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點:易經義理化,學理系統化,占卜簡易化,經學常識化,讀者大眾化。
本書突破以往的模式,以現代範例、現代語言說《易經》,加上﹝圖解方式﹞讓您融會貫通易經的奧妙。希望每個人都能參透玄理,靈活運用在人生實務中而受益無窮。
作者簡介:
於光泰,1957年生於台灣桃園。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土木系,輔仁大學中文(易經)博士,中央大學哲學博士生,中華易學產業協進會第一屆理事長。
相關著作:
1.八字基礎會通2.周易六爻預測3.擇日學演義4.《易經》三十天快譯通
5.周易哲學與卜卦6.易經與陽宅規劃學7.「梁學八字大破譯」教學光碟
8.「梁學陽宅內局大解碼」教學光碟9.「三合派與形家風水會通」教學光碟
10.「梁學八字基礎整合」教學光碟11.「擇日十日會通」教學光碟。
教學經歷:
台北市萬華區大元講堂擔任八字、卜卦、陽宅、擇日等講師。
輔仁大學推廣部易經學講師。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緒論
一、《易經》的來源
《易經》是殷末周初完成的著作,因為相傳完成在周文王時期,所以稱為《周易》。經過春秋戰國至西漢,陸續出現解釋《周易》的著作,稱為《易傳》或《十翼》。漢朝置五經博士,出現《易經》之名詞,後續歷代專門研究《易經》之學問,不論是文句的注解、義理的引申、歷史的附會、卦象預測的研究等,均稱為《易》學。《易傳》與《易》學的概念與原本《易經》不同,但也有聯繫。《易經》《易傳》《易》學整體構成一個龐大的知識系統,價值在學而不在術,與之相關的有哲學、文學、史學、美學、宗教學、思維系統、儒家人文、道家養生術數等。《易》學價值在提供人生準則,雖然在命理、相法、堪輿等方面提供相當之質量,然而荀子說:「善為易者不卜」,其意在指精於《易》學者,處世依據《易》學之準則,而不在取決於卜筮靈驗或然率的高低。換言之,學《易》重在「人文」而不在「神文」。《易經》的來源不外:
(一)、古聖人設卦觀象,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自
然觀)
〈繫辭傳〉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易》是講天地之間一切存在的道理,古聖人「知幽明之故」,以幽明代表陰陽,從觀察天文地理與大自然運作變化,探索出天地本源。「原始反終」,由天道至人道,由陰陽對立、正反、互變、和諧,又由觀察宇宙循環輪迴生生不息的精神,下落到社會倫理的建立。「故知死生之說」,以至於探索出人之所以為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故《易經》始源於人類觀察宇宙,而欲天地人一體共存的欲望,其「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指人廣泛的運用經驗與理性思維,探索宇宙自然與社會人生等知識的過程,所以《易經》非一人一時之著作。「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就是哲學的反思,例如:知,我能夠知道甚麼?行,我能夠做甚麼?欲,我可以希望甚麼?我如何活得有價值?我生存的意義何在?我如何面對人生必然的死亡?
〈繫辭傳〉又說:「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所謂「設卦觀象」,是指人利用各種思維,例如直觀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辨證思維、象數思維等,設立幾個符號而符合自己所觀察出來的宇宙時空現象。例如乾卦,天行健,以完整的三根直線三個陽爻為代表。坤卦,地勢坤,厚德載物,以三根折斷的直線代表柔弱包容,大地包容一切污穢並承載萬物。《易經》雖然設置出抽象的卦象,但是並不足以說明浩瀚的宇宙天地所呈顯的現象,因此隨著文字學進步,卦象陸續有古聖人製作卦爻辭等文字,以增加知識涵義,供後人理解學習。包括先秦至漢代之間所著作之《易傳》,往後漢代象數學,魏晉玄學易,宋元明易學,清代易學、現代易學各有論述。
〈繫辭傳〉再說:「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由三畫卦重疊組成六十四卦,「六爻之動,三極之道」,指六十四卦各有六爻,故有三百八十四爻的變化足供探討,因為六爻可以各自發動,初爻、二爻為地,三爻、四爻為人,五爻、六爻為天,天地人組成人生萬象的一切縮影。《易經》的道理能安定社會家庭秩序,提供休閒的人文活動,若遇有變動可以用卦理推敲事物之運作變化,合於《易經》天人之道,故能得天庇佑,凡事避凶趨吉。後學者陸續加入時代課題,所以《易》學長流是與中華文化共存同流的。
(二)、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憂患意識的文化洪流
(人文學)
討論到《易經》作者何人?有說來自於遠古文字形象,八卦卦象乾、坤、巽、震、坎、離、艮、兌,在古代分別是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的古文字,後來逐漸演變為八卦。在《漢書‧藝文志》:「易曰宓戲氏仰觀象於天,俯觀象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至於殷周之際,紂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諸侯順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於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子為〈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及秦燔書,而《易》為卜筮之事,傳者不絕。」三聖指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孔子作傳解經。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也有認為三古為神話傳說時代,夏商周時代,春秋戰國時代、此說亦通。依據其中卦爻辭所述史事與周王朝建立封建時代有關聯。
〈繫辭下〉:「《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指稱《易》的卦辭爻辭起於中古,而卦爻象則是上古伏羲所設置,當時民風純樸,聖道凝寂,以簡單的卦象就足以教化百姓。但中古文王之時,事漸澆浮,溝通更為複雜,卦象不足以設教立訓,故須繫以文辭,示其變動吉凶。作《易》者,預見社會人事將隨著時代的變動而擴大矛盾,所以憂患在先,將卦象之意義逐一說明,以訓示於後人。〈繫辭下〉的憂患九卦是天澤履、地山謙、地雷復、雷風恒、山澤損、風雷益、澤水困、水風井、巽為風等九卦。這九卦俱為脩德防患的基本實踐功夫,也促進了《易經》的發展,其意義說明在〈繫辭傳〉義理涵義章節中。
二、《易經》的架構
(一)、爻、三畫卦、六十四卦 (符號系統)
陽爻「━━」,陰爻「━━」,三個爻組成一個卦。《易經》的基本單位是卦,卦與掛同音;漢代大儒鄭玄說:「卦者,有司主書地認爻者。」清人張惠言解釋說,占卦的儀式有專人負責將得到的爻畫在地面。因此,卦中有兩個「土」一個「卜」也就足供聯想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卦,朱熹《周易本義》提供記憶的方法:「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八卦象徵自然界八種事物,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一個卦必然有卦象、卦名、卦辭、爻辭。
八卦互相重疊,共計六十四卦。將《易經》分為上下,上經有三十卦,下經有三十四卦。由下而上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陰爻稱六,陽爻稱九。例如乾卦六爻皆陽,依序稱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卦象放在每一卦之開始,後面文字加以說明,乾卦就在卦象後寫一個「乾」,再之後的「元、亨、利、貞」是卦辭;卦辭是用來說明這一卦的整體概要內容與主題。卦辭後面就是爻辭,每一條爻辭前面都有爻題,例如初九、九二之類的,有六爻就有六條爻辭。爻辭是用來說明每一爻的內容和性質,由於每一爻的位置和陰陽性質不同,所以爻辭不同,解釋也不同。但乾坤兩卦則另外附有「用九:見羣龍,无首,吉。」「用六:利永貞。」兩個爻辭。所以有人附會稱爻辭有三百八十六,因為不是針對特定卦爻說明,所以有人持反對看法。
朱熹《周易本義》記載有〈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无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前六句講上經三十卦,後八句講下經三十四卦。六十四卦的分類排序,除此外還有西漢京房易的八宮卦排法,將八經卦的重卦稱為「八宮」,按照乾、震、坎、艮、坤、巽、離、兌順序排列,再將六十四卦分別納入八宮。
(二)、卦辭與爻辭 (文字系統)
卦辭是說明《易經》的卦義,在每卦每一爻後面繫上一定的文字,方便占筮者說明吉凶,其來源《周禮‧春官》說:「凡卜筮,既事,則繫幣以比其命,歲終,則計其占之中否。」也就是卜筮者紀錄後,年終將應驗之部分作為下一次卜筮的依據,但經過編排與文字修整。六十四卦辭的內容,各有主題,均在陳述人生觀、倫理觀、政治觀等,高亨認為以性質區分有記事之辭、取象之辭、說事之辭、斷占之辭等。大略可分類如下:
1、處世
謙卦,諸行之善,屈躬下物,先人後己,以此待物,利用侵伐,謙道所行皆亨通。謙卦〈彖傳〉:「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遁〉卦,二陰爻往上發展,陰邪氣勢囂張,故君子隱退逃避,不居遯尾,利用好遯、嘉遯、肥遯,故無所疑而「小利貞」。遁卦〈彖傳〉:「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九五當位剛健而拒初六、六二兩陰爻進犯。
〈无妄〉卦,震為雷,下卦震動;上卦乾為天,天道剛健不息,感應下卦震撼,故氣勢雄渾,使事物均不敢詐偽虛妄,俱行實理。无妄卦〈彖傳〉:「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動而建,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九五與六二均當位居中,萬物無敢虛妄詐偽,如果本身有虛妄反省之虞,以虛妄之言行舉止,又能前往何處?有虛妄必然不獲天命庇佑,何處可行?反之,無虛妄不獲天命庇佑也能亨通達道。
2、安逸
〈泰〉卦,安逸舒適。〈彖傳〉:「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事物上下交通,以天地之交比喻萬物生養,又恐因過於亨通,失去節制。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故〈象傳〉勉勵云:「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指君王應該利用天時、地利,勤政愛民輔助人民有安逸舒適的生活。天地之道,指春生、夏暑、秋殺、冬寒之道。天地之宜,指萬物各安其性,物盡其用。
〈豫〉卦,〈彖傳〉:「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取逸豫之象。剛動在上,柔順在下,剛柔相應而志行,不可鳴豫。豫卦只有九四為陽爻,以陽爻帶動全卦,雷在上卦積極奮進,地中初六也相感而應。故天地日月四時順天而動,反映到社會人事則是和諧而賞罰清明。〈象傳〉云:「先王以作樂崇德。」古人逸樂,不可冥豫過甚,故神鬼殷鑑而推崇道德。
3、感情
〈咸〉卦,〈彖傳〉:「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下經以〈咸〉卦開始,上卦為兌,卦義喜悅柔順;下卦為艮,卦義剛健,婚姻是男方親迎,以取悅女方,男女感情發生在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咸其脢、咸其輔、頰、舌等一串反應;男方願意卑而居下,女方則願意共相感應。〈象傳〉:「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山體上承,澤性潤下,六爻皆陰陽相應,君子空虛其懷,接納萬物。
〈姤〉卦,指邂姤而言。〈彖傳〉:「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姤卦為五陽爻一陰爻,施之於人事,一女周旋於五男之間,若過於淫壯則曾經滄海難為水,不宜取為婚嫁對象。娶之為妻,若不婉約溫順,何可久長?「天地相遇」,指人事交往必須是陰陽得宜,互相彰顯化生。五陽男僅九四得以匹配初六,姤卦之意義在於啟示人倫教化陰陽和諧。
第一章 緒論
一、《易經》的來源
《易經》是殷末周初完成的著作,因為相傳完成在周文王時期,所以稱為《周易》。經過春秋戰國至西漢,陸續出現解釋《周易》的著作,稱為《易傳》或《十翼》。漢朝置五經博士,出現《易經》之名詞,後續歷代專門研究《易經》之學問,不論是文句的注解、義理的引申、歷史的附會、卦象預測的研究等,均稱為《易》學。《易傳》與《易》學的概念與原本《易經》不同,但也有聯繫。《易經》《易傳》《易》學整體構成一個龐大的知識系統,價值在學而不在術,與之相關的有哲學、文學、史學、美學、宗教學、思...
推薦序
治《易》的津梁,明《易》的船筏
《易經》嶄新的快譯通
序
《易經》,有「智海」之稱。居於儒家群經之首,是大道之源,為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德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得主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85歲),認為《易經》是一本最古老的智慧與巫術之書。
如此重要的一部經典,應如何下手,方能「得其環中,超以象外」?並能「如運諸掌」,且能明白瞭解?
一、《易經》是「智海」,範圍天地,知周萬物,道濟
天下!
首先,我們要問《易經》的價值為何?可歸納為六點:
其一是就思想啟蒙來說,為五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國經書根本。此就學術價值言。五經──《易》、《書》、《詩》、《禮》、《春秋》,是我國最早的書籍,也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東漢•班固(32-92,60歲)《漢書‧藝文志》說:「五者(指《樂》、《詩》、《書》、《禮》、《春秋》),蓋五常之道(指仁、義、禮、智、信),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居於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為中華文化的首席經典,更為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二是傳統文化中的主要哲學形上思維,道德倫常思想,皆根源於《易經》,相須而備。因此,《易經》思想博大精深,無所不包,「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禦,指停止),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繫辭上傳‧第6章〉)」。充分說明《易經》內涵的無所不包,就高遠言,它是永無止境;就近處說,它是寧靜方正;就天地之道來說,則它又具備萬理。因此,就學術價值言,為五經之首,是我國經書的根本。
其二是就儒家思想來說,是儒學的根本,內聖外王,化成天下。此就儒家思想價值言。儒家是我國思想的根本,《易經》又是儒家經典的根本,是以儒家重要思想,皆以《易經》為根本。這包括有仁愛思想,「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乾卦‧文言〉)」。君子以仁為體,體現仁愛襟懷,致能「己欲立(指立於道)而立人,己欲達(指行道)而達人」,必然能成為眾人之尊長。天人思想,「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乾卦‧文言〉)」。即是若能秉持至公之德,就能與天地覆載萬物之德相契合;若能展現明察之德,就能與日月普照萬物沐化不已相契合;若能施政井然有序,就能與四時的時序相契合。若能施政賞罰分明,就能與鬼神福善禍淫的宗旨相契合。內聖外王思想,「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繫辭上傳‧第4章〉)」。即是瞭解《易經》,就能智慧周遍貫通萬物之理,修持完美道德匡濟天下。這就是完美人格與政治理想結合。此外,《易經》也是五經中兼具形上思維的經典,致使儒家思想,由倫理道德的修證,提升至探求萬物本根的形上哲學,為儒家思想跨出一大步。因此,就儒家思想言,《易經》是儒學的根本,內聖外王,化成天下。
其三是就哲學內涵來說,包含古代哲學內容及重要範疇。此就我國哲學價值言。我國古代哲學,就其所依據的思想資料來說,影響深遠的有4種經典:即是儒家的《易經》,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佛教典籍。《易經》雖為儒家經典,然其影響並不限於儒家,其他系統的哲學,例如道家哲學和魏晉玄學,就與易學發展有密切的關係。不研究易學,對玄學的形成和演變,對道教的煉丹理論等,都難以作出正確的評論。就儒家系統言,《易經》中的《易傳》,除了論述政治及道德問題外;並對自然觀及宇宙論皆有較為完整系統的論述,易學哲學所提出的範疇,例如太極、乾坤、陰陽、道器、理事、理氣、形上形下、象數、言意及神化等,都對古代哲學發展起了深刻的影響。同時,我國哲學中「最常見、最有代表性的天、道、理、氣、心、性、仁、知、變、神等」10個範疇(參見張立文(1935-)主編《道》),皆包含在《易經》的哲學之中。
其四是就形上學來說,體證生命的最高價值意義。此就哲學之形上學價值言。形上學,是第一哲學。《易傳》建立形上預設──「道」或「太極」,作為宇宙化生的根源,萬有形成的根據。同時,「道」或「太極」亦是萬有的本根,沒有「道」或「太極」的化生,就沒有生命的誔生。因之,「道」或「太極」為生命追求的終極關懷及價值。而為體悟此價值,必須經由道德實踐,作為下學上達的體證模式。且以正己正人,推及天下化成為目標,充分彰顯了我們生命的價值意義。因此,《易傳》特別指出:「夫易(此為形上本體)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此指開創萬物,成就事物),冒(指包括)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繫辭上傳‧第11章〉)。」《易經》的內涵廣大,天下的萬事萬理,皆由「道」或「太極」的變化形成。基於此,我們體證了《易經》的價值內容,自然就會興起「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非予覺之而誰也(《孟子‧萬章上》)」!明瞭「道」或「太極」在爾躬,自能以旺盛的生命力,朝乾夕惕,進德修業,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化民成俗,方能毋忝爾所生。
其五是就生活應用來說,相關哲理及辭彙,成為日用生活的指導準則。此就生活應用價值言。《易經》為儒家第一經典,古人無論在哲學、文學、歷史等著書立說,或成語典故等,皆加以應用;且應用涵蓋面極大,包羅廣泛。一則作為待人接物,應世處事的座右銘,例如「貞下起元」、「否極泰來」、「由剝而復」等。再則,古代帝王,更以書中相關辭語,表示皇權尊貴象徵。例如「九五之尊」、「飛龍在天」、「保和殿」、「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等。不僅於此,由於《周易》源於卜筮,占斷吉凶,預測未來,具有神秘莫測的特質,民間信仰極深。所謂「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此指詢問《易經》,而《易經》則以卦、爻辭來回應)(〈繫辭上傳‧第10章〉)」。這就是說,由於《周易》的功能之一是占筮,是以君子將有行動作為的時候,就自然的使用占筮,詢問其吉凶;並藉以防範,以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同時,並根據其寓含的哲理,作為日用生活的指導原則。
其十二是就整體價值來說,《周易》是一部「智海」,內容高明博厚,精闢深邃。《周易》可說是一部「智海」,具有精闢深邃的哲理,含蘊幽深的智慧。其書的最主要價值,就在於「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繫辭下傳‧第2章〉)」。即是探賾萬化的本源,以感通神明之德,達到天人相合、「尊生」的目的;並明瞭事物規律,以按類區分,歸納整合萬物之情,瑧於「知周」的境界。進言之,易道的精神之一,就是以清明深邃的智慧,仰觀俯察,上明天文,中通人事,下知地理,以掌握天地間偶然性的現象,以及必然性的規律。因此,《易傳》說:「範圍(此指包括)天地之化(指化育之功)而不過(指過頭),曲成(此指曲折成就)萬物而不遺(指遺漏)(〈繫辭上傳‧第4章〉)。」《周易》內涵天道的普遍至理,以及萬物變化之規律,致能匡濟天下,普利萬有,誠為的論。
二、於光泰博士,研究易學,深造自得,大作問世,
值得稱許!
《《易經》三十天快譯通》一書,是於光泰博士,治《易》多年,深造自得,學有所成的著作。他一心想為眾人解惑,冀望能在最快的時間瞭解這部經典,探賾索隱,鉤深致遠,窺《易經》的堂奧。
此書以平易之道,寄寓精闢內涵,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包羅了易學的精華與重點,誠為治《易》的津梁,明《易》的船筏,實值得一讀。
另外,此書尚具有三大特色:
第一《易經》重要內容--理、象、數、圖,占,皆已蒐羅,研讀此書,掌握樞機。
《易經》內容豐碩,除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提的兩派六宗,即是義理派,包含老莊宗、儒理宗、史事宗;以及象數派,包含象數宗、禨祥(此指事鬼求神)宗、造化(此指創造化育)宗外,加上醫藥、堪輿、丹道、星相等宗,稱為兩派十宗。《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易類》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然而,《易經》經由經、傳、學的傳承與賡續,主要在理、象、數、圖,占五類。本書皆有蒐羅。理,指研究《易經》經義之理。象,就是將宇宙萬物符號化、數量化,用以說《易》;並推測宇宙事物關係與變化的學說。數,即指筮數、爻數、陰陽數、大衍數、天地數等,為《周易》占筮求卦的基礎,是《周易》的數理表達,對象的定量研究。圖,為宋易象數學派代稱,注重〈太極圖〉、〈先天圖〉、〈河圖〉、〈洛書〉等圖式的研究;並以此圖式解說《周易》原理和宇宙化生的過程。占,指,通過占筮之術,卜得易卦,預知未來,定吉凶。
因此,想要瞭解《易經》一書的內容,掌握《易經》的樞要,此書將是一本極佳的入門書。
第二注重占斷,極數知來趨吉避凶,自天祐之。
南宋大儒朱熹(1300-1200,79歲)就說:「易本為卜筮而作。古人淳質,初無文義,故畫卦爻以『開物成務』(南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66))。」占斷,本就是《易經》初立時的宗旨之一,是以在研究此書時,千萬不要忽略它的存在。在《易傳》並清楚的說,「君子所居而安者(此指居處而安穩),《易》之序(此指(依照)六爻條理之序位)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指行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此二句源於〈大有卦•上九爻辭〉)』(〈繫辭上傳‧第2章〉)」。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就是要能「《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此指占卜語言詢問《周易》),其受命也如響(響,指回聲。此指《周易》以卦爻辭如同回聲一樣的快速回答),无有遠近幽深(此指幽隱深奧),遂知來物(此指未來的事物),非天下至精(指精深),其孰能與於此(〈繫辭上傳‧第10章〉)」?充分說明易占的功能與特色以及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本書的一大特色,本於《易經》宗旨,不廢占斷,從其中能夠趨吉避凶,彰往察來;並藉由占斷,我們能夠「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第三邏輯嚴縝,意義開題,條理井然,清晰明白。
《易經》這麼一大部經典,如何說清楚,講明白,是一項大工程。於光泰博士以嚴縝的邏輯,清晰的條理,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將這部中華文化的首席經典,考鏡源流,一目瞭然的呈現,使初學者按圖索驥,就能夠輕輕鬆鬆的研究。
全書共分十七章,包括緒論、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疊六十四卦、《易經》術數本原、術數學基礎認識、《易經》與六爻預測、《易經》斷卦基礎知識、六十四卦(上經)、六十四卦(下經)、〈彖傳〉會通儒道義理、〈文言傳〉與乾坤兩卦、〈象傳〉的儒家義理觀、〈繫辭傳〉象數與義理內涵、〈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內涵、《易經》哲學基本概念等。眉目清晰,綱舉目張。
哲學大家鄔昆如(1933-2015,82歲)教授在《形上學》中表示:「人有兩樣事物,雖是後天所得,但卻是純屬個人,不但無法給予,也無法轉讓;這就是知性努力學習得來的『知識』,以及德性所修持得來的『德行』。一個人有無知識,全看其有否努力學習;一個人有無德行,全看其有無修練。別人無法授予,當事人亦無法用賭偷騙搶的方式獲得。」
如果您想要得到《易經》的寶藏,就必須自己戮力學習,是無法假手他人的!
《《易經》三十天快譯通》,讓我們能夠在二十天內掌握《易經》的菁華,真是《易經》嶄新的快譯通。
趙中偉
2020年7月2曰
治《易》的津梁,明《易》的船筏
《易經》嶄新的快譯通
序
《易經》,有「智海」之稱。居於儒家群經之首,是大道之源,為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德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得主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85歲),認為《易經》是一本最古老的智慧與巫術之書。
如此重要的一部經典,應如何下手,方能「得其環中,超以象外」?並能「如運諸掌」,且能明白瞭解?
一、《易經》是「智海」,範圍天地,知周萬物,道濟
天下!
首先,我們要問《易經》的價值為何?可歸納為六點:
其一是就思想啟蒙來說,為五經之首,大道之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易經》的來源
二、《易經》的架構
三、《易經》哲學價值勝於卜筮術數作用
第二章 太極生兩儀
一、太極生成圖
二、太極的意義
三、太極生兩儀
四、陰陽兩儀,乾卦與坤卦
第三章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一、四象的意義
二、四象生八卦
三、〈說卦傳〉八卦象數內涵
第四章 八卦相疊六十四卦
一、京房象數易與六爻預測
二、京房易學見仁見智,各取所需
三、京房八宮卦表
第五章 《易經》術數學本原
一、圖、象、數宇宙觀
二、天干合剋與五行相沖、相剋
第六章 地支陰陽與刑沖合會
一、地支陰陽與排列
二、地支六合
三、地支六沖
四、地支三合
五、地支三會
六、三刑、自刑
七、地支六害
第七章 術數學基礎認識
一、納音五行與六十甲子空亡
二、五虎遁月與五鼠遁日
三、辟卦、月建節氣與時辰生肖
四、納甲與二十四山
第八章 《易經》與六爻預測
一、《易》為君子謀
二、卦的基本認識
三、旺相休囚衰與十二生旺庫
四、裝卦方法
第九章 《易經》斷卦基礎知識
一、父母、兄弟、子孫、妻財、官鬼等用神
二、《卜筮正宗》論六親用神
三、斷卦基礎知識
四、何知章
第十章 六十四卦(上經)
一、〈乾〉〈坤〉
二、〈屯〉〈蒙〉〈需〉〈訟〉〈師〉
三、〈比〉〈小畜〉兮〈履〉〈泰〉〈否〉
四、〈同人〉〈大有〉〈謙〉〈豫〉〈隨〉
五、〈蠱〉〈臨〉〈觀〉兮〈噬嗑〉〈賁〉
六、〈剝〉〈復〉〈无妄〉〈大畜〉〈頤〉
七、〈大過〉〈坎〉〈離〉三十備
第十一章 六十四卦(下經)
一、〈咸〉〈恒〉〈遁〉兮及〈大壯〉
二、〈晉〉與〈明夷〉〈家人〉〈睽〉
三、〈蹇〉〈解〉〈損〉〈益〉〈夬〉〈姤〉〈萃〉
四、〈升〉〈困〉〈井〉〈革〉〈鼎〉〈震〉繼
五、〈艮〉〈漸〉〈歸妹〉〈豐〉〈旅〉〈巽〉
六、〈兌〉〈渙〉〈節〉兮〈中孚〉至
七、〈小過〉〈既濟〉兼〈未濟〉
第十二章 〈彖傳〉會通儒道義理
一、上下卦的關係
二、爻位說
三、〈彖傳〉的義理內涵
第十三章 〈文言傳〉與乾坤兩卦
一、〈文言傳〉與乾卦義理
二、〈文言傳〉與坤卦義理
第十四章 〈象傳〉的儒家義理觀
一、〈大象傳〉儒家義理
二、〈小象傳〉卦位與儒家義理
第十五章 〈繫辭傳〉象數與義理內涵
一、〈繫辭傳〉的象數內涵
二、〈繫辭傳〉的義理內涵
第十六章〈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內涵
一、〈說卦傳〉義理內涵
二、〈序卦傳〉義理內涵
三、〈雜卦傳〉義理內涵
第十七章 《易經》哲學基本概念
一、《易經》的架構與歷史價值
二、《周易》的作用
三、《周易》名稱由來
四、《周易》難讀的原因
五、《易經》是中國文化之本源
六、《周易》兩派六宗與十宗
七、《周易》時間與空間的概念
八、易簡、變易、不易
九、《周易》卦象與卦辭的關係
十、《周易》的思維方式
十一、《易經》卜筮的觀念
十二、《論語》有那些談論《易經》的內容?
十三、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
十四、先天八卦
十五、後天八卦
十六、河圖
十七、洛書
十八、《易經》與陰陽五行
十九、《易經》與道教數術
二十、《易經》與朱熹的理學
二十一、《易緯乾鑿度》與後天八卦
二十二、《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
二十三、《周易》的憂患意識
二十四、朱熹說『易本卜筮之書』
二十五、《周易》哲學的時中理念
二十六、《周易》的宇宙演化學說
二十七、《周易》的宇宙本體學說
二十八、《周易》的宇宙形態學說
二十九、《周易》哲學基本範疇
三十、《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
三十一、三才之道
三十二、《周易》天文與人文合一
三十三、《易經》與史學的關係
三十四、《周易》與神秘文化
三十五、王弼與《易經》義理學
附錄
引用書目
第一章 緒論
一、《易經》的來源
二、《易經》的架構
三、《易經》哲學價值勝於卜筮術數作用
第二章 太極生兩儀
一、太極生成圖
二、太極的意義
三、太極生兩儀
四、陰陽兩儀,乾卦與坤卦
第三章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一、四象的意義
二、四象生八卦
三、〈說卦傳〉八卦象數內涵
第四章 八卦相疊六十四卦
一、京房象數易與六爻預測
二、京房易學見仁見智,各取所需
三、京房八宮卦表
第五章 《易經》術數學本原
一、圖、象、數宇宙觀
二、天干合剋與五行相沖、相剋
第六章 地支陰陽與刑沖合會
一、地支陰陽與排列...
商品資料
出版社:行卯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10-01ISBN/ISSN:978986981332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647頁開數:14.8 x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