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的花園重新百花齊放!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塊肥沃的土地,
上帝渴望用愛,將這塊平凡的土地變成一座美麗的花園,
但我們的自我中心,想盡各種辦法把神的愛擠出去,
這塊土地少了神的愛,
卻長出了恐懼的荊棘、設防的雜草、佔有的蒺藜、破壞的咬人貓,
操縱、高傲、放縱、區隔等病蟲害,慢慢侵蝕著這塊土地……。
這時候,
我們需要找回最初的園丁,
我們需要大地醫生的幫助!
園丁上帝的最佳助理梅浩林,
懂得如何從不毛之地種出最美麗的花朵,
他打開園藝寶典《成長靈修學》,
拿出耶穌傳下來的「背十架捨己」鏟子,
瞬間就把假我的雜草清除得一乾二淨,
倒入保羅的「歌羅西書」鬆土劑,約翰的「啟示錄」養分補充包,
荒地恢復成原來的好土,
再用靈性操練的栽種原則,種下聖靈的美德種子,取代原來有害的生命。
你瞧,土地經過這一番整修,不再荒涼,也不再貧瘠。
仁愛的鬱金香、喜樂的向日葵、平安的風信子,
忍耐的玫瑰、恩慈的康乃馨、良善的百合花,
信實的蒲公英、溫柔的薰衣草、節制的杜鵑花,
許多新生命,都在上帝的花園裡,百花齊放!
你生命的花園有多久開不出繽紛的花朵了呢?
趕緊跟著梅浩林的智慧,讀讀《成長靈修學》吧!
作者簡介:
梅浩林(M. Robert Mulholland Jr.)
梅浩林是肯塔基州威瑪市(Wilmore)艾斯伯利神學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的新約教授,對許多基督徒而言,他可說是基督徒靈命成長之路的嚮導。他認為「認識聖經的本質」與「靈命的啟迪」兩者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他寫作過數本書,對於靈命塑造方面多所著墨,其中包含劃時代的靈命塑造鉅作《靈命之旅》(Invitation to a Journey)。目前已經出版的中文著作,除本書以外,還有:《邂逅聖言——讓聖經轉化生命》(香港道風山)。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多數人都知道自己內在有某種東西出了錯,如果我們誠實以對,甚至還可能承認是大錯特錯;那個東西就叫作「假我」。本書幫助我們認識從「假我」走向「真我」的過程,並且提供引導。這的確是一趟折磨人的旅程,但這也是帶來希望、醫治和自由的旅程。本書充滿我們極為需要的智慧,且是出自當今最受信賴的一位屬靈導師。
──芭彤 (Ruth Haley Barton),The Transforming Center 創辦人之一,著有《聖韻靈律》(Sacred Rhythms)與《會晤孤靜》(Invitation to Solitude and Silence)
梅浩林博士揭示出,「假我」敗壞的網絡如何轉變為「真我」釋放人心的實相。他的解說精彩絕倫,認真追求「與神同行」生命的門徒,絕不可錯過本書。
──德馬瑞斯(Bruce Demarest),丹佛神學院靈命塑造教授
真是奇妙的閱讀經驗!我一讀再讀,梅浩林有如經驗老到的嚮導,帶我們認識內在生命的真義,以及基督藏在神裡面的生命。他的話語幫助我留心:我是多麼善用嚴密設防、以自我指引的方式照料自己的生命──連面對靈命也是如此。本書有許多實際應用,談及如何「為了世人而活在神裡面」(be in God for the world)。
──凱虹(Adele Calhoun),《靈性操練手冊》(Spiritual Disciplines Handbook)作者
梅浩林建議我們,對自己要絕對真誠;他認為這是進深信仰的重要根基。北美基督徒務必要深思他的信念:「假我」與「敬虔假我」會帶我們走進死胡同。梅浩林邀請大家踏上在基督裡的進深靈程,我認為他的邀請非常具有挑戰性,並且大大振奮人心。
──芭帛(Lynne M. Baab),著有Sabbath Keeping and Beating Burnout in Congregations
繼廣受好評的《靈命之旅》(Invitation to a Journey)之後,梅浩林這本新作,再度提升了靈命之旅的境界。自覺蒙召踏上進深靈程的人,想知道諸如「真我、假我」的觀念與聖經教導有何關係的人,都可以從本書獲得極大助益。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人,請繼續讀下去,也要有心理準備,你會更深地遇見神、也遇見你自己。
──貝內爾(David G. Benner),心理研究學院(Psychological Studies Institute)的「心理與靈性」傑出講座教授,著有《天父給我的禮物》(The Gift of Being Yourself)
名人推薦:多數人都知道自己內在有某種東西出了錯,如果我們誠實以對,甚至還可能承認是大錯特錯;那個東西就叫作「假我」。本書幫助我們認識從「假我」走向「真我」的過程,並且提供引導。這的確是一趟折磨人的旅程,但這也是帶來希望、醫治和自由的旅程。本書充滿我們極為需要的智慧,且是出自當今最受信賴的一位屬靈導師。
──芭彤 (Ruth Haley Barton),The Transforming Center 創辦人之一,著有《聖韻靈律》(Sacred Rhythms)與《會晤孤靜》(Invitation to Solitude and Silence)
梅浩林博士揭示出,「假我」敗壞的網絡如何轉變...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靈命成長的目標
「恩典慈愛的上帝,在創世以前,祢用話語創造了我。在蜿蜒的人生道路上,祢的愛總是包圍我,內住在我裡面;是祢的愛,預備了我得以撰寫此書;求祢幫助我,對祢內住的愛敞開心胸,讓我在此與祢會晤,帶來更新與變化。」
我猜想你閱讀此書,是因為「靈性成長與進深」的理念觸動了你的心弦。或許你已經踏上基督旅程一段時日,也許你才剛加入基督;不管哪種情況,你與耶穌同行的旅程,已經到了與神的關係變得平淡乏味的地步。旅程初始那些令你悸動、興奮的時刻,已淪為例行公事;如今,你渴慕與神共度更深、更豐富、更完全的生活。
有位牧師牧養的教會,精力充沛、動力十足,而且持續增長;這個教會特別重視在基督裡的靈命進深生活,而且每週為五十至七十人施行堅信禮。有一次,我問他這些人來自何方,他的答案令我吃驚;他告訴我,當這些人剛踏上基督裡的旅程,幾乎都是在更大、更有活力與動力的教會聚會。那個教會用最新、最現代的方式敬拜,注重靈恩,肢體生活著重以熱烈的情感來表達對上帝的信仰。這些人在教會待上二至三年後,新鮮感與激情開始變得枯乾而儀式化。就如這位牧師所說的,他們開始渴慕「靈命進深的事」,開始覺察,基督徒生活應該不僅止於此。
也許你已經問過自己:除了活躍於基督徒群體,肯定、主張某套信念,採取特定行為模式之外,基督徒生活會不會還有別的?又或許,你曾對什麼是基督徒生活的目標感到好奇,並且知道,這類問題往往會引來許多答案,而這麼多答案的現象本身,正顯示基督徒的生活本質,確實難以用清楚的方式描繪出來。
聖經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效法基督。你也許在想:這個答案真是不明確—從「效法基督包括哪些因素」至今眾說紛紜的情形來看,你應該是對的。舉例來說,近來「耶穌會怎麼做?」(What Would Jesus Do)的運動蔚為風潮,首飾、衣著、聖經封面與手環隨處可見,但這是效法耶穌的方式嗎?還是除此之外,另有他法?效法耶穌究竟代表什麼?想要回答這些問題,不妨讓我們檢視聖經中的一些指標。
如果基督徒生活的目標是效法耶穌,那麼一開始先大致了解耶穌是誰,應該錯不了。保羅曾如此描述耶穌:「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祂裡面居住」(西一19),我想你不難理解這個概念,因為我們都知道,「道」—也就是神—在耶穌裡成了肉身(約一1、14)。除此之外,我們也都記得保羅的其他主張,例如「神在基督裡」(林後五19)以及「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後四4),耶穌自己也說:「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十四9)、「我與父原為一。」(約十30)、「父在我裡面,我也在父裡面」(約十38),至於希伯來書的作者,更是告訴我們,耶穌「反照著上帝的光輝,也完全反映上帝的本體」(來一3,現中修訂版)。換言之,當保羅告訴我們,神的一切豐盛就在耶穌裡,他只是總結以上這些經文及新約其他篇章所傳達的觀念:神和耶穌彼此深切而神祕地聯合。
但有件事值得注意。與保羅「神喜歡叫一切的豐盛住在基督裡面」這主張相關的,是他在以弗所書三章19節為信徒所做的禱告:「你們能完全被上帝的完美所充滿」。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到,保羅這裡的禱告,其實真正的意思就是在祈求我們可以像耶穌!祂祈求我們或多或少都能變得像耶穌一樣,與上帝有深切而神祕的聯合,藉此展現我們在神形像裡的真實人性。
保羅採用了一些方法為我們證明這奇妙的觀點。例如:「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四15);而在這段經文的前兩節,保羅同樣寫到:我們全都要「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此外,他告訴哥林多的信徒說,我們「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林後三18);他還勸勉腓立比信徒要與耶穌有同樣的生命樣式(腓二5~8)。
不過,我們要注意,領悟到基督徒生活的目標乃是效法耶穌的,並不是只有保羅一人。彼得告訴我們,神召我們是為了有分於祂的榮耀1,接著又寫道,神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一4)而約翰則說:「我們知道,基督顯現的時候,我們都會像祂,因為我們將看見祂的真相。」(約壹三2,現中修訂版)
讀到這裡,我想聰明的你難免會問:這些人哪來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認為我們應該要像耶穌?我認為這個想法的根源是在耶穌自己。請看約翰福音第十一章中耶穌的禱告,祂對基督徒生活的真義,有很徹底的陳述:
「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也就是我們!)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祢父在我裡面,我在祢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祢差了我來。祢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祢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祢差了我來,也知道祢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十七20~23)」
我們應該注意,當耶穌禱告我們可以合而為一,祂並不是在祈求某種社會學、神學、教會、或是聖餐的合一,祂請求的並非某種「同質性」,希冀以此種同質性來消弭所有歧異,並將多元化的特質注入以單一、「合法」方式體現的基督徒生活或群體中。耶穌祈求的合一,其實藉著祂自己與神的關係就顯明了:「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換言之,耶穌的禱告是指你我可以活在類似祂與神的那種關係中,藉此展現出我們在神形像中的真實人性。耶穌指出,基督徒生活的目標就是:我們在生命深處與神親愛合一。
在耶穌說「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時,我們明白了耶穌禱告的深邃本質。我們若想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需要先上一點希臘文課(別擔心,不會痛的!)希臘原文的「榮耀」代表:人或物最重要的特徵或本性,「榮耀」使他們成為今日的樣貌;因此,神的「榮耀」正是神的本性,是神之為神的本質。
我們不妨再看看新約幾處經文,「榮耀」的這層意義,將經文推展至更為深刻的境界。例如,彼得寫道:「榮耀的聖靈,就是上帝的靈,在你們身上」(彼前四14)。請留意,文本的結構顯示:榮耀就等於神。彼得也說,我們是蒙召得享神的「榮耀」(彼前五10),亦即得以有分於神的性情(彼後一3、4)。保羅則指出我們因為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不過藉著耶穌來恢復與神的關係,我們便盼望能有分於神的「榮耀」(羅五2)。
你還記得我們在前幾頁看到的經節「我們眾人……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林後三18)嗎?這節經文的結構再次顯示了榮耀等於「形狀」的意涵。緊接著的經文則是「榮上加榮」。保羅說我們被改變,榮上加榮,他的意思是我們從原本不像耶穌的情況,逐漸改變成為耶穌的形狀。這一切都間接表明了:當耶穌說,祂已經把上帝給祂的「榮耀」賜給我們,祂指的是,祂已經使我們能再次受造成為神的形像,能照著我們當初受造的用意,與神的性情有分。換句話說,耶穌告訴我們,祂已經把內住祂裡面屬神的性情給了我們,使我們也能恢復與神的合一。
談到這裡,我們難免以為,與神合一是私有「財產」,為要使個人得益處。然而耶穌使我們脫離這種試探;祂指出,我們與神合一有著更大的目標:「叫世人可以信……叫世人知道祢差了我來。」(約十七21、23)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與神合一所帶出的結果必定是:神的同在將藉著你我的生命,以赦罪、潔淨、醫治、釋放、轉變的恩典,來觸摸這個世界。約翰清楚看見這點:「祂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約壹四17)。世人不會因為我們的神學完善、教條正確、教義明確、虔誠嚴謹,就信奉基督,但世人若看見我們的生活彰顯基督的形像,便會相信基督。他們若能理解神差愛子是什麼意思,並不只是因為我們如此宣告,更是因為看見我們在他們當中,真正活出一種有基督形像的生命。
不過,像耶穌的生命,是與神親愛合一的結果。正因如此,耶穌以這些話來結束祂為我們所做的禱告:「叫世人知道……祢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十七23)與神親愛合一的根源是,神對我們那不可測度的愛。試想:耶穌說神愛你,一如神愛祂一樣!你若傾注全生命的愛,來回應這種愛,會使你進入耶穌所祈求的:與神親愛的契合裡。
一如新約的描述,效法耶穌既是「狀態」也是「行動」。正是與神處於親愛合一的關係,才使這種關係以效法耶穌的生活顯現出來。
屬靈前輩呼喚我們過的生活,就是這種與神深切、親愛合一的生活。讓我們看看幾個世紀以來的一些例子。德米特里大主教(Archbishop Demetrios)論及初代教會的一位神父,安提阿的主教伊格那丟(Ignatius of Antioch,第一世紀末第二世紀初),就說:「神絕對優先、我們極端需要與神有真實存在的聯合,迫切地以祂為焦點,並且進入與祂進深、整全的關係,以上似乎正是伊格那丟所傳遞給我們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第二代信徒也已進入與神親愛的合一當中,那正是耶穌、保羅、彼得與約翰所描述的關係。
數個世紀後,亞歷山大的亞他那修主教(Athanasius of Alexandria)寫道:「祂成為人,好使我們可以成為神」,你可能認為這是相當大膽、極端的主張,它的確是;但這不正是換個方式來表達彼得的論點嗎?—我們都應該成為有分於神性情的人(彼後一4)。
此刻你或許在想,講來講去似乎都是理論,只有少數人才能理解,所以我們來看一些見證,聽聽有過此種與神親愛合一經歷的人怎麼說。新神學家西緬安(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949~1022年),以第三人稱描述他與神合一的經驗:
神聖的光輝突然從上面大量出現,充滿了整個房間,事情發生時,這個青年不再能感知周圍環境,也忘記到底他是在房子裡,或是頭上有無遮蔽物,他什麼都看不到,只看到四邊都有光,他甚至不曉得自己是不是站在地上……他與非物質的光全然合一,自己似乎也已變成了光。
這當然是與神深切地歡欣契合的例子,絕非常態的平日經驗,或許你可以把它比喻成婚姻關係中那些歡愉契合的時刻(屬靈前輩經常用婚姻類比我們與神的關係)。這樣的時刻,並非婚姻關係中的常態,卻有助於夫婦在彼此的愛中更深刻地契合。隨著夫妻愛的關係滋長進深,雙方契合也開始成為屬世生活最主要的情境。
另一個例子也用到光的意象。修士神學家帕拉馬(Gregory Palamas,1359年)寫道:「他們置身於那種無法形容的光中,自己也變成了光……只有那光穿透他們,他們看見的也只有那光……就這樣,神是一切的一切。」我曾聽過或讀過一位名指揮家的經歷,有一次他指揮世界級的管弦樂團,演出某位偉大作曲家的傑作;當時,管弦樂團跟音樂渾然合一,到了一個地步,他只能停止指揮,滿是敬畏地站立聆聽,此時樂團已化身為作曲家的傑作。神學家波拿文圖拉(Bonaventura,1274年)論述聖法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i)時說:「他似乎完全專注於聖愛的火焰中……他渴望藉著狂喜的愛之烈火,完全轉變成(基督)。」你說:「但這些人可是我們道統中特別了不起的聖者。」的確如此,不過他們的例子,不也正說明了我們受造所當成為的樣式嗎?畢竟,如果耶穌為你禱告,願你能像祂一樣,與神有相同的親愛聯合,那麼有些信仰前輩實際生活在這種真實中,你應該感到驚訝嗎?
我們要再次使用婚姻的意象。十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年)在他的《心靈之歌》(The Spiritual Canticle)中,著重於心靈魂與神「訂婚」與合一;「直到愛人彼此相像,一方變成了另一方,愛才臻於完美」,接著他詳加敘述:
此種心靈合婚,遠勝於心靈訂親,因為這是摯愛之人的全然轉變,在轉變中,因著完成某種愛的聯合,雙方都將放棄擁有自我,而將自我全然交給對方。在此生可能的範圍內,靈魂因此成聖,藉由分享與神聯合……因此這就是今生可達成的至高狀態。
約翰的屬靈導師,阿維拉的聖女大德蘭(Teresa of Ávila,1515~1582年)也論及與神的婚約(心靈與神結合),她寫道:「在可理解的範圍內,我們只能說靈魂(我是指心靈)與神合而為一了。」
我希望你開始明白,豐盛的基督徒生活絕不只是活躍於基督教群體,主張特定一套信念,或採取特殊的行為模式。這些都是次要的結果,而首要的真實景況是:在愛中過著與神不斷深入聯合的生活。
大主教維爾(Kallistos Ware)是這麼說的:「基督教並非僅是某種哲學理論或是道德規範,而是包含直接體驗到神聖的生活與榮耀,與神有『面對面』且帶來轉變的聯合。」如此體驗經歷神聖的生活,會重新建構我們的靈性旅程,方式之一是重新調整我們的禱告經驗;維爾談到基督教東方傳統中「心靈的禱告」(prayer of the heart)時說:「因此『心靈的禱告』,並不只是『情感的禱告』,而是全人的禱告……是重新結合的狀態,祈禱者在其中,與禱告本身及所禱求的那位神聖同伴(Divine Companion)完全結合。」禱告本身,成了與神親愛合一的經驗。這豈不是提供給我們全新觀點,來看保羅「不住地禱告」的命令(帖前五17)?
最後,容我以梅頓(Thomas Merton,1915~1968年)的深刻見解,來結束這段與神親愛合一的簡短歷史之旅:「聖靈內住於我們,賜給了我們,如同我們自己的靈一般,祂使我們以神祕的方式去認識、去經驗在我們裡面神聖恩慈的真實與同在。所以聖靈與我們內心深處的自我親密地結合,祂的同在使我們的『我』成為神的『我』。」這不過是「與神在愛中」聯合此主題的小小實例,而這個主題,在兩千年的基督徒生活與經驗中強化而深刻。以下章節中,我想引介你認識的就是這個事實。
如果你已經過著與神親愛合一的生活,如果每個思想、言詞、行為,都能從你生命中這愛的神聖中心湧流,那麼別再讀下去。但如果你內心深處有某種東西渴慕著這種真實,如果這與神親愛合一的想法在你生命深處,挑動著某種覺醒,請繼續往下讀。本書的基本前提是:與神親愛合一,是基督徒在世生活的本質;不過,我得提醒你,與神親愛合一的進深旅程,會經過一些相當崎嶇的地域—假我的叢林(第二章)、偶像與偶像箱的世界(敬虔假我)(第三章),接著我們將要進入基督真我國土的邊境(第四章),學習健全真我的雙重奏:脫去罪惡(第五章),穿上美德(第六章)。最後,我必須重複十架約翰的告誡,甚至說得比他更全面:「我所說的每件事,與真實之間仍有著遙遠的距離。我所說的只不過是紙上的畫像。」儘管畫像可能連小細節都很精確,但是只有那些活在它所代表的實境裡的人,才會真正了解他們實存的生命。我的「畫像」只是實境的一個黯淡、拙劣的複本,而我盼望,神使我的「畫像」成為你與實境會晤的機會,一個能使人的生命變化更新的會晤。
第一章
靈命成長的目標
「恩典慈愛的上帝,在創世以前,祢用話語創造了我。在蜿蜒的人生道路上,祢的愛總是包圍我,內住在我裡面;是祢的愛,預備了我得以撰寫此書;求祢幫助我,對祢內住的愛敞開心胸,讓我在此與祢會晤,帶來更新與變化。」
我猜想你閱讀此書,是因為「靈性成長與進深」的理念觸動了你的心弦。或許你已經踏上基督旅程一段時日,也許你才剛加入基督;不管哪種情況,你與耶穌同行的旅程,已經到了與神的關係變得平淡乏味的地步。旅程初始那些令你悸動、興奮的時刻,已淪為例行公事;如今,你渴慕與神共度更深、更豐富、更完全的...
推薦序
尋回真我,走向整全的成長之路
校園書房出版社總是能貼近信仰的時代脈絡,推出令人有興趣一讀的好書,本書正是其一。多年接觸靈修學的領域,發現屬靈操練的書從古典重新包裝到近代能理解的寫法,雖不是太多,但要突出有特色並不容易。梅浩林(M. Robert Mulholland Jr.)正是用現代人頗能理解的語法,談基督徒必然遇見的問題。例如:我信了主,也熱情參與服事多年,可是然後呢?當信主的熱心與興奮難以為繼,重生的真基督徒並不會離棄信仰,卻需要在進深信仰的路徑中,看見引導與指標。
本書可說是信仰旅途指南的一種,延續作者另一本書Invitation to a Journey中的概念,指出你若走到人生與信仰錯誤的路徑,你會看到、領教到什麼樣的「風景」與滋味,而那絕不是正路,雖然那是一條人人易走的大路。這位靈性的引路導遊為有心堅持天路的朝聖客,細心解說窄路何以是正確的,因為使徒保羅留下了第一代權威的路徑解說。梅浩林的新約教授身分使他在解讀前人的智慧上,很能用導遊的豐富生活經驗來再現。
流行的大路使朝聖客先是錯過十字架的記號,後又在走回正路後落入迷途而不自知。作者用「假我」來談天路客的陷阱,談得淋漓盡致。誠如他在註解中提到「假我」一詞在基督教傳統中有長遠的歷史,從保羅(西三9)開始,現代的用法則又可見於一些作家如牟敦(Thomas Merton, The New Man)、潘寧頓神父(Basil Pennington, True Self / False Self: Unmasking the Spirit Within)、羅爾神父(Richard Rohr)與貝內爾(David Benner)。其實此主題也是擅長心理分析的盧雲神父,沿用牟敦給他的影響多有著墨的主題。因此,這個為心理學所高度關注的「自我」之主題,被作者以基督徒靈修學的角度,引向了成長的正確路徑。作者對真、假我的描述,可看到前面幾位前輩的一些精華,正是這些天路導遊們在窄路的經歷中,給彼此留下了可信的腳蹤。
真正的「自我實現」是捨棄假我,實現那在基督裡的真我。過去無論中、西方教會,對基督所要求的高難度「捨己」都曾經絆跌。不是落入「退卻」的道路,就是掉在「律法」苦修的假敬虔中。另一方面,被心理學影響而渴望自我成長的現代人,容易被東方的「無我」禪修所困惑,更將真我路徑給走岔。因此,真我的尋覓與價值建立似乎是近代靈修大師們的共識,幫助我們準確地走向在基督裡整全的成長。
本書是談「know why」多於「know how」的書,深入淺出,天路客的老手能意會,新手也不會覺得難懂。就讓梅浩林帶領讀者,學習成為分辨路徑的好手吧!
林瑋玲
靈糧神學院靈修學教師
尋回真我,走向整全的成長之路
校園書房出版社總是能貼近信仰的時代脈絡,推出令人有興趣一讀的好書,本書正是其一。多年接觸靈修學的領域,發現屬靈操練的書從古典重新包裝到近代能理解的寫法,雖不是太多,但要突出有特色並不容易。梅浩林(M. Robert Mulholland Jr.)正是用現代人頗能理解的語法,談基督徒必然遇見的問題。例如:我信了主,也熱情參與服事多年,可是然後呢?當信主的熱心與興奮難以為繼,重生的真基督徒並不會離棄信仰,卻需要在進深信仰的路徑中,看見引導與指標。
本書可說是信仰旅途指南的一種,延續作者另一本書...
目錄
致謝/008
推薦序/009
第1章 靈命成長的目標/013
第2章 走入假我的叢林/029
第3章 箱子裡的偶像/067
第4章 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099
第5章 棄絕假我/145
第6章 穿上新人/171
第7章 靈命進深生活的原則/205
結語/235
附註/237
致謝/008
推薦序/009
第1章 靈命成長的目標/013
第2章 走入假我的叢林/029
第3章 箱子裡的偶像/067
第4章 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099
第5章 棄絕假我/145
第6章 穿上新人/171
第7章 靈命進深生活的原則/205
結語/235
附註/237
商品資料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06-10ISBN/ISSN:978986198721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