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峰大本營的Wi-Fi訊號很不穩定,而且價格不菲。同時由於昆布咳,我說話很費勁,能不說就不說。媽媽顯然沒注意到今天是母親節,當通過視訊看著我祝福她節日快樂時,她看見我不停地咳嗽,就告訴我這是她收到過的世界上最高的祝福,已經心滿意足了,讓我專心登山。其實媽媽不知道,這既是母親節的祝福,也是我出發衝頂臨行前的道別。沒有任何人能100%保證下山的安全。這也許是我們的最後一面……」
攀登聖母峰者都是準備就緒了才出發。創業也是準備充分了才開張。登山途中困難重重。創業路上的很多艱難困苦更是根本無法預見。攀登聖母峰時總是面臨著「是否現在下撤才是正確決定」的抉擇。創業者也時常在放棄和堅持的念頭中做鬥爭。
攀登聖母峰對登山者的身體消耗非常大,我50天內掉了10公斤。創業過程中對創業者的健康損傷也顯而易見。假設登頂成功了,但之後能否安全下撤還是未知數,而且下撤的風險更大。創業就更不知道何謂成功,因為即使企業做大了,也不可避免地有做大後的困難和痛苦。
登頂的勝利感和上市敲鐘的成功感都是短暫的快感,更多時間是面對之後接踵而來的考驗。但儘管如此,我依舊選擇了攀登聖母峰、依舊選擇了創業。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作者簡介:
于智博,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曾任世界五百強企業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的高級助理,妥妥遞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哈佛大學歷史上首位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畢業生,先後出版《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真實哈佛MBA》。他16歲隻身赴美留學,就讀於一所只有50人的鄉村中學;21歲被當時世界最大電腦廠商美國戴爾電腦公司聘用,先後在其總部3個重要部門任職;2009年加入花旗集團,並成為其10名「全球領袖計劃」成員之一,先後在紐約和巴西工作。
章節試閱
Day 26 放棄不丟人 2018年4月30日
今天的計劃是從二號營地訓練攀登到三號營地,並在三號營地過夜。昨天晚上由於高原反應嚴重,我徹夜未眠,但總算熬到天微微亮了,還不到5點我就鑽出帳篷了。我是全隊第一個起床的,甚至比伙房的夏爾巴起得還早。拉伸、熱身、吃早餐,清晨8點,我們便出發了。三號營地海拔7300公尺,位處洛子壁的中間部位。從二號營地出發一個半小時後,可以到達洛子壁的腳下,然後便是平均坡度為70度的600多公尺冰壁攀登。而世界聞名的美國第一高樓——世界貿易中心也才不過541公尺。就算是在平原地區上接近70度的台階也可以稱謂高難度陡坡了。更何況這裡是6700公尺左右的海拔,也並不是台階,而是光溜溜的冰壁,還有600多公尺的垂直海拔上升。洛子壁是與昆布冰川齊名的聖母峰南坡攀登的兩大天險之一,但又是必經之路。要想有機會挑戰聖母峰,必須過洛子壁這一關。洛子壁也是每部關於聖母峰的電影或者書籍裡面重點突出的環節。可想而知它的險!
從二號營地一出發,我們便穿上了冰爪。6500多公尺已經全都是冰雪覆蓋了。我接著走了一段緩緩上升的路段,難度不高,但頭痛依舊。大概一個半小時後,我們便到了著名的洛子壁腳下。抬頭一看,比我想像的還要高、還要陡,而且光滑得像面鏡子。刺眼的陽光混合著反射的陽光,隔著登山雪鏡都把我照得有點目眩,頭更痛了。在這看不見頂的大冰壁上有兩根小拇指那麼粗的路繩。它們之間相隔5公尺左右。一個是攀登路繩,另一個是下降路繩。我們的生命安全就都掛在這根繩子上了,真正的命懸一線。偏偏在這個時候,突然下起了雪。溫度也隨著陽光的消失而驟降。一下子把已經看似艱巨的任務變得更加讓人害怕。我們隊一共七個人,其中三位決定今天就不登洛子壁了,當場折返回二號營地。我吃了幾口奶酪、幾顆杏乾,喝了幾口熱水後,上!
沿著路繩攀冰我是訓練過的。但無論是之前在四姑娘山的訓練,還是在聖母峰大本營的訓練,也就是最多上升20~30公尺。2018年10月份在島峰的衝頂階段攀冰也就300多公尺,而且海拔比這裡低了接近1000公尺,然後我用盡了全身最後一絲力氣才登頂成功。今天面對這世界天險洛子壁,我心裡確實沒譜,但絕對不能退縮。每多上一步就會創造我人生中新的最高海拔記錄,也是對我自己攀登更高更險山峰的挑戰。自古聖母峰南坡一條路,只能放手一搏!踏上冰,握好上升器,雙腿用力向上蹬,上身直挺,右手往上推,站穩,喘口氣。再向上踏一步,握好上升器,雙腿用力向上蹬,上身直挺,右手往上推,站穩,喘口氣。如此循環,我按照自己可承受的頻率向上攀登。前200公尺,我覺得我發揮得還是不錯的。一直在全隊處於第二的位置。要知道另外三位隊友都是登過許多高山的高手。運動量大,加上太陽一直毫無遮攔地暴晒,我已經渾身大汗,但是又不敢把羽絨服脫下來,也確實不方便脫,所以就只好來開上身和腿部的拉鍊,忍著這種難受接著向上。可是說時遲,那是快,忽然間就起霧了,而且這個霧是濃到只有10公尺左右的能見度。一下子氣溫也降下來了。於是,我立刻拉上所有拉鍊,戴好手套。這種時而乾熱時而冰寒的、反覆無常的、毫無徵兆的天氣變化真是無法預防,只能硬抗,這也是洛子壁攀登的難處之一。
前200公尺,我一直與位處首位的羅哥相差十來公尺,這也是攀登過程中,兩名登山者之間應該保持的安全緩衝距離。羅哥不是像我這樣的登山菜鳥。相反,他是全隊登山經驗最豐富、體力最充沛、速度最快的。一路上,無論是過昆布冰川,還是到二號營地,他都領先了其他隊友一大截。來聖母峰前,他成功登頂過海拔8156公尺的馬納斯魯峰。今天攀登洛子壁也不例外,他依舊是全隊第一個。我是爭取能夠跟上他的速度,從未想過有追上的可能。前200公尺,我跟得還行,但再往上,我是越登越慢,但羅哥的速度似乎沒有放緩。我們之間的距離一點點拉大。一會,飄起一片濃霧,羅哥就徹底從我的視線裡消失了。上看沒有目標點,下望深不見底。全部性命就掛在這一根細細的繩子上。這個時候想不害怕都難。但已經都到這裡了,想那麼多也沒用,接著向上!
就這麼一會熱,一會冷,一會看得真切,一會喪失能見度,也不知過了多久,我的腳步越來越慢,越來越沉。而且,每向上登一步,都要停下來喘好幾口大氣才能接著向上再登第二步。累得我連抬頭向上看都覺得費勁。這時候,前面的羅哥已經沒了身影。再接著向上登,我的腳沉得都快抬不起來了,而且呼吸越來越困難。但三號營地還絲毫不見蹤影,只有看不見頂的冰壁。這個洛子壁好像永遠走不完。然後又不知道登了多久,我居然開始睡著了。這是一個很奇特的、我從未體驗過的經歷。每登出一步,我會喘好幾口大氣,但喘著喘著我居然合上眼睛睡著了!可是睡了也許就兩三秒,我又醒了,接著登出下一步。然後每一步都如此。當時我的意識很清醒,知道自己是睡著了,然後又醒了。估計是疲勞和缺氧雙重原因所造成的現象。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我忽略頭痛了。
又接著走了一陣,我的速度更慢了,簡直可以用爬行來形容。好多次想放棄了,但我依舊憑著意志力一步一步往上挪。心想,這連三號營地的影子都還沒看到呢,怎麼去挑戰聖母峰啊?!就在這時,一排小黃點出現在了不遠的上方。我意識到那就是三號營地,終於快到了!可是我的身體已經不聽我使喚了,一屁股坐在了雪地上,再也起不來了。那些小黃點離我大概還有100多公尺,也就是說我現在所處的海拔大概是7200公尺左右。我看著它們,特別想站起來,登過去,但我實在是太累了,根本站不起來了。坐在70度的冰壁上也很危險,隨時有滑下去的可能。我轉過身來,蹲下身,膝蓋靠胸口,背靠冰壁,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又似乎永遠喘不夠。這最後100多公尺怎麼辦?我糾結了大概10分鐘之久,最後決定不上了,下撤。
能放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近在眼前的目標是相當可惜的,也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決心。但是,當時我已經相當疲勞,而且開始有睡著狀態(後來才得知這種狀態如果在更高海拔過夜,有可能引起夜間失溫而導致死亡),再加上在二號營地就已經有很嚴重的高原反應——劇烈頭痛,就算最後上到了三號營地,那一晚上肯定非常難熬,甚至有危險。我考慮再三,儘管很可惜,但下撤應該是正確的選擇。有的時候,該放棄的就要放棄。下山的時候,我已經體力耗盡,舉步維艱。給我帶路的夏爾巴嚮導看到我已經體力不支,他出了個主意,把我連在他的身後,兩個人用一根繩索下降下山。我沒聽說過這種下山方式,更沒試過。但現在的身體狀況已經由不得我選了。要是再猶豫一會,身體狀況只會更差。在這麼高的海拔多留一分鐘,身體就會多消耗一分。他用繩子把我的安全帶前端和他的安全帶後端鎖在了一起,然後他的安全帶前端鎖在了路繩上,緩緩地開始放繩子,下降。我的性命現在完全掌握在他的手裡,這種感覺真叫人提心弔膽。
在下降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還在往上攀登的吳哥和東哥。當時他們距離三號營地至少還有一個半個小時的距離。我真不知道他們能否上得去(後來他們成功到達三號營地,而且還過了一夜)。當他們問我還有多遠的時候,我腦子裡清清楚楚地想說一個半小時,但嘴裡說了好幾次卻怎麼也說不清楚。說到後面,我們互相都笑起來了。他聽不明白,看著我「表演」。我說不清楚,也覺得自己好笑。估計這也是缺氧的表現吧。上山攀登了6個多小時,下山用了3個多小時(其中有一半是嚮導「拖著」我下的),一共10個小時,而且還沒能抵達三號營地,更沒有過夜,也就沒有完成此次訓練的任務。這一天應該是目前此次挑戰聖母峰之行最累最辛苦的一天,結果也是最讓我失望的一天。訓練不成功,對我的信心是有打擊的。我對珠穆朗瑪峰更加敬畏了。
下午4點過,好不容易終於回到二號營地,但我連進帳篷力氣都沒了,就坐在了帳篷外的大石頭上面,久久不願起身,實在是太累了。在帳外石頭上喝了一杯熱葡萄果汁,但喝著喝著幾乎拿著杯子就睡著了。晚飯也沒吃,拚盡了全身最後一點力氣把自己挪進了帳篷。這時累得連脫登山靴和羽絨服都成了艱巨的任務。然後,鑽進睡袋就倒下了,連睡袋訓練都沒力氣拉了,瞬間就睡著了。
結語:今天首次嘗試攀登聖母峰兩大天險之一的洛子壁。要攀登600多公尺高的平均70度的大冰壁,這是我人生目前最極限的挑戰了。攀登了近6個小時,看到了三號營地,但在離其還有100公尺的距離時,已經完全筋疲力盡,最終鎩羽下撤,沒有完成此次訓練的任務。
Day 26 放棄不丟人 2018年4月30日
今天的計劃是從二號營地訓練攀登到三號營地,並在三號營地過夜。昨天晚上由於高原反應嚴重,我徹夜未眠,但總算熬到天微微亮了,還不到5點我就鑽出帳篷了。我是全隊第一個起床的,甚至比伙房的夏爾巴起得還早。拉伸、熱身、吃早餐,清晨8點,我們便出發了。三號營地海拔7300公尺,位處洛子壁的中間部位。從二號營地出發一個半小時後,可以到達洛子壁的腳下,然後便是平均坡度為70度的600多公尺冰壁攀登。而世界聞名的美國第一高樓——世界貿易中心也才不過541公尺。就算是在平原地區上接近70度的台階也可...
推薦序
前言:跟著大于登聖母峰
起因 ORIGIN
說起珠穆朗瑪峰想必很多人都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我們小學就學過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有8848公尺,位於西藏境內。但同時對於很多人來說,她又很陌生。聖母峰到底在哪呀?長什麼樣子啊?8848公尺是多高啊?別說去過,很多人一輩子就連看都沒有看到過這世界最高峰的尊容。我很有幸,在2012年秋天驅車前往聖母峰北坡大本營,遠眺了她的尊容。那時候能看一眼聖母峰,遠遠地合個影,我就已經覺得很了不起,很知足了。壓根就沒想過要去攀登聖母峰,那是訓練多年的專業登山隊才有可能去嘗試的事情。
2016年4月,我組織哈佛校友前往雲南山區開展了一次扶貧及徒步活動。在那次活動的徒步環節裡,大部分時間我們較輕鬆地沿著山路徒步。但其中有一天,商學院的陶一陽、法學院的王旻初和我三人與當地藏族嚮導索楠組成了一個小分隊向大寶山前進,目的是挑戰一下自己,感受一下累和難。當天我們走了20多公里山路和雪地,大約13個小時。早上天才微微亮我們便出發了,夜裡過了8點,一片漆黑才回到牧民的小木屋。一進屋,我就癱坐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喘氣,半晌沒說話。20多分鐘過去我才終於緩過勁來。那天我第一次真正領略了高原大自然的威力。我穿著平時健身房裡穿的透氣跑步鞋和牛仔褲就上山了,那個時候我連一雙普通徒步鞋和一條軟殼褲都沒有。過膝的積雪很快就把我的鞋和褲子浸透了,呼嘯的山風和飄揚的大雪也讓我難以招架。最後我們沒有登上大寶山,只是遠遠地看了看。就這樣,我當時也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但正是這次準備不足的雲南徒步,勾起了我對高山的興趣。
2016年的10月,我又組織了一次哈佛校友新疆喀什秋遊活動。那次活動讓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一座在登山圈裡排得上號的雪山——慕士塔格峰。但我僅僅是在其大本營過夜,然後第二天趁著自由活動時間「溜達式」地向上攀爬了大概3小時。剛剛觸摸到雪線,我就折返下山了。這一次我爬山仍然沒有任何登山裝備,沒有氧氣瓶,甚至連徒步鞋都沒有,又是僅有的一雙跑步鞋和一條牛仔褲。當地嚮導對我在毫無準備而且毫無裝備和經驗的情況下能「溜達」到慕士塔格的雪線,然後還毫無高原反應現象,感到驚訝並連連贊嘆:「你怎麼敢就這樣上去?」、「很多登山隊要準備一年才敢上山!」、「你真的一點高原反應都沒有嗎?」後來我才知道,我到的雪線已經是5500公尺了,而且很多登山隊是把慕士塔格當作衝擊8000公尺高山的訓練山峰來對待的。也就是說,要想登8000公尺的雪山,就要先過慕士塔格這一關。不過我們的新疆當地嚮導看了我的狀態後半開玩笑地說:「智博,我覺得你可以跳過慕士塔格,直接挑戰聖母峰了。」誰知道他這一句玩笑話,卻真的挑起了我對聖母峰的興趣和一些想法,而且在兩年後還成真了。在這之前哪敢考慮攀登聖母峰啊!那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是職業登山運動員的事!
一年後,我隻身前往尼泊爾,徒步去聖母峰大本營,並攀登了島峰。這是一次探勘,或者說是一次模擬考。由於從中國的北坡攀登聖母峰需要辦理各種煩瑣手續,而且就算手續辦完了也不見得就能獲得登山許可證,所以我放棄了從中國登聖母峰的打算,轉而把目光拋向了從南坡的尼泊爾登聖母峰。可去過幾十個國家的我還偏偏一次沒去過尼泊爾。飲食如何?天氣如何?當地人態度如何?登山路線條件如何?救援成熟嗎?等等,我一無所知,但又都必須瞭解清楚。所以,我就趁著假期,去了尼泊爾,徒步10天去聖母峰大本營探勘,然後又花了兩天時間攀登了在當地頗有名氣的島峰。島峰是一座測驗型雪山。雖然海拔只有6200公尺,僅僅與聖母峰二號營地海拔同等,但它衝頂部分的大冰壁有足足400公尺。這與攀登聖母峰的必經之路——洛子壁和最終衝頂階段是非常相似的,可以說是迷你版的洛子壁和聖母峰衝頂階段。它給希望登聖母峰的人們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測試場所。登島峰是我第一次登雪山,第一次穿冰爪,第一次用安全鎖,第一次用上升器8字環,第一次用冰鎬,第一次深夜開始登山,第一次駐紮在5000多公尺的海拔……
還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結果是,我用了6個半小時登頂島峰,又用了5個小時下山。完全是個登山新手的我能有這樣的表現,我的夏爾巴嚮導尼瑪表示看好我登聖母峰。要知道尼瑪可是成功登頂聖母峰8次的絕對登山高手。他能給我這樣的評價,也是真正堅定我信心去嘗試登聖母峰的重要原因之一。
創業拚命 Entrepreneurship
在接下來的半年裡,我不僅要保持訓練(尤其是體能),還要和家人們和創業夥伴們「鬥智鬥勇」。他們既心痛我,又關心我,所以並不是很支持我去挑戰聖母峰。不過,話說回來,又有幾個家人和朋友會一聽你要去挑戰和飛機飛行高度相仿的世界最高峰就立刻表示支持呢?而且,挑戰聖母峰確實存在著許多風險。
攀登聖母峰的利弊一定要分析透徹、考慮清楚後才能行動。人命關天的事情絕對不能莽撞和武斷。我要是回不來,首先全家人傷心透頂是肯定的,然後公司會受到極大的衝擊,再說了我還沒結婚呢!所以,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都會面臨極大的風險。但是,如果我成功登頂了,那麼隨之而來的光榮也會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對我們這樣一個毫無品牌和名氣的初創公司,登頂聖母峰意味著公司會自然而然地獲得關注,意味著公司品牌希望與世界之巔平等靠掛的願景與超強行動力,意味著企業形象和精神不言而喻地樹立與潛移默化地傳播。冒著生命危險為公司代言值得嗎?有人覺得不值得,甚至有人覺得我傻,但我覺得這個險值得冒!任何能讓公司殺出重圍的機會都要勇敢地嘗試,都要全力以赴地爭取,創業不就是拚命嗎?!
2017年年底,經過最後一次艱難的長達5個小時的家庭與公司混合會議後,千難萬難,左右衡權,斟酌再三,大家最終達成共識支持我去嘗試這次壯舉。到現在那一幕幕還猶如昨日。至今,我依舊深深感謝各位對我的信任和支持!
準備 PREPARATION
接下來的幾個月就是「備戰期」了。從小熱愛體育運動的我曾經有過一個代表祖國勇奪奧運金牌的夢想。對於現年36歲的我來說,成功挑戰聖母峰就是我的奧運金牌了。備戰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大部分。
身體又分體能、力量和技術三部分。由於我從8歲開始堅持運動到現在,所以身體的基礎是不錯的。但僅僅靠平時積累起來的「老本」來「對付」聖母峰是肯定不夠的。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強度遠超平時的訓練計劃:每週一、三、五練體能,在32分鐘內跑步7公里,再加上前後的準備和緩衝活動,一共8公里;每週二、四、六練力量,引體向上30個、伏地挺身120個、深蹲120個、仰臥起坐240個;每週日休息。跑步或力量訓練有時被游泳取代,45分鐘至少游1800公尺。在制定了這個計劃之後的3個月裡,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無論是健身房還是街道公園,無論是工作日還是週末節假日,無論是在成都、深圳還是世界各地出差,我每一天都嚴格按照計劃去執行,並且記錄在日記裡,甚至選擇性的發到網路上和群組裡。在4月5日啓程出發時,我的身體狀況已經調整到了近年來的最佳狀態。
在增強體能和力量的同時,登山技術的訓練也是絕對必要的。如果說在體能和力量上我有過去的積累,那麼在登山技術上我可以說是白紙一張。特別是14座8000公尺以上的世界最高海拔雪山,更是一座也沒登過。而且登山技術也不是自學可以得來的,需要有專業的教練。這時候,我得知2018年1月登山隊在四川四姑娘山舉辦聖母峰特訓營的消息,這真是及時雨。那一週我學得非常認真,練得非常刻苦,問得也特別多。從專業的角度,第一次學習用冰鎬,第一次學習穿冰爪,第一次學習穿登山靴,第一次學習用安全帶,第一次學習用下降器,等等。特訓結束後,我並沒有停止技術訓練,而是力所能及的在城市裡練習基本功和熟悉裝備。而且,我知道到了聖母峰大本營之後,我們還有為期兩週的訓練可以強化技術。
心理上的準備也必不可少,甚至更為重要。心理上的準備並不是指每週看一次心理醫生之類的,而是盡可能多地瞭解聖母峰,吸收關於聖母峰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和前人的經驗。書籍、影片、網上的資料和訪談,是我獲取信息的四個主要管道。這次攀登聖母峰是從位於尼泊爾的南坡上山,而大部分從南坡上山的攀登者都是外國人,所以我選擇了四本非常有代表意義的英文書籍 Into Thin Air、The Climb、No Shortcuts to the Top、The Will to Climb。每一本書我都仔細閱讀,並且在重點處做了標注。有不明白的地方立刻在網上查找輔助資料,直到弄明白為止。這四本書的作者都是多次登頂聖母峰的登山家。從他們的書中,我不僅獲得了豐富的關於聖母峰的歷史、地形、天氣、難點、特點等知識,而且還學到了很多關於登山的經驗。讀完一本書,就好像作者帶著我登了一次聖母峰。讀完這四本書,至少在心理上我已經登了四次聖母峰。而且我把每本書裡的內容進行對比閱讀,既能強化記憶,又能多次確認其真實性,非常有趣,非常有收穫!
另一個獲取聖母峰知識的重要管道是影片,包括電影以及紀錄片。電影畢竟是電影,肯定有部分戲劇化成分。但是,也有相當部分是實景拍攝,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會盡量還原當年現場,是有相當學習價值的。關於聖母峰的影片不少,我不僅基本都看了,而且把幾部登其他山的電影也看了,比如說《巔峰極限》 、《八千米死亡線》,等等。關於聖母峰的電影裡面,2015年上映的好萊塢大片《聖母峰》是我看得最多的,看了十幾次。這部影片一是比較新,所有的畫面都是高清的。二是電影劇本是根據1996年聖母峰頂上真實發生的山難改編的。拍攝組盡最大努力還原了當年的情景,而且除了登頂部分,其他都是在尼泊爾實景拍攝的。三是儘管時隔22年,但當年的登峰路線和使用裝備和今天的都還差不多。所以,這部影片很有借鑒價值。我出發前幾乎可以背下電影裡的每一個細節。這在我實際登山時給予了相當大的幫助,因為每到一處我都不陌生,好像以前來過。另外的一些影片包括美國的IMAX大作《挑戰極限-聖母峰》,英國的BBC紀錄片《最狂野的夢想:征服珠峰》,韓國2015年的票房冠軍《喜馬拉雅:返家之路》,中國的《天階》,等等,這些影片都從不同角度展現出了攀登同一座山峰可能發生的情況和需要準備的內容。
搜索網上資料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組成部分。我也沒少花時間在網上調查。 但是,現在網上的信息泛濫,而且不少是錯誤資訊。所以,在閱讀網上資料時,我格外小心。登聖母峰是人命關天的事。如果被網上的錯誤資訊害了,那就真是連喊冤都無門了。
採訪曾經登頂聖母峰的人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前前後後深度採訪過四位登頂者。有男士,也有女士;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從南坡上的,也有從北坡上的;有20多歲的,也有快50歲的;有職業登山者,也有登山愛好者;有初次登頂的,也有多次登頂的;有失敗多次最終取得成功的,也有首次挑戰即成功登頂的。總之,我能接觸到的,有代表性的登頂人士,我都懇請他們向我講述親身經歷,傳授個人經驗。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陝西省登頂聖母峰女性第一人沙姐,和中國唯一的8000公尺海拔登山嚮導張寶龍先生。感謝他們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問題,甚至有時候是重復的問題!感謝他們毫無保留地給我講述他們登峰時的點點滴滴!他們的經歷分享對我登峰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再次感謝!
出發 Start Off
經過近半年的準備,2018年4月5日清晨,我搭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式從成都出發飛往尼泊爾,開啓了攀登聖母峰之行。媽媽送我到雙流機場。過去20年她送我到機場不下兩百次,從未見她流過淚。但當天的氣氛有點怪怪的,我似乎看到她眼睛裡含著淚水。她別的沒說,就說了一句「登頂不重要,平安回來就行」,然後給了我一個緊緊的擁抱,扭頭就走了。是啊!登聖母峰是有生命危險的,每年都有好些人因此失去生命。這世上沒有誰能保證登山者的生命安全。那一刻,我感到了生離死別的凝重,心裡想著一定要活著回來!
當地時間上午11點,飛機準時落地加德滿都。機場的模樣和機場外亂糟糟的場景與電影裡演的一模一樣。當地登山隊的人員接上我們後,便徑直來到酒店。我們將在加德滿都休整一天,熟悉隊友,檢查裝備,辦齊手續,然後再正式出發進山。
前言:跟著大于登聖母峰
起因 ORIGIN
說起珠穆朗瑪峰想必很多人都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我們小學就學過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有8848公尺,位於西藏境內。但同時對於很多人來說,她又很陌生。聖母峰到底在哪呀?長什麼樣子啊?8848公尺是多高啊?別說去過,很多人一輩子就連看都沒有看到過這世界最高峰的尊容。我很有幸,在2012年秋天驅車前往聖母峰北坡大本營,遠眺了她的尊容。那時候能看一眼聖母峰,遠遠地合個影,我就已經覺得很了不起,很知足了。壓根就沒想過要去攀登聖母峰,那是訓練多年的專業登山隊才有可能去嘗試的事情。...
目錄
序一
序二
合作夥伴寄語
哈佛校友寄語
前言:跟著大于登聖母峰
Day 01 CA437,加德滿都 2018年4月5日
Day 02 準備進山 2018年4月6日
Day 03 「死亡跑道」——盧卡拉機場 2018年4月7日
Day 04 途經《聖母峰》取景地——懸崖雙吊橋 2018年4月8日
Day 05 登山裝備終於「失而復得」 2018年4月9日
Day 06 喜馬拉雅山的明珠——天波切寺,尼泊爾最高佛寺 2018年4月10日
Day 07 抵達海拔4350公尺的丁波切 2018年4月11日
Day 08 訓練後「要命」的高燒 2018年4月12日
Day 09 攀登聖母峰的必修課堂——羅布切峰 2018年4月13日
Day 10 登聖母峰必修課第一節:攀升到高營地 2018年4月14日
Day 11 登聖母峰必修課第二節:衝頂羅布切峰 2018年4月15日
Day 12 徒步客的終點——聖母峰南坡大本營 2018年4月16日
Day 13 讓人熱淚盈眶的普迦儀式 2018年4月17日
Day 14 世界最高的診所和浴室 2018年4月18日
Day 15 臨陣磨槍:「恐怖冰川」訓練日 2018年4月19日
Day 16 訓練、工作兩不誤,世界最高的金融IT系統測試 2018年4月20日
Day 17~18 雪線之上的世界「名人堂」 2018年4月21日—22日
Day 19 行走在「恐怖冰川」之間,與死神近距離接觸 2018年4月23日
Day 20 不是一個人在挑戰 2018年4月24日
Day 21 雪崩!原計劃擱淺 2018年4月25日
Day 22 等待也是一種考驗 2018年4月26日
Day 23 名不虛傳的「恐怖冰川」 2018年4月27日
Day 24 低估了一號營地到二號營地的難度 2018年4月28日
Day 25 人生中第一次高原反應 2018年4月29日
Day 26 放棄不丟人 2018年4月30日
Day 27 在海拔6500公尺發燒了 2018年5月1日
Day 28 聽聞奶奶去世的噩耗 2018年5月2日
Day 29 乘直升機下到南切休整 2018年5月3日
Day 30 「赤腳大夫」治我的昆布咳 2018年5月4日
Day 31 買書,看NBA,品夏爾巴餐 2018年5月5日
Day 32 世外桃源——騰真諾爾蓋的家鄉 2018年5月6日
Day 33 奶奶,您走好 2018年5月7日
Day 34 開始閒不住了 2018年5月8日
Day 35 提前啓程徒步回聖母峰大本營 2018年5月9日
Day 36 省吃儉用 2018年5月10日
Day 37 在大本營為我舉辦的「歡迎晚宴」 2018年5月11日
Day 38 隊友團聚大本營 2018年5月12日
Day 39 看老天臉色 2018年5月13日
Day 40 我的「遺言」 2018年5月14日
Day 41 衝頂階段開始!高原反應也如期而至 2018年5月15日
Day 42 「起死回生」的丹木斯(Diamox)2018年5月16日
Day 43 抵達「掛」在洛子壁上的三號營地 2018年5月17日
Day 44 另一個10小時攀登,抵達人類海拔極限的四號營地 2018年5月18
Day 45 十級大風,零下40度,12小時攀登,8小時下撤,目睹3具屍體,雙腳凍傷,終於站上世界之巔 2018年5月19日
Day 46 上山容易,下山難——飛來橫禍 2018年5月20日
Day 47 終於回到大本營,10個腳趾凍傷已無知覺 2018年5月21日
Day 48 老天終於賞臉,「允許」我們飛往加德滿都 2018年5月22日
Day 49 CA438,成都 2018年5月23日
後記
序一
序二
合作夥伴寄語
哈佛校友寄語
前言:跟著大于登聖母峰
Day 01 CA437,加德滿都 2018年4月5日
Day 02 準備進山 2018年4月6日
Day 03 「死亡跑道」——盧卡拉機場 2018年4月7日
Day 04 途經《聖母峰》取景地——懸崖雙吊橋 2018年4月8日
Day 05 登山裝備終於「失而復得」 2018年4月9日
Day 06 喜馬拉雅山的明珠——天波切寺,尼泊爾最高佛寺 2018年4月10日
Day 07 抵達海拔4350公尺的丁波切 2018年4月11日
Day 08 訓練後「要命」的高燒 2018年4月12日
Day 09 攀登聖母峰的必修課堂——羅布切峰 2018年4月13日
Day 10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07-17ISBN/ISSN:978986516411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0頁開數:17*23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