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愛的人,才能夠明白如何禱告。」
禱告之海深邃而美麗,
就等你我用心來體悟。拜今日科技的進步,每個人的手機裡充塞著許多的通訊群組,不斷轉傳禱告事項、屬靈經文以及各式各樣的靈修材料。我們更有效率地蒐羅會友的代禱事項,可以讓一群人異地同聲禱告,以致傳遞緊急代禱更為迅速便利。
然而,《禱告第一課》的作者布倫主教提醒我們,以為自己很有效率地在做「屬靈」的事,殊不知我們熱衷的只是「禱告事項」、在意的是人與事,而非出自對神的關切(更非檢視真我)。於是乎,大多數人就停頓在「禱告之海」的岸邊,忙著搬運啟航的材料,無心嚮往,更無暇藉著這片美麗遼闊的禱告之洋,抵達美善的彼岸。
相反地,布倫主教就像個在祈禱大海徜徉多年的老練水手,以風趣幽默的文字,教導每一位渴望躍入禱告之洋的信徒,怎樣從熟習水性開始,一步步學習認識禱告的祕訣。多年牧養的經驗告訴他,只有真的明白、了解了上帝的偉大和美麗,我們的禱告生活也才能跟著精采而豐盛。
相信不論是慕道友、禱告初學者,甚或是愈發感受禱告乾澀的信徒,都可在這本啟迪靈性活力的禱告名著中,得著各式各樣的成長和啟發。
作者簡介:
安東尼.布倫(Anthony Bloom,1914-2003)
出生於瑞士,父親是帝俄時期的外交官,因遭逢俄國大革命,全家顛沛流離,最終落腳於法國。布倫於巴黎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在二次大戰期間,除了行醫濟世,也參與法國地下反抗組織,並暗自發願成為修士。
一九四九年前往英國,擔任聖奧爾本和聖塞爾吉烏斯地區聖公會與東正教聯合團契的神父。生前最高職位曾是都主教,主責大不列顛與愛爾蘭地區的東正教教會(隸屬莫斯科)。
布倫大主教除牧會與教學外,亦有多本知名著作,包括Living Prayer、God and Man及本書,近年有數本關於他的傳記問世。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經典推薦
李亮 台灣基督東正教會神父
林瑋玲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專任教師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潘怡蓉 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助理教授
傅士德《禱告真諦》作者
楊腓力《禱告》作者
誠摯好評
「對布倫來說,安靜和禱告成為一連串的標記,串起來像項鍊上的珍珠,提醒他生命的真實本相。……禱告是一種行動,也是一種心態,當我們把禱告侷限於一天中的一兩個時刻,我們很容易就忘記了這個事實。」──楊腓力
名人推薦:經典推薦
李亮 台灣基督東正教會神父
林瑋玲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專任教師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潘怡蓉 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助理教授
傅士德《禱告真諦》作者
楊腓力《禱告》作者
誠摯好評
「對布倫來說,安靜和禱告成為一連串的標記,串起來像項鍊上的珍珠,提醒他生命的真實本相。……禱告是一種行動,也是一種心態,當我們把禱告侷限於一天中的一兩個時刻,我們很容易就忘記了這個事實。」──楊腓力
章節試閱
Chapter1 神的缺席
當我們開始學習禱告,我要先說清楚,所謂的「學習禱告」並不是想要用什麼推測的方法解釋或是找理由。我無非是要談,如果想要禱告,我們應該要知道些什麼,以及可以做什麼。我自己是個禱告新手,想必各位也同是禱告新手,所以我們一起來嘗試。我的對象不是那些旨在奧秘禱告或是想要臻入化境的人,因為這些事情會無師自通。在一些特殊情況,神闖入我們裡面,或是我們闖入神裡面,因為事情突然自行展現我們前所位見的深度,或是我們發現自己裡面有種深度,正是禱告停駐、湧留之處;那麼,我們就沒有禱告的問題了。當我們感知到神,就自然而然站在祂面前,敬拜祂,對祂說話。
一開始,有個重要的題目要探討:有時候上帝似乎缺席不在。這就是我現在要談論的問題。顯然我說的不是真正的缺席,因為上帝從沒有缺席,而是人會有的缺席感受。我們站在上帝面前仰天長嘯,卻得不到回覆。我們四處張望,也看不到祂的蹤影。這時候該作何想?
首要之務是要記得,禱告是相遇,是關係,是深刻的關係,無法強求於神或強求於人。上帝能臨到我們,或是留下祂不在的感受,意謂這個關係的活絡與真實。如果可以機械化地把神拉來相遇,強迫祂與我們見面,就沒什麼關係或是相遇可言。我們只要有個意念,有想像,有各種偶像在前面,不需要神,就可以這麼作;但是與活生生的人,遑論與永生神,這種作法就行不通。關係必需在雙向的自由中萌芽並發展。如果你是以互相的角度來看關係,就會發現上帝對我們的抱怨,會遠多於我們對祂的抱怨。我們因著神沒有在留給祂的一點時間與我們同在,就發出抱怨。那麼其餘的二十三個半小時呢?上帝很可能在那段時間敲我們的心門,但我們的回答是「抱歉,我很忙」,或是根本不搭理,因為沒有聽到祂在我們的心,我們的頭腦,我們的良心,我們的生命中叩門。因此,在這種情形,我們沒有權利抱怨上帝缺席,因為我們缺席的時候更多。
第二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與神面對面的相遇,總是審斷的時刻。我們在禱告、默想、靜思中與神相遇,或是被救拔,或是被定罪,不會什麼事都沒有。我的意思並非是已經賜下與獲得的永恆定罪與救贖,而是指與神相遇是關鍵時刻,是緊急狀況。緊急的英文Crisis源自意思是「審判」的希臘文。與神在禱告中面對面相遇,是關鍵時刻,應該感謝祂沒有總是出席,忍受這種時候。請記得聖經有些經文提到,與神面對面是多麼可怕,因為祂是能力、真理、無瑕。所以,當我們感受不到神的實質同在,第一個念頭應該是感恩。神是憐憫的神,因此不會在不當的時候臨到。祂讓我們有機會反省、明白,不會在被祂定罪的時刻來到祂面前。
我來舉個例子。多年前有位男士來訪,請我把上帝顯給他看。我說我作不到,但即使可以,他也不會見到神,因為我當時認為,現在依然認為:與神相遇,要與他有些共通點,要有些讓你眼看得見、感知得到的東西。他又問我何以有持這種看法,我請他想一想,再告訴我福音書裡有沒有哪段經文特別打動他,藉此看見他與神之間的關聯。他說:「有啊,約翰福音第八章,婦人被捉姦在床的故事。」我說:「好,這是一段非常動人的經文。現在坐下來問你自己,在這個場景裡你是誰?你是耶穌,或至少是他身邊的人,充滿慈悲、理解,也對這名婦然滿有信心,能悔過前非、重新作人?你是被捉姦在床的婦人?你是那些長者?一旦體認到自己也有罪,就當場離開?或者你是在那裡等著看結果的年輕人?」他想了想,然後說:「我覺得我是唯一不會離開,用石頭打婦女的那個人。」我說:「感謝上帝,祂沒有容許你與祂面對面相見。」
這或許是個極端的例子,但多少時候我們在自己裡面也看到類似的狀況?我們當然沒有公然拒絕神的話語或是典範,但是卻以不太激烈的方式,作出耶穌受難時羅馬軍人的舉動。我們很想要遮住基督的眼睛,好隨便對他拳打腳踢,卻沒人看見。當我們忽視神的臨在,按照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情緒、處處與神的旨意相對而行,不就是在作這件事嗎?我們想要矇住基督,其實是矇住自己。在這種時候,我們又怎能來到祂面前?當然,我們可以懷著悔改、懷著傷痛的心前來;但是我們不能以馬上希望神以愛、以情誼收納我們的態度前來。
請看福音書的經文。有些比我們高尚的人,遲疑不敢接待基督。還記得請基督醫治僕人的百夫長嗎?基督說:「我會去」,但百夫長說:「不用勞駕出動,您只要說句話,他就會得醫治。」我們會這麼做嗎?我們會對神說:「請不要在我面前觸手可及,讓我可以感知到祢的臨在。祢只要說句話就足以醫治我。你只要說句話,就足以使事情將要成就。目前我不需要什麼其他的東西。」或是想想彼得,在捕魚豐收之後,跪在地上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請求耶穌下船,因為自覺卑微,而他自覺卑微,因為他突然看到了耶穌的宏偉。我們可曾這麼做過?讀福音書,我們覺得基督的形象是如此震攝、光燦,以致於禱告的時候,體會到神的偉大與聖潔,我們可曾說:「我不配,神不應該臨近我」?更遑論我們應該知道祂不能來的那些所有時機,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在那裡領受祂。我們想要從祂得些什麼,想要的根本不是祂。這稱得上是關係嗎?這是我們跟朋友的相處之道嗎?我們的目標是友誼可以給我什麼,還是我們所愛的朋友?那麼,與主的關係,也是如此嗎?
我們來想想自己的禱告,你的與我的禱告;想想當你的禱告關乎你所愛的人或攸關你生命的事情,是如此溫馨、深刻、情濃。你的心是敞開的,整個的內在都匯集於禱告中。這意謂著神對你很要緊嗎?不,並不是。這只不過意謂著你的禱告主旨對你很要緊。當你為著所愛的人或所擔心的事發出激動、深刻、急切的禱告,然後轉到下一個不是那麼要緊的禱告事項,如果你的情感突然冷卻下來,是什麼變了?神冷卻了嗎?祂離開了嗎?並不是,而是意謂著你激昂迫切的禱告不是因為神的臨在,因為你對祂的信心,你對祂的渴望,你對祂的感知;這種禱告只不過是你對人對事的關切罷了,並不是對神的關切。那麼,神的不在對我們有影響,為什麼會感到意外?是我們自己要缺席,是我們自己沒有與神連結而冷卻下來。為什麼?因為祂對我們並不事關緊要。
神還有其他「缺席」的方式。只要我們為人真實誠摯,神就能與我們同在,在我們身上施展作為。然而我們一旦想要裝模作樣,就沒什麼可說或是可擁有的;我們成了虛構人物,存在就不真實,而神無法接觸不真實的存在。
想想神的缺席,在你敲門之前一定要知道——請記得,這不僅是一般所理解的天國大門,而是耶穌確實說過的「我就是門」—— 敲門前必需體認自己是在門外。如果你竟日胡思亂想,自以為已經在國度裡面,那就沒什麼門需要敲開了。你一定四處張望,看有沒有天使或聖徒,還有屬於你的住處在哪裡,但只看到一片漆黑或是高牆豎立,因此當你覺得樂園竟然出乎意料的沒意思,相當合理。我們必須體認到還不在裡面,還是神國的局外人,然後問自己:「門在哪裡?要如何敲?」
Chapter1 神的缺席
當我們開始學習禱告,我要先說清楚,所謂的「學習禱告」並不是想要用什麼推測的方法解釋或是找理由。我無非是要談,如果想要禱告,我們應該要知道些什麼,以及可以做什麼。我自己是個禱告新手,想必各位也同是禱告新手,所以我們一起來嘗試。我的對象不是那些旨在奧秘禱告或是想要臻入化境的人,因為這些事情會無師自通。在一些特殊情況,神闖入我們裡面,或是我們闖入神裡面,因為事情突然自行展現我們前所位見的深度,或是我們發現自己裡面有種深度,正是禱告停駐、湧留之處;那麼,我們就沒有禱告的問題了。當我們感...
推薦序
一場意猶未盡的靈修特會
禱告似乎是基督徒最熟悉,卻也最陌生的議題;最常掛在嘴裡,但也最常做不到位。這方面的相關書籍汗牛充棟,古今中外各有所長。而這一本校園書房出版社選為「禱告館」書系的新書《禱告第一課》(School for Prayer),明顯的合適現代人的閱讀傾向—輕薄短小,但卻擲地有聲,內容頗為扎實。
首先,作者安東尼.布倫的東正教大主教背景以及他個人的成長、信主的生命經歷,深刻影響他對這主題的認知與表現。因此,建議讀者從本書卷末的附錄訪談開始,先來認識作者背景至關重要。他是英國的俄羅斯東正教會大主教,因此他的俄羅斯魂奇妙地彰顯出俄國東正教的屬靈傳統特色。一生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與俄國大革命,並在二戰期間擔任軍醫,加入法國的地下反抗組織,因緣際會下信主、成為修士。上帝道成肉身,與這世界貼近的受苦,卻又神聖至高不可褻慢的雙重屬性,不斷交織在他的生活信仰中辯證式地出現。
其實,從作者的出生到成長過程,雖不在母國俄羅斯,卻因為父親獨特的個性與信念,造就他對生命與存在意義有一種嚴肅的體會。而他的信主歷程,既簡單又複雜,對經歷過上帝神祕經驗者,必會有共鳴與感動。這使得他談禱告是一種「關係」時,確實與其他西方或東方人對關係的解讀是有點距離的。這種特點可以從其他著名的俄羅斯作家,如杜斯妥也夫斯基、索忍尼辛其饒富宗教意涵的作品中,聞到類似屬於俄羅斯人民獨特的氣息。其實,那是一種震撼,顛覆我們對禱告、對與神互動,甚至對人生的感受⋯⋯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習慣恩典信息—反映現代人的靈性「輕薄」,在一開始他談到「對的禱告態度」,就有被搖撼震動的感受。作者的俄羅斯東正教靈性特質,不需要學術理論式的介紹,讀者已經可以感受,一種屬於禱告深邃的豐盛與美麗,不斷地吸引你往神所在的深處走去。
從明白自己屬靈的匱乏「貧窮」,到渴望去敲開那在我們心裡的神國之門,禱告是朝內而非朝外的路徑。作者以三種禱告:自發的禱告、簡短的禱告、精心預備的禱告,將聖靈啟動的禱告,東正教著名的「耶穌禱文」,以及儀式中常運用其先賢聖徒的禱文做了概括的介紹。但不同於其他禱告書的教導講法那樣的步驟清晰,他講解禱告所引用的經文,詮釋方式十分令人驚艷,運用的例證故事尤其讓人動容難忘。在學習實際可操練的禱告方式同時,讀者彷彿參加了布倫大主教帶領的一場靈修禱告退修會,以至於何謂靜默,如何安靜來到神的面前,其中的要點與核心體會陳述的十分深刻。事實上,禱告正是這樣的一種關係狀態,語言與方法其實在祈禱者的態度之後。同時,就像一場只有為期數天的退修會,講師似乎可以盡興再多說些什麼,但是戛然而止終要踏上歸途,讓人意猶未盡,回味再三⋯⋯。
作者雖已離世一段時日,台灣的讀者並不熟悉這位在西方頗有聲望的主教,他的作品仍然延續他曾經的靈性引導工作,我們要感謝透過這本分量看似輕巧的小書,仍能遇見一顆與這世代卓然不同、偉大深邃的心靈。
林瑋玲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專任教師
一場意猶未盡的靈修特會
禱告似乎是基督徒最熟悉,卻也最陌生的議題;最常掛在嘴裡,但也最常做不到位。這方面的相關書籍汗牛充棟,古今中外各有所長。而這一本校園書房出版社選為「禱告館」書系的新書《禱告第一課》(School for Prayer),明顯的合適現代人的閱讀傾向—輕薄短小,但卻擲地有聲,內容頗為扎實。
首先,作者安東尼.布倫的東正教大主教背景以及他個人的成長、信主的生命經歷,深刻影響他對這主題的認知與表現。因此,建議讀者從本書卷末的附錄訪談開始,先來認識作者背景至關重要。他是英國的俄羅斯東正教會大主教,因此...
目錄
推薦序一:一場意猶未盡的靈修特會∕林瑋玲
推薦序二:日久彌新的靈修祈禱傑作∕李亮
第一章:禱告的起點
第二章:站在門外叩門
第三章:進入內在
第四章:為神騰出時間
第五章:稱呼上帝的方式
第六章:兩段默想
附錄:安東尼.布倫大主教專訪
推薦序一:一場意猶未盡的靈修特會∕林瑋玲
推薦序二:日久彌新的靈修祈禱傑作∕李亮
第一章:禱告的起點
第二章:站在門外叩門
第三章:進入內在
第四章:為神騰出時間
第五章:稱呼上帝的方式
第六章:兩段默想
附錄:安東尼.布倫大主教專訪
商品資料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10-10ISBN/ISSN:978986198741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6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