
MDMA 輔助心理治療研究者
本書提供人類內在旅程的概觀,作者不僅是領路人,更發現了幾條全新的路徑。史坦尼斯拉弗.葛羅夫一生都投入於研究意識,尤其是非尋常意識狀態,而他在本書中分享了他的地圖與革命性發現。本書是完美的智慧良方,讓我們所有人向心智的本質開啟。
──魏斯.尼斯克(Wes Nisker)
靜坐教師
著有《瘋狂智慧精要》一書
如果你曾經好奇,如果能坐下來與佛洛伊德、榮格,或是威廉.詹姆斯講話會是什麼感覺,那麼此刻你有機會閱讀一位現代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心理學理論家最即時且充滿活力的著作。史坦尼斯拉弗.葛羅夫帶領著我們穿越自己的意識領域, 從我們的核心本質到最遙遠、最非凡的邊界。本書充滿學術性、基進性、歷史性、原創性,以完全易讀的風格寫成──每一頁都可能將你的心智再擴展一點點。
──哲學博士卡桑德拉.維頓(Cassandra Vieten, Ph.D.)
思維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總裁
著有《深層生活:日常生活轉化的藝術與科學》
及《臨床實踐中的靈性與宗教能力:給心智健康從業人員的指南》等書
引言
「心航員」(psychonaut)這詞選的很好,因為內在空間和外在空間同樣無邊無際,充滿奧祕;而且,就像太空人無法持續停留在外太空,同樣的,在內在世界中,人們也必須回到日常實相。此外,兩種旅程都同樣需要良好的準備,也才能在進行時遭遇最少的危險並且真正獲益。
──艾伯特.赫夫曼(Albert Hofmann)
《心航員的回憶》(Memories of a Psychonaut),2003年
擴張人類的心靈地圖
這是一部有關於心理健康探索,以及深度心理學研究的百科全書式作品。作者葛羅夫精神科醫師,窮數十年的努力,繼承十九、二十世紀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依德及榮格等人之後,持續鑽研於現代人的心理學領域,探得全新的心靈地圖,以及打通自我和超我的意識航行之道,解除許多人的困惑情境。
我們都知道,生命存在於「宇宙」和「意識」之中,兩者的外在空間和內在空間,都愈來愈無窮盡,這本書所討論到的, 也正是「宇宙」和「意識」這兩個大謎題中所留存下來,對生命潛能中蘊含的全面向狀態,與其可能獲得的奧祕。
宇宙,涉...
作者序
始於五百年前,造就我們當前文明及現代技術的科學革命在過去一百年間有巨大進展。今日,我們將太空探索、數位科技、虛擬實相、人工智慧以及光速溝通視為理所當然。儘管有這種種進步,根本實相的本質仍不為人所知。如果你上網搜尋科學仍未能解答的問題,你將會發現關於實相本質的兩個最重要的問題仍未獲得解答—宇宙是由什麼所構成的?意識的生物學基礎為何?顯然,這兩個問題彼此相關。要認識存在,我們必須覺察到存在!
在過去六十年間,史坦.葛羅夫比起我能想到的任何人更像開拓者,他讓我們更加認識內在實相以及它與所謂外在實相經驗的關係。這套著作有系統地探索他的旅程,由個人層面、超個人層面直到存在的超越範疇。如果任何人想深入鑽研存在與經驗的奧祕,那麼忽略如此重大的工作將會相當不智。
生與死有什麼意義?出生創傷(birth trauma)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命經驗?在我們清醒的「夢境」之外,是否有其他的經驗領域存在?我們為何需要認識它們才能緩解個人與集體的苦難?人類如何療癒這種自我造成的創傷?我們如何克服自己對死亡的恐懼?我們超越心智、身體、宇宙等經驗之外的真實本質為何?
史坦.葛羅夫鶴立雞群,而我們有幸能站在這位巨人的肩上。稱呼他是意識界的愛因斯坦還算是客氣的說法。我個人因他指出的方向而深深受惠。未來的世代將永遠感激他幫助我們由所謂日常實相的這種集體催眠中甦醒。
我整晚熬夜閱讀史坦.葛羅夫的這套曠世鉅著。
──狄巴克.喬布拉醫師(Deepak Chopra, M.D.)
始於五百年前,造就我們當前文明及現代技術的科學革命在過去一百年間有巨大進展。今日,我們將太空探索、數位科技、虛擬實相、人工智慧以及光速溝通視為理所當然。儘管有這種種進步,根本實相的本質仍不為人所知。如果你上網搜尋科學仍未能解答的問題,你將會發現關於實相本質的兩個最重要的問題仍未獲得解答—宇宙是由什麼所構成的?意識的生物學基礎為何?顯然,這兩個問題彼此相關。要認識存在,我們必須覺察到存在!
在過去六十年間,史坦.葛羅夫比起我能想到的任何人更像開拓者,他讓我們更加認識內在實相以及它與所謂外在實相經驗...
目錄
獻詞
推薦序
各界推薦
引言
序
第三章 深層心理學的心靈地圖:邁向不同方法的整合
第四章 情緒障礙與心身症的結構
第五章 靈性緊急狀態:認識與治療轉變危機
第六章 全向呼吸療法:心理治療與自我探索的新取徑
關於作者
獻詞
推薦序
各界推薦
引言
序
第三章 深層心理學的心靈地圖:邁向不同方法的整合
第四章 情緒障礙與心身症的結構
第五章 靈性緊急狀態:認識與治療轉變危機
第六章 全向呼吸療法:心理治療與自我探索的新取徑
關於作者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