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各篇文字,都能推動讀者「vicarious」地欣賞古今中外的藝術家與風土人情,自行在心中有創意地燃亮感受。當中不少簡截精僻的記述,寫及的都是著名哲學家與藝術家(主要是作家),從十四世紀意大利的薄伽丘(〈薄伽丘一日譚〉)、十九世紀德國的尼采(〈打一個噴嚏結識尼采〉),說到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加拿大的門羅(〈門可羅艾麗絲〉),還有日本的夏目潄石(〈夏目秋波〉)和島崎藤村(〈黎明前拼貼島崎藤村〉),中國的曹雪芹(〈紅樓外的綠洋〉)、魯迅(〈老虎尾巴動土〉)、老舍(〈老舍開小差〉)和茅盾(〈聽靜默說茅盾〉),還有我們的西西(〈看西西的新房子〉)、吳煦斌(〈作家藏品一覽——看《恍惚的,遙達的,隨即又散了》展〉)和也斯(〈在馬蒂斯旺斯教堂捧讀也斯〉),等等;以上列舉的作家,還不及書中提到的一半,可見本書如何縱橫馳騁於時間與空間、國族與文化。書中文章常常以作者到訪藝術家故居為主題,作者會細緻入微地描寫途上所見所聽,無論路上交通還是故居小擺設與房間設計,並提及藝術家創作與生平,寓嘆謂和賞識於眼前事物。字裏行間還可能蘊含對藝術家時代的感慨,例如〈塔裏的男人〉寫瑞典戲劇家史特林堡,談及他曾經有反猶太主義傾向,還好晚年改變了觀點……當年(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歐洲,正是瀰漫種族與性別的偏見,你可以說文中的幾句帶過,是對歷史作微言大義的側寫。整本書都充滿類似的觀察,讀後教人回味再三。
作者簡介:
惟得
散文及小說作者,也從事翻譯,現居加拿大。
一九七〇年代開始創作小說,多刊於《大拇指週報》,並任該刊書話版編輯。
一九八〇年代初為《香港時報》及《號外》撰寫專欄,一九八四年赴美求學,畢業於加州柏克萊大學,一九九〇年代重新寫作,文稿散見《明報》、《信報》、《蘋果日報》和香港電影資料館叢書,近年著作多發表於《香港文學》、《城市文藝》、《大頭菜文藝月刊》及《別字網志》,小說〈十八相送〉收錄於《香港短篇小說選二〇〇六—二〇〇七》(二〇一三年),小說〈長壽麪之味〉收錄於《香港短篇小說選二〇一三—二〇一四》(二〇一八年),著有短篇小說集《請坐》(二〇一四年,素葉出版社)、《亦蜿蜒》(二〇一八年,初文出版社);散文集《字的華爾滋》(二〇一六年,練習文化實驗室);電影散文集《戲謔麥加芬》(二〇一七年,文化工房)。
章節試閱
打一個噴嚏結識尼采
下了巴士,還要走一段路,才來到德國哲學家尼采在瑞士小思瑪莉亞的渡假屋。剛才乘車從聖摩里茲出發,沿途是色彩喧嘩的大酒店,有人在湖上滑浪乘風箏,穿過富豪渡假區,一間綠窗的白屋在下午兩點半的陽光下打瞌睡,雖然誠心來朝聖,倒有點擾人清夢了。說是渡假屋,這座素淨的小樓房更像唱葛利果聖歌的修道院。
二樓的工作室就很簡陋,面積已經不大,左邊擺一張牀,上鋪奪目的深藍牀褥,卻是既高且窄,幾乎一翻身便有掉落懸崖的可能。說是工作室,少不了硬繃繃的長桌和木椅,多看幾眼只教人腰酸骨痛。長桌的另一邊倒有一張藍地繡花墊褥的沙發,這樣的奢侈品,想是會客之用。牆上開一扇窗,尼采文思閉塞,大可以踱步窗前,欣賞花園裏綠色的雪篙紫色的風鈴草,渡假屋對開巍峨的阿爾卑斯山脈,因著外牆阻隔,卻與尼采少了眼緣。晚上讀書寫字,油燈如豆,上天保祐他一雙眼睛。工作室外釘著一個「尼采在這裏工作生活」的牌子,卻不見有廚房,工作室內也沒有炊具,難道尼采苦練成仙?猛然想起樓下的展覽廳,原本是一間家庭式的雜貨店,但願那戶人家照顧尼采的膳食。二樓也沒有浴室,工作室內倒有陶製的白水壺白面盆,桌下不忘放一個尿壺,尼采生活所需,相信都在工作室內解決,有點似摩登時代的單身公寓。長篇累牘素描尼采的工作室,並不是想提供室內設計的藍圖,只想突出「清苦」兩個字。尼采本來是巴塞爾大學的知名教授,當時雖然因為健康欠佳退了職,如果他願意,大可以與當地的富豪同流合污,住大酒店牽貴婦狗,他寧願委屈自己,相信是想剖白自己對斯巴達式訓練的嚮往,他崇尚意志全能的形而上學,心目中的超人與高貴人,為了長遠的目標,有抵抗折磨與忍受痛苦的能量,如果他懂得中文,必定會引用孟子的名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表明心跡。他是文藝哲學家,可以把斗室看成篷萊仙境,他形容小思瑪莉亞是「世界上最可愛的角落」,還嫌不夠,再加上:「住在這裏真好,讓宜人的冷空氣圍繞,大自然真奧妙,同時充滿節日氣氛與神秘——老實說,我喜愛小思瑪莉亞,多於其他地方。」他說的倒是真心話,始自一八八三年,每年夏天他都來小思瑪莉亞避暑,直至一八八八年,他精神完全崩潰為止。
樓下十六個陳列櫃,這就概括了尼采的一生。我們看到他祖宗的世系圖,他早年在瑙堡寄宿學校,其後在波恩與萊比錫大學與同學的合照,他在大學時期似乎頗為活躍,先後參加了漢康尼亞同好及語言與文學學生會,另外就是他著作的初版。因為印刷不精美,封面多已褪色,然而一個個書名如雷貫耳:《查拉圖史特拉如是說》、《偶像的黃昏》、《瞧﹗這個人﹗》……。教人不敢輕視,尼采於一八六八年大學畢業,次年便受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教授,事業可算一帆風順,瑞士離意大利不遠,陳列櫃就有他旅遊威尼斯、羅馬和都靈的紀錄,他也相識滿天下,友好包括男爵、名作家與歌劇作曲家,其中以他與華格納的友誼最為人津津樂道,兩人相差三十一歲,他卻對華格納心悅誠服,談論音樂之餘,也嘗試作曲,陳列櫃就有他填的五線譜,取名《生命的頌讚》,生命真的厚待他嗎?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他精神失常,陳列櫃也有他在巴塞爾和吉那精神療養院的紀錄。尼采一生循規蹈矩,連物理學家愛恩斯坦也兩度風流,為生命塗抹色彩,尼采的生命只像一張白紙,等著他寫下哲思。可能正如威廉英奇的戲劇,在正常起居作息的壓抑下,最容易孕育歇斯底里。眼前驀然出現尼采的死亡面具,我對死亡面具欲拒還迎,它既提醒我不想面對的現實:無論聲名多麼顯赫,總有閉眼窒息的一刻。只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突然賦予眼耳口鼻,又令我驚嘆科技的神奇。展覽以尼采在洛肯的墓地作結。至於他妹妹伊麗莎白福斯特.尼采演繹兄長的哲學理論時引起的反效果,算是餘波未息。尼采妹妹後來還與友人彼得加斯特共同編輯尼采的遺稿選本,無論在編輯方針與材料兩方面都引人詬病。一位文人的悲劇,就是這樣誕生吧?不食人間煙火專心創作,總有旁人韜光養晦,把原稿竄改得不成模樣。
一個理智的人突然失去理智,總是傳奇的好材料,電影最喜歡化腐朽為神奇,自然不肯放過機會。《當尼采哭泣》(二〇〇六)就陳述尼采失常後就醫的經過。今年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告別影壇之前,也追尋令尼采發瘋的都靈馬的下落。身體力行向尼采脫帽致敬,卻是德國猶太籍醫師奧斯卡雷維。拾級而下,尼采渡假屋特別闢出一個偏廳紀念雷維。我孤陋寡聞,對雷維全無認識,趁機補課。印象最深刻還是雷維寫給希特拉的一封公開信,發黃的信紙招貼在陳列櫃內,三十多張,座臺打字機的字粒像黑蟻在眼前爬行,我站著一口氣讀完,驟然感覺世界顯得明亮一點。雷維的信令我回味,不是因為納粹黨猖獗時他明目張膽警告希特拉別拿尼采的哲學當宣戰牌,而是他對尼采的死心塌地。一八八三年詩人約翰大衛遜提起尼采,是英文著作的第一次,三年後,雷維游說英國兩位出版商刊印三部尼采著作,結果全部滯銷,雷維連累出版商負債纍纍,先後倒閉。雷維卻不肯罷休,繼續把尼采的著作翻譯成英文,一九〇七年他繼承了一筆小遺產,索性孤注一擲,自資出版《善惡的彼岸》,總算贏得一小撮讀者群,尼采得到這位忠實擁躉,可說死而無憾。
雷維提到當初介紹尼采給英國的出版商,他們完全摸不著頭腦,他要把名字裏的音節拆散,逐一為他們拼讀,吐出尼采的名字時,發出的輔音更惹起他們發笑,說雷維口中呼出的空氣彷彿受到阻滯,有若打噴嚏。嘿﹗打個噴嚏便結識到一位哲學家,其實也算因緣際遇。
原載《蘋果日報》「蘋果樹下」版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打一個噴嚏結識尼采
下了巴士,還要走一段路,才來到德國哲學家尼采在瑞士小思瑪莉亞的渡假屋。剛才乘車從聖摩里茲出發,沿途是色彩喧嘩的大酒店,有人在湖上滑浪乘風箏,穿過富豪渡假區,一間綠窗的白屋在下午兩點半的陽光下打瞌睡,雖然誠心來朝聖,倒有點擾人清夢了。說是渡假屋,這座素淨的小樓房更像唱葛利果聖歌的修道院。
二樓的工作室就很簡陋,面積已經不大,左邊擺一張牀,上鋪奪目的深藍牀褥,卻是既高且窄,幾乎一翻身便有掉落懸崖的可能。說是工作室,少不了硬繃繃的長桌和木椅,多看幾眼只教人腰酸骨痛。長桌的另一邊倒...
作者序
序
惟伽里渥斯的得著
英語有一個形容詞「v i c a r i o u s 」,我素來覺得很有趣。網上《劍橋字典》給它的解釋,是「以看、聽或讀去體驗別人的活動,而非親自進行那些活動」,也就是「安樂椅上的旅行家」之類。「安樂椅上的旅行家」這句話,好像有貶義:人家揹著行囊流汗走路和擠交通公具,v i c a r i o u s 者則優閒地旁觀一幕幕掙扎,可說既懶且「宅」。最極端的例子,是觀看體育活動,例如足球。你半躺在舒適的沙發上,呷著啤酒或汽水,定睛注目於電視熒光屏;熒光屏上兩隊各十一人,則在九十分鐘之間於綠茵場上來回奔走,為了將一個球送到敵方龍門裏而傾盡全力,在所不惜。你做觀眾的,可不是v i c a r i o u s 地感受別人的戲劇?
我不是剛說「戲劇」嗎?戲劇卻正是要觀看的。一臺戲沒有了觀眾,也不知還是否符合「戲」的定義。原來生命中有很多活動,是必須有人去當v i c a r i o u s 的角色的。又以旅遊為例:旅行家以至探險家歷盡艱辛遍訪異境之後,當會很希望別人知道他們的事蹟,或與別人分享他們的遭遇;亦即是說,他們會很歡迎v i c a r i o u s 的觀眾。再延伸出去,一切藝術都有v i c a r i o u s 的成份。無論看畫、聽音樂、看電影、看舞台劇、讀小說、讀散文——包括惟得先生《路從書上起》的文字遊歷——都是安坐家中,v i c a r i o u s 地隔著不同媒體,體驗別人的觀感。
王國維曾以「隔」與「不隔」論詩。誠然,從創作者如何道出個人性情的角度看,「隔」與「不隔」是有境界之別的。但是,從觀者的角度看,欣賞藝術總有基本上的、v i c a r i o u s 的「隔」。我們何嘗不可以視「隔」為一種樂趣,甚至一種藝術?譬如閱讀的過程,總包括讀者受文字刺激而在心中燃亮感受,二次創造自我體驗;而一切創造,都可以視為藝術。
本書各篇文字,都能推動讀者v i c a r i o u s 地欣賞古今中外的藝術家與風土人情,自行在心中有創意地燃亮感受。當中不少簡截精僻的記述,寫及的都是著名哲學家與藝術家(主要是作家),從十四世紀意大利的薄伽丘(〈薄伽丘一日譚〉)、十九世紀德國的尼采(〈打一個噴嚏結識尼采〉),說到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加拿大的門羅(〈門可羅艾麗絲〉),還有日本的夏目潄石(〈夏目秋波〉)和島崎藤村(〈黎明前拼貼島崎藤村〉),中國的曹雪芹(〈紅樓外的綠洋〉)、魯迅(〈老虎尾巴動土〉)、老舍(〈老舍開小差〉)和茅盾(〈聽靜默說茅盾〉),還有我們的西西(〈看西西的新房子〉)、吳煦斌(〈作家藏品一覽——看《恍惚的,遙達的,隨即又散了》展〉)和也斯(〈在馬蒂斯旺斯教堂捧讀也斯〉),等等;以上列舉的作家,還不及書中提到的一半,可見本書如何縱橫馳騁於時間與空間、國族與文化。書中文章常常以作者到訪藝術家故居為主題,作者會細緻入微地描寫途上所見所聽,無論路上交通還是故居小擺設與房間設計,並提及藝術家創作與生平,寓嘆謂和賞識於眼前事物。字裏行間還可能蘊含對藝術家時代的感慨,例如〈塔裏的男人〉寫瑞典戲劇家史特林堡,談及他曾經有反猶太主義傾向,還好晚年改變了觀點……當年(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歐洲,正是瀰漫種族與性別的偏見,你可以說文中的幾句帶過,是對歷史作微言大義的側寫。整本書都充滿類似的觀察,讀後教人回味再三。
想深一點,本書其實有特別多層次的v i c a r i o u s 元素。首先,是過去或現在的藝術家觀看生活後的創作;然後,是本書作者觀看藝術家的創作和他們留下的生活足跡;再然後,是我們讀者觀看作者觀看藝術家的創作和生活足跡後寫下的文字。換個說法,就像是一個人看一幅畫,畫中又有一個人看一幅畫,畫中之畫卻還有另一人看一幅畫中之畫中之畫!本書還有一篇文章〈幽靈國度〉,是作者寫同事往印度旅行時發給他的電郵記述,亦即是連旅遊的人也不是作者,v i c a r i o u s 更添一層。然而,這才是趣味所在:不同的視點、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詮釋,在層層觀者之間互相對照、共同參詳、互相對話,交織複式、綿密的靈性音樂,締造我們這些「終端v i c a r i o u s 」參與者的享受。
若你認為我說得無必要地複雜,不妨現在就翻到正文看看!畢竟,無論你管或不管不同的v i c a r i o u s 層次,本書各篇文字都可堪咀嚼,例如〈不易預卜的劇作先生〉繪形繪聲地形容一個似乎不太認識易卜生的「導遊小夥子」,或者〈作家藏品一覽——看《恍惚的,遙達的,隨即又散了》展〉透過白描展品抒發情思,都非常好看,亦有輕輕的幽默感,像是細膩清醇之餘也散發芳香氣泡的意大利P r o s e c c o 酒。
而我還未說到書末的一組臺灣遊記文章——沒有了藝術家主角,而代之以土地、文化、生活,從旅遊車拋錨說到湖光山色和百貨公司,直至全書壓卷之章,敘述在旅途上買瑪瑙玉鐲送給母親的前後,字句融貫觀察和情思,亦好讓我們讀者不斷二次感受充滿色彩的體歷,繼續v i c a r i o u s 。
純作音譯的話,英文的「v i c a r i o u s 」或可變為中文的「惟伽里渥斯」。既然如此,亦姑以本書不少篇章的起題方式,將作者「惟得」二字嵌於本文題目,聊博各位一粲,拋此試筆之磚,忝引讀者賞覽惟得先生珠玉之文。
麥華嵩
二〇二〇年二月
序
惟伽里渥斯的得著
英語有一個形容詞「v i c a r i o u s 」,我素來覺得很有趣。網上《劍橋字典》給它的解釋,是「以看、聽或讀去體驗別人的活動,而非親自進行那些活動」,也就是「安樂椅上的旅行家」之類。「安樂椅上的旅行家」這句話,好像有貶義:人家揹著行囊流汗走路和擠交通公具,v i c a r i o u s 者則優閒地旁觀一幕幕掙扎,可說既懶且「宅」。最極端的例子,是觀看體育活動,例如足球。你半躺在舒適的沙發上,呷著啤酒或汽水,定睛注目於電視熒光屏;熒光屏上兩隊各十一人,則在九十分鐘之間於綠茵場上來回奔走,為了將一個...
商品資料
出版社:初文出版日期:2020-09-04ISBN/ISSN:978988745833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