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640
優惠價:9 折,NT$ 576
本商品已絕版
糧食是以促進人類的健康與活力為目的,提供人體營養與能量的主要來源。雜糧屬於廣義的糧食,其產銷、供應一向為各國關注的課題。國內隨著經濟發展,食米消費量降低,政府在1978 年開始推動稻田轉作,在轉作過程中,對於玉米、大豆、高粱這三種需求大宗的雜糧實施保價收購,以獎勵生產;其他地區性雜糧,如小米、薏苡、落花生、紅豆、綠豆、胡麻以及食用甘藷等,則納入稻田轉作獎勵的種類。政府雖然在政策上鼓勵雜糧生產,但國內雜糧栽培面積卻呈現大幅減少現象,對此,有需要加以探討、分析,提出因應對策。
在2008 年國際穀物價格暴漲,全球糧食供需吃緊情況下,國內進口的玉米、大豆、小麥、高粱及大麥等五項大宗雜糧的數量超過800 萬公噸,但當時國內補助休耕面積(兩個期作合計)卻超過20 萬公頃,引起各界呼籲政府檢討休耕政策,將休耕田轉作進口替代作物,以提高農地利用與糧食自給率。因此,政府於2009
年起開始規劃休耕田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或地區性特產,自2013 年起農地休耕面積開始減少,雜糧種植面積回升,但進度未如預期,有待檢討強化。
臺灣一向以出口導向作為經濟發展策略主軸,而積極尋求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或雙邊經貿合作,則是政府既定的施政方針。但在此政策之下,國內農產品受到進口農產品極大的壓力。我國屬小農經營,生產成本偏高,在競爭力居於劣勢的情況下,面臨經貿自由化,國內如何調整農業結構,強化國產品的競爭力?這是一個嚴
肅的議題。長遠來看,臺灣有生產雜糧的條件,但具體該如何發展,則有賴各界共同思考規劃,提出推動方針、政策及作法。
本書將就國內雜糧產業自1945年至2015 年的70 年發展期間,從國內雜糧政策調整與轉型的變化過程以及國內大宗雜糧進口情形加以分析檢討、提出建議,並詳細介紹21種國內雜糧作物之重要特性與加工利用方式,增進國人對雜糧的了解。
未來全球人口預計在2050 年將超過98 億,糧食安全受到各國關注,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就以「涵養大地 生命能量」為主題,展出各地農產品及飲食文化,促使世人重視糧食安全、營養均衡、食農教育、生態環境與飲食文化;並發表米蘭憲章,捍衛食物權,呼籲全球重視糧食議題。
雜糧屬廣義的糧食作物,全球生產種類繁多,供食用、飼料用及加工等多元化用途,為提供熱能的重要來源。雜糧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鎂、鉀、磷等礦物質,可促進新陳代謝,豐富的纖維質可延緩醣類吸收,協助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農產品,雜糧產銷已不容國內忽視。
國內雜糧生產具有提高糧食安全與糧食自給率、降低食物里程、強化農田利用、安定農村並維護傳統飲食文化等多種功能性,因此政府應重視雜糧產業發展,研擬長期的發展政策,強化科技的研發與產品機能性的開發,提供國內雜糧產業契機與永續經營的條件。
商品特色
‧集合國內14位農業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編輯委員會,選定臺灣重要的21種雜糧作物,進行深入的介紹與分析。
‧除探討21作物品種特質外,還詳加介紹作物播種方式、病蟲害防治等實用知識,並闡述加工用途,讓讀者全方位了解雜糧作物之特性與實用性。
‧有別於學術性書籍艱深又難以理解的書寫方式,本書具參考性、教育性、知識性及實用性,提供對此議題有興趣之國人一個了解雜糧的新知識管道。
作者簡介:
國內雜糧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包括:陳文德、蘇登照、劉彥彤、林訓仕、劉啟東、黃永芬、陳嘉昇、游添榮、張隆仁、黃子芸、廖宜倫、陳振義、謝清祥、王三太、王毓華、吳昭慧、陳國憲、羅文冠、葉永銘、姜金龍、黃涵靈、賴永昌、張勝智、廖文偉、黃祥益、戴順發、龔財立
審訂者:
葉茂生、蕭素碧、盧煌勝、林順福、郭能成、高德錚、謝清祥、曾富生、劉景平、劉啟東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1 |
6折 | 1 |
7折 | 3 |
8折以上 | 4 |
無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優惠價: 9 折, NT$ 576 NT$ 640
本商品已絕版
糧食是以促進人類的健康與活力為目的,提供人體營養與能量的主要來源。雜糧屬於廣義的糧食,其產銷、供應一向為各國關注的課題。國內隨著經濟發展,食米消費量降低,政府在1978 年開始推動稻田轉作,在轉作過程中,對於玉米、大豆、高粱這三種需求大宗的雜糧實施保價收購,以獎勵生產;其他地區性雜糧,如小米、薏苡、落花生、紅豆、綠豆、胡麻以及食用甘藷等,則納入稻田轉作獎勵的種類。政府雖然在政策上鼓勵雜糧生產,但國內雜糧栽培面積卻呈現大幅減少現象,對此,有需要加以探討、分析,提出因應對策。
在2008 年國際穀物價格暴漲,全球糧食供需吃緊情況下,國內進口的玉米、大豆、小麥、高粱及大麥等五項大宗雜糧的數量超過800 萬公噸,但當時國內補助休耕面積(兩個期作合計)卻超過20 萬公頃,引起各界呼籲政府檢討休耕政策,將休耕田轉作進口替代作物,以提高農地利用與糧食自給率。因此,政府於2009
年起開始規劃休耕田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或地區性特產,自2013 年起農地休耕面積開始減少,雜糧種植面積回升,但進度未如預期,有待檢討強化。
臺灣一向以出口導向作為經濟發展策略主軸,而積極尋求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或雙邊經貿合作,則是政府既定的施政方針。但在此政策之下,國內農產品受到進口農產品極大的壓力。我國屬小農經營,生產成本偏高,在競爭力居於劣勢的情況下,面臨經貿自由化,國內如何調整農業結構,強化國產品的競爭力?這是一個嚴
肅的議題。長遠來看,臺灣有生產雜糧的條件,但具體該如何發展,則有賴各界共同思考規劃,提出推動方針、政策及作法。
本書將就國內雜糧產業自1945年至2015 年的70 年發展期間,從國內雜糧政策調整與轉型的變化過程以及國內大宗雜糧進口情形加以分析檢討、提出建議,並詳細介紹21種國內雜糧作物之重要特性與加工利用方式,增進國人對雜糧的了解。
未來全球人口預計在2050 年將超過98 億,糧食安全受到各國關注,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就以「涵養大地 生命能量」為主題,展出各地農產品及飲食文化,促使世人重視糧食安全、營養均衡、食農教育、生態環境與飲食文化;並發表米蘭憲章,捍衛食物權,呼籲全球重視糧食議題。
雜糧屬廣義的糧食作物,全球生產種類繁多,供食用、飼料用及加工等多元化用途,為提供熱能的重要來源。雜糧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鎂、鉀、磷等礦物質,可促進新陳代謝,豐富的纖維質可延緩醣類吸收,協助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農產品,雜糧產銷已不容國內忽視。
國內雜糧生產具有提高糧食安全與糧食自給率、降低食物里程、強化農田利用、安定農村並維護傳統飲食文化等多種功能性,因此政府應重視雜糧產業發展,研擬長期的發展政策,強化科技的研發與產品機能性的開發,提供國內雜糧產業契機與永續經營的條件。
商品特色
‧集合國內14位農業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編輯委員會,選定臺灣重要的21種雜糧作物,進行深入的介紹與分析。
‧除探討21作物品種特質外,還詳加介紹作物播種方式、病蟲害防治等實用知識,並闡述加工用途,讓讀者全方位了解雜糧作物之特性與實用性。
‧有別於學術性書籍艱深又難以理解的書寫方式,本書具參考性、教育性、知識性及實用性,提供對此議題有興趣之國人一個了解雜糧的新知識管道。
作者簡介:
國內雜糧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包括:陳文德、蘇登照、劉彥彤、林訓仕、劉啟東、黃永芬、陳嘉昇、游添榮、張隆仁、黃子芸、廖宜倫、陳振義、謝清祥、王三太、王毓華、吳昭慧、陳國憲、羅文冠、葉永銘、姜金龍、黃涵靈、賴永昌、張勝智、廖文偉、黃祥益、戴順發、龔財立
審訂者:
葉茂生、蕭素碧、盧煌勝、林順福、郭能成、高德錚、謝清祥、曾富生、劉景平、劉啟東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1 |
6折 | 1 |
7折 | 3 |
8折以上 | 4 |
無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