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秋冬到1950年初,國共雙方在中國西南進行在大陸上最後的作戰,多年來外界對於當時國軍胡宗南部所扮演的角色卻常有不同看法。本書根據《胡宗南先生日記》,配合兩岸政府出版品和當時相關人士的回憶錄或傳記等一手資料再作回顧,以明真相。
作者簡介:
胡為真
原籍浙江省孝豐縣(今湖州市安吉縣孝豐鎮),1947年生,中華民國陸軍上將胡宗南及教育家葉霞翟校長之子。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碩士,南非斐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國際政治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獲頒中華民國一等景星勳章、國安局一等磐石獎章等中外勳獎章十餘座。
經歷
在外交及國安單位服務四十年,曾任外交部禮賓司長、駐德國及駐新加坡特派代表(大使)、國安局副局長執行官、國安會副秘書長、秘書長,總統府資政等職。 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講師、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外交所兼任副教授、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現任政大世界校友總會常務理事、政大書院生涯導師,中華渡海興台會及一江山戰役協會理事長、中華軍史學會理事、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等。
著作
《從莫斯科華語廣播看蘇俄對華政策》、《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口述歷史(汪士淳撰述)《國運與天涯:我與父親胡宗南、母親葉霞翟的生命紀事》、《情到深處:胡宗南將軍與夫人葉霞翟在戰火中的生命書寫》;增編《胡宗南上將年譜》、《胡宗南先生文存》、《令人懷念的胡宗南將軍》;審定《百戰忠魂:胡宗南將軍圖文傳》等書籍及專文數十種。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丁渝洲 前國安會秘書長
王立申 中華軍史學會理事長
傅應川 前中華軍史學會副理事長、前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局長
呂芳上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林桶法 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劉維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名人推薦: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丁渝洲 前國安會秘書長
王立申 中華軍史學會理事長
傅應川 前中華軍史學會副理事長、前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局長
呂芳上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林桶法 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劉維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章節試閱
第二章 政府在西南地區的主要困難
本文所述之西南地區,包括川、康、黔、滇四省,而以四川為主。四川盆地北部以大巴山脈與陝西隔絕,平均高度二千公尺,東西橫亙,山勢連綿不絕,為南北交通之大障礙,古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此之謂也。川境西為邛崍山、大涼山,東與湖北有巫山南北縱貫,南面為貴州之大婁山,河流為長江會合岷江、涪江、嘉陵江、烏江,江流洶湧,運兵及交通基本不便。1949年時四川無鐵路,僅賴以成都為中心之少數公路。
第一節 張羣長官的困境
中國西南地區的地方勢力素極強大,抗戰時政府坐鎮重慶,四川也曾出了六個集團軍出川參加抗戰,有重大犧牲及戰果,但是執政的國民黨卻未能貫徹建立對四川全省的掌控,較諸共黨在敵後地區掌控全部農村,不可同日而語。四川地方領導人中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楊森、王陵基、孫震等人各有實力,其中孫震綏靖公署主任、楊森市長、王陵基省主席一貫支持蔣總裁,但各人與張羣長官之關係卻都不同,例如楊森之女嫁予蔣總裁外甥竺培風,故亦係蔣之姻親;而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則與中央政府和蔣中正總統有距離,卻與張羣維持關係,該三人且相互策應。蔣中正總統在1949年初任命張羣擔任重慶綏靖公署主任,原寄望他代表中央,以其四川省籍、曾任省主席六年的資望和人脈,能團結地方、安定大西南,挽救危局。張羣接受任命後,便先請在軍中享有崇高地位,曾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上將總參議、軍事委員會侍從室主任、第一任上海市長等職的錢大鈞將軍擔任副主任兼參謀長(後來請蕭毅肅兼參謀長,但錢大鈞對蕭毅肅對人的態度有意見),但赴任後便立即發現內外困難重重。
首先最基本的是大環境的問題:國內全面性的經濟財政失敗、通貨急速膨脹,使他立刻面臨的是財政不敷,人民生活困難而造成的連鎖問題,使得社會動蕩,人心不安,各種政治事件層出不窮――其實於當年年初,在張羣就任之前,全四川便曾宣佈戒嚴。
第二方面是行憲以來,「新制度未能成熟與確定, 而舊制度先已放棄崩潰」,以致我方各級政府內部的權限分野亦不清楚,對張羣造成困難。而張羣以蔣總裁的主要助手及前任行政院長的身份,還必須參與高層的政治商討折衝,經常出入重慶、廣州、臺北等,依違於蔣總裁與李代總統之間,而又希望調和鼎鼐,甚為辛苦。第三方面是川、滇、康、黔各省的地方勢力各有企圖,貌合神離,而他缺少有實力的班底,以致反而需要當地政要的支持來提升自己及政府的聲望,才能順利推動施政;例如張羣於抗戰時期在四川主政六年期間便一直需要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三人的合作來推動中央的政策,所以他甚至在1947年離任赴行政院服務前的正式場合,還公開抬高這三位親共人士的地位,說自己和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不論職位如何,在四川是共同負責的!」而蔣委員長為了國家的復興和地方的重建,對四川也一向寄以厚望,在抗戰快勝利時即曾約見張羣與劉文輝、鄧錫侯三人共同研究川康的軍政改革,希望在一年內能「建立建設四川的基礎」。
這次張羣奉命擔任西南軍政長官,從年初還未就職時,便多次向曾任四川省主席的西康省主席劉文輝、以及曾在抗戰時接替張擔任四川省主席的鄧錫侯等地方勢力領導人拉攏疏通,甚至還邀請劉、鄧一同研商其就職演說,以示誠意,並列入彼等的意見,號召各省人民要「團結、自衛、自保」來保衛西南,也就是在中共勢力高漲時,川人要彼此團結自保(不靠外援);甚至由於重慶市參議會(在劉文輝、鄧錫侯等人的影響下)在3月14日通過了決議,請中央停止徵兵徵糧後,他為安人心,減少施政阻力,居然還順勢宣佈自明年起西南地區都要停止徵兵徵糧。
第四方面是占了關鍵位置的四川省主席王陵基(1949年初接替鄧錫侯),雖然在反共的立場上和他一致,但兩人在歷史關係、作風和態度上卻有矛盾,以致蔣中正在5月底曾給張羣電報表示,四川省主席一職「或可由兄(張)自兼,否則如找別人,可能較王更不如。」此顯示張羣與王陵基的矛盾已經達到張羣認為必須請蔣中正總裁換人的地步,只是蔣又不直接將王陵基免職、讓張羣兼任;所以張羣長官既有內外各項困難, 無怪他在任期間,雖然「盡力國事」,仍然多次向蔣總裁請辭。
第二章 政府在西南地區的主要困難
本文所述之西南地區,包括川、康、黔、滇四省,而以四川為主。四川盆地北部以大巴山脈與陝西隔絕,平均高度二千公尺,東西橫亙,山勢連綿不絕,為南北交通之大障礙,古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此之謂也。川境西為邛崍山、大涼山,東與湖北有巫山南北縱貫,南面為貴州之大婁山,河流為長江會合岷江、涪江、嘉陵江、烏江,江流洶湧,運兵及交通基本不便。1949年時四川無鐵路,僅賴以成都為中心之少數公路。
第一節 張羣長官的困境
中國西南地區的地方勢力素極強大,抗戰時政府坐鎮重慶,四川也曾出了...
推薦序
呂芳上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歷史的學術研究也有流行和時尚,1960年代後,從研究晚清自強運動、戊戌變法而辛亥鼎革、五四運動到抗日戰爭,迄今戰後中國、冷戰時代的研究已乘勢而起。胡為真教授這本親自操刀的新書,論其時序正落在戰後國共內戰、冷熱戰交迭的當兒,符合現在的研究趨勢。
歷史學家常會碰到解不開的歷史問題,以中國近代史為例,大者如李約瑟的難題(Needham’s Grand
Question)、國共內戰勝負因素的各說各話;小者如中山艦事件的起因、西安事變如何結束、1949年國軍西南據點的留防與撤守、古寧頭戰役「最長的一夜」凱歌誰屬等等。胡教授這本書正試著解釋1949年國、共對壘最後一役,胡宗南將軍在西昌之役的角色與功過。
如果把國軍分作黃埔的嫡系與非嫡系,人們認定胡宗南將軍為「天子門生」,擁有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三顆星上將,屬「五個第一」的傑出畢業生。因而相同或不同派系的軍人,對他的表現,檢驗往往格外嚴格。1949年10月國府播遷臺北前後,胡一度由成都走海南,後復回西昌,次年三月胡部在西昌潰敗,大好河山至此盡失,這時的情景由不得不使人想起孔尚任《桃花扇》中所說的:「養文臣帷幄無謀,養武夫疆場不勇,到今日山殘水剩。」對西南軍事勁旅期待落空,身負重責的胡,自然招來殊多物議,甚至引來監察院的糾彈。其實,如從史事的發展看,1948年冬徐蚌會戰敗後,蔣中正實已有其政、軍部署,如黃金、國寶運臺,作金融文物典籍的轉移;在軍事上,一路西向到川、康是戰局的誘導,最後迫不得已,政府才正式遷臺。嚴格說來,成都、西昌之役的失敗,初在蔣、李(宗仁)過招未歇,繼則地方軍頭反覆下,胡部當時未嘗不力作「死中求生」之謀,只是形勢所迫,無補給、無後方、無運輸情況下,優勢不再,狂瀾即使靠蔣、胡力挽,亦不可回。不過,歷史也告訴我們,正因為康、川地區有被稱為「西北王」的胡將軍率部一路抵擋,才使共軍不能及時全面「解放」臺灣,讓國軍餘部得予從容有所安排布置,國府續命由此發端,也才有日後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得在外交上打開出路,在政治、經濟能有奇蹟式的發展,此種曲折歷史意義,當時人、後繼者,豈能河漢。這一點在本書中頗有闡發。
尤有進者,這本書論述本著「讓史料說話」的原則,除文字流暢外,引註逾300,徵引之資料更達130種之多。史家陳寅恪謂:「大抵私家纂述易流于誣妄,而官修之書,其病又在多所諱飾。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書及私著等量齊觀,詳辨而慎取之,則庶幾其真相而無誣諱之失矣。」此書之作,接近此意。
多年前,我個人在一次偶然的機遇,參加了胡宗南將軍王曲七分校校友及舊屬的聚會,他們對胡將軍的愛戴與推崇,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當年七分校校門對聯高揭:「鐵肩擔主義,血手著文章」;「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這是黃埔精神與壯懷的延續。胡將軍個人練軍有成、屢建奇功,尤其有國無家、私款公用、忍辱負重的胸懷與修為,均可由其事蹟一一引證,民國史上又有幾人能及。
幾年前,胡為真教授已為胡將軍編印「胡宗南先生四書」,加上近年出版的《國運與天涯》(胡為真口述、汪士淳撰稿,2018)、《情到深處》(與汪士淳合撰,2020)以及這本《疾風勁草》,或可合為「胡宗南先生七書」。人謂:父母給予生命,子女給予父母生命的意義。信然!
呂芳上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歷史的學術研究也有流行和時尚,1960年代後,從研究晚清自強運動、戊戌變法而辛亥鼎革、五四運動到抗日戰爭,迄今戰後中國、冷戰時代的研究已乘勢而起。胡為真教授這本親自操刀的新書,論其時序正落在戰後國共內戰、冷熱戰交迭的當兒,符合現在的研究趨勢。
歷史學家常會碰到解不開的歷史問題,以中國近代史為例,大者如李約瑟的難題(Needham’s Grand
Question)、國共內戰勝負因素的各說各話;小者如中山艦事件的起因、西安事變如何結束、1949年國軍西南據點的留防...
目錄
推薦序/呂芳上
推薦序/林桶法
中華民國地圖
照片選錄
摘要
前言 本書緣起
第一章 主要背景
第二章 政府在西南地區的主要困難
第三章 高層對西安綏署兵力運用的猶豫
第四章 共軍的作戰安排
第五章 退守雲南的構想及夏秋戰局
第六章 遵令「死中求生」
第七章 入川指示來得太遲了
第八章 第一軍保衛渝蓉的矛盾與犧牲
第九章 不應孤注一擲的成都決戰
第十章 西昌盡職
第十一章 結語
推薦序/呂芳上
推薦序/林桶法
中華民國地圖
照片選錄
摘要
前言 本書緣起
第一章 主要背景
第二章 政府在西南地區的主要困難
第三章 高層對西安綏署兵力運用的猶豫
第四章 共軍的作戰安排
第五章 退守雲南的構想及夏秋戰局
第六章 遵令「死中求生」
第七章 入川指示來得太遲了
第八章 第一軍保衛渝蓉的矛盾與犧牲
第九章 不應孤注一擲的成都決戰
第十章 西昌盡職
第十一章 結語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