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位於西非撒哈拉沙漠南緣,由三大族群、兩百多個少數民族所組成。自古以來,此地即薈萃了諸多族群,原本部落林立的社會,自西元十世紀,開始有了改變。北方部落因橫跨撒哈拉的商貿往來,與伊斯蘭文化迸發出新的社會型態;位於南方的族群,則因與進行海外探險殖民的歐陸國家接觸,被迫展開數百年之久的奴隸貿易,皈依基督的人口亦大量增長。當代奈及利亞的文化樣貌已出現大致的輪廓。
十八、十九世紀,歐洲列強相繼侵入,受迫於柏林會議的專斷裁定,西非被劃分為數個殖民地,奈及利亞,即是這段歷史中沉重的產物。在英國榨取經濟利益、挑撥族群衝突等統治方式下,獨立後的奈及利亞仍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與族群內戰。何謂「奈及利亞」?對於各民族來說,一直是個模糊而難解的疑問。
現今的奈及利亞雖以其豐富石油資源,躍升非洲第一大經濟體。然在政治敗壞、貪瀆成風的情況下,巨額收入非但沒有改善生活品質,反而成為助長國家動盪的燎原之火。加以南北對立、族群衝突等問題,人民早已厭倦等待無法實現的正義,率先掀起戰火。如此分崩離析之國,至今,仍在尋找能一展非洲雄鷹之姿的契機!
作者簡介:
1969 年出生於雲林縣莿桐鄉。1995 年畢業於輔仁大學英美文學研究所。畢業後留於輔大擔任兼職講師,從事英文教學十三年,2011 年隨夫婿定居奈及利亞,在奈國的主要工作為翻譯基督宗教靈修相關書籍。曾於2014 年翻譯現代非洲文學之父─奇努瓦.阿契貝(Chinua Achebe) 的著作《分崩離析》(Things Fall Apart ) 一書。
作者序
「比起臺灣,奈及利亞彷彿落後了一百年。」有一次我先生開著他的TOYOTA 房車,載著我和孩子走在拉哥斯馬扎馬扎區到處坑坑洞洞的馬路上時這麼說著。到處坑洞,是因為年久失修,等到開進住宅區,則只剩泥土石頭路了。雨季的時候,往往到處積水泥濘,不僅對工作上學造成極大的不便,連對只是要上市場買菜的家庭主婦,出個門都可以是一樁了不起的工夫。說奈及利亞落後臺灣一百年,其實是玩笑話,笑話背後掩蓋的,是奈及利亞自1960 年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以來,國體一直不健全的事實。奈及利亞獨立建國前兩年在奈南三角洲所發現的石油,使不健全的國體更加無法獲得真正的發展。1960 年奈及利亞雖自其殖民母國英國獲得獨立,但看似和平轉移的政權,其實其中有詐。覬覦奈石油能源的英政府把政權交予聽命於英政府的豪薩族,如此英國石油公司得以繼續自由的在奈三角洲開採煉油,而掌政的豪薩族當然就坐擁奈國大部分的油財而忽略了同屬奈國的伊博族、優羅巴族以及其他較小族群的利益。如此一來,不難想像奈國人民幾十年來已造就自求多福的工夫。舉世聞名的奈國伊博族作家齊努亞.阿切貝(Chinua Achebe) 在他的《奈及利亞之患》( 暫譯(The Trouble with Nigeria))一書中曾如此寫道:
看看我們癱瘓的公共設施;看看我們無效又浪費揮霍的國營集團及州營公司吧!要用電,就買你自己的發電機吧!要用水,就在自家院子鑿個水井吧!要旅行,就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吧!我有個朋友跟我說,「我看有一天若你要寄信的 話,你得自己建造自己的郵局!」
上述的第三、第四點是誇張了,但發電機和水井倒是真的。在奈及利亞若要成立公司行號、機構、學校、醫院,那鐵定要先購有強而有力特大號發電機,因為奈國的電力公司隨時有可能斷電。一天供電8 個小時以上就可以使人民樂歪了,但常常也絕不會超過12 個小時。(這還是指在都市的情況喔!)全國有超過一半以上貧窮人口的奈及利亞,很多人連發電機也是買不起的,就算有發電機,也不一定每次要用電就剛好有錢買汽油來發電,因為大部分人收入少而且不穩定;月平均所得才不過臺幣三、四千塊,而且這點錢要養全家五個以上的人口,有時三餐都有問題,哪來閒錢買汽油發電?用電是如此,鑿水井就更不可能是一般人能成就的。
筆者所在的拉哥斯市,因有全國各地求發展的人來此租屋,因此很流行三樓到五、六樓不等的出租公寓大樓。當電力公司不給電,水龍頭流不出水的時候,大樓住戶就共用公寓大樓房東在大樓院子所鑿的共用水井的水。而建造這些公寓大樓的,往往都不是拉哥斯當地的原地主。
1960 年奈及利亞獨立建國時,就已形成三大族鼎立的局面:奈佳河、貝努約河以北的領域屬原住在那裡的豪薩族,於是就把北部的幾州大略稱為豪薩族地,奈西南就稱為優羅巴族地,而奈東南則為伊博族地。這三大族當中,就屬伊博族人最積極於發展與建設。位於奈西南端的拉哥斯州雖屬優羅巴族地,但其境內南端的拉哥斯港既是奈國著名的錢潮湧入之處,因此來到此地求發展的伊博族人比比皆是。發展較成功的很多就會向原優羅巴地主買地,有的蓋公寓出租、有的蓋旅館或度假村等。既已知奈國政府不可信任,伊博族人於是更加汲汲營營,個個的理想無非是成為雄踞一方的經濟大亨,營建自己的小天下、小王國。
不過,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個道理伊博族人當然非常明白。他們就是看見自己被迫歸屬的奈及利亞國之國體有問題,因此想獨立,但經過了三年(1967 ∼ 1970 年)慘痛的內戰之後,伊博族人心中想建立的比亞法拉國,只好藏在內心深處。但他們也因此變得非常矛盾:「不要再戰爭就好,需要到外族之地發展也好,甚至在他族之地買地建立新根基也好。」但自2014 年起北方的一個伊斯蘭暴動組織波可.哈瀾興起,造成在北方糾斯的伊博族人(基督徒)屢屢遭屠殺時,在拉哥斯置產的伊博族人就會不知所措:「放棄或賣掉在拉哥斯的資產回故里,好嗎?遠在糾斯的迫害事件,應該不會在拉哥斯上演吧!」難說喔!但如果要伊博族人返鄉發展,則非得比亞法拉國獨立不可,因為伊博族地的三角洲灣及比亞法拉灣是石油生產地。覬覦油財的奈政府和英政府控制著這地,伊博族人的發展於是嚴重受制。想像若臺灣的各重要港口都受中共控制,那臺灣人如何還能求經濟的發展呢?伊博族人得離鄉背井到外族之地求發展,背後的辛酸與無奈,可以說是奈及利亞國體出現嚴重問題的其中一個現象。
筆者因為夫婿是伊博族人,因此難免寫作本書的角度多少會從我熟悉的觀點出發,但筆者在撰寫過程所參考的資料,很多都是來自優羅巴族背景的奈國歷史學家,如:妥因.法羅拉(Toyin Falola)。比起伊博族人,優羅巴族人雖然比較安於現狀,不過他們在文化、藝術,以及觀察歷史發展的方面,則有伊博族人較沒有的冷靜客觀。舉例來說,還好有這些占大多數的優羅巴族史學著作,筆者寫到古拉克總統的政績時,才不會受我夫婿的看法左右。古拉克總統是奈及利亞獨立建國以來,第一位經由和平政權轉移而上任的具有基督教信仰背景的總統。也就是說,在他以前歷任的奈國總統,只要是經由「選舉」上任的(經由軍事政變的不算),多是清一色的北方人,也就是受英國利用、出賣奈南採油權給英國、信仰伊斯蘭教的豪薩族人。古拉克原在亞拉杜阿總統(豪薩族人)任內當副總統。若不是亞拉杜阿因病在任內過世,古拉克恐也無法順理成章的當上總統。可以想像伊博族人把古拉克的上任看成是奈及利亞翻身的一線希望。當他下令要把「國內燃料消費補助金」全盤取消掉時(詳見本書第九章),看在經濟能力較強,而且推崇古拉克總統的伊博族人眼裡,是石油改革方案的必要手段,但對那些經濟能力較弱的人民,這種作法無疑是雪上加霜,因為政府沒有先行相關的配套措施(如振興國內就業機會、改善就業市場等),突然之間就要人民以原市價來買燃料(有政府補助時只要付原市價的三分之一或一半),那當然會惹來嚴重的反彈及民怨。還好,寫史的多是優羅巴族人,他們的冷靜可以就事論事的看出這種作法依然是治標不治本。倘
若寫史的是伊博族人,恐怕他們要說,這些反彈和民怨是前豪薩政府或是波可‧ 哈瀾伊斯蘭教組織所煽動的,目的是要反對出身南方、信仰基督教的人掌政。
筆者會著手撰寫奈及利亞史,真的要感謝我的一位讀者朋友陳燕如。身為歷史老師,她鼓勵我善用天時地利之便,接受三民書局國別史叢書的邀稿。必須承認,這對原背景是文學宗教的我,真的是新的挑戰。接下這工作之後,才發現要克服的挑戰比想像的多很多。比如說:原來奈國的學界(高中以下)是沒有歷史課的,因為實不知如何編寫;由各種不同而且互相不合的種族所組成的奈及利亞,不管是從哪個種族的觀點來編寫,都會受其他種族反對,而若要把這些不同的觀點都紀錄一起的話,則勢必出現互相打臉的矛盾。
幸好,筆者夫婿的一位宗族長輩本身是大學教授,經由他的引薦,我得以參考幾所奈國南部大學的館藏,如此,撰寫這部奈及利亞史的工作,才得以進行並完成。
2020 年7月
「比起臺灣,奈及利亞彷彿落後了一百年。」有一次我先生開著他的TOYOTA 房車,載著我和孩子走在拉哥斯馬扎馬扎區到處坑坑洞洞的馬路上時這麼說著。到處坑洞,是因為年久失修,等到開進住宅區,則只剩泥土石頭路了。雨季的時候,往往到處積水泥濘,不僅對工作上學造成極大的不便,連對只是要上市場買菜的家庭主婦,出個門都可以是一樁了不起的工夫。說奈及利亞落後臺灣一百年,其實是玩笑話,笑話背後掩蓋的,是奈及利亞自1960 年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以來,國體一直不健全的事實。奈及利亞獨立建國前兩年在奈南三角洲所發現的石油,使不健...
目錄
自序
第I篇 近代以前的奈及利亞地區
第一章城邦、帝國及社會(西元前9000~西元1500年)
第一節考古發現及古代社會
第二節帝國的興起及種族認同
第三節伊斯蘭教的引進
第四節跨撒哈拉沙漠的貿易活動
第五節非洲土生土長成的國家
第二章奴隸制度與邦國建立的關係(1500~1800年)
第一節奈南奈佳河流域的奴隸制度與社會型態
第二節北方大草原的奴隸販賣促進邦國的富強
第三節奴隸與歐由帝國興起之關係
第四節奴隸販賣對奈區南方海岸國家政經情況的影響
第三章奈區十九世紀政經轉型期(1800~1850年)
第一節奈北索科托.哈里發轄區的產生
第二節奈南的政經轉變
第II篇殖民時期的奈及利亞地區
第四章英國殖民統治的開端(1850~1903年)
第一節奈南英保護國的設立
第二節皇家奈佳公司
第三節索科托伊斯蘭政權的瓦解
第四節奈領地原住民的反抗及英國殖民政府的暴力鎮壓
第五章奈區1929年之前的殖民社經狀況
第一節英國在奈區的殖民統治制度
第二節奈南奈北二領地合併為一
第三節殖民經濟
第四節社會文化的發展
第六章從民族主義運動到獨立建國(1929~1960年)
第一節泛奈國家認同感的發展
第二節發展計劃、憲法改革、區域主義
第三節獨立成功
第III篇 獨立建國的奈及利亞
第七章政經不穩與內戰(1960~1970年)
第一節第一共和的國發計劃
第二節第一共和的政治
第三節軍事干預
第四節內戰
第八章石油與奈及利亞(1970~1983年)
第一節石油致富與盜賊政治
第二節高望好大喜功帶動人民揮霍,政府貪腐
第三節第二次軍變推翻高望政權
第四節歐巴山糾政權
第九章民主轉型期(1984年迄今)
第一節民間宗教活動等vs. 政府貪腐
第二節布哈利政權(1984∼1985年)
第三節巴班吉達政權(1985∼1993年)
第四節民主轉型與1993年的大選
第五節阿巴恰政權(1993∼1998年)
第六節和平轉移為第三共和
第七節歐巴山糾政權(1999∼2007年)
第八節亞拉杜阿政權(2007∼2009年)
第九節古拉克政權(2010∼2015年)
後記與感想
附錄
大事年表
參考書目
自序
第I篇 近代以前的奈及利亞地區
第一章城邦、帝國及社會(西元前9000~西元1500年)
第一節考古發現及古代社會
第二節帝國的興起及種族認同
第三節伊斯蘭教的引進
第四節跨撒哈拉沙漠的貿易活動
第五節非洲土生土長成的國家
第二章奴隸制度與邦國建立的關係(1500~1800年)
第一節奈南奈佳河流域的奴隸制度與社會型態
第二節北方大草原的奴隸販賣促進邦國的富強
第三節奴隸與歐由帝國興起之關係
第四節奴隸販賣對奈區南方海岸國家政經情況的影響
第三章奈區十九世紀政經轉型期(1800~1850年)
第一節奈北索科托.哈里發轄區...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10-23ISBN/ISSN:978957146898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