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絕佳的易學入門書,在簡單易讀中,建立全方位的正確概念。
◎中醫博士出身的作者精研易學數十年,將心得集結成冊,力求簡易、精要、創新而論述有據,以展現易學的自然性、科學性和哲理性。
◎上半部闡述易學的基礎理論,用現代人的常識和客觀的角度重新認知「易」的思想理念,為易學研究奠定良好基礎。
◎下半部深入探索易理中值得研究或推崇的部分,包含五運六氣、紫微斗數等,期盼能與同好切磋琢磨,共同發揚光大易教之學。
●中醫師那英森博士繼《易海釋源》未走出美國國門即告售罄之憾後,再一部增訂加強版,以學理性的論述,喚起國人對易經的重視和認真對待,闡明易理源頭,重塑「易」的思想與理念。
易學中自古有些許耐人尋味,卻又令人誤解和無解的迷團,讓後學者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乃源於不明易經乃淵於自然科學的根據和學理,故作者將多年對易學的研究心得著錄成冊,公諸於世。
本書分為上下兩部,各以論證《周易》和「易理」。上部為《易海釋源》精微版,是通論易學的基礎理論;下部為對易理值得深究或推崇的部分,加以闡釋和論述。內容包含創作心得、個人見解、引介古今諸賢的高明論述,無不論述有據,並力求簡易、精要、創新,使讀者能輕鬆地接受易經全方位的正理,培養良好的易學基礎。
作者簡介:
那英森
字智凱,臺灣出生,旅居美國三十年。加州中醫學博士,執業中醫師。曾任加州Five Branch中醫藥大學博士班教授、中國醫學院客座教授等。生平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易學數十年,擅長卜卦、命理、風水、奇門遁甲、及中醫學等。向以提倡易學的日常認識和應用,為推廣傳統文化的當務之急。本書是作者研習易理多年心得,內容力求簡易、精要、創新而論述有據,以展現易學的自然性、科學性、和哲理性。
\
章節試閱
上部
易海釋源(精微版)
華夏文明肇因於河洛數象的天體文理,
千年演繹成就了人文易教的來龍去脈。
易學中自古有些許耐人尋味,卻又令人誤解和無解的迷團,讓後學者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此對易學的瞭解和傳播都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筆者以為若論其重中之重者,莫過於「太極」(注1)、「河圖洛書」(注2)、「大衍之數」(注3)和「先、後天卦」(注4)等,特依次論述其要。
【上部 附注】
(注01)見《易經集註》 (臺北:文化圖書公司 1994)〈卷三,繫辭上傳﹒第十一章〉頁103;
(注02)同(注01);
(注03)同(注01)〈卷三,繫辭 上傳﹒第九章〉頁99;
(注04)見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先後天卦」條。
第一章 太極、易、與卦
「太極」一詞並未見於《易經》,而首見於孔子所著的〈繫辭〉。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注1)其對「太極」的注解,可說是簡明扼要而意義深廣。
第一節 認識太極
「太極」常被誤解為天地未開、混屯未明、陰陽未分之際的情形(注2),總被人想像成朦朧而抽象的狀態。這應是受到了道家「太虛」(注3)觀念的影響來詮釋「太極」。其實「太虛」與「太極」二者並不相同,隸屬於兩個不同的思想體系,儒家與道家。從字義上解,二者的論述確有相似之處,但重點並不相同。所謂「太虛」,是老子《道德經》所述的「道大而虛靜」,意指老子、莊子所說的「道」含有自然、至大、至廣、飄緲無垠的意思。也引申為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可意會而不易言傳。而「太極」則不一定廣大或渺小。所謂「太者至高無上。極者無以對待。」,故「太極」者,至極且無以比擬。基於孔子的描述,可知太極是一個能升起變化的源頭。因為「太極」的存在,具備著「陰陽」二儀,能繁衍到四象、八卦,乃至六十四卦。這裏所謂「陰陽」二儀,尤其著重於合成一體的質能。「太極」因為具有此質能而可繁衍變化,是一個由初始繼而能發展的結構體。「太極」雖說是一切變化的源頭,卻只是就後續的發展而言。因為太極其能量和物質所變化的現象統稱為「易」,而「易」由初始到成長是一體的,可說是「易」包含著不停成長的初始。同理「太極」在「易」中未必僅局限於一切最初的始點,它更意味著一個不停發展變化的架構。是一個起始與成長、初發與變化的整體存在。就比如在長途旅行中也會有中短途的段落。改變中短途的起始點,它可以影響或不影響長途或中途的目的地。但每個長、中、短的段落都是一體的,可以有再起始和再繼續的能力,都可以有不斷的初始與變化。根據以上的認知,太極的意義可引申為狹義和廣義之別。狹義的「太極」,指的是一切最初始的源頭謂之。但在其後的變化繁衍中,也有些層面可以叫做太極的。只要這些層面是其後衍伸的起始,都可謂之為廣義的太極。擧例言之,我們的地球剛形成時,可說是某一個層次的初始太極。但是地球上的每個生命體或是事件的初起,又可成另一個太極。像是一個胚胎、一株苗芽、或一項計劃。只要它們在起始時,具有陰陽發展的質和能即可。古聖賢將太極作如此簡潔而深層的定義,就是觀察到它雖單純而能涵蓋複雜、雖單一而能包容所有。因此對「太極」的認識,千萬別局限於形狀上。古之聖賢如伏羲氏、文王、周公、孔子等,從未畫過「太極」的圖形,更不曾以言語、文字表達過太極的形狀。不只因為它不可名狀,而且若以形狀來論太極,難免有畫地自限之嫌了。後世見過的幾種不同的太極圖示法,都是唐宋以後的作品。相傳最早的太極圖,是由五代名士陳摶所作。歷代總以宋代周子之圖、蔡季通的古太極圖、明代的來氏之圖、和清代端木氏之圖為主(注4)。諸圖及其詮釋如下:
(一)周子的太極圖。太極圖最早被發現在周濂溪《通書》內,據說得自於陳希夷。希夷名摶,華山道士,謂該圖得自道藏。乃由一圓圖,上分陰陽黑白三層。中分金、木、水、火、土五行。下面再劃兩個圓圖以為人道,和萬物。周子再在上面加上一個圈為無極。
(二)蔡季通之圖,即所謂的古太極圖。蔡季通受朱熹之託,往陝蜀一帶訪求世所未見的道家秘藏圖錄,因為老子挾圖書以西行。後季通在蜀得三圖,其中一圖即此古太極圖。
(三)明代來知德自繪的太極圖。此乃明代大家來知德的心得,在古太極圖中空其中間成一小圓為太極,改兩點為黑白兩直線,表示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的意義。
(四)清代端木國瑚的兩儀圖。太極既不可圖,無圖又難參太極之妙。端木國瑚參悟其理,只圖兩儀而棄太極。
以上諸圖中皆以圓為基礎而加以陰陽的圖示。為什麼會以圓為底呢? 一則與日、月,晝、夜及四季的周而復始有關。一則應與太陽有關。雖然傳統上,術家總以太陽為陽儀,月亮為陰儀。但太陽和月亮本身並非地球的陽儀與陰儀。實際上,陽儀與陰儀是太陽帶給地球的整體能量的變化。月亮只是太陽在陰儀的表徵,在夜晚反映出太陽的光芒而已。其關鍵還在於太陽的能量所造成陰、陽的基礎。有日光照射時為晝,稱為陽。無日光照射時為夜,稱為陰。大地經此二儀的滋潤調節,才能生長萬物。故先賢在創太極圖時,或許考慮到以太陽為主的因素,才以太陽顯而易見的圓狀,作為太極的表徵。另有日影投射之說,按節氣日中測影,紀錄其日影長度點而得出太極圖中的雙魚線(注5)。在自然地理中,甘肅省永靖縣內,黃河流域中天然形成的「太極」圖案亦實屬罕見。永靖縣是中華大地的幾何中心點,被喻為自然的太極圖,或許也是構建太極圖理念的成因之一。
現代科學讓我們認知,陽光和地球的運轉是造成白晝和夜晚的動力。所以太陽的光能與地球的自轉才是陰陽的根本因素。然而即使在認知上與古人有所不同,而萬物生長的地球還是當陰陽調和得宜時,才能爆發出生命的力量。從自然科學的觀點,也就是當地球的環境,包括了溫度、濕度等皆適合生命的存在時才開始有了生命的發展。所以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注6),和古聖的哲理,原则上是不謀而合的。而前賢圓形的太極圖,立意及創作均佳。只是未必完全符合古聖人對太極的定義。諸家「太極圖」中各有所表,作者偏愛端木氏的太極圖,因其最能表示「太極」的真意。「太極」既以陰陽為本不如圖以兩儀,兩儀能成則太極便自立其先。而且該圖簡潔明瞭,頗有古風。
值得一提的是,宋大儒周敦頤將「太極」之上冠以「無極」,所謂「無極生太極」。在其《太極圖說》(注7)中謂「陰陽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劉蕺山更注曰「今曰理本無形。故謂之無極」。此論雖出自大儒,但後世學者多有斟酌。「太極」的陰陽論,是古聖人經由長期對自然的觀察而發現的哲理。
無論是陰陽,或是有無,本為一體,凡見其「有」,必知存在著「無」。但見無的空間,必能有的特貭。無論陰陽或有無,皆是同體互根。雖是二元一體,卻也有其對立性。所以無本來就屬於太極的成份,是太極的基本架構。在定義上太極已包含了陰陽和有無。無極就算是無的極端仍然屬於無,又豈能超越太極的範疇?以無極援引太極誠乃以其子為其母! 顯然此觀點與古聖有別),雖是大儒卻不曾承繼古聖的思想!(注8)
西漢末年有古書名《易緯》其中有〈乾鑿度〉篇(注9),提出了一套系統的宇宙生成論。其圖式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渾淪→天地→萬物」。該書認為「渾淪」即是「太極」。在「渾淪」前的「太易→太初→太始」是一個從「無形到有形」的階段,而「太素」則是「形變而有質」的階段。對以上理論,作者以為,(一) 孔子在〈繫辭〉中巳明顯指出古聖的重點,皆出自觀察。而 <乾鑿度> 中的圖示應出自想像與推理。因為其階段不可能有任何可供觀察的存在。不似「太極」,可從現存的自然生命中驗證其定義。(二)若以上述「太極」的定義檢視這個圖式,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渾淪→天地→萬物,無論從「無形到有形」,或是「形變而有質」,或是「一分為二」,或是「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處處可見太極的影子。這些階段,其實早已為古聖的「太極」所涵蓋。若以現代的科學認知來看,無論是在銀河系發生以前或地球尚未從太陽爆發出來之前,虛無的太空已存在著銀河系或地球實有的空間。這不是己賦予了銀河系或地球一個初始的太極了嗎?其次,當地球從太陽爆發出來時,實體的火球可為「陽儀」,而爆發的推動力可為「陰儀」,反之亦然。正如同前文提到的廣義「太極」,也就是開始了「易」中變化的「太極」。同理在我們人生中,也有很多機會去改變或再創造我們既有「太極」(注10)。這個人生改變或創造的發展,已遠離本章節的主述,請讀者參考本書〈第七章 五術之三 命〉中,所論的大運。
「太極」中陰陽的能與質,為什麼不是兩種獨立的元素呢?因為它們是同著根於太極。就像同是槐樹的枝斡與葉片,我們會稱作同一槐樹的枝葉,因為它們是一體同源的。而不會稱作兩棵不同的枝葉。也像是人類的精子與卵子,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才能成為一個胚胎,成為一個生物個體的「太極」。所以精子與卵子結合成一個個體,而非兩個個體的單獨發展。這一個陰陽結合成的個體始點,叫做「太極」。是一個獨特又平常的單位,是一種二元一體的結構。這個二元可互相交叉變化,造成各種生態的現象。且所有的變化現象,都表現在陰陽所共成的一體上。而不是表現在單獨的陰體上,或單獨的陽體上。所以稱它們是二元一體化。同理相對於表現在外的為陽,承受於內的為陰。也可將實在的體相稱作陽,潛在的功能看作陰。如此陰陽在「易」中一再變化轉換,其中靈活的層次與角度也就相運而生。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無論是體為陽、用為陰,或是內為陰、外為陽,它們都是二元一體化。因為陰陽既有不能分離的共同性,又具備獨特的對立性,其相互轉化及自我運化的機能也就應運而生。
【第一章 第一節 認識太極 附注】
(注01)見《易經集註》 (臺北:文化圖書公司 1994)〈卷三,繫辭上傳﹒第十一章〉頁103;
(注02)見百度百科太極條;
(注03)出自老子《道德經》;
(注04)見《易鑰》(臺北 天龍出版社 1983)〈太極面面觀〉頁170;
(注05)見《運氣學導論》(北京 中國醫藥出版社 2007);
(注06)見百度百科進化論條;
(注07)周敦頤為其「太極圖」寫的一篇說明,共249 字;
(注08)見《道德經》〈下篇德經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注09)亦稱為〈周易乾鑿度〉見百度周易乾鑿度條;
(注10)見命理學中的「大運」。
上部
易海釋源(精微版)
華夏文明肇因於河洛數象的天體文理,
千年演繹成就了人文易教的來龍去脈。
易學中自古有些許耐人尋味,卻又令人誤解和無解的迷團,讓後學者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此對易學的瞭解和傳播都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筆者以為若論其重中之重者,莫過於「太極」(注1)、「河圖洛書」(注2)、「大衍之數」(注3)和「先、後天卦」(注4)等,特依次論述其要。
【上部 附注】
(注01)見《易經集註》 (臺北:文化圖書公司 1994)〈卷三,繫辭上傳﹒第十一章〉頁103;
(注02)同(注01);
(注03)同(注01)〈卷...
作者序
2011年作者在百般忙碌中,完成了易學系列的第一本著作,《易海釋源》,將「河圖洛書」由神話傳說還原於自然科學的領域。當時一些朋友建議寫些實際應用的易理書籍,雖然那確是一個推廣易學的方向,但作者認為「易理」在現今的時代並不缺少應用的書籍,而更需要的是學理性的論述,以喚起國人的重視和認真的對待。所以在《易海釋源》中,堅持著易理法則貫穿在看似不相關的章節之間。只因為首次出書經驗不足,校對不力,有些疏漏貽誤。雖其後完成勘誤,仍屬遺憾。故此有著重新整理後再出版的想法。尤其當時的推廣,並未走出美國國門即告售罄,導致兩岸三地華人多有向隅之憾,特此致歉。
而今已經退休,有感於今人對易學缺乏正確的認識,不明其淵源於自然科學的根據和學理。固然有些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有些人,人云亦云,憑空臆想,視其為圖利的手段。對此現象,筆者深深不以為然。故此藉著這本《易之潔靜精微》,將多年對易學的認知,著錄成冊後出版。期盼同好共同發揚光大易教之學。
本書將易學分為《易傳》和「易理」兩部分別論述其要,所述為作者多年受教於易學的我知我見,內容涵括如下:
1) 創作的心得:諸如以天象闡明「圖書」的數列組合、以「逆數」認知易理的本末、以「重卦」建立十二經脈的系統、以事實比對「奇門遁甲」的驗證等;
2) 個人的見解:異於傳統的看法,諸如詮釋「大衍之數」的我見、辨證「五運六氣」的虛實、認知「先後天卦」的次第及意義等。
3) 引介古今諸賢的高明論述:如「子平論命」、「六爻卦」的主要法則、「紫微斗數」的閏年排盤、及「堪輿學」中四科的定義。
凡此種種皆引經據典,明其源頭。讀者但有引用,也請務必標明出處,以盡論著者的責任。總而言之,本書的上半部,《易海釋源》精微版,為通論易學的基礎理論,用現代人的常識和客觀的角度重新認知「易」的思想理念。本書的下半部,《易理春秋》,乃對易理中值得深究或推崇的部分,加以闡釋和論述。因為是以探賾索隱為取向,讀者或許需要有一些專業的知識或參考書籍,以認知書中論述的含義。筆者才疏學淺,難免有所不逮之處。凡有疏漏,還請讀者大德不吝指正。
本書的完成,由衷感謝諸位好友的鼎力相助。特此向加州的龔敬女士、林俐彤女士、洛陽的李漫怡同學,臺灣的邱久珍女士,以及拙荊的幫忙校對,和專業的白象團隊致上謝意,由於他/她們的大力相助,才能使本書順利發行!
庚子年丁亥月寫於美國加卅翠溪閣
\
2011年作者在百般忙碌中,完成了易學系列的第一本著作,《易海釋源》,將「河圖洛書」由神話傳說還原於自然科學的領域。當時一些朋友建議寫些實際應用的易理書籍,雖然那確是一個推廣易學的方向,但作者認為「易理」在現今的時代並不缺少應用的書籍,而更需要的是學理性的論述,以喚起國人的重視和認真的對待。所以在《易海釋源》中,堅持著易理法則貫穿在看似不相關的章節之間。只因為首次出書經驗不足,校對不力,有些疏漏貽誤。雖其後完成勘誤,仍屬遺憾。故此有著重新整理後再出版的想法。尤其當時的推廣,並未走出美國國門即告售罄,...
目錄
前言
開章明義
上部
易海釋源(精微版)
第一章 太極、易、與卦
第一節 認識太極
第二節 易有「易道」與「易學」
第三節 卦的設立
第二章「河圖洛書」
第一節 時間的象數
第二節「順數」的星象,由「河圖」到「洛書」
第三節「逆數」的星象,由「洛書」到「河圖」
第四節 結論
第三章 辨證〈筮儀〉
第一節 易林改錯
第二節 解析《易經集注》中<筮儀>的內容
第三節 結論
第四章 先後天卦的迷思
第一節 正本清源 卦的演成次第
第二節 論先後天卦的源起
第三節 先天卦的意義
第四節 逆數
第五節 結論
下部
易理春秋
第五章 論陰陽五行
第六章 五術之一, 山
第七章 五術之二,醫
第一節 五運六氣
第二節 中醫十二經脈與易經六爻卦的對應與隸屬
第三節 中草藥的陰陽五行屬性
第八章 五術之三,命
第一節 子平論命
第二節 紫微斗數
第九章 五術之四,卜
第一節 六爻卦
第二節 奇門遁甲之驗證篇
第十章 五術之五,相
第一節 風水學方義
第二節 堪輿的世界觀
後語
前言
開章明義
上部
易海釋源(精微版)
第一章 太極、易、與卦
第一節 認識太極
第二節 易有「易道」與「易學」
第三節 卦的設立
第二章「河圖洛書」
第一節 時間的象數
第二節「順數」的星象,由「河圖」到「洛書」
第三節「逆數」的星象,由「洛書」到「河圖」
第四節 結論
第三章 辨證〈筮儀〉
第一節 易林改錯
第二節 解析《易經集注》中的內容
第三節 結論
第四章 先後天卦的迷思
第一節 正本清源 卦的演成次第
第二節 論先後天卦的源起
第三節 先天卦的意義
第四節 逆數
第五節 結論
下部
易理春秋
...
商品資料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1-01-01ISBN/ISSN:978986555922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開數:14.8 x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