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
.巴哈馬首都港灣中凸堤,不但外形像陽具,連內部構造的尿道都有……更不可思議的是,前端還有分泌物滴下來,真是太讓人噴飯了。
.美國明尼蘇達州、紐約州連綿不絕的小丘,都整齊地朝同一個方向,太詭異了!這又是外星人幹的?
.從太空到底看不看得到萬里長城?
.為什麼日本三一一地震引發高達三十三公尺的大海嘯,到達臺灣時僅有十二公分?
課堂上枯燥的「羊背石」,化作天神牧場的綿羊;神祕的北韓一覽無疑,封閉的緬甸門戶大開;一秒鐘飛到聖母峰頂,從雲端看世界……
Google Earthb讓人的視野不再局限在平面,而能站在雲端上重新認識許多「意想不到」的地形地貌,讓讀者在虛擬世界中,閱讀有趣的故事,獲得嚴謹的知識,更能有一個嶄新的世界觀!
《地理課沒教的事2: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
俯瞰臺北城百餘年的變遷,追隨兩千年前孔子的行跡,前進噶瑪蘭重新開墾宜蘭,堆疊豬屎看臺灣汙染情況……跨越時空,探索地圖密碼。
廖振順老師以專長的地理空間解讀能力,剖析古往今來各種演變,循著至聖先師孔子周遊列國的路線、郁永河來臺《裨海紀遊》的足跡,以及臺北古城發展的都市變遷、宜蘭平原開墾與天然地形的微妙關係等。讓讀者的視野不再只局限於三度空間,而進一步擴展成含括時間的四度空間觀察。以影音動畫配合Google Earth的立體地形結構,深入解說與地理學有關的氣候、人文、區域發展等,幫助讀者從嶄新的視角,以活化閱讀的方式去理解地理知識。
《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
劇烈地震、新島嶼生成、冰河退縮、海平面上升,地球活跳跳得令人無法掌握,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之後,更要了解、關懷你我共生的地球。告訴讀者世界變動的事實與現象:一座島因為大自然的地震變動而誕生,一處湖泊因為人為掠奪水資源而消失;氣候雖是無形,卻可以具體呈現徵兆,如大洋環流的變化、火燒山的肆虐……
從萬里高空所看到的世界之最,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本書蒐集了多種你從來沒想過的世界百態,將帶給你超乎想像的視覺與知識饗宴。
《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
地圖,不只能用來指路、導航,還可以用說故事,人類的歷史長河中,蘊含著悠久的繪製地圖的歷史。古人類在石碑、泥板上繪製地圖,甚至以綁在一起的樹枝來展示島嶼相對位置的地圖;科技發展至今,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裡出現的地圖,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主要方式。
廖振順老師擅長用Google Earth做為地理教學工具,並經常受邀到各級學校擔任地理科教師培訓講師。他將鑽研多年的Google Earth操作實務,不藏私地全面公開,結合地圖與歷史的背景進行演示與解說,並可於書中掃描QR code,搭配實際操作影片,讓讀者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地球、玩地理,並使用Google Earth創造自己的地圖故事。
作者簡介:
廖振順
臺北市立萬芳高中地理科教師
1987年畢業於文化大學地理系,1989年取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曾獲2005年優良教師獎(臺北市教育局)、2011年教學卓越金質獎(教育部)、2014年師鐸獎、2014年特殊優良教師(教育部)、2014年臺北特殊優良教師、2018年星雲教育典範教師獎。
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自製海嘯教學影片,榮獲馬英九總統致電鼓勵及各家媒體專訪、引用。擅長多媒體教學,近年來融入Google Earth,多次製作高中地理課程輔助教材,對於地理教育推廣不遺餘力。
著有《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地理課沒教的事2》、《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分別獲得2012、2013、2014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及推薦,以及《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教育這種病》。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獲得2012「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地理課沒教的事2》獲得2013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獲得2014年「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年知識性讀物推薦
名人推薦:
丘逸民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汪中和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
何致中 文化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宋國士 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
周岳虹 萬芳高中地理老師
范可欽 廣告才子/臺灣舞孃總監制
柯秉劭 新北市立新北高級中學教師兼總務主任
洪富峰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系主任
張祖德 馬公高中老師/師鐸獎得主/高中海洋教育推手
陳清誥 臺北市立松山高中校長
楊志朗 彰化鹿鳴國中教師/師鐸獎得主
楊萬賀 臺北市立萬芳高中校長
鄧安然 新北市立清水高中地理老師
蔡淇華 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劉寶傑 東森新聞關鍵時刻主持人
盧光輝 文化大學理學院院長
鄭弘儀 知名媒體人
賴進貴 臺大地理環境資源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聶惠娟 太原實驗中學校長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得獎紀錄:《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獲得2012「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地理課沒教的事2》獲得2013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獲得2014年「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年知識性讀物推薦
名人推薦:
丘逸民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汪中和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
何致中 文化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宋國士 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
周岳虹 萬芳高中地理老師
范可欽 廣告才子/臺灣舞孃總監制
柯秉劭 ...
章節試閱
《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
<洋流與氣候>
‧為何淡水這麼冷?
每一年要進入冬季時,當氣象局說一波大陸冷氣團即將抵達台灣時,總是會加一句:「明天淡水會出現全台最低溫……」,為什麼每次都是淡水出現全台最低溫呢?難道是因為位在最北邊嗎?可是金山的位置比淡水更北呀!海拔比較高嗎?當然不是!那是什麼原因呢?這就要談到洋流的影響了,當暖流流經陸地邊緣時,會使暖流流經地區的氣溫上升,空氣變得溫暖且含有較多的水氣,暖空氣因為密度較四周小而向上湧升,湧升到高空會因為降溫而使水氣凝結成雲進而降水;反過來,當涼、寒流流經陸地邊緣時,會使涼、寒流流經地區的氣溫下降,冷空氣因為密度較四周大而向下沉降,沉降過程難以凝結水氣,所以少雲少雨。
台灣東部外海有一股黑潮,黑潮從南方的熱帶海洋被赤道的東風一路吹送而向西流動,又受到陸地阻擋和地球自轉所產生的科氏力影響而朝著台灣而來。到達台灣之後,黑潮受到台灣地形的影響一分為二,朝著台灣東部外海北上的是黑潮的主流,朝著台灣海峽北上的是黑潮的支流(圖1),這股支流一方面是因為比主流來得微弱,另一方面,冬季時台灣吹著東北季風,東北季風會強化中國沿岸流的強度,使得與中國沿岸流對衝的黑潮支流變得更虛弱,同一時間,冬季的中國沿岸流對著淡水直衝而來,導致淡水的氣溫直降,經常成為全台灣最低溫的都市。
‧黑潮為什麼黑呢?
黑潮的黑與水溫和水深沒什麼關係,黑潮的黑,主要是因為水太清澈了,什麼?清澈的水會變黑?是的,當水中的能見度變得很高時,陽光可以穿透到很深的海面之下,那也就是說,沒有多少光波能夠反射上來,因此從上往下看海面時,看起來就會黑悠悠的。那麼黑潮之水為何會如此清澈呢?這是因為水中的營養鹽太少了,所以導致藻類貧乏,進而影響浮游生物變少,海水就……很清澈囉!所以也就沒啥小魚,大魚也就不是很愛來。本來台灣東部沿海已經沒什麼魚了,近年大量捕撈之後,漁獲量開始不升反降,連以前不吃(因為不好吃)的曼波魚(翻車魚),現在也抓來吃,還搞成花蓮特色食物,可是,曼波魚是屬於海中食物鏈的上層魚種,這種上層魚種的數量相對於下層魚種來說,數量是相對「有限」的,最好暫時不要吃,讓海洋的生態能夠有充足的時間修養生息。
‧49度的大城
許多華人喜歡移民到加拿大的溫哥華,為什麼呢?
溫哥華位於北緯四十九度(台北在北緯二十五度),緯度如此之高,導致冬天的時候,早上要八點才日出,因此想像中溫哥華應該很冷,但是溫哥華夏季氣溫一般在攝氏二十度左右,冬季氣溫一般在攝氏零度以上,很少下雪(紐約緯度四十度冬天卻經常出現暴風雪)。溫哥華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這樣的氣候特徵,主要是受到鄰近不遠處的海洋上,有阿拉斯加暖流的影響(圖2)。所謂的暖流是相對的,只要低緯的洋流往高緯移動,就會有暖流的效應,所以溫哥華的緯度雖然如此之高,但是受到低緯流過來的「相對」暖水,加上西風的吹拂,又緊鄰海洋,就會讓溫哥華的氣候變得溫潤而舒適,也才能逐漸形成位在北緯四十九度擁有五十七萬人口的大城市。
‧退休者天堂
美國的東南外海有墨西哥灣流流經,墨西哥灣流從低緯度流過來,屬於暖流性質,從圖2來看,佛羅里達州外海的水溫是全北美洲最高的,因此帶來的水氣也是最多的,當極地大陸冷氣團從加拿大直衝中西部大平原時,來自低緯度的赤道海洋暖氣團則向高緯推擠,進行熱對流(圖3),這種過程也就主導著北美洲的氣候特徵,所以佛羅里達州展現出溫暖、潮溼、多雨的氣候,許多美國的退休人士喜歡選擇佛州作為退休之處。
至於緯度與佛州相當的加州,受到加利福尼亞涼流的影響,變成了一個夏乾冬雨的溫帶地中海型氣候,「夏乾」意味著這裡的夏天幾乎都是陽光普照、風光明媚的好天氣,這也同時吸引了退休人士的目光。所以一般說來,美國有兩處退休人士最喜歡的天堂,一是溫暖溼潤的佛州,一是陽光普照的加州。
‧Iceland & Greenland
冰島(Iceland)緊鄰北極圈,常理判斷,這樣的地方應該極為酷寒,無法成為人類的聚居環境,但這裡卻居住了三十一萬人(二○○九年)。目前由丹麥代管的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Greenland),全島有五分之四處於北極圈內,但是最南端的緯度可達北緯六十度,比冰島的緯度來得低(冰島最南端六十三度二十四分),結果卻只住了五萬七千人(二○○七年)。簡單的說,「Ice」land上的冰比「Green」land上的冰來得少,Iceland上的人卻比Greenland上的人來得多,真是有些莫名。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洋流(圖4),北大西洋暖流從冰島的南方劃過,另有一支洋流繞行於冰島的西面和北面,這就帶來了影響氣候特色上的關鍵性因素,使得冰島雖然地處北極圈附近,但是冬季氣溫並不低,而夏季氣溫全島可在攝氏七到十二度之間。格陵蘭島大部分都籠罩在拉布拉多寒流之下,唯有島的南緣稍稍有一點微弱的北大西洋暖流接觸,這使得生活環境極端嚴苛,甚至在十五世紀時,發生因為食物匱乏而使得北歐人的定居聚落點突然消失人影的紀錄。
冬天時全台最低溫總是出現在淡水;溫哥華緯度四十九度卻這麼溫暖;加州的夏天總是陽光普照;冰島接近極圈卻還能住人;格陵蘭島的南端比冰島緯度還低,卻不太適合居住……這一切都是因為不同性質的洋流所造成。洋流會影響氣候特徵,洋流也會影響海中的營養鹽,間接的影響漁場分布,進而影響資源多寡,資源又影響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聚落的分布,聚落分布又影響交通路線的選擇……所以洋流議題無時無刻都影響著你我,我們真該多一分心來關懷海洋!
《地理課沒教的事2: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
<03 三百年前的遊記>
三百一十五年前,中國有個酷愛旅遊的小官員名叫郁永河,郁永河聽到福建省福州市的火藥庫被大火燒個精光,福州市政府想找人去臺灣採取硫磺重新製作火藥的消息時,高興得不得了。他心中一直有個念頭:臺灣已劃入清朝版圖,自己卻從未去過,豈不是人生的一大遺憾!當時的臺灣對大陸人來說,好像火星一樣遙遠、陌生而危險,若是得
知要被派到臺灣當官,會先嚎啕大哭一番,並交代後事,然後心不甘情、不願地踏上赴任之路。當郁永河自告奮勇要去臺灣開採硫磺時,大家毫無異議,立刻拍手叫好。
‧只好冬天去冒險
西元一六九七年元月,郁永河帶著銀兩和隨從,踏上了開採硫磺的冒險之行。從福州出發到廈門,再從廈門出海(圖1),沒想到遇到大風浪而耽擱了行程,郁永河立刻拉人去廈門近郊登山攬勝,登山途中不斷在堅硬花崗岩所構成的巨石陣裡爬上爬下,從巨石縫中側身穿越,然後在石洞中開心飲酒、聊天,直到新月升起,盡興後,相互扶持踏月穿石而歸。
終於等到了可以出航的天氣,郁永河一行人搭船揚帆出發,經過鼓浪嶼不久,就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海,航行五天後才到(金門料羅),緊接著神情緊張地準備通過傳說中可怕的紅水溝和黑水溝。
郁永河出發渡海來臺的日子選擇在二月,因為二月吹東北季風,而廈門的緯度與臺中相當,藉著風勢橫渡臺灣海峽時,航向將會偏南而抵達臺南府。然而冬天出航要付出的代價是必須承受強烈東北季風所造成巨大浪濤的險惡條件。
‧遠渡「重洋」
臺灣海峽有兩支洋流(圖2),一支由北向南沿著大陸沿海流瀉而下,稱作中國沿岸流;一支由南向北沿著臺灣西海岸而流,屬於黑潮的支流。在強勁的東北季風吹拂之下,二月的中國沿岸流極為強勁,不僅流速變強,而且波濤洶湧,因此郁永河從料羅到澎湖這段航程,第一個面臨的挑戰就是這股由北向南的中國沿岸流,由於風強浪大、海又淺(大陸棚),海浪翻攪而混濁,隱約呈現紅色(中國南方屬於紅壤分布區,沿岸的紅壤沖刷到海中,使沿海海水呈現淡淡的紅色),這是第一關:紅水溝,屬於輕量級挑戰。接近澎湖西側海域時,部分黑潮支流由南向北快速通過,接著受到中國沿岸流的對衝影響,部分潮水轉而由北向南,途經此區是第二關:黑水溝一號,古稱大洋,屬於中量級挑戰。在澎湖休息一陣之後,繼續向東航行,當船隻經過東吉嶼時,開始進入第三關:黑水溝二號,古稱小洋,這裡的黑潮支流受到海底地形影響,以及通過澎湖群島與臺灣之間的狹窄通道,導致海流強勁、海水翻騰,航行驚險萬狀,是渡海來臺灣最艱難的重量級挑戰。
黑水溝為何呈現黑色呢?黑水溝流著黑潮之水,黑潮缺乏營養鹽,水中藻類含量低,因此浮游生物也少,魚群數量自然就不豐富。簡單地說,黑潮之水清澈無比,但為何清澈之水會黑不見底呢?當太陽照射黑潮時,陽光可以透射到海面下深處,卻沒有多少光能反射上來,所以海水看起來黑黝黝的。
船隻在暗黑深邃的海面上飄蕩,波浪翻騰如沸水,在船上的人們往往被晃得五臟翻攪、嘔吐不止。船行速度由天決定,抵達臺灣能否登陸則由漲退潮決定,若無法順利登陸,只好返回澎湖,改天再冒險一次。過去來臺灣要遠渡重洋,而重洋指的是大洋、小洋,這就是百年前渡海來臺灣的先祖們所面對的艱險情境。
‧大陸棚
在陸地邊緣,緊鄰陸地的海床,由海岸線向外海延伸出去,水深在兩百公尺之內的海床皆屬大陸棚。大陸棚寬窄不一,若是海床平均坡度較大,大陸棚的範圍就會縮小;反之,則大陸棚寬廣。
臺灣海峽絕大部分屬於大陸棚,多數海床深度不及五十公尺,這是由於長期且大量從大陸與臺灣島上沖刷下來的沙土覆蓋所致。
《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
<05 消失的湖泊>
.烏爾米耶湖(Lake Urmia)
烏爾米耶湖是大多數人都很陌生的湖,它是中東地區的最大湖泊,也是世界第三大鹽水湖,位置在伊朗的西北部,面積達到四千五百平方公里,相當於花蓮縣的面積。可惜湖水超級鹹,所以水裡沒有魚,但有一種耐鹽的豐年蝦(鹵蟲屬)大量生存在湖中。豐年蝦誘惑著超過兩百一十種鳥類、四十一種爬蟲與兩棲動物,以及二十七種哺乳動物到此覓食,使得湖區的生物多樣性極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特將此區註冊為生物圈保護區。
烏爾米耶湖的周遭都是乾燥的沙漠,很難想像這裡曾是古老的人類定居點。大約在七千年前,相當於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居住,留下不少遺址。考古證據顯示,這裡有農業和世界最古老的葡萄農場與酒廠。如今,烏爾米耶湖半徑五百公里的範圍內,估計居住著七千六百萬人,而且生活上與烏爾米耶湖直接或間接相關;然而棘手的是,因為烏爾米耶湖逐漸乾涸,許多人相信此湖即將消失。運用Google Earth的歷史衛星影像,可以清楚發現烏爾米耶湖從一九九九年開始急劇縮小,二○一二年直接量測湖水剩餘面積時,縮減為大約一千七百二十平方公里,也就是只剩下原來湖面的三八%,短短十三年間,湖面平均每年消失了兩個新竹市的面積,非常驚人。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湖泊消失呢?有研究認為六五%的原因是氣候改變以及河流上游的引水灌溉,使得進入湖水的水源減少,另外二五%的原因在於水壩的攔阻,最後一○%的原因則是湖泊地區的降水量減少。
烏爾米耶湖的名字來自湖畔的烏爾米耶市(Urmia),「烏爾米耶」的原意就是水邊的城市,如今沒水了,人們只好被迫離開家園。該地目前已經有五十個村莊被遺棄,未來估計會有六到八個城市被「鹽風暴」摧毀,若果真如此,那麼將會有四十四萬人流離失所。鹽風暴是來自於逐漸乾涸的湖面所積累的厚厚鹽層,估計達到八百億噸,大約相當於臺灣兩千三百萬人吃七十一年稻米的總重量。大風捲起鹽粒吹送到遠方,會使周遭土壤逐漸鹽化,鹽化再使得農業慘遭摧殘,而且民眾的呼吸道疾病因此快速增加。
《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
<用Google Earth輕鬆進入虛擬的真實世界>
八歲那一年,我跑去學校隔壁剛蓋好的國父紀念館參觀,沒想到要回家時,怎麼也找不到大門,因為當年沒人見過這種大門在二樓的建築物,見識不多的大腦,固執地設定大門必然在一樓。腦袋怎麼想,內心建構的心靈地圖就怎麼畫,心靈地圖裡的大門在一樓,雙腳就怎麼也不會走到二樓,認知不到位,永遠都走不出限制,也永遠看不到更寬廣的世界。
心靈地圖是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的一個說法。什麼是心靈地圖呢?派克說,每個人都是根據童年的一連串經歷,逐漸形成一張具有自我獨特視角的心靈地圖,並靠著這張地圖棲息在這個世界上。這張地圖在童年時的環境中或許適用,然而,當我們進入到更廣闊的世界後,如果繼續沿用這張老地圖就會走錯路,所以我們要及時修正自己的心靈地圖。
心靈地圖能建構我們的部分意識,什麼是意識呢?泰格馬克(Max Tegmark)在《Life 3.0: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蛻變與重生》(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提出:意識,就是主觀體驗。因此,不是宇宙賦予生命意義,而是我們這些有意識的生命給了宇宙意義。總體來說,所有效率最終歸結於目的,所有目的最終歸結於價值觀,所有價值觀最終歸結於感情,而所有感情最終歸結於意識。人類擁有了意識,這個世界才有好壞,才有幸福,也才有了意義。
二○二○年,全球面臨疫情危機,在艱困的環境中,科技恰恰展現出應對疫情的能力,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柯睿杰(Alain Crozier)舉例,在中國的夥伴以Power BI(為數據分析而生的軟體工具)為基礎開發出疫情數據分析平臺與決策平臺,讓主管單位迅速了解疫情走勢。數位科技正悄悄融入我們的真實生活,智慧雲和智慧邊緣等技術正在推動整個社會的數位轉型,當運算無所不在時,我們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煉出智慧,無論是醫療、零售,還是教育產業,AI都能為各行各業帶來改變。
《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
<洋流與氣候>
‧為何淡水這麼冷?
每一年要進入冬季時,當氣象局說一波大陸冷氣團即將抵達台灣時,總是會加一句:「明天淡水會出現全台最低溫……」,為什麼每次都是淡水出現全台最低溫呢?難道是因為位在最北邊嗎?可是金山的位置比淡水更北呀!海拔比較高嗎?當然不是!那是什麼原因呢?這就要談到洋流的影響了,當暖流流經陸地邊緣時,會使暖流流經地區的氣溫上升,空氣變得溫暖且含有較多的水氣,暖空氣因為密度較四周小而向上湧升,湧升到高空會因為降溫而使水氣凝結成雲進而降水;反...
目錄
《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
推薦序
自序
【上帝之手】
心形小島
荒野守護神
幽靈女士
【鬼斧神工】
高雄哀怨女臉
浪漫的留言
給外星人看的廣告
站在雲端才看得到的藝術作品
比兩座一○一大樓還高
【陽具崇拜】
塞爾納阿巴斯巨人
塞爾納阿巴斯巨人播的種
Google Earth Community論壇
【沙漠中的餐盤】
一切的問題在資源分配
綠色革命
向沙漠要糧
真的沒問題嗎?
【天神的牧場】
被石化的羊?
特大號羊背石?
又是外星人幹的?
鼓丘之海
【谷】
縱谷與橫谷
天空之谷
通谷
【火山】
成因
十年火山
四板交界
酸性與鹽基性
滄海桑田
【還記得我們在島上嗎?】
臺灣是個島吧?!
海岸巡禮
海岸現況
【臺灣有冰河嗎?】
臺灣有溺谷和冰斗?
始作俑者矢部長克
鹿野忠雄的冰斗
【站在世界最高峰】
因為山在那裡
第三女神
有價無價
北線
南線
【海陸桂林】
山水之美甲天下
在煙波盪漾中缺水
海上桂林
三個洞
【大峽谷】
世界遺產
一本巨大的地質書
水與空氣
天空步道
【洋流與氣候】
為何淡水這麼冷?
四十九度的大城
退休者天堂
Iceland & Greenland
【偷窺朝鮮】
大家來偷窺
無賴之國
特別之旅
【翡冷翠】
文化、歷史名城
虛擬之城
旅遊規劃
【萬里長城到底有多長?】
團結力量大
長城磚
地名的背後
【小林村滅村事件簿】
被除名的莫拉克
無言的故事
虛擬時光回溯
【鳥瞰日本大海嘯】
毀滅性打擊
受創慘重的原因
驚人末世畫面
海嘯到臺灣
【搶水】
水危機
兩河之爭
湄公河
虛擬水
【棋盤中的緬甸】
高大的山姆大叔
新絲路
利害與矛盾
《地理課沒教的事2: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
推薦序 完成探索世界夢想的一本書/楊萬賀
推薦序 跨越四度空間的新視野/盧光輝
推薦序 引爆地理科學的熱情/宋國士
作者序
【Ⅰ時空軌跡】
01時光回溯臺北城
02孔子壯遊天下
03三百年前的遊記
04前進噶瑪蘭
05這樣看土樓
【Ⅱ時空互動】
06巨人的滑水道
07納西的自然
08黑夜看世界
09糞便地圖
10國境之南與國境之難
【Ⅲ時空物語】
11你不知道的非洲
12風言風語
13海洋到處都有魚嗎?
14看懂溫度分布
15那些乾旱的地方
《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
推薦序 讓我們一起關懷明日的地球/楊萬賀
推薦序 順應大自然是人類必須學習的一課/盧光輝
作者序 超脫有窮眼界,探索無窮時空
【Ⅰ變動的世界】
01 島的誕生
02 南方渦流傳奇
03 火燒中的地球
04 地震與臺灣
05 消失的湖泊
【Ⅱ變動的臺灣】
01 鳥瞰漁港
02 知水如上善
03 外傘頂洲
04 全球暖化淹到哪?
【Ⅲ數字看世界】
01 GAPMINDER
02 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和民主
03 馬爾薩斯怎麼說
04 癌症的空間觀
05 鳥瞰臺灣教育
【IV世界之最】
01 人文之最
02 自然之最
《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
推薦序 讓地圖活過來,訴說地球故事/盧光輝
作者序 用Google Earth輕鬆進入虛擬的真實世界
【第一章 從壁畫到手機──你不知道的地圖】
我是誰?我在哪?
地圖是認知的投射
無優質地圖有如摸黑打仗
擴張領土,地圖先行
為了擁有臺灣卯足全力測繪
看見世間的改變
從搶地盤到爭鏈結
觀看地球的視角變了
【第二章 Google Earth的基本認識與操作】
Google Earth的發展歷史
Google Eartg版本
Google Earth操作介面──側欄
Google Earth操作介面──快速功能鍵
【第三章 點資料的應用】
新增地標──說明
新增地標──樣式、色彩
新增地標──檢視
新增地標──海拔高度
【第四章 線資料的應用】
新增路徑──說明
新增路徑──樣式、色彩
新增路徑──檢視
新增路徑──海拔高度
新增路徑──測量單位
新增路徑──剖面圖應用
新增路徑──飛覽鏡頭的調整
3D控制器
【第五章 面資料的應用】
新增多邊形──說明
新增多邊形──樣式、色彩
新增多邊形──檢視
新增多邊形──海拔高度
新增多邊形──測量單位
繪製指示符號
升高海平面
【第六章 圖像疊加】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圖層
線上數化與疊圖──臺北城
美軍地圖
一九四九年的高雄
一九四九年的臺北
臺北市的路名
歷史地圖
認知地圖
導航地圖
衛星地圖數據──就是財富
遊戲地圖
【第七章 3D模型製作】
最早的鳥瞰地圖
網面立體地形圖
3D模型製作
簡單而粗暴
如何製作紅色方框
如何製作立體模型
加注標籤
算法才是未來
小範圍立體地形圖
【第八章 地圖蒐奇】
立體地球儀
板塊漂移地球儀
二千年來的城市發展
海平面上升地圖
災害潛勢地圖
國土真實面積
即時世界空氣指標地圖
尋找飛機
尋找油井
全球瞭望臺
詩詞地圖
【第九章 如何探索研究這個世界】
什麼是地理?
地理議題
探索臺北古城
如何提出好問題?
不能輕忽的田野調查
社會科學的科學性
訓練科學客觀性
地理眼的工具性
歷史的地理樞紐
《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
推薦序
自序
【上帝之手】
心形小島
荒野守護神
幽靈女士
【鬼斧神工】
高雄哀怨女臉
浪漫的留言
給外星人看的廣告
站在雲端才看得到的藝術作品
比兩座一○一大樓還高
【陽具崇拜】
塞爾納阿巴斯巨人
塞爾納阿巴斯巨人播的種
Google Earth Community論壇
【沙漠中的餐盤】
一切的問題在資源分配
綠色革命
向沙漠要糧
真的沒問題嗎?
【天神的牧場】
被石化的羊?
特大號羊背石?
又是外星人幹的?
鼓丘之海
【谷】
縱谷與橫谷
天空之谷
通谷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7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