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著名編劇 & 作家沈西城,從創作、事業、感情、朋友四點,描繪金庸日常事蹟,還原金庸的真實面貌。
2.著名導演吳思遠、金庸祕書楊興安,專序推薦!
▍三次面晤金庸,談小說、聊創作。交遊廣闊,熟識金庸的交際圈。從創作、事業、感情、朋友四點,側寫金庸事蹟。
本書是香港著名編劇、作家沈西城撰寫的金庸隨筆集。沈西城是金庸旗下報章的專欄寫手,曾經三次面晤金庸,其中一次親訪金庸的稿子發表在《大任》周刊,大受讀者好評。他與倪匡、胡菊人、哈公、董千里等金庸交際圈的朋友們熟識,除寫下金庸與十餘位友人的友誼故事,更從中記錄《明報》創刊到壯大的過程及金庸創作寫稿的心路歷程。2016年,他更與金庸的第三任妻子林樂怡碰面,聽她本人道出兩人的相識過程及金庸的日常與家庭生活。
沈西城認識金庸,並熟識他的友人,因此所寫多是鮮為人知的祕事,本書涉及金庸的創作、事業、感情、朋友,藉由描繪金庸的日常事蹟,來還原金庸的真實樣貌。
作者簡介:
沈西城
原名葉關琦,上海人,四歲至港,接受英式教育。七十年代初,遠赴日本,研習日語,遍讀名著,尤崇松本清張、谷崎潤一郎和永井荷風。回港後,從事文字工作。編過經典電視劇《京華春夢》、《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寫過電影《龍虎風雲》。及耳順,專事掌故文化創作,倡議雅俗共賞,結集成書者有《舊日滄桑》、《舊日煙雲》、《西城憶往》、《西城紀事》及《舊日風景》,現為《武俠世界》出版社社長,《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及D100數碼電台《西城故事》及《城寨滄桑──香港風雲系列》節目主持。
章節試閱
第一章三晤金庸
(......前略......)
過了一陣子,孫淡寧(農婦)女士見我整天吊兒郎當,不是事兒,好意介紹我去《大任》週刊任職。上班不到兩三天,主編孫寶剛老先生跟我商量,擬在週刊搞一個文化界名人訪談,我想也不想就提議訪問金庸。孫先生連聲叫好:「這就定了,我找孫大姐(孫大姐原名孫淡寧,筆名農婦,丈夫馬老爺是金庸的同學),她跟查先生熟。」透過孫淡寧的介紹,一個初秋下午,太陽偏斜,金風送爽,我跟攝影記者阿朱,一逕跑到渣甸山去訪金庸。金庸的住所是一幢三層洋房,前面一個大花園,種滿不知名花草,乏人打理吧,枯萎凋謝,垂枝散蕊,一派蕭條。我跟阿朱由傭人延引到二樓金庸的書房坐下。金庸的書房,教我眼界大開,面積足足千呎有餘,鋪著蔚藍地毯,又如汪洋,四壁都是伸延到天花板的書架,上面擺滿各式各樣書籍,趁著金庸尚未現身,我好奇趨前看,大部頭的書便有《古今圖書集成》、《點校本二十四史》、一百巨冊的《大藏經》、《涵芬樓叢書》等等。藏書多元化,除了文史書類外,有關音樂、舞蹈、電影、武術和圍棋專集都羅列俱全。角落一張大寫字檯,檯上地下,書籍盈帙。我環顧四周,不知怎的,眼前浮現起金庸看書的情況:雞鳴風雨,遙夜荒燈,捧著書本,繞案吟誦,如和尚唪唄,道士步虛,唸得滾瓜爛熟……這時,金庸悄悄走了進來,一見我,便說:「沈先生!我們是見過面了。」我謙遜一番,道明來意。
金庸很客氣,說:「不要說訪問,我們隨便談談。」
甫坐下,金庸書迷阿朱急不及待,開口問:「金庸先生!你怎麼會寫起武俠小說來的?」
金庸抓了一下並不濃密的頭髮:「那時候我在《大公報》做事,閒得無聊,老總羅孚先生叫我寫,便寫來看看。」
根據名報人羅孚(即絲韋)昔年在《新晚報》所寫的一篇雜文,金庸是在他的鼓勵底下方嘗試寫武俠小說的。不但金庸如此,梁羽生也是受知於羅孚。可以說如果沒有羅孚,便沒有金庸和梁羽生的橫空出世。金庸坦承從未做過任何長篇小說,寫武俠小說更是一點把握也沒有,兵來將擋,隨意為之。然而,《書劍恩仇錄》發表後,讀者熱烈捧讀,叫好聲不絕,要求長寫,金庸欲罷不能(其實自己亦復如是),便一篇篇地寫下去。金庸說小時候,喜歡看小說,尤其是那些章回小說,是他最鍾愛的讀物,一看,神領心悟,銘記心中。不知讀者們可有注意,金庸的小說,很有《水滸傳》的味兒,《射鵰英雄傳》人物眾多,都有綽號,「南帝北丐中神通」、「東邪西毒」、「老頑童」、「赤練仙子……」傳神阿堵,跟「九紋龍」、「黑旋風」、「浪裡白條」等諢稱,比儷並肩,了無遜色。
「查先生!你第一篇是《書劍恩仇錄》,對嗎?」阿朱又插話問。
金庸不以為忤,點頭道︰「是的,在《新晚報》連載,只是嘗試性質,沒有什麼冀望,如果反應不好,便打算擱筆不寫。」
「後來反應好,所以便一直寫下去。」我順勢替他接下去。
「哈哈!」金庸被我給逗得笑了起來。
「為什麼會寫《書劍恩仇錄》?」餘下的時間,我們一問一答起來。方便敘述,我建議用上海話,金庸高興極了,連聲說好:「對對對,小葉(談得投契,叫我「小葉」了),阿拉(吳語方言,指我、我們。)都是上海人!」
「寫《書劍恩仇錄》嘛,因為我比較熟悉乾隆的故事。」金庸瞇著眼睛,一頭投人回憶。奇哉怪也,一講上海話,他的口齒開始敏捷靈活起來︰「我的家鄉是浙江海寧,年幼時,常聽到家中長工在講乾隆是漢人的故事。乾隆本姓陳,是我同鄉。可能是這樣,我對這段事蹟印象很深,常想把它寫出來。羅孚要我寫武俠小說,我立刻想到這個題材,便把它寫出來虛應一下。這叫做駕輕就熟嘛,哈哈哈!」眨了眨眼睛,模樣逗趣,跟座談會上所見,活脫脫是另一個人。
「看你的武俠小說,發覺常常跟歷史有一定的關連,像《射鵰英雄傅》,背景放在北宋,《書劍恩仇錄》是講清朝的事,到底是什麼原因驅使你這樣做呢?」
金庸想了一下︰「沒什麼,大概這跟我喜歡歷史有關吧!歷史很奇怪,它可以讓我們知道很多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毛澤東喜歡治史,相信與此有關。武俠小說一直以來,大多是向壁虛構,給人一種不盡不實的感覺,我想改變一下,在歷史的基礎上撰寫武俠小說,那樣,有了現實背景,讀者看起來,便會有真實感,更加投入。」
「你的武俠小說,除了伴隨著濃厚的章回小說味道,還帶有懸疑詭祕的情節,在描寫方面,也著重心理描述……」
金庸舉起手,打斷我的話,往下說︰「小葉,你能看到這一點,很好。我年輕時,喜歡看《水滸傅》、《七俠五義》一類通俗小說。到進大學,開始接觸西方小說,期間,也看過不少偵探小說,因而覺得寫武俠小說,單靠一種手法是不行的,最好多變。換言之,若能向西方文學取經,將中西寫作技巧融匯結合起來,那就好了。不過,我絕不主張文字歐化,只(語調堅定)借用西方技巧。」咱們仔細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的確做到了這一點,文字是純中國式的,技巧很明顯有些是沿襲西方,可經過金庸的匠心獨運,巧妙安排,早已不著痕跡。
第一章三晤金庸
(......前略......)
過了一陣子,孫淡寧(農婦)女士見我整天吊兒郎當,不是事兒,好意介紹我去《大任》週刊任職。上班不到兩三天,主編孫寶剛老先生跟我商量,擬在週刊搞一個文化界名人訪談,我想也不想就提議訪問金庸。孫先生連聲叫好:「這就定了,我找孫大姐(孫大姐原名孫淡寧,筆名農婦,丈夫馬老爺是金庸的同學),她跟查先生熟。」透過孫淡寧的介紹,一個初秋下午,太陽偏斜,金風送爽,我跟攝影記者阿朱,一逕跑到渣甸山去訪金庸。金庸的住所是一幢三層洋房,前面一個大花園,種滿不知名花草,乏人打理吧,枯...
推薦序
【推薦序/有緣自能重逢吳思遠】
萬事皆緣,信焉。識沈西城兄逾四十載,當年我倆皆青春年少,沈君喜寫作,活躍於報壇、歌壇、文壇,由於善操滬語,和上海南來之一批著名文化人、歌星、藝人,水乳交融,知道的掌故、逸事甚至花邊新聞特多,他記憶力驚人,久遠的人物、事件均能如數家珍。數年前重遇沈君,便提議何不將值得回味的藝壇趣事、逸事記錄成文,供大家欣賞、懷舊一番。
多年不見,沈兄文字功力大進,遣詞造句幽默不失典雅,文思敏捷的他年內便成書數冊,有《舊日滄桑》、《西城憶往》、《舊日風景》、《西城紀事》等,一時洛陽紙貴,讀者好評如潮。
某日閒談時無意中提起金庸先生,咸認為他是當代華人文壇第一人,無出其右,我靈光一閃道:「你知金庸甚詳,何不寫一本有別於正統人物傳記的《金庸逸事》?」金庸先生我除了是他忠實的武俠小說讀者外,更佩服他對家國、社會大事的深刻分析,當年《明報》每天由他親自執筆的〈社評〉我是每篇皆讀,他創辦的《明報》月刊我每期皆閱,數十年至今。一九九八年我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邀請他來頒《最佳劇本獎》,他電話中很爽快地答應了,頒獎當日見面,我稱他是我們電影界的前輩(因我知他曾在長城影業任編劇及導演),他大笑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顯得很高興。我在台上介紹金庸先生出場時曾這樣說:「中國文壇巨匠,世界上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讀者!」當天金庸先生談到劇本在電影創作中的重要性,當他還想進一步講述時卻被台下電視台FM(場務)打手勢中斷了,這一直是我多年來耿耿於懷的事。
如今《金庸逸事》書成,當我握筆寫此文時,突傳來金庸先生仙逝噩耗,巨匠走矣,從此江湖金大俠不再,但正如他在電視台曾說:「希望一百年後仍然有人讀他的書」。
當然,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傷感中匆匆以此文作序。
二○一八年十月三十日
【推薦序/有緣自能重逢吳思遠】
萬事皆緣,信焉。識沈西城兄逾四十載,當年我倆皆青春年少,沈君喜寫作,活躍於報壇、歌壇、文壇,由於善操滬語,和上海南來之一批著名文化人、歌星、藝人,水乳交融,知道的掌故、逸事甚至花邊新聞特多,他記憶力驚人,久遠的人物、事件均能如數家珍。數年前重遇沈君,便提議何不將值得回味的藝壇趣事、逸事記錄成文,供大家欣賞、懷舊一番。
多年不見,沈兄文字功力大進,遣詞造句幽默不失典雅,文思敏捷的他年內便成書數冊,有《舊日滄桑》、《西城憶往》、《舊日風景》、《西城紀事》等,一時洛陽紙...
目錄
推薦序 有緣自能重逢/吳思遠
推薦序 喜見沈西城筆下《金庸逸事》/楊興安
自序 金庸小說無出其右
第一章 三晤金庸
第二章 五味雜陳的婚姻
第三章 譯作遍天下
第四章 老朋友們
第五章 誰是韋小寶?
第六章 言休後光芒璀璨
附錄
後記 大俠去矣,巨匠不再
推薦序 有緣自能重逢/吳思遠
推薦序 喜見沈西城筆下《金庸逸事》/楊興安
自序 金庸小說無出其右
第一章 三晤金庸
第二章 五味雜陳的婚姻
第三章 譯作遍天下
第四章 老朋友們
第五章 誰是韋小寶?
第六章 言休後光芒璀璨
附錄
後記 大俠去矣,巨匠不再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日期:2020-10-08ISBN/ISSN:978986554016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0頁開數:14.8*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